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云南日报/2024 年/2 月/23 日/第 008 版专题
凝心聚力固成果 奋楫扬帆促振兴
——华坪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和茜
近年来,华坪县始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ZZ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产业带动、就业支撑、综合保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巩固脱贫成果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去年以来,华坪县认真落实“ 四个不摘” 和“ 五级书记” 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始终以高度的ZZ责任感履行好主体责任。结合各村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实际情况,科学统筹,详细制定轮换交接计划,完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实现帮扶全覆盖、责任全到位、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帮扶体系,按照“ 缺什么补什么” 的原则,强化针对性帮扶,及时落实帮扶措施。
持续把“ 三保障”、饮水安全、兜底保障等政策落实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强线上网络化监测,落实日常走访、“ 一月两研判”、集中排查和信息动态管理等工作,加强线下网格化管理和常态化监测。2023 年以来,华坪县“ 政府救助平台” 累计收到群众申报事项 1935 件,办结 1854 件,办结率 94%,新识别三类监测对象 22 户 79 人,三类监测对象风险消除 171 户 558 人,标注整户无劳力户兜底保障户 44 户 82 人。
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完成新庄乡八德村何家大院和通达乡腊姑河村两个民族地区农房功能
提升改造试点项目。2023 年,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任务共 435 户,开工率 100%。截至
2023 年 12 月 8 日,农村危房改造开工 201 户,竣工 135 户;农房抗震改造开工 234 户,竣工 176
户;在义务教育保障方面,切实抓好控辍保学,认真落实助学资助政策,确保符合资助条件的家
庭经济困难学生“ 应助尽助”。全县脱贫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全年发放
“ 雨露计划” 补助 710 人次 155.55 万元,发放乡村振兴助学金 262 人 73.25 万元;在巩固基本医
疗成果方面,全县脱贫人口、三类监测对象 100%参保,乡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87.5%乡
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签约家庭医生的重点监测对象 4 种重点慢病规范
管理率达 88%以上; 建设集中供水工程 48 件, 落实中央维修养护资金和抗旱救灾资金 75.9 万元,
修复供水设施 16 处,更换破损老化管道 19 公里;117 件供水工程落实运行管理责任人,2023 年
11 月底全县水费收缴率为 96%。
筑牢防返贫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双绑” 利益联结机制。全县 18 家龙头企业与 66 个产业合作社绑定,鼓励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加入合作社,实现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覆盖。 84 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特色产业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及意愿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占比达 100%;加强小额信贷政策宣传推广,全县小额信贷累计新(续)贷款 694 户,发放小额信贷贷款 3329 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为提升产业质效促增收,华坪县坚持长短结合、种养结合、差异化发展,巩固提升芒果、花椒、烤烟等传统产业质效,投入衔接资金 1270 万元,鼓励 2650 余户脱贫户、监测户发展庭院经济奖补项目,精准促进农户持续增收。发挥致富典型的模范引领作用,培养致富带头人 189 人。目前,全县芒果种植面积达 45.9 万亩、核桃 45.6 万亩、花椒 23.92 万亩、柑橘 2.78 万亩、中药材 2.15 万亩、蔬菜 6.1 万亩、西瓜 1.6 万亩、烤烟 1.74 万亩,获得绿色食品获证主体 18 个、产
第 1 页 共 4 页

品 62 个,有机产品获证主体 4 个、产品 7 个,21 个产业基地获得“ 绿色食品牌” 称号。有芒果系列产品加工企业 5 户,从事芒果产业的农户达 14218 户以上,建成一个拥有 322 个芒果品种的省级种质资源圃、3 个万亩示范基地、6 个千亩示范基地、22 个百亩示范园。形成了“ 一县一业” “ 一村一品”,村村有致富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的局面。
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2023 年全县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5.55 万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 3713 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 8079 人,脱贫劳动力省外转移就业 808 人。扶持 5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 123 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 781 个。开展脱贫劳动力各类培训 3547 人次,其中技能培训 1660 人次。兑付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省外务工补助 714人,71.4 万元。
全力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大力发展安置点后续产业,制定了小型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农村安置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目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后续产业带动机制,带动搬迁群众进入产业链,确保搬迁群众“ 搬得出、稳得住”。
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将开展听X话、感X恩、跟X走主题活动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相结合,开展乡风文明活动 595 场次。2023 年,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5652 元,同比增长 15.66%。
X建引领乡村治理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坚持X建引领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基层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功能,扎实推进农村基层X建“ 双整百千” 四级联创工作,夯实组织基础,深化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基层战斗力;加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健全X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61 个村(社区)全部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全县有全国文明村 3 个、省级文明村 8 个;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创收方式,推广典型引路法,学习好的经验与做法。2023 年全县 61 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 10 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 5 万元以上),其中,兴泉社区、新庄村、良马村、龙头村收入达 30 万元以上。
开展“ 乡村振兴大擂台”“ 好支书大比武” 活动,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乡村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7 个方面,重点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绿美乡村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 4 个方面工作,以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X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和高水平乡村治理。
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农村“ 厕所革命”,开展厕所问题排查并整改,建设垃圾车、垃圾箱、垃圾房等公共垃圾收运设施;建设乡镇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站 6 座。目前,全县 8 个乡镇垃圾车、垃圾箱、垃圾房等公共垃圾收运设施实现全覆盖,38 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治理率达 62.3%。
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农村公路,实施农村供水保障 3 年专项行动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管网工程,持续提升乡村网络宽带覆盖水平。2023 年,30 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已完成 47 公里,完成危桥改造 2 座、安防工程 36 公里;截至 2023 年 11 月底,完成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