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3 年/9 月/20 日/第 012 版关注
粤澳同心路 湾区新辉煌
——澳区全国政协委员“ 深化粤澳合作” 考察广东综述
本报记者 李寅峰
进入 9 月,珠江三角洲暑热渐退,清爽的晨风悄然送来金秋的气息。在这块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全国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地上,城市、乡村生机盎然,机场、车站格外繁忙,步履匆匆的行人仿佛向世界展示着:活力,依然是这块土地鲜明的印记。
4 日至 8 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率澳区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赴广东省,深入佛山、肇庆、广州三地,就“ 深化粤澳合作” 进行考察。
在粤期间,考察团步履不停地走进园区、企业、校园,以及各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了解当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布局和发展、城市新区建设、招商投资环境,以及高新科技、中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情况,并与在粤创业的澳门青年深入交流。
通过考察,委员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再一次深入学习;对广东举全省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建设进一步了解;对粤澳之间交流合作的成就和不足进一步梳理;对构建大湾区美好的明天进一步谋划和建言。
高新科技 我看行
“ 大家可以在这块显示屏上看到,这位顾客躺在床上后,压力主要集中在大腿和背部,也可以检测到他实时的心跳和呼吸数据。现在我们来以这些数据为依据,一键匹配出最适合他的床垫⋯⋯” 工作人员正在展示的,是佛山市宜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高科技产品。这是此行考察的第一个点,令委员们没有想到的是,传统制造业的床垫,也能这样高科技。
“ 太令人叹为观止了!这款免接触探索人体数据的 AI 人工智能床垫,能利用大数据分析人体健康指数,这大大增加了医学的使用率。 ” 委员们感慨着表示,来之前以为只是一家床垫厂,看过之后才知道床垫也可以做出这样的高科技。
值得关注的不只是几张高科技床垫,更是这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的同时,始终专注
于研发工作,建立多个国际标准的实验室,掌握了多项高科技专利技术、行业核心竞争力。
“ 我们对‘ 有家就有佛山造’ 的品牌形象有了更感性的认知。” 全国政协委员、港澳燕窝业商会理事长阮建昆有感而发, “ 可以看出,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很早就推行了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
考察过程中,无论是在肇庆的维珍妮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园中,还是在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无论是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还是各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甚至是每一座考察城市的每一站,都能看到“ 创新科技” 的重要标识。一张张专利证书、一项项突破性的研发成果、一个个智能化生产车间,展示出“ 制造业大户” 广东的“ 创新科技发展” 之路。
据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科技要素高度聚集,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目前拥有超过 6 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 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 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首批挂牌的 9 家国家实验室广东占 2 席,4 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广东占据其一。
“ 高新科技,我看行!” 委员们在触动中思考着,如何在广东强大的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中学习经验、汲取营养,用于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中;如何在粤澳合作的平台上,插上高科技的翅
第 1 页 共 4 页

膀。
“ 传统制造业和博彩业都是澳门的固有产业,曾经支撑澳门从小渔村发展到今日的国际大都市。但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更应该明白,科技创新对澳门发展的重要意义。任何一个传统产业城市,如果不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就可能在一波接一波的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中被淘汰。 ”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立法会议员林伦伟表示。
“ 最让我感受深刻的还有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已经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从点的突破到系统的提升。 ”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柯岚在为国家科技发展的成就自信、 自豪的同时, 也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 “ 意见”,她注意到,在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规划中,广深港和广珠澳两条科创走廊的发展不够平衡,相比于前者,后者要多加一把劲。她希望在各方加大指导和支持,帮助两条科技走廊齐头并进。“ 澳门也应更好发挥平台优势, 比如说在大湾区人才高地的建设上, 起到桥头堡和中转站的作用,在助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贡献力量。”
对于广东依托高水平实验室体系、高校合作办学及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合作区平台,对接港澳科技创新资源,有效促进了粤港澳三地科研人员深化合作往来,全国政协常委、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何润生高度认可其取得的积极成效。他建议,未来要加快港澳高校与内地合作办学项目建设,扩大现有高校的科学、工程等学科规模,用好“ 一国两制” 的制度优势引进更多海外知名教授、工程师及其团队,为大湾区科技走廊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 我认为澳门要聚焦国家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精尖端人才的定位,与内地高校加大交流力度、拓展合作广度,培育、输送、吸引、储备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各地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及基地的作用, 丰富人才资源, 完善人才体系, 把人才作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 ‘ 切入口’ 。”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建筑置业商会理事长莫志伟说。
澳车北上 更便利
“ 澳门人走出澳门,才更加意识到自己是大湾区人。” 委员们看似“ 随意” 的一句话,联动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两个重要课题——“ 硬联通” 和“ 软联通”。而这也是粤澳深度合作的重要环节。
此次考察中,“ 澳车北上”“ 澳门新街坊” 等词频繁出现在委员们的交流、总结中,这正是今年粤澳交流的新亮点。在与广东省举办的座谈会上,相关部门公布的若干条利好消息,委员们高度关注——今年 1 月,“ 澳车北上” 正式开启;5 月 16 日,内地与澳门签署驾驶证互认互换领协议正式生效;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通关平稳有序,实施“ 合作查验、一次放行” 创新通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