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写材料用典士有诤友,则身不离於令名
写材料用典 例文古人云,“士有诤友,则身不离於令名”,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贵在以诚相待,与人为善,评判X性的“纯度”、丈量品德的“高度”、衡量服务的“温度”。始终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以团结为出发点,推心置腹、开诚布公,有一说一、实事求是。(共产X员网《做好“ZZ体检” 保持X员“健康体魄”》) 典故出自《孝经·谏浄》,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 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释义意思是,一个人身边有敢于直言劝谏的朋友,那么他就能保持美好的名声。 赏析明代苏浚在《鸡鸣偶记》中把朋友分为四类:“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一个好朋友犹如一面镜子,能够照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交朋友是人的情感需要,但朋友不是多多益善,而应择善而交、择言而听、择事而行。陈毅元帅曾有诗云:“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批评是化腐去疾的利器,诤友是点拨警醒的良医。不论是直言相劝,还是促膝长谈,诤友的价值就在于帮其改错、促其进步。哲人有言:“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和规谏。”人无完人,听取别人意见是改过迁善的前提。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过:“一个革命政X,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政X是这样,个人也是这样。对领导干部而言,广开言路、多纳谏言、多交诤友,既有利于提高干部个人素质、防微杜渐,也有利于掌握实情,科学决策和行政。 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教育X课、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树立正确的交友观,教育引导X员干部多交诤友、听诤言,自觉净化“朋友圈”,防止被围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