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云南政协报/2024 年/3 月/7 日/第 003 版2024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心系发展 情牵民生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情况综述
本报记者 丁观有 巩雅菲 董荣蓉
肩负期望和重托,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住滇全国政协委员“ 有备而来”。连日来,
40 余名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将过去一年的履职成果转化为 133 件提案, 用实际行动为高质量发展建言,为云岭各族群众发声。
心系“ 国之大者”
“ 请大家帮我看看这件提案写得如何?站位高不高?请你们多提意见建议。” 全国两会召开前,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在昆明集中的短暂时间里,他们一有见面机会,就会围坐在一起,讨论提案的撰写方向、站位高度和所提建议的可行性。
“ 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是中国经过周边国家通往印度洋方向的复合型运输通道,建设有形陆路通道联通中老泰、中缅方向,对促进人员、物资、资金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连接沿线国家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具十分重要的意义。”
“ 近年来,X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长江流域各地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跨界河流、跨界湖泊、跨界林业资源联防联控联治,积极推进联合执法,积极推进生态效益补偿,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全国两会上,委员们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聚焦“ 国之大者”,把《关于加快推进我国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的提案》《关于建立完善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提案》等提案及建议带到了全国两会上,为筑牢祖国西南安全屏障等“ 国之大者” 建言献策。
情牵省之要事
如何加快滇藏区域协调连片发展,确保祖国西南边疆安全稳定,是住滇全国政协委员杨向群
今年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今年全国两会上,杨向群将民族团结、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互通互联等方面的内容写入提案,从“ 着眼于团结进步,努力推进滇藏地区全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着眼于共同富裕,积极探索区域内有限空间的综合利用”“ 着眼于互通互联,加快推动少数民族区域深度融合发展” 等方面提出建议。
云南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接合部,是“ 一带一路” 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交汇点,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
“ 作为国际国内产业‘ 双转移’ 交汇点,云南最有条件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 参会前,住滇全国政协委员管云鸿在调研中发现,发展空间受限、基础设施滞后、资金缺口大、对外开放项目建设任务重等问题依然是影响承接产业转移园区、沿边产业园区建设的瓶颈。
对此,管云鸿将所思所想所盼撰写成《关于推进云南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园区、沿边产业园
区建设的提案》 ,为加快推进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和沿边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委员们的一件件提案,立足高质量发展实际,锚定战略发展目标,建言“ 三大经济” 发展路
径,彰显了政协委员们“ 胸怀良策谋发展、心系要事出实招” 的真挚情怀。
紧盯民生福祉
第 1 页 共 2 页
“ 提交提案的前一天晚上,我还在电脑上认真地修改建议,力求提出高质量提案。”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高继兰说,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民教师,她关注的是如何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疗卫生、学前教育、托幼、养老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 我要把老百姓的事儿放在心里, 围绕补齐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 一老一小’ 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短板建言。” 高继兰说。
“ 不能名为搞现代化,就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杨钰尼对 2013 年 12月 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念兹在兹。
杨钰尼是一名来自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哈尼族姑娘, 今年, 她将 《关于完善渠系配套 保护世界遗产哈尼梯田的建议》 《关于以哈尼梯田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议》等提案带到会场,并提出建议,要通过深化公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生,在边疆民族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宗庸卓玛持续多年关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她认为,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资源丰富,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文化传承断层、文化遗产流失、传统技艺失传等问题随之出现,如何守护文化根基,传承好“ 民族之魂” 是当前急需要做的事情。
对此,宗庸卓玛建议,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力度,为文化保护传承提供坚实物质保障。
133 件提案约 25 万字,记录了过去的一年里,40 余名住滇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足迹,更彰显了委员们心系发展、情牵民生的责任与担当。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