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人民政协报/2023 年/7 月/7 日/第 008 版调查研究
深化互信认同 把两岸产业合作做大做强
——全国政协 “ 加强两岸产业合作 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调研组赴鲁琼调研综述
本报记者 修菁
编者按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
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今年是大陆出台惠及台胞台企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简称“ 31条措施”)5 周年。5 年来,这一旨在让台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享受同等待遇的领域和范围更广、获得感更强的惠台措施,台胞们的亲身体验如何?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一轮发展周期中,两岸产业合作和深度融合的重点在哪?顶层设计还需关注哪些问题⋯⋯
5 月 27 日至 6 月 3 日,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调研组围绕“ 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主题,以问题为导向,赴山东、海南两省开展调研。
“ 移动协商会” 中的共识
“ 各位嘉宾可以尝试从各个角度观察这个展柜,是不是感觉好像可以直接触摸到展品?这就是高端银镜玻璃 180 度无反光的效果。” 5 月 27 日,调研组一行走进此行调研第一站——位于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台玻集团青岛玻璃有限公司。
台湾玻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台湾一家老牌工业企业, 创建于 1964 年。 经历近 60 年的发展,该公司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玻璃纤维布生产企业,研发的产品屡获世界玻璃界最高设计奖项。台玻集团青岛玻璃有限公司作为台玻在中国大陆建立的第一家全资子公司,创建于 1993 年。
“ 当年来到大陆开厂,也是考虑到台湾本身市场狭小,我们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依托大陆市场,与大陆产业链相互配合。” 当天,调研组恰好碰到台玻集团“ 第二代掌门人”,集团董事长林伯丰到青岛公司督导。
“ 你们在大陆现在有几家分公司?盈利状况都怎么样?” “ 在青岛设厂,你们看重的是什么?”
调研组在公司产品体验厅一边参观可视化语音感应玻璃幕墙、180 度零反光银镜玻璃装置、光电玻璃投影摄像头等高科技产品,一边和林伯丰对话交流。
林伯丰介绍,台玻在大陆的投资项目,投资效益目前都不错。现在建了 15 家子公司,分布在大陆从东到西到中部的 8 个省市。2017 年,台玻青岛公司开始向电子行业拓展,2020 年加入AR 电子玻璃生产线。“ 我们看好大陆市场的发展前景,也受益于这里的政策支持。” 他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杨明杰长期从事对台领域的政策研究和业界观察,走进台玻青岛公司,仍带给他新鲜的观感和触动。 “ 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新一轮发展周期中, 像台玻这样的企业会发展得更好, 因为他们对国家的产业政策领会深入,不仅主动学习,还十分有行动力。他们在深入研究大陆经济发展战略中,始终想的是怎么去自我融入、找到自我的新发展空间。 ” 在杨明杰看来,在中国大陆新一轮发展周期中,广大台商台企需要像台玻这样,跟得上政策,学得好政策,在深入研究中国大陆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带着看向未来的眼光,做好产业设计和布局,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对他们做好政策上的引领和宣导。
“ 中国旺旺,旺旺中国。旺旺自落地大陆以来,这里确实成为我们投资的‘ 旺’ 地。我们现在所在的旺旺济南工厂,是旺旺在大陆规模最大的一个生产基地,自 2002 年建厂以来,集团已
第 1 页 共 5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19 次追加投资, 我们的产值从 2002 年最初建厂的 1400 万元人民币增长到 2022 年的 26 亿元人民币,足足增长了 192 倍!我们认为,是济南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优质的服务意识,为我们汇集成蓄势待发的优势,也让我们感受到在大陆的长远发展后劲。” 5 月 28 日,调研组走进位于山东济南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的台湾旺旺集团山东食品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传统食品行业起家的老牌台企。
为调研组一行介绍情况的是公司副总经理,来自台湾旺旺总部外派的台籍管理人员林岱右,他的言语中始终透着自豪感和对未来会发展得更好的信心。循着他的介绍,调研组行走在智能化“ 无人工厂” 生产车间,一场有关“ 何为新旧动能转换” 以及“ 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可以拓展什么、着力点有哪些” 的凝聚共识“ 移动协商会” 展开了。
“ 我觉得像旺旺这种虽然从事的是传统产业——食品深加工业,看似不属于高精尖产业,但它在生产技术装备、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对传统食品加工业有引领、有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贡献的方面,就属于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的范围。 ” 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王荣说。
“ 两岸产业合作是一项渐进性的工作,一直在探索的路上。这次来到山东看到的情况,两岸产业合作在山东已经形成很好的基础, 2022 年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存度达到 40%, 在鲁的这些台企也从山东市场获得颇丰的收益,未来如何在吸引台湾高端技术产业进入大陆的同时,关注拳头产业比如像旺旺、顶新这些从事食品、农业深加工的台企深度融入大陆高质量发展格局,通过提质增效,在机制、平台建设上,加大两岸产业合作的密度,鼓励台商和大陆相关产业人士对话,促进两岸产业界的深度融合,我认为我们可以从此行看到的旺旺、顶新、台玻这些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之路中总结经验,并移植到新引入的台湾优质企业的发展指导中,助力他们在大陆做大做强。”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专职副会长杨毅周也参与到“ 移动协商会” 中。
“ 来调研前,我做了一些功课。旺旺集团不仅在传统食品加工业深度参与到大陆市场,还在医疗、生物科技等产业有所布局。台湾目前具有产业优势的也是现代生物科技、康养医药、半导体设计制造、现代农业技术这些产业,如果大陆能依托现有的战略与政策,对台商加强国家战略与政策的宣讲、帮助其真正理解,进而将其产业布局融合到国家新发展格局中,我认为两岸产业合作空间巨大。建议在山东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对一些领域开展先行先试。 ” 全国政协委员、凤凰卫视金石财经制作人曾瀞漪说。
5 月 30 日下午,调研组将“ 移动协商会” 形成的共识与山东省有关部门进行座谈交流。
调研组认为,山东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两岸产业合作基础雄厚,发展动能充沛。当前两岸在数字科技、智能制造、通信服务、医疗卫生、节能环保等领域仍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两岸企业家们也在摩拳擦掌,等待时机。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打造两岸共同市场需要坚持系统思维、 整体视角, 把台企发展放到本地区的产业体系中进行一体谋划,把两岸产业链协作放到本地区的经济循环中进行融合布局。在两岸企业加强合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两岸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整合,进一步提高两岸要素流动互联、产业政策互通、行业标准互认的水平。
“ 在家看的只是数据,出来看的都是生机”
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40 周年纪念会上重要讲话中提出的重大政策主张,是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的重要目标。参与两岸产业合作的主体信心、合作动力,关系两岸产业合作的未来。
“ 你们受到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清单的影响了吗?目前盈利状况怎么样?外部环境是否会影响你们对中国市场的布局?”
“ 海南自贸港台商受益多少?具体的获得感是什么?”
“ 在大陆从事半导体设计研发,你们得到的政策支持,和台湾比怎么样?技术人员来大陆的工作意愿如何?”
第 2 页 共 5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从北到南,一周到访两省五市 10 余家台资企业和两岸产业合作园区,调研组成员希望深入了解各地对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台商在当地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