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甘肃日报/2022 年/10 月/13 日/第 002 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弘扬法治精神
广泛凝聚共识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人民政协社会法制工作创新发展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 马相忠
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植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X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法治实践进程,既是对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与理论升华,又是对我国未来法治建设的总体规划,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创造性发展,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就是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并贯彻落实到履职工作全过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强化法治意识,创新工作思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民政协要主动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自觉用法治思维推动政协工作创新发展。一是坚持X对政协工作的领导。X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是坚持X的领导。人民政协事业要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坚持X的领导,坚决维护X中央核心权威,自觉把X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政协工作之中。要构建X的组织对X员委员全覆盖、X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协X组成员联系X员委员、X员委员联系X外委员制度, 扩大X的组织覆盖面, 确保政协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二是要坚持人民政协的人民属性。通过建立健全运行高效的程序规范,扩大人民群众有序ZZ参与。协商出共识、协商出团结。政协履职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倾听人民群众日趋多元的利益诉求,找准“ 切口”,切实做到“ 政为民议、言为民建、策为民献、力为民出”,推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可能产生的矛盾与风险。三是在依照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履职的基础上,善于用法治的眼光研判政协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法治的思维推动政协事业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持续探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加强协商议政过程中的双向发力,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最广泛凝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