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太行日报/2022 年/11 月/9 日/第 006 版奋进新征程 踔厉向未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平市“ 三步走” 战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纪实
高平市委组织部
“ 以前村集体没有钱,群众的实际问题解决不了,村里的公共服务和设施建设也保障不了,村干部们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现在有了集体收入,村民有了盼头,我们支部开展工作也有了底气。 ”提及村里的变化,高平市陈区镇铁炉村X支部书记王建飞的言语中充满了自信。
抓X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高平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X建促乡村振兴和提升基层X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全局规划先行、六条路径并进、机制体系构筑“ 三步走” 战略,各级领导干部怀着为民造福的情怀,倾注心血、精力和真情,强力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实现了集体与群众“ 双增收”。
全局规划先行,探索“ 高平路径”
高平市立足市情,聚焦X建引领、产业规划、项目支撑、多元投入等关键要素,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提出 21 条“ 硬核” 举措,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 高平路径”。
坚持X建引领。高标准完成村“ 两委” 换届选举;全面落实“ 乡村振兴万人计划” ,持续完善“ 递进培养” 机制,创新推行“ 跨乡挂职· 导师帮带” ,在乡村一线聚集干事创业的“ 精兵强将”、打造发展经济的“ 坚强堡垒”。深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产业联建、城乡联建“ 四联并进” 组织设置模式,探索跨区域创建X建联盟或X建共同体,整合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要素,通过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中心村带周边村等途径,实现强弱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苏庄村、国投公司、吉利尔集团“ 强强联手” ,成立联合X组织,发展康养旅游新业态;铁炉村及周边 13 个村组建“ 产业联盟” ,将X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组团发展 8000 余亩黄梨产业。全市 45 个村X组织围绕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文旅康养、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或提供集约化服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坚持全域推进。依托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工程、丹河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带工程,围绕 “ 五彩农业”、 文旅康养组建产业联盟,财政每年拿出 6000 万元奖补 “ 特” “ 优” 产业,依托农投、供销社,建设“ 五主五辅” 农业产业链,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目前,该市的“ 晋宝绿珍” 走出国门,铁炉贡梨享誉全省,“ 朱门红薯” 红遍太行,一大批“ 知名品牌” 通过“ 规模效应+集群优势” ,助力村级发展。坚持挖潜增收。通过高标准开展农村集体资产“ 清化收”行动,向集体资产要效益、 为集体资源挖潜力。 截至目前,全市清理合同 8319 份,不规范合同 633 份,规范合同 619 份,合同规范率 97.78%;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收回债权 1.1248 亿元,采取“ 五个一批” 化解村级债务 6.86 亿元;采取规范发包程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资源等方式拓宽收费路径,实现新增资源收费面积6720.83 亩,收费金额1024.19 万元,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水平迈上新台阶。
坚持要素供给。发挥组织优势,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 人财物” 全要素支持。以建设“ 12大基地” 为契机,开展全产业链创业和技术服务;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每年培训 500 名高素质农民;持续开展科技进村、资金进村、青年回村、乡贤回村“ 两进两回” 行动;实施“ 英才计划” ,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建立健全奖补挂钩激励机制;鼓励涉农金融机构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纳入评级授信范围,创新金融
第 1 页 共 3 页
产品和金融服务,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对村集体兴办的各类经济实体,确保满足用水用电需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农村专项用地计划指标优先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发展;开展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有偿交易,全力保障集体发展用地。
六条路径并进,引领“ 万马奔腾”
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结合基层探索的群众智慧,高平市总结探索出六种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模式,推动全市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
村社共建、产业带动。该市铁炉村、瓦窑头村等村将集体所有的资源性资产和其他闲置的经营性资产,入股或参股经营稳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股份合作,发展铁炉贡梨、玉露香梨等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股份化、经营产业化、运作市场化,帮助农民致富、促进集体增收。目前,铁炉村采取“ 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 模式发展黄梨产业,种植黄梨 1040 亩,已成为晋城市单体规模最大的黄梨种植基地,并带动周边 13 个村 8000 余亩黄梨实现标准化种植,集体增收成效显著。
村企共建、资源开发。苏庄村、釜山村等有文物古迹、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资源的村集体,积极引进国有资本,挖掘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和古建古村资源,拓展农林文旅康功能,开发农耕体验、生态体验、休闲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