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人民政协报/2023 年/7 月/8 日/第 001 版
“ 小改造” 托起“ 大幸福”
——全国政协“ 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 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本报记者 孙金诚
截至 2022 年末, 全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 19.8%,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 2035 年左右,这一占比将超过 30%。
随着老龄化现象的日益突出,社会适老化改造正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社会适老化改造旨在通过改造住宅、社区环境、城市建设、数字技术和工具等多方面手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不断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精心谋划、统筹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专门出台并实施中长期规划,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各级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促进社会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开展,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相关指导意见,积极支持和倡导社会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友好、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但是,由于相关工作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存在覆盖面小、认知度低、规范标准缺乏、管
理维护滞后等问题,距完成“ 十四五” 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还很繁重。
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既是解决老年人生活不便的当务之急,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 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未来,社会适老化改造还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着力?如何通过适老化“ 小改造”,承载老年人“ 大幸福” ?7 月 7 日,全国政协“ 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 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来自不同领域的委员、专家与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汇聚于全国政协的协商平台,围绕主题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
完善工作体系健全机制
提升服务扩大社会支持
社会适老化改造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 十四五”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的目标任务。
为进一步推动“ 十四五” 规划纲要落地实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式监督的特色与优势,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自 2021 年起,围绕“ 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 专题开展连续 5 年的专项民主监督,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今年已是第三年。
作为今年的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尔乘表示,从调研情况看,X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方和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我国老龄工作得到长足发展,适老化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但在社会适老化改造工作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工作部署不到位、工作机制
不健全、作用发挥不理想、办事机构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 社会适老化改造既是一项紧迫工作,也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王尔乘表示,要进一步提高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的认识,把X中央、国务院要求落到实处,以更加有力的政策供给和更大力度的落实举措,加快适老化改造进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适老化改造工作体系,加快形成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特别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老龄事业
第 1 页 共 4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或老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工作机构的能力建设,着力摸清底数,突出工作重点,推
动“ 十四五” 规划中关于社会适老化改造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对待老年人的态度,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我们每个人都会老,都会面临出行不
便的一天,“ 适老化”“ 无障碍” 已成为城市更新的新课题。
6 月 2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 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与适老化改造相结合,遵循安全便利、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则”。数量庞大的老年人无疑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点受益群体之一。
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团副主席程凯看来,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重要举措,紧扣残疾人、老年人的需求和期盼,体现了鲜明的特点,并回应了很强的现实需要。
他表示,目前,各地居家适老化和残疾人家改工作还存在任务完成进度不均衡,资金投入不足,改造工作不够精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居家适老化改造和残疾人家改尚未实现资源共享、一体推进等问题。
“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主体。” 程凯建议,推动建立居家适老化改造与残疾人家改长效工作机制,将居家适老化改造与残疾人家改统一纳入国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内容统筹推进,形成政策、资金、技术合力;突出政府主责,落实经费保障,同时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逐级开展培训,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工作人员服务能力,推进智慧服务体系建设。
“ 虽然全社会对于老龄化问题和适老化改造的认识有所提升,但是面对老龄化进程和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很多人依然显得心理准备不足,社会共识仍需凝聚。 ”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X校 (国家行政学院) 副教育长时和兴, 看完 2023 年社会适老化改造调查问卷分析报告后表示,“ 老龄化不是问题,不适应才是问题。”
这种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对适老化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有待提升,对适老化改造的知
晓度和主动性不够高,适老化改造中的权责划分不明确。
时和兴认为,应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时不我待的精神,深刻认识适老化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适老化观念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他建议,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适老化改造的良好氛围,扩大适老化改造工作的社会支持;切实提高老年人对适老化改造的认识,引导老年人转变思维观念,从“ 要我改” 变成“ 我要改”。
精准推进适老化改造
让老年生活真正美好
适老化,顾名思义就是使设施或环境更适合老年人。适老不是理念,是基于对老年人需求的
真正理解,是涉及老年人生活方方面面的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对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显得尤为迫切,尤其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需求日益强烈。为此,北京、上海、济南等地近几年针对当前加装电梯的难题,积极展开探索。
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10 月,全国累计加装电梯约 6.1 万部。根据 2000 年前建成的既有住宅面积,预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需求超 200 万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二一一厂一车间主任工艺师刘争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