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西日报/2024 年/1 月/29 日/第 006 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省住建厅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住房城乡建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努力为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作贡献,为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办实事,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打开了新局面。
城乡面貌 变化显著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开展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行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镇
建设为抓手,推动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坚持以城市体检引领城市更新。试点同步推进国家、省两级城市体检、城市更新,推动城市更新立法。去年全年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项目 5000 余个,完成投资超 6000 亿元。老旧小区改造年度目标提前完成,1245 个小区全部开工,完工率超 90%,进度居全国第一方阵,群众满意度达 98.66%。5 个社区入选首批完整社区建设国家试点。绿色社区创建达标率为 63%。新增 6个社区开展高品质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江西成为全国连续三批均入选海绵示范城市的 11 个省份之一,建成海绵城市区域 770 余平方公里。
坚持以城市治理塑造城市形象。大力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一网统管” 步伐加快。 扎实开展城中村、 大型生活区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城乡环境整治成果持续巩固。 扎实开展 “ 共建红色物业 共享美好家园” 活动,全省物业服务覆盖率达 99%,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率达 81.2%,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X组织覆盖率分别达 86.2%、78.2%。
坚持以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探索开展乡村建设评价,持续开展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培训带头工匠近千人。 推动 1300 余个乡镇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九大攻坚行动, 推动实施项目 5000 余个,新增打造示范类乡镇 188 个。联合推动出台《江西省农村村民自建房管理办法》 ,并在乡镇明确农房质量安全责任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在基层也有了“ 抓手”。
住房条件 持续改善
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全力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坚持“ 房住不炒” 定位,强化省级监督指导,压实城市主体责任,全力以赴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研究出台稳定房地产市场 29 条政策、商办楼宇去库存 10 条措施、保交楼 20 条处置建议等指导性文件,联合推出“ 容缺办证”“ 带押过户”“ 认房不认贷”“ 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 竞品质出让土地” 等政策组合拳,持续开展“ 红五月” 百城千企万店房地产消费季活动。我省两批次专项借款保交楼任务完成率居全国第三。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稳步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和棚改安置房建设,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 16.72 万套(间) ,居全国第三,保障新市民、青年人等近 11 万人;开工改造城镇棚户区住房 13.2 万套,居全国第四;公租房惠及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 24.14 万户,基本实现“ 应保尽保”。启动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发挥住房公积金作用,提高租房提取额度和频次,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全省公积金累计缴存总额、贷款总额分别突破 5000 亿元、3000 亿元,贷款增幅超 37%,创历年新高。
建筑产业 加快转型
大力实施产业升级战略,深入实施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1269” 行动计划,做大做强“ 江西建造”。
第 1 页 共 3 页

支柱地位持续巩固。全面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出台建筑(建材)产业链链长制三年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我省建筑业迈入“ 万亿俱乐部” 之后,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为“ 678”,即吸纳就业人口超 6%、提供入库税收超 7%、增加值占 GDP 超 8%,支撑地位持续巩固。
龙头企业实力攀升。积极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持续推进工程担保,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以保函形式缴纳四类保证金占比超 50%。7 家企业上榜“ 2023 年度 ENR 全球最大 250 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上榜数量居全国第三位、中部首位;新增 6 项工程上榜“ 鲁班奖”、11 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均创历年新高。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出台推进智能建造发展工作方案,系统开展 BIM 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智能建造典型案例和装配式示范工程评选, 成立智能建造产业学院、 智能建造研究中心等科创基地,建筑工业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全省绿色建筑面积达 2.3 亿平方米,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重达 34%。
绿色发展 融合推进
着眼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等反馈问题整
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
大力推进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突出抓好中央和省属驻昌单位雨污分流改造,新建改造城镇生活污水管网突破 2000 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较上年提高 10 余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前列。深入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设区市城市建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