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2 年/8 月/22 日/第 009 版学术家园周刊
从秦历史文化中汲取民族复兴伟力
甘肃省政协主席 欧阳坚
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多次就深入开展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作出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秦国‘ 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 ,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 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灭齐,结束了春秋以来数百年诸侯称霸、列国纷争的社会动荡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政权——秦王朝。这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的基础版图,让各民族从此产生了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维护国家统一成为以后各个历史时期国人的共识,中国从此屹立于世界东方,成为延续 2000 多年的大一统国家。
然而,这个扫灭六国如卷席的强大王朝,并没有按照秦始皇万世一系的理想设计延续下去,而是在他实现统一仅 15 年、去世 3 年后,就土崩瓦解了。所以,一方面,秦朝的速亡和“ 暴政”,成为千百年来历代君臣讨论治国理政必然热议的反面教材。 另一方面, 由其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又被历代统治者奉为圭臬,在修修补补中成为维护中国 2000 年帝制的法宝。这种巨大的反差和历史的悖论,也成为人们长久关注和不断探究的话题。由于时代的局限和“ 非秦” 惯性思维的限制,这一谜团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破解。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全面检视和客观评价。
基于此,甘肃省政协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秦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贡献研究》 ,此研究得到全国社科规划办特别项目资助。我们邀请省内外学有专长的相关专家学者全面参与进来,历时 3 年,形成了一批有分量、有观点的重要成果。此研究的主要成果— —《秦统一六国的文化原因》近期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研究中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把史料整理和考古成果尽量结合起来,力求将话题严肃的历史史实通过考古文物解读和文化叙事的方式,秉持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对秦文化进行全景式还原和解构,力争将秦早期历史文化研究的全面性、系统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是突出客观性,注重研究方法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更好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必须“ 整合历史研究资源和力量,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因受文献记载简略所限,本书既不同于单纯历史研究,也不同于简单的一般的文物考证。本书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超越了传统文本书写的片面与偏见,更完整地揭示、复原了秦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图景。比如,从文献上考据文化发展脉络,又充分利用秦文化遗址考古成果,先后加了注释条目 500 多条,引用各类文献 360 多种,各种文物、遗址照片 59张,有些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全书通过大量的最新考古成果来实证秦人、秦国、秦王朝的治国方略、器用风格、社会伦理、衣食住行、生活方式,还原和解构了秦文化的多元来源、转型发展和强势崛起的演进轨迹。
二是突出历史性,注重文化脉络的历史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 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本书以史实为经,以事实为纬,紧扣关键历史人物、关键历史节点的文化演进,深刻揭示了秦文化孕育、发展、形成的历史轨迹。比如,分析秦文化的先进性,既从嬴秦族群可考证的 500 多年历史变迁中观察论证,又从秦人西迁、崛起、建国、东出、统一六国的重大事变中研究分析,让读者轻松触摸和感悟到秦人统一六国的精神密码和文化脉搏。
三是突出地域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