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财经报/2024 年/4 月/30 日/第 004 版市县财经
守护生态安全 厚植绿色底色
——甘肃省张掖市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李文娣 通讯员 王鹏
张掖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多高原和山地,沙漠戈壁分布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同时,张掖又处于国家“ 两屏三带” 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和北方防沙治沙带的重点区域,也是甘肃省“ 四屏一廊” 生态布局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张掖市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坚持资金投入与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相匹配,不断强化财政保障支撑作用。2023 年以来,全市生态环保投入资金 18.64 亿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指标保持全省前列。
以首批试点增强生态稳定性
张掖生态脆弱,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任务艰巨。2021 年,张掖作为全省唯一市州入选中央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范围,成为国家首批中央财政支持的试点示范项目。
张掖市财政政策研究室主任吴锋介绍,项目总投资 3 亿元,其中市县级地方配套 1.2 亿元、占总投资的 40%,完成建设任务 48.98 万亩,有效增加了林草资源总量,显著改善了市域生态环境质量。项目主要以祁连山、黑河流域、北部荒漠形成的“ 山地—绿洲” 复合生态系统为主线实施综合治理,目前,项目面积核实率 100%,落地上图率 100%,人工造林成活率超过 85%,退化林修复和退化草原治理合格率均在 90%以上。
为了有力有序推动《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重点项目申报工作,2022—2023 年,中央财政下达张掖市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资金 2.4 亿元,计划实施林草综合治理 201.45 万亩、围栏封育 300 万米;下达张掖市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资金 1.66 亿元,实施林草综合治理 105.6 万亩、围栏封育 88 万米。截至目前,已完成营造林 32.01 万亩,其中人工造林 6.68 万亩,森林质量提升 25.33 万亩;退化草原治理 253 万亩,有效提升了祁连山生态屏障和石羊河中下游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增强了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在保护优先、重点修复、适度利用的总体思路下,张掖市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在获得国家和省级林业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等专项资金的同时,积极申报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贷款、欧行和亚行贷款,集中用于重点示范性工程建设。同时,张掖市财政局与林草部门互通共享政策信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同向发力、协作互动,形成有效工作合力,全力推动林草生态重点建设项目落地实施。
张掖市财政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科赵鑫滔介绍,在强化资源管护、巩固建设成效方面,全市执行严格的绩效目标监管。一是明确管护责任。项目施工单位既建设又管护,在 3 年(含 1 年建设期)管护期验收合格后移交属地继续管护,确保林木成活率。二是加强后期管护。科学划定林长责任区域,建立健全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制度,严格落实森林和草原防火以及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责任,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林草资源的违法行为,不断巩固项目建设成效。
以林草碳汇提升生态产品价值
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 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