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四川政协报/2023 年/9 月/15 日/第 003 版专刊
宜宾市政协积极助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 协” 力开拓阳“ 光” 大道
宜宾市政协研究室
光伏产业是指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光电转换产业链,上游包括硅料、 硅棒、 硅片等环节,中游包括电池片、组件等环节,下游主要指光伏发电等环节。
2022 年,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新增装机创历史新高,光电转换效率进一步提高,度电成本显著下降,光伏产业迎来平价上网时代。
宜宾市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 风口期” 和太阳能电池技术迭代“ 窗口期” ,大力进军光伏产业新赛道,光伏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崛起。全市累计签约光伏项目 23 个,签约金额 1267 亿元。
7 月 31 日,在位于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 宜宾高新区” )内的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动化生产车间里,二期项目首片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顺利下线,三期、四期项目也同时启动。当天,宜宾市政协六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召开,“ 大力发展晶硅光伏产业助推宜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正是此次会议的协商议题。
近年来,宜宾市积极响应号召,围绕“ 双碳” 目标,以宜宾高新区为主发展绿色光伏产业园,优化各区域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促进绿色低碳智慧能源转型升级。去年以来,宜宾市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 风口期” ,进军光伏产业新赛道,从无到有加速成势。
今年年初,宜宾市政协将“ 大力发展晶硅光伏产业助推宜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确定为年度重点协商议题。为确保高质量协商建言,市政协围绕该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考察活动。4 月,市政协晶硅光伏产业调研组赴双流、眉山、洛阳、嘉兴、义乌等地考察学习,内容涉及晶硅光伏四大主要环节,电池片前沿技术和下游应用场景等。
在把准定位中科学布局
站在宜宾高新区“ 高新之窗” 观景台上,放眼望去,一边是热火朝天的和光同程项目建设工地,一边是正在建设的四川东磁厂区、 初具规模的英发德耀厂区等项目。 这些项目都与光伏产业相关。
近年来,宜宾市按照“ 一核心多点支撑” 进行布局,高标准建设万亩光伏产业园,规划建设国家级光伏产业集群。“ 一核心” 即以宜宾高新区为核心,主要布局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等产业链主环节;“ 多点支撑” 主要是珙县、兴文县等县(区)根据自身产业发展基础和园区承载能力,合理布局硅料、光伏玻璃、配套辅材等环节,形成产业协同、竞相发展态势,推动全市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 要科学研判光伏产业链,结合宜宾实际找准发展定位,进一步明确产业布局,做好产业规划。”在市政协六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宜宾市委会秘书长罗红梅建议,要着力在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优化产业、配套招商等方面下功夫,更加注重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实现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总体目标。
在晶硅光伏产业链中,前端工业硅、多晶硅生产环节,其生产工艺是典型的精细化工工艺,按照我省相关要求须入驻化工园区进行规范管理。目前,宜宾全市仅江安县一个化工园区,高县、珙县化工园区尚处于申报过程中。因此,为在当前全国晶硅光伏行业爆发式增长的“ 风口期” 抢占先机,化工园区申报工作为重中之重。
“ 建议以市级层面成立化工园区申报工作专班,由市领导牵头,在化工园区申报的关键环节带队驻点攻坚,全力确保化工园区申报成功。加快化工园区申报,确保项目按期落地。” 市政协常委钟
第 1 页 共 4 页
华呼吁。
市政协委员周小红认为,在功能布局上要统筹资源和政策,建议以“ 一区两园” 模式,将珙县余箐化工园区纳入宜宾高新区范围,共同打造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
宜宾高新区光伏产业园规划建设面积 1 万亩,围绕拉棒、 切片、 电池、 组件布局光伏主产业链;围绕主产业链布局金刚线、银浆、逆变器等光伏辅材产业链,力争到 2026 年,打造成为 2000 亿元的产业集群。
今年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谢毅提交了《关于将宜宾市列入四川省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的建议》,呼吁将宜宾市纳入成乐眉光伏产业带及四川省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得到经济和信息化厅的办理落实。该提案办理回复中表示,四川省计划出台促进晶硅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依托四川省产业资源优势和清洁能源优势,推动包括宜宾在内的相关市州,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配套错位协作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7 月,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的意见》,明确宜宾要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生产体系,深入推进工业绿色转型,推动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宜宾加快推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国家级光伏产业集群的信心。 为推动宜宾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宜宾市委、 市政府也从优化区域布局、 调整管理体制、 强化赋能措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在凸显优势中拓展产业
1 月至 7 月,宜宾光伏产业实现产值 148.7 亿元,预计全年实现产值超 350 亿元、 2027 年实现产
值约 2000 亿元,将有力支撑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专家研判,硅基材料在未来 50 年都是光伏产业和电子信息的关键原材料。建议在太阳能级多晶硅和光伏领域硅片的产能基础上,向高附加值的电子级硅基材料升级发展。加大创新型、高附加值硅基材料企业的引进力度。” 周小红建议。
在市政协常委田丰看来,宜宾是动力电池之都,对发展新能源储能产业有着先天优势。他表示,新型电力系统形态由“ 源网荷” 三要素向“ 源网荷储” 四要素转变,电源侧、电网侧和负荷侧的储能应用趋势明显,潜力巨大。“ 光伏+储能” 是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高安全、长寿命储能电池有助于解决新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季节不均衡性带来的系统平衡问题,并实现削峰填谷,有效缓解电网压力,峰谷套利,给用户带来更多收益。
如今,如何鼓励支持宜宾市落地企业和传统产业升级,也成为不少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多名经济界别委员认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宜宾市硅料生产企业升级生产电子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