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一名基层公务员的晋升之道
我所在的县在中国行政区划下一个标准的普通县。全县公务员连带事业编制人员共有一万多人,乡科级有一百多号,一个普通的科员需要先经历副股级、股级最后经过县委常委会讨论才能最终走上副科级。 换句话说,从大数据角度来看,走在县城大街上,一般情况下,头发半白是科员,头发全白的是副科。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基层行政体系下,一个普通公务员的晋升是如何之艰难。 我认识一个朋友叫张X,二十多年前毕业于某国家重点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县委工作,一直工作至今,终于在他四十岁的年龄走上了副科级领导岗位,在基层我等凡人眼中真是“年少有为”。 认识他是因为他爱人和我爱人之前是同事,两人关系十分要好,我们自然而然便相互熟稔。 张X很瘦弱,也就一百多斤吧,看起来没有什么“官相”,但他思路很清晰,办事也十分老练。 提了副科后,我们一起吃饭,对他表示祝贺,一番推杯换盏之后,我问他,咱们知根知底的,你无任何ZZ资源,这次怎么轮到你了? 张X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笑着说,老李,你只说对一半,我们家啥情况你知道的,但我工作后的,我的朋友、同事、领导都是我的资源。 张X也开始渐渐给我吐露了心声,让我逐渐真正了解他,知道他能走到今天的真正原因。 我们认识的这么多年来,在他的不同岗位时期,我都听过不同层次领导对他近乎一致的评价:能办事,会办事。张X说,搞好基层工作,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1.要手勤。 刚毕业,张X被分在县委一个破旧的办公室,用他的话来说,他在县委擦了八年的桌子,直到后来单位进来新人后,这些活才交给新人来干。 他每天早上去第一件事便是先把办公室的桌子擦干净,把当天的报纸整理好,烧上一壶热水。 等领导上班后,水刚好烧开,当着领导面给领导泡上一杯热茶,将当着刚收上的报纸按照领导的阅读习惯,整齐有层次地放在领导办公桌上。 张X说,工作能力是一方面暂且不说,态度一定要端正。很多活,是必须新人来干的,很多阶段必须是新人要经历的。 2.少抱怨。 没有人喜欢抱怨的人,基层工作人员的权限不大,工作很琐碎,刚上岸的很多年轻人都怀着一颗“治国理政”的心,他们大多很有热情,但经历一些事情后,经常会有一些巨大的落差,这本身就是一个对自我对这个社会再认知的过程。 作为一个公职人员,最重要的事摆清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是干出来的,无论人能力多高,必须从最基础的开始干,基层最烦眼高手低的人。 在一定程度上讲,抱怨是没有任何用的,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中国体制内的按资排辈,在很多情况下有着它独有的功能,起码它是一个自我沉淀和维持体制秩序的过程。 3.学会思考。 基层的诸多特性,总会让一些人感觉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但每个岗位都有自己岗位的职责、特点、意义所在。只有真正静下心来思考环境、思考自己所处的岗位、思考自己,才能寻找到一个最大的公约数,把握规律,将自己优势最大发挥出来。 也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让自己真正融入到这个岗位,融入到这个环境,也才能真正让自己不断成长。 工作是死的,人是活的,得动脑,也因为会思考,张X可以随口说出一项工作的各级文件的时间、内容、要求,以及县里和部门可以做哪些,哪些还存在困难,慢慢地,也就成为了单位业务能手。 4.学会为领导着想。 人心都是肉长的,领导也是人,所以人都会对别人发出的善意和善行进行一定的记忆和反馈。 张X给我讲了一个例子,让我发自内心佩服。X书记是他所在部门的一个分管县领导,因为这个领导老家是县下属的一个乡镇的,所以对这个乡镇有着特殊感情。有一次因为要回这个乡镇去参加一个活动,需要张X写一份讲话稿。 但是这个活动有一些细节无法确定,且活动举办方(其他省的一个公司)要求在讲话稿里让县里做一定的承诺。 但张X说这个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个单位还有一些地方无法考证,贸然在讲话稿里做了允诺,今后出了问题,X书记回乡里少不了被老乡们骂死,怎么做人。事后X书记非常欣赏张X的细致体贴。 5.学会和同事相处。  有人和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斗争,但很多基层干部更多的属于同病相怜。陈城喝了一杯酒,又说也因为基层的一些特殊性,领导与科员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距离,但想跨出这一步真的难。许多同事争了好几年,最后大家都没评上股级。 因为这种晋升的压力,没必要“你死我活”。张X说,因为在县委工作,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大家都一样,靠的就是能力和口碑。 多条朋友多条路,处理好本单位同事之间的关系,自己与其他单位同事之间的关系,即使这一次没轮上我,但有了好的工作基础,起码便有晋升的必要条件,总有一天会轮上的。 6.学会与群众相处。 因为基层工作的特殊性,其本身与人民群众没有太多的距离感,很多公务员都是本土人,处理好“乡里乡亲”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显得极为重要。 张X给我讲了一个小事,他说大概十年前,他的一个领导已经成为了一个县领导,后面调到其他县,最后调到市里担任主要领导。 每次回村里,这个领导只让司机把车停在村口,然后自己走着进村,笑着给村民打招呼。 村里老百姓有困难找他办事情,只要不违反原则,他都积极解决,给他送东西,他都收了,然后加倍送回去。 又是一番推杯换盏,我陷入了沉思:基层工作不简单,一个能在基层锻炼出来的人,也不简单公文写作门户网站,请认准笔杆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