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财经报/2025 年/1 月/16 日/第 001 版
为科技创新输送澎湃动能
——2024 年各级财政部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综述
本报记者 惠梦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需要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2024 年,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中央财政相关预算安排达到 3708 亿元,同比增长 10%;各地财政部门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加强政策协同和资金统筹,为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力发展输送澎湃动能。
高质量源头供给不断增多
2024 年,各级财政部门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支持科技创新,让知识、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活
力不断释放,为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打牢基础。
建成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突破首个光电融合广域确定性网络技术,构建首个端到端 6G 综合试验平台⋯⋯ 2024 年是南京紫金山实验室运行的第 6 个年头,在各级财政大力支持下,实验室科研团队持续开展科技攻关,解决了很多“ 卡脖子”问题。
“ 卡脖子” 难题的解决,依赖于扎实、细致、持久的基础研究工作,而基础研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据江苏省财政厅副厅长孙风介绍,2024 年,江苏省本级财政安排科技支出增长 9.8%,设立 24.8 亿元的基础研究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省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省基础科学中心建设和省自然科学基金。
加大投入牵住基础研究“ 牛鼻子” 的重要性已成共识。近十年来,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年均增长近 15%,增速为全社会研发投入的 2 倍。2024 年,中央本级科技支出预算中,基础研究支出979.8 亿元,较上年增长 13.1%,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支持中国科学院开展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优秀青年团队试点等。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是加快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据北京市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 2024 年 9 月,在京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有 77 家,约占全国总数的 28%;北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布局建设 9 家新型研发机构,三年累计支持 200 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 1400 余项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
为支持引导地方加大科技发展资金投入,2024 年,中央下达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 59.92 亿元,支持和引导各地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改革发展政策、优化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为提升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的使用效益,各地财政部门立足实际,积极探索。2024 年,江西通过“ 揭榜挂帅” 资助,发布重大科技研发专项关键技术类榜单 29 项、企业需求类榜单 81 项,吸引研发投入超 15 亿元;广东财政安排 100 亿元科技专项资金,围绕“ 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 全过程创新链关键环节、重点项目,创新资金使用分配和管理;江苏积极构建以政府引导为主体、社会多元化投入为补充的基础研究投入体系,确保财政用于基础研究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确保财政基础研究投入只增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