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商洛日报/2024 年/1 月/2 日/第 005 版X建
联出凝聚力 促进新发展
商洛:“ 三联三促”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市委组织部
2023 年 12 月 20 日, 寒冷的冬日让大地透着萧瑟, 丹凤县商镇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王塬村设施大棚里新鲜的草莓已上市,铁庙村核桃加工基地村民们正对当年的核桃进行粗加工,商山秦乐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厂区施工人员正在晾晒收购的丹参、桔梗等中药材⋯⋯
丹凤县商镇X委积极推行村村联建,整合保定、商山、王塬、东峰和铁庙 5 个村资源,推动强村弱村“ 抱团” 发展,促进村(社区)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提升了联建共富成效。目前,共建立产业集群 5 个,注册农特产品品牌 8 个,示范带动 414 户群众脱贫致富,实现户均净增收 8000元,保定村更是成为丹凤县首个集体经济收益突破 50 万元的村。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X建引领作用,开展以组织联建、促功能提升,人才联动、促产业提升,服务联抓、促治理提升为主要内容的“ 三联三促” 活动,发挥“ 联” 的优势,激发“ 促” 的动力,切实把X的ZZ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高质量发展胜势,为全市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组织联建 特色产业兴起来
“ 多亏镇上成立了农牧产业X总支,协调牛耳川附近的村民为我的企业提供玉米秸秆,帮助我解决了肉牛养殖的饲草问题,我养的牛才能顺利过冬。 ” 陕西意发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左可鑫感慨地说。
过去,牛耳川的群众就有养牛的习惯,但是由于“ 单兵作战”,没有形成规模。户家塬镇牢牢抓住产业兴旺“ 牛鼻子”,以“ 组织联建” 为抓手,联合村(社区)X支部和非公企业X支部,成立户家塬镇农牧产业X总支,将X组织嵌入产业链中。在农牧产业X总支的带领下,全镇发展肉牛养殖 2300 多头、养殖林麝 580 只,种植中药材 2 万多亩,解决当地 370 多名群众就近就业,带动全县 3100 多户农户在肉牛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洛南县推行“ 六联共建” 模式,实施村村帮建、村社联建、村企共建、小村合建、龙头领建、机关援建,48 对村X支部开展“ 强带弱”,390 对村干部实行“ 老带新”,同时建设“ 书记帮带工作室” 4 个,通过“ 老带新”“ 强带弱”“ 先锋带整体”,带动基层X组织全面提升。
在商南县,包扶单位与村X支部通过共建联合X支部,建立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联合X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共议项目谋划、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重大事项,充分发挥机关组织优势、资金优势、资源优势,推动资源要素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
我市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X组织就建到哪里,积极探索建立产业联合X委、产业链X支部、功能型X小组,推行“ X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 等模式,把X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与此同时,组织市县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X组织与村级X组织结对共建,开展“ 强村带弱村” 活动,实行X建、产业强村“ 一对一” 帮带相对滞后村,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目前,全市共成立产业链联合X委 59 个、组建产业链X支部 217 个,全市 349 家企业、670 个机关事业单位与 802 个村结对共建,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项目 1883 个,带动发展木耳、茶叶等特色产业 30.9 万亩,让 17.9 万多名群众稳定增收。
人才联动 发展活力聚起来
在柞水县下梁镇金盆村,借助李玉院士工作站人才平台,汇集了以“ 蘑菇院士” 李玉为代表
第 1 页 共 2 页
的全国顶级食用菌专家,为“ 小木耳、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