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当前国有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已经成为普遍化的趋势。*(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后面简称*)作为*集团旗下2000年的上市公司,较早地成为了混合所有制企业,较早地成为现代企业治理模式下的X建工作运作典例。*作为上市公司,既为国企加强X的建设拓展了新的领域和空间,也带来了X建工作面临的新环境下的工作新要求和新挑战。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这一X建案例,从既有的运作模式中得出关于企业X组织的角色定位、职能,X建工作领导体制,基层X组织的组建管理方式,企业X组织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途径等普遍性认识,作为今后混合所有制企业X建工作的借鉴和参考。
一、国有上市混合所有制企业X建工作的研究背景
混合所有制企业作为推进国企改革实践举措已经存在多年。*从1998年成立再到2000年正式上市,就一直肩负着*集团进行国企市场化改革的历史使命,*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上市股份化、混合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历史,凝聚着国有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的历史烙印和深厚期望。
(一)国企混合所有制已经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早在 1993 年,X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就提出,“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越来多,将会形成新的财产所有结构。”X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X的十六大报告更明确“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则表述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X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打包上市,就是顺应了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大潮流和大方向。
(二)国企X建工作始终在国企改革持续探索中不断得到强调和加强。以中央企业为龙头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保证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的基本力量。自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设立以来,2004年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X建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4〕31号),2009年召开了全国国有企业X的建设工作会议,2013年中央下发《关于中央企业X委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充分发挥ZZ核心作用的意见》(中办发〔2013〕5号)。2015年6月5日,中央专门印发《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X的领导加强X的建设的若干意见》,抢先在《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9月14日发布)之前出台,显示出改革未动、保障先行的工作布局。以上会议和文件都对国有企业、中央企业X的建设的重要意义、重大使命作出了深入的阐述,为加强企业X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X建工作从上市之处,就契合着中央关于国企X建工作的要求和指示在推进,在中央精神仅对如何加强企业X建工作作出了原则性的要求、轮廓性的勾勒和方向性的部署,宏观政策很“给力”、微观落实难“发力”的大背景下,不断探索X建工作的具体实现路径和实际有效的工作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