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广西政协报/2022 年/8 月/25 日/第 001 版
写在山乡大地上的“ 履职答卷”
——河池市政协发挥优势助推乡村振兴纪实
本报通讯员 黄岸锋 陈海洋
在乡镇(街道)建立政协工作联络站,建设协商议事室、委员工作室,搭建联系服务群众的
平台;
依托委员企业和车间,打造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带动脱贫户增收致富;
引导非公组织和非公人士参与“ 万企帮万村” 活动,促成民营企业与行政村结对共建⋯⋯
近年来,河池市政协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履职重点,搭建平台,发挥优势,以深入开展“ 联站到家进室办实事,助力乡村振兴委员行” 活动为抓手,把“ 履职答卷” 书写在山乡大地和广袤沃野上,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高站位 凝聚助推乡村振兴新共识
河池市是广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全市共有 5 个民族自治县,其中的罗城、环江分别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毛南族自治县。
“ 十三五” 时期,该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至
2020 年底,所有贫困县、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实现“ 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的目标。
由于脱贫人口基数大,全市 11 个县(区)中有 7 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 个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 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中央、自治区和河池市委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切实提高ZZ站位,主动聚焦乡村振兴担当作为。
在 2019 年深化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和助推乡村振兴助一村、帮一户、献一策“ 三个一” 活动的基础上,2021 年,市政协出台了《关于开展“ 联站到家进室办实事,助力乡村振兴委员行” 活动的指导意见》 ,从助力风貌塑形、产业做实、文化铸魂三个方面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助推乡村振兴作为“ 十四五” 时期的一项持续性履职重点,成立了以主席为组长、副主席为副组长的指导组,以及由市县(区)政协领导牵头、各专委会组织带领、各界别分别联系一个乡镇的政协工作联络站,让界别委员到基层“ 委员之家” 报到,进入协商议事室,围绕“ 乡村美”“ 产业旺”“ 治理优” 目标,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
广覆盖 搭建助推乡村振兴新平台
农村一线点多面广,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平台支撑。为此,河池市政协创新搭建政协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新平台,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新格局。
近年来,市政协着力推进乡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将其定位为县级政协派出机构,每个联络站配备 1 至 3 名工作人员,为政协委员到农村开展工作提供平台,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问题。截至发稿,全市 139 个乡镇(街道)均建立政协工作联络站,实现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市政协按照有阵地、有标识、有组织、有职责、有活动、有档案“ 六有” 标准,在乡镇 (街道)和社区、村屯、企事业单位共搭建 525 个协商议事室。同时,建好委员工作室,让其成为委员服务基层群众、联系社会各界的重要阵地。截至今年 7 月底,全市建立界别委员工作室 25 个,其中市政协界别委员工作室 10 个、县(区)政协界别委员工作室 15 个。在 2021 年
第 1 页 共 3 页
“ 首届人民政协‘ 委员工作室(站)’ 案例征集活动” 中,宜州区怀远镇政协委员工作站获评为“ 全国杰出‘ 委员工作室(站)’ ”,成为政协助力基层治理和服务界别群众的典型案例。
强优势 汇聚助推乡村振兴新合力
在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实践中,河池市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积极聚焦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局性、前瞻性问题资政建言。
近三年来,市、县两级政协先后围绕“ 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提质升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田园综合体创建情况” 等涉及乡村振兴的 26个专题召开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对口协商会、界别协商会,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考察活动,分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