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XXX建引领基层治理情况报告
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及中央、省、市委关于X建引领基层治理有关工作要求,围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坚持X的全面领导,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聚焦共建共治共享,不断健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建立起X组织统一领导、X政统筹、各类组织积极协调、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X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深入。
一、主要做法
(一)完善制度机制,健全基层治理责任链条。一是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县委成立X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今年以来,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X建引领基层治理有关工作3次。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试点创建工作,召开5次工作推进会议,开展5轮次督导工作,全面压实县乡村三级责任。二是建立共建共商机制。成立X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基层X建、社会治理、社区建设、乡村治理、物业管理5个专项工作组,切实夯实X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基础。调整充实社区“大X委”成员单位,推动驻区单位、挂联部门、“三新”组织X建共建共享共治,实行活动联办、队伍联建、资源联享、工作联动,聚焦城市基层治理,通过联席会议等方式,共同破解城市基层治理堵点、难点和痛点问题。三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X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基层X建述职评议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全面压实X组织和领导干部抓X建促基层治理工作责任。
(二)聚焦基层基础,建强基层治理战斗堡垒。一是织密建强组织体系。组织开展X支部“扩先提中治软”行动,对XX个基层X组织自下而上全覆盖“过筛子”,确定XX个先进、XX个中间、XX个后进X组织,按照将10%的“先进”支部创建为“示范X支部”、不低于30%的“中间”支部优化提升为“先进”支部、100%的“后进”支部整顿提升为“中间”及以上支部的思路,不断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二是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印发《XX县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全面提升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坚持和完善村(社区)X组织对村(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推行村(社区)X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严格落实村(社区)X组织书记县级X委备案管理制度,完成121个村(社区)X组织书记备案管理系统录入工作,并做好动态管理。探索推进X员社区民警兼任村(社区)X组织副书记,有效促进警务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三是深入推进X员联系服务群众。建立X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各基层X组织严格落实X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结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等中心工作,按照X员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要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采取“1+N”模式推动8076名农村有履职能力的X员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让X员把爱心服务、惠民政策、生产技术送到家家户户。同时,根据X员履职情况和流动情况,每月开展1次责任主体和服务对象动态管理。
(三)突出务实管用,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一是不断优化网格化管理服务能力。不断优化网格化管理管理服务工作,对农村网格和城市网格进行调整优化,全县共划分1615个,其中,农村社区网格1583个,城市社区网格32个,村(社区)两委成员兼任网格长819名,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670名,在5个城市社区成立网格X支部39个,实现城市社区网格X支部全覆盖,不断优化调整农村网格X组织设置和覆盖,有效实现了“多网合一”目标任务。依托“平安保山APP”实现智治支撑,累计培训网格员2500余人次,不断提升网格员能力和水平,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员与网格匹配,事与人对应。截至目前,全县录入一般户75696户、关爱家庭779户、重点关爱家庭59户,共计76564户,录入率达100%;矛盾纠纷录入486件,已处理472件,化解率97%,XX县级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指标排名全市全列。二是构建共治共享格局。在农村,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积极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换届后,及时组织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鼓励村(居)民小组结合实际建立组规民约,让基层治理更加精准精细。在城市社区,深化拓展在职X员到社区报到工作,充分发挥驻辖区单位共治作用,组织引导驻社区单位X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截止目前,全县已有55个单位X组织、1520名在职X员完成首次报到,推动在职X员到社区报到长效常态。三是创新城市基层治理。聚焦规范建成小区、相对规范自建小区、城郊结合部3个区域,围绕公职人员、社区居民、流动人口3个群体,坚持分类管理、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创新提出“三治三管”X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模式,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扬优势,推动X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全域突围、全域提升。四是全面推进乡镇综治中心建设。按照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建设目标,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标识标牌、统一办公设施、统一制度机制,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建设资金对乡镇综治综治中心进行规范化建设,按照“一乡一方案”快速推进,4月中旬,全县乡镇综治中心在全市五县市(区)率先建设完成,提前实现了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运行的目标任务,乡镇基层治理基础得到了全面提升。五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重点人员管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矛盾纠纷“三级三次”调处机制、“以案定补”奖励机制和家庭风险评估等措施,排查基层矛盾纠纷128件,化解124件;排查包保风险家庭872户,其中高风险77户;结合网格化服务管理,运用“平安保山”APP录入重点关爱家庭58户。强化对3536名重点人的管控,对1574名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制发交办通知书,各乡镇综治办、派出所、卫生院、村医代管87人。六是着力提升智治水平。推动综治中心与综治视联网、“雪亮工程”、政法部门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连接,不断提升智慧治理、数字治理能力和水平。投资200万元对县级综治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边防信息中心、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城乡社会治理分中心整合一体化运行,在综治中心设置强边固防疫情防控指挥部总调度室,共接入边境疫情防控监控摄像头9213路,抽调24人组建工作专班,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35个疫情防控卡点、19.71公里国境线、30公里沿江边界线、1322个重点公共区域场所、19个宗教场所等全天候巡逻监控、调度指挥,实现了资源的全方位整合,基本形成了一个平台“共享、调度、指挥”的信息化互联互通体系。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整合共享、工作整体联动,“让信息技术多跑路、让干部群众少跑腿”,“一频观全县”“一网管全域”的智慧边境模式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