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法治报/2024 年/4 月/18 日/第 004 版城市管理
徐州聚焦实事当好百姓城管
“ 烦心事” 变“ 顺心事” 中心商圈停车不再难
本报通讯员 赵洁
“ 这个停车诱导屏对我们外地人太友好了,看到苏宁、金鹰、金地三个停车场的剩余停车位数量,我就可以就近选择路线,避免了白跑,真是方便多了。” 外地来徐州游玩的李女士感慨道。
4 月 13 日,徐州入选新京报“ 网红城市” 潜力榜 50 强,高居第 4 位,折射出徐州旅游的强劲吸引力和辐射度。彭城广场中心商圈作为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业态最全、环境最优、活力最强的中央商务区,毫无疑问成为游客必打卡的一站。中心商圈节假日峰值客流近 30万人次,客流激增超出了区域停车的承载能力,带来停车位“ 一位难求” 的突出问题。为缓解这一难题,徐州市城管局聚焦重点、破解难点,从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高度出发,通过“ 四个聚焦四个提升” 极大缓解中心商圈停车难题,让游客停得了车、让城市留得住客,将市民的“ 烦心事” 变成“ 顺心事”。
聚焦非机动车治理
提升精细管理水平
徐州作为非机动车保有量“ 大市”,非机动车“ 任性” 停放问题,不仅降低了城市的“ 颜值”,也影响了过往车辆、行人的正常通行。为有效减少这一乱象,徐州市城管局多措并举,疏堵结合,逐渐找到破解“ 非机动车停车乱” 问题的“ 金钥匙”。一是增设停车区域。深挖停车资源,在中心商圈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按照“ 应划尽划,能划尽划” 的原则,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 2700个,取缔河清路、彭城路宽段、富庶街等 3 处非机动车停放区,联合中心商圈办公室、交警、街道办事处等,通过增设隔离护栏、临时接坡器、路牙石降坡处理等多种方式扩容非机动车停车位供给。二是施划骑手专区。外卖、快递等骑手车辆的扎堆停放给中心商圈停车环境带来新的压力,考虑民生需求,督促指导金鹰国际和苏宁广场、文庙街区在合理位置设置“ 外卖停放专区” 方便骑手快速找到车位并能够快速驶离。“ 外卖停放专区” 的设置拉近了城市管理与市民需求的距离,增添了城市的“ 烟火气”,守护了群众的“ 小确幸”。三是推进协同共治。根据统计,中心商圈非机动车数量在 4200 辆左右,其中多数是员工车辆,督促引导金鹰国际将员工车辆停放至彭城广场西侧、富国街口腔医院员工车辆停放至原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门、文庙街区员工车辆停放至解放北路西侧、苏宁广场员工车辆停放至地下非机动车位,鼓励各商家加强宣传引导,采取有力措施,让出门前地面非机动车停车泊位,倡议“ 把车位留给游客,把方便让给他人”。各商家积极响应,商圈街面较以往更加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徐州城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 共治” 才能“ 共享”。
聚焦停车设施供给
补齐车位资源短板
一是“ 唤醒” 存量资源。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优沃街区停车位实有数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