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晋中日报/2024 年/2 月/19 日/第 001 版
饱蘸“ 农” 墨绘“ 丰” 光
——2023 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亮点回眸
本报记者 裴晓敏
春华秋实,耕耘不负。
回眸 2023 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亮点纷呈——
寿阳县景尚乡玉米单产达 2540.054 斤,较上年增长 10.24%,创我省玉米单产最高纪录。
晋中国家农高区 8 大类 9 个品种种子随神舟 16 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经过 150 多天空间诱变搭载实验后返回太谷区继续培育。晋中国家农高区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长期实验合作单位。
太谷区、榆次区、寿阳县获批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产业园)。
……
芝麻开花般的各项实绩,见证着我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铿锵步伐。2023 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 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因地制宜,立足特色优势,锚定“ 争当乡村振兴先行市” 的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 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深入践行“ 千万工程” 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朝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阔步前行。
夯实粮食安全
稳产保供坚实牢靠
粮食安全是“ 国之大者”,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
2023 年,我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X政同责,着力在扩面积、提单产、增产量与防灾抗灾减损失上下功夫,守牢 527.48 万亩耕地、442.33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 13.69 万亩,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交出了一张靓丽答卷:
——米袋子更加丰实。 全市粮食收获面积达 400.3 万亩, 粮食总产达 17.6 亿公斤、 单产达 439.7公斤,分别增长 1.8%、4.1%、2.3%,粮食单产全省最高。大豆油料扩种成果继续巩固,收获面积 13.6 万亩,总产 2070.2 万公斤,分别较上年增长 11.4%、6.08%;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面积 7.2 万亩,油料收获面积 2.64 万亩,均超额完成任务目标。
——菜篮子更加丰盛。截至 2023 年 11 月底,肉蛋奶总产量 62.6 万吨,蔬菜总产量 219.3 万吨,分别同比增长 2%、7%,种植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逐年优化。
——果盘子更加丰富。截至 2023 年 11 月底,水果产量累计 63.8 万吨,特色优势水果酥梨产
量全省第一,年出口 2 万吨,年均创汇 1.2 亿元。
突出有机旱作
“ 特”” 优” 农业成型成势
“ 我们村以前种地全都靠人力,‘ 春天种一坡、秋天收一箩’ ,现在机械进了地,耕种收都省时省力省成本。 ” 谈起这两年种地的变化,灵石县段纯镇温家庄村村民温X生打心眼里高兴。灵石县黄土丘陵沟壑区通过宜机化改造“ 提高机械化率、增加耕地面积、减少耕地撂荒” 的做法得到了金湘军省长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我市坚持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带动“ 特”“ 优”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聚焦“ 耕地” 和“ 种子” 两个关键要害,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基础。一方面,紧抓耕地这个“ 命根子”,将“ 宜机化改造+高标准农田” 建设作为耕地面积增加、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累计推广 10万亩玉米深松密植丰产技术和 3 万余亩玉米“ 品字型” 通透式种植模式,亩增产 20%以上。另一
第 1 页 共 3 页

方面,紧盯种子这个“ 芯片”,新建 1.2 万亩制种基地,建成全球最大的 3000 份藜麦种子基因库、全国最全的谷子基因库、全国最大草莓三级育苗体系。
同时,在产业化经营与品牌化打造上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已打造榆次区东阳镇等 5 个市级专业镇,累计认证“ 三品一标” 等品牌产品 236 个,认证基地面积 158.22 万亩。特别是在北京新发地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