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十堰日报/2025 年/2 月/7 日/第 003 版专题报道
守土尽责担使命 赋能发展著华章
——2024 年十堰市奋力实现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回眸
记者 刘俊 通讯员 罗才昌 杨占鳌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回眸 2024 年,面对各类风险与挑战,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系统(以下简称市资源建设系统)始终扛牢保发展、保资源、保生态、保民生的职责使命,咬定目标不放松,向难求成勇争先,以高品质规划引领、高水平资源保护、高质量要素保障,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十堰篇章提供了坚实保障。
科学规划统筹引领 国土空间格局更优
在步道上饱览生态之美,在漫步中品味生活之美好。2024 年,十堰重要民生项目——城区健康步道关注度、反响度随着工程的高质量推进高光不减。
从民生工程到民心工程,市民对该项目的认可正是对其规划设计、建设品质最大的褒奖。十堰市中心城区现有山体 191 座,为守护好、利用好每一座山体,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筹部署下,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精心编制出台了《十堰市中心城区健康步道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为项目建设落地提供了科学、精准的“施工图” 。
规划引领,纲举目张。我市在推进项目建设期间,始终遵循保护自然生态的原则,在线路设计上因地制宜,依山顺势建设高架步道、小支墩步道、贴地步道、人行隧道,让健康步道无障碍、易通达、高颜值、智慧化。
截至去年底,十堰城区共建成健康步道 12.95 公里。步道蜿蜒,既拓展了城市蓝绿空间,也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城区健康步道的建设成果是我市强化规划协同,深入践行“多规合一”国土空间体系建设改
革,一体化布局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个跳动音符。
十堰市是山地城市,自然资源禀赋丰富,但面临着城乡建设差距和建设用地总量管控的双重压力,要达成新阶段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并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目标,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是应有之义。
过去一年,聚焦“多规合一”改革部署要求,全市资源建设系统围绕“优布局”抓规划引领,以山水相依、产城共融、景城一体为方向,在“协同”上做文章,高质量推进武当新区总体城市设计等重点片区规划编制工作;高标准编制市县域战略规划,形成 5 种数据冲突处置模式,图层治理、发布数量均走在全省前列。
在城市功能布局上,除健康步道规划外,全市资源建设系统还完成城市快速路规划研究,支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高校“升大升本”工作,推进高铁十堰东站至双楼门等 4 个片区控规项目获批,高标准规划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修订《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规定》 ,运用实景三维影像提升规划方案审批质效,规划推广高品质住宅,编制公布中心城区山体命名规划。一系列举措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等奠定了基石。
要素保障靠前发力 项目底盘支撑更稳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硬支撑” ,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是项目建设的“助推器” 。过去的一年里,全市资源建设系统时刻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聚焦服务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工作目标,不断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资源配置机制,全力全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助力项目早投产、早达效,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强支撑。
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