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每月总结汇编№ 1 7
2023年5月
目 录
一、X委
林芝市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综述 1
X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 2022 年度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4
3.2022 年江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6
河北省第九批对口援疆工作综述 12
竹溪县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综述 15
宝清县以能力作风大转变助力经济社会大发展综述 20
商洛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综述 22
湖南建设高质量产业工人队伍综述 31
郑州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轮训班综述 34
十堰市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综述 38
山西省第四批对口援疆工作综述 40
贵州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 2022 年度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44
永州市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46
兵团第十批省市援疆干部人才工作综述 52
第八批厦门援疆干部人才工作综述 59
衡水市文化事业发展综述 62
江西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综述 68
甘肃渭源县创建文明县工作综述 73
江西省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
教育专题读书班综述 75
延安宝塔区税务局持续深化ZZ机关建设综述 78
孝感市委直属机关工委推动市直单位清廉机关建设工作综述 84
延安志丹县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综述 88
湖南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
班综述 91
天津市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读书班综述 94
河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综述 99
赣南 2022 年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102
甘肃省地方史志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孝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综述 116
三、政府
29.2022 年日喀则市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综述 119
甘州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122
赤峰市人社局创业创新工作综述 124
宝鸡市一季度重点项目建设综述 129
青海省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工作综述 131
华池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135
开封市 2023 年一季度重点项目观摩综述
衡水市招商引资百日会战综述 141
通化市扎实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147
甘肃 2023 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综述 151
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综述 153
常德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综述 157
乌兰察布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160
滁州坚持创新驱动战略赋能高质量发展综述 164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169
闽东市一季度社会经济发展综述 172
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综述 175
珲春市为民办实事综述 180
榆林绥德县今年春季林业工作综述 182
乐山市民营经济发展综述 185
十堰经开区力夺一季度“开门红”综述 189
滁州市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193
十堰房县奋战一季度“开门红”综述 198
宜春市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203
濮阳华龙区民政局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207
双鸭山市双拥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双拥工作综述 209
乌海市全面落实河长制综述 212
乌海市文明旅游工作综述 214
西藏区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综述 217
延安市一季度重点项目建设综述 220
59.2022 年吕梁水利工作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223
濮阳华龙区全面加速推动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综述 229
乌海海勃湾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综述 232
兵团卫生健康工作综述 235
甘肃省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综述 239
五、政法
韶关市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红色样本”综述 243
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X建工作综述 246
襄阳市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工作综述 248
乐山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综述 252
桂林市法院保护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综述 255
八、群团
贵州共青团五年工作综述 258
龙岩市残联五年来工作综述 261
江西共青团五年工作综述 265
漳州团市委五年工作综述 268
山西共青团五年工作综述之服务力 273
“团结花”结出“幸福果”
林芝市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综述
(2023年4月17日)
“民族团结的花儿最鲜艳,民族团结的果实最甜蜜,民族团结的人民最幸福,民族团结的地方最和谐。”近年来,林芝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好民族团结同心结、画好民族繁荣同心圆、走好民族复兴同心路,民族团结之花在工布大地常开长盛。
一、奏响团结和谐之音
“在林芝这个多民族共融的边疆地区搞好民族团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边防巩固、人民幸福安康。”这是林芝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
察隅县察瓦龙乡松塔村,是一个由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藏族聚居的行政村。他们紧紧凝聚在X的旗帜下,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同心同德, 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他们认为,团结才有力量,家和才能万事兴;不论哪个民族,都是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谁也离不开谁。每年,无论是傈僳族群众的“阔时节”,还是白族群众的“大过年”;无论是独龙族群众的传统节日“德里哇”,还是藏族群众的“藏历新年”,他们都会送去对其他民族的美好祝福。在婚丧嫁娶中,各族群众相互往来,互相帮助,亲如一家;在农业生产中,不论是种植养殖,还是修路架桥,村里随处可见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互带的动人场面“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就像百花园里盛开的花,红红石榴结籽儿抱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母亲是中华!”
二、争当民族团结排头兵
波密县易贡乡的周劲名和尼玛拉姆是一对年轻夫妻。
“从小就对西藏有种特别的印象,我想长大后一定要到这里看一看。”周劲名是四川乐山人,从小就对西藏有种特殊的情感。2004年,当他从老家来到拉萨做厨师时,大概从没想过,他会在西藏收获爱情。
2008年,周劲名随工作辗转到了易贡。周劲名经常在尼玛拉姆开的小卖部里买东西,一来二去,他们的缘分就开始了。
“以前跟别人都聊不到一起,但跟她反而能聊到一起,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周劲名笑说。两人于2012年结婚。2017年,他们建起了农家乐。除了卖蒸菜、汤锅,夫妻俩还经营起了家庭旅馆。目前,旅馆有十来个房间,到旅游旺季, 客房供不应求。
周劲名说,将来的游客多起来的话,考虑再建一个小型游乐园,能吸引更多的客人。
在林芝,像周劲名和尼玛拉姆这样的民族团结家庭还有很多。近年来,林芝市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个、模范个人6名,自治区级模范集体84个、模范个人146名。市本级累计表彰模范集体173个、模范个人259名,各县(区)表彰模范集体564个、模范个人897名。
三、联手续写粤藏情深
“三月桃花笑春风,桃红柳绿结伴来。”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深圳市宝龙外国语学校与林芝市第二小学一起种下了情谊的种子,收获了友谊的果实。今年3月底,两校教育结对签约仪式在林芝市第二小学的学术报告厅内举行。
“我想到惠州看大海。”“我想到朗县看高山”去年“‘惠朗情谊深、粤援粤精彩’——惠州·朗县民族团结大家庭线上‘云结亲’”活动在惠州、朗县两地14所小学陆续举行,80户结亲家庭的孩子通过网络互相“喊话”,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孩子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近年来,林芝市举办了很多像这样的民族团结“一对一”的活动。通过“云端”连线,广东东莞市塘厦中学与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年级(2)班开展了“热爱家乡、歌唱祖国”主题班会活动每一项活动,都促进了粤林两地青少年儿童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
从林芝市区向东行驶12公里,是享有西藏“桃花第一村”美誉的嘎拉村。湛蓝天空下,一栋栋藏式楼房在连绵群山前星罗棋布,炊烟袅袅。
嘎拉村是广东援藏参与打造的小康示范村。历批次广东援藏干部在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桃花源升级改造方案和小康示范村建设方案,牵线园林企业支持村景规划,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具体项目实施,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投身村庄建设。嘎拉村X支部书记边巴感慨道:“嘎拉村的变化离不开广东援藏工作队的帮助,粤藏情谊更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具体体现。”
笃定前行,奋楫扬帆。承载X和国家的关心与厚望,凝聚各民族的智慧与力量,林芝市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密不可分,汇聚起林芝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
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林芝市各族儿女将同心协力、砥砺奋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助推高质量发展
X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 2022 年度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2023 年 4 月 26 日)
2022年,贵州X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X中央和省委改革决策部署,着力深化组织、干部、人才制度机制改革,为提高X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撑。
一、聚焦重要领域,突出关键环节
紧紧围绕服务保障“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找准X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体现改革效果。
聚焦增强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功能,制定《关于推动基层X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方案,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聚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统筹推进农村、城市社区、机关、企业、学校、医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基层X建提质增效,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良好开局提供有力组织保证。
围绕提升选贤任能水平,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全方位评价管理干部信息系统,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和参考要点,对平时收集掌握的干部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比对,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着眼进一步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按照“成熟一批,划分一批”的原则, 探索在部分条件成熟的执法机构设置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全省90家县级市场监管机关纳入设置范围。完成市县两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重新认定工作。
二、坚持问题导向,瞄准难点破题
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深化。坚持问题导向,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直击痛点、破解难题。
为奋力破解人才这一制约贵州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印发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优化整合省级人才引进政策举措,探索建立“平台引才”“以才引才”、行政指导下“柔性引才”等更加符合贵州实际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落实“优才卡”“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制度,在住房、就医、就学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服务,持续营造真心爱才、悉
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浓厚氛围。
围绕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X的建设,创新推进货车司机群体X建工作, 建立货运领域X的组织体系,强化ZZ引领,组建209个“红色方向盘”“红色黔线”流动X员支部,完善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流动X员管理新模式,得到中组部和交通运输部充分肯定,为全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X建工作提供了贵州样本和贵州经验。
三、统筹推进落实,提高改革成效
X的建设制度改革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落实是关键。
一年来,X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按照改革实施方案确定的施工图、任务书、时间表,坚持统筹推进,狠抓工作落实。专项小组4项年度改革任务、6 项改革“八本账”任务全面完成。采取实地调研、加强政策支持等方式,指导和支持13项“一市一示范”和“一县一试点”改革试点。改革重大调研课题、领衔推进重大改革事项等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踔厉奋发新征程 团结奋斗谱新篇
2022 年江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3 年 4 月 26 日)
2022年是X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X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标志着百年大X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踏上奋进新征程、开创新伟业的新起点。
“碉楼下的X课”跻身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江门新闻12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全省率先推行“开学思政第一课”常态化, 创新打造的“无负今日书房”成网红“打卡点” 回溯过去的一年,宣传思想文化的中国侨都力量,如西江奔涌,浸润百姓心田;又如战鼓催征,震响奋进征程。
一年来,江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主线,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化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X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奋力书写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篇章!
高扬思想旗帜X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以青少年之声讲好X的故事。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主办的江门市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X史青(少)年说”演讲比赛决赛落幕,选手们紧扣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题,以X的发展历史的重要事件或人物等带来的变化为视角和素材,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
“江门市委宣传部牵头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青少年学思践悟X的历史,通过演讲、红色讲解员、知识PK赛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给江门点赞!”广东演讲学会副会长、诵读分会主席,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理事祖晴点赞说。
这只是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ZZ任务和全部工作的重心。创新开展理论学习、宣传阐释,主题宣教“政”气昂扬,百姓宣讲“声”入人心,新时代X的创新理论传遍侨乡大地,温润千家万户。
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全年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14次,首次组织开展县区X委中心组学习全覆盖旁听,有力推动各级X委(X组)领导班子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忠诚担当。
推动理论武装向基层延伸——
成立市委宣讲团和48支百姓宣讲团,以多元立体宣讲矩阵开展宣讲超1.5万场。一大批基层宣讲品牌项目叫好叫座,“音乐X课”获全省宣传部长会议通报表扬,“碉楼下的X课”跻身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市社科联、市陈白沙思想研究会获“全国先进社科组织”称号。
在一次次火热实践中,江门创新理论传播载体形式,让基层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我虽然退休了,但也要紧跟时代。这本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很多重要论述,社区知道我腿脚不方便,专门把书送到我家里,我非常感动。”开平市X员谢颜女收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之后,非常兴奋。
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21万本,全省领先,为X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提供坚实支撑;“‘学习强国’江门学习平台”重磅上线,以数字技术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新引擎;举办“学习强国”X的二十大精神知识PK赛等三大群众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参与人数超30万次;创新策划推出“唱支新歌给X听——江门原创音乐三部曲”。
回望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一份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弘扬正能量。
聚焦主题主线
用心讲述中国故事动情传播侨都声音
去年,市委宣传部《“前店后厂”国际传播机制》从上百个案例评选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第九届“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
一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牢牢把握“平稳平实、精准精确、高质高效”原则,聚焦主题主线,紧跟时代节拍,正面宣传浓墨重彩,舆论氛围清朗昂扬。深化“前店后厂”国际传播模式,得到中宣部领导和省委宣传部肯定, 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贡献江门方案。
2022年,江门新闻12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同比增长33%;在央视各大
频道播出达105次,同比增长139%。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三大央媒刊发刊播江门报道3680篇,同比增长23%。
《南方日报》主报刊登江门报道308篇,同比增长12%;《广东新闻联播》刊播119条次,同比增长12%;中央和省级全媒体平台转发刊载超3万条次,同比增长131%,全面呈现自信、开放江门形象,为新时代中国侨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软实力。
过去一年,江门开拓创新,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向海内外发出最响亮的江门声音:
力邀江门乡亲刘德华先生在央视《直播大湾区》节目中为江门代言,江门篇累计阅读量超4000万次;成功举办中国侨都(江门)第二届小鸟天堂观鸟生态节,钢琴大师郎朗献艺助阵,“云赏鸟”慢直播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之美; 创新策划网络春晚、端午龙舟直播、中秋团圆直播等国际传播产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魂”“梦”贡献江门力量。
“前店后厂”国际传播机制显现强大结构性优势,500万江门籍海外华侨华人透过家乡新貌感悟祖国力量。
“看到自己的家乡登上央视,走入世界观众的视野,我的内心非常高兴, 自豪感油然而生。”台山籍新西兰华侨陈金明表示,自己已有2年多没回国,通过《直播大湾区·江门篇》对家乡这些年的发展面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不仅如此,江门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跨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与移动优先战略,城市形象传播与媒体政务服务功能齐抓并举,成效显著:
“我是江门的”网络短视频大赛激发“全民代言”创新活力,海内外侨乡人民纷纷为家乡点赞,传播量高达5000万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一呼百应”的新媒体应急动员发布矩阵,首创首发“绿码守护行动”、温情推出《这封信,我读给您听》倡议书,280余件新媒体产品打通防疫宣传最后一公里;策划“非凡十年”“邑企向未来”等专题报道,唱响经济光明论,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凝聚强大力量,坚定必胜信心!
坚持为民宗旨
升华精神文明建设品质内涵
开春以来,从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农村工作会
议,再到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相继就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浓墨重彩地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其意义之重、涉及之广、影响之远不言而喻。
对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门在总结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着眼文明创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强化“文明是管出来”的理念,筑牢文明创建根基,持续深化“六种思维”工作法,文明创建由集中攻坚到常态长效。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江门文明创建工作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答卷:江门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综合测评成绩位列全省地级市全国文明城市第三名;台山位列全省9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第一名;在中央文明办推出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巡礼”中,江门成为广东省首批入选展播城市。
文明创建工作常态长效——
一年来,江门健全完善督查通报、专员督办、结对联系、红黑榜、绩效考核、网报材料“日清月结”等机制,以制度保障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工作落实。同时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全面完成281家农贸市场、圩日市场升级改造,成功创建142个绿色社区,推动64个老旧小区翻新改造,文明城市治理精度不断提升。
让人欣喜的是,江门正找准自身优势特色、抓住关键持续发力、创新运用创建载体、充分发挥群众力量,让文明风尚浸润人心。“文明新侨都建功新时代”——江门快递(外卖)小哥争当基层治理“轻骑兵”活动去年11月启动以来,“快递(外卖)小哥”这个城市文明出行的难点变成文明创建的亮点,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
新时代文明实践向基层拓展——
一年来,江门拓展市机关大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文明小屋)建设,示范带动全市延伸建设特色鲜明的实践点80多个,进一步擦亮“学习进行时”微课堂品牌,建设经验被省委领导点赞肯定。坚持示范引领,全市新打造1个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
志愿服务是侨都江门的一张“金名片”。据统计,全市注册志愿者达72.8 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约15%。此外,江门在全省率先制定《关于推进江门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广实施“五邑志愿服务银行”项目;启动“为爱心传递·让生命续航”(江门AED)公益项目,广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全市新增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逾180台。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作为全省唯一典型获评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6个典型入选“2022年度广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成效——
江门在全省率先推行“开学思政第一课”常态化,引导青年学生以信仰之光照亮奋进之路,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动各级领导干部上思政课1631场;组织召开全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开展“金扣子”思政课PK大赛,实现开门办大思政课,在全省竖起江门“金扣子”思政品牌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出新出彩,引导他们心怀“国之大者”,善于担当作为,争做堪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中国侨都,江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当下,正凝心聚力,拓宽视野,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更好地对外展示侨乡风貌、广东风貌、中国风貌。
坚定文化自信
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文化担当
4月2日,省委书记黄坤明到江门调研时指出:“要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更好延续侨乡文脉,加快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以侨为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华侨华人投资兴业、创新创业,更好赋能江门高质量发展。” 去年以来,江门聚焦文化强市高质量发展,制定《江门市文化发展改革“十
四五”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优秀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注入强大力量。
——推动服务效能提升,构建优质文化供给体系。
走进开平碉民部落民宿,免费开放的“无负今日书房”夺人眼球。“江门这些书房太新颖了,让农家书屋从较为偏僻的农村走进热闹精致的民宿,既拓展了阵地,又扩大了服务范围。”来自中山的游客黄子玫点赞道。她认为,这项举措是江门推进全民阅读的一大创新,丰富了群众的阅读体验。
这是江门推进文化惠民的一个生动注脚。去年,江门创新打造“无负今日书房”10家,让农家书屋搬进了热闹精致的民宿、景区,成为网红“打卡点”。
不仅如此,江门深入开展“十分钟文化圈”“周末有戏”文化品牌建设, 举办第二届江门艺术季、2022江门市群众艺术花会(少儿艺术)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同时,坚持每月28日举办“书香五邑·江门读书日”活动,持续实施“您
选书,我买单”常态惠民项目,打造全民阅读品牌。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打造侨都文化艺术精品。
“原来江门的侨批背后有那么多故事,我们长见识了!”近日,市民林子琪带着孩子来到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参观,发现门前设立了一条长约200米的侨批文化长廊,惊叹不已。
江门不仅将碉楼、古镇和骑楼这些拥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与火热的文旅产业相融合,还着力推动“一纸情长”的世界记忆遗产侨批实现创新表达,让侨批文化逐渐从“养在深闺”到“全国网红”。
在深度挖掘“侨资源”“侨文化”方面,江门努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佳作不断,喜报频传:全省首创文艺精品创作“揭榜挂帅” 行动,文艺创作“井喷”,舞剧《侨批·家国》、诵读剧《侨批·中国》进入深度创作;《小鸟天堂》音乐剧在首都北京三天连演五场;报告文学《钟南山: 苍生在上》、广播剧《等你归来》成功入选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数量位居全省地市前列。
奋楫扬帆风正劲,征程万里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为江门全面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冀疆情深满天山
河北省第九批对口援疆工作综述
(2023 年 4 月 21 日)
山川一脉同风雨,冀疆何曾是两乡。
2019年12月,河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骨干入疆,开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
三年多来,河北省在疆干部人才累计达到1979人,其中计划内援疆干部人才375人、柔性援疆人员1604人。他们肩负组织重托和亲人期盼,弘扬“舍家报国、忠诚担当、团结奉献、创新奋进”的援疆精神,以“来疆为什么、在疆做什么、离疆留什么”为引领,真抓实干、拼搏奋斗,谱写了民族团结、交融奋进的河北援疆新篇章。
一、产业援疆强经济促就业
聚焦新疆巴州、兵团二师发展定位,在国家级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整片建设河北(巴州)科技产业园、组团援建河北(巴州)生态产业园、因地制宜规划建设高质量发展产业园 为推动项目援疆上水平,河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成立招商中心,出台加强援疆招商引资“十条措施”,选派优秀援疆干部划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四个片区开展驻点招商。三年多来,先后吸引晨光晨番果蔬、英特莱福智能化石油装备制造、河北泽田节水塑管、大有镁业等191个援疆项目落地,总投资650.19亿元。
如今,在辽阔的巴州大地,“河北援建”印记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产业从河北转移到巴州、兵团二师。
援疆产业不仅促进经济发展,也增加了就业机会,让受援地各族群众不离土不离乡、家门口就业奔小康。
“我们现在有了新身份,是公司的正式员工,收入有保障了。”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镇农民艾布拉音·阿卜力孜说,2020年5月,他到河北生态产业园的援疆企业新疆宝力富源减隔震器材有限公司工作后,学会了激光切割机的使用,每月工资5000多元,后来他爱人也到公司上班,每月工资4000多元,现在全家月收入近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
为持续加大就业援疆力度,推进受援地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河北省人社厅分别和巴州政府、兵团二师铁门关市政府签订“十四五”对口援助协议,每
年安排400万元援疆资金对受援地富余劳动力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电商、快递、护工、家政、餐饮等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培训。“十四五”以来,安排援疆资金800万元在基层乡镇建设12个就业培训基地,每年安排2000万元援疆资金支持各县市、团场培育劳动密集型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
二、民生援疆济危难暖人心
“援疆路上,有不适、有辛劳,但看到患者康复后的笑脸,这一切都值了。” 张东玲这样描述自己在新疆的工作和生活。
张东玲是沧州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自2015年8月入疆以来已连续3次援疆,在轮台县人民医院工作了8个年头,目前担任沧州市援疆医生领队、轮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是援疆干部们的共同期望。张东玲在积极收治病人的同时,针对儿科医务人员理论基础知识欠缺的实际,定期开展业务知识讲座,开展教学查房及临床操作技能培训,持续提升儿科的整体诊疗水平。
2020年以来,我省先后选派200多名医生组成11个“组团式”医疗援疆团队, 累计提供诊疗服务8.7万余人次,填补经剑突下胸腔纵隔肿瘤切除术、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医疗技术空白410项,组织医疗专家义诊225场,受益群众22万人次。援疆大计,民生为本。
除了医疗援疆外,河北集中省内优质教育资源,统筹1170名师资整体托管库尔勒市第二十三中学,组团共建库尔勒市第二十一中学、尉犁县第一中学等学校,协调省内40多所职业技工院校对口帮扶受援地18所职业技工院校,支持帮扶新疆科技学院新增的5个工科专业和3个医科专业,实现了从幼儿园、中小学、职业技术院校到高等院校教育援疆的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各级学校的教育质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三年多来,我省投入2.82亿元实施补助建设富民安居、农村危房抗震改造工程,帮助受援地上万户群众喜迁新居;多渠道销售受援地农副产品,在高碑店市建成新疆巴州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在全省各地建成新疆特色农产品销售店28家、销售专柜191个,并通过线上直销、线下推介等方式,构建起从巴州到河北、从产地到市场的直通销售网络。
三、交流互融增情谊促团结
3月8日,在河北省定向巴州、兵团二师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中,
18名巴州和兵团二师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考取了河北省事业单位,报考人数和通过人数分别比2020年增长5.8倍、3.6倍。
三年多来,我省不断加大智力援疆力度,创新开展“就业招聘+人才培养” 项目,深化冀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到西部去,到边疆去。巴州通过开展“百企千岗燕赵行”招聘活动,广泛宣传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先进事迹,吸引我省近千名高校毕业生担任西部志愿者,600多名高校毕业生、500余名退役军人到巴州、兵团二师就业。
民相亲缘于心相通。三年多来,我省累计组织开展100个基层交往交流项目,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与受援地各族群众结对认亲379对,河北与巴州、兵团二师的68个村(连)建立34对“乡村振兴结对帮扶村”。
我省将受援地干部人才培训纳入全省各级培训计划,三年多来共投入援疆资金4819万元,实施培训培养项目99个,受训人数达5100人次,实现受援地乡镇(街道)、村(社区)主要负责同志及各部门、院校、医院业务骨干赴冀培训全覆盖。
共读绘画读物、开展亲子体育活动河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积极协调省内优质幼儿园与巴州20多所幼儿园联合开展“冀疆携手创美好石榴花开共绽放” 等结对共建活动。库尔勒市第二十三中学依托援疆教师,成立“河北梆子艺术社团”,把戏曲、书法、井陉拉花等传统文化引进校园,促进文化润疆。
2020年,省文旅厅与巴州政府签订《新时代文旅援疆合作框架协议》,组织省歌舞剧院与巴州歌舞团联合排演《艾德莱斯出天山——情系巴音郭楞》剧目,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创新奖;创作河北省首部援疆电影
《情满天山》;组织省心连心艺术团走进巴州、兵团二师慰问演出14场次;开展“冀疆情·巴州行”送客入疆系列活动,累计组织7批次自驾团队190余台车辆、13趟旅游专列、20余架次包机、1万余名京津冀游客赴疆旅游。
脚踏实地实干实为 聚焦发展发奋发力
竹溪县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3年4月25日)
起步冲刺,勇争一流。新签约项目40个,协议投资221亿元;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17个,总投资达429亿元;1至3月份,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 同比增长15%今年以来,竹溪县以加强能力作风建设为抓手,聚力实干实为,注重实干担当,突出提质提效,千方百计抓招商,争分夺秒推项目,全力以赴扩投资,奋力冲刺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1至2 月,该县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均排名全省第一,为全域精彩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全年精彩跑出了给力的“第一棒”。
一、重实干项目建设蹄疾步稳
日前,记者从竹溪县发改局获悉,计划投资7.5亿元的公有产权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总投资1.2亿元的居民屋顶光伏发电项目,计划建设600户屋顶分布式光伏,目前已完成安装100户并网发电脚踏实地,实干实为, 锚定发展目标,夯实发展基础。当下,竹溪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水产业、文旅康养等支柱产业,以及农特产品加工、新能源、循环经济等骨干产业,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脚踏实地、稳步前行,持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以一季度“开门红”为契机奋力冲刺“全年红”目标。
该县主动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组建由县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 形成竹溪县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先后谋划项目2批次462个,总投资达2178亿元。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竹溪扎实开展“百日攻坚行动”, 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精气神,推动项目建设百日大攻坚,对首季实施的181个重点项目,倒排工期、压茬推进,战晴天、斗雨天,推动储备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
为确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竹溪推出百名干部驻企帮扶行动,创新“驻企专员”精准帮、“项目经理”现场跑、“镇村帮办”多跨统、“街巷路长”沿线巡、“村社指导”深入访等制度措施,从项目谋划储备、洽谈到手续办理、开工建设、投产运营各环节实行全周期对接、“保姆式”服务,做到“院墙里的事全办、院墙外的事代办”。
聚焦项目进度,擂响战鼓催征。竹溪坚持把项目建设现场作为“练兵场”, 通过推行专班推进法、全员攻坚法、挂榜调度法、拉练比拼法,实行赛道竞跑、实战赛马。
重点实施项目由县领导挂帅担任项目长,推行“五个一”项目机制,逐一编制时间表、施工图、任务书,实施挂图作战,做到项目谋划“有方”、推进“有力”、落实“有果”;全面压实项目管理“3456”四级责任,对首期181个重点项目明确37名县领导、43名单位主要负责人、56名单位领导班子成员、69 名股室负责人跟进服务;对季度开工项目挂榜调度,建立重点项目亮灯预警机制,实行“黄灯”“红灯”预警提醒、工作滞后约谈,限期赶上时间进度;每月开展一次项目拉练评比,重点比项目进度、比投资规模、比投产达效、比品牌树创、比现场气质,以项目比成效、比作为、比担当,以项目论英雄、排座次、定奖惩。
二、求实效招商引资拼尽全力
“预祝大家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早日凯旋!”1月30日,竹溪县举行2023 年招商专班集中出征动员大会,10支驻外招商专业分队、100名招商干部集体出征,展开新一轮招商引资大竞赛、大比拼。
“一年春在首,万事行当先。369往外走,招商前线‘我’来守。”当日, 恰逢大年初九,出征动员会后,该县驻珠三角招商专班负责人刘勇立即踏上征程,他精神饱满、幽默风趣地说:“组织开展集中出征,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动员大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扩大有效投资、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大行动,传递出县委县政府‘起步就是攻坚、开局就是冲刺’ 的坚定决心,释放出‘拼经济、拼发展,比速度、比成效’的强烈信号,我们必须好好干。”
招商工作是经济发展打基础、管长远的关键一招。为此,竹溪县始终集中精力、持续奋战。
4月2日,竹溪县邀请浙江(杭州)十堰商会执行会长、知名互联网产业投资人曾 一行就产业基金合作及资本招商工作进行座谈。杭州暾澜私募基金、浙江贯邦私募基金、湖北长江文创基金等产业基金负责人分别就各自基金公司运作情况与合作领域优势亮点进行详细介绍,双方就产业基金投资方向、运作模式、团队管理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初步达成合作共识。受邀企业家纷纷表示, 将立足竹溪实际,聚焦产业需求,用好自身优势,探索全面发展新模式、新路
径,帮助竹溪引进、培育更多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竹溪县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引领发展、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的
“一号工程”,不断强化首位、拼抢、整体意识,紧盯目标任务不动摇,转变思维,转变战术,转变服务,以“第一力度”和“一线作风”,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意志、“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必胜信心,确保在招商引资竞相拼搏的浪潮中冲锋在前、一马当先。
围绕绿色低碳产业链巩固延伸,竹溪县锚定目标精准出击,推进产业链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产业布局图、发展路线图、招商目标图“五图作业”, 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上市公司等重点企业,找准产业上下游和供应链市场,有针对性地实施“一链一策”,重点引进一批创新型项目、基地型项目、补链型项目、终端型项目落户。突出“链群配”,推动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
火力全开,千帆竞发。为全力抓好招商引资这一关键,竹溪县坚持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并重、招大引强与育苗造林并重、扩大增量与挖掘存量并重、洽谈签约与落地建设并重,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投产,努力做到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同时,努力创新招商引资理念方式,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谋求人才、科创、资本、项目、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推动“内资外资央资”同招、“名人名品名企”共引,主动对接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的产业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和独角兽、瞪羚企业,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满堂彩”。
压实责任,强化担当。竹溪县坚持专班招商与全员招商、专业队伍招商与突击队伍招商相结合,深化以商招商、以链招商、以情招商、以会招商、以园招商,构建起“领导带头、部门主攻、乡镇常态、干部冲锋、社会参与”招商“雁阵”。县乡镇主要领导带头抓招商,主动过问重大项目,做好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包联、跟踪等全流程、全方位、全环节的服务,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100名精干力量,10支招商专业分队,分赴京津冀、江浙沪、珠三角等六大重点区域,发扬“五千”精神,开展“敲门”行动,主动对接中核汇能、佳信海坛控股、新天地集团、中科新投等知名企业抓实绩发展活力全面激发。
能力强不强,工作实不实,在一线检验、靠实绩说话,以能力作风建设推
动发展环境优化,以环境优化激发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竹溪县坚持以“关键少数”引领“最大多数”,以“一线巡查” 推动“一线落实”,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完善“目标长”“项目长”“产业链长”工作机制,严格落实“1+N”绩效考核,县“四大家”领导转换角色,变“指挥总长”为“施工队长”,扎根一线,靠前指挥,现场办公。
在项目建设上,县领导逐一对负责的项目制订推进方案,实施挂图作战, 做到“挂榜调度”比进度、“月月拉练”比贡献、“定期述职”比成效、“绩效考评”比位次。
该县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全县重大课题调研工作的通知》,围绕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竹溪加快建成全省山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目标定位,确定调研内容,加强调查研究,破解工作难题。县领导每人牵头负责1至2项重大调研课题,每年拿出不少于90天时间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各乡镇各部门围绕全县发展大局和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实际开展调研, 形成调研报告,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谋意见。严明调研纪律,改进调研方式,做到身入心至,通过“解剖麻雀”、蹲点调研,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截至目前,竹溪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一线调研30余次,研究制定《关于招商引资和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意见》《竹溪县开展“安商稳商”融担链产品方案》《竹溪县开展“财源增信贷”“稳岗增信贷”“扩能提额贷”“再担文旅贷”“再担绿色贷”产品方案》等一系列符合实际、有利发展的文件。
带着问题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破解难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谋划提效、项目提实、审批提速、建设提质、要素提优”,竹溪实行重大招商项目100%专班服务,优质产业项目100%确保用地,签约承诺事项100%跟踪落实,企业高管人才100%优先保障,通过常态化举行政企商量会、银企对接会,采取县领导走流程、局长进大厅等措施,开展民营业主评股长等活动,大力推进“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减负担”。
以总投资11.5亿元的竹溪县高端饮品加工产业园项目为例,该项目通过并联审批、五证同发,1个工作日内办完审批流程,实现48小时杆线“迁拆改挪”。此外,为全面解决企业后顾之忧,通过在工业园区新建职工食堂、职工之家, 开通“点对点”企业通勤专列公交,在园区周边配套建好学校、医院、幼儿园
等保障措施,让员工引得进、留得住、能创收。此外,为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通过企业列单子、政府下计划、社会广宣传、乡镇帮招工,为园区企业招收产业工人1600多人。
发扬务实作风,拿出扎实干劲,竹溪正跑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围绕企业需求,找准问题关键、补齐工作短板,始终站在一线,干在一线, 持续推动全县经济稳步发展。”当前,竹溪县正对标对表比学赶超,瞄准目标奋力冲刺,脚踏实地抓实项目建设,集中精力办好民生实事,为竹溪建成全省山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助力我市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不断贡献竹溪力量。
借“东风” 勇立潮头破浪行
宝清县以能力作风大转变助力经济社会大发展综述
(2023年4月28日)
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全市文旅产业暨“四大新经济”发展大会承办任务, 切实叫响“多彩双鸭山·魅力宝清城”文旅主题品牌;
疫情防控交出超高分答卷,成为全省仅有的几个政策调整前实现“零感染” 的县区之一;打造了黑龙江省地方煤矿首个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填补了我省煤炭行业的一项空白;
粮食产量42.4亿斤,连续16年获得全国产粮大县奖励;
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并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激励对象名单市县。
2022年,宝清县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机关能力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完善用好“四个体系”闭环工作落实机制,对标“六要六不要”“六问六答”“三航行动”,扎实推进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走深走实,全力以赴提能力、优作风、增质效,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能力水平和精神状态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亮点频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将“不可能”变成“现实”的奇迹,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一、以较真精神把牢“领航”方向
严格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各项制度,带动全县上下开展“书记上讲台”、业务大讲堂等1853次。X政主要领导带头以“解放思想、振兴发展”为主题, 围绕佛山挂职经验,为全县干部说感悟、找差距、谈举措,切实掀起解放思想、强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学习热潮。
创新提出“因势利导、变废为宝”“因地制宜、化腐朽为神奇”的工作思路,翡翠湖矿坑公园、天府休闲滨水游乐园等生态衍生项目拔地而起。翡翠湖矿坑公园通过把“历史包袱”变“发展机遇”、把“废弃矿山”变“金山银山”, 成为全国矿山综合修复的典型案例。
召开“较真碰硬”现场会,组织全县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一把手” 直击秸秆禁烧、毁林种参等6个现场,推动23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和落实。坚持新官理旧账,聚焦重大项目建设、中央环保督察等难点问题,确定县本级攻坚
克难计划12项,并全部纳入“四个体系”闭环管理,破题率实现100%。
二、以认真态度激发“启航”动力
按照“初战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开局就要争先”的工作要求,2022 年春节刚过,成功举行了“冬季招商开门红·百亿项目签约活动”,集中签约项目10个,总签约金额163亿元。
全县各级X员干部勇于担当、埋头苦干,克服资金紧张、时间短、任务重的重重压力,规划建设天府景区、北大荒(知青)生态康养文旅产业园等具有代表性的“北大荒特色文化旅游基地”,高水平完成全市文旅产业暨“四大新经济”发展大会的承办任务,切实叫响“多彩双鸭山·魅力宝清城”文旅主题品牌。
全县X员干部善于谋篇布局、勇于攻坚克难、敢于拼搏争先,创新推出“分散争取、打捆推进、统筹管理”项目推进模式,利用22.8亿元的乡村振兴项目资金,解决了城乡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等瓶颈制约。超额完成“稳粮扩豆”任务,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实现“三增”,连续16 年获得全国产粮大县奖励。大力发展富硒、中草药等特色农产品,被授予“中国白鲜皮之乡”称号。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并成为全省近4 年唯一入选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激励对象名单的县区。以求真风格彰显“护航”温度大力倡导“宝事保办”的项目服务理念,严格落实“领导包保、专班服务、全力推进”的工作模式,实施“代办、帮办、集中会办”的服务, 在推进煤矿标准化建设项目过程中,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争取建设资金,双柳煤矿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验收。
投入民生资金35.22亿元,实施了一批惠民生、暖民心工程,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殡仪馆改扩建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创意中心完成主体工程,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执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成为全省仅有的几个在防疫政策调整前实现“零感染”的县区之一。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2023年,宝清县继续坚持把改进干部能力作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巩固拓展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和“三航行动”工作成果,紧盯“龙江东部名城”目标,砥砺深耕、履践致远,凝心聚力、勇毅前行,奋力开创现代化宝清建设新局面。
牢记嘱托勇争先 书写时代新答卷
商洛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综述
(2023年4月20日)
又是一年春和景明,万象更新。循着春天的足迹,聆听春天的回响。 2020年4月20日,是商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日子,习近平总书
记来陕考察,首站来到商洛,先后视察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等工作。他提出的“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总体目标和五项要求,是为陕西全面发展擘画的蓝图,也是赋予商洛新时代的一张大考卷。
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殷殷期望,催人奋进。
2020年以来,市委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首要ZZ任务,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X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印发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奋力谱写商洛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决定》, 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常委扩大会、领导干部会、市委全会作出安排部署,多次召开座谈会研究具体贯彻措施,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宣讲活动,推动全市上下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发作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具体实践, 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强化创新驱动、培育发展动能,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动力更强了,城乡颜值更高了,民生红利更多了商洛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展现出令人振奋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新气象。
一、打造“一都四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更加明晰
4月的商洛,空气温润,阳光和煦,来自秦岭的山风正徐徐吹拂着商洛大地。沿着丹江岸边走访,两岸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走进秦岭腹地深处,厂房林立,货车来来往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2021年,我市秉承创新发展理念,抢抓发展机遇,立足全省高质量发展四类区定位,大胆突破提出将商洛打造成为“中国康养之都”和高质量发展转型区、生态文明示范区、营商环境最优区、市域治理创新区,“一都四区”成为引领商洛发展的重大战略。
协同发展“医、养、游、体、药、食”康养产业体系,着力打造10个康养
产业示范园区、10个旅游休闲度假区,开发10个系列健康产品,发展100家康养企业,培育形成千亿级康养产业集群,做实叫响“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 品牌。抓住西安都市圈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推进西商融合发展,既对标205万商洛人民,更对标1300万西安市民,通过5到10年建设发展,争取吸引50万西安市民来商洛城区购房康养度假,成为商洛的“新市民”;争取吸引50万西安市民到商洛山水乡村租房康养度假,成为商洛的“新村民”,真正让商洛成为“西安后花园、中国康养城”。
突出结构转型,紧抓动力转型,推进全面转型,加快构建“3+N”现代产业集群,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开辟经济发展、城乡融合、生态文明、改革开放、共同富裕“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以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抓手,健全完善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体系”,推动生态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生态文明理念显著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以清除隐性壁垒、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重点,以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相关指标先进城市改革经验为指引,大力实施一批改革创新举措,打造“服务理念最新、办事效率最高、保障政策最活、创业生态最好”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使全市营商环境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持续完善X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公共安全保障等体系建设,着力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画卷。
构建政策体系、建立联动机制、梳理任务清单,从规划、部署到行动,一体推进。同时,我市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基础上,增加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比、数字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率、平安建设满意度等8项体现商洛特色的评价指标,根据指标体系制定责任清单,压实包抓领导和牵头部门职责,建立完成进度周报制度,定期报告工作进度、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组建省考目标任务推进专班,针对排名靠后的指标,逐项研究, 扎实推动“一都四区”战略落地生根。
全市上下深入推进秦岭“五乱”问题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六清”整治, 制定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二十条措施”,狠抓“3+N”产业集群、17条重点产业链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抢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重大机遇,启
动实施矿业“五化”建设改造,先后引进国家电网、三峡集团等来商投资,解决工业领域“卡脖子”技术35项,稳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数据显示,2022年我市全年生产总值902.56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22.9亿元,增加值分别增长3.3%、5.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3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1元,分别增长4.5%、6.8%。
实践证明,“一都四区”战略指引的方向和路子符合商洛实际,是新阶段商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所在、希望所在。
二、加强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鲜亮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覆绿。
漫步城区,天蓝水清;置身乡村,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精神舒畅。地绿、天蓝,云白、水清,空气新鲜,环境优美,处处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美景背后,是我市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写好绿色文章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时明确提出“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样的自然生态美景,谁都不能破坏”的重大要求。商洛全域位于秦岭腹地,承担着守护秦岭的重要责任。
商洛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牢记“国之大者”,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
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并在全省率先修编出台了《商洛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划定了生态红线、建设控制红线,建立了界碑标识,明确了我市产业、旅游、矿产、水土保持、水资源、植被资源、生物多样性等保护利用规划,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完全做到有章可循。实施“河长制”,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 创新建立河长制责任“树状图”,细化分解县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防治责任,将干部点对点“绑定”到污染点源上,确保责任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建立环境监控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集实时视频监控、污染源自动监测、环境应急管理、视频会议协商、环境地理信息和数据集中存贮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管理。
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造林”“造景”齐步走,实施绿色生态长廊工程, 对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流域进行绿化美化治理,强力推进“两岸三线四区”和市区城周绿化,先后实施重点工程90多处,打造了一大批高质量、大规模的绿化样板示范工程。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统揽,先后建设了百余个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对多个城市大型公园进行改造提升,实现补绿增彩,丰富滨水景观。加快乡村绿化,全市建成国家森林乡村17个,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带的绿化新格局。
针对破坏秦岭生态环境各类典型问题,我市坚持查人深查事,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带头深入一线督导整治工作,对所有问题图斑,逐一研判项目立项、规划、用地、环评、安评、林业等相关手续的合法合规性,做到彻底查清、彻底整治、彻底查处。借助社会力量对问题线索深挖细查,市级同步成立3个专项督查组,推动秦岭“五乱”及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走深走实。在修复和整治“双轮驱动”下,我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2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9天,创历史新高,优良天数连续9年位列全省第一,连续6年进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水环境质量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为100%,土壤环境安全稳定,“山水园林城市、旅游康养之都”成为我市新名片。
三、坚持项目为王——高质量发展支撑更加强硬
洛南县工业集中区陕西鑫磊恒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车车矿渣原料被送入堆渣区,几道工序后,矿渣被AC板材生产设备“吃干榨尽”,加工成预制板材,随后被车辆运往成品仓;
在商南县虎之翼电子科技产业园,工业机器人挥动着机械臂,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个个强光手电、潜水手电、头灯被生产出来,这些产品随后将漂洋过海,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
西商城际列车商洛北客站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施工人员昼夜施工,赶进度,抢工期,一派热潮涌动、只争朝夕的景象;
暮春时节,走进商洛大地,一批批重点项目如雨后春笋全面铺开,各级各部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各个工地抢时间、抓进度,演绎出了春日里的“速度与激情”。
一浪高过一浪的项目建设热潮,是商洛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
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必然结果。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创新招商思路、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招商引资的聚力与突破,赢得商贾云集、项目如潮,近年来,成功签约5个抽水蓄能集群项目,引进三峡集团、国电投、中能建等500强企业9家,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千亿元大关,实际利用外资突破一亿美元。去年首届乡X回乡发展大会现场签约了90兆瓦光伏发电、九彩钙镁新材料、百万吨级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化园区、新型防水材料产业园建设、10万吨粮油仓储及物流设施建设等16 个项目,总引资53.64亿元。在今年第二届乡X回乡发展大会上,签约西商融合公共医疗合作协议6个,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6个,总引资额59.93亿元。
一流与高效的营商环境,是吸引企业入驻的强磁场、加快项目建设的有力引擎。我市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在办事流程上做“减法”,在优化服务上做“加法”,建成标准化厂房170万平方米,实现企业“拎包入驻”;深入落实各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为主的“四减”行动,办理过程实现全程网办;建立“水电气暖一体化报装” 服务机制,实现“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站办理、联合勘验、并联审批”, 平均提交材料精简率达到50%,平均办理环节由7个减为1个,压减率达到85%。同时,持续完善破产案件常态化府院合作机制、推进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构建“1+N+1”多元解纷等机制,让企业在公开公平的环境中发展,把“爱我商洛”口号变为实际行动。
为推动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见效,我市全面推行“交地即交证”改革, 推进新增工业用地采取“标准地”供应,政务服务的速度和温度加快转化为项目落地效率和贡献率。实行“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工作机制,通过推行联合办公、并联审批、承诺制等,切实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效率,压实工作责任, 严密防范风险,确保重大项目建设按时序进度完成投资任务。围绕全年投资过千亿目标,建立了周末现场观摩会、军令状等制度,创新提出建立“五库两单” 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推行服务企业家“早餐会”制度和重大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深化“一站办结”“容缺受理”等模式。
当前,西十、西康高铁和洛卢高速、丹宁高速东段项目顺利推进,商州三一绿色建材、镇安钨产业园等一批新材料项目建成,丹凤金山康养产业园、柞水云山湖森林康养度假区等一批康养项目,山阳年产百万套小家电及智能家居、
商南精密滑台等一批制造业项目,商洛高新区比亚迪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稳步推进,多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快建设各类重点项目齐头并进,激发了区域经济新活力,也为商洛进一步追赶超越增添了后劲。
四、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成色更加饱满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X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的冷暖,始终是总书记心中最深的牵挂。
人民领袖的人民情怀,深深温暖着商洛大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商洛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大事,千方百计把群众的事情办实办好,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近年来,在财政收支矛盾相对突出的情况下, 每年约80%的财政支出都投入民生领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以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政策和“分级审批”“先行救助”“e 救助”等措施,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建成星级养老机构66家,实施健康养老项目14个,新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4个,加快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制定稳就业16条措施,聚焦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农民工等重点群体,通过劳务输出帮、促进创业带、开展培训促、公岗安置保、工厂基地托,大力促进各类人员就业创业,建成8个县级和98个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为就业创业搭建服务平台,越来越多的城乡劳动者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就业,开启了新生活的大门。202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6 万人,农村转移就业49.4万人。
把教育作为利长远的大事来抓,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城区和镇村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领域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49亿元,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70所,城区新增学位6.4万个,有效缓解了城区学位不足和“大班额”问题。持续加强农村“两类”学校标准化建设,补齐食堂、宿舍、厕所、饮水等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实施农村学校改扩建、维修改造、设备购置等教育项目505个,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大力实施普通高中攻坚行动及提升行
动,2020年以来先后有5所新建、1所扩建高中建成投用,全市规划新建、迁建、改扩建中职学校6所。
积极落实惠民医保政策,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8%;三级住院报销比例由三年前的81%、70%、55%,分别提高到85%、75%、60%;透析患者年度最高报销限额由5.4 万元提高到6.7万元,职工基本医保支付限额由4万元提高到20万元。2020年以来,累计保障城乡居民997.93万人次,保障城镇职工678.22万人次;积极落实国家药品耗材集采政策,集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4%。“基本医疗有保障”问题解决,长期困扰广大群众的“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
同时,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总结推行“枫桥式”工作法, 落实“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做实做细网格化市域社会治理新机制,实现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一项项民生工程,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一件件民生实事,如一缕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千家万户。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打造“一都四区”的最终落脚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 商洛正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五、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步履更加铿锵
空山新雨、茶树新芽。清明节刚过,位于镇安县达仁镇象园村的茶场里, 青翠嫩叶在晨曦中含苞待放。一群戴着草帽的采茶人,或穿梭在茶树间,或身挎竹篓行走于茶林山路之间,抢摘刚冒头的嫩芽,收获的欢声笑语回荡在绿水青山之间。
象园村地处镇安县西南部,地理位置偏远,“九山半水半分田”,曾经交通闭塞,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象园村大力发展高山茶叶、种桑养蚕、蜜蜂养殖、魔芋种植等产业,于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如今, 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正大踏步向富裕村迈进。
山还是那座山,却变成了“金山银山”。曾经的贫困山村,一幅产业兴、环境美、人气旺的图景变得愈加清晰。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中,商洛把脱贫攻坚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广大干部群众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作笔,尽锐出战,合力攻坚,绘制了恢宏壮美的画卷——
截至2020年底,全市实现了7县区全部摘帽、70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7.28 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25.34%降至0,建立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移民搬迁机制,19.45万贫困群众搬进新居,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932元增加到10511元,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关键进展,全面完成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积极盘活利用农村资产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商洛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了小康社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商洛乘势而上,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方面,巩固成果,牢牢守住防返贫底线。及时研究出台《建立五强化五确保工作机制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意见》,建成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平台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向1248个村(社区)派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实现了有巩固脱贫成果任务的村(社区)帮扶力量全覆盖。全面推行网格化、信息化动态监测,选定2.63万名网格员,实行“人盯人”动态监测,建立“一卡两清单”和“一簿两台账”,全市共落实55880名干部联系帮扶8285户重点监测户、1.06万户潜在风险户和17.08万户脱贫户,3350户重点监测户已消除风险,“五强化五确保”工作机制在全省推广。全面开展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边建设秦岭山水乡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打造山清水秀村美的“净美商洛”,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另一方面,接续奋斗,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抓好粮食生产,坚持以“小木耳、大产业”引领“菌果药畜茶”等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和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健全乡村振兴全产业链发展机制,商洛香菇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商洛核桃、商洛香菇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累计11 个产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71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居全国地市级榜首,柞水木耳荣获“首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榜”,跻身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多渠道提高农民增收能力,深入推进消费帮扶,线上线下双渠道营销,扩大劳务输出,发挥社区工厂、
就业帮扶车间和公益性岗位作用,去年全市一产增加值125.77亿元,比上年增长3.8%。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广袤田野美丽如画,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特色产业生机盎然,发展潜能加快释放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农民富、产业兴、乡村美的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凝心铸魂 赋能成长
湖南建设高质量产业工人队伍综述
(2023年4月28日)
“红五月”将至,三湘大地项目建设掀起热潮——
长沙经开区区块链产业园,三一科学城的玻璃幕墙已完成装配,一座数字经济产业高地的“云上园区”呼之欲出;
衡阳高新区,安发御温泉度假中心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可创造3000多个就业岗位的城市温泉度假酒店群即将面世;
湘潭钢铁集团也传来喜讯,大厚度截面高锰钢连铸坯一次性浇铸成功,我省在高技术钢铁产品生产上迈出一大步重点项目建设开足马力,“根基”是全省1100多万产业工人干劲十足。
近年来,我省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以X建引领,增强产业工人先进性;实施赋能成长工程,提高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强化服务保障, 消除产业工人后顾之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基础。
一、创新“X建”引领,增强产业工人先进性
2022年,电视剧《麓山之歌》破圈传播。剧中主角金燕子力求完美,以成为大国工匠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成为千万湖南产业工人的“女神”。
剧中人物虽为虚构,现实的故事却更精彩。这部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以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艰辛发展历程为原型,由省总工会参与拍摄。
“职工在哪里,思想引领就跟进到哪里,工会宣传教育就做到哪里。”省总工会负责人表示,用新时代X的创新理论武装职工头脑,全省工会不断创新, 以职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基层、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麓山之歌》是创新结出的硕果。
坚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X建引领是根本保证”原则,近年,我省县以上工会累计开展X建宣传宣讲近3000场次。省总工会举办了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等专题培训班,推动全省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长沙市总工会围绕“强省会”战略,开展万名师徒结对传匠心暨劳模大讲坛宣讲活动;郴州市总工会推动劳模精神宣讲纳入X校培训课程,用劳模精神激励职工奋勇争先;中联重科工会开展“X课快闪直达车间”活动,广大工人
在X课学习中凝心聚魂,增强对X的热爱敬仰之情。
二、赋能从“工”变“匠”,提高产业工人技能素质
去年9月,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在长沙举行,60多名大国工匠聚集星城,深刻解读“工匠精神”内涵,他们的事迹从三湘四水传向神州大地。
“让‘匠心追梦、技能报国’成为一种信念。”省总工会负责人表示,突出示范引领,全省工会精心谋篇布局。
围绕打造“三个高地”,全省各级工会先后组织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项目高质量勇夺双胜利”“助力‘十四五’建设新高地”等主题竞赛,深入开展“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竞赛、“五湘”技能竞赛、实体经济100名优秀班组长评选、守护“一湖四水”示范性劳动竞赛等。
全省107个工种形成“培训、练兵、竞赛、晋级”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大批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仅2022年,就有1.3万余名职工通过竞技提升技能等级。281万名职工参加“五小”创新竞赛,诞生发明创造1.3万项、实施合理化建议
40余万件、产生创新项目25.6万项,其中1个项目获得全国创新项目补助。
为助推产业工人从“工”变“匠”,过去10年,全省各级工会全面铺开培育湖湘工匠、建设技能湘军“百千万”工程——建立100个“湖湘工匠”培育和竞赛基地、创建1000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推动10000名劳模和工匠师傅带学徒结对子。
截至目前,“湖湘工匠”培育基地已“超额”建成273个,仅2022年就实施技能培训17万余人次,推动53.2万名职工提升技能等级;全省劳模工匠师徒结对增至1.1万余对,帮助约万名职工提升技能等次。
三、强化服务保障,为培育高质量人才筑牢基础
今年一季度,郴州市快递员月工资全面实现3100元“保底”,比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出600元。这是当地工会组织与快递企业举行工资集体协商的成果。“加强对产业工人工作、生活、发展的服务保障,才能培育和留住高质量
人才。”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从“湘消费”“湘观影”到“百优食堂”“百优驿站”,从打造服务职工综合体到塑造职工幸福生活环境,湖南工会深入开展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行动,全省近90万名患病职工获得9.24亿元医疗补助金, 3800余家企业参与创建“百优食堂”。
省总工会还推动出台《湖南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湖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等,建立健全维权服务长效机制,从源头维护好职工各项合
法权益。
“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大帮扶解困服务和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已成为湖南工会的“品牌”。过去10年,全省各级工会累计投入8亿元,推动省内11.6万户城市困难职工如期实现解困脱困,同步迈入小康。
凝心铸魂开新局 奋楫扬帆谋新篇
郑州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轮训班综述
(2023年4月17日)
春风浩荡,学思践悟谋新篇;满园芬芳,凝心铸魂奏华章。
4月4日下午,伴随着市委X校第一学术报告厅响起的阵阵掌声,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圆满收官。
自2月23日以来,市委在这里连续举办了5期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来自开发区、区县(市)、市直部门、市管企事业单位的2290名县处级领导干部重返校园,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深刻的X性教育。
“开局之年、开春之际,市委为我们精心组织了一场融ZZ理论、思想教育和实践指导为一体的学习盛宴,很及时、很解渴,收获非常大!”今年是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参训学员一致认为,通过这次系统的学习充电,进一步增强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ZZ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将以X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大力弘扬“干事干净干练”优良作风,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展现开局之力、开局之势、开局之为,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郑州篇章。
一、聚焦“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带动
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能否全面、深刻学习领会X的二十大精神, 对于全局工作开展至关重要。
早在培训启动之初,市委就听取工作汇报、进行专题研究,市委组织部专门出台《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培训工作方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亲自审定培训方案,提出明确要求,并在开班典礼上为学员作专题辅导, 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X的二十大精神, 完整准确全面学习领会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以“关键少数”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深化、行动再看齐,带动全市上下踔厉奋发、拼搏进取,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优异成绩,为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安书记的开班辅导报告,站位高、思路清、举措实,是一次强有力的动
员令。可以说,通过聆听,我的思想认识有了新跃升,干事创业有了新动能, 履职担当有了新方向。”市人社局X组成员、副局长梅安国在开班典礼后激动地说。在当天下午的分组讨论现场,学员们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积极发言。
“安书记的报告,是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实践推动X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以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引领现代化河南发展的‘路线图’ ‘说明书’‘动员令’,听完之后备受鼓舞,一定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优良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努力干出新成绩、展现新作为。”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王春涛话语铿锵。
随后的几期培训,4位市委常委先后来到X校为学员作专题辅导,带头宣讲、带头动员,以上率下、示范引领,推动X的二十大精神在郑州X员干部中走深走实。同时,这也是近年来我市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规格最高、市领导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学员们在学习思考中加深了对X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在联系实际中增进了对郑州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一些过去工作中的迷思与困惑在脑海中逐渐清晰、明朗起来。
理论上清醒,ZZ上才能坚定。市商务局X组书记、局长王保来表示:“通过学习研讨,对我来说,‘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ZZ原则和根本ZZ责任更加入脑入心,干事创业的信心决心更足更强,商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更明更准了。”
“关键少数”既是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实践者、执行者,又是引领者、推动者。大家纷纷表示,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把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推动郑州经济社会发展跑出加速度、实现高质量。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培训质量
“师资高端、课程精彩、形式新颖、效果走心”,是学员们对这次集中轮训的普遍感受。好的培训效果,源于课程设置的优化、教学形式的创新。培训在课程设计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对标市委提出的“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安排培训课目,采取“市领导动员辅导、专家专题授课、理论自学、开发区现场教学、分组互动研讨、学员代表交流发言”等多种教学形式,既保证了学习能够取得扎实成效, 也实现了培训对象的全面有效覆盖。
作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次轮训把师资力量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放眼
全国,注重把一流专家学者“请进来”,先后邀请中央X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河南省委X校的14位知名专家学者现场授课或远程直播授课。轮训授课的一流专家之多,在郑州干部教育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向着伟大复兴阔步前进——X的二十大精神解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现代化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认真学习X章,严格遵守X章”“中美地缘战略与中美关系”一堂堂全面系统的ZZ大课、高屋建瓴的理论大课、生动鲜活的实践大课,一系列围绕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新论断、新要求的深入阐释和深刻解读,让学员收获了真知灼见、领悟了精神要义、开阔了眼界见识、拓宽了思维格局。
“这次培训,聆听了专家名家的精彩讲课,他们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听了以后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很有获得感。”市体育局X组成员、副局长蒋涛说。
除了“请进来”学,“走出去”看也是这次培训在全省首创的特色。5期轮训都把现场教学纳入必修课程,组织学员先后到郑东新区、高新区、经开区, 分别以“助推‘三合一’融合发展、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启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新征程”“聚焦先进制造业,谱写经开区新篇章”为主题开展37个班次的实地研学、现场观摩。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议, 学员们从开发区建设的辉煌成就中,不仅明晰了城市发展方向、未来产业发展路径,更激发了项目为王抓投资、全力以赴拼经济的信心决心。
“现场教学十分震撼,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郑州‘一日千里’的巨大变化、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也更加感受到郑州加速释放的潜力势能、大有可为的广阔前景。”在观摩中原科技城、智慧岛大厦、嵩山实验室后,市城乡建设局X组书记、局长苏建设赞叹说道。
严明的学风纪律是办好培训的保证。市委组织部、市委X校坚持从严管理、实效为先,严明培训纪律、严肃教学教风、严格学员管理,切实把严的基调、实的学风贯穿集中轮训全过程各环节。期间,全体学员自觉服从管理,遵守制度规定,专家授课时认真听讲、勤于思考,个人自学时沉下心来读原文、悟原
理,分组讨论时积极交流、踊跃发言,共同探讨、相互启发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浓厚的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5天时间里,学员们在学思践悟中学出忠诚品格、悟到真理力量、鼓足干事激情,越学越自信、越学越清醒、越学越坚定,实现带着问题来、带着使命学、带着感悟走的良好效果。
三、激扬奋进力量实干争先出彩
为学之实,重在践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归根结底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
“下一步,我要把学习成果及时转化为侨联事业新发展的行动,自觉把侨联工作放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大局下来推动和谋划,为郑州建设与发展更多更好地贡献侨界力量。”市侨联X组成员、副主席韩莉说。
当前,郑州正处于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参训学员纷纷表示,要以这次集中轮训为契机,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领会X的二十大精神,提高ZZ站位,心怀“国之大者”“省之要者”“市之重者”,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以学促干,努力在“两个确保”中当先锋、做示范,在实施“十大战略”行动中担重任、走前头,在“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中先出彩、出重彩。
郑州打造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加强国土资源保障和城市规划设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X组书记、局长吴江涛说:“接下来, 我要把这次学习的心得感悟和宝贵收获带到X员干部中去、带到基层组织中去、带到工作一线中去,以身作则,树好标杆,带头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凝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进一步筑牢保障发展的使命担当,进一步淬炼干事创业的能力作风。”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重要软实力。“我们将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实践,全力服务保障营商环境建设,为郑州进一步稳经济、促发展、优环境、抓项目贡献新力量。”市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建设中心X支部书记田军宝表示。
鼓点声声催奋进,不负春光勇前行。随着集中轮训的圆满结束,学员们带着满满的责任、满满的收获、满满的干劲,走向四面八方,奔赴工作岗位,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共同谱写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不断开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浓浓书香溢车城
十堰我市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综述
(2023年4月28日)
“武当巍巍,汉江淼淼;山水一城,书香千年;十堰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浓厚的书香氛围”“三千里汉江,从诗经楚辞中奔涌而来”连日来,广大市民的朋友圈,被“阅领十堰·部长有约”系列短视频刷屏,营造了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
据了解,今年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启动后,全市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层次的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读书活动,车城十堰处处书香四溢,全民阅读成为城市一道亮丽风景。
一、宣传部长“出镜” 掀起读书热潮
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精心组织策划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其中,“阅领十堰·部长有约”系列短视频拍摄展示活动, 无疑是最大的亮点。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X的二十大精神, 持续擦亮“书香十堰”建设品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静峰带头用短视频方式向全市人民发出阅读倡议,号召大家养成阅读习惯,多读好书滋养心灵、净化灵魂、提升自我。
随后,8个县(市、区)宣传部长陆续发布短视频,介绍地方文化,发出阅读倡议,分享读书心得,将2023年“书香十堰·阅领车城”十堰市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推向高潮。
二、千人现场共读 八地连线齐诵
今年的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各地干部群众接力诵读经典作品,为春日的十堰增添了浓郁书香气。
“在东方,有一条腾飞的巨龙;在东方,有一个巨龙的民族;在东方,有横撇竖捺的方块字;在东方,大写的方块字里,让我们和世界一起读中国 ” 4月21日,“书香十堰·阅领车城”十堰市2023年全民阅读启动仪式暨千人广场诵读活动在青年广场举行。
本次全民阅读活动精心安排了主题汇演、接力诵读、全城共读等环节,在主会场设置大型诵读方阵,同步在市委宣传部、十堰军分区、建行十堰分行、
东风龙门学校,以及郧西县、郧阳区、竹溪县、竹山县等8个共读点进行大型连线直播,实现市县联动、全城共读。
与此同时,全市各地聚焦“全民阅读”,开展寻找“书香家庭”、评选“最美阅读空间”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全市67个市县图书馆总分馆、1807 个农家书屋、207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630多个学校图书室(角)、300多家书店纷纷向群众发出阅读邀请,通过举办主题阅读分享会、荐书分享会、名著阅读博览会、主题朗诵会等活动,吸引更多人拿起书本感受阅读之美,让书香浸润十堰每个角落。
三、活动贯穿全年 营造书香氛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今年,我市紧紧围绕“书香十堰”建设,策划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不断激发市民读书热情。据介绍,“书香十堰·阅领车城”2023年十堰市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共开展10项活动,贯穿全年。除已经开展的“阅领十堰·部长有约”系列短视频拍摄展示、千人广场诵读等活动外,我市还将陆续开展“书香十堰·耕读人家”农家书屋联展、十堰市第五届诗词大会、打造“共享阅读图书角”、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打造“书香周末·精品阅读”特色品牌等活动,引导市民养成阅读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随着“书香十堰”建设日益深入,如今的十堰,从机关到学校,从社区到农村,处处文韵流长、书声琅琅,人们在书韵墨香中获得知识、汲取力量,以更加坚定自信的姿态,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作出新的贡献。
千里共筑晋昌情 同心共绘新画卷
山西省第四批对口援疆工作综述
(2023年4月25日)
一幢幢安居房建成使用、一个个援疆项目扎根落地、一件件惠民实事落实见效 2020年进疆以来,山西省第四批援疆干部人才与昌吉州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奋勇前进,携手共绘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画卷。
三年来,山西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山西省援疆前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X的治疆方略,全面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援疆项目184个,选派干部人才217名,协调柔性人才1570名,持续推进援疆工作拓展深化、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符合受援地实际,传承式创新、融合式发展的援疆之路。
民生援疆有力度
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聚焦当地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山西省援疆前指坚持“项目资金谋划有高度、保障民生福祉有温度、夯实基层基础有力度”抓好民生项目建设,在昌吉州打造了一批民心工程——
投资4200多万元建设阜康市城南幼儿园、城北幼儿园,改善阜康市城乡幼儿园办园条件,解决700余名幼儿入园难问题;
投资8000万元建设晋阜小学,开设36个教学班,解决了周边11个行政区、22个村1620名孩子上学远、上学难问题;
投入援疆资金1.2亿元,实施项目13个,推动当地各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医疗水平显著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健全;
在山西援疆资金的支持下,提升改造阜康市6个乡镇农村住房,260户农牧民住上了明亮温暖的新房;
三年来,山西省援疆前指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先后实施民生项目136个,向民生、基层领域投入资金分别占三年援疆资金总额的93%、86%。
昌吉州X委副书记、山西省援疆前指总指挥刘鹓说,山西援疆项目覆盖抗
震安居群体建房、基层幼儿园及养老院建设、基层医疗设施购置、人饮水改造项目等领域,有力促进了农村公共服务等民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当地各族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居,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产业援疆增活力
助推特色产业长足发展
充分发挥紧靠天山天池景区的区位优势,阜康市城关镇山坡中心村村民依靠特色民宿、农家乐增收致富。随着游客逐年增多,该村服务接待能力亟须优化提升。
在山西援疆资金的扶持下,山坡中心村启动昌吉州首家村级游客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停车场和文化活动广场,设置网络文化服务一体机等设施,为乡村旅游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三年来,山西省援疆前指坚持把产业援疆作为富民兴疆的有效途径,聚焦农业提质增效、工业转型升级、就近就地就业,着眼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在招商引资、园区合作等方面多向发力,助推当地特色产业长足发展。
山西省援疆前指充分发挥山西省农业科技优势,在阜康市等地培育蔬菜新品种88个,辐射带动6万亩蔬菜生产;推广新品种葡萄、双孢蘑菇等示范种植, 带动种植业结构优化升级;采用云签约、小分队等方式精准招商,对接企业600 余家,实现招商落地114项195.6亿元;扶持引导晋能控股、华阳集团、平遥煤化等200多家企业到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投资兴业,促进了当地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延链强链;鼓励引导山西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新疆,累计提供就业岗位9500个,推动准东产教融合科技创新园培训企业职工8000余名,化解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短缺难题。
智力援疆补短板
培育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2月7日晚,山西省第二批“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30人抵达阜康市,开始了他们的援疆支教工作。山西省第二批“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许媚说:“来
到这里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会不负使命,倾情奉献,尽快熟悉学校的办学特点和教学要求,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搭建起晋阜间教育沟通桥梁,共促学校高质量发展。”
2月15日晚,山西援疆干部、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卫健委副主任田峰和同伴们正在通过腾讯会议软件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心理医师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每周有一或两次,不仅有系统知识讲解,穿插案例分析,理论课后还有分组练习。通过开展系列培训进一步提高当地基层医疗机构心理卫生服务人员对心理疾病的识别和诊治水平。”田峰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山西省援疆前指坚持“引才”“育才”两手抓, 高标准推进智力援疆,教育医疗“组团式”援疆成果显著。山西省医疗援疆干部人才以“大培训”为切入点,举办大讲堂、云指导等300余场次,培训医务人员4400人次;以“师带徒”为切入点,建立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当地医院培养专业人才40名;以“强科研”为切入点, 指导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带动当地医学高端人才培养,为助力当地医疗事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山西省教育援疆工作积极探索“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专业骨干”的援疆模式,精选56%的援疆教师加强主要课程师资队伍,有效增强了当地学校的学科综合实力;山西省44所高职院校、省直属21所中小学、幼儿园及11个地市优质学校与当地的52所高职、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共建,通过送教、互访、讲座、评课等,开展教学交流600余场次,培育了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文化润疆沁人心
携手共画“同心圆”
元代木雕、明代门楼;平遥漆器、应县木塔模型;刺绣、陶瓷、皮影2022年5月18日,晋阜民间文物交流展在阜康市博物馆正式开展,来自山
西长治市600余件民间珍贵文物,以实物、图文、场景复原等方式亮相。
让当地各族干部群众在近距离感受三晋文物魅力的同时,山西省援疆前指还持续开展“晋疆一家亲”文化援疆系列活动,将千里之外的山西文艺精品送到当地群众的家门口和田间地头,进一步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晋疆两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搭起了桥梁。
山西省援疆前指先后推动《立秋》《解放》等精品剧目入疆巡演,开展“晋疆情晋疆行”等“十大行动”和“晋疆一家亲同筑中国梦百篇(部)文艺作品
基层巡展”等五个百系列活动;协助创作了《生命如歌》《沙枣树》《北塔山》等文艺精品力作;推动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与昌吉艺术剧院合作,让国家级非遗新疆曲子真正“活”起来。
最是文化沁润人心。三年来,山西省援疆前指充分发挥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优势,持续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让两地干部群众在文化交往中增进共识,在文化交融中强化认同,携手共画最美“同心圆”。
从精品剧目展演到民间文物展览,从文化交流交融到部门合作共建,山西省援疆前指多角度、深层次唱响文化润疆主旋律,千里共筑晋昌情,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积极贡献。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晋昌将携手奋进,勇毅前行,共著更美华章。
深化拓展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贵州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22年度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2023年4月27日)
2022年,省纪委监委认真落实X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X代会部署要求, 深化拓展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完善X和国家监督体系,坚持以X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切实以高质量监督为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改革监督方式,推进ZZ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聚焦“两个维护”根本任务,紧盯“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强化ZZ监督。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行业领域专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3个方面的监督重点开展专项监督。聚焦“三新一高”、促进共同富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X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贵州实际拎出监督重点,以开展贯彻落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国发〔2022〕2号文件实施、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5个专项监督为抓手,以点带面强化监督执纪, 推动政策落地、责任落实。
优化监督机制,推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视监督、派驻监督共同发力。制定进一步加强“四项监督”统筹衔接的实施方案,构建职责清晰、统筹有力、衔接有序、优势互补、运转高效的“四项监督”统筹衔接机制。印发十三届省委巡视工作规划(2022—2026年),加强对市县巡察工作的指导督导,高质量推进巡视巡察全覆盖。制定加强巡视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的工作措施,开展巡视整改回访,强化整改监督。制定派驻机构问题线索处置及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措施使用与立案程序审批规定,全面清理派驻监督有关工作制度,完成省纪委监委向国企高校派驻纪检监察组改革试点,部署在遵义师范学院开展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推动市县派驻机构驻点办公全覆盖,完善派驻监督制度机制,派驻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与省直机关工委联合印发新时代贵州省直部门机关纪委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加大对省直部门机关纪委工作的指导力度,督促开展问题线索大起底,切实提高工作质效。
完善监督体系,促进X内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协助省委制定关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
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推动X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X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以及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制定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实施办法,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纪检监察机关与政法机关移送问题线索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不断完善以X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工作机制,推动完善X和国家监督体系,促进监督、处置、治理有机结合。探索深化贯通协同的有效途径,推动审计、财政、统计专业力量参与X委(X组)巡视巡察、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
石榴花开别样红
永州我市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3年4月17日)
永州,一座生态宜居的山水田园城市,瑶、壮、回、苗、土家、维吾尔族等48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相邻而居、亲如一家,56万各族儿女在这里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唱响同心筑梦的时代乐章。
2017年,江华瑶族自治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2018年,江永县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江华瑶族自治县规划展示馆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2019年,江永县人民政府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20年,双牌县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寨、江华瑶族自治县湘江乡桐冲口村被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21年,蓝山县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2022年,宁远县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一项项成绩的取得,记录着我市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轨迹。坚持高位推进,构建齐抓共管格局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抓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是巩固X的执政根基的根本保证。
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X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永州大地绚丽绽放。
在开展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事业发展过程中,我市各级X委、政府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ZZ方向,把民族工作作为事关全局、事关发展、事关稳定的大事来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不断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
市委、市政府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
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专题研究民族工作2次以上,并将民族政策法规列入各级X委(X组)中心组、X校学习必学内容。
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 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各级X委(X组)X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ZZ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切实压实各单位创建工作责任,有力保证了创建工作规范开展、有序推进。
建立和完善民族政策法规落实监督机制,定期由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政协联合开展对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贯彻落实民族政策法规情况督促检查,确保民族政策法规在全市范围内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一、扎实办好发展实事,增强民族地区经济实力
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我市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切实将高质量发展贯穿民族工作始终。全市民族地区地方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全市民族地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88家,总产值达到285.59亿元,培育了江华贵得、江永骏业光电等一批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出口外贸企业。江华瑶族自治县先后被评为省县域经济发展快县,创造的“江华速度”在全省推介,并写入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成功打造江华“神州瑶都”、江永“三千文化”、宁远九嶷山瑶寨风情以及蓝山湘江源、云冰山等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现代农业稳中向好。扎实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实施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各类产业项目309个。因地制宜推进水果、竹木、药材、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7家, 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和加工企业43个,江华、江永获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
围绕增加民族乡农民收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产业助推民族乡发展, 以项目带动民族乡发展。“十三五”期间,民族乡实施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各类产业项目195个,发展优质稻70.2万亩,对口联结企业16家,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0.67万亩,较2016年增加了9.86万亩,增幅13.9%。
二、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共同走向现代化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既是要求,更是承诺。
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村,始于汉魏,兴于明清。瑶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几年前,勾蓝瑶村还是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贫困村。2014年,勾蓝瑶村364户居民中有153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仅2000余元。
近年来,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勾蓝瑶寨不断蝶变,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在这个古朴的瑶寨里,有明清时期建造的民居300多栋。走街串巷,随处可见村民自营的特产店铺、客栈和农家乐。
56岁的村民欧阳静花说:“以前,村民靠种田保口粮,用玉米、红薯、黄豆换取盐油钱,日子过得紧巴巴。”这几年,她在家照顾孙儿之余,顺便在老房子里开了一家瑶族服装出租店。“游客多的时候一天能赚两三百元,现在生活宽裕多了。”
“村民现在都成了‘股东’。”每天一大早,村民黄丹红与几个姐妹一道, 身着瑶服、手举小旗,开始了一天的导游工作。黄丹红介绍,村民用老房子入股合作社,每年有分红。村里还成立了旅游公司,保安、保洁、导游、民俗表演等岗位可实现“家门口就业”,家家户户都有收入。
像勾篮瑶村这样蜕变故事,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湘江乡桐冲口村同样上演。桐冲口村曾因地处偏远的大山深处,可用耕地面积不足90亩,水稻每年只
能种植一季,村民几乎没有其他收入。近年来,通过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后盾单位帮扶资金,该村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帮助村里建设了游客中心、夷勉堂(瑶韵活动广场)、风雨文化长廊、马道、漂流码头、滚水坝、景观亭、房屋立面改造等,打造了滨江风光带。易地搬迁让群众住进了新房,群众将原来的木板房、冲墙屋交给村旅游公司处理,经过重新集中安置、翻新等程序改造成民宿、餐馆和特色陈列展示馆,成了乡村旅游中传统古民居旅游的一大亮点。
我市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民族地区共同富裕。
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脱贫摘帽,全市民族地区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少数民族3.64万户、14.97万人全面脱贫。江华瑶族自治县连续五年获评全省扶贫工作优秀县,江永县先后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互联网+”社会扶贫突出贡献奖,民族地区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彻底解决。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族
地区脱贫攻坚工作。选派科技特派员6500余人次指导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完成贫困对象技能培训2.33万人、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4257人。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35亿元,覆盖3.4万贫困人口。举办“春风行动”等系列招聘会4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3.1万个。引进和培育小微企业786家,发展农业产业基地20万亩,吸纳2.36万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492户21473人。
三、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勾勒幸福生活剪影
宁远县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散居县,除汉族以外有瑶、壮、苗等25 个少数民族、3.2万人,主要居住在九嶷山、五龙山、桐木漯、棉花坪4个瑶族乡。为加速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促进各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宁远县本着“建好一条公路、造就一域景区、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的原则,主动作为,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深入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题。
2021年底,该县管养公路总里程达到2444.853公里,农村公路的经常性养护率达100%。建制村100%通硬化路,交通的通达,为各民族深度交流交融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基础保障。少数民族群众从原来的“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 的面貌变成了“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一条条宽敞的民生路、产业路、资源路在山间蜿蜒盘旋,为当地群众出行、创业增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我市坚持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实有力的民生保障,勾勒出一幅幸福生活剪影:群众收入不断提高,住房安全、饮用水安全、看病住院、子女上学全都有了保障,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全市民族地区新增学位5.7万个,新建江华芙蓉、思源等学校和农村公办幼儿园36所,所有完小以上的学校全部建成合格学校, 义务教育大班额和普通高中超大班额全部清零,民族地区同全市一样,已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江华瑶族自治县被评为全国民族教育先进县。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投入资金738.28万元,新建和维修医疗用房2.52万平方米,引进医疗卫生人才1157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服务补贴实现全覆盖,少数民族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平均每万人拥有文化设施面积413.8 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图书藏量1.06册。全部乡镇建成农科教中心、文化站, 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100%全覆盖。
“十三五”期间,我市在民族乡累计投入资金10余亿元,实施水电路讯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00余个,完成各类农村公路建设和提质改造里程450余公里,建设光伏扶贫及集中式光伏电站共计35座,建成通信基站230个。源口水库灌区工程、江永勾蓝瑶村大型风电光伏项目建成并网发电。
四、坚决落实民族政策,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全面贯彻X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工作思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定期举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 在全市各领域和行业选树先进典型,积极培养民族团结进步“擎旗手”“排头兵”。江华瑶族自治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江永县、双牌县、蓝山县、宁远县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市现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5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0个,模范个人12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7个,模范个人20人。
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发展。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江华瑶族长鼓舞、江永女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名录,全市现有54位国家级和省级、市级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瑶族斗龙》入选国家体育总局2020中华体育优秀文化项目,《回乡之旅》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女书魂》成功入选湖南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歌曲类奖。成功创建全国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个、全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10个、全省文旅特色小镇1个。
营造团结奋斗浓厚氛围。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各级各
部门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召开座谈会、制作宣传版面、开办墙报、出动宣传车、悬挂标语等多种形式,全力促进创建活动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开展。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栏,持续强化社会宣传。每年9月至10月,市委统战部、市人大民侨外委、永州电视台、永州新闻网、永州日报等多家媒体联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行”活动,深入村寨、社区、校园、企业宣传X的民族政策,展示民族风情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成果,推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永州,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谐的民族关系,为永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永州增添了强劲动力。
同心逐梦绘“疆”来
兵团第十批省市援疆干部人才工作综述
(2023年4月26日)
东方风来满眼春,天山南北万象新。
一个个产业援疆项目加速推进、一处处工业园区日新月异、一项项民生工程建成投用,智力援疆、教育援疆、医疗援疆成果惠及各族职工群众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新疆和兵团时强调,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X全国的大事。全X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 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
殷殷关怀,源源动力;重任在肩,砥砺奋进。
3年来,兵团第十批省市援疆干部人才满怀热情、肩负使命,融入兵团、建设兵团,用心用情用力纵深推进对口援疆工作,用行动和成绩回答了“援疆三问”,援疆工作力度、效果、带动力持续提升,为把兵团建设得更强大更繁荣提供了重要支持。
一、扛起使命担当,以奋斗之姿书写时代答卷
3787公里很远,淮水之滨到天山脚下,横跨中国地理版图东西;
3787公里又很近,见证着江苏省淮安市与七师胡杨河市的深厚情谊。 “能来到兵团援疆,何其有幸。3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好做法、
好经验带到七师胡杨河市,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援疆力量。”江苏省淮安市援疆干部、七师胡杨河市X委副书记、七师副师长董国喜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援疆,是使命,也是责任,更是情怀。
2020年以来,13个援疆省市相继选派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赴兵团工作,近千名援疆干部人才从全国各地出发,踏上兵团热土。
对于千里而来的援疆干部人才,兵团X委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委以重任, 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
“14名厅级援疆干部领队全部任受援师市X委副书记、副师长(副政委), 87名干部担任师市机关班子成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不仅担任学科带头人或业务骨干,更被赋予受援单位或部门管理职权。”兵团X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
绍。
这是信任,更是激励。
不当“看客”、不做“过客”,援疆干部人才融入兵团、融入岗位,争做服务发展先行军、作风效能实干家、民族团结石榴籽
江苏省镇江市援疆干部、四师可克达拉市X委组织部副部长潘杰在人才工作中提出“1+1+3+N”总体思路并基本完成实施,同时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 平台并向团场延伸,方便职工群众就近办理业务,全面打造兵团“放管服”改革示范点。
北京市援疆干部、十四师二二五团X委副书记、副团长刘春赠把这个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团场当作新起点,大力推进二二五团农贸市场、保鲜冷库等9个援疆项目建设,在二二五团中学成功组织举办“飞扬中国梦,一起向未来”2022北京冬奥展示活动,极大增强了各族职工群众的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广东省东莞市援疆干部、三师图木舒克市文化馆副馆长叶美英聚焦文化润疆,举办市民公益文艺培训班,培养挖掘艺术人才,为师市文化建设夯实基础, 策划实施《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拍摄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满足各族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当好桥梁纽带,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望无际的荒漠中,一排排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成行成列在三师四十五团, 广东省能源集团建设的7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蔚为壮观。
这是广东省援疆驻三师图木舒克市工作队通过引进大型产业项目增强受援地“造血”能力的成功尝试。广东省能源集团、广汽集团、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纷纷西进,在三师图木舒克市投资落户,壮大了师市经济总量, 带来了先进理念技术。
“我们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结合受援地产业政策,重点推进产业援疆,努力为三师图木舒克市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广东省援疆干部、三师图木舒克市X委副书记、三师副师长曲洪淇表示,随着这一大型光伏项目的引进,一个围绕光伏产业上下游的企业链条开始集聚。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更需新作为。
凭借自身及选派单位资源优势,各省市援疆干部人才在政策出台、项目争取、工作对接等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知名企业、科研院所与兵团相关部门开展业务合作,直接参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
绩单:2020年以来,围绕推进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大援疆干部人才共组织实施援疆项目995个、投入援疆资金77.2亿元,引进项目216个,为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天山脚下,春潮涌动,山东水发上善高科技管业产业园项目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第一个在十二师落地的山东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也是山东援疆第一个
投资超10亿元的大型制造业项目,带动十二师钢基产业、钢材深加工产业发展。在山东省援疆干部的努力下,一个个这样的项目正在十二师落地生根。“招
商引资是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引进一个个高质量项目是援疆干部的目标。” 山东省援疆干部、十二师一〇四团X委常委、副政委杨会锋表示。
即便参与石河子花园机场运行全过程、已经在援疆岗位上建功立业,但辽宁省援疆干部、石河子机场管理有限公司X委副书记、总经理杨辉,仍难以割舍这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舞台,报名再次援疆。
“如果说之前援疆工作主要是技术层面,那么现在已发展到产业提升阶段, 援疆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杨辉说,在新一轮援疆工作中,机场领导班子积极行动,抓紧机场扩建工作,提高运行保障能力,并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重中之重。
发挥自身优势,为增进职工群众福祉贡献力量改善民生、凝聚民心,是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各援疆省市积极推动“组团式”援疆,持续选派医疗、教育领域人才,将先进技术和理念带到兵团,为各师市打造更好的医疗和教育服务体系,让各族职工群众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感谢医生们不远千里来援疆,我这20多年的腰痛病再也不用出疆求医了, 在家门口就能治好!”提起去年在兵团医院进行的脊柱微创手术,早已康复的潘军(化名)话语里满是感激之情。
2021年以来,天津市人民医院的多名医疗专家到兵团医院开展援疆工作, 为广大患者带来健康。
“除了给予受援医院技术帮扶,还要输入先进管理理念,这样医院才能越办越好。”天津市援疆医疗专家、兵团医院X委副书记、院长李国逊持续推进兵团医院医改工作,从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提升等方面开展帮扶,兵团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快速提升。
对浙江省援疆医疗专家、一师医院X委副书记、院长陈大进来说,到国家
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一个医生的责任,更是一名X员的担当。援疆期间, 他以实施“三大两远程”工程为着力点,组织专科联盟团队赴一师各团场以及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沙雅县等县市开展医疗技术帮扶活动,并常态化开展“巡回义诊+专科联盟”送医送药送技术活动,扩大医疗服务辐射范围。“让更多职工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是医疗援疆的使命。”陈大进说。
2020年,第一次走进五师高级中学(黄冈中学第五师分校),湖北省援疆干部、五师高级中学校长王楚兵就向全校师生许下庄严承诺。五师高级中学采取“校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组团模式,王楚兵和27名黄冈援疆教师扎实奉献,追求卓越,通过研讨交流提高教研教学水平,多途径多渠道培养本地骨干教师,使该校一本上线率从2019年的40.24%提升到2022年的50.9%,本科上线率从88%提升到96.32%,实现了高考成绩十一连升。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十三师。2014年3月,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王海森来到红星高级中学任教。看着学生们求知和期待的目光,王海森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在学生的期盼、同事的挽留中,这一待就是9年。寒来暑往,王海森一直坚守在红星高级中学的讲台上,送走了一届又一届优秀学生。
“这些年里,看着红星高级中学一点点变好,升学率一步步提高,我感到很自豪。”王海森动情地说。
3年来,“组团式”医疗援疆干部人才帮带提升本地人才1500余人,协调530 余人次赴其他省市进修、学习培训;“组团式”教育援疆培养兵团教师320余人, 跟岗学习600余人,为各师市培养了一支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如今,“组团式”援疆正向科技、农业、园区建设等领域拓展。整体出击、重点突破,资源广域整合、帮扶系统发力、效能整体发挥,进一步形成推动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深度融入兵团,在基层一线助力乡村振兴
“援疆干什么?就是要实实在在干成几件事。”抱着这样的信念,辽宁省援疆干部、九师一六一团X委常委、副团长王景枫3年里,走过辖区内的沟沟坎坎、走遍每一个连队。以产业援疆为重点,依托小白杨哨所、芍药谷景区、巴尔鲁克雪山牧场等旅游资源,他精心谋划援疆项目,深入推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如今,薰衣草精深加工文创体验展示中心已经完工,集红色旅游、研学、体验为一体的红色研学基地项目即将完工,作为全国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
一六一团正在迎接崭新未来。
“待到山花烂漫时,连队肯定更美更热闹!”一六一团六连X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李冲对此充满期待。
围绕凝聚人心、增进团结,援疆工作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持续发力。在第十批省市援疆干部人才中,共有209人被选派到团场任职,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聚焦乡村振兴等工作,援疆干部人才主动深入基层一线,自觉担当、积极作为。活跃在团场连队、田间地头的他们“带着眼睛‘看实情’、带着双手‘做实事’、带着真心‘求实效’”,和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共同谱写出一曲乡村振兴“大合唱”。
十二师二二一团是颇负盛名的无核白葡萄之乡,职工群众的收入主要来自葡萄种植。在这里,人们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湖南省益阳市援疆干部、二二一团X委常委、副政委袁野。为帮助职工销售葡萄,他利用大学期间自学的编程知识熬夜加班,开发出“二二一团鲜食葡萄援销系统”。随后, 来自益阳市多家单位的订单源源不断地飞到二二一团。3年来,益阳市援疆干部人才共援销葡萄和哈密瓜等农产品2500余吨,让团场职工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
阳春三月,天气转暖。在十师一八二团四连的灰鹅养殖场内,数千只灰鹅时而挥舞着翅膀、时而引颈高歌。就在几年前,灰鹅养殖场负责人强松江还在为灰鹅产蛋量较低、就巢性强等问题而困扰。
黑龙江省援疆技术人才、十师一八二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霍明东为强松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黑龙江省地方品种籽鹅具有产蛋量高、无就巢性等特点,可以开展籽鹅自繁育和杂交改良提高灰鹅的生产性能。2020年6月, 霍明东将来自黑龙江的510枚籽鹅种蛋送到养殖场,如今,养殖场已经形成孵化、销售全链条模式,有力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四、跨越千山万水,在守望相助中结下深情厚谊
援疆干部人才带着各援疆省市的重托、带着亲人的鼓励,在天山南北的广阔大地上挥洒汗水、倾情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舍家报国、忠诚担当、团结奉献、创新奋进”的援疆精神,传递着X中央对兵团各族职工群众的关心关怀。
“我学习维吾尔语,是为了和少数民族职工群众交流,更好地开展援疆工作。”河北省援疆干部、二师铁门关市X委副书记、二师副师长周爱武在援疆期间学会了3000余个维吾尔语单词,掌握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维吾尔族老乡们更愿意拉着他的手,亲切地称呼他的“新名字”——萨力肯江。
“既然我来了,那就用我所学让这里的技术力量再强一些,让这里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这是牛伟平从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到六师五家渠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后说的第一句话。
“从解决设备问题,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他就像一个操心的家长,除了手把手教我们如何使用仪器、如何进行食品检验外,大到所里的资质认定,小到所里水管维修,他都站在前头,积极解决问题。” 六师五家渠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检测工作人员赵豫疆深受感动。
看得见的变化写在兵团大地,看不见的变化发生在人们内心深处。
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浙江省援疆干部、一师阿拉尔市卫健委医政管理科副科长吴玲燕与一师五团三连群众依麻木·尼亚孜结为亲戚。逢年过节,吴玲燕总会带上米面粮油前去看望。得知依麻木·尼亚孜血管有些问题, 吴玲燕就带着他到医院找专家就诊。
在河北省援疆干部、二师三十四团X委常委、副团长孙倩的牵线搭桥下, 来自河北衡水的爱心人士对该团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每年给每名学生资助2000元,直到他们顺利完成高中学业。
“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关心、关爱我们成长的叔叔阿姨们,长大了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去帮助更多人。”三十四团中学学生华子晴说。
在各级援疆指挥部的牵线下,各援疆省市多层面参与到对兵团的长期支援中,援受双方交往交流不断深入,以超越距离的守望相助,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援疆格局。
3年来,兵团共选派495名受援地干部人才到援疆省市挂职锻炼,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培养各类干部人才9.5万人次,推动各援疆省市和受援地互派X政代表团357个,推动团场和援疆省市县(市)结对111 个,连队(社区)和乡镇(街道)结对352个,援疆干部人才与少数民族同胞结对认亲1100余对 在兵团职工群众心中,援疆干部人才不是远道而来的过客,是可亲、可敬、可爱的兵团人!
兵团X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省市援疆干部人才以崭新的理念、超前的思维、渊博的学识、过硬的作风,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有力支持和促进了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他们把兵团当故乡、把岗位当阵地、把工作当事业,以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兵团干部职工群众的尊重、信
任和爱戴。
“三年援疆路,一生兵团情。”“聚起来是一团火,散开来是满天星。”
广大援疆干部人才表示,援疆有归期,情谊无止境,今后无论在哪里工作, 都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兵团、支持兵团,继续为兵团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在对口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援疆干部人才辛勤付出,兵团改革发展稳定势头更加强劲,必将成就新时代兵团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的辉煌篇章!
万里援疆 厦吉情深
第八批厦门援疆干部人才工作综述
(2023 年 4 月 27 日)
当“海丝”与“陆丝”交汇,“一带一路”协奏曲随之奏响。
福建厦门援疆期间,倾力投入大量教育、医疗、产业、文化、人才资源, 一个个援疆项目应声落地,无数援疆干部人才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智慧和热血。昔日偏远的小分子村变成远近闻名的“画家村”;山区的孩子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管乐队;老人在二工镇中心互助幸福院里安享晚年时光;一年一度的马拉松赛事集结无数跑友畅跑天山厦吉两地交流日益密切,两地人民也结下了深厚情谊。
2020年初至今,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援疆工作,3年间先后选派73 名优秀干部人才走进吉木萨尔县,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援疆工作,投入援疆资金2.8亿元,在智力援疆、产业支援促进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教育援疆等5大领域实施项目52个。厦门市委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先后来到吉木萨尔县考察调研,高质量推进对口援疆各项工作。
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文化润疆有声有色
近日,以“世遗琴岛诗意生活”为主题的厦门第九届鼓浪屿诗歌节在鼓浪屿音乐厅开幕,众多诗人、学者、文化名人参与,让观众在国风中品味现代诗的古典文化韵味。
在本届诗歌节上,作为厦门对口援疆城市,吉木萨尔县为厦门人民带来了“放歌边塞·诗意北庭”边塞诗诵读沙龙,原创歌舞《梦回北庭》、情景诗朗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歌谣《谎歌》以及由援疆干部原创的诗歌《留在新疆》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新颖的音诗画舞结合多媒体技术,生动再现了边塞风光和历史场景,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据了解,2022年,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子东一行来到吉木萨尔县开展调研签约,推动厦吉两地“文化润疆”工作进程,鼓浪屿与北庭故城“友好世遗”进行深化合作签约,厦门市博物馆、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与吉木萨尔县文物局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厦门广电集团与吉木萨尔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文化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为进一步推进新疆优秀地域文化和内地各民族优秀文化交流互鉴,2022年7
月,第六届北庭学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为阐释和提升北庭故城历史文化价值提供了史学支撑。
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来吉木萨尔县开展演出4场次,中心老师来吉木萨尔县进行文化交流2次,培训本地学员55人,“小白鹭飞北庭”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烫金名片。“山海相逢”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文物特展亮相吉木萨尔县, 闽疆艺术家创作交流基地投用等,一系列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提升吉木萨尔县各族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
二、坚持“一次性”向“往复式”交流互动情深意切
这两天,73岁的吉木萨尔县居民张风琴正在和几位姐妹们忙着排练舞蹈节目《唱支山歌给X听》,感谢X的好政策,也向援疆干部告个别。自从去年7月搬进二工镇中心互助幸福院,她的生活惬意了许多,她说:“以前住在村里, 孩子们各忙各的,家里冷冷清清,现在每天和大家聊聊天、跳跳舞、看看电视, 再也不孤单了。”
二工镇中心互助幸福院是厦门援建项目,总投资1850万元,占地面积32.9 亩,共有109套住房,可设置床位230张。除了配套文化娱乐、健身康养等设施外,互助院还结合农村老年人的特点在院内配套了菜地,实行“集中居住、分户生活、自我保障、互助服务、抱团养老”模式,助力当地农村养老事业持续走在全疆前列。
跨越千山万水,从鹭岛飞来的援疆干部,在北庭大地上留下一个个可见可感的援疆项目、一串串可喜的数字,更留下助力该县高质量发展的厦门经验。
厦门市对口援疆多年来,一直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工作。2021年,吉木萨尔县与厦门市签订了对口援疆多领域结对共建协议。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与新地乡新地沟村签署结对共建协议,共建时间3年,围绕促进民族团结、推动乡村振兴、开展帮扶解困3项内容开展。
厦门市26名援疆干部主动同新地乡新地沟村26户牧民群众结为“亲戚”, 定期进行走访、开展帮扶活动,促进交往交流。每到春节前夕,援疆干部都会主动邀请结对“亲戚”前往厦门家中做客。
据了解,厦门海沧实验中学与吉木萨尔县第一中学签订共建协议,全方位开展教学教研交流和资源共享,助力该校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3年来,厦门援疆队伍积极开拓多领域结对共建,推动新建“医联体”1个, 签订文体旅游合作协议4份、学校共建协议6份,在促进两地交流交往的同时,
实现厦门优质资源向吉木萨尔县延伸。
三、坚持“自己干”促“传帮带”对口援疆授人以渔
援疆期间,第八批厦门援疆干部人才在教育方面接续发力,在吉木萨尔县第一中学创新组建了“援疆名师工作站”,由援疆教师与当地年轻骨干教师结成师徒,开设了各科目示范观摩课,通过“坐诊制”等形式,积极开展学习观摩、教学研讨、专题讲座等活动,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当地教师留下宝贵教学思维财富。
在医疗方面,援疆医生既当医生又当老师,重视提升当地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成立了人才工作室,建立了“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机制,3年来累计培养了30余名骨干医师。
在厦门援疆医生的助力下,吉木萨尔县中医医院首次通过实施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腰椎间孔镜手术,成功对患者进行治疗,填补了医院2项技术空白,这2项技术也成功传授给医院年轻医生。
第八批厦门援疆队伍中X政干部和建设、规划、宣传等专技人才,在吉木萨尔县任实职、分实工、担实责,既履行挂职岗位职责,又积极开展援疆工作, 在两地交流合作、互学互鉴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借鉴厦门引才经验,学习厦门网安工作,推动开展昌吉州首个网安实验室达标建设;参考厦门“放管服”改革做法,指导推行“保姆式”帮办代办模式, 优化县域营商环境一系列经验做法的引入,也为吉木萨尔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为培根铸魂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衡水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综述
(2023年4月20日)
核心提示:文化,是城市的底色和灵魂,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去年以来,全市文化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抓牢抓实文化发展改革创新,在增强文化活力、激发奋进力量等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 文艺精品层出不穷、文化传承亮点频出、公共文化蓬勃发展、文旅融合异彩纷呈 一幅幅激扬文化自信的壮美画卷正在湖城大地徐徐展开,为衡水争先进位、勇闯新路提供着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文化,是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精髓和软实力所在。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迎庆X的二十大为主线,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
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实施文化发展改革创新工程,着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如今的衡水,一座座设施先进、服务优质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覆盖城乡,一场场歌舞表演、戏剧电影、非遗民俗、书画展览等文化活动精彩上演,一件件文艺精品教化人心, 一项项惠民措施精准落实,一方方文化阵地春风化雨
全市文化建设日新月异,处处氤氲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展现着文化迸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画卷,正在湖城大地徐徐铺展。
一、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盈枝
日前,第十四届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揭晓。我市现代评剧《台城星火》、电视剧《爱拼会赢》、广播剧《点亮星星之火》、歌曲《晶莹之爱》和图书《特别支部》五部作品获奖。这是历年来我市获奖数量最多、艺术门类涵盖最广的一届,衡水市委宣传部荣获“组织工作奖”,创我市近年最好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这份殊荣不仅仅属于这五部作品,更折射出我市文艺创作深植本土、精品迭出的繁盛与丰硕。文艺精品是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方展现文化形象、彰显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品牌。建设文化强市,至关重要的是创作推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精品力作。为此,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创新时代衡水文艺工作新局面的实施意见》《衡水市文艺精品创作方案》《衡水市文艺人才
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统筹策划、论证沟通、立项签约、跟踪督导、扶持激励、宣传推介系列机制,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坚持“策划一批、创作一批、储备一批”,着力加强戏剧、影视剧、广播剧、文学、歌曲等重点艺术门类创作;建立文艺精品项目库,对重点作品全流程跟踪指导,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打造,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相继涌现。
作为我市文艺精品创作的优秀代表,去年以来,现代评剧《台城星火》频频亮相河北省“迎七一”——庆祝建X101周年红色剧目网络展演、2022年河北省优秀文艺作品线上展演展览、衡水市“喜迎二十大‘艺’起向未来”文艺精品线上展演等各大活动,点击率居高不下,好评如潮。继河北梆子《桃城巷》荣获第35届田汉戏剧奖剧目入围奖后,2022年,现代评剧《台城星火》荣获第36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为全省唯一。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去年以来,我市着力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推出一批主旋律作品。纪录片《湖城水韵》、现代评剧《情满南王庄》入选2022年度省重点文艺精品扶持项目,现代评剧《情满南王庄》、河北梆子《华家口》入选2023年度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项目。《岁月征程》衡水版MV拍摄制作入选全省《X史学习教育案例选编》。周窝音乐小镇乡村振兴故事作为全省典型,在央视《记住乡愁》栏目播出;以此为题材的广播剧《周窝奏鸣曲》,播出后受众达千万人次。红色情景剧《平原枪声》、电影《4·29 绝地突围》等一批优秀作品迭出,为文化强市建设写下了生动注脚。
此外,我市的书画、摄影、文学创作水平也不断提升。两件作品入选五年一届的庆祝建军95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22件书法作品、30件美术作品、50件摄影作品入选“为冬奥喝彩一起向未来”河北省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启航新征程·放歌新时代”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成就书法美术摄影展,入展数量质量居全省前列;摄影作品《远方不远》入选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散文《平原之河》荣登河北文学榜散文榜单
这些优秀作品扎根本土、深植时代,用心用情用功描绘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衡水场景和生动实践,成为衡水文化建设成果中的耀眼明珠,不仅提升了衡水的文化内涵,也为更多人认识衡水、了解衡水、走进衡水开启了一扇窗——文艺作品,成为城市最靓的名片。
二、系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漫步湖城大地,无论是滏阳河边、文化广场、农家小院,还是中小学校、机关单位、街道社区,到处都能看到生动而热烈的文化活动场面。
舞蹈《灯火里的中国》激扬家国情怀,音乐快板《青春助力创名城》唱响湖城青年最强音,戏曲小品《小区小事》道尽民生的喜怒哀乐2022年“七一” 前夕,枣强县“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文艺展演现场,一个个充满浓厚文化特色和艺术感染力的精彩节目,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以迎庆X的二十大为主题,去年我市积极组织文艺创作宣传,策划举办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文艺创作、“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文艺展演、“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优秀电视剧展播、“喜迎二十大‘艺’起向未来” 衡水文艺精品线上展演及书画工艺精品展等系列活动,为X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文化氛围。
X的二十大召开后,市委宣传部牵头,整合市县文艺团体、艺术家协会等各级各类文化资源组成100支小分队,深入全市城乡,开展了“百支文艺轻骑兵千场活动进万家”文艺宣传,“大家写”“大家绘”“大家拍”“大家演”“大家读”等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各地各部门结合疫情形势,创新推出“文艺+宣讲
+微课堂”“小分队演出+云直播+短视频”等宣传模式,打造了“空中看衡水影赞新时代”航拍摄影展、“阅湖讲坛”线上故事汇、文化惠民送戏下乡主题网络展演等特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X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活动突出广泛性、精准性、创新性,做法被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宣传推介。
除了重大主题宣传,我市特色文化活动同样可圈可点。“庆新春·迎冬奥” 文化活动、“书香湖城”全民阅读活动经验做法在《河北宣传》刊发;以多种文艺形式推动北京冬奥宣传做法,被“学习强国”全国总平台、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市委宣传部荣获第二十九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特等奖。市书协被中国书协评为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送万福进万家下基层公益活动”先进单位。市文联“与人民同行”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系列活动做法,被省文联宣传推介。市文广旅局圆满完成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七届文华奖6部参评剧目9场演出的承接任务,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 一项项荣誉的背后,倾注着宣传文化部门的智慧心血、凝聚着文艺工作者的艰辛付出。
“大汉儒宗”——董仲舒儒学文化专题展春节特展、衡水湖非遗民俗花灯
展、桃城区“礼赞二十大文艺颂X恩”云汇演、“踔厉奋进新征程赓续前行谱新篇”武邑春晚、“相约枣强步行街乐享民俗过大年”系列活动、武强县“乐享周窝闹元宵”文艺演出元旦春节期间,市委宣传部组织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市举办规模较大的线下活动280场次,依托官网、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各类平台举办线上活动170多项,全市文化活动参与人次达60余万。
各级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成为人气爆棚的春节“网红打卡地”。市博物馆开展了“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雕版拓印、新春民俗知识竞答等特色项目吸引1.2万人参加;市图书馆举办了“卯兔迎新春共度书香年”新春文化季系列活动,阅读市集、研学实践、妙笔绘新年等20余项子活动受到读者热烈追捧;衡水保利大剧院推出“新春演出季”活动,儿童剧、演唱会、相声、地方戏曲等经典演出让观众尽享新春文化盛宴 文化让城市增色,市民因文化润泽。群众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畅享美好生活,滋养精神根脉,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三、公共文化服务精准有效
“看,这只老虎好像要从画里跳出来啦!”春节期间,衡水市田茂怀虎文化博物馆推出“走进大师的艺术世界——遇见元宵节”系列活动。在参观研学、绘画写生指导、元宵猜灯谜等环节中,青少年们通过“参观+体验”,领略到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艺术感知力、美学认知力和创意表达力。
X员活动室内,书法家们挥毫泼墨,将现场写就的书法作品赠送给社区群众;“有声书墙”阅读区域书声琅琅,社区居民和孩子们享受着亲子阅读的温馨时光;市民教育室里,“桃城老井”——河北省优秀基层理论宣讲员井朝顺正在进行X的二十大精神宣讲 在桃城区衡丰社区X群服务中心,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构筑起居民身边的精神家园。
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哪里,公共文化空间的舞台就定位在哪里。
去年以来,我市将公共文化空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衡水场景重点打造。经调研走访、综合考量,首批选树了市区20家公共文化空间,既有刘家科文学艺术中心、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等知名艺术家工作室,也有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沁园社区、杨树社区等文化场馆、街道社区。各个公共文化空间常态化开展文艺创作、人才培养及文化沙龙、展览展示、艺术鉴赏、培训讲座、研习传承等
各类文化活动,让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打造了群众身边的“城市文化客厅”。2022年,我市文化服务不断提档升级。全市发放文化惠民卡15761张、文化
惠民券206351张;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市博物馆搭建了自助导览暨“云游衡博”系统,市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示范项目和武邑、阜城、饶阳、故城公共数字文化项目顺利完成;打造了衡水湖景区、孔颖达公园两个城市书房;景县封氏墓群防护、华家口夯土险工保护工程获国家文物局立项; 饶阳县图书馆获评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饶阳县成功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完成衡水历史文化博览馆改造提升, 系统梳理展示衡水的水脉、学脉、红色血脉、历史文脉,讲述衡水从上古时期到如今的灿烂文明,尽展大儒之乡精粹文华、生态湖城时代新貌;全市组织开展“政府采购、送戏下乡”“高雅艺术进衡水”“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等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满足了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
全市文化事业呈现出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也涌现出一大批文化名家。
顾盼生姿神采飞,谋面相逢情韵来。我市内画名家黄双水独创《墨色勾织线描肖像技法》,将内画鼻烟壶的艺术性推向新的高度。2022年,黄双水获评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是国内工艺美术行业的最高荣誉。目前,我市“国大师”共6名,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彰显了衡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非遗的广泛影响。
文化有活力,旅游有魅力。
去年以来,我市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等热频词汇,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着力打造文旅品牌,拓展丰富文旅新业态,交出了一份关于“诗与远方”的更温暖、更鲜活、更精彩答卷——
围绕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高标准打造了衡水湖生态科普体验区、冀州古城历史文化区、闾里古镇研学区、园博园游乐区等环湖四大片区和11个主要景点;
着力构建研学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出研学游精品线路8条,打造研学基地41 家,闾里古镇孙敬学堂、衡水老白干、衡水湖等3家研学旅行基地通过国家级资格认证;
周窝音乐小镇、衡水老白干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至此,全市4A级旅游景区达5家,A级旅游景区达24家;
武强县被评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衡水湖景区被评为全省智慧景区示范点;
一粒粒文化种子栽种下去,一条条文艺枝叶繁茂四布,一朵朵文化繁花竞相绽放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优化、触手可及,421万衡水人民尽享着文化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X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的重大战略部署,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文化战线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在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时代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干出新精彩,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衡水场景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之光耀赣鄱
江西我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综述
(2023年4月27日)
赣鄱大地,郁郁乎文哉。
意蕴深厚、内涵丰富的赣鄱文化,一直是全省改革发展中最充沛的养分、最深沉的力量。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提升江西文化影响力,是时代的呼声,更是实现江西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2年是X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扣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主动作为,铸文化之魂、强文化之基、兴文化之业,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进步。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人文荟萃的江西,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一路铿锵、踏歌而行,奏响了一曲曲余音绕梁的文化之歌、发展之歌。
2022年,仲夏时节,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在井冈山举行。研讨会坚定不移高举思想之旗、精神之旗,围绕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取得了一批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为X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思想理论氛围。
高擎新时代的思想旗帜,让发展方向更明、路径更清。一年来,省委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突出ZZ引领,强化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全省广大X员干部进一步夯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有效。X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省组建由13名省委常委和20名省直单位负责人及专家学者组成的省委宣讲团深入各地各相关单位开展集中宣讲53场,线上线下听众达6.7万人次。在“喜庆X的二十大万场宣讲进基层”宣讲活动中,全省各类宣讲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阵地,广泛开展对象化
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宣讲活动,有力推动了X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22年,围绕高质量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我省建立红色基因传承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统筹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等8个方面26项重点工作,赓续红色血脉、擦亮红色品牌;联合中央有关单位在中国共产X历史展览馆成立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着力打造中国共产X人精神谱系研究高地、海内外红色文化学术交流重要平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高端智库、红色资源共建共享数据中心;举办纪念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和安源路矿工人运动100周年等系列活动;全面升级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数字展馆云平台,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的受众访问,累计访问量突破1.5亿次。
精神的力量,深远持久。2022年,我省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建设县乡村全覆盖,推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质增效。建好用好江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单平台,深入实施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工程”,全面启动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行动,让文明新风吹入千家万户,根植于百姓心中。
文明的魅力,浸润人心。我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道德活动的实践养成作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省公民道德品质、社会道德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全省33组3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上榜人数位居全国第二,向善之美、诚信之美、奉献之美在赣鄱大地不断绽放,进一步唱响“江西好人文化”品牌。
展开2022年江西文化画卷,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占据着“C位”。习近平总书记向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致贺信,这是对江西的巨大关心关怀、鼓舞鞭策。本届艺术节选择在景德镇市举办,充分彰显了景德镇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之一的重要历史地位,体现了景德镇在用陶瓷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江西故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文化的力量,润物无声。一年来,我省用足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传播主流价值、引导社会舆论、服务基层群众,进一步讲好江西故事、传播江西声音、展现江西形象。
江西故事愈加动人——
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重要要求、重点工作,举办省级层面新闻发布
会149场,我省新闻发布工作连续四年被中宣部评定为优秀。2022年,我省1人获长江韬奋奖,11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数量和获奖总数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分列第三位、第五位,创下我省历史最好成绩。这些获奖新闻作品,用脚步丈量红土圣地,用笔和镜头记录时代脉搏,讲述了一个个真实而动人的中国故事、江西故事。
文艺创作成果丰硕——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电视剧《爱拼会赢》、广播剧《信念树》、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图书《琵琶围》等5件作品荣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门类和数量分列全国第四位、第六位,省委宣传部获组织工作奖,是2017年评奖改革以来,我省获奖作品艺术门类最广、数量最多、积分最高的一届。散文集《回乡记》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是我省时隔24 年再次获奖。
文化传承成效凸显——
出台《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江西省“十四五”考古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我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指导景德镇申创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景德镇御窑遗址和“万里茶道”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用陶瓷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助推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
文化服务提质升级——
全省建成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539个,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阅读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延时开放、夜间开放,进一步丰富城乡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惠民温暖人心——
举办第三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活动,开展“文化进万家”下基层、“学习宣传二十大·踔厉奋发新时代”电影惠民等活动。全年“送戏下乡”共62 场次,受益观众731.49万人次,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对外交流拓展深化——
开展“江西文化符号”对外推广,推出“江西文化符号”丛书(第一辑) 英文版图书,组织首届江西国际传播短视频大赛。实施江西国际传播合作计划, 推出《行走赣鄱大地感知江西精彩》等外宣产品,累计海外受众覆盖量超25亿
人次。《讲好中华文化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江西文化符号”对外推广案例》入选2022年度全国“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
出台《江西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 明确5个领域、14个方面84项重点任务,抚州、赣州、萍乡三地入选全国60个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宜春基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贵溪市移风易俗改革、景德镇“夜珠山”消费带、德安县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等一批改革项目先行先试,激活文化发展一池春水。
制定《江西省国有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 提出17条重点举措,着力在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文化资本布局、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攻坚发力、破冰前行。2022年,分户处置一批省直国有文化企业,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完成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脱钩移交集中统一监管工作。《江西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促进文化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江西石城深化移风易俗改革推动“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蔚然成风》等经验做法被中央改革工作简报刊发;《江西锚定文化强省目标加快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江西分宜推动县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入选中宣部文改办《新时代文化改革发展案例选编》。
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过去一年,我省深入实施文化和旅游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智慧文旅建设,成功组建江西省文化和旅游陶瓷科技创新联合体,持续推进“一部手机游江西”项目建设,“云游江西”平台注册用户数突破1290 万户。组织开展“百城百夜”文旅消费季活动,拉动线上线下消费550亿元。全省5A级、4A级景区增长至14家、212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文化经营主体培大育强。推动组建江西省电影集团、省数字文化集团、省文投公司,设立省文投基金,首期募资14亿元。定期举办政银企对接会,持续做大“文企贷”信贷规模,162家文化企业获批5.92亿元贷款,有效缓解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题。拿出近3000万元省财政资金,以贷款贴息、项目补助、资金奖励的方式,扶持91个数字文化、文化创意、文旅融合、文化智造类项目。组织开展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区)、省级特色文化街区、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工作,着力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2022年,全省营业收入50 亿元以上的文化企业增加2家,10亿至50亿元增加9家。
文化产业平台不断壮大。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招商三年行动计划,在京津冀、珠三角地区组织江西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招商活动,共签约文旅项目64个,签约总金额达668亿元,成功招引一批业态先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文旅大项目落户江西。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印发《江西省文化数字化战略行动方案》, 举办江西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助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江西版权云”上线运营,成功探索版权经济价值转换新模式。举办首届江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实现项目签约23.9亿元, 观展人数达8万余人次。2022年,全省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305.11 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十一位,增长7.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6.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四位。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在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江西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大力推进更具创造力、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强省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贡献文化的力量。
文明之花盛开在渭水源头
甘肃渭源县创建文明县工作综述
(2023年4月26日)
近年来,渭源县牢固树立“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理念,全县人民上下齐心、众志成城,凝心聚力、强基固本、成风化俗,全力推动城乡“颜值”“气质”同提升,“物质”“精神”共富裕,走出了一条“崇德向善、崇文尚学、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业宜居”的创建之路。如今的渭水源头, 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文明创建让渭源在追赶发展的新时代焕发勃勃活力,增添强大动能。
聚集合力齐“创建”
渭源县坚持以“创建促文明、促提升、促和谐、保追赶”,厚植文明沃土, 强化系统思维,创新工作理念,凝心聚力齐“合唱”,全面推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总抓、县级领导包抓、牵头部门负责、责任单位配合的管理体制,构建“1+8+1”领导体系,制定创建工作系列方案,规划“施工图”,绘制“时间表”,细化“任务书”,四大班子齐抓共管,紧紧围绕建设“崇德向善、崇文尚学、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业宜居”的省级文明县总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加强统筹协调、靠实工作责任、督促任务抓落实,有力推进创建省级文明县深耕厚植、行稳致远。
文明创建做到了以上率下抓落实,组织带着群众干,全民动员齐创建,各级组织走在前做表率,带头示范推动落实;县委督考一体推动,督查推动抓落实、保障经费抓落实。
资料显示,2020年起,连续三年,县财政投入精神文明建设经费累计近600 多万元,投入城市建设经费75亿多元;仅2022年城建项目总投资达67.39亿元, 城乡道路交通项目投资2.3亿元,新建、改扩建城乡道路413公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强基固本靓“颜值”“路平了、灯亮了、线齐了、人文明了 曾经城市管理的‘堵点痛点’成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支点’。”市民陆海霞赞不绝口。
渭源县按照“无处不精细、无处不精美、无处不精心、无处不精彩”标准, 常态化推进省级文明县创建工作,着力“铸魂塑形”,提升城乡“形象颜值”。
重拳出击治乱象,全力推进“牛皮癣”“蜘蛛网”及车辆乱停乱放等整治
行动。规范城乡区域内沿街单位、门店电子屏播放创文明县宣传标语,营造文明创建氛围。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三建三提升”行动,实现了城乡由“乱”到美的华丽蝶变。
典型引领抓创建,培育新风提内涵。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乡镇和建制村社区全覆盖。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关心关爱” 行动志愿服务活动,累计为民办实事21315件、惠及群众26万人次。注册登记志愿者近7万多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24%以上,人均服务时长达到120余小时。通过“板凳会”“炕头会”“百姓夜校”等接地气的宣讲方式,开展各类志愿宣讲活动5000多场次、志愿服务活动1.2万多场次。扎实开展“大手拉小手”“4·23 世界读书日”、“新时代好少年”主题团(队)等活动,教育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成风化俗提“气质”
文明始于“心”,文明在于“行”。省级文明县创建不仅注重城乡环境面貌的改善“靓颜值”,也更加注重对城乡人的文明素质的洗礼“提气质”。
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推出《红火渭源我来夸》等50多条优秀融媒作品,引导创建舆论,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生动局面。为推动移风易俗,成风化俗,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银行”示范点2个,开展“道德银行”积分制试点,参与群众达6万多人次。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家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进一步在全县营造了对标先进、向善向上的良好氛围。
实施“铸魂补钙”壮骨工程,激发奋进力量。开展“思想破冰”行动,举办“渭源大讲堂”等培训班78期,培训干部1.3万人次。开展“牢记殷切嘱托·感恩创新奋进”元古堆十年变迁系列等文化活动216场次,“听X话,感X恩,跟X走”的感恩创新奋进思想共识有效凝聚。广大干部群众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干事创业、共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以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李晓梅为原型创排的电影《我心向上》全国上映。现代秦腔剧《元古堆》搬上舞台。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2022年,渭源县成功获得“省级卫生城市” “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多项殊荣,取得了2022年度高质量追赶进位综合考核全市第一名的骄人成绩,实现了由“颜值美”到“气质好”“大发展”的华丽蝶变。
学思践悟铸忠诚 凝心聚力担使命
江西省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综述
(2023年4月27日)
这是一次全面的ZZ教育和理论熏陶,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
4月26日,省级领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在省委X校圆满结束。
聚精会神聆听报告、积极发言深入研讨、明晰方向笃定前行连日来,学员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在深学细照笃行中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升华思想境界、增强能力本领,为各级领导班子领好了头、作好了示范。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省级领导同志坚持深入系统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专心致志学。大家一致表示,通过深入学习研讨,更加深刻感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更加深刻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作为X中央的核心、全X的核心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进一步增强了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ZZ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一、夯实信仰之基铸牢ZZ忠诚
这次读书班是我省主题教育启动之后,举办的第一个高规格、高层次专题读书班。目的是通过“关键少数”带头,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以上率下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省委高度重视这次读书班的举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省委书记尹弘从一开班就强调,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作为学习的首要ZZ任务。
在开班式上,他从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三个方面,作了一堂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的专题X课报告。报告既有ZZ的高度、理论的深度、思维的厚度,又有实践的结合、工作的要求、方法的辅导。
读书班期间,学员们吃在食堂、住在宿舍,认真研读学习X的二十大报告、X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等,认真聆听专题X课报告和专题辅导,进行个人自学和分组研讨,严格遵守学习纪律,聚精会神学理论、用心用情悟思想。
无论在会场教室还是学员宿舍,大家既把工作摆进去,也把自己摆进去, 在学习中咀嚼原汁原味、领悟原义原理,体会真理的甘甜。
学员们表示,要带头讲ZZ、铸忠诚,始终在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感悟思想力量掌握精髓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是全X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行动指南。”
“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既部署‘过河的任务’, 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这一重要思想是具有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思想富矿’, 也是指引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方法宝典’。”
研讨交流中,大家纷纷表示,经过静心读原著、悉心悟原理、用心思道理, 自己在整体把握科学理论体系上有了新收获,在贯通领会理解精髓要义上有了新体会。
学员们深有感触地说,X的创新理论是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都能从中找到方向、方法和答案。我们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而思、读而悟中明方向、解疑惑、强定力,推动X的创新理论武装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结班式上,每位学员从《习近平著作选读》中自选一篇文章,进行了交流发言,既谈了学习领悟的认识和体会,又谈了贯彻落实的思路和打算。大家纷纷表示,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刻领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学员们一致认为,通过这次专题读书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深刻理解,进一步武装了头脑、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干劲。
三、深学细悟笃行汲取奋进力量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在专题X课报告中,省委书记尹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紧密结合江西实际,从七个方面就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进行了阐述,切中要害、发人深省,并给出了解题的思路、路径和方法。
学员们认为,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要以“功成不必在我” 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全面提升能力水平,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切实把握好“三新一高”的战略导向,坚定不移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在打造新的增长点、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发挥国家战略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共同富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凝心聚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学员们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特别是对标X中央部署要求,我们还面临不少差距问题、困难挑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问题意识、使命意识,以更强责任担当,自觉扛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时代重任。
“作为红土地上的干部,必须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 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学员们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江西篇章”, 是指引江西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真理之光耀前路,思想洗礼启新程。专题读书班告一段落,学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工作岗位。大家表示,学习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学思践悟,扎实做好深化、内化、转化工作, 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
延安精神铸魂 税务春风拂面
延安宝塔区税务局持续深化ZZ机关建设综述
(2023年4月18日)
税务春风拂面来,便民服务暖人心。今年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延安市宝塔区税务局X委响应市税务局部署,组织X员干部和职工开展“办好惠民事服务现代化”春风行动,切实解决纳税人“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 精准服务辖区内重点企业发展,共走访纳税人235户,帮助企业解决问题4户, 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将“春风”送到纳税人、缴费人心坎上。
这是该局以ZZ机关建设引领保障税收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行稳致远的一个缩影。
税务机关第一身份是ZZ机关,第一属性是ZZ属性,第一要求是旗帜鲜明讲ZZ。近年来,宝塔区税务局X委牢固树立“税务机关首先是ZZ机关” 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省税务局X委关于推进ZZ机关建设工作要求,以市税务局X委ZZ机关建设48字建设目标为指引,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为契机,以调查研究为抓手,以延安精神四大内涵为主线,通过打造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创建“宝塔山下X旗红”X建品牌、推行“银青结对”工作模式等创新举措,抓深抓实ZZ机关建设,为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国之大者”提供了坚强保证。
学理论、强素质,用延安精神把稳思想之舵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X 随时准备为X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X。” 4月4日上午,宝塔区税务局X委组织开展了“缅怀先烈寄哀思追忆英雄传遗志” 主题活动。通过讲授专题X课、瞻仰烈士纪念碑、向英烈们敬献花篮、重温入X誓词等方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税务干部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一堂别开生面的“红色课堂”,令税务干部们受益匪浅。大家纷纷表示, 要贯彻落实好X的二十大精神,从先烈不朽的革命精神中汲取前进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宝塔税务力量。宝塔区税务局立足延安红色资源禀赋,打造“见证初心之旅”教育环线,开设“教授式”“情景式”“互动式”红色课堂,形成“中心组学习为龙头、支部学习为基础、青年学习为重点”的学习机制,采取精研细读深学、丰富载体促学、强化指导督学“三学”措施,推动政
治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坚定正确的ZZ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宝塔区税务局坚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伟大的信仰力量,旗帜鲜明讲ZZ,以“红色课堂”锤炼X性,以“红色驿站”增强本领,以“红色品牌”凝聚力量,努力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
4月上旬,一个拄着双拐的中年人走进“红色驿站”——宝塔区税务局罗家坪办税服务厅。
“X员示范岗”白延平看到后,立即将他搀扶到等候区,随后通过绿色通道窗口,帮其办理了税控盘注销业务。“太感谢了,你们的服务真贴心啊!” 这位朴实的大叔感激地说。
类似的暖心事,在罗家坪办税服务厅发生了很多次。宝塔区税务局将罗家坪、新城、姚店三个办税服务厅建设成为X员税收实践的红色驿站,打造集X建工作引领、X员先锋模范、纳税缴费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深入开展“X员前台学业务”“X员前台做向导”干部培养项目,增强X员干部服务意识和先锋意识。
延安,这个昔日黄土高原上的小城市,因极富红色文化内涵而被誉为红色圣地。基于此,宝塔区税务局以“宝塔山下X旗红”X建品牌为中心,延伸创建“延安精神照我行”X史教育品牌、“红石榴·陕先锋”X支部品牌,以专题X课、情景教学、实地观摩、专题研讨相结合的“四位一体”教育模式为抓手,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凝聚税务力量,彰显责任担当。
在宝塔区税务局,有一支由清一色的女税官组成的特殊队伍,那便是社保和非税收入股。作为“红石榴·陕先锋”X支部品牌创建的联建单位之一,该股室的女税干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不怕困难、不计得失、主动作为的“巾帼风采”, 创新争先勇担当,热心服务缴费人。同时,发扬“红石榴”精神,打造又红又紧又闪亮的“红石榴”社保非税文化,积极与相关部门单位加强交流协作,圆满完成各项税收征收任务。2021年,该股室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谋创新、强改革,用延安精神补足精神之钙
步入宝塔区税务局机关大楼,红色X建、蓝色税务和黑色廉政“三色”主题文化墙极具特色,“X建文化”“廉政建设”“税务法治”三大基地布局合理、简洁实用、氛围浓厚,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该局以深化X员干部教育、永葆X的先进性为目的,精心打造的延安精神教育基地。三大基地从内容、形式上全方位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教育载体,使其成为干部思想ZZ教育的“第一课堂”、廉政教育的“第一阵地” 和法治能力提升的“第一驿站”。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宝塔区税务局坚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伟大的思想力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打造延安精神教育基地,不断拓宽智慧办税服务体系,优化纳税服务热线运行机制,推进新时代税收现代化建设提质增效。
“这个自助办税服务厅不需要抽号排队,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来了就能办, 而且还能直接盖章,确实方便多了。”在宝塔区税务局罗家坪智慧办税服务厅前厅,刚刚办完领用发票业务的个体工商户张女士高兴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罗家坪智慧办税服务厅依托智能科技手段,一站式集成自助办税、智能导税、网上体验、虚拟体验、数据展示、涉税提醒等多项功能,是目前全省面积最大、设备最全、功能最强的7×24小时办税服务厅,并配备了国内少有的支持自助盖章功能的发票代开终端。
为进一步拓宽智慧办税服务体系,宝塔区税务局积极创建“三位一体+7× 24小时的智慧办税服务圈”试点项目,打造智慧办税厅建设标准“样板间”, 为百万纳税人带来办税便利。
与此同时,宝塔区税务局将市税务局“小呼中心”与区局办税大厅“一线通”并号运行,打造“前后台一体、问办一体、区县一体”的具有延安特色的小呼中心,建立话务人员“6+2+2”轮岗互派联动机制,以精准化服务全面提升纳税服务质效,深受好评。
优服务、促发展,用延安精神涵养为民之情
2022年8月的一天清晨,雨后初晴。宝塔区黄蒿洼村一个小院子里坐满了人, 这里正在开展“税法宣讲进乡村”主题X日活动。来自宝塔区税务局宝塔山分局X支部的税务干部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大家一人一个小板凳,拉家常、聊变化、讲政策,互动式税费优惠政策宣讲“声”入人心。
2019年起,宝塔区税务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充满乡土气息的“板凳会”这一形式,点对点推送税费优惠政策,并在该局各基层分局推广这一经验,让税惠政策成为助企纾困的“及时雨”、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宝塔区税务局坚持从
延安精神中汲取伟大的宗旨力量,大兴税收调查研究之风,谋划惠企便民担当之策。2022年,持续开展“百名委员下基层,千名书记进万企”调研活动,开展纳税人、缴费人座谈会35场次,走访纳税人、缴费人615名,帮扶纳税人98户, 办实事26件。
在此基础上,该局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通过“志愿服务”连民心、“便民春风”润民心、“税务管家”暖民心,全力塑造“宝塔服务员”新形象。
4月1日至5日,宝塔区税务局100余名X员职工轮流上阵,积极参与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大家有的来到延安新区街道十字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引导志愿服务;有的配合宝塔山街道嘉陵社区,开展尹家沟至宝塔宾馆路段环境卫生整治,以多彩志愿服务助推文明创建。
该局结合实际,成立了“花木兰”志愿服务队、“张思德”志愿服务队、宝塔志愿服务小分队、青年志愿服务队、金税银发志愿服务队5支志愿服务队伍, 深入开展疫情防控、税收宣传、社会公益等多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你们提供的‘税务管家’一对一辅导服务,让我们及时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红利,同时也解决了资金严重不足的麻烦。”延安圣地蓝热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梅高兴地说道。2022年11月,在冬季供热期即将到来之际, 宝塔区税务局“税务管家”团队来到该公司,及时帮助解决了资产划转、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等涉税诉求,确保市区能够按期供热。
为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宝塔区税务局推行重大项目“税务管家”制度,组建了由3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的“税务管家”服务团队,对省、市、区三级共87个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全方位和全周期的管家服务。在服务过程中,“税务管家”人员主动对接重点项目建设单位,及时发放明白卡、服务事项清单、组合式税费政策汇编等涉税资料,精准开展政策辅导, 破解涉税难题,提升服务质效,让企业享受到税费优惠的红利。
“在开展‘税务管家’服务的同时,今年4月底,我们将联合纳税服务股, 开展‘便民春风’润民心活动,深入辖区企业,面对面帮助其解决涉税困难。” 宝塔区税务局法制股股长王海燕告诉记者。该局积极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印制宣传资料3.6万份;推广“全程网上办”“最多跑一次”及“非接触式” 办税服务事项清单,畅通12366纳税服务热线,办结率达到100%。
育人才、强管理,用延安精神增强担当之勇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标志。
宝塔区税务局坚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伟大的奋进力量,育好青年干部“蓄能池”,做好人文关怀“牵引力”,用好教育培训“助推器”,不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为税收事业赋能。
《中国共产X简史》、《X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百集微纪录片
《百炼成钢:中国共产X的100年》今年4月以来,宝塔区税务局的老X员们纷纷向结对的青年干部荐文荐书,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通过“银青”结对传帮带的方式,老X员们手把手、心贴心、面对面给年轻干部传授基层工作经验,为年轻干部成长“架梯铺路”。
“银青”结对是宝塔区税务局青年干部培养教育工作的特色亮点之一。该局积极创建“X旗领航红色宝塔”干部培养项目,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构建“一对一学帮带”学习机制,进一步培养“红色头雁”、激活“红色细胞”、传承“红色基因”。
一桌一椅一卷书,一灯一人一茶杯,宝塔区税务局的“职工书屋”是个沉思静悟、安顿心灵的好去处。
该局坚持以人为本,精心打造陕西省税务系统“模范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示范点,配备图书5000余册,固定时段免费开放,为X员“随时学”“随地学”创造条件。同时,成立书画、登山健步等11个文体兴趣小组,极大地丰富了干部职工生活。
在宝塔区税务局干部职工的印象中,X建工作股股长张琳总是一有时间就通过“学习兴税”App学习,碎片化的时间几乎都被利用起来了。如果有比较完整的时间,张琳还会做些税务、X建等方面的练习题,攻克自己的知识盲点和学习短板。
为全方位培育和激发干部队伍内在活力,该局持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项目, 强化“学习兴税”“数字人事”等平台的管理和运用,实现组织绩效、数字人事的“一数两用”和融合贯通,进一步激发X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全国巾帼文明岗”“省级文明单位”“陕西省模范职工之家”“延安市工人先锋号”这一项项荣誉,见证了X领导下的宝塔区税收发展历程,记录着宝塔税务人忠诚履职、接续奋斗的拼搏足迹。
旗帜鲜明讲ZZ,X旗引领兴税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宝塔区税务局X委将按照构建税务系统“六位一体”全面从严治X新格局、落实“纵合横通
强X建”机制的要求,坚持ZZ引领,进一步筑牢信仰根基;坚持固本强基, 进一步夯实组织支撑;坚持为民服务,进一步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推进ZZ机关建设走深走实、见行见效,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税务铁军,切实提高办税效率和服务质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新时代宝塔税务迈上新台阶提供坚强保障。
扬清风正气谱廉洁新篇
孝感市委直属机关工委推动市直单位清廉机关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4月20日)
走进市直各单位,办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