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4 年/3 月/11 日/第 001 版
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
——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邢志宏
首席记者 李卓聪
去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赋予浙江“ 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 新定位和“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 新使命。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浙江去年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启动实施扩大有效投资“ 千项万亿”工程,1244 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 12976 亿元;深化“ 千万工程” ,建成和美乡村示范村 292 个;全省耕地面积连续 3 年净增加⋯⋯这背后离不开自然资源工作的保障与支撑。
今年,浙江省自然资源系统将如何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3 月 9 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新任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厅长的全国人大代表邢志宏。
推进“ 多田套合” ,构建“ 金字塔型” 耕保格局
记者:3 月 5 日,李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 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耕地保护方面,浙江都有哪些“ 长牙齿” 的硬措施?
邢志宏:耕地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反复强调的“ 国之大者”。浙江人多地少、山多田少,保护好每一分耕地对浙江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们制定实施了 20 条“ 长牙齿” 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积极构建“ 人防+技防” 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和违法行为“ 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 的新机制,着力打造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省。
一是心系 “ 国之大者” ,扛起ZZ责任。 市、 县、 乡逐级签订X委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 “ 军令状” ,逐级分解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并将其纳入X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各级X委巡视巡察、离任审计范围,全面落实耕地保护X政同责。
二是聚焦“ 全域整治” ,推进系统治理。全省划定耕地保护面积 1876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1652 万亩,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全面落实。与此同时,助推“ 千万工程” ,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纳入省政府“ 十项重大工程” ,全省 2023 年在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完成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 60.97 万亩、垦造耕地 9.63 万亩。
三是坚持“ 动态清零” ,严格执法监管。全面推行“ 田长制” 和“ 耕地智保” ,6.6 万多名五级田长和巡查员确保每块耕地都有专门责任人,1.49 万个高位铁塔摄像头覆盖全省近 80%耕地,系统自动识别 21 种耕地违法行为,构筑起耕地保护的“ 铜墙铁壁”。同时,还以“ 当年问题动态清零,历年问题逐步消除” 为思路,开展违法占用耕地“ 零新增” 集中攻坚行动,并常态化保持。
记者:《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 2023 年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推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套合。对此,浙江厅如何推进?
邢志宏:近年来,浙江持续推进“ 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变“ 小田”
为“ 大田”。近三年,全省整治形成集中连片永久基本农田超 140 万亩。
今年,我们将稳妥推进“ 陡坡与平原农用地布局优化和整治提升” 试点,积极探索开展“ 多田套合” 农用地布局优化。
全面理清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图、数、库,确保在一个底版上实现“ 多田套合” ,让所有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部落在高标准农田内、高标准农田建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并将永久基本农田百分之百建成高标准农田。
第 1 页 共 3 页
由此,推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套合,全面构建“ 金字塔型” 耕地保护格局。同时,凝聚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财政等部门合力,更好统筹涉农资金,扩大叠加效益,共同实施耕地空间综合整治,推动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对标高质、新质提高资源要素保障水平
记者:日前,浙江发布了《扩大有效投资“ 千项万亿” 工程 2024 年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浙江厅将如何做好相关的要素服务保障工作?
邢志宏:扩大有效投资“ 千项万亿” 工程是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奋进“ 两个先行” 的重要抓手之一,意义重大。
在要素服务保障上,我们将一方面坚持“ 要素跟着项目走” ,迭代“ 8+4” 经济政策体系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清单,用好用足国家政策,优先支持新质优质项目。
另一方面,坚持“ 服务走在审批前” ,以“ 百大” 项目用地报批集中攻坚行动为抓手,建立健全领导挂帅、专班运作、晾晒比拼等六大工作机制,全力保障好重大项目、新质产业项目快速落地。年初,我们自然资源部门牵头,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全面梳理交通、能源、水利、防灾减灾以及新基建等新质生产力项目,确定了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