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定西日报/2023 年/8 月/14 日/第 001 版
“ 协商在基层” 奏响定西发展“ 和谐音”
——定西市政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新定西· 定西日报记者 张莉芳
在元古堆村,有一条响当当的口号: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难解的困难“ 源头协商” 上谈。由此,村里的大事小务,都会有村民、市县政协委员代表、X政干部围坐一起商量的场景。板凳会、炕头会、庭院会⋯⋯也成了元古堆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市政协X组书记、主席高永平强调,“ 协商在基层” 要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重点,常态化、制度化、程序化开展活动,有的放矢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移风易俗转变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近年来,市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开展“ 三抓三促” 行动为抓手,以“ 书香政协” 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 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室” 建设和协商在基层品牌创建,“ 融合汇”“ 药都有约”“ 临距离”“ 通事商”“ 源头协商”“ 请你来协商” “ 一碗烩菜” 办丧事等协商品牌已成为X委政府回应群众关切、协调各方关系和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汇集众智、推动工作的一把“ 金钥匙”。
搭建平台建机制 基层协商有舞台
“ 要搭建履职平台、 发挥委员作用、 积极探索创新, 务实推进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室建设和 ‘ 协商在基层’ 品牌创建。” 6 月 1 日, 市政协X组书记、 主席高永平在漳县调研政协工作时再三强调。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新时代市县政协的主要工作是协商,主要工作方式是搭台,工作主旨是双向发力。
上半年,市政协以专委会为依托,以界别为单元,全市政协系统共建立 70 多个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室、1460 多个基层协商议事室,搭建了委员履职平台,延伸了政协工作触角,真正把“ 大政协” 化成了“ 小组织”,把“ 年委员” 变成了“ 月委员”。
“ 以前就是习惯有事儿找政府,现在有了协商议事会,自己的事自己提、大家商量着办,问题解决了,大家的成就感也有了!” 陇西县文峰镇东铺社区居民黄正武对这种“ 商量” 很是满意。
“ 以‘ 药都有约’ 品牌打造为引领,构建横向拓展、纵向延伸、覆盖广泛的立体式协商议事格局。 ” 在陇西县政协主席刘树武看来,协商的生命力归根到底在于协商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不论是以界别协商、对口协商、部门协商、专题协商为主要形式的横向组织协商,还是以乡镇、村(社区)为主的纵向基层协商,都面对着群众的利益所求,都反映的是群众的呼声和民意,也是政协基层协商的真谛所在。
而基层政协工作平台正是政协协商向基层推进的“ 腿脚”。陇西县全县 17 个乡镇按照“ 六有”标准实现委员工作站、协商议事室、协商议事会全覆盖,在 215 个村和 18 个社区建立了协商议事室,委员在行业和部门有了自己的“ 家”,群众也真正感受到了“ 政协委员在身边”。
协商在基层,是一项无固定模式需探索创新的全新工作。如何确保“ 协有形式、商有质量,协有内容、 商有结果, 协有机制、 商有成效”, 市政协下发了关于建立 “ 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室 (站)”的通知,制定出台了加强和改进市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市政协领导联系指导县区政协工作的意见等 4 份规范性文件,修订常委会会议、主席会议、X组会议议事规则等 5 项工作制度,新建“ 三个监督” 民主监督、“ 四个一” 委员履职、“ 五个督办” 提案办理等 7 项制度,建立清单化交办、台账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工作落实机制,实行周工作报告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
第 1 页 共 3 页
力有序推进落实,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以此为牵引,岷县政协建立了政协主席牵头抓总,各副主席包抓乡镇,专委会包片指导,16名市政协委员、147 名县政协委员全部下沉至 18 个乡镇的 359 个村、13 个社区,“ X建+乡贤”常态化参与基层协商议事活动,在委员中广泛开展“ 七送两收集”“ 十个一” 委员界别活动,广泛联系群众,彰显委员担当。
岷县清水镇腊梅村三社村民郎建明深有感触地说: “ 过去,大家要干点事,没人商量、没处商量。现在村协商议事会一召集,大家一起来商量,感觉就‘ 不一样’ 。”
集聚真知灼见 众智众力助发展
“ 大家坐在一起商量了五六次才定下来,也是不容易。” 谈起“ 爱心如家食堂” 的开办,通渭县平襄镇孟河村徐川社村民徐永祥至今记得,每一次的协商议事,来的不仅有政府代表、政协委员,更多的是当地村民,真正让群众成为了协商主角。
更让村民欣慰的是,会后,当地镇X委、政府结合会议协商成果投资 1100 余万元,建成孟河村村史馆、“ 孟河村夕阳红食堂”、金银花烘干厂各 1 座,通社硬化路 7 公里,村集体光伏和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