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韶关日报/2022 年/11 月/14 日/第 A01 版
厚植人才沃土 积蓄发展动能
——2022 年韶关高新区人才工作综述
韶关日报记者 邹方筱 通讯员 刘音伦
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
支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创新实施“ 双百” 人才工程、“ 丹霞英才计划”“ 百团千才万匠” 人才工程等,以政策构建起韶关的“ 人才大厦”,为推动韶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抢抓机遇,韶关高新区乘势而上,高度重视人才平台载体集聚吸引人才、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先后引进 5 个院士团队落地建设 9 个项目,引进培育 9 名国家高层次人才,现有研发人员 3984人⋯⋯这一串看似简单却含金量十足的数字背后,是韶关高新区对人才的热切期盼和渴求,是韶关高新区人才事业持续进步发展成果的积累。
如今的韶关高新区,正成为让人才大有可为的沃土,为韶关高质量发展插上“ 智慧引擎”。求贤若渴诚意爱才
良禽择秀木而栖。要想“ 栽下梧桐引来凤凰”,必须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有“ 硬核” 的人才政策,方能真正实现“ 引进来,留得住”。
为加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韶关高新区从政策引导入手,制定并落实各项惠企科技政策,创新人才培育和引进模式,加速推动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出台“ 科创 60 条”、人才政策、共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制等政策机制,吸引高端人才加速聚集。
近两年,80 多位院士以及专业学科带头人、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家先后莅临韶关高新区考察合作。其中,王恩哥院士领衔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设立韶关先进材料研究院;严新平院士领衔的武汉理工大学团队设立广东港航研究院;吴清平院士微生物安全快速检测与高效控制、食药用菌高活性功能分子基材料、动植物靶向精准营养微生物共 3 个产业化项目落地产业园区;国家特聘专家王飞博士、王鹏教授设立广东韶关创新生物医药研究院;国家特聘专家张嘉恒教授,依托本地特色南药资源优势,推动中草药全产业链资源整合优化等。
高端人才的引入,大大增强了高新区产业的科技含量,推动韶关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为成为
国家高新区打下坚实基础。
破除藩篱汇聚英才
人才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战略资源。
如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至关重要。
今年来,韶关高新区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多措并举推进人才工作,为高新区发展提供坚实的
人才保障。
健全机制,务实运作。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人才工程政策落实。研究确定了高新区 2022 年人才工作计划,建立了工作清单和任务台账,明确了分工和完成时间节点。成立人才工作专班,研究落实人才工程政策,及时深入相关企业,帮助解决政策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加强宣传,深化合作。先后组织 3 场较大型的校企供需对接暨人才工程政策宣讲活动,50 多家重点用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与 9 家中职(技)学校进行了紧密对接,建立了密切的沟通对接平台,并组织学校相关负责同志到园区重点企业现场参观考察。深化人才合作。韶关学院与广东欧莱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基地)框架协议;推动与广东松山
第 1 页 共 2 页

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政校合作,通过签订政校合作协议,促进高新区人才培养。
广泛调研,精准申报。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微信等形式,对高新区 67 家规上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