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西藏日报(汉)/2024 年/2 月/27 日/第 005 版乡村振兴
践行“四敢”要求 描绘乡村振兴“如意”画卷
——2023 年日喀则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汪纯
日喀则,藏语意为“如意庄园” 。农牧业转型升级浪潮滚滚、农牧区振兴发展生机勃勃、农牧民安居乐业其乐融融……随着日喀则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持续推进,一幅“如意”画卷正在这片好风土上徐徐展开。
2023 年以来,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忠诚实践,大力践行“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要求,狠抓重点、突破难点,在责任上不断压实、思路上不断创新、机制上不断完善、工作上不断提升,推进各项任务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聚焦责任落实,提升工作质效
坚持把做好有效衔接作为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严格落实 “四个不摘” ,“一
盘棋” “一股劲”推进落实。
周密部署推进。坚持高位推动,制定实施《日喀则市关于打赢打好 2023 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翻身仗”工作方案》 ,咬定目标任务、紧盯时间节点,切实增强全市上下齐抓有效衔接工作的思想自觉、ZZ自觉、行动自觉。
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先后作出指示批示 65 次,深入基层走访调研 48 次;全面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和考核监督责任,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体系。
强化驻村帮扶。精准安排 1693 个村(居)驻村工作队,用心用情用力开展驻村帮扶,服务乡村振兴,累计为民办实事 2.19 万件,投入资金 4170 余万元,帮扶物资折资 2185 万元;落实驻村帮扶项目 537 个,投入资金 1.46 亿元。
聚焦稳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
始终把保障农牧民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作为核心要务,突出产业带动和稳岗就业“两个关键”,坚持“一户一策”“一人一法” ,制定落实“十项增收举措”(即:强化精准监测帮扶、依托乡村产业带动、抓实经营主体吸纳、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增强乡村发展后劲、推动群众稳岗就业、注重项目建设带动、用活惠农利民政策、整合帮扶资源力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更可持续推动群众增收。
深入推进产业提质增效。落实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盘活一批、另起炉灶一批“四个一批”
要求,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继续投入衔接资金 13.55 亿元,实施有前景、有优势的乡村产业项目
174 个,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 36 家,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全覆盖,各类合作社发展到 3880 家,帮扶产品销售额达 9.33 亿元,帮扶产业实现分红 4715.24 万元、惠及群众 8 万余人。在桑珠孜区成功建成日喀则市青稞产业大数据中心,并被列入全国智慧农业优秀案例;谢通门县强化“产购销”体系建设,破解农牧产品销售难题,做法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肯定并推广。
突出抓好群众稳岗就业。坚持从培训端精准发力,组织群众参与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累计培训 2.5 万人,其中脱贫人口 8877 人。落实生态补偿岗位 9.87 万个,兑现岗位资金 3.44 亿元。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100%, “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第 1 页 共 2 页
95%。
加强脱贫人口收入监测。盯牢收入低于万元和收入同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