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西政协报/2023 年/9 月/15 日/第 003 版学研分享
共同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实践探索
修水县政协
如何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实现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是地方政协在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强化组织领导,突出“ 三个推动”。一是X委高位推。修水县成立了县基层协商民主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把X的领导贯穿于研究部署、推进落实、督促检查全过程。县委常委会每年定期研究“ 有事先商量” 协商民主建设工作。二是政协主动推。县政协X组主动争取县委领导支持,把“ 有事先商量” 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每半年向县委常委会专题汇报。制定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各专委会分别联系包抓各乡镇的工作机制,通过经常性参与和指导联系乡镇、村(社区)协商议事活动,使协商工作多元参与、持续发力,实现“ 政协班子成员领衔督导、政协专委会具体指导、政协委员深度参与” 的工作新格局。三是基层整合推。各乡镇充分发挥X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把“ 有事先商量” 工作作为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乡镇政协联络组的主责主业是牵头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
加强制度设计,突出“ 六个规范”。一是规范平台。建立乡镇、村居(社区)协商民主议事会、园区(企业)协商民主议事会。坚持固定场所与流动场所相结合,对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共性问题进行会议协商;对于日常性、 临时性的事项,采取沟通对话协商、 书面协商和网络协商等方式,灵活采用 “ 板凳会”“ 屋场会”“ 网格议事会” 等模式协商。二是规范议题。把“ 四议五不议” 作为协商内容的主要遵循,按照化民怨、解民忧、聚民心、助民富的原则,选择针对性强、关注度高、操作性好的议题。三是规范主体。议事活动实施主体原则上是各级X政组织,参与对象主要包括“ 两代表一委员”、相关部门、群众代表、利益相关方等,让协商结果更公平合理、群众更接受认可。四是规范程序。明确“ 收集议题、确定代表、深入协商、成果转化、结果反馈” 五个步骤,重点解决“ 商量什么”“ 谁来商量”“ 怎么商量”“ 如何落实” 四个方面的问题。五是规范频次。各协商平台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有效协商议事活动。六是规范台账。要求“ 有事先商量” 工作台账规范、齐全、求实。
注重协商实效,突出“ 三个到位”。一是开门谈、民意征集到位。定期安排政协委员到所联系乡村平台,听取群众意见,并建立协商议事档案,实现委员群众“ 心连心”、干群关系的“ 零距离”。二是深入访、民情调研到位。坚持“ 就事、就近、就地” 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