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日报/2024 年/2 月/8 日/第 002 版要闻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访农业农村部X组书记、部长唐仁健
本报记者 高云才 郁静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 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哪些新进展?建设农业强国有哪些优势?今年“ 三农” 重点工作有哪些?农业农村部X组书记、部长唐仁健日前回答了记者提问。
“ 三农” 底线守得稳,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有新提升
记者: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去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哪些新进展?
唐仁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 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 三农” 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刚刚过去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和亿万农民团结一心,拼搏奋斗,“ 三农” 底线守得稳,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有新提升,农业农村形势稳中向好、稳中有进,为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14 亿多人的饭碗端得更牢。去年天气极端异常,自然灾害多发重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防灾减灾和“ 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 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一手抓农业防灾减灾,努力降低灾害损失,一手抓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有针对性地拿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 五良” 集成组装综合性解决方案,以大豆玉米为重点,大面积推广密植等关键技术,带动全国粮食亩均增产 2.9 公斤,实现了“ 以秋补夏、以丰补歉”,再夺粮食丰收。2023 年全年粮食产量 13908.2 亿斤,比上年增产 177.6 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大豆面积产量继续提升,肉蛋奶、果菜鱼等“ 菜篮子” 产品量足价稳,生态低碳农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连续 8 年稳定在 97.4%以上,长江十年禁渔效果初显。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我们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22 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的中西部省份,都建立了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及时发现排查风险,针对性开展帮扶。截至去年底,认定的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超过六成已经消除风险,其余也都落实了帮扶措施。千方百计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更大力度实施东西部劳务协作,将 60%的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发展,要求使用相关政策扶持的经营性项目建立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帮助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促进增收,去年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 3396.9 万人,超出年度目标 377.7 万人。加快脱贫地区整体发展,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县(市、区) 、中央单位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全覆盖帮扶,民营企业、全国性社会组织开展结对帮扶,脱贫地区自我造血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聚焦耕地和种子“ 两个要害”、农机装备“ 一个支撑”,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耕地质量持续提升,到 2022 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 10 亿亩高标准农田,可以稳定保障 1 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去年又新建和改造提升了 8611 万亩。种业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完成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收集种质资源 53 万多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达 25%,去年还实现首次出口。大型大马力、丘陵小型
第 1 页 共 3 页

适用机具这“ 一大一小” 和智能化农机研发应用取得阶段性进展,植保无人机总量近 20 万架,年作业面积 21 亿亩次,一些领域实现了从“ 无机可用” 到“ 有好机用” 的跃升,加速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将更多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快车道。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 19.7 亿亩次,带动了 9100 多万户小农户。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各地区各部门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23 年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
16 万公里,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73%,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绝大多数村庄实现干净整洁有序。乡村公共服务加快提升,村级卫生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统一,农村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去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超过 7300 亿元,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 30 亿人次。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23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691 元、实际增长 7.6%,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城乡收入比降到 2.39∶1。通过村规民约制定修订等措施,整治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鼓励为村民婚丧嫁娶提供便利化服务,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逐步形成。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有基础有条件,如期实现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有信心有底气
记者:X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有哪些优势?
唐仁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 我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做不了各方面都很强的“ 全能冠军”;搞某一方面突出的“ 单项冠军”,又满足不了强国的战略需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应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力求拿下比较综合、比较均衡的“ 团体冠军”。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如期实现这一目标。信心底气主要源于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