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淮北日报/2024 年/1 月/9 日/第 004 版调查研究
关于发挥我市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的对策建议
市政协办公室 执笔人 王贤
为进一步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市政协办公室聚焦“ 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重点课题深入调研,针对我市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借鉴外地先进做法,提出对策建议。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出台高企培育政策措施。制定实施《淮北市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0—2022 年)》,建立高企培育库,开展精准辅导培育,市县区(园区)联合实施激励政策。2022 年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 290 家,年均增幅 37.3%。推动骨干企业创新发展。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获得突破。淮北矿业、恒源煤电、临涣焦化、理士电源 4 家企业跻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 100 强。指导企业创品牌树标杆。围绕新兴产业领域中的制造业产品,开展重点指导培养。2022 年认定“ 安徽工业精品” 5 项。
(二)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高能级技术研究中心。支持骨干企业对标省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争创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搭建产学研高校合作平台。通过与高校院所专项对接活动以及羚羊工业互联网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寻求一对一技术合作。推进“ 双创” 平台建设。加快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淮海壹号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淮北师范大学绘梦空间获批省级众创空间。
(三)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制定《淮北市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实施方案》,对 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前 10 名、支出强度前 10 名的规上企业,分别给予 20 万元奖励。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2022 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约 8.9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4.1%,增幅 11.6%。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制定《淮北市“ 人才贷” 业务实施暂行办法》,引导合作银行向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最高 1000 万元的信用贷款。
(四)组织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提升。2022 年,实施技改项目 98 个,技改投入 110 亿元。积极推荐申报智能工厂等省级称号,华润金蟾等 2 家企业获评智能工厂、英科医疗等 5 家企业获评数字化车间、民生矿山等 6 家企业装备获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进企业发明专利提升。2022 年,全市新增有效发明专利“ 清零” 单位 54 家,其中 52 家为企业。截止到目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 2098 件,其中企业拥有 1752 件,占比 83.5%。支持企业运用创新手段。2022 年,指导并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专家召开近 20 场次新产品专家鉴定会,有 20 项产品获省级新产品确认。
二、存在问题
(一)科创意识不够强。总量不大。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少、规模小、竞争力不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截至 2022 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 290 家,绝对数全省第 14 位。动力不足。大部分企业的研发主要是以产品适销为主的技术需求,原始创新成果少,缺乏产学研合作的内在动力。成果不大。企业产品不少处于中低端,优质科技项目不多,牵动性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更少。
(二)科创平台不够新。数量少。省级以上科研机构、研发平台数量较少。企业自建研发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合肥等先进城市尚有较大差距。规模小。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起步晚, 总体规模小, 承载能力弱。 2022 年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当年毕业企业数仅 3 家。 层次低。
第 1 页 共 2 页
高水平创新平台缺乏。现有科创平台在为企业开展供需对接等方面的作用还不够突出,辐射功能
有限。
(三)科创政策不够强。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大。财政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