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培训材料
高校思想ZZ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分众教学是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基础上,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要,将学生群体进行细分,并实施有针对性教学的教学模式。当前,各高校广泛实施思政课分众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基于此,本文着力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的重要价值、原则及实践策略,以期更好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的重要价值
1.分众教学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引擎。课程改革创新是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代,X和国家对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其中,增强思想性和理论性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唯有增强亲和力,方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唯有增强针对性,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惑,方能使思政课提质增效。思政课分众教学充分吸收了分类分层教学的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理念,在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教师结合学生的学历层次、专业类别及认知水平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可以说,实施思政课分众教学是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重要一环,更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时代所需。
2.分众教学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客观要求。思政课的实效性能否得到增强,取决于思政课能否因地、因时、因材的有效开展。分众教学是对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超越,对提升思政课实效性进行了有益尝试。分众教学理念旨在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依据不同时期的现实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类别、专业的学生,科学设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制定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旨在为思政课提质增效提供有效的路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例,思政课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开展教学,如让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从其学科及专业史背景分析“为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外语专业的学生比较中西现代化的轨迹与差异,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超越;等等。这不仅能促使学生从自身所学专业出发对思政课所讲授内容进行深入研读、全面思考,而且能将原本相对抽象的概念与理念转化为鲜活具象的认知,从而实现“真懂、真学、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