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三方面问题起草指南、实例和素材
今天,与各位文友一同探讨2022年民主生活会素材第三方面问题起草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方面问题:带头坚持和加强X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增强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折不扣把X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好,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夯实X执政的根基。牢牢掌握X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只有部分省份有对意识形态方面的查摆要求) 这个方面的查摆问题的关键词为:民主集中制、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功能、意识形态。 一、先看民主集中制 这个方面的问题,近几年没有专题进行过查摆,今年为什么又把这一点单独提出来了呢?这实际上,是与本次民主生活会的大主题有关系,那就是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而“团结奋斗”是贯穿X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主题词,坚持好民主集中制,无疑可以更好地实现团结奋斗这一目标。 那么,我们回忆一下,以前查摆这个方面问题,都是从什么角度呢?看看下面这些问题是不是很熟悉? 请示报告制度坚持得不够好,面对有些紧急工作情况,存在边做边报或先做后报的情况;末位发言制坚持得不够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用得还不够有力有效,在决策时,涉及到自己分管工作的就主动表态,不涉及的就随大流, 等等。 但这些,已经失去了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了,原因是这些方面的问题,都已经查摆多次,成为了陈腔滥调。 民主集中制是X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根据其5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查摆。 一是民主集中制的决策质量。包括征求干部职工和群众意见,落实程序要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是民主集中制的执行质量。包括经常分析和考核评估、督查督办、X内ZZ监督、辅助制度的制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是民主素养与专业涵养。包括领导干部对民主集中制的模糊认识、教育培训、时代新内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民主集中制落实不够广泛。民主决策不够科学和广泛,有时未能充分动X员员、吸引干部群众,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到征求意见的各个环节上,导致有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的决策行动没有发挥出最大功效。在决策中,对于如何辩证把握“服从多数”与“尊重少数” 的有机统一,思考和践行比较少,有时为了提高决策效率,存在“以票决策” 的简单化倾向。比如:个别同志没有全面的理解和消化民主决策的内容,在发表意见时,一些观点不够全面客观。但有时为了提高决策效率,忽视了决策的质量,没有耐心转化不够妥当的否定意见,有理有据地引导改变这些有失偏颇的观点,在X委决策得到班子成员由内而外认同、坚决全面执行方面,还是有所欠缺。落实X委事务公开实施办法不够严格,没有做到能公开的全部公开, 对于一些棘手、烫手的决策问题,因为怕麻烦,担心捅娄子,没有及时让敏感问题“脱敏”,让热点问题“曝光”,未能最大限度提高民主参与度,距离实现民主集中效力“最大化”“最优化”和“常态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 民主集中制原则树得还不够牢。对一些基层单位X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教育引导不够到位,一些基层单位议事决策程序红线意识不够强,在干部调整使用、大项工程建设、物资器材采购等敏感事务上,有时为了方便, 会根据情况合并或简化程序,没有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界定和落实各方职权不够科学合理,例如: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是议事原则,但一些基层单位X组,把握不住两者之间的边界, 决策形式有时具有随意性,导致职能交叉,决策效能不高。决策中对于集体决策原则坚持得不够好,比如,鼓励委员积极发言的手段和方式不够多,委员在参与重大事项时,有时不能主动建言献策,决策缺少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X委的最佳决策。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偏差,如:有的基层X委委员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存在“个人主义”,有时觉得自己的分管工作具有专业性,信不过集体的智慧,在决策涉及自己分管的业务工作时,把分管的工作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听不进别人意见,容不得别人“打扰”;有的X委委员存在决策不尽心问题,在集体决策时,瞻前顾后患得失、遇到矛盾绕着走,有时对正确的东西不坚持,对错误的东西不批评、不反对,怕很少发表意见,使X内民主流于形式。 3.对民主集中制抓的得不够紧实。对X委议事内容和权责范围量化细化 的还不够到位,虽然制定了表彰奖励、选拔任用、议财理财等规范,但没有及时将 “重”细化分解,将“大”量化分档,在如何减少弹性空间,增加刚性要求等方面,仍有不少短板弱项,议事决策针对性、操作性、规范性还存在虚化弱化现象。未能根据新时代、新形势和新要求,对各项民主集中制的相关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如,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X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议事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征求意见制度、分工报备制度、X员权利保障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把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具体、细致地落实到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之中,导致一些决策在贯彻执行中变了形走了样。 4. 对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监督检查不够科学有效。对下级X组织的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往往只注重宏观指导,担心监督过多,会影响下级X组织的自主决策权,因此,在深入了解下级X组织践行民主集中制情况方面,用力不足,有所放松,未能及时发现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倾向性问题,使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处置,使民主集中制这件公司组织高效运转、治理效能提升的有力武器,没有发挥出更大的功效。监督检查统筹谋划不够,巡视巡察、X委定期督查、X建专项检查各自为战,没有重点,合力不足,对所管辖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常态化督查也存在虚化弱化现象, 也缺乏经常分析和考核评估,以致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和采取组织措施不够有力有效。 5. 民主集中制的民主素养与专业涵养稍显不足。一些X员干部在提升民主素养与专业涵养过程中,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态,没有认识到,提升民主集中制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螺旋式的上升过程的,有时面对自己不能全面理解和把握民主集中制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时,缺乏应有的耐心,持续用力不足,导致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相对滞后。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培训存在短板,如:在教育培训中, 很少讲民主集中制作为一项专题进行培训,领导干部不能通过教育培训而厚植民主素养,把对民主集中制的抽象认知转变为具体实践,使一些领导干部对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要坚持这一制度存在着模糊认识。 二、再看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功能 抓基层X建工作,最重要的是突出ZZ功能和组织力,主要是为了解决决一些基层X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这个方面主要强调基层X建,也就是我们以前经常查摆的:不能按时参加所在X支部组织生活,缴纳X费主动性不足,等等。但今年这个范围扩大了, 也就不能按照这个标准来查摆问题了。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查摆。 一是X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是基层X组织班子建设。三是构建大X建格局,发挥X建最大功效。四是提升重要领域X建水平,如农村X建、非公X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X建工作等。 1. X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程度不够高。一些领导同志对X支部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清其战斗堡垒的重要作用,不乐于、不善于抓X支部,如: 在研究安排工作时,对所在X支部健全组织、落实制度、制订计划、部署任务、研究事项、总结盘点等工作,没有完全做到同步研究、一体推进。对X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不够深入,作为领导干部,在指导和参与X支部创新建设, 引领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没有把企业X组织相关要求和内容,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也没有从基础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入手打造亮点,认为这样稳扎稳打出成效太慢,把关注点过多放在了如何完善指标体系和创新资料形式上,未能始终坚持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统筹推进,使X支部建设后续动能不够强劲, 沟通桥梁、参谋助手、思想探针的重要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2. 基层X组织队伍建设跟不上新形势新要求。一些部门和领域抓基层X建不得要领、不得其法,X建工作中存在“空转”现象,在ZZ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等方面发力不够均衡,导致X组织ZZ功能不强,组织力凝聚力弱化。一些X务工作者对新时期基层X建的内涵和外延、方向和重点,理解和把握得不够精准,导致指导基层抓X建认识不清、能力不足、措施不实,指挥棒务虚走空。一些领导同志和支部书记上X课, 准备不够积极认真,授课内容单一,不善于教育引导X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X组织书记从历史方位看问题、从职责定位找方向。如,仅仅围绕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中的一个方面准备授课内容,不能让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基层X组织和X员搞清楚、弄明白,应该发挥好什么样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X建引领ZZ保障作用发挥不充分。 3. 各领域、各部门X建融合发展相对滞后。统筹协调X建融合发展用力不足,在打破各领域基层X组织的体制、隶属、级别束缚和壁垒方面,一些瓶颈问题亟待突破;没有建立起经常性的联动协同机制,各X组织之间互联共享、互通共融、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尚未完全形成,X在基层的“神经末梢”还需进一步加强。各领域X组织互联互动不够紧密和频繁,虽然建立了X建联席会议制度,但兼职委员制并不十分完善,在职X员到社区报到后作用也未充分彰显,X建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空白点”。 三、再看意识形态 我在2022年民主生活会起草指南的综合起草指南文章里就说过,将意识形态放到这个部分是不够的恰当的,应该放到第五方面,也就是斗争精神那个方面,更为恰当一些。因此,如果上级方案上没有特殊要求,可以将查摆意识形态方面问题,融入到第五个方面之中。 意识形态问题,也是一个老问题了。不知道各位文友是否还记得这样的表述:对一些“小道消息”不够敏感,对一些“内涵段子”不够抵制,对一些错误言行没有坚决驳斥,等等。但这些已经是“过去式”了,不要在围绕这些“小点”去查摆了,免得被领导批评思想没有深度。 那么,这个问题应该从什么方面查摆呢?这里给各位文友提供一些思路。 一是意识形态的制度建设。二是对意识形态的考核。三是意识形态的应对。四是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五是意识形态的工作合力。六是意识形态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 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长效”与“常效”结合不够好。对于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很少进行专题分析研判,只注重用制度建设来解决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没有将眼光放长远,在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研究和思考方面持续用力不足,未能构建起一整套健全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集成,也没有建立起职责界定清晰明确、职能衔接环环相扣的“责任链”。一些基层单位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意识形态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没有根据新形势、新理论和新要求, 对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制度进行“废改立”,如,没有建立健全完善跨部门定期会商研判制度,没有科学调整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等,使一些工作陷入被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定。 2. 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思维形成不够快。有的领导干部不能适应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对新时代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使命任务、根本原则、基本要求一知半解,存在模糊认识。如,一些领导同志还是用老眼光、用老方法去看待和处理意识形态问题,不去主动触网、自觉学网、熟练用网、经常上网,导致不能认清和把握住网络信息技术传播共识、凝聚人心的特点规律,没有信心和能力深度谋划有温度、有品质、有思想的优秀作品,在走网上群众路线、做网络统战工作时,不能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新语境,通过话语方式革新扩大主流价值版图,在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方面,势头不够强劲,成效不够明显。 3. 意识形态工作的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虽然深知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但有时企业关键技术和核心业务,也缺少人才时,没有优先将人才纳入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总体布局,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人才培育机制尚未成型。意识形态政研课题研究人力不足,如,想围绕企业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开展理论研究与创新,增强政研课题的预判性、前瞻性、指导性,但由于缺少相关的人才支撑,最后也不了了之,使一些已经探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典型经验,没有形成借鉴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理论性经验 。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的工作队伍往往素质参差不齐、能力高下有别、基础薄弱,一些X员理论干部理论功底强而网络能力弱,不善于用时兴的语言开展网络理论工作;一些X员理论干部网络能力强而理论功底弱,缺乏用透彻的理论武装人、引领人、说服人的功底,距离“真理要说服人”的目标存在一定的现实差距。 4. 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方式滞后于时代发展。在开展宣传教育时,还往往采用 “一人讲,众人听”的授课形式,倾向于单向的灌输,话语表达过于生硬和教条,缺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理论深层含义的态度和能力,不会结合重大活动、热点事件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课堂枯燥乏味,基层X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影响,使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创新失去内在活力,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凝心聚力作用不强。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手段还没有完全脱离俗套, 不善于运用短视频、微电影、微信等新载体多元化、多维度开展宣传教育,意识形态传播的时效性、科学性、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没有实现有机结合, 干部群众可以看、喜欢看、盼望看的接地气的作品还不够多,未能时刻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一、民主集中制素材,共28条 1. 按照X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原则,合理界定各方职权,构建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 2. 提升决策质量与决策效率。重大决策事先经过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充分酝酿等程序再提交集体研究。 3. 处理好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做到放手不撒手,坚持把科学决策与高效执行的有机统一体现到每一项重点工作当中。 4. 树立系统观念,持续建章立制,切实推动民主集中制融入日常、融于内心,成为公司组织高效运转、治理效能提升的有力武器。 5. 建立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X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议事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征求意见制度、分工报备制度、X员权利保障制度等,把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具体、细致地落实到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中,确保在贯彻执行中不变形不走样。 6. X中央把扩大人民民主和X内民主具体化现实化,使民主集中制的基础更牢固,发展方向更精确,独特的ZZ优势、组织优势、治理优势、工作优势更加凸显。 7.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它既是X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X的生活中的运用。我们既应把握根本组织原则,把民主集中制贯彻到ZZ建设的各领域,贯穿“两个维护”、民主ZZ、X的建设之中;又应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把民主集中制贯彻到工作实践的各环节,贯穿于科学决策、高效执行、有力监督之中。 8. 维护集体树权威。正确处理个人威信与集体权威的关系,要依靠集体智慧作决策,发挥集体认知比个体认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优势,鼓励委员在参与重大事项时积极发言,主动建言献策,在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中凝聚X委最佳决策规正程序上下功夫。强化程序红线意识,特别是在干部调整使用、大项工程建设、物资器材采购等敏感事务上必须按程序来操作,切实以议事决策程序的严密性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性;踩实程序规定步骤,严格按照X委(支部) 工作规定明确的八个环节,一步一动走实议事决策程序,做到规定动作一个不少、关键环节一个不落。 9. 综合运用随时问、定期查、持续抓的办法,推动决议紧前落实。要着力纠治分工不负责的现象,防止和克服借口集体领导把问题和责任推给X委,明为负责、实为无责;要着力纠治分管变分家的现象,防止和克服把分管的工作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听不进别人意见,容不得别人“打扰”,搞个人说了算、定了办;要着力纠治落实不尽心的现象,防止和克服瞻前顾后患得失、遇到矛盾绕着走,以及既怕干不好挨批评又怕办砸了丢帽子等问题。 10.X员干部要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螺旋式上升过程中, 不断提升民主素养与专业涵养,增强运用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与创新性,领悟和把握民主集中制的精神实质,真正自觉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 11.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指的是X员和X组织意愿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发挥。现实工作中,有的X员在X内生活中不讲意见、只讲服从, 不提出自己的工作见解和建议。有的时候对正确的东西不坚持,对错误的东西不批评、不反对,特别是在关系到切身利益时,不闻不问,只等领导最后作决定,使X内民主流于形式。 12.有的X员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X组织的关系,甚至不服从X组织的决定。极个别X员无视X的原则,在集体决定的重大问题与个人意见不一致时, 不执行集体决定或在执行中做选择、打折扣、搞变通,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以致X的集体决定无法落实,民主集中制也无法贯彻。 13.对所管辖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缺乏经常分析和考核评估,以致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和采取组织措施不够。 14.将民主集中制落实在公民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的各个环节上,切实贯彻到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的各项行动中。 15.分级分类完善民主决策链路,规范X委事务公开实施办法,坚持干部选调任用等先民主后集中、重大任务部署等先集中后民主、奖惩组织实施等先集中后民主再集中,做到X委决策能公开全部公开,使敏感问题“脱敏”,让热点问题“曝光”,最大限度提高民主参与度,实现民主集中效力“最大化” “最优化”和“常态化”。 16.辩证把握“服从多数”与“尊重少数”的有机统一,克服“以票决策” 简单化倾向,积极吸收客观合理的不同意见,耐心转化不够妥当的否定意见, 使集体意见不断向真理靠拢、向正确集中,确保X委决策得到由内而外认同、坚决全面执行。 17.量化细化X委议事内容和权责范围,将“重”细化分解,将“大”量化分档,制定表彰奖励、选拔任用、议财理财等规范,严格依法行使“决定、推荐、提名或报告”权力,减少弹性空间,增加刚性要求,强化议事决策针对性、操作性、规范性。 18.严格落实政策不明不研究、酝酿不够不上会、分歧较大不决定等规定, 杜绝经验决策、感情决策、随意决策,防止集体“闯红灯”,牢牢守住X委依法决策底线。 19.围绕“民主集中制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如何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等重大ZZ、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创见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赋予了民主集中制新的时代内涵,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基本遵循。 20.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民主素养作为一种领导能力来培养,作为一门领导艺术来掌握。要有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的真诚态度,有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力争把各方面的真实意见掌握全、掌握准,进行反复研究、反复比较、择善而从。要善于正确集中,把不同意见统一起来,把各种分散意见中的真知灼见提炼概括出来,把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意见集中起来,作出科学决策。 21.有一些领导干部对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要坚持这一制度存在着模糊认识。还有一些新进领导班子的年轻干部,缺乏严格的X内生活锻炼,不了解或不熟悉民主集中制的有关规章制度。也有些担任领导工作时间较长的同志,由于在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过高估计自己的作用,自觉不自觉地滋长了某些家长制作风,对民主集中制原则淡忘了。 22.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坚持把民主集中制建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思想ZZ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各级X员、干部对标对表对照习近平提出的“把民主素养作为一种领导能力来培养,作为一门领导艺术来掌握”的要求,常学常思常悟,深刻把握民主集中制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23.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和督促检查、奖惩考核相关制度,定期评议X委班子工作,充分激发每个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避免出现遇事推诿、相互扯皮、无人负责现象,确保X委(X组)能够依靠集体的智慧实现正确领导。 24.通过对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权力进行合理配置,强化权力制约,力求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带头开展监督,自觉贯彻民主集中制。 25.压实X委纪委责任。全面落实X委主体责任,加强宏观指导,深入了解践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对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早纠正。坚持把践行民主集中制、发扬民主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换届考察的重要内容,作为巡视巡察和选人用人检查的重点内容,健全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分析评估制度,注重运用巡视巡查、X委定期督查、X建专项检查等方式,常态化督查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 26.强化X外监督。持续推进X务公开、政务公开,充分利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X派和无X派人士监督等方式,逐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合力。 27.强化督查结果运用。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情况的经常分析, 定期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实行决策失误追究制,对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到位导致产生严重失误、造成重大影响的领导班子和个人,视情况进行诫勉谈话、组织调整甚至X纪政纪处理。同时,健全双向问责机制,对于领导干部独断专横甚至产生腐败问题的,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追究相关领导责任,真正让X的民主集中制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28.我们在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中,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系统学习和研究,促使领导干部全面领会和准确把握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方法,厚植民主素养,把对民主集中制的抽象认知转变为具体实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深化对民主集中制的深刻认知,在工作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领导干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实际能力,逐步形成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功能素材,共20条 1. 选配基层正副书记既要与任职单位建设定位、使命任务、班子类型等需求相契合,也要在经历履历、能力特长、性格特点、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相互补,力求“1+1>2”的效果。 2. 要在健全组织、落实制度、制订计划、部署任务、研究事项、总结盘点等工作上同步研究、一体推进,做到组织健全、制度落实、活动经常,充分发挥沟通桥梁、参谋助手、思想探针作用,使“两个群众性组织”真正成为X组织的“左膀右臂”。用暖心促凝心。 3.充分发挥基层X组织的角色作用,做X的主张的宣传者、做X的决定的贯彻者、做基层治理的领导者、做团结群众的动员者、做改革发展的推动者。不断提升基层X组织的组织力,在ZZ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方面,全面提升基层X组织ZZ功能与组织力。 4. 基层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力是无形的理想信念、思想觉悟和有形的组织力量、组织体系的统一,理想信念、思想觉悟是“软件”,组织力量、组织体系是“硬件”。强化基层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力,既要升级“软件”,也要打造“硬件”,在“软”“硬”结合上下功夫。 5. 从组织层面设置科学考量。构建科学规范、合理有效的组织框架,理清隶属关系、工作关系、组织关系,明确抓建基层的ZZ责任、工作责任、岗位责任,把ZZ意识强、大局观念强、组织能力强、表率作用强的人调整配备到基层X组织中,健全组织设置。 6. X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基层X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ZZ功能”。强基层必先强战斗堡垒,强堡垒必先强ZZ功能和组织力,ZZ功能和组织力突出表现在把方向抓大事上。 7. 强化各领域X组织互联互动。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中,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是各领域X组织互联互动、形成合力、共克时艰的力量”主轴"。要逐级压实X建责任,用好X建联席会议制度,做实兼职委员制,推动市、区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X组织、在职X员到社区报到发挥作用,促进各领域X建融合发展。 8. 重视X支部、善抓X支部,是X员领导干部ZZ成熟的重要标志。 9. 从基础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入手,扎实推进X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每个支部能够有效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10.对照X支部工作条例各项规定,主要看基本组织是否健全、基本队伍是否合格、基本制度是否落实、基本活动是否正常、基本保障是否到位。 11.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关键要简便易行、务求实效,防止编制名目繁杂的指标体系、搞资料达标。 12.抓基层X建工作不能停留在报表、数字、材料上,一定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到一线、去现场,掌握真实情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13.安排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轮流、定期下基层,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开展蹲点调研、明查暗访,了解实际情况、发现实际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措施。14.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经常性的联动协同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推进全面从严治X向基层延伸。 15.一些地方和领域抓基层X建不得要领、不得其法,一些X务工作者指导基层抓X建认识不清、能力不足、措施不实,指挥棒务虚走空。X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现象,直接导致X组织ZZ功能不强,组织力凝聚力弱化。 16.为使广大X务工作者深刻认识新时期基层X建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工作方向,坚持把X史、基层组织建设史作为X务工作者教育培训的基础课和必修课。 17.X委班子成员上X课、支部书记上讲台等方式,教育引导X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X组织书记从历史方位看问题、从职责定位找方向,围绕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让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基层X组织和X员搞清楚、弄明白应该发挥好什么样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18.坚持X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把X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推动基层X组织与辖区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社会组织等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群策群力推进基层治理规范化科学化精准化。 19.打破各领域基层X组织的体制、隶属、级别束缚和壁垒,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X组织纳入“筑固工程”整体推进,推动各X组织之间互联共享、互通共融,形成基层X组织牵头,其他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更好推动X的组织有效嵌入各类组织,X的工作有效覆盖社会各类群体。落实农村基层X组织工作条例,抓X建促乡村振兴,切实增强农村基层X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20.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X建工作的意见,加强城市社区X建工作,健全X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落实X和国家机关基层X组织工作条例,全面提高机关X建质量,推进事业单位X建工作。坚持“两个一以贯之”, 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X的领导,把企业X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X建工作,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X建工作管理体制。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中扩大X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促进企业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三、意识形态素材,共58条 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国有企业对开展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过于强调国有企业的经济属性,选择性忽略国有企业承担的ZZ属性, 存在重业务、轻X建,重生产经营、轻意识形态的偏颇思想。个别领导干部把意识形态工作看作是一个弹性指标,认为意识形态工作不能创造价值、不能为企业增加收入,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不均衡现象,进而导致企业意识形态工作在体制机制、人员经费等各方面都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2.部分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载体作用发挥不充分,阵地建设有短板、存弱项。例如,企业微信、公司网站、内部报刊等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得不够扎实,存在薄弱环节,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单一、内容老套、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对于干部职工普遍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握得不够准确,没有发挥统一员工思想、鼓舞工作干劲、凝聚人心价值的重要作用。部分国有企业X组织理论学习教育阵地设置的意识形态工作类资料偏少,内容不够丰富,满足于应付上级检查,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理论学习浅尝辄止,对上级有关意识形态的政策解读不深入、不透彻。 3.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部分国有企业制度建设滞后,特别是意识形态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缺乏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研究和思考。具体表现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性、组织性较差, 企业意识形态工作质量不高。由于意识形态工作缺乏顶层设计,往往造成管理职责界面不清晰、工作目标不明确、业务流程不顺畅。 4.工作方法落后陈旧。部分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因循守旧、不求变革, 习惯于传统工作方式方法,没有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采取新举措。在互联网时代,缺乏对互联网新媒体、新平台管理模式的探索,在利用互联网加强正面宣传和舆情管控方面办法不多、效果不好。结合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思想ZZ教育以宣读文件、观看视频为主,缺乏交流互动和研讨座谈,干部职工参与度不高、体验感不强。学习教育材料未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没有突出本单位、本企业的特色和亮点,往往存在内容空洞的现象。 5.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受机构设置和岗位编制限制,大部分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岗位普遍为兼职X务干部,往往身兼数职,投入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时间精力有限,抓工作落实有差距。且由于企业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相关人员多为其他岗位转岗而来,普遍存在理论功底不够扎实,业务技能有待提升等问题。同时针对意识形态工作开展专门培训和工作指导力度不够,工作人员思想观念、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 6.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着眼“长效”与“常效”,从顶层规划到执行落实,从工作管理到监督保障,构建起一整套健全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集成,建立起职责界定清晰明确、职能衔接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推动各级各部门同频共振、同心发力。 7. 对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原则要求、职责内容、实施步骤、检查考核、责任追究等进行细化梳理、靶向定策,构建起“知责、履责、考责、问责” 层层递进的全链条式流程体系。 8. 坚持抓早抓小,打造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快速反应、协调联动、稳妥高效的防控应对体系,健全完善跨部门定期会商研判制度,强化风险梳理排查、分析研判,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研究、早介入处置,维护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定。 9. 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使命任务、根本原则、基本要求。 10.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触网、自觉学网、熟练用网、经常上网,研究把握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传播共识、凝聚人心的特点规律,积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做好网络统战工作,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积极回应网民关切,积极帮助排忧解难,在网络空间广泛传播共识、凝聚人心,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 11.对一些社会现象聚焦放大、恶意解读,制造杂音噪音等。这些都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个风险点,必须善于用ZZ的眼光看问题,胸怀“国之大者”, 积极防范化解前进道路上各类意识形态风险。 12.要始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保持高度警惕,以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努力将风险隐患消除于萌芽之前,将风险化解于发生之前。 13.要增强大局意识,常怀忧患之心,紧盯重要阵地、重点领域、重大时间节点,确保风险找得准。 14.做好舆情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防范其他领域风险向意识形态领域传导,确保风险防得住。 15.强化阵地管理,着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以高水平的辨识分析能力, 将渗透在新闻、文艺作品和各种网络言论中的错误思潮剔除,确保风险控得牢。 16.防范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守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各部门协同联动、各条战线密切配合。建立完善涵盖“不同主体、不同内容”的立体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体系。 17.要在分工负责、守好阵地的基础上健全沟通联系机制,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把好干部ZZ素养关、关注干部思想动态,宣传、网信部门加强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教育部门抓好青少年思想ZZ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教育好自贸港建设合格建设者。通过加强协同联动,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意识形态工作同自贸港建设各条战线紧密结合的格局。 18.细化开展依法办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19.要更新技术手段,引进和完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加大网络舆情工作的技术手段,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力量,围绕师生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或重要时间节点、重要事件,组织校内网络舆情员、评论员适时开展网络评论引导。 20.思想上存在盲点。盲点在于思想意识形态的虚化淡化和偷换概念。有的把意识形态等同于文化,认为讲意识形态不如讲文化;有的认为抓意识形态工作不如抓经济建设工作,做意识形态工作没有价值;有的把思想宣传工作等同于意识形态工作。 21.精神上存在痛点。痛点在于理想信念缺失。部分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思想意识上存在的问题,不思进取,浑浑噩噩混日子。三是行动上存在阻点。阻点在于无从下手、且缺乏斗争精神。普遍存在着理论功底不深厚、工作能力不强,缺乏具体抓、抓具体的意识和能力。 22.思想工作认识不到位。在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开展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理论认识不深刻的现象。很多时候存在形式主义,工作往往流于表面,并没有真正做到使企业员工将X的思想ZZ入脑入心。国有企业员工ZZ敏感度不高,缺乏对X的思想认同感。受国有企业队伍结构层次分明特点的影响,基层员工组织架构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加之网络上西方敌对势力媒体的渗透,企业高层对基层员工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深刻领悟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层次内涵,使工作开展变得困难。 23.工作开展形式单一。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意识形态工作在国有企业开展中往往存在形式上的滞后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不“接地气”,不受基层青年员工理解和认同。虽然有坚持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分析研判,但大多数班子成员存在完成任务的想法,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没充分利用好网络发展趋势,在工作开展上过于书面化、理论化、繁琐化,使基层员工认为配合活动开展,只要“走过场”就可以,在心理认同上缺乏一定的认知,对ZZ思想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4.工作者专业水平不高。意识形态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一个企业基层员工的ZZ理论水平高低,国有企业在意识形态工作开展中,尤其是地方国有企业的工作者理论水平却较为薄弱,工作经验也相对较为缺乏,有的基层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者甚至是由业务或项目部门员工兼任的情况,虽然能够按照国家和企业关于意识形态的政策完成工作任务,但由于自身对于工作的认识“一知半解”,因此,在工作的方式、内容等创新研究上较难突破。 25.主体责任认识不到位。国有企业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在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上也存在不同差异,尤其是地方企业大多存在重业务轻思想ZZ教育的现象,班子成员注重企业经营发展的较多,对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关注较少。“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较为普遍,在履行“一岗双责”责任制上没有过多重视身边同事职工的认识思想,缺乏与基层员工的沟通与交流,不能及时掌握苗头性问题,这间接导致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把意识形态工作与业务工作分割开来,没有很好将两者之间的关系相互融合到日常工作中。 26.坚持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时代主旋律,深度谋划有温度、有品质、有思想的优秀作品,强化新闻舆论的正面宣传引导作用。 27.加强意识形态政研课题研究。充分发挥政研工作的独特优势,围绕企业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开展理论研究与创新,增强政研课题的预判性、前瞻性、指导性,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典型经验。 28.把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纳入企业人才建设总体布局,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人才培育机制。 29.要科学设计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专兼职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激励和鞭策作用。 30.传统的培训教育主要是采用专题授课的形式,这种“一人讲,众人听” 的授课形式使课堂枯燥乏味,基层X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影响。因此,进入新时代,要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授课的内容进行创新。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要多与基层工作实际相结合,不仅理论要有科学性和价值性, 而且要使基层X员干部能够听得明白、记得清楚。可以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形象地表达授课的内容,使基层X员干部通过这些通俗易懂的语言体会到理论的深层含义,培训的效果得到大幅提升。 31.意识形态之争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文化争艳、学术争鸣、价值偏好和习俗风俗不同等,与国家ZZ安全不太相关。对于不同的思想观点,人们大都习以为常,甚至以“雅量”否定思想斗争;对于社会思潮尤其是学术思潮,人们喜欢“赶时髦”,却不善于从ZZ上加以分析。 32.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方式滞后于时代发展。如今新媒体技术发达,社会趋于扁平化,而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方式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媒体阶段,未能及时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33.意识形态理论未能足够地融入群众,从而造成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掌握得不准确、不充分,容易被一些错误思潮所蛊惑。三是尚未充分地将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进行有效对接,距离“真理要说服人”的目标存在一定的现实差距。 34.增强阵地意识要做到守好“红色地带”,确保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根基稳固;打击“黑色地带”,确保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敌对势力翻不起浪; 团结“灰色地带”,确保“灰色”不向“黑色”堕落,引导“灰色”向“红色” 转变。 35.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体现在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等方面。理念创新就是要以新理念扬弃旧思维。推动各个部门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交叉融合,将意识形态工作全方位融入X的各项事业中。手段创新要求意识形态工作者摒弃传统单一的灌输模式,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这些工作方式上的创新,使通俗化、大众化、形象化的传播途径得到了广泛运用,增加了互动性和体验性,实现了X的意识形态工作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巨大转变。 36.当代青年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很容易受到网络意识形态的影响。 37.要加强阵地建设。坚持正确的ZZ方向和舆论导向,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意识形态主旋律。 38.以会落会、以文代行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有的甚至还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和一线X组织,由于生产事务性工作繁重,对意识形态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将意识形态制度束之高阁、运行机制漠然置之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导致意识形态工作未能达到全面覆盖,与新时代国有企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39.意识形态风险预判不够超前。在全球思潮碰撞化、利益诉求多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时代,无论是干部职工正常的生活交往,还是企业的经营交往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其他国家、组织和群体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是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风险的增加。当前,国有企业把意识形态工作重心较多地放在了舆情“管”控工作上,这虽无可厚非,但却轻视了对其他国家、组织和群体的思想价值观念隐秘式传播的“防”控关注,导致抵抗力较弱和辨识力较低的职工深受蛊惑,理想信念出现动摇、三观标准出现扭曲, 如果未对相关不良思潮和认识误区进行超前预判和预防,帮助职工进行超前辨识、超前引导,甚至不闻不问,等出现问题再去应急式地“灭火”,往往为时已晚。 40.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的认知不够全面深刻 ,觉得意识形态工作抽象空洞没有抓手,不主动去抓好基层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仅仅应付心态对待意识形态工作。上级部门强调时就抓紧突击完成上级部门部署的相关工作,应付过去后就不再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不够积极主动, 并没有针对本单位实际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些现象反映出部分基层领导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的不足,缺乏主动担当意识失。但是后果严重,会造成广大基层人民群众渐渐丧失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任。 41.教育宣传的内容创新力度不够。基层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虽然进入了大有可为的历史时期,但是在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时基层干部仍然倾向于单向的灌输。空话套话式语言容易使得话语表达过于生硬和教条,不会结合重大活动、热点事件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宣传内容没有准确把握群众的理论需求,使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创新失去内在活力,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凝心聚力作用不强。 42.对网络新兴企业媒体阵地运用不够充分。网络大数据时代来临,网络新兴媒体企业发展迅猛,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意识形态工作的宣传手段仍然较为单一。尤其是在基层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教育宣传工作很多仍是灌输式教学式教授,没有注意到基层意识形态建设更是需要积极占领新媒体企业的思想宣传阵地前沿。与新媒体企业等新兴阵地合作的创新宣传不多不优,只靠X员干部官媒官博进行发声,不注重基层企业等社会层面的宣传教育作用,难以做到类似于优秀的企业广告一样以日常生活进行润物无声的宣传, 容易使群众丧失兴趣,对于意识形态工作形成刻板印象,既体现不出主流意识形态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又对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43.坚持移动优先,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市级融媒体中心, 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44.切实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常态化、精准化开展实践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意识形态工作“润物细无声”。 45.意识形态斗争要注意区分ZZ原则和思想认识问题,既不能把小事说大,搞“泛ZZ化”,也不能把大事说小,搞“去意识形态化”。网络越来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必须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大势,着力提高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能力。 46.一些X员领导干部对高校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看问题的胸怀视野和行动自觉。 47.部分X员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理论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甚至说不清“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表现,工作中往往“跟着感觉走”。 48.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工作只是X委的事情,无关行政;把X委职责与行政业务有意识地割裂,特别是一些学校二级学院院长、学系主任,把所谓的意识形态工作统统交给学院X委书记、X支部书记,以只负责行政业务为由, 抽身其外,不闻不问,导致学院、学系X政齐抓共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机制悬浮空中,甚至停摆。 49.还有的X员领导干部对抓意识形态工作言行不一,存在着口头上重视, 行动上忽视或漠视的现象。甚至还有的X员领导干部在思想深处认为,当前抓意识形态工作有些过头了,潜意识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和怠惰心态。 50.奋斗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的工作队伍往往素质参差不齐、能力高下有别、基础薄弱。一些X员理论干部理论功底强而网络能力弱,不善于用时兴的语言开展网络理论工作;一些X员理论干部网络能力强而理论功底弱,缺乏用透彻的理论武装人、引领人、说服人的功底;有的高校教学科研队伍强而X务人员弱,导致整体工作合力形不成、效果出不来。可以说,高素质的人才短缺是制约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的重要因素之一。 51.手段方式简单。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既要掌握方法规律,也要掌握艺术技巧。 52.深化理论研究,关注前沿问题。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进行着丰富多彩的伟大实践。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理论性很强的工作, 必须要有学理支撑。当前和今后理论研究要进一步向意识形态领域倾斜,强化问题意识,更加切合实际,在研究对象上,宏观、中观、微观并进。要认真梳理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脉络,加强对国内外意识形态工作的比较研究,要特别关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问题、新情况,既要关注国内外错误社会思潮的消长变化,又要研究诸如抖音、快手、直播以及海外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摸准规律, 对症下药。 53.在总的布局上一体谋划,在工作安排上一体部署,在健全制度上一体规范,在队伍建设上一体落实,在监督力量上一体调度,在监督成果上一体运用,形成意识形态(含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互融互通、成果共用、问题共治、效应叠加的工作局面。 54.把X员干部挺在前,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节点,加强对敏感部位、重点人员、重要时间节点的排查监测,使节点管控行为转化成常态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推行“线上防控不打烊、线下管理无死角、管理防控广覆盖” 的意识形态常态监管模式, 55.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要在全国一盘棋的整体部署下,体现地方性、区域性特色,以提升适应性和接纳度。 56.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手段不能落入俗套,需不断更新,实现意识形态传播的时效性、科学性、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57.意识形态传播手段要多元化、多维度,运用短视频、微电影、微信等不断打造出人们可以看、喜欢看、盼望看的接地气的作品,使过去晦涩难懂、乏味无趣的意识形态话语更加鲜活灵动。意识形态话语要便于人民群众学习和掌握,就需放弃说大话、空话和套话的方式,要善于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可运用网络语言拉近与大众之间的距离。 58.要不断走进生活、贴近群众,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转译”,促进学术话语大众化、官方话语生活化,更好地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穿透力、解释力和渲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