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科技报/2024 年/4 月/23 日/第 B06 版学术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思考与建议
——以某县为例
中共新河县委X校 颜美娜
摘要:教育是国之大事,民之大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某县学校总量多,办学兴衰事关全县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在历史进程中,我们既要看到其可喜变化,也要看到其发展的瓶颈,便于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略。
关键词:教学质量;县属学校;管理策略
目前,某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78 所,其中,省示范性高中、职教中心、特教学校各 1 所,初中 5 所、 完全小学 20 所、 教学点 6 个, 幼儿园 44 所。 现有在校生 21221 人, 其中高中学生 1950人、职中 547 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14300 人、学前幼儿 4424 人;有教职工 1788 人,其中专任教师 1280(特岗 139)人。全县学前在园幼儿公办园占比 23.5%;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县域内占比 3%;城区小学就学学生占比 78.4%,初中就学学生占比 94.2%。
当前,随着县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预期目标日益提高,也正值县教育由外延扩张进入内涵提升的关键阶段, 为努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某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具有重大及深远的意义。
一、教育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某县县委、县政府及教文广新体局针对教育发展不平衡、教师缺编、优质生源流失、大班额等问题,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建立机制、强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仍然不足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教育经费的投入仍显不足,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学校之间教学条件的差异更为明显,极大地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也存在着一些地方政府对教育重视不够的因素。在贫困落后地区,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如何发展经济,而往往忽视了教育的发展。因而出现以下问题:
1.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县城内公办园数量偏少。县城内现有学前幼儿 3695 名,仅有两所公办园,西关幼儿园(377 名)和县直幼儿园(97 名),公办园幼儿在园率 12.8%,远远低于国家规定60%的标准;学前教师编制严重短缺,全县学前教师编制仅有县直幼儿园 7 个编制,其余公办园教师均为挤占中小学编制或临时聘用人员。
2.县城内小学、初中学位不足。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验收标准,现有城内小学办学条件可容纳学生 4455 人,超出的 2591 人无学位;初中可容纳学生 2800 人,超出 1240 人无学位。“ 大班额”“ 入学难” 现象突出。
(二)学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据调研情况看,有的校长管理粗放,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学出工不出力,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的学校过于强调制度的刚性管理,而忽视了师生的社会性、文化性,缺少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潜力的挖掘;还有部分学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出现学生打架斗殴、秩序混乱、学校安全教育不够等现象。
(三)教师队伍亟待充实优化
1.教师空编额较大。按照县编委核定的编制 1014 名,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在编教职工 895
第 1 页 共 3 页
名,空编 119 名。教师空额较大,尤其考虑到教学点和偏远地区学生较少仍需足额配备各学科教师,同时还需逐步解决 139 名特岗教师入编问题。
2.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某县 50 周岁以上教师占比 24.26%;40 周岁以上教师占比达 61%,教师队伍整体老龄化问题突出。
3.学科分布不均衡。音乐、体育、美术专任教师配备不足,尤其是乡村学校小学科教师配备不齐和高中学校学科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
4.教师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优秀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外出培训少,教育教学理念滞后,管理粗放,对教育科研、校本教研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教育科研、校本教研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和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推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
二、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建议
(一)建设高标准教育园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教文广新体局、规划局、国土局、工业园区等相关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力协作,积极跑办,加快教育园区建设速度,结合新河教育发展实际,实施“ 腾笼换鸟”“ 脱胎换骨”,通过搬迁、合并、撤销等措施,盘活全县教育资源,推进各学段学校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布局调整(高中学校改初中、初中学校改小学、小学学校改幼儿园),重点打造“ 一城两环”
20 所义务教育学校。另外,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狠抓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以适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要。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将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美好乡村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