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南通日报/2024 年/1 月/13 日/第 A03 版议政建言园地
探索构建精准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机制
海安市政协
海安市政协坚持常态长效、提质增效,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着力提升
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突出代表性影响力,统筹建立界别群众库。坚持ZZ标准、聚焦界别特征、注重上下联动、确定合适比例,确保入库界别群众代表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将 17 个界别所对应的群众代表形成 110 多种界别群众身份特征和类型,制作《界别群众代表列举清单》 ,供建库时参照。除中共界、无X派界和特邀界外,以相关部门为主,建立 14 个主信息库;以区镇(街道)政协工委及法治、城建和财贸 3 个专门工作组为辅,建立 17 个子信息库,入库界别群众代表 4500 多人,建成了结构完整、覆盖广泛、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界别群众信息库,并按年度更新微调。
建立“ 三定” 机制,着力推动联系常态化。坚持精准定人、合理定量、规范定责,着力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常态化。一是精准定人。根据“ 就近就便” 原则,实现入库界别群众代表名单与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名单的精准对接。二是合理定量。按照“ 1 名政协委员联系 5 名界别群众” 的比例,309 名政协委员固定联系的界别群众代表基本可覆盖区镇(街道)、部门、行业、系统、重点企业和农业农村等各种类型,做到需求与可能相结合。三是规范定责。明确提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五项任务,即广泛凝聚共识、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资政、参与基层治理、为民兴办实事。
规范八步工作流程,全面提升联系实效性。坚持流程闭合、问题闭环、责任落实原则,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全流程,拆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