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重庆政协报/2025 年/1 月/14 日/第 011 版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迎接全市两会特刊
黔江区残联:深耕“ 春天的事业” 托起“ 稳稳的幸福”
黔江区残联
残疾人是“ 特殊困难的群体”,残疾人事业被喻为“ 春天的事业”。为了让“ 春天的事业” 更加温暖,黔江区残联在创新残疾人托养供养模式、帮助残疾人创业就业、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上下足功夫,帮助这个特殊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抒写他们自强不息、追梦圆梦的精彩篇章。
创新托养供养模式 筑牢残疾人幸福港湾
2024 年 12 月 6 日,阴雨绵绵,寒风凛冽。但黔江区残疾人集中供养中心里的一群残疾人却深深感受到来自X和政府的温暖。碗里的粉蒸肉、清炒豆角,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服务,让 80 多位残疾人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
这是黔江区残联创新残疾人托养供养模式,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的一个片段。
如何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沐浴X和政府的温暖,是各地残联努力的方向。近年来,黔江区残联大胆探索,通过医养深度融合,开创性地建立了残疾人托养供养新模式,为残疾老人和儿童编织了一张全方位的关爱网络。黔江区残疾人集中供养中心就是最好的例子。
“ 黔江区残疾人集中供养中心采取医养结合模式,配有医生、护士、护理人员和检查、医疗、康复训练设备,实现从养到医、由医到养的双向互通。 ” 黔江区残联理事长阮泽鸿介绍。黔江区残疾人集中供养中心建筑面积 11779.64 平方米,设计床位 300 张,有失能残疾人居住区、半失能残疾人居住区、健身区、营养餐厅、便民超市、多功能活动室、辅助性就业室等多个区域。同时,该中心还设有综合性医院,开设内科、中医科、康复科等 10 余个科室。
为更好地保障残疾人的医疗服务,黔江区残疾人集中供养中心与医疗机构紧密携手,通过医
疗补助、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和举措,确保残疾人能够及时获取到必要的医疗服务。
据了解,黔江区残疾人集中供养中心为 161 名黔江区及渝东南地区失能、半失能残疾人提供集中供养服务,以及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宛如温暖的港湾,为残疾人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照料和心灵慰藉。
在这里,老年残疾人不仅能够享受到细致入微的日常照护,如饮食起居的周到安排、个人卫生的精心打理,还能在健康管理方面得到全面呵护。专业的医疗团队定期为他们进行健康检查,制定个性化医疗方案,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得到实时监测和有效管理。此外,供养中心还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依然能够焕发光彩。
对于残疾儿童而言,供养中心更是他们走向康复的希望之地。中心特别设立了宽敞明亮的康复区域,配备了国内外先进的康复设备和器材。在这里,专业的教师团队和康复师们用无尽的耐心和爱心,为孩子们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并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会了站立、行走,乃至重新拥抱童年的快乐和梦想。仅 2024 年,黔江区残联就投入资金 400 余万元,为 283 名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手术、辅助器具、康复训练等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