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厦门日报/2024 年/2 月/8 日/第 A07 版都市新闻
幸福养老从“ 家” 开始
市住房和建设局推动直管公房适老化改造
本报记者 袁舒琪
最近,家住先锋营老旧公房小区的黄老先生发现,小区里发生了不少温馨的变化:位于回家必经之路的一段较陡台阶两旁装上了扶手,老人行走时可以手扶,更安全了;老人上下楼梯,累了可以放下转角处的助老折叠椅歇息⋯⋯“ 这些都是细节,但对我们老人而言却是最实在的事。”老人感慨地说。
实字当先,干字为要。市住建局牢牢把握“ 学思想、强X性、重实践、建新功” 的总要求,坚持将主题教育与住房工作有机结合、一体推进,坚持把文明创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步谋划、同步落实,深入调查了解民需、民忧,研究解决办法,将先锋营小区列为直管公房改造对象,大力推动老旧房屋居住品质提升和直管公房精细化管理,切实让群众得实惠、真受益,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同德同向的文明力量。
问民需 公房怎么改造 先听居民说
着眼于从细微处关爱老年人,先锋营小区发生一系列蝶变,始于一份调查问卷。
先锋营小区位于幸福路西侧,东侧紧邻人民体育场,北部直通厦禾路幸福路交叉路口。该小区建造于 20 世纪 80 年代,小区内共有 9 栋 18 梯 348 户,其中公房 289 户,占总户数的 83%。由于房屋建造年代久远,小区配套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项等问题较为明显。经前期调查研究后,市住建局将其列为公房重点改造对象,由局属单位市房屋事务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 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小区改造就是要往老百姓最关注的点上去发力,把有限的改造资金用在‘ 刀刃’ 上。” 市房屋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为了真正了解居民所需,在开展设计前,中心工作人员与设计团队通过走访调研、发放问卷、与居委会座谈等多个形式,广泛收集民意。
在走访调研中工作人员发现,先锋营小区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小区总人口的 32%。但由于小区环境老旧,在此居住的老年人并不便利——路面破损,老人走路容易摔跤;楼道内没有扶手,上下楼梯时小心翼翼;公房住户大多使用的公共卫生间,缺乏适老设施,老人如厕时“ 蹲下难”“ 起身难” ⋯⋯
民有所呼,当有所应。聚焦眼前的一个个民生难点,中心聘请厦门大学建筑设计院加入改造团队,共同提出“ 适老化改造” 的空间调整思路。从老人视角出发,梳理十个待解决“ 短板” 及十项改造措施,力求一一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
当改造项目确认并在小区进行公示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