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财经报/2024 年/3 月/8 日/第 004 版预算报告解读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财政局X组书记、局长吴丽祥:
指明发展路径 彰显积极取向
本报记者 吴宇宁
“ 今年的预算报告客观总结了 2023 年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科学分析了2024 年财政收支形势,按照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要求作出了预算安排,对扎实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是政府工作报告在财政领域的具体化, 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财政局X组书记、局长吴丽祥表示。
吴丽祥认为,2023 年,财政部门深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税收政策针对性、有效性,有力保障各项重点支出,加强基层“ 三保” 工作,着力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全力以赴完成全年预算目标,财政改革发展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着力保重点,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农林水支出增幅较大,民生大事得到有力保障。扩大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领域,有力推动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以更大逆周期政策力度支撑经济回升向好。
二是着力促均衡,转移支付进一步加力。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超过 10 万亿元,在当前财政运行紧平衡态势下,有力支撑了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特别是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以及通过增发国债安排的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补助资金,有力支持了地方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
三是着力强管理,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预算评审管理和教育、科技等重点领域绩效评价不断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明显提高。财会监督专项行动、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和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开展,财经纪律约束力有效提高。
对 2024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吴丽祥认为,预算安排充分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政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