正文复制
各界导报/2022 年/10 月/26 日/第 003 版理论
凝聚爱心力量 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榆林市横山区政协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今年 5 月,榆林市横山区政协组成调研组,先后赴神木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东胜康巴什区等地学习考察,深入了解教育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成效等情况,并结合横山教育实际,针对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和困难建言献策,助力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存在问题
(一)优秀教师、优质生源流失严重。优秀教师想尽办法调往条件更好、待遇更优的市县,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榆林、西安等教育资源富集的地方,加之榆林中心城区快速发展的虹吸效应,导致区县优秀教师、优质生源连年外流。据调查,近两年来,全区流失优秀教师 30 余名,中考成绩前 200 名的学生基本选择到外地求学,高考 600 分以上的考生寥寥无几,高中阶段教育呈现出“ 两头小、中间大” 的分布现象,进而导致好学生、好教师留不住,好成绩出不来。
(二)奖励机制缺位,教育主体活力不够。近年来,教育综合改革、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都在有力回归立德树人本位,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力构建教育发展的新生态。横山区紧跟中省市教育改革方针,实施了班主任津贴提高政策、教师工资绩效制改革、中小学校(园)长职级制等深化教育改革举措,但相比兄弟县区还有一定差距,聚力全社会支持教育的力度还不够,教育激励奖励机制明显滞后,校园长、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未得到有效激发。
(三)社会反响强烈,群众渴望改善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由于高考成绩连年滑坡,社会各界对当前全区高中阶段教育状况反响强烈。有群众认为,因为教育滑坡导致城区人口外流,造成房价下跌;部分选择外出求学的家庭,生活成本急剧增大,三年高中额外支出十余万元,已经影响到正常工作生活,群众渴望全区下大力气扭转高中阶段教育被动局面。
调研组围绕教育基金的设立、资金筹募、运营管理等内容深入调研,充分掌握了教育基金的基本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周边县市的教育基金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支撑, 也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结合横山区教育实际,就设立教育基金提出几点建议。
意见建议
(一)多措并举,尽快成立教育基金会。结合横山区实际,应建立“ 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