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关于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报告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在西方国家网络意识形态的渗透下,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形势越发复杂严峻。只有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防范及化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
一、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有知识、有思想、有技术的高校师生,既可迅速接受网络信息并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又可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传播到网上,导致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不断交锋,加剧了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的激烈程度,使得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以下问题。
(一)威胁到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永远是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无论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不同社会思潮的出现不仅会造成更加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而且随着其广泛传播,大有挑战主流意识形态,进而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峙,乃至出现主流意识形态失去主导地位的危险局面;还是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话语霸权操纵网络舆论风向,将其价值观念、思想理论向我国进行全面渗透,以达到“污蔑和丑化中国的价值追求和ZZ主张”的目的。这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一旦被渗透到高校,便必然会深刻影响青年师生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话语权,进而危害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
(二)控制乏力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环境
一方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环境非常复杂。互联网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主阵地后,在互联网平台上虽为自由发表个人看法提供了便利,其较低的门槛进入、虚拟的匿名发布、信息的真假难辨、言论的刺激煽动、平等的交流模式、内容的丰富多彩,看似颇受到青年师生的“喜爱”,但这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却“浸润”了他们的心灵世界,进而影响了他们正确“三观”的确立。另一方面,在全媒体时代下,一些高校仍未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出发,营造出与之匹配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环境,导致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经费投入不足、选用技术相对滞后。不仅绝大多数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阵地建设数量有限和建设水平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而且部分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并未与时俱进地创新教育内容,所用语言缺乏时代性,选用文字晦涩难懂,尚未营造出理想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环境,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价值导向功能。
(三)有待强化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X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X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的高校要“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使之成为“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