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临汾日报/2024 年/1 月/17 日/第 004 版专题
高质量X建引领赋能高水平治理
——我市城市基层X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综述
本报通讯员 王瑞琪 李辉 张钰华
聚焦高品质城市建设,把X建作为连接不同主体的桥梁和纽带,组建由项目参建单位、所在辖区、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临时X组织,把“ 你的事、我的事” 变成“ 我们的事”,形成有效衔接、高效协同的“ X建+项目” 攻坚模式,推动“ 快速中环”、文化主轴主脉等工程快速实施;聚焦高品质城市生活,以市、县、街道、社区四级城市基层X建引领基层治理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为载体,上下联动协调解决群众身边的“ 关键小事” 1100 余件,让有温度的X建带给群众有质感的幸福⋯⋯
过去一年,全市组织部门牢牢把握城市“ 双品质” 建设最大逻辑,常态化推进抓X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聚焦增强基层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实施联动体系、组织体系、力量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 五大体系” 优化提升工程,有效把X员、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不断创新治理方法、提升治理效能,合力打造“ 爱临汾· 赢未来· 幸福家” 市域城市X建品牌。
突出整体效应
构筑“ 穿透式” 基层组织体系
城市基层X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跨越层级多、主体数量大、涵盖范围广的实际情况,坚持整体布局、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推动基层X组织“ 铺天盖地” 建起来、“ 顶天立地” 强起来,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做强“ 动力主轴”。健全完善市、县、街道、社区X组织四级联动体系,自上而下定思路、作决策、抓推进,自下而上报情况、讲问题、提建议,形成以上带下、以下促上的工作闭环,打造X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纵向“ 动力主轴”。重点对四级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作出整体安排,层层建立召集人制度,市、县两级由X委、政府主要领导兼任总召集人,分管组织、政法、住建、民政的领导兼任召集人,街道、社区参照执行召集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工作专班、备忘提醒、跟踪问效等 5 项制度,把统筹协调作用自上而下贯通到城市基层,让难点堵点问题自下而上逐级领办督办,形成“ 一盘棋” 推动工作的生动局面。
延伸“ 组织链条”。紧盯社区这个城市运行的“ 底盘”,设置“ 社区X委—小区(网格)X支部—楼栋X小组—X员中心户” 四级基层治理组织体系,把X建、综治、民政、城市管理等工作纳入“ 一张网”,让X的组织嵌入到城市最基层、延伸到治理最前沿。全市共组建 2325 个小区X支部、13200 个楼栋X小组、3 万余个X员中心户,成为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 主心骨”。
强化“ 横向联动”。深入推进共驻共建工作,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X组织有机联结,达到治理工作“ 局部相加大于整体之和” 的效果。坚持“ 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 工作常态化开展、机制化运行,推动机关单位X组织到驻地社区报到,开展共建服务,包联居民小区;在职X员到居住地小区报到,认领志愿服务,包联居民户,同步建立X建指导、困难帮扶、文明创建、应急处突等 8 类 40 余项服务岗位指导目录,通过认领岗位、服务纪实、评价反馈、双向考核等措施,让X员就地联户开展服务、按需投入应急一线。截至目前,全市 1116 个机关企事业单位X组织、
4 万余名在职X员到社区报到,包联小区 1880 个、居民 13.4 万余户,各单位X组织立足自身资
源力量办理民生项目,广大X员积极主动认领“ 微心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坚持广泛参与
第 1 页 共 3 页
汇聚“ 多元化” 基层治理力量
加强基层建设,让基层有资源、有人员、有精力抓治理优服务。市县组织部门既向基层X组织部署引领治理这一“ 过河” 任务,又着力协调解决好“ 桥” 和“ 船” 的问题,推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在一线集结,切实让基层X组织说话有底气、服务有能力、治理有手段、干事有激情。
建强基层治理“ 主力军”。按照“ 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 18 人” 的配置标准和要求,全市累计公开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 2649 名,实现社区干部队伍年龄、学历同步提升。全面推行“ 三岗十八级” 等级序列和岗位薪酬,让社区工作者工作有劲头、晋升有盼头。深入实施社区工作者素质能力提升行动,举办市县示范培训、全员轮训、入职培训,注重“ 帮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