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农民日报/2024 年/2 月/29 日/第 004 版综合新闻
共绘强农图 同圆兴村梦
——京津冀推进农业农村协同发展十年成效综述
农民日报· 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
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农村专题工作组,签订农业农村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引导北京企业和项目转移至河北、天津进行产业布局,已建成 130 个环京蔬菜生产基地;京津冀 9 所农林高校成立了协同创新联盟,实施科技创新联合攻关行动;落实大气联防联控责任,共同推进农村地区煤改清洁能源⋯⋯这是京津冀在农业农村协同发展上,交出的一份亮眼的“ 十年答卷”。
农业农村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过去 10 年,京津冀三地农业农村部门手相握、心相连,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多次进行互访座谈,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协同发展中存在的行政壁垒,不断增强协同发展合力。同时,立足各自农情特点和功能定位,重点在产业、科技、生态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产生了“ 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 的效果。
实践表明,京津冀在农业农村协同发展上举措有力、成效明显,谱写了“ 共绘强农图、同圆兴村梦” 的精彩篇章。
产业协作不断显现三地优势互补效应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 牛鼻子”。自 2014 年开始,北京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疏解北京养殖、兽药、饲料等畜牧企业 30 余家,引导企业和项目转移至河北、天津进行产业布局。
首农食品集团 2014 年便启动婴幼儿乳粉重大项目搬迁,并在河北定州、承德、张家口等地建设奶牛绿色养殖、有机奶源生产基地和生猪育种、养殖、屠宰加工基地,仅承德大红门生猪屠宰加工基地就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 700 余个,带动上游养殖户 5400 余家、下游物流企业 100 余家,每年为当地 GDP 贡献超 20 亿元。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涉农企业在承德市投资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 119 个,投资总额超过 220 亿元。
过去 10 年,三地还共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深化农产品产销合作,一起托稳首都“ 菜篮
子”。
2011-2018 年,北京市累计投入资金 1.58 亿元,支持北京农业企业在津冀等地区建设 174 个蔬菜、畜禽外埠基地,年供京蔬菜 28 万吨、生牛乳 17 万吨、生猪 17 万头。
2022 年,北京市启动了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工作,计划到 2025 年建设基地 210 个,目前已建成基地 130 个、总面积近 10 万亩,年供京蔬菜 23.6 万吨,落实生产经营主体奖补资金3650 万元。
同时,结合粮菜肉蛋奶果等农产品的生产优势和北京作为重要农产品主销区的市场优势,持续深化产销合作、供需对接。共同组织举办京津冀蔬菜产业发展大会、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会、京津冀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河北“ 净菜进京”“ 津农精品” 系列推介活动百余场,畅通津冀优质农产品进京渠道,保障首都农产品市场供应。
目前,北京市场上约 40%的蔬菜和鸡蛋、60%的牛肉、80%的羊肉来自河北;天津水产品供
应量占北京消费量 60%以上,丰富首都市民“ 菜篮子”、鼓起津冀群众“ 钱袋子” 的效果明显。
此外,休闲农业协同发展也成为京津冀合作的一个亮点。三地 10 个区县签订协议,共同推
第 1 页 共 2 页

进建设门头沟永定河-河北怀来、平谷金海湖-天津蓟州区等 5 条跨区域经济发展带。三地休闲农业协会联合发布长城沿线、太行老区、运河湿地等 5 条“ 京津冀休闲农业精品带”,切实推动了三地区域经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