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北京日报/2025 年/1 月/25 日/第 004 版要闻· 时政
关于北京市 2024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 年预算的报告
——2025 年 1 月 14 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北京市财政局局长 韩杰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北京市 2024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 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 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 年是实现“ 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共北京市委直接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加强“ 四个中心” 功能建设,提高“ 四个服务” 水平,坚持“ 五子” 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主动作为、应变克难,加强财政逆周期调节,加力推动财政资源统筹、配置优化和政策效能提升,全面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实现收入平稳增长、支出保障有力、政策提质增效、风险平稳可控,较好完成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2024 年,根据《预算法》和《北京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有关规定,综合国家核增我市的地方政府债务、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情况,本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规模与年初预算发生变化。我们依法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了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调整方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24 年,随着国家及本市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有效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效果不断释放,首都经济总体实现稳定向好。市区两级围绕稳主体、育潜力、强产业、提效益,推动财源建设成果不断巩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6372.7 亿元,增长 3.1%。税收占比为 85.9%,财政收入质量继续保持全国最优。加中央返还及补助、地方政府债券等收入 3497.8 亿元,总收入 9870.5 亿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8396.5 亿元, 增长 5.3%。 加上解中央、 政府债券还本等支出 1474.0亿元,总支出 9870.5 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2.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24 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3520.7 亿元,增长 4.1%;加中央返还及补助 1834.3 亿元、区上解 485.3 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 561.5 亿元(新增债券 168.0 亿元、再融资债券 393.5亿元) 、 调入资金 34.2 亿元、 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89.6 亿元、 地方上年专项政策性结转使用 13.8亿元,总收入 6539.4 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5770.4 亿元,其中:地方财力安排的支出 4739.5 亿元、中央专项和共同事权转移支付支出 1030.9 亿元;加上解中央支出 118.0 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支出 294.0 亿元、国债地方配套等专项政策性结转下年使用 146.6 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39.5 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等 170.9 亿元,总支出 6539.4 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2024 年,市级预备费 50.0 亿元,用于对广东、安徽等地开展应急援助响应等 0.9 亿元,其余
第 1 页 共 12 页

49.1 亿元结转下年用于落实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发国债地方出资责任。
2024 年,市对区体制返还和转移支付 2341.7 亿元,增长 3.5%,完成调整预算的 112.5%,其中:对区体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 1909.4 亿元,专项转移支付 432.3 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推动各区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疏整促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城市更新;激励引导生态涵养区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项转移支付主要用于落实好背街小巷治理、垃圾分类、造林绿化等重点任务;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支持扩充中小学学位;落实中央信贷政策,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
2024 年,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 720.0 亿元,增长 5.9%,完成调整预算的 100.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470.0 亿元(含新增一般债券 70.0 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 250.0 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灾后恢复重建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3.市级主要收入科目执行情况。
2024 年,市级税收收入完成 3085.9 亿元,增长 2.8%。其中:增值税完成 1140.4 亿元,增长6.4%,主要是信息、科技等行业经营活动活跃,产品和服务销售增长带动。企业所得税完成 812.6亿元,增长 2.3%,主要是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效果实施见效,信息服务等重点行业企业利润增长带动。个人所得税完成 620.8 亿元,下降 0.8%,主要是提高“ 一老一小” 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减轻家庭抚养赡养负担。市级非税收入完成 434.8 亿元,增长 14.8%,主要是全市道路、通信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项目单位按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增长带动。
4.市级主要支出科目执行情况。
教育支出 511.9 亿元。 其中: 地方财力安排的经费类支出 448.8 亿元, 包括市本级 303.7 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00.0%;市对区转移支付 145.1 亿元。主要用于支持首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持续扩充中小学学位供给,巩固“ 双减” 工作成效,加强青少年心理疏导;加快托育体系建设,落实普惠性幼儿园财政补助政策, 适龄儿童入园率和普惠率均达到 93%; 支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促进产教融合;推进市属高校分类高质量发展,支持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政策等。
科学技术支出 465.4 亿元。其中:地方财力安排的经费类支出 425.3 亿元,包括市本级 422.5亿元, 完成调整预算的 100.0%; 市对区转移支付 2.8 亿元。 主要用于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保障在京国家实验室在轨运行和体系化发展;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聚焦支持“ 三城一区” 联动发展,强化中关村科学城原始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怀柔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应用,提升未来科学城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承接更多科技成果落地;深化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 153.8 亿元。其中:地方财力安排的经费类支出 137.0 亿元,包括市本级 107.4 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97.5%;市对区转移支付 29.6 亿元。主要用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启动北京市第四次文物普查,加强“ 一城三带” 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和利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市民系列文化活动 1.6 万场,推动实体书店转型升级,全市实体书店数量超 2100 家;高水平办好北京文化论坛、北京国际电影节等文化活动,助力全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文体商旅融合发展。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477.1 亿元。其中:地方财力安排的经费类支出 234.9 亿元,包括市本级 193.2 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03.7%;市对区转移支付 41.7 亿元。主要用于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惠企稳岗、扩大就业措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强社会兜底保障,向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补助资金,落实优抚对象抚恤待遇;支持做好残疾人关爱服务,加大对残疾人就业、教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等资金投入。
卫生健康支出 305.7 亿元。其中:地方财力安排的经费类支出 227.5 亿元,包括市本级 209.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98.3%;市对区转移支付 17.9 亿元。主要是持续推进健康北京建设。支持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保障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新建公立医院开诊运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
第 2 页 共 12 页

设,深入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诊疗服务提
质扩围,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节能环保支出 148.7 亿元。其中:地方财力安排的经费类支出 130.6 亿元,包括市本级 90.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88.8%,主要是优化调整燃气电力补贴机制,节约资金调整用于其他重点事项保障需求;市对区转移支付 40.1 亿元。主要用于实施绿色北京战略。支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 0.1 微克” 行动,加强永定河、潮白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全市供热系统整体运行平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支持低碳技术攻关和低碳试点。
城乡社区支出 371.9 亿元。其中:地方财力安排的经费类支出 237.5 亿元,包括市本级 225.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99.9%;市对区转移支付 11.9 亿元。主要用于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支持 3号线一期、12 号线等轨道交通建设;助力环境综合提升工作,推进花园城市、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生活垃圾分类、排水防涝等重点工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宜居品质。
农林水支出 233.9 亿元。其中:地方财力安排的经费类支出 212.6 亿元,包括市本级 94.3 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94.5%,主要是落实中央要求,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调整为市对区转移支付支出;市对区转移支付 118.3 亿元。主要用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产业振兴,支持各区发展休闲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农业中关村建设,打造种业之都;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促进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实施新一轮“ 百村示范、千村振兴” 工程,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建成美丽庭院 3100 户;实施京冀密云水库流域水生态保护共同行动,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交通运输支出 326.5 亿元。其中:地方财力安排的经费类支出 298.4 亿元,包括市本级 298.0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01.8%;市对区转移支付 0.4 亿元。主要用于支持道路桥梁建设改造、交通治理、维修养护、优化布局等。加快完善全市高速公路网络,推进医院、学校、商圈等重点区域交通综合治理;支持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结构封顶,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具备通车条件,保障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支持公交线路跨省常态化运营,服务环京地区居民出行。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 18.8 亿元。其中:地方财力安排的经费类支出(市本级支出)14.5 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09.1%。主要是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落实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商圈改造升级,助力办好“ 北京消费季” 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支持外贸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引导跨境电商海外仓、独立站等新模式加速发展;支持物流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推进“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建设。
住房保障支出 13.7 亿元。其中:地方财力安排的经费类支出(市本级支出)12.3 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81.4%,主要是将部分市本级支出调整用于支持各区落实城市更新任务。主要用于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提升居住品质。
城市更新支出 85.3 亿元。其中:地方财力安排的经费类支出(市对区转移支付)79.2 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15.8%。主要用于推进核心区完成平房申请式退租 2008 户,支持本市各区老旧小区改造,对工作推进较好的区予以奖励。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 426.1 亿元。其中:地方财力安排的经费类支出 16.3 亿元,包括市本级 15.0 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87.4%,主要是年度执行中结合应急处突实际需求,相应调整资金安排;市对区转移支付 1.3 亿元。主要用于加强韧性城市建设。聚焦消防救援、极端天气、地质暴雨灾害防治等领域,做好设备购置升级、人员队伍建设、物资储备、“ 智慧应急” 信息系统升级等资金保障,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援助其他地区支出 54.4 亿元,全部为地方财力安排的经费类支出(市本级支出),完成调整预算的 101.1%。主要用于支持开展京蒙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青海、西藏、新疆等工作开展。
第 3 页 共 12 页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 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2094.9 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04.6%;加地方上年专项政策性结转使用、专项债务等收入 2680.7 亿元,总收入 4775.6 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3034.1 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06.6%;加地方专项政策性结转下年使用、专项债务还本等支出 1741.5 亿元,总支出 4775.6 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2024 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589.3 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05.1%;加中央专项转移支付收入 279.6 亿元、地方上年专项政策性结转使用 60.5 亿元、区上解 7.0 亿元、专项债务收入 2080.5 亿元(新增债券 1048.0 亿元、再融资债券 1032.5 亿元) ,总收入 3016.8 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1013.4 亿元,其中:地方财力安排的支出 733.8 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 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安排支出 279.6 亿元。 加调出资金 15.7 亿元、 专项债务转贷支出 1748.6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等支出 190.2 亿元、政策性结转下年使用 48.9 亿元,总支出 3016.8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主要用于土地储备开发、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投资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主要用于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彩票销售机构业务费支出主要用于保障福利彩票、体育彩票销售机构正常运转。福利彩票公益金主要用于支持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社会福利服务项目等。体育彩票公益金主要用于推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支持举办体育赛事等。国家电影事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促进电影事业发展。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4 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 68.1 亿元,完成预算的 115.9%(超收 9.4 亿元) ;加中央转移支付收入 0.9 亿元、上年结转收入 15.0 亿元,总收入 84.0 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 52.4 亿元,完成预算的 97.9%;加向一般公共预算调出资金 21.3 亿元、结转下年使用 10.3亿元,总支出 84.0 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2024 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 59.6 亿元,完成预算的 113.7%(超收 7.2 亿元,全部依法结转下年使用),主要是部分国企 2023 年利润收入好于预期;加中央转移支付收入 0.9亿元、上年结转收入 9.2 亿元,总收入 69.7 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 43.1 亿元,完成预算的 100.0%,主要用于引导市属国企产业转型升级、优化高精尖产业布局等;加中央转移支付分配区 0.9 亿元、向一般公共预算调出资金 18.5 亿元、结转下年使用 7.2 亿元,总支出 69.7 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 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6749.5 亿元,完成预算的 103.0%。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4637.4 亿元,完成预算的 97.5%。当年收支结余 2112.1 亿元,符合社保基金预算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规定。落实国家要求,稳步提升企业职工养老金、机关事业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水平。强化医疗保障服务和监管核查。加强失业保险基金安排促进就业政策审核,完善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人员认定管理政策。
上述数据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初步汇总,受政策调整、中央追加下达转移支付等因素影响,部分项目据实列支,各科目执行数据与预算安排存在一定差异,具体情况及相关说明详见《北京市2024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 年预算》。
(五)2024 年推进财税改革及落实市人大决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