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友报/2023 年/7 月/7 日/第 002 版要闻
挖潜赋能 聚力振兴 谋求突破
——省政协十三届二次常委会议建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记者 卜令伟
郡县治,天下安。“ 县” 在国家ZZ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辽宁有 41 个县(市),县域面积占全省 83%,常住人口占全省 50%,经济总量却只占全省 26.7%。县域经济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重中之重。
十三届省政协第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将议题锁定“ 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是省政协坚决落实中共辽宁省委“ 一切工作都要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目标要求,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优势作用汇聚民智民意的具体行动。
为开好本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省政协组织召开情况通报会,邀请 18 个部门和单位介绍有关情况;在辽宁政协公众号上推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参考题目投票活动,选出了全社会最关注的选题;省政协副主席带队历时 3 个多月深入全省 40 个县(市)和江苏、山东两省开展专题调研。
本次会议共收到 82 篇发言稿、31 篇调研报告、96 篇调研材料,20 位常委、委员作了大会口头发言,常委、委员们进行分组讨论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达到了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目的。
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县域经济的本质是特色经济,县域竞争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特色化的程度和水
平。
“ 2022 年,我省全年粮食产量2484.5 万吨,排全国第12 名,农产品加工总量却在全国排第17 位,农产品加工营业收入仅为 0.4 亿元。”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在调研报告中提出。
省政协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支撑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多属于传统产业,一定程度存在着优势不明显、产业链条没有形成闭环、产品附加值低、转型升级慢等问题,整体呈现“ 小、散、弱”特征。
常委、委员们认为,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
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要依托资源
常委、委员们认为,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必须立足于现有资源才能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关键在于如何选择优势产业方向以及根据现实需求对既有优势产业进行调整。” 民进辽宁省委在调研报告中提出,要准确把握县域区位和资源优势,实现产业“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
史凤友等常委、委员认为,我省县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辽宁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推进资源价值化提供了广阔空间。要进一步摸清资源资产家底,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严文复等常委、委员认为,要深挖比较优势,通过分析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空间区位,在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上取得新突破,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第 1 页 共 4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辽宁东部山区是我省重要林区,孕育着丰富的林下资源,其资源总量占全省的 80%。闫巧玲常委建议,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精深加工,引进和培育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将林下经济种植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提升林下特色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空间,打造林下特色产业精深加工产业链。
要依据市场
常委、委员们认为,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出发点要从市场需求开始,由市场需求决定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崔桐嘉等常委、委员提出,要转化思想观念,坚持“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
赢” 原则,以买方视角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
常委们提出,要密切关注、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准特色主导产业定位,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育和引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
要依靠创新
常委、委员们提出: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产品。
钱建华等常委、委员提出,要依靠技术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为县域经济产业不断注入新动能,持续降低生产成本,不断保持市场竞争力,夯实县域特色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常委、委员们提出,要将数字技术应用于设施蔬菜、特色水果、中药材产业中,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养殖业,对农产品进行数字精准监控、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常委、委员们提出,要着眼技术进步,因时应势推动发展空间“ 腾笼换鸟” ,因势利导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新型城镇化是重要引擎
新型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城镇化。
省政协在调研中了解到,我省部分县城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欠账多、 人口吸纳和产业集聚能力弱,镇、村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有待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常委、委员们认为,要高度重视区域协同,把县城的重要载体作用突出出来,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
农工X辽宁省委在调研报告中提出,要把握国家和省级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和辽中南城市群建设的重大发展契机,与中心城市全方位对接,积极承接中心城市的资本和产业外溢,协同开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共同构建分工合作、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加快培育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后备梯队。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常委、委员在讨论中认为,县城在县域经济中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把县城做大做强做好才能加快本地居民的城镇化进程。县城的发展应以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县域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
于龙等常委、委员认为,要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围绕县域城市居民需求,打造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新型城市中心,提升城镇居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宜居吸引力、辐射带动力。
常委、委员们提出,要发展壮大一批产镇相融、宜居宜业的中心镇和特色小镇,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县域副中心或新型小城市,强化镇级综合服务功能,发挥好乡镇分担县城功能、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