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3 年/9 月/8 日/第 008 版协商
赓续文脉树新风 培根铸魂育新人
——江苏省政协十三届四次常委会会议综述
本报记者 江迪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 四个新” 重大任务之一。
9 月 4 日至 5 日,江苏省政协举行十三届四次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围绕“ 聚焦人的全面发展,深化建设‘ 社会文明程度高’ 新江苏” 进行协商讨论。
委员们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着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赋予江苏新的重大使命,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这是江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的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具有重大ZZ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一致认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述,为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提供了根本遵循。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论述精神,发挥自身优势特长,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切实当好参与者实践者、宣传员推动员、研究员监督员,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谱写“ 强富美高” 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智慧力量。
以文明立心筑根基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是委员们关注的首要话题。
王立平委员代表南京市政协发言时建议,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战略高度深刻把握、深入理解“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这一重大论断,不断推进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和发展,全面提高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和法治实践,推动全社会的法治观、规则观、诚信观、市场经济观、财富观等观念持续更新。
周锋常委注意到,信息技术深刻变革,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产生了传播主体差异化、内容传播碎片化,以及舆论生态复杂化等问题。他表示,全媒体时代受众比以往更容易受到“ 信息茧房” 的影响,形成碎片化的价值观点。持不同观点的受众之间又容易形成“ 话语隔阂”,影响社会黏性。建议增强技术分析能力,把握受众的真实需求和接受信息特征,有针对性地生产内容进行传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受众生活。
委员们建议,与时俱进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推动更多接地气、显锐气、有生气的理论宣传产品,让X的创新理论“ 飞入寻常百姓家”,让“ 第二个结合” 在江苏绽放更多绚丽之花。
江苏省委宣传部回应委员关切,表示将进一步着眼立心铸魂,以理论武装固本培元、以正面
宣传提振信心、以舆论引导凝聚共识。
以文明探源护根脉
第 1 页 共 4 页
江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承载地, 南北交融成其气, 古今熔铸成其神。江苏正在开展“ 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这是在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的文化发展
战略工程,计划用十年时间编辑出版《江苏文库》3000 册。如何用好这一百科全书式文化集大成之作?
袁林旺常委代表民进江苏省委会在发言中建议, 要高站位谋划, 认真提炼江苏地域文化符号,做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顶层设计。一方面,突出江苏文化的脉络与主体,彰显江苏文化的丰富与多彩。另一方面,致力于让江苏文脉工程普及化、通俗化。要高标准转化,制作精简版、普及版《江苏文库》 。广泛开展各领域文化创意大交流,不断综合运用文学、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等文化样态,实现文化活化传承与创新延展,在保存文化记忆同时,形成文化冲击波,制造绵绵不绝的文化“ 爆款”,让江苏文脉更具“ 诗意” 和体验性。
江苏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为实施“ 1+3” 重点功能区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在全国率先构筑起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 四梁八柱”。
沙勇常委代表农工X江苏省委会发言表示, 要串珠成链, 高品质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江苏名片。建议打造大运河江苏段统一的全域旅游品牌,守护好文化根脉;按照“ 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 的思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出成效”,在沿线城市区域联动上“ 谋整合”,打造鲜活的生态绿脉;加强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协同,在特色文旅路线设计上“ 做文章”,在市场化运营上“ 求突破”,壮大经济动脉。
委员们还建议,要深入推进江苏地域文明探源等工程,更好揭示江苏文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要强化自然遗产、重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研究,不仅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在心里传承好。
江苏省文旅厅表示:将进一步坚持“ 活化” 是最好的传承,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创新方法、路径、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以更加贴近生活、更加鲜活的方式呈现,推出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引导人们对中华文化发自内心崇敬、从精神深处认同。
以文明标识树形象
江苏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基因厚重深沉,革命文物资源总量处于全国前列。近年来,江苏在
红色遗产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利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傅阳常委代表致公X江苏省委会发言时建议,强化统筹协调聚合力,讲好江苏“ 红色故事”。要强化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围绕特色资源,推进编制《江苏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推动省内各市开展红色文旅项目对接,形成高级别红色旅游项目聚集、辐射带动效应大的旅游精品路线。深耕红色文化,打造乡村“ 红火产业”。要积极引导农业、教育、平台企业等资源介入,与文化创意、研学教育、乡村民宿、观光农业等产业协同共进、融合发展,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