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人民政协报/2023 年/7 月/10 日/第 008 版协商
把“ 水杯” 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宁波市政协“ 加强水资源集约利用” 委员月谈会综述
本报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潘梅蓁
三江交汇、依山傍海、河流众多⋯⋯作为一座典型的逐水而居、因水而兴的城市,宁波是众人眼中颇有灵气的丰水之城。 从 2013 年被列为全国首批 45 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以来,围绕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和水文化,大作水文章,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治水之路。
但即便是江南水乡,也有缺水之忧。近年来,江南水乡频频“ 喊渴”,今年 4 月 20 日,宁波慈溪市启动抗旱三级应急响应,自来水厂也实行日夜高低压供水措施,供水形势较为严峻。
“ 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离不开水资源的强大支撑。”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 加强水资源集约利用” 主题,宁波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我国缺水且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治水思路,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提高水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把‘ 水杯’ 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保持水资源安全稳定供应。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副主席王丽萍带领调研组开展了深入又扎实的前期调研。调研组了解到,宁波水资源集约利用领域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综合利用较为粗放、再生水的利用率有待提升等。宁波实际上是一座季节性缺水城市,地区之间、季节之间、库库之间蓄水差异明显。水资源现状难以支撑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何破题,并能在大旱大涝的地区或时间里补充调剂水资源,调研组很快就锁定破解方向,那就是城市“ 第二水源” ——再生水。再生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2022 年 10 月,首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落地宁波,但再生水利用率仅为 21.3%,面临“ 好女也愁嫁” 的尴尬。围绕“ 激活第二水源”,课题组收集客观、全面素材资料,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为专题协商会破解缺水之难提供第一手参考。
6 月 5 日,在宁波市政协举行“ 请你来协商” 活动暨委员月谈会上,委员与有关部门协商议
政,为加强水资源集约利用和做大宁波的“ 第二水源” 建言献策。
顶层设计规划“ 一盘棋”
宁波海曙区临三江,拥塘河,揽月湖,浑然天成的地理特点,让海曙独具特色,然而,土生土长的区政协主席张宁辉敏锐地发现水与城、水与产、水与人之间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南塘河流域沿线作为宁波城区唯一体现江南水乡特有人居环境景观的历史街区,有望通过引用再生水进行生态补偿,结合再生水治理技术,全面提升水环境,成为河道生态补水的一个样板。张宁辉对海曙打造再生水利用场景有了新的思考。 “ 可提前考虑将再生水供应作为配套公用基础设施,广泛应用于机场跑道冲刷、高架滴灌等市政杂用方面,对于再生水在市政杂用领域内的推广使用,以及在新开发区块项目中的应用,都将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张宁辉关注到作为一种新的非常规水源,宁波的再生水城市输配设施较为缺乏,配套政策也不够健全,面对复杂多变的室外生态环境,其安全可靠程度还未得到充分论证,还没有建立权威、统一、安全的技术标准,公众对再生水的认可度、信赖度还较低。
为此,张宁辉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以城市有机更新、重大项目开发、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契
机,同步配建再生水输送管网。畅通供水网络的“ 毛细血管”,完善再生水利用的政策体系,在
第 1 页 共 3 页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与现有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相配套的前提下,制定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实施方案,明确区
域再生水利用发展的目标任务、规模用途、使用范围等。
接着张宁辉递来的话筒,张小岩委员再次提出完善水资源利用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在张小岩看来,突出规划引领,坚持“ 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科学编制全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很重要。摸清供需家底,才能掌握全市可供的常规水源和非常规水源总量,做到心中有数,重点摸清用水需求尤其是工业用水需求,梳理还在使用优质水库水的工业企业的用水规模、要求和空间分布,统计其中可用再生水代替优质水的总量,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实现再生水的精准供给,并采取相关奖惩措施倒逼其主动使用再生水。 根据需求统筹配置, 才能更大限度更大范围发挥再生水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