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每月总结汇编№ 2 4
2023年8月
目 录
一、X委
钦州市直机关X建工作综述 1
日喀则市践行“四敢”要求推动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综述 3
和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7
云南省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综述 9
秦州区组织工作综述 14
淮滨县滨湖街道X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综述 17
南通市组织工作综述 19
X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工作综述 24
海南藏族自治州成立 70 年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30
竹溪县X建引领能力作风建设综述 41
X的十八大以来保山组织工作综述 46
安阳市直机关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52
平顶山市基层纪检监察机构“三化”建设工作综述 55
重庆市委第一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综述 58
浙江省新时代十年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62
恩施市 40 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67
濮阳市全方位开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综述 70
新时代江苏组织工作综述 73
X的十八大以来楚雄州组织工作综述 79
东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86
甘肃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以来我省高质量发展综述 88
新时代十年宁夏组织工作综述 94
天水市基层X建工作综述 99
黑龙江省直机关在主题教育中全面加强X的建设综述 103
厦门市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综述 110
二、人大
邯郸市人大常委会X建工作综述 112
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工作综述 118
三、政府
南昌市推动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122
丹东市上半年项目建设综述 126
海北藏族自治州农牧工作综述 130
祁连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32
西藏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综述 135
怀仁市撤县建市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38
海晏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43
曲靖市民营经济工作综述 146
吴忠市推进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149
海勃湾区双拥工作综述 152
德州高质量推进“双招双引”工作综述 155
贵阳市奋力推动产业大招商半年工作综述 158
相山区扎实开展暖民心行动综述 163
十堰市扎实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166
广安市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综述 169
玛曲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73
海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178
刚察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81
定西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84
竹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综述 187
安阳征信系统建设发展综述 190
日喀则市市场监管局上半年工作综述 193
安康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工作综述 196
安阳市深入推进双拥工作综述 202
瓜州县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205
商洛市着力促进共同富裕工作综述 208
商洛市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述 214
55.2023 年上半年凤台县经济发展综述 219
乌海市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综述 221
保定市推进双拥工作综述 226
四、政协
安康市政协不折不扣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综述 229
新时代宁德市人才工作综述 232
湖南省政协全力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综述 237
辽宁省各市县(区)政协提案工作亮点综述 240
五、政法
韶关市全力推进平安韶关建设综述 244
资中县政法工作半年综述 247
韶关市公安机关扎实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综述 250
新时代甘肃省组织工作综述 253
韶关市法检两院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综述 258
公安机关全力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综述 261
驻马店市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综述 264
濮阳县委政法委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综述 267
六、统战
福建省委统战部凝聚合力助推仙游乡村振兴综述 270
海南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综述 274
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 277
八、群团
攀枝花市慈善事业发展综述 281
十堰共青团五年工作综述 284
十堰市妇联五年工作综述 288
西藏自治区工会五年工作综述 292
九、企业
天津港保税区企业瑞普生物X建工作综述 295
昌吉自治州金融赋能中小微企业发展综述 297
甘肃科技集团推进企业“专精特新”综述 300
“小支点”撬动机关X建“大提升”
钦州市直机关X建工作综述
(2023 年 8 月 3 日)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这一个生动的物理学比喻, 说明找准着力点的重要性。
今年上半年,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在寻找高质量推进基层X建“五基三化” 提升年行动、高标准落实市委组织部“1314工作思路”的“支点”路上,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一、以联盟与年会为支点,撬动机关X建谋深抓实
5月18日,西部陆海新通道机关X建联席会议首届年会在我市召开。市委市直机关工委高标准高水平严要求完成年会筹备,并通过本次会议向12个省、区、市展示了我市开展“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动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成效。
4月13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牵头举办钦州市“新通道枢纽X建联盟”签约仪式,把X建工作有效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提供服务全过程。
截至7月20日,已有37个机关X组织与110家企业签订新通道枢纽X建联盟协议。各单位在“联”字上聚焦、在“盟”字上用劲,把X建联盟优势转化为新通道发展优势。如市人社局机关X委牵头有关单位到X建联盟企业走访调研, 收集到企业用工难、招工难、员工权益保护难等诉求,开展“就业暖心·桂在行动”专项服务活动,组织“服务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专场招聘会”“人才夜市”“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191场,提供就业岗位23.61万个, 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44万人;围绕“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及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和华谊、恒逸等重点企业产业工人缺口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式” 培养,累计开展技能培训6591人次。
二、以调查研究与X建品牌为支点,撬动机关X建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按照市委要求,制定方案,班子成员下沉市民政局机关X委等20多个基层X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基层X组织存在问题9个,为市直机关X组织推进基层X建“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动理清思路、把准脉搏。
4月,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以开展“双创双强”活动为载体,开展“五基三化”
提升年行动。通过实施基层X建“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动为牵引,大力推进创建模范机关、清廉机关,打造ZZ功能强、组织功能强的基层X组织。选树了2022年度创建模范机关示范单位16个;评选了2022年度市直机关五星级X支部
75个。
同时,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以基层X建品牌化创建为主线,扎实推进机关X建品牌创建,使机关各部门实现X建工作“提档升级”,成为推进基层X建“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动的重要举措。
三、以干部教育培训与X组织活动为支点,撬动机关X建蓄势赋能
做好新时代机关X建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X务干部队伍。今年以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从X费支出了116万元为机关基层X组织、X员干部征订书籍6.81万册。
为提高市直机关X组织书记综合素质能力,更好推进机关X建各项任务工作,围绕落实“1314”工作思路设计外出培训课程。7月2日至7月8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牵头组织32名市直机关X组织书记到苏州、扬州开展市直机关X组织书记业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为实现高质量机关X建“弯道超车”提供经验借鉴。
上半年,市直机关单位X组织通过组建X员突击队、X员先锋队,结合“双报到、双服务”、主题X日等活动,在平陆运河等重大项目建设和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当先锋作表率。其中,市财政局打造七大X建品牌,开展四大活动,推动平陆运河X建示范带机关单位示范点创建,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增添澎湃动能。
一路勇毅追寻,一路砥砺奋进,生动实践辉映如磐初心。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件件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抓好X的建设各项工作,继续谱写钦州新时代机关X建工作新篇章。
吹新风千帆竞渡 培沃土万木争荣
日喀则市践行“四敢”要求推动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综述
(2023年8月9日)
今年以来,日喀则市将“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作为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的重要载体,引领全市各级各部门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自觉将主责主业与践行“四敢”要求结合起来,全力推动改进作风狠抓落实见行见效、走深走实。上半年,日喀则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区第一。
一、锤炼“担当实干”作风推动干部敢为
坚持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为创造者开道,持续激发广大X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激发“愿为”动力。常态化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目前,共排查整治“躺平式”干部56人。开展“组织送关怀健康向心行”干部心理健康系列活动,邀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名专家为320余名干部职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受理困难职工帮扶救助申请10件。
提高“善为”本领。按照“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实行分层分类、人岗相适的“菜单式”精准培训,上半年,市、县两级X校举办各类培训班220期、培训X员干部19364人次。参加中央和国家机关、自治区调训40 期,培训X员干部359人次,采用远程网络教育形式,邀请对口援藏省市X校专家为市委X校9个培训班次进行网络授课。开展高低海拔干部交流373人、县乡机关干部交流401人。
增强“敢为”信心。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按照《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容错纠错的办法(试行)》,调整47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2名影响期满、表现优秀的被问责干部得到重新使用,实施容错纠错4起5人。制定
《日喀则市干部选拔任用考察办法》《日喀则市“带病提拔”干部选拔任用过程倒查工作办法(试行)》《干部ZZ素质档案清单》,实行科级干部调整事前备案审核机制,科学指导各X委(X组)规范做好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二、练就“敢闯敢试”气魄推动地方敢闯
坚持为基层减负、为地方赋能,鼓励基层在抓贯彻落实上创造性开展工作, 在顶层设计的框架内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
推动改革创新。制定《日喀则市推进“市县同权”改革下放行政许可事项及关联事项实施方案(试行)》,直接下放14项、市县同权13项、服务窗口前移8项,全面提高办事效率。创新制定《授权放权清单》,按照投资监管类、产权管理类等监管类别,明确14条授权放权事项,将依法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事项归位于企业,切实为企业“松绑”。
优化考核方式。结合行业部门工作实际,分类制定县区、市直、国企、职校四个综合考核办法,差异化设置240项关键性、引领性考核指标和评分细则, 聚焦X建工作、“四件大事”,完成18县区、74家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和1038名县级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工作,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用考核区分优劣、奖优罚劣、激励担当、促进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紧扣“争创一流、奋勇争先”的目标任务,健全经济运行调度、重点项目调度、重大工作调度“三个调度机制”,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大力引育人才。调入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柔性引进专家人才15名,主动对接有引进意向的各类人才61名,与清华大学等4所高校达成意向合作。从山东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专项招录(招聘)毕业生130人,11名服务期满西部计划志愿者考录至日喀则。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千万工程”,培训农牧、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领域人才1.2万人次。
搭建开放平台。成功举办以“珠峰故里·吉祥日喀则”为主题的第十八届珠峰文化旅游节,全面搭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邀请各界代表团、央企代表、重要客商代表、企业家代表等国内外嘉宾755名,吸引16.6万余人次国内外游客参观旅游、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6亿元。积极参加第五届藏博会,在招商引资推介会上成功签约清洁能源产业、高原特色农牧产业、高新数字产业等项目8个, 总投资43.4亿元。
三、强化“助企惠企”支撑推动企业敢干
持续营造便捷、高效、公平、法治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形成企业敢干的生动局面,持续稳固日喀则经济行稳致远的根基。
优化“敢干”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工作,坚持“职权法定、简政放权、便民高效”的服务原则,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升级,将立项审查、
工程建设、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和项目评审等环节统一集中到便民服务大厅, 实现“一站式”办理。上半年,新设立登记企业823户、注册资金43.51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54.1%、29.19%。创新设置帮办代办服务窗口,采用“小事快办、大事急办、特事特办”的方式,上半年,市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局完成帮办代办5362件。出台《日喀则市管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试行)》,“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的导向逐步建立。
强化“敢干”支撑。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全市工业企业座谈会,全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企业敢干保驾护航。制定《日喀则市市级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工作制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专门成立日喀则市招商引资局、市发改委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出台《日喀则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试行)》,涉及土地、金融、财政支持、创新奖励等优惠政策36条,同时,每年本级财政列支8000万元设立招商引资奖励资金。上半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71个、总投资182亿元、累计到位资金28.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2.8%、13.4%。坚持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纾困,为23155户纳税人免税11662.49万元,为7448户纳税人减征5831.13万元。降低贷款主体综合融资成本,发放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贷款25笔,金额1.02亿元,同比增长410.4%。
弘扬“敢干”精神。日喀则达热瓦啤酒有限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上市,下属青稞酒业生产的“喜孜”品牌青稞酒已走出国门, 在尼泊尔当地备受欢迎。西藏天牧源牦牛乳业有限公司坚持回馈社会,带动就业80人,其中大学生55人、农牧民25人,每年为周边群众如期兑现土地流转费用50.4万元、分红80万元。临夏商会坚持“致富思源、回馈社会”理念,投资4370.6万元,在桑珠孜区甲措雄乡建设集牛羊养殖、短期育肥、动物防疫、活畜交易、品牌培育、信息化管理、线下交易为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型农牧产业园区。
四、汇聚“敢为人先”力量推动群众敢首创
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大力营造创新氛围,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更好释放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潜力和创造智慧。
挂牌成立“青稞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以提供公益性和公共性服务为原则,为入驻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办公设施,减免3年水电费,积极引
导、鼓励、支持日喀则籍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创业。
坚持就业优先,强化政府搭台,鼓励群众参与,日喀则零工市场于5月17日揭牌运营,为零散务工人员打造便捷、舒适、高效、温馨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启动“就创日喀则”进校园专题论坛暨宣传招聘活动。
开展“点亮夜经济、重燃烟火气”美食街促销活动,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各方参与,搭建群众创业平台,80家个体商户进驻美食街。紧盯直播带货“风口”,通过上海援藏联络组开展援藏公益专场直播,邀请知名主播为研发的青稞食品直播带货,探索农畜产品销售新路径。鼓励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建成智洋高海拔地区电力智能运维技术创新实验室等7个研发平台,建设神猴药业公司标准化实验室,打造全国首家藏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第一家民营藏药企业研发中心。
春风化雨沁人心 文明之花处处开
和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2023年8月7日)
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X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志愿服务,让群众安心暖心又放心;精彩、丰盛的文化惠民大餐,让精神文化滋养群众心田这些都是和政县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真实写照。
和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紧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创新文艺志愿服务理念和方式,涌现了一大批“文艺+文明实践”的生动案例,做到了“群众在哪里,文艺服务就到哪里”,打通了文艺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 让文明志愿之花在群众身边绽放。
一、志愿服务搭舞台文明乡风扑面来
走进城关镇咀头村,一条条干净的道路、一栋栋美丽的农家楼房映入眼帘。清新宜人的村庄环境,离不开村上环境整治的决心和村民爱护环境的自觉,更离不开咀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该村包村组长邵醉告诉记者:“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志愿者们不定期开展环境整治活动,使‘咀头是我家,环境文明靠大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如今,我们村已形成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和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乡风文明一体推进,具有全县、全州代表性的咀头模式。”
在和政县,像这样的志愿者注册人数已达6.6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8% 以上,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20支、乡镇综合志愿服务队13支;各级各部门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22个,开展理论政策宣传、科技培训、扶危济困、助学支教、文明交通、卫生环保、医疗健康等志愿服务8000多场次。
二、文艺服务接地气志愿活动暖人心
文明礼仪无处不在、文明之花处处绽放。为更好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所、站)在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组织阵地作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全县范围内启动志愿服务组织全覆盖,为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树立标杆。
近年来,和政县充分挖掘独特的化石文化、花儿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坚持以节为媒、以文促旅,做足“文旅+”文章,不断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吸引力,着力打造精彩纷呈的文化和政。今年,先后举办乡村春晚、春节秧歌
汇演、大型灯光秀、广场舞表演等一系列文化文艺活动。4月,成立花儿演艺中心,吸收一批年轻有活力的高学历人才,为基层群众带来更精准的服务和更高水准的艺术享受。截至目前,开展文化文艺志愿服务300多场次,成立了1个县级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13个乡(镇)级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126个村级文化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实现了县、乡、村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遍地开花。
三、群众文化需求多整合资源聚民心
为进一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促进社会文明风尚健康发展,县上鼓励和支持依托当地乡土文化、民间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花儿和秧歌两大文化非遗品牌。
搭建群众大舞台,将和政秧歌、牙塘牛犊爷、傩舞、眉户戏等搬上舞台, 为非遗和群众性文艺提供展示平台;精心制作《爱在和政》歌曲专辑,创作歌曲10首、录制花儿曲令15首;编撰“花儿临夏·醉美和政”书画册、摄影集、花儿论文集、花儿曲令集、和政文学作品选等;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 活动,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和政秧歌”“花儿”等特色课堂,让丰富的非遗文化在校园得到传承和保护,焕发出蓬勃生机。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一个个崭新的平台、一个个创新的阵地、一个个鲜活的载体,不断描绘着文明和政的美丽画卷。
担当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云南省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综述
(2023年7月31日)
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 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
X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全省文化持续繁荣发展, 亮点纷呈,异彩凸显。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晋宁河泊所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2022年央视国内十大考古新闻;话剧《桂梅老师》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电影《九零后》《再见土拨鼠》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
《一点就到家》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目前全国最大的考古体验场所云南考古体验馆建成开馆;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文化产品绽放国际舞台,助力群众“绣出”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接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省、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七彩云南在守正创新中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
一、以精品力作丰富需求凝心聚魂
今年1月,我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意见》,为全省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指导。随后,《云南省文艺精品创作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云南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柔性引才实施细则(试行)》等一批措施陆续出台,为全省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省文艺创作始终聚焦现实生活图景,传承文化传统血脉,文艺园地百花齐放,在各大奖项中收获累累硕果。
文艺创作实现新突破。2022年,以话剧《桂梅老师》荣获文华大奖为契机, 推动滇剧《张桂梅》、舞剧《幸福花山》、杂技剧《聂耳》等一批重点剧目不断打磨提升,京剧《大山母亲》、滇剧《忠诚》、花灯剧《南疆丹娘》、话剧
《澜沧水长》、白剧《阿欣还乡》等一批优秀剧目创排;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
合作创排的音乐剧《绽放》在全国巡演,广受好评。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
《农民院士》《落地生根》、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等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上映、播出以后产生广泛影响。
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我省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服务“文化强省”建设,落实“文化润滇”行动要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列入省政府10件惠民实事,仅今年上半年,全省惠民演出达到6992场,观众350余万人次。紧扣“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彩云南”主题,持续打造和推广各类主题阅读活动,截至今年上半年,共开展6587场活动、728次“书香九进”活动。全面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公益电影放映达到6.2万场次。
着力提升滇版精品图书影响力,组织策划出版了《李大钊年谱》《张桂梅》
《农民院士》《纽带——中老铁路纪行》《中华民族融合简史》《什么是云南》
《极命草木——曾孝濂和他的博物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丛书》《生物多样性之美》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重点图书,启动实施“新时代新云南·中国报告文学大系”。《李大钊年谱》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张桂梅》等6部作品获得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犀鸟启示录》获第九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好想长成一棵树》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云南少数民族经典故事绘本》《大象的旅行——“短鼻家族”北上南归记》等一批“走出去”项目实现版权输出。
以提高全省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擦亮民族特色文化,传播志愿服务文化。营造崇德向善社会氛围,推出张桂梅、杨善洲、高德荣、朱有勇、张顺东李国秀夫妇等一批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推进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6万余场次。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五个普及”和文化文艺类文明实践活动11万余场次。深化移风易俗,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实施“五大习惯”养成行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六条风尚”。
立足独特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我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致力于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满足各族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让文化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
二、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相通
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省着力推动文物保护、博物馆活化利用等工作,让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为全社会提供丰沛的历史文化滋养。
全省文物保护状况明显改善,文物考古研究取得突破,文物安全监管得到加强,文物活化利用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以来,我省积极向国家文物局和省财政争取并落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保单位保护项目150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达96项。2019年以来,全省共完成考古调查勘探项目120项、考古发掘项目56个,出土编号器物3.4万余件;完成元谋猿人遗址及周边区域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等6个专项考古调勘调查工作,启动元谋猿人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其中,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河泊所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2022年央视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度六大考古新发现。“红河哈尼梯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助推乡村振兴”,2023年6月入选国家文物局首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
坚持文物和旅游融合发展,全省557个A级旅游景区中,依托或包含文物保护单位的景区有47个,共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个。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实施威信扎西会议会址周边文物保护提升、祥云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6个项目。推出以考古遗址、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为节点的历史文化旅游线路10条。
2019年以来,我省实施《云南博物馆群建设计划》,率先开展八类八区博物馆群落建设,将“省级备案独具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的公益性博物馆和纪念馆”纳入“美丽县城”考评指标体系,激发各地建设和发展博物馆事业的积极性。目前,全省备案博物馆纪念馆数量已增至184家,较“十三五”末增加23家, 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遍及全省各地的发展格局。利用“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率先建设云南博物馆数字开放平台,展示博物馆、纪念馆的陈列展览和馆藏文物,实现“云游文博”。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基本陈列荣获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昆明市博物馆馆藏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被评为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等。
今年6月建成开放的云南考古体验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考古体验场所。该馆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架起了考古与公众间的桥梁,打造了文物活化利用新样板。
三、持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丰富多样、独特迷人的云南文化,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最耀眼的名片、最深厚的底蕴,也是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宝贵资源。
依托禀赋突出的文化资源优势和潜力巨大的文化发展空间,以做好系列“文化+”、彰显文化赋能为路径,我省积极推动文化和相关产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通过新理念、新规划、新技术的运用,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诗和远方”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中实现联结与共享。
着力于文化挖掘、文旅融合,探索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的新路径。我省统筹保护与利用关系,印发实施《云南省民族村寨旅游提升工程三年行动(2023— 2025年)》《云南金牌旅游村及最美乡愁旅游地创建标准》等政策措施,目前, 全省创建云南旅游名村213个,推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1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50余条。2022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93亿人次,实现收入1888.76 亿元。今年1至5月,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33亿人次,实现收入1049.1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6.66%、33.80%。
挖掘郑和、徐霞客等历史名人资源,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歌曲、剧目、影视作品;以“传统技艺+现代创意”的方式,让云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活起来;探索建立“文化基地+创意园区+人才高地”的“艺术家第二居所” 云南文化强省建设,在推动凝心铸魂、实现精神富有、铸就文艺高峰、优
化文化供给、深化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攻坚突破、出新出彩。
积极发挥非遗资源大省优势,通过非遗保护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截至目前,我省共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86项、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15项、县
(市、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766项;傣族剪纸、藏族史诗“格萨尔”、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省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5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19人、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568人、县(市、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563人,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保护体系。
在抓好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同时,我省不断探索“非遗+景区”“非遗+基地” “非遗+文创”“非遗+演艺”等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建水紫陶”,布局“紫陶文创+田园度假
+观光体验”西庄紫陶小镇,植入相关商业业态,建设紫陶创意园、紫陶博物馆、蚁工坊文创艺术空间等,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大理白族自治州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白族扎染”,建设“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打造集展、产、研、学、售为一体的非遗体验AAA级旅游新景区,吸引大批游客参观、体验和购物。
彝绣产业表现也格外亮眼,楚雄彝族自治州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先后建成彝人古镇彝绣聚集区、永仁彝绣一条街等产业集群,打响一批彝绣品牌,彝绣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0.2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45亿元, 带动当地群众持续增收、绣出幸福生活。目前,以彝绣为代表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正逐步转变成我省特色文化产业,成为我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3年,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成为现象级热播作品,兔年春节和“五一”黄金周,伴随着一句“去有风的地方”,七彩云南迎来“影视文艺盘活壮大文化旅游资源经济消费”的最高峰。据统计,春节和“五一”假期期间,我省游客量同比大幅增长,其中,今年“五一”假期前3天,大理州共接待旅游者210.84万人次,同比增长363%。积极主动做好“招引影视创作生产、壮大文旅资源经济”工作,我省以“影视+文旅”带动影视受众认识云南新形象,实现“云南印象”从符号到形象、到品牌、到生产力的转化,用影视文艺撬动和盘活云南文旅资源,实现文化旅游业从“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综合消费经济” 转变。
在固本开新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我省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助力旅游演艺、乡村旅游、文化遗产旅游蓬勃兴起;推动发展数字+文化,“云阅读”“云视听”“云旅游”等,为人民群众带来多彩文化生活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创造,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云南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塑造活力云南、团结云南、绿美云南、开放云南、温暖云南新形象,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故事,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作出云南贡献。
X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秦州区组织工作综述
(2023年7月31日)
2018年以来,秦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新时代X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X的组织路线,以X的ZZ建设为统领,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育人才聚贤能、强自身提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聚焦凝心铸魂,思想ZZ建设走深走实
理论滋养初心,思想引领使命。五年来,始终把X的ZZ建设摆在首位, 教育引导全区各级X组织和广大X员干部坚决贯彻落实X中央决策部署,不断提高ZZ领悟力、ZZ判断力、ZZ执行力。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ZZ任务, 组织广大X员干部深入学习X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X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举办区级主体班次培训85个198期,累计培训干部28558人次, 先后选派领导干部参加中央和省、市调训1758人次,广大X员干部综合素养和履职能力不断提升。督促各级领导班子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 X内ZZ生活的ZZ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增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X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庆祝中国共产X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激励全区广大X员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二、聚焦中心任务,服务保障大局有力有效
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组织工作就保障跟进到哪里。五年来,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忠诚,在服务大局中奋勇担当。
坚持把抓X建促乡村振兴作为“一号工程”,扎实开展X群服务中心管理使用“规范提升”行动,村级阵地平均面积达250平方米。持续深化“三链”建设,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六强”行动,截至目前,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8189万元,村均收入19.5万元。深化X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积极打造“X建领航社情民意一网通”管理平台,科学设置基础网格523个,实现网格X组织
全覆盖。建立物业服务企业X组织21个,引入国有物业企业对124个老旧小区兜底服务管理。全面推行“主题X日+群众说事”制度1335工作法,梳理乡村治理基础网格516个,确定X员联系户4689个,汇聚乡村治理红色力量。动员全区广大X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完善“三级包保”机制和“五包一”制度,协调市、区单位和街道社区包抓495个居民小区,下沉6700多名X员干部和4500多名志愿者参与闭环管理等工作,协调解决人员转运、外出就医等问题352个。
三、聚焦正确导向,干部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五年来,始终坚持X管干部原则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统筹推进干部“选、育、管、用”工作,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坚持把ZZ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实践锻炼,分批次选派干部到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一线“墩苗”历练,选派市区选调生到村任职,推动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成长成才。紧盯“后继有人”根本大计,采取“拓宽源头,储备一批; 盘活资源,培养一批;知人善用,使用一批”的“三个一批”方式,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严格执行谈心谈话、提醒函询诫勉、平时考核等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严格落实荣誉退休、公休假、健康体检等措施,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强化ZZ引领,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老干部服务保障管理水平。
四、聚焦大抓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五年来,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统筹推进传统领域X建工作,加大新兴领域X建工作攻坚力度,基层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增强。
稳步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X组织书记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公开选聘大学生村文书420名,择优选聘134名致富带头人、18名退伍军人、6名返乡大学生担任村X组织书记,不断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以深化“四抓两整治”和X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抓手,创建省级标准化先进X支部14个、市级X建示范点20个,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X组织233个。建立新兴领域基层X组织43个,新建区域性X群活动服务中心1处,引导1700余名新就业群体争当“六大员”,推动基层X建质量全域提升。突出ZZ标准,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X员。推行农村X员“五重”管理模式,科学推进1.1万余名农村X员分类管理,教育引导农村X员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
用。
五、聚焦筑巢引凤,人才发展动能显著提升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五年来,始终坚持X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建立人才引进编制“周转池”制度,制定实施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方案,近五年规范引进教育教学、医疗卫生等急需紧缺人才292名。抽调2256名专家人才和科技特派员,组建16支服务团队助力“三农”工作,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56万人次,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严格落实区四大班子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走访慰问人才专家125名、秦州籍在外高层次人才家属138名。
六、聚焦从严治部,组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打铁必须自身硬。五年来,始终聚焦“讲ZZ、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 目标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过硬本领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ZZ建部为统领,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组工干部大讲堂等,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各项X内政策法规,教育引导组工干部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注重培养“严细深实”作风和“安专迷”精神,引导组工干部静心研究问题、专心钻研业务。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 修订完善《议事规则》《机关管理制度》,推动部机关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转。
X建引领聚合力 基层治理激活力
淮滨县滨湖街道X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综述
(2023年8月4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近年来,淮滨县滨湖街道坚持X建引领, 聚焦“五城同建”目标任务,强化X建引领,强化基层治理,推进“三项改革”, 狠抓“三大板块”,基层基础更加稳固,街道经济提质提速。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该街道各项经济指标均完成半年任务,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入库项目2个,增速全县第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增速全县第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持续向好,增速全县第四;“四上”企业申报新入库一家,新排查申报待审批一家;DP累计增速全县第八,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滨湖贡献。
着力上下贯通,打通基层筋脉。该街道认真落实“王”字型治理架构要求, 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和职能体系,抓好“块”的统筹,保障“条”的顺畅,推动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在增强统筹能力上,实施街道事权统一,调整优化街道班子成员分工,实现“术业专攻、块抓条保”。同时,推行实施AB岗协同工作机制,共同发力,实现了“能力倍增”;在精细网格管理上,高标准建成“两中心一队一室”、社区“两站两室”,建立社区网格化组织管理体系,科学划分基础网格和专属网格,进一步细化微网格,配齐网格人员,主动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在延伸治理触角上,根据街道建筑的楼宇特点,在重点楼栋明确了143名楼栋长,成立了104个X小组, 设立了250户X员中心户,大力开展邻里纠纷劝一劝、小区治安看一看、楼道垃圾扫一扫、群众有难帮一帮等“四个一”活动,推动网格管理和服务延伸到户到人。
创建“五星”支部,融合重点突破。该街道坚持以“五星”创建为抓手, 围绕评星特点,深度融合重点工作,确保以支部过硬推动工作过硬。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创新建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有效提升街道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街容街貌,同时将拆违整旧后的空地荒地因地制宜进行改造, 高质量建成公园游园。扎实开展“三零”创建,常态化开展多项行动,统筹调动网格长、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力量,紧盯非法集资群体等特定利益群体, 排查征地拆迁、问题楼盘、双拖欠等重点领域,建立稳控台账。扎实开展“文
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一约四会”的作用, 拓展成立乡贤理事会、社区“五老”调解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认真落实“放管服效”改革,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将辖区企业纳入重点跟踪服务对象,主动上门走访,积极协调,争取政策支持,为企业配好“服务员”“店小二”。扎实开展“支部联支部”活动,充分发挥基层X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X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让基层X组织成为凝聚、动员、引领群众的“主心骨”。
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服务效能。该街道认真贯彻“群众有需求、乡村有服务”的理念,建好平台,充实力量,树牢导向,不断提升X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减县补乡提能,结合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解决了“责大权小人少”等难题,基层治理效果明显提升。全面推进便民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乡级和村级全部实现“就近办”,着力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在X政便民服务中心内,实现“一张表格、一次受理、一次办理” 的“一窗式”工作模式。
下一步,滨湖街道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措施,树牢“工作争前三” 的理念,进一步提升X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成效,为展现“美好生活看信阳美丽淮滨欢迎您”开放形象贡献更多力量。
X旗领航逐江海 实干争先阔步行
南通市组织工作综述
(2023年8月8日)
X的力量来自组织。X的全面领导、X的全部工作要靠X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
时间记录奋进足迹,使命激发前行力量。自X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X的建设总要求和X的组织路线,谋划实施X建领航、先锋培育、砥柱锻造、英才集聚“四大工程”,推动X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展现新气象。
五年多来,江海X建持续推进、不断深化,已成为南通X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鲜明标识、特色品牌,凝聚起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为南通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X建领航筑忠诚
“北京的天气很热,比不上我们火热的求知心情。我们一定以优异的学习成果向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在上周的南通市第二十一期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上,参训学员、市委研究室副主任陆大柱郑重表示。当天,48名市管领导干部走进中央X校(国家行政学院)课堂,接受为期两周的X的创新理论学习、X性教育和能力培训。
从2002年起,我市每年精心选调县处级干部到中央X校(国家行政学院) 进行系统集训,帮助领导干部淬炼思想、提升能力、增强本领。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已成为南通干部教育培训的“精品”班次和“招牌”班次。
“南通连续二十多年在中央X校(国家行政学院)举办高研班,这在全国设区市中为数不多。南通高研班班风好、学风正、品牌亮,学员们充分展示了南通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中央X校教师进修学院培训二室主任连翠珍已多年担任南通高研班的班主任,对高研班给予了高度评价。
思想建X、理论强X,是组织工作的重大使命。全市组织系统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X史学习教育,系统实施X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广大X员干部经受了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
坚决扛起服务发展的ZZ担当,为干部敢为善为撑腰鼓劲。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组织优势树立“四敢”鲜明导向的实施意见》, 以组织有为促进干部敢为,示范带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牢牢把握ZZ教育的时代性、实效性,让X的最新理论入脑入心。我市在全国率先建成市级X建融媒体中心,开通“江海先锋X群号角”视频号,实施X员“赋能续航”行动,启动“X课开讲啦·江海先锋”系列活动,推出干部现场教学“十大精品线路”,携手打造长三角干教资源合作共享朋友圈,用红色资源滋养干部初心、锤炼ZZ品格。
坚持以X的ZZ建设为统领,突出把好选人用人ZZ关。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探索干部任前ZZ体检工作,出台常态化考察干部ZZ素质“1+2”文件, 研发干部ZZ表现纪实信息化平台,建立“一人一档”,抓好观测纪实,对县乡集中换届的1246名人选一一把关过堂。出台《建设“三强三过硬”县级X政领导班子的意见》《开展“三对标三一流”国企敢干行动的实施意见》,以ZZ标准做好换届“后半篇文章”。列出X员发展对象ZZ审查《负面清单》, 明确10种一票否决情形,从源头上确保X员队伍ZZ合格。
二、先锋培育强堡垒
组建30支青年突击队,划定20个X员责任区,排查海岸、河道、桥梁、危房等安全隐患600余处,撤离风电运维船舶129艘、船员671人,保障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场平稳安全面对来势汹汹的台风“杜苏芮”,如东县组织部门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号”,组织动员广大X员投身防台防汛第一线、最前沿。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一个X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
全市组织系统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从农村到社区,从国企到民企,从传统业态到新业态,逐个领域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基层X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发挥组织优势,助力大战大考。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市委组织部启动“江海战‘疫’X旗扬”行动,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红色防线”。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我市打造产业链X建、“中创项目X旗扬”“轨交融合X建带”等特色品牌,推动X建与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领域,我市持续推进“攻坚支部”建设,让X旗在拔点攻坚一线高高飘扬。
突出X建引领,赋能基层治理。我市创新部署“红网格、通通建”“双报到、通通在”“红管家、通通优”建设,推动8470个网格X支部、7.4万名在职X员融入城乡治理,具有南通标识度的三个“通通”X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精心打造快递物流行业“江海小蜜蜂”X建品牌、货运司机“蜂巢型” 组织体系,实施关爱赋能“十大行动”,组建“江海新才”学院、推行“先锋指数”管理,X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激发队伍活力,集聚先锋力量。我市试点先行、系统推动村X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两新组织X务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启动村(社区)X组织书记“520激励计划”,基层X组织骨干队伍建设破题开局、纵深推进。南通探索构建流动X员“1234”管理体系,“三清三实”管理经验得到中组部肯定推广。大力开展“攻坚有我双先双为”活动,引导全市广大X员率先亮身份敢作为、领先作示范善作为。
三、砥柱锻造激活力
推行“亮绩”制度、开展“比绩”活动、用好“考绩”结果上个月,海门区出台“六聚力六突破”高质量发展赛绩竞标行动《实施方案》,全面点“燃” 广大干部奋斗激情。
事业发展,关键在X、关键在人。市委组织部坚持以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统领,先后研究制定“机关干部10条”“园区干部10条”“国企干部10条”“公务员10条”“镇街书记12条”“政法干部6条”,X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圆满完成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和机构改革任务。市委选人用人总体评价“好”的比例逐年攀升,2022年达98.37%,较2018年上升了7.57个百分点。
着眼X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健全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我市出台“年轻干部16条”,制定“568”培养选拔计划,市县联动选调高层次紧缺专业优秀青年人才,实施新录用公务员“青苗培优”计划,组建“江海砥柱”青训营,开展年轻干部“敢为善为”能力提升培训,实施“实岗锻炼” 计划,累计选派近千名优秀年轻干部赴国家部委、重点工程、基层一线历练成长。目前,全市“80后”处级干部达132人,“90后”正科职、“95后”科级干部总数突破210名。
立足新的时代方位,多措并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我市构建高质量发展“链式闭环”考核机制,制定《市管干部“能下”操作规程》,定期编发“三项机
制”典型案例,用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平时考核等制度,常态化开展“组织在身边·干部有作为”活动,评选优秀镇(街道)X政正职、“最美公务员”,创新推行“一票评先评优”,彰显了重实干重担当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南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等次。
四、英才集聚建高地
夏日炎炎,比天气更加火热的是如皋市举办的“皋才生”暑期实践锻炼。这一旨在深化如皋籍学子与家乡互联互通的活动,已累计吸引来自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1000余名如皋籍在校大学生回到家乡、融入发展,为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注入活力源泉。
人才蔚则事业兴。近年来,我市坚持X管人才不动摇,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编制“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深化人才工作“述评考”,系统集成、迭代优化“人才新政4.0”和“新科创30条”,建立科技领军人才“双招双引” 联动机制,组建科创投资和人才发展两大集团,推动人才工作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协同并进。南通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数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二,长三角北翼人才高地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融入长三角,谋划大发展。我市连续13年举办江海英才创业周,开展人才工作接轨上海“月月有·家家到”系列活动,在沪建设飞地孵化器面积近4万平方米,实现了“孵化在上海,转化在南通”。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通过人大行权设立“南通人才日”,与江海英才创业周共同构成南通人才工作双子活动品牌,引领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浓厚氛围。
优化创新生态,厚植发展沃土。除了构建人才政策、创新载体、科技金融、人力资源、产教融合、乐享生活“六位一体”集成式服务体系外,我市推出覆盖项服务的“江海英才一卡通”和“江海青年卡”,构建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以精准入微的服务让人才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南通新能源产业链发展迅速,真是出乎意料”“南通有很好的产业基础, 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未来南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将大有可为” 在参加江海英才创业周活动时,蹇锡高、夏志杰、贾力等院士纷纷看好南通、“点赞”南通。
打铁还需自身硬。近年来,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坚决落实“讲ZZ、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要求,扎实开展“四炼四争”主题活动、“组工菁锐”提能
行动,持之以恒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ZZ上绝对可靠,对X绝对忠诚”的底色进一步擦亮。征程万里风正劲,实干争先谱新篇。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我市组织系统将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奋力建设江海X建新高地,不断开创新时代组织工作新局面,为谱写“强富美高” 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保证、作出更大贡献!
X旗飘扬风帆劲 奋楫破浪启新程
X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工作综述
(2023年8月8日)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
按下X的十八大以来全区组织工作的回放键,呈现出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全区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落实X中央决策精神和自治区X委部署要求,以组织路线服务保证ZZ路线的高度自觉,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ZZ原则和根本ZZ规矩,体现到履职尽责、做好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聚焦办好两件大事,着力推动全区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中展现组织担当。
全区上下找准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把各级X组织和广大X员干部紧紧团结凝聚在X旗之下,着力抓X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民族团结进步,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跟进、服务、保障到哪里,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和发展优势。
一、凝心铸魂坚定理想信念
一场场干货满满的宣讲,一个个红色资源现场教学活动,一桩桩解民忧聚人心的实事勾勒出内蒙古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生动画卷。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X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重视学习,是推动我们X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全区坚持重点学与系统学相结合、领导带头学与X员干部广泛学相促进、X内学与全社会学相联动,自治区X委常委会先后举办3期读书班、10期中心组学习,161家参学单位举办读书班963期;广大基层X组织依托“三会一课”、主题X日等学习载体,推动理论学习不断深入、有效拓展。
X员、干部坚持以学习开头、拧紧思想的“总开关”,以调研开局、练就工作的“基本功”,以实干开路、找准发展的“撬动点”,向问题开刀、擦亮
作风的“试金石”,努力以高标准的要求和高质量的成果,让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的实在成效。
数据是最有力的诠释:全区上下紧盯重点民生问题,建立“民呼我为”“接诉即办”等工作机制,受理群众各类诉求318万件,直接答复解决230万件;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行信访代办制,试点地区代办信访事项4464件、办结2988件,切实把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做到心坎上;着力破解用工难、就业难问题,半年来推动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1.5万人。
真理之光照耀前路,思想洗礼一以贯之。
从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X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每一次都是全面深刻的ZZ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
X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头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学,实现了对X员干部多轮次全覆盖培训。
思想和精神的种子一旦萌芽,就有顶起巨石的力量。不少X员干部表示, 越学越心明眼亮,信仰信念信心更坚定了,担当作为的劲头更足了。大家自觉从X的创新理论学习中明方向、找责任、找任务、促提升,始终做“两个确立” 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
二、强筋壮骨建强战斗堡垒
建设好X的组织体系这座大厦,要让组织体系的经脉气血畅通起来,让X支部强起来。
印发《开展星级化亮晒比、创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实施方案》,提出以星级为标尺,以亮晒比为抓手,筑牢新时代北疆基层坚强战斗堡垒。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X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对标“七个作模范”要求,久久为功把基层X组织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开展反分裂斗争的坚强战斗堡垒,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一个支部一个支部提升,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巩固。
——强化思想ZZ引领。为解决一些群众对X的方针了解不够、对X的惠民政策感知不深、
“主人翁”意识不强等问题,在全区328个基层X组织中开展“感X恩、听X话、跟X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试点,汇聚起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磅礴力量。
——锻造头雁骨干队伍。实施“一嘎查村、社区班子一名大学生”计划, 与换届前相比,全区嘎查村X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提高到99%,“两委”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提高16.3个百分点。分领域开展基层X组织书记“大学习、大比武、大练兵”活动,不断提升基层X组织书记抓X建、抓治理、抓服务、抓发展的能力素质。推广X员先锋岗、X员中心户等做法,形成了北疆各领域X员争当模范的生动局面。
——服务保障大战大考。聚焦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制定“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工作职责,持续向重点乡村选派驻嘎查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 开展“三服务一促进”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行动,选派7800多名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人才和年轻干部深入基层、助力乡村振兴;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区8.6万多个基层X组织践初心、上一线、当先锋,让X旗在战“疫” 一线高高飘扬。
——构筑基层X建格局。从基础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入手,把政策、资源、力量向最基层倾斜。在农村牧区,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抓实X建促乡村振兴,精准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引领”行动,截至目前,全区96.5%的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在城市社区,学好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持续抓实X建引领基层治理,抓好《北疆红色网格治理服务工作指南(试行)》落实。在机关,推进“北疆模范机关”创建,以高质量机关X建助力高质量落实“五大任务”。在高校、中小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环节。在国企,推动产学研、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开展X建联建共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集中开展X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百日攻坚”行动,X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扩大。
——持续抓好边境X建。深化“五边行动”建设“北疆基层X建长廊”, 着力解决边境地区人口“空心化”带来的问题,以高质量边疆X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利用各级X群服务中心、石榴讲堂等载体平台,丰富“干部结亲”“暖心服务”等内容,促进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推动各族群众守望相助。
还应毫末长,始见拂丹霄。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从典型引路到整体推进,我区基层X建工作展现出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生动画面。
三、选育管用优化干部队伍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干部在工作中畏首畏尾、不敢担当的现象比较严重, 精神状态不振,干事创业积极性不高。
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树立良好导向是关键。
内蒙古鲜明亮出优与劣的标尺、明晰上与下的准绳,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四个特别”和“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的标尺贯穿干部选育管用各环节全过程,形成“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个人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好局面。
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12条措施,评选出100名“担当作为好干部”,截至目前,获评人选中有70人得到提拔、进一步使用或晋升职级;提拔使用受省部级以上表彰的自治区X委管理干部30名,树立起要做官先做事、要提职先担当的鲜明导向。
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推进“五大任务”专项考核,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荒漠化综合防治等重点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把做好民族工作贯穿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选准用好服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精兵强将”。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根据不同盟市发展定位,差异化设置“五大任务” 考核指标和赋分权重,出台《旗县(市、区)X委书记落实“五大任务”担当作为专项目标考核方案》,通过分类考核、按类排名、奖优罚劣,进一步激发旗县(市、区)X委书记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完善正向激励和反向惩戒机制,犒赏“快马”,鞭打“慢牛”,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深入实施“一百双千”培优育才工程,近几年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4400余名;开展年轻干部“五个一批”任职挂职工作,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挂职。
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用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制定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若干措施,提高苏木乡镇工作人员补贴,让广大基层干部立足本职创先争优。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健全完善容错纠错制度机制,制定推进干部能上能
下实施细则,完善20条不胜任不适宜情形,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 以“下”的压力倒逼担当。
有管用的机制来撑腰托底、有上下一心的不懈努力,广大X员干部持续增强报账意识、交卷意识、成果意识,把各项工作往实里抓、往成了干。
四、筑巢引凤英才汇聚北疆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我区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全力推进人才工作,立足更好融入国家“3+N”人才发展大格局,创新提出以“一心四园多点”优化人才发展布局,深入推进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和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东人才科创园建设,加快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带动各盟市、各行业以加强人才培养为着力点,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
棋局布定,落子有声。
对外,开放引才聚才——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近两年以双聘、兼职等方式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6名,刚性引进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同层次人才7人。连续举办十届“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吸引参会机构、企业1万余家,落地人才项目100余项。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人才交流合作,在北京成立内蒙古科创中心,在先进发达省份建立40余家驻外人才工作站。
对内,多措并举育才储才——深入实施“草原英才”工程,设立专项基金强化对本土高层次人才的支持扶持,累计支持培养“草原英才”2074名、创新创业团队797个,重点支持培养领军人才45名。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 工程,壮大应用型人才队伍。
一个覆盖思想、工作、创业、学习、生活的人才优质规范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指导9家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出台123条引才聚才支持措施;深入开展“唯帽子”问题治理,全面整改自查发现突出问题,下放中小学教师、中职教师、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权限,实现全区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医院自主评审全覆盖,有力地激发了用人主体活力;编制自治区2022-2025年人才发展规划,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30条人才新政,构建起符合自治区实际的差异化人才政策供给体系。
服务人才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指向一个方向——拿出真情实感拴心留人, 拿出真招实策排忧解难。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担当。全区各级X组织和广大X员将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服务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围绕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创造无愧于时代要求、经得起人民检验的新业绩。
风雨兼程七十载 不忘初心铸辉煌
海南藏族自治州成立 70 年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2023 年 8 月 3 日)
1953年以来,海南藏族自治州在中国共产X的领导下,乘风破浪,奋勇向前,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旧到新、从弱到强的巨大转变,擘画了一幅经济实力跨越式增长、人民生活大踏步前进、城乡面貌大幅度提升、民生保障全方位改善的壮美画卷!这70年,一件件民生实事彰显了X委政府心系群众的系群众的使命担当使命担当;这70年,一组组统计数据展现了圣洁海南开拓进取的发展历程。
一、踔厉奋发艰难探索
70年来,从自治州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X的十八大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惊天动地,海南各族人民以“缺氧不缺精神”的豪情壮志,在青藏高原这方热土上,从自治州成立之初的经济凋敝, 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X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施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治州和新中国一起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奋进之路。
(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53-1978年)。自治州成立初期,海南 州经济基础薄弱,生产落后,百废待兴。经济结构以农牧业生产为主,工商业基础非常薄弱,在经历了大跃进、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后,自治州依然在曲折中取得了发展,实现了粮食、油料等主要农作物和牲畜养殖的增长;兴办了一批制造、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和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工业企业,小水电、小砖瓦、小食品制造等纷纷涌现,支农工业产品逐步形成批量;建立了以国营商业为主导、集市商业为重要力量、个体商业为补充的新型商服体系。1978年,自治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亿元,比1953年增长1.7倍,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依次为0.68亿元、0.17亿元、0.22亿元,分别比1953年增长0.9倍、15.6 倍、6.2倍,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2012年)。1978年,X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战略转变,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这一阶段,农村牧区全面启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有效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农村牧区生产力和农牧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进入
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国企改革和对外开放继续深化, 思想解放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州委、州政府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发展电力生产、纺织、食品制造、生物制药、有色金属矿采选等产业,使全州国民经济由过去单一封闭落后的自然、半自然走上了多元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之路,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12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3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3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96.7倍、8.3倍、27.4倍。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分别为17557元和6128元,依次较1978年增长85.7倍和44.7倍。不论地区综合实力还是城乡居民收入,都实现了跨越发展。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2012年以来)。2012年11月,中国共产X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八大以来,自治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在改革开放中以变促进,在化解风险中以进固稳,在迎接挑战中以稳应变,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尤其是国家启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扩大总需求”与“供给侧改革”并重,经济全面步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特别是“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州经济经历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爬坡过坎阶段,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随着全州水力、光伏、风力发电等绿色产业的逐步壮大,工业增长的质效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基础不断稳固。2022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27亿元,工业增加值71.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10.29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6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4元,较2012年年均分别增长5.6%、8.6%、6.8%、15.5%、7.3%、7.9%、9.9%。
二、奋楫笃行谱写华章
自治州成立以来,历届州委、州政府立足州情、抢抓机遇,全州上下同心协力、奋发图强,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全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基础不断夯实,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自治州建立后,全州人民在一穷二白、一贫如洗的基础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地区生产总值由1953年的0.39亿元增加到2022 年的200.27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了509.6倍,比1953年翻了近9番,年均增长9.6%。
X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州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持续推进转型升级,经济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12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亿元大关,2022 年,突破二百亿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伴随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张,全州人均生产总值也大幅提升。按现价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由1953年的384元,增加到2022年的44584元,翻了近7番,年均增长4.8%。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1953年,全州财政收入仅有182万元,经过70年的努力,到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6.48亿元,增长1013.4倍,年均增长10.6%。其中,2022年,完成各项税收收入14.49亿元,比1954年增长777.9倍, 年均增长10.1%。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为全州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财政支出也相应呈迅速增长态势。2022年,全州完成财政支出155.81 亿元,比1954年增长4868.2倍,年均增长13.1%。
(二)产业经济转型优化,发展动能加速转换。从自治州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的深化改革阶段,海南州在不同时期确定不同的产业发展政策, 顺利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的伟大实践。同时,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新引擎培育壮大,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全州三次产业结构由1953年的89.6:2.5:7.9调整为2022年的27.0:42.5: 30.5。经济增长实现了从主要依靠农业拉动转为二产占主导地位,三产日渐兴起,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农牧产业提质增效,现代农牧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全州农牧业经营管理粗放,生产技术落后,农牧业经济处于单一封闭落后的自然、半自然状态。经过7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进入新世纪,国家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有效提振。2022年,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4.72亿元,比1953 年的0.35亿元翻了7番多,年均增长7.6%。
农牧业效益大幅提升。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过去的单纯注重种养殖业, 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2022年,全州粮食总产量14.73万吨,油料总产量3.49 万吨,分别较1953年增长8.8倍和53.3倍。各类牲畜存栏525.21万头(只),比
1953年增长1.5倍;牲畜出栏率43.2%,较1983年提高25.8个百分点。肉类产量
6.84万吨,奶类产量4.08万吨,分别比1973年增长16.7倍和4.0倍。
现代农牧业快速发展。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资源优势, 调整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农牧业提质增效步伐明显加快,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截止2022年,全州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888家,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223家,家庭农牧场1282 家,规模养殖场169家。坚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农牧业“高原、绿色、有机” 品牌建设有了质的提升。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各地紧紧抓住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机遇,扎实推进牦牛、藏羊、青稞、油菜等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组建合作经济组织1361家,打造“两品一标” 101个,农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到61.0%。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企业效益大幅增长。自治州成立初期,全州工业生产主要以手工经济为主,50年代中期地方工业起步,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地方工业不断发展壮大,涉及行业逐步增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1978年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州委、州政府大力开发水、光、风等清洁能源和矿产、生物制药、纺织、食品制造等优势资源,通过优化整合传统产业,使工业经济呈现结构优化、规模扩大、质效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
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1966年,全州仅有30家工业企业。改革开放后, 全州工业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小到具备一定规模的艰难历程。到2022年,全州工业企业达2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3家),比1966年增加了20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71.15亿元,比1953年翻了13番,年均增长5.3%。工业增加值占DP 的比重达35.5%,比1953年提高了33.2个百分点。同时,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2022年全州工业发电量达563.8亿度,较1958年翻了20番,年均增长23.7%; 生产水泥49.33万吨,较1971年翻了13番,年均增长19.9%。
工业转型升级特征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州委、州政府以电力建设为突破口,先后建成了以龙羊峡、拉西瓦、班多等骨干水电站,水电行业迅速发展, 成为全州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十二五”以来,州委、政府立足现有的“光富、水丰、风好”的资源优势,以电源建设为重点,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 使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先后淘汰了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有色金属矿采选等一批落后产能,积极发展以农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制造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 大力推进水能、光能、风能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发展迅速,已成为全
州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截至2022年底,全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4314万千瓦(光伏2103万千瓦、水电1646万千瓦、风能530万千瓦、光热35万千瓦),其中:并网2094万千瓦(光伏1033万千瓦、水电616万千瓦、风能440万千瓦、光热5万千瓦)。共和县光伏园区先后建成110千伏升压站19座、330千伏汇集站15座、750 千伏变电站3座,为新能源电力汇集输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工业企业效益成倍增长。自治州成立以来,全州工业企业积极开拓销售市场,提高产销衔接力度。2022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24亿元,上缴税金及附加0.75亿元,利润总额22.30亿元,分别较1978年翻了13.0番、6.1番、11.1 番,年均依次增长22.7%、10.1%、19.0%。从年均增速来看,利润快于税金,工业经济效益良好。
服务业快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州委、州政府历来重视服务业的发展,为服务业的萌芽、发展、壮大提供了政策基础。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明显扩大,服务业开始逐步兴起,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全州上下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支点,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传统服务业逐步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在全州建立了门类齐全、网点遍及城乡、服务高效的服务业运行体系,使服务业实现了飞速发展。2022年,全州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1.21亿元,比1953年翻了11.0番,年均
增长11.6%。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1953年提高了2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达44.89亿元,较1978年翻了9.2番,年均增长15.6%。第三产 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为加快全州服务业发展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需求进一步扩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全州投资、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改变,尤其是“十二五”以来,随着市场供应充足、消费环境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等积极因素的强力推动,需求领域呈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消费形态多样化格局。
固定资产投资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自治州成立以来,随着全州经济的不断恢复,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稳步扩张。到改革开放后,全州上下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拓展投资渠道,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投资总量成倍增加,极大地增强了地区经济发展后劲。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州委、州政府坚持基础先行,强化项目建设,一批涉及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民生基础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和建成,城乡面貌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1953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额仅为30万元,到2022年达到210.29亿元,较1953年翻了16.1番,年均增长17.6%。新能源投资迅猛发展。自2012年第一家新能源企业入驻后,新能源投资一度成为全州投资的主要拉动力。截止2022年,全州累计完成新能源投资1099.9 亿元,其中,光伏发电项目投资839.9亿元,占新能源投资的76.4%;风力发电项目投资254.5亿元,占23.1%;光热发电项目投资5.5亿元,占0.5%。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持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批涉及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民生基础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和建成,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截止2022年,以恰卜恰为中心,通达县、乡镇和村的公路网络已全面建成,全州累计公路通达里程13571公里,较1978年增长4.4倍。随着贵德黄河干流防洪工程、马什格羊水库及灌区配套工程、共和恰卜恰镇城镇供水工程等一批水利骨干项目的推进,仅“十三五”期间,全州完成水利投资53.63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6.3倍。截止2022年,全州农牧区自来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证率分别达90.3%、93.6%、95.2%,水质达标率符合《生活饮水水卫生标准》(B5749-2006)。
自2008年起,全州累计投资36.0亿元,建成城镇公(廉)租住房4.45万套, 占地面积达31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11.6亿元,实施农牧区危旧房改造4.86万户; 投资0.22亿元,完成农牧民抗震改造378户;累计投资4.47亿元,完成美丽城镇建设11个;累计投资36.01亿元,完成高原美丽乡村建设285个;累计投资6.78 亿元,实施农牧民住房条件改善过程2.37万户;并完成了投资20亿元的恰卜恰城北和投资7亿元的同德县城两大新区建设,全州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效益不断提升的新局面。
消费升级态势明显,高原旅游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主要用于解决温饱。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发展, 计划经济时代极具特色的吃、穿、用各类消费品“票证”消失,物质供应从短缺走向充足,居民消费也开始由实物型向服务型转变,文化、旅游、健康、体育等服务消费快速兴起,以及“互联网+”的逐步渗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改革开放以来,全州商贸行业由国有制一统天下转变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非公经济逐步兴起并繁荣发展,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逐步形成了购销功能齐全的贸易体系,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消费形态日益丰富,人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的“稳定器”作用在不断增强。2022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1亿元,比1953年增长369.5倍,年均增长9.0%;较1978年增长56.6倍,年均增长9.6%。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22年末,全州商业企业共有1285家。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达24家,较2008年增加了16家。网络购物快速兴起。截止2022年底,全州有许可证的快递企业及分支机构共38家,完成快递服务业务量61.34万件,实现业务收入1.68万元,"2014年分别增长11.7倍和9.2倍, 年均依次增长7.1%和33.7%。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宽带海南基本建成,5+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边缘计算等技术融合应用逐步推行。高原旅游业蓬勃发展。“八五”以来,全州旅游业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积极绘制“圣洁海南”靓丽名片,助力全域旅游发展。同时,牢固树立“以文旅促服务、以服务撑文旅”的发展理念,持续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及服务业,使全州旅游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产业融合度不断加大,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黄河大峡谷、草原风情等旅游资源开发大力推进,青海湖、龙羊峡景区、贵德风景名胜区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圈逐步构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以文旅题材、国际环湖自行车赛为依托,“水与生命主题音乐会”、“国际冬季抢渡黄河极限挑战精英赛”、“海南藏族自治州藏族服饰文化艺术节”等文化体育精品活动蓬勃开展,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推动文化发展,“大美青海·圣洁海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2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59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1.99亿元,比1993 年分别翻了7.5番、11.1番,年均依次增长19.5%和30.3%。
(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收入来源单一,城镇居民依靠工资,农村居民依靠工分。改革开放后,多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居民收入来源发生了显著变化,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下降,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上升。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州上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就业、增收入、强保障、惠民生,群众充分享受了改革红利,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幸福感明显增强。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22年,全州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7466元,比1953年增长355.8倍,年均增长8.9%;较1978年增长195.2倍,年均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4元,比1953年增长324.7倍,年均增长8.7%;较1978年增长115.7倍,年均增长9.0%。X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2022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已下降至2.4,较收入比最大的2008年下降0.84,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随着收入较快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 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2022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298元,比1985 年增长26.2倍,年均增长9.3%。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941元,比1985年增长42.4倍,年均增长10.7%。汽车、通讯设备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加。2022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计算机、接入互联网的移动手机分别达60辆、52台、272部,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计算机、接入互联网的移动手机分别达64辆、11台、285部,均比本世纪初有了大幅增加。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
1985年的48.5%和60.4%降到了2022年的31.7%和34.5%。消费升级步伐加快,享受型消费占比明显上升。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20世纪50-70年代,由国家和单位对城镇职工提供劳保等一定福利,集体对农民实行少量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从初期的公职人员公费医疗,到现在的失业保险,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合作新型医疗,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截止2022 年末,全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3.45万人,其中,城镇居民1.02万人、农牧民2.43万人。养老保险参保31.1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98 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3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3.74万人。医疗保险参保44.48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4.64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9.8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86万人,工商保险参保5.83万人,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参保2.84万人。
(五)金融市场运行稳健,保险业增长迅猛。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综合实力,各类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金融业务不断创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全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随着保险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居民主动保险意识日益增强, 全州保险市场规模迅速壮大,保险业实力进一步增强。
存贷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0.5亿元, 比1974年增长408.3倍,年均增长13.3%。其中:企业存款38.34亿元,比1974年增长355.3倍,年均增长13.0%;住户储蓄存款127.80亿元,比1974年增长309.6
倍,年均增长12.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5.79亿元,比1974年增长1.0 倍,年均增长15.7%。
保费收支增长迅速。2022年末,全州保险机构保费收入5.36亿元,比1985 年翻了10.1番,年均增长20.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29亿元,寿险保费收入2.07亿元,分别比1985年翻了9.4番和13.3番,年均分别增长19.3%和28.3%。保险机构保费支出2.81亿元,比1985年翻了9.8番,年均增长20.2%,其中,财产险赔付额2.52亿元,寿险赔付额0.29亿元,分别比1985年翻了9.7番和11.0番, 年均分别增长20.0%、22.9%。
(六)科教文卫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自治州成立以来,全州上下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
步,社会协调性、政策普惠性、民生共享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1978年以来,海南州积极恢复和新建科技机构、整合科技队伍,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力量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创新主体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先后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型企业2家、众创空间2家,科研科普基地2家。累计认定50家州级科技示范基地。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育科技人才队伍。聘请科技顾问71名,选派科技特派员
(“三区”科技人才)177名,建成首批“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8个,对接服务20家企业和合作社。2022年,海南州成功获批全国第三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涉藏地区、西北五省唯一获批的市州,成立了由58名“两院院士”和省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与省内5所高校和院所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决策咨询服务。2022年,全州地方财政科技支出1937万元,较1978年增长160.4倍,年均增长12.2%。“云藏”信息技术孵化基地升级投运,全国首个100%利用清洁能源的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建成运营。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大力实施教育优先战略,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全面完成,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自2008年以来,全州财政教育累计投入达202.83亿元,年均投入13.5亿元,年均增长10.0%。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五县全面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标。“双语”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州实施学前教育三期行动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学前普惠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标全面实现,控辍保学走在全省前列。2022年,
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99所,在校生10.93万人,分别比1953年增加342所、10.5 万人,增长6.0倍和24.4倍;专任教师6428人,比1980年增加4155人,增长1.8 倍;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比1980年提高了19.0个百分点。
文化体育事业持续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州群众性文化蓬勃兴起,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稳步提高,州、县、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2022年末,全州共有艺术机构1个、图书馆6个、群众文化机构6个、文物机构3个;有线电视用户达3.97万户、直播卫星用户达12.27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99.1%;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农(牧)家书屋覆盖率100.0%。“数字海南”建设步伐加快,行政村4网络全覆盖,固定宽带用户达4.7万户,家庭普及率达到39.15%。先后承办青海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藏族服饰博览、冬季抢渡黄河极限挑战、青海省第十八届运动会等,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深度开发,海南藏族自治州和贵南县分别被授予“中国藏绣艺术之乡”、“中国藏绣生产基地”。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农牧区卫生医疗、预防、保健三级网络基本建立,推进和完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州、县、乡(镇)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全面推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全州442个村级卫生室全面达标, 四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诊疗设备、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全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位居全省前列。截止2022年末,全州共有各级卫生医疗机构87个,比1953年增加78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319人,拥有病床2879 张,分别增加4758人和3568张。城乡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扎实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有效防治了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核算检测实验室实现州县两级全覆盖。
三、回首七十载,逐梦新征程
自治州成立以来,在历届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不断深化对州情的认识,解放思想,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坚持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互促共赢,坚持社会发展与人民福祉共同推进,全州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高原大地书写了一部感天动地的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壮丽史诗,长期的不断探索和艰辛实践为自治州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当前经济转
型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旧突出,全州经济实力不论在全国十大涉藏地区还是全省八个市州对比中,总量和增速均居中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立足新起点,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扛起新的重大使命,围绕“12345”奋斗目标,紧盯“四大产业”,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推进泛共和盆地崛起,努力开创自治州发展的新篇章,在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地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推进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再创辉煌而不懈奋斗。
高扬X旗齐奋进 敬业担当展作为
竹溪县X建引领能力作风建设综述
(2023年8月9日)
作为全省深化共同缔造推进X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体制创新试点县(市、区),竹溪县积极探索基层X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乡村治理共建共融共进等多项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作示范:坚持X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竹溪县“家规家训助力基层治理”成为十堰唯一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四个一批”典型案例;竹溪群众安全感民意测评在全省103个县(市、区)排名第一,县域文明指数位列全省县市类第一;今年4月,省发改委、省统计局印发关于2022年度湖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综合评价情况的通报显示,竹溪县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首次排三类县(市、区)第十,进位幅度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二。
今年以来,竹溪县坚持X建引领,提高ZZ站位,以“找差距、提能力、转作风、树导向”为主线,聚焦“业务大提升、岗位大练兵、攻坚大比武、作风大转变”,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以能力作风提升激发干事创业动力,为加速建设全省山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凝聚强大合力,提供有力保障。
上半年,全县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49亿元,同比增长8.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9亿元,同比增长4.6%;规上工业增加值5.26亿元,同比增长30.4%; 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5.5%;全县有12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列全市第一方阵。全县首期181个重点项目,已开工118个(已完工20个);新签约重点项目52个,新注册落地规模项目44个,亿元以上入库项目26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62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63%;就业创业培训惠及3072人,城镇新增就业5534 人,占全年任务的158%;引导帮扶622人返乡创业,完成全年任务的124.4%。抢抓全省共同缔造试点机遇,探索优化治理单元、家庭建设、两代表一委员“六访六促”、“一五一十”多元共治、“三位一体”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等体制机制,为全省贡献了竹溪智慧,5个村入选省级共同缔造示范村。
一、强化组织优保障
竹溪始终把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作为贯彻X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成势见效的重要保障,凝聚合力、激发动
力。
高位推进快行动。县委第一时间召开县“四大家”联席会、县委常委会会议、能力作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对全县能力作风建设全面部署。全县15个乡镇和县直各单位迅速行动,对本乡镇本单位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进行安排。县委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能力作风建设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综合协调组、信息简报组、新闻宣传组、巡回指导督办问责组、绩效考评组5个工作组,构建“1+1+5”组织体系。
精心组织抓落实。县委第一时间制发《竹溪县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实施方案》, 配套出台《“一把手”谈能力作风建设访谈工作方案》《能力作风建设“面对面”电视问政栏目工作方案》《能力作风建设周晒业绩工作方案》等11个子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列出时间表、路线图。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对照“1+11”方案,明确能力作风建设重点工作任务,69项重点任务分别由27个牵头单位认领主抓,做到了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广泛宣传造氛围。按照“边推进、边总结、边推广”的思路,及时总结, 定期交流,大力推介宣传“竹溪做法”“竹溪经验”,营造全县上下人人知晓、人人关注、人人参与能力作风建设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先后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推出能力作风建设宣传报道1523条,其中在国家级媒体刊发20条、在省级媒体刊发953条、在市级媒体刊发550条。
二、提升能力担使命
以扎实开展“五抓五提”行动为主线,竹溪锤炼X员干部能力作风,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抓学习,提高ZZ素养。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课题”,通过主体调训、全员轮训、专业培训、主题X日常态训,推动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县“四大家”领导以身作则,通过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县委常委会会议、县“四大家” 领导联席会等组织专题学习13次,全县各单位累计开展业务学习370多次,专题研讨410多次,集中测试420场次,举办X务讲堂530多次,600多名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讲台”授课,围绕“五防”工作,开展各类应急演练、专业培训165 场次。
抓历练,提高综合能力。聚焦全县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树立“年轻干部到基层去、优秀干部从一线来”鲜明导向,健全干部“从机关到基层、从基层
到机关”培养机制,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信访维稳、乡村振兴、共同缔造、文明创建等“七个一线”作为锤炼作风、历练干部的主阵地, 全县选派100名干部驻外招商、200名干部驻企帮扶、300名干部墩苗锻炼,
2000多名干部下沉社区当好“八大员”。通过强化外学上挂提能,先后选派25名干部到北京、浙江、福建、省直和市直部门跟班学习,挂职历练,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
抓比拼,提高争先意识。锚定“外学嵊州、内超五峰”目标,坚持项目为王,以项目比高下、以业绩定座次,每月开展项目拉练评比,严格奖惩。创新推行“专班推进、大员攻坚、挂榜调度、拉练比拼”工作方法,全面压实项目管理“3456”四级责任;深化实施“1+N”绩效考评机制,把省、市考评指标及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纳入考评体系,将256项指标903项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四长”目标人承担人落实人,形成“工作有标准、干部有指标、落实有考评”的“1+N”绩效考评责任体系。上半年,先后有68名“1+N” 绩效考评靠后的干部被派到县委X校“回炉”补课,其中副县级干部7人,有效激发各级干部比拼赶超、抢前争先的潜能。
抓排查,提高履职本领。把检视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能力作风建设始终, 印发《关于开展能力作风问题大排查的通知》,推行“一线工作法”,督促各乡镇各单位将排查范围延伸至基层站所、村(社区),4800多名干部对标排查问题11532条,问题排查、整改率达80%以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结合“为民办实事”主动认领各类问题66个,办结52个;创新开展“六访六促”活动, 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在共同缔造工作中当先锋、打头阵作用,先后组织3700 余名X员干部、2051名代表、委员积极参与,进村入户走访9190户22975人,在基层一线收集意见建议1532条,协调解决问题479件,领办民生实事1219件,现场办理实事750多件次;扎实开展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上半年,查处安全生产领域不担当不作为问题62个,督促整改问题78个,追责问责72人, 受理处置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10个,立案调查35人,给予X纪政务处分21人, 组织处理7人。扎实推动“五亮五共”及“红色物业”小区建设,4000余名X员干部主动下沉居住地社区,承诺办理民生实事4850余件,认领服务岗位2000多个,开展文明出行劝导和环境卫生清理志愿服务1.6万人次,推动“为民办实事” 常态化。
抓创新,擦亮品牌特色。以能力作风大提升、大转变,助推全省深化共同
缔造推进X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体制创新试点县建设,围绕X建引领基层治理、优化基层治理单元、共同缔造美好家园、“五治融合”推动平安创建、深化家庭家规家训家风建设、共谋共建乡村建设“六件事”等先行先试,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实践探索,建立协商共治、强县工程等方面的体制机制49个,打造包括省级在内共同缔造重点示范村38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模板。其中,龙坝镇肖家边村共同缔造样板村经验在《湖北日报》等省级媒体重点推介,丰溪镇戈边河村共同缔造和美乡村经验入选《共谋共议办实事同心同向建家园》,在全省推广。以建强产业链擦亮中国贡茶特色小镇绿色品牌、“一主两区”建设为目标,加快推进特色产业、生态旅游、数智乡村建设。汇湾镇先行破题,作为全国特色小镇,依托茶叶资源,率先建立“X建+贡茶产业链”, 建成智慧服务中心,形成贡茶产业发展共同体,科技赋能智慧茶园1.2万亩,实现茶叶总产值2.1亿元的目标。
三、锤炼队伍展形象
创新考核管理,在一线锤炼X员干部队伍,持续强化责任担当。
日志清单明责任。推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节点化调度工作机制, 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将任务细化到项、时间排定到天、责任明确到人,形成工作闭环,实现重点任务完成时限和工作质量“双同步”。将年度重点工作按照“任务具体化、项目化,结果可量化、可评价”要求,定期分批次公示目标、分阶段亮晒成效,接受社会监督评议,层层传导“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 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服务中心强担当。在全县X员干部队伍中深入开展“突围九问”“突围九评”行动,县委书记带头与县“四大家”领导班子及副县级干部开展全覆盖谈心谈话,全县累计开展谈心谈话6336人次,梳理问题884个、意见建议2142个, 通过个人认领、组织交办等方式,逐一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力促思想破冰、问题解决。抓好文明创建,坚持“八个一线”,推行“一周轮值巡查·一线包联网格”机制,县领导带队跑测全城、领跑创文“马拉松”,34名县领导、126个包联帮建单位负责人、2000余名X员干部下沉社区一线,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2022年全省县域文明指数测评,竹溪在全省II类64个县市区中综合成绩第一名,实现由提名城市赶超全国文明城市的飞越。
创新管理抓履职。以干部队伍建设为突破,创新推出干部“积分制”管理制度,县委组织部制发《关于对县管干部实行积分制管理的通知》,采用“日
记、周晒、月比、季评”方式,引导干部在互看、互比、互学、互评中转作风提能力,对工作实绩、工作成效、工作作风实行量化管理。把干部的积分情况作为“能力作风建设标兵”“担当作为好干部”选树重要依据,纳入干部日常培训锻炼、调整交流、职级晋升、评先表优重要参考内容。上半年,先后有160 名“高分”干部被提拔重用或优先晋升职级,一季度全县推荐市级“能力作风建设标兵”5人,评选县级“能力作风建设标兵”63人,县委提拔任用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82名,促进“蜗牛”变“金牛”、“慢牛”变“快牛”。
督办问责树导向。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一把手”访谈,在媒体开设“加强能力作风建设”专栏,15个乡镇及87个县直单位“一把手”对标找差距,刀刃向内谈认识、说问题、列措施,推动能力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六个一线” 监督检查,督促X员干部在推进安全生产、共同缔造、文明创建、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等15项重点工作中主动担当作为。对督查发现的能力作风问题,通过“每月一问政”压实责任、倒逼整改,举办《能力作风建设面对面》专题电视问政4期,对24家履职不到位单位进行公开曝光,聚焦县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和专项巡察。在能力作风建设工作中,县纪委监委查证、澄清不实举报9起12人,立案调查2人,书面检查4人,印发纪检监察建议书4份。
开弓没有回头箭,奋进没有休止符。在奋力争先的路上,竹溪以X建赋能, 持续锤炼能力作风,为建设全省山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 助力我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力冲刺。
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保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X的十八大以来保山组织工作综述
(2023年8月7日)
X的力量来自组织。X的全面领导、X的全部工作要靠X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
十年风雨如歌,十年春华秋实。X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共保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X组织和组织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X的建设总要求、新时代X的组织路线,把组织工作嵌入到中心工作各环节、贯穿到改革发展大局全过程,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保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强化ZZ建设筑牢思想根基X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加强
举办读书班,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走进艾思奇纪念馆,感悟X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的大众哲学;参观杨善洲林场老场部、老窝棚, 瞻仰善洲雕像,接受精神洗礼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以来,一批批X员干部来到保山市委X校开展读书班集中学习和现场教学,不断擦亮初心、锤炼X性、担当使命。
X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X的ZZ建设为统领,建立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X中央决策部署长效机制,广泛开展“X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X” “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等主题实践,教育引导广大X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常态化抓实ZZ理论学习。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X的ZZ建设着力构建风清气正ZZ生态的实施意见》《X委(X组)会议“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等文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各级X委(X组)会议“第一议题”,累计开展集中学习和研讨交流1.6万余次。组织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和“一把手ZZ能力提升计划”,累计开展培训485期3.88 万人次。常态化开展X员领导干部讲X课活动,严格落实主题X日等制度,不断筑牢全市X员干部的ZZ品格。
高标准组织X内集中教育。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认真开展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X史学习教育等X内集中教育,创新开展“学思想、学指示、学部署,增认识、增学识、增干劲”学习实践活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X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全覆盖开展X员干部培训。结合学习贯彻X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以及历次全会精神,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完成62.96万人次集中轮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为重点,全覆盖开展基层X员培训,创建了“万名X员进X校·善洲故里先锋行”“保山X课开讲啦”等特色品牌。2017 年以来,已完成3轮基层X员培训,累计培训X员1900余期35.4万人次,培训进度和质量走在全省前列。
二、聚焦强基固本建强组织体系基层X建工作不断创新提质
在腾冲市清水镇司莫拉佤族村,X总支带领乡亲们牢记总书记嘱托,鼓足干劲、铆足拼劲,全力投入到家乡的发展建设中,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X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X组织深入贯彻落实X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基层X建工作的部署要求,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坚持以“主题年”“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基层X建工作。
分领域推进落实。农村X建突出抓X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主题,出台抓X建促乡村振兴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全面落实“双整百千”四级联创机制, 创新实施“万名干部规划家乡”“万名干部振兴乡村”等4个万名行动,持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向上争取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3.56亿元, 创新探索了资产租赁型、股份合作型等“十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16年在全省16个州市中率先消除“空壳村”,2022年集体经济村均达23.6万
元。在全省首家开展村级组织规范化和村(居)民小组X支部规范化建设,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5亿元,建成3724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2016年以来,累计选派2145名驻村第一书记、6443名工作队员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涌现出了郭彩廷、段定华、邵宗智等一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龙陵县龙新乡茄子山村、隆阳区辛街乡邹里社区等一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城市X建以实施城市基层X建全域提升工程为重点,创新开展“X员入户大走访、基层X组织全域大排查、风险隐患大清理”专项行动,推行“网格连线、X员联户,分域覆盖、全域提效”工作机制,持续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锋行动,腾冲市和隆阳区分别被评为“全国城市基层X建示范城市”和“省级城市基层X建示范市”。机关X建以深化“对标达标创标”行动为重点,着力建设ZZ机关、效能机关、服务机关、清廉机关。两新X建以提升“两个覆盖”为重点,抓实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X建工作,X在两新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扩大。边疆X建以实施“组织强边、开放活边、守土固边、富民兴边、和谐稳边”为重点,深入开展“请X放心、强边有我”主题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五级段长制”,推行“X员中心户+五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 在全省率先将11个沿边村建成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成“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3个,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压严实X建责任。实行“清单式”交办、“销号式”推进、“台账式”管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X建工作责任链条。健全完善基层X建述责、考责、督责、问责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各级X委(X组)书记抓基层X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有效倒逼各级X组织书记用心用情用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种好“责任田”,推动了基层X建工作任务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三、树牢鲜明导向科学选贤任能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有力有效
今年7月30日,市委组织部召开挂职干部集体谈话会议,教育引导2023年选派的挂职干部要做有抱负、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干部,这也是保山市强化干部实践锻炼,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X的十八大以来,聚焦保山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大局,坚持“选育用管”一体推进,营造了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树立好导向、形成好气象的选贤任能氛围。
坚持靶向选,在“过得硬”上提质量。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牢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突出ZZ素质把关,深入贯彻
落实《云南省领导干部ZZ素质考察办法》,建立健全干部ZZ素质档案,对ZZ上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持续推行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在脱贫攻坚第一线选拔任用干部和对干部进行责任追究的通知》《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实施办法》等制度性文件,每年以蹲点调研、重大专项调研、年度综合调研为抓手,深入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真正实现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用人导向。
坚持长远育,在“源头育”上下功夫。制定出台《关于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实施意见》《保山市年轻干部从严培养管理办法》《保山市选派挂职干部服务管理办法》等纲领性文件,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作为“源头培养工程”和“事业发展保障工程”来抓,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库,实行动态管理、优进绌退。先后实施“五个一批”锤炼工程、优秀年轻干部双向交流任职, 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一大批ZZ强、本领高、作风硬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坚持精准用,在“如何用”上勇探索。认真贯彻落实《X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持续畅通“三支队伍”交流渠道,2017年以来,从国有企事业单位调任21名干部到X政机关任职,从X政机关提拔或交流56名干部到国有企事业单位任职。突出基层导向、一线导向、实绩导向,持续加大从县乡基层一线选拔使用干部力度,仅2020年以来,提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强边固防等一线实绩突出的干部占同期提拔干部总数的61.4%,2016年、2021年乡镇换届共选拔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X组织书记等88名基层“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坚持从严管,在“常态化”上出实招。深入抓好选人用人监督和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制定出台《关于在市委常规巡察期间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暂行办法》《关于从严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日常管理的实施意见》,着力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强化“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教育管理。持续用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这一监督“利器”,如实报告率从2017年的77.7%提升到2022年的97.65%,干部的规矩意识显著增强。
X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公务员管理体制调整以来,公务员工作融入干部工作大局,在全省首家制定出台《市管职级公务员管理办法》,深化分类改革促进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建设,注重源头培育提升公务员能力素质,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机构编制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机构编制
工作条例》,制定出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办法》《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办法》等制度,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进一步健全。老干部工作坚持聚焦中心大局、突出ZZ引领、强化服务保障,组织引导老同志在保山各项事业中充分发挥优势、贡献智慧力量,打造了“银发先锋”“银潮之声”“云”霞课堂等工作特色品牌。
四、创新体制机制持续优化生态人才支撑发展作用显著增强
20余位院士入驻腾冲科学家小镇,23名知名院士成为腾冲市荣誉市民,促成人才智力引进项目220项,引进院士专家团队10个、高层次人才130余名;开展了78场精彩的学术演讲;签约科技引资项目75项,协议金额460亿元 2022 腾冲科学家论坛成功举办。
X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聚焦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西南生物生态安全、滇西创新创业”3个人才聚集区战略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服务中心为引领、政策落实为主线、人才专项为带动, 推动形成了人才集聚与经济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良好格局。
深化改革“机制活才”。研究制定出台《保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保山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主干文件,以及《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服务产业发展的措施》《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
《保山市“兴保英才计划”实施办法》等配套性政策文件,人才政策支撑体系更趋完善。
聚焦需求“靶向育才”。2015年,在全省率先选派37名X政人才到印度、缅甸培训学习小语种。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遴选支持30名市域内高层次人才。加强对外交流双向汇才,深化与“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在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共同攻关、成果优先承接等方面的合作,与73家省外知名科研院所、“双一流”高校及世界五百强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效推动项目落地在保山、成果转化在保山。
拓宽渠道“多维引才”。结合数字经济、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需求,聘请5 位院士专家担任经济发展首席顾问。设立“驻京办”等5个招才引智工作站,实行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招双引”,2200余名绿色硅材、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等产业人才随同企业同步落地。实施“兴保英才引进计划”,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引进教育教学、医疗卫生等方面人才547名。
搭建平台“科学用才”。以2022腾冲科学家论坛为平台,引进了一批科技
人才、科技成果、科技企业落户保山。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创新开展“高层次人才走边疆·助力强边固防”“专家服务团下乡·助推基层治理” 行动。2022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30.85万人,较2012年增长16.47万人、增幅为114%。
时间记录着砥砺前行的足迹,岁月镌刻下拼搏奋斗的成就。风起帆扬,奋楫争先。
新时代新征程,全市组织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作为根本遵循,更好地履行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引才聚才的重要职责,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保山篇章提供坚强ZZ保证。
红旗渠畔X旗红 争先出彩建新功
安阳市直机关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3年8月4日)
用切实举措助推重大项目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普惠社会大众;用脚踏实地的作风扬起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风帆,助民之所想;用精细化管理奏响城市和谐曲,为居民幸福助力这些都是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开展“岗位建功我先行、争先出彩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以来,引领带动市直机关各级X组织以X建赋能,锚定“一个强市”“八个领先”目标任务,推动全力“拼经济”十大攻坚战深入实施的工作缩影。
今年,市委直属机关工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延安、河南安阳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X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X的ZZ建设为统领,聚焦模范机关创建工作主线,擎旗奋进,踔厉奋发,机关X建工作质量全面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坚持聚焦凝心铸魂
把牢ZZ建设“定盘星”
X政机关首先是ZZ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ZZ。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坚持把ZZ建设摆在机关X建首要位置,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ZZ任务,引导市直机关各级X组织和X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牢ZZ机关意识,指导市直各单位将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必修课、首修课,确保X组织全覆盖、X员全覆盖、干部职工和团员青年全覆盖。
“这次报告主题鲜明、脉络清晰、讲述透彻,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和实践性。”7月6日,市直机关第八期先锋大讲堂开讲,市发改委X组成员、总经济师李尚玉以《深入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题,为380余名X员干部授课。课程聚焦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延安、河南安阳重要讲话精神这条主线,突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这一核心,在践行领袖嘱托上加压奋进, 推动X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得到了在场X员的集体点赞。
凝心聚力,阔步前行。今年年初以来,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下发了开展学习
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延安、河南安阳重要讲话精神的相关文件,在市委X校分3期对市直机关1000余名正科级X员干部轮训一遍,在上海和延安分别对260余名X务干部和工会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示范带动市直单位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和X的二十大精神普遍培训;充分发挥“宣讲轻骑兵”作用,举办市直机关先锋大讲堂,开展X的创新理论大宣讲,组织各类培训宣讲300余场(次),受教育X员群众2万余人。
坚持聚焦融合发展
夯实基层组织“压舱石”
组织建设是机关X建工作的重头戏,只有坚持聚焦主责主业,才能全力筑牢坚强战斗堡垒。思深以致远,谋定而后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紧紧围绕全市全力“拼经济”打赢“十大攻坚战”中心任务,加强机关X建载体设计,指导市直机关各级X组织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强化X建引领、服务保障大局的有效举措,同时学好用好“实践”这本教材,在学思想、强X性、重实践、建新功上有所为、有所获。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坚持把机关X建工作放到全市中心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推进,坚持把机关X建工作与全市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深度融合、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X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搭建机关与群众的“连心桥”,建强基层组织“主阵地”。截至目前,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已选树X建示范点25个,评定五星级X组织60个、五星级X支部281个;
2023年“七一”前后,表彰市直机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50名、争先出彩先进集体10个,形成了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的争先创优浓厚氛围。
为助力全市全力“拼经济”打赢“十大攻坚战”,实现“以X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委直属机关工委进一步深化拓展“三联一享”结对共建机制,组织市直机关各级X组织按照强强互通(五星级X支部之间)、强弱互补、同业互助(担负“十大攻坚战”相同任务的单位之间、与服务对象之间)、上下互联(省、市、县对应单位之间)、内外互动(兄弟地市对应单位之间)的原则,新结对和新调整156个共建对子,大力引导机关X员干部积极投身“全力‘拼经济’、岗位建新功”主战场,主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真正以“拼”的勇气、“拼”的劲头、“拼”的状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聚焦核心任务
奏响服务大局“最强音”
围绕中心抓X建,抓好X建促发展。市直机关各级X组织始终坚持以X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
市发改委坚持以X建引领把牢项目建设“方向盘”,通过“融合指挥部+项目部+X支部”三部合一,实现X建与项目建设同步同频共振。据上半年初步统计,全市重大项目建立基层X组织300多个,占比超过70%。市医保局坚持发挥X建优势,主动承担国家医保局DR支付方式改革、基金监管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出台20余项医保惠民政策,实现了群众得实惠、医院能发展、基金可持续目标。全市商务系统坚持X建引领,重大招商活动成果丰硕。上半年,我市相继在北京、深圳、上海连续举办了“融入京津冀·共创新未来”、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智推介大会、“相约长三角·共创新未来”3场重大招商引资活动,累计签约项目84个,签约金额709.82亿元。
重支撑,强保障。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不仅在搭建平台载体、助力企业赋能增效上成绩斐然,在引领市直机关各级X组织服务乡村振兴方面也颇有成效。截至目前,181个市直机关X组织与农村X组织开展结对共建,131个村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备案工作,87个村完成背街小巷硬化任务,122个村开展了“一宅变四园”工作;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乡村振兴劳模出彩行动,打造乡村振兴劳模出彩基地23个,劳模、先进集体投入资金82.66万元,带动社会资金1010.96万元,惠及74个村61568人。
一系列真抓实干的举措充分展现了市直机关以X建为引领、以作风为保证、以实干显担当的奋进风采。“下半年,我们将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增强机关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功能, 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和‘岗位建功’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X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打造‘红旗渠畔X旗红’机关X建品牌,全面提高机关X建质量, 以机关X建高质量引领和保障发展高质量,为奋力谱写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绚丽篇章提供坚强保障。”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书记马存兴表示。
激活“神经末梢” 释放基层监督新效能
平顶山市基层纪检监察机构“三化”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8月10日)
“截至7月31日,全市150个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阵地规范化建设已基本完成。”近日,市纪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全市基层纪检监察机构“三化” 建设工作汇报。
曾几何时,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在场所使用、人员配备、监督质效等方面存在诸多掣肘因素,基层高质量监督面临较大困难。2022年9月,《中共平顶山市纪委关于加强纪检监察系统基层基础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吹响了“三化” 建设的号角。
一年来,市纪委监委明确“八个规范”具体任务,坚持X委与纪委同向发力、硬件与软件同步建设、业务与队伍同频共振,以点带面、因地制宜、求实求效,夯基固本激活“神经末梢”,打通全面从严治X“最后一公里”。
系统谋划
统筹部署推进
“要推动监督中心下沉、力量下沉、精力下沉,实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5月12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王治安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基层基础工作推进会上强调。为掌握基层一线实际情况,会前,王治安深入6个县(市、区)18个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进行专题调研。
此前,按照实施方案中明确的“两步走”思路,全市基层纪检监察机构“三化”建设第一步:市纪委监委选取叶县和宝丰县全域推进,其他县(市、区) 各自选择1个乡(镇、街道)重点推进。
半年过去,试点的成效如何?
今年2月,市纪委监委组织信访、案管、X风政风、审理等部室人员组成两个评估验收组,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座谈了解等形式,对19个试点乡(镇、街道)建设情况逐一进行评估验收。
叶县以县委名义印发实施意见,建立每周开展一次现场观摩、召开一次调度会、听取一次进展情况的“三个一”工作机制,既传导了压力,又及时解决了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郏县统筹推进试点与非试点工作,先后两次向非试点单位X(工)委印发提醒函,建议围绕场所、人员、经费等方面提早谋划,推动
试点建设和全面铺开有序衔接各县(市、区)围绕加强组织领导,精心推进工作,成效远超预期。
围绕中心
强化基础保障
“散会后,登科和孔飞去大岭王村核查一下反映村干部私分化肥的线索, 鹏飞去信访接待室接访,我去县纪委汇报案件”8月7日早例会上,宝丰县大营镇纪委书记贺晓光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
大营镇纪委原来只有工作人员1名,办公室1间,办公设施简陋。“三化” 建设铺开后,目前已配备专职工作人员5名,设立了信访接待室、约谈室等功能室和必要的办公设施。
谈及如今基础保障落实带来的变化,像贺晓光这样的青年基层干部纷纷表示,将振奋精神、强化担当,扎下根来干出一番成绩。
全市推进会召开以后,各县(市、区)明显加快了工作步伐,协调乡(镇、街道)X委(X工委)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多方筹措资金,设置了相对集中的办公场所,配备了不少于5人的队伍,将工作经费、纪检补贴等费用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满足了日常办公需要,为加强基层“三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宝丰县、叶县还为所有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配备执纪执法车辆,有效缓解了基层办案装备不足的问题。
因地制宜
坚持守正创新
在严格落实规定动作的同时,各县(市、区)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 谋划实施了一些自选动作,丰富拓展了基层基础建设内容。
叶县纪委监委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与正在实施的廉政风险防控工程、深化廉情监督等工作深度融合,由点及面推动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探索形成了“发现、整改、检视、完善”的监督治理闭环。其中,在乡镇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程,用好“三单一书五步法”,让基层X员干部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依托“一员一卡两平台三清单”七项抓手,持续深化廉情监督,把纪检监察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目前,共发放《廉政提醒函》11617 份,督促纠正问题6217条,化解矛盾纠纷2251个。
汝州市纪委监委对村集体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157个重点村开展提级监督,由班子成员分包联系,通过日常监督提级开展、专项监督提级实施、
问题线索提级处置、指导管理提级落实等方式,就规范集体“三资”管理权力运行、加强集体“三资”管理、村(社区)“两委”干部廉洁履职等三方面开展监督管理,确保基层基础建设真正落实落细。
聚焦主业
提升监督质效
“有的村民侵占集体土地不交钱,有的不交房屋租金,村里咋可能会有钱?”今年5月,湛河区九里山街道纪工委干部在叶刘村走访时听到村民反映。原来,村民的怨言源自村集体没钱修路,影响群众生产生活,进而引发大
家对村集体经济管理的意见。
为查清事实,九里山街道纪工委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在叶刘村排查出“违规占用集体土地”“部分租金过低”“租金应收未收”等32个问题,并督促该村重新签订土地房屋租赁合同18份,收回租金31万余元,不仅修缮了道路,还新建了游园。
随着“三化”建设的高质量推进,全面从严治X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逐步打通,基层监督质效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宝丰县纪委监委处置的61件涉及乡镇X员干部问题线索,乡镇层面承办了32件,占比达52.4%,而去年仅有10件。叶县龚店镇纪委组建管理片区,紧盯小微权力运行,加大监督执纪执法力度,工作效能不断提升,累计处置问题线索31起,立案27起,X纪政务处分30人次,极大震慑了基层不正之风以及微腐败行为。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做实做细“三化”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巩固X的执政基础的关键一环。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要坚持久久为功,抓实抓细抓好,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绘就乡村振兴清廉画卷提供坚强纪法保障。”
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提供坚强保障
重庆市委第一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综述
(2023年8月11日)
7月31日至8月3日,六届市委第一轮巡视的20家单位X组织整改进展情况陆续向社会公布。
从整改情况来看,各被巡视单位X委(X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 把巡视整改作为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不折不扣抓好巡视整改落实和成果运用,做到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
以X建为统领
坚决扛起主体责任
巡视整改不落实就是对X不忠诚、对人民不负责。各被巡视单位X组织主要负责人坚决扛起巡视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 推动巡视整改任务落到实处。
巡视反馈后,石柱县赓即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传达学习市委巡视反馈意见,吃透政策、弄清标准、把准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关于巡视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在整改中,20家被巡视单位X组织成立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对巡视整改工作进行全面细致部署。针对巡视反馈4个方面31个问题,巫溪县细化分解128 项整改措施,县委主要负责人带头领办10项具体整改事项,县委班子成员逐项细化落实276项具体措施,推动新老问题一体解决。云阳县建立“责任县领导+ 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部门”分级调度机制,实行“周调度、周研判、周报告”。市文联X组成员分别深入各自联系协会指导巡视整改专题会开展现场督导,督查形成的情况通报作为“评星考核”的重要依据。
通过整改,以X建为统领推动X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X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新时代新征程X的使命任务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聚焦“加强X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市科技局强化X委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专题研究推进引进高端研发机构、科技人才引进等事项56次,获批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针对“彰显X的‘喉舌’功能不到位”问题,重庆广电集团(总台)成立第1眼新闻X委,全面统筹领导集团新闻宣传和移动端主平台建设。今
年以来,市总工会对标“把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团结在X周围”的工作要求,在全市传统领域新建工会组织205个,发展会员10人,吸纳农民工11.57万人入会,推进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突出“四个融入”
保障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各被巡视单位X组织结合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X代会、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统筹抓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和市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把巡视整改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X、融入班子队伍建设,有力保障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融入日常工作。在解决“推动全面整改标本兼治有差距”问题中,城口县制定《整改日常监督工作机制》,规范整改日常监督工作程序,形成工作闭环。市应急管理局紧盯安全评价机构执业行为监管,在全市开展安全评价机构执业行为整治行动,依法对8家安全评价机构行政罚款28.9万元、相关责任人罚款9.15万元。市商务委着力优化国际消费环境,通过举办国际消费节、成渝双城消费节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持续提升我市消费美誉度、扩大消费品牌影响力, 陆续建成核心商圈49个、市级特色商业街23条。
融入深化改革。万州区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成功组建重庆三峡发展集团,首期信用评级AA+,区属一级国有企业由25家整合为13家。国企内设部门精简29.9%,内设部门职数精简30%,子企业精简37.1%。今年上半年,区属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5.4亿元,同比增长16.3%。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酉阳县健全常态化“三服务”工作机制,擦亮“酉服务”品牌,全面推进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开通960444 服务市场主体专线,修改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酉阳自治县扶持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兑现市场主体培育奖补资金529.64万元。
融入全面从严治X。巫山县坚决遏制工程招投标领域乱象,印发《招标投标政策文件汇编》,出台限额以下工程建设项目发包情况向招标投标监管部门备案的相关规定,对2022年7月1日以来已完成招标的项目,按不少于20%比例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并公开检查结果,对巡视反馈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并记信用分,在信用中国网站公示。奉节县印发
《开展干部经商办企业或违规兼职任职问题专项整改工作实施方案》,将日常监管与定期核查相结合、源头管控与重点核查相结合,坚决堵住干部经商办企
业和违规兼职任职监管漏洞。
融入班子队伍建设。为提升选人用人质量,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建立领导班子运行评估和群众口碑评价机制,适时开展民主测评。市统计局召开市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总结述职和民主测评会,将X风廉政建设等工作情况作为总结述职的重要内容,修订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手册》,解决好“X组落实管X治X责任不够到位”问题。
坚守人民至上
努力办好民生实事
巡视整改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重点巡视什么、整改什么,在巡视整改中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针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欠力度”问题,开州区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成投用学校2所、新增学位990余个,制定化解和防止新增大班额机制4个。为落实帮扶责任,彭水县紧扣“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要求,深化“六访六帮”,动态调增2023 年度防止返贫监测线(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至8000元,全县无返贫或新致贫。市供销合作社围绕提速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服务,壮大“电商平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服务规模,订单农业服务规模累计达8.7万亩,交易规模达212.68亿元。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市残联修订《重庆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将符合条件的持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范围扩大到7—14岁,视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提高为3000—10000元;制定《推进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措施》,全市3A级康复机构新增7家达到36家。奉节县建立村
(社区)返乡农民工管理台账,打造农民工“掌上办”“指尖办”平台,开设农民工办事绿色服务窗口392个,组织X员干部走访慰问5459人次,收集并完成群众心愿207个,排解生活实际困难180余个。云阳县持续做好抓发展、促振兴, 公益性岗位、帮扶车间吸纳就业7307人,实现脱贫人口转移就业6.31万人,实施“四好农村路”114公里,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环线15条,村民小组通畅率97%。
各被巡视单位X委(X组)表示,将继续把巡视整改作为重大ZZ任务一抓到底,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以“钉钉子”精神推动X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六届三次全会要求贯彻落实,以实实在在整改成效为加快建设现
代化新重庆提供坚强保障。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凝心聚力实干担当
浙江省新时代十年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3年8月1日)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
回望新时代十年,是浙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昂首阔步的十年,也是全省组织工作护航中心、砥砺奋进的十年。
这些年来,浙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X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X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X的组织路线,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攀高跃升, 着力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X建高地,为浙江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 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ZZ铸魂走深走实
2023年伊始,浙江省委举办省管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作开班动员和辅导报告,300余名省管主要领导干部集中5天时间读原文悟原理,拉开了全省X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序幕。今年以来,省市县三级累计培训54.6万人次。
思想建X、理论强X,是组织工作的重大使命。全省各级X组织深入推进ZZ铸魂,浙江大地已成为学思践悟新思想的大课堂——
这些年来,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X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让全体X员干部都接受了深刻的X性洗礼。特别是今年,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围绕总书记走过的足迹、擘画的印迹、牵挂的心迹和浙江X员干部感恩奋进的事迹,推动全省上下感悟真理伟力、汲取奋进力量。
X员干部教育培训推动X的创新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我省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精心组织开展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X的十九大、二十大及历次省X代会、省委全会精神集中轮训,积极构建完善课程体系、师资体系、教材体系、现场教学体系,沿着习近平同志浙江足迹遴选打造百个现场教学示范点;在“两新”领域,连续10年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红色传承”班和“创新转型”班累计培训学员3万余人。坚持把ZZ建设摆在领导班子建设首位,引导广大干部坚定拥护“两个
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2020年,省委专门出台文件并召开省管领导班子ZZ建设座谈会,着力打造维护力、引领力、担当力、服务力、廉洁力“五强”领导班子;今年,结合主题教育对211个省管领导班子、2146名省管干部开展ZZ建设调研分析,研究制定《进一步推动各级领导班子ZZ建设走深走实的若干意见》。
最讲X性、最讲ZZ、最讲忠诚、最讲担当,已然成为浙江的鲜明标识。
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推进强国建设、实现复兴伟业,关键在X、关键在人。浙江一以贯之推进完善“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良性互动机制,打出一套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合拳,为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注入强大动能。
今年6月30日,一份表彰名单备受关注——省委召开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表彰大会,对担当作为先进典型进行表彰。
我省开展担当作为好干部、好支书评选表彰4年来,400余名“好干部”和900余名“好支书”,连同80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40个“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树起了浙江X员干部担当作为先锋群像,提振了全省上下感恩奋进精气神。
正确用人导向是对干部队伍的最大激励。今年省委鲜明提出“四个坚持、八个不”选贤任能导向,把“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讲得清清楚楚,以实绩实干导向推动干部跑起来赛起来。
10年前,省委召开第一次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推动县委书记和广大基层干部比学赶超。10年来,不仅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坚持每季召开,还推动建立了厅局长工作交流会、乡镇X委书记工作交流会等制度,更多好干部在推进三个“一号工程”、服务保障杭州亚运会等重大任务中脱颖而出。
数据显示,目前设区市X政正职中具有下一级X政正职经历的占58.8%;市级X政领导班子中,具有县(市、区)X政领导班子成员或者乡镇(街道)X政正职经历的占71.4%。同时,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省专业执法队伍数量精简率超50%,88%的执法力量下沉县乡,推动行政执法队伍更好在一线履职担当、为民服务。
“庸懒散”是事业推进的“拦路虎”。从2013年开始,省委以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为重点,常态化推进能上能下。今年又根据中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精神,修订出台我省《实施细则》,明确7方面30种“下”的具
体情形。5年多来,全省共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1500余名。
着眼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今年6月,省委组织部、省纪委制定出台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围绕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细化6方面21种具体容错情形,让干部放开手脚、轻装上阵。
三、基层焕发勃勃生机
在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里蔡村“海里红”共富工坊,20多位村民正在加工玩具,大家有说有笑,“现在做点手工活每月能赚3000元,还能照顾家里,我们都愿来!”
去年,省委组织部部署实施组织工作助跑共富九大行动,给基层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以X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为例,全省7000余家工坊吸纳了35.5万人就业,人均月增收约2600元,目前该做法已在全国推广。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只有X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X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如今是基层治理“网红打卡点”。社区X委通过X建联建,让40多家社会组织成为“治理合伙人”,共同为居民群众量身定制了60多个服务项目,涵盖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全省现代社区建设不断深化,每年滚动实施一批重大改革、攻坚项目、惠民好事,社区X组织和社工成为居民群众离不开的“贴心人”。
这些年,浙江以“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总抓手,从农村到社区,从国企到民企,从传统业态到新业态,逐个领域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基层X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推进农村基层X建方面,2015年X中央在浙江召开全国农村基层X建工作座谈会,这是继1990年“莱西会议”之后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会议总结推广了农村基层X建“浙江二十条”;深化农村基层X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该做法被吸收进中央文件;高质量完成村社换届,村社换届经验20条、导师帮带制等全国推广;深入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构建村社干部培训、课程、学制、考评“四大体系”;精准调配干部资源赋能基层,20年来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46万多名、科技特派员2.4万名;着眼先富带后富全面深化X建联建机制,打造X建联建实践案例8200多个。
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浙江的基层X组织就向哪里延伸。创新实施X建统
领网格智治,优化设置网格8.5万个,配备网格力量84.5万人;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X建格局,引导28.3万名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到社区报到。
与此同时,高质量抓好X员队伍建设,5年来全省新发展X员52.5万余名, 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充分发挥X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防汛防台等大战大考中冲锋在前贡献力量;打好流动X员“查纳管联用”组合拳,累计纳管54.1万人。
四、聚才磁场筑巢引凤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些年来,省委一以贯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擘画的人才强省重大战略,推动人才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1年,杭州未来科技城在杭州城西挂牌成立,经历十多年的发展,一座现代化智慧化的科创之城拔地而起。目前,杭州未来科技城拥有高层次人才5660 名,其中引进及合作的“两院”院士47名、海外院士18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41家,各类专业园区、科创园区55个,成为名副其实的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未来城市样板地。
杭州未来科技城是历届省委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一以贯之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生动缩影。目前,我省集聚人才总量1482万人,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160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总数839人次,分别比10年前增长457%、112.5%、1.7%。
筑巢方能引凤。“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有力推进后,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省实验室体系,超常规举措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力打造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平台。以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为核心,从2020年起试点建设14家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人才等要素集聚,协同解决共性技术问题。目前,已引进全职工程师4277人,解决技术难题1600多个,转化成果375项。
着眼推动X管人才工作具体化、清单化、项目化,构建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协同机制,省市县三级创新推行人才例会制度,“一月一例会、一事一专班”重点研究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的重大事项。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X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组织系统紧紧对标“讲ZZ、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重大要求,建立健全组织工作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闭环落实机制。今年以来,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化完善部务会“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
话重要指示批示作为首修课、必修课。建立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常态化“回头看”评估检视机制,大力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部务会议成员领衔重大课题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实施全省组工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全员轮训,持续加强公道正派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部门优良传统教育,模范部门过硬队伍建设不断推向纵深。
步履不停,奋进不止。面向未来,我省组织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部署,以绝对忠诚之志捍卫最高原则,以服务大局之为践行根本使命, 以主动担当之力推进重大任务,以高质量组织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
沐恩前行 施以精彩
恩施市 40 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2023 年 8 月 2 日)
1983年8月19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诞于斯土,恩施市作为自治州首府, 沐X恩而兴。
40年栉风沐雨,40年砥砺前行。恩施市沐浴着X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 茁壮成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聚焦“当好龙头、稳居前列、绿色崛起、冲刺百强”发展定位,奋楫争先,欣欣向荣。
一、城乡发展旧貌换新颜
从1983年清江畔8.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万人的小城起始,到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万、城镇化率59%的全州唯一中等规模城市;硒都茶城、和润城、九立方等专业市场综合体拔地而起;亲水走廊沿河而建,金马、红庙、凤凰山、女儿会、七里坪等街头游园鳞次栉比,恩施市获授“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
1993年,恩施许家坪机场正式通航;2009年,沪蓉西高速公路宜昌至恩施段通车运营;2010年,宜万铁路建成通车;2014年,恩来恩黔高速公路通车; 2015年,建恩高速正式通车如今,恩施市公路总里程达6905公里、城乡物流体系年货物吞吐量1030万吨、空运航线达19条,通航国内城市23个,成长为中部门户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
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恩施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35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6%,河流水库水质达标100%,被誉为“鄂西林海”“天然氧吧”、中国最美三大“后花园”之一、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连续举办25届恩施土家女儿会,“东方情人节”遐迩闻名;恩施大峡谷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结为姊妹峡谷,成为旅游地标;“恩施玉露”荣登国事活动茶叙用茶,其制作技艺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联合国非遗名录,品牌价值达27亿元。2011年11月,第十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学术大会上,恩施市获授“世界硒都”称号。连续7届硒博会让“硒”成为恩施市的金字招牌。
2022年1月,“土家汉子组合”登上央视春晚。
绿水青山、民族风情,神秘而美丽的恩施市阔步迈上广阔舞台。
二、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奋战8年脱贫攻坚,恩施市14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5054户175688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彻底消除绝对贫困,恩施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恩施市委被X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擦亮“小城镇”,推进“四清四整”,青瓦白墙木门窗的农家小院遍布乡野。恩施市累计完成危房改造19768户,建成178个安置区,18393人实现“挪穷窝”。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15%上升到94.68%,农网供电可靠率99.82%,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100%,4网络信号覆盖面95%,路网覆盖率100%,宜居宜业的新农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历史见证。
干群齐心顶住水旱侵袭,成功抵御50年一遇洪水和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大旱情。面对新冠疫情,广大干部坚守一线,各族群众团结互助,白衣天使逆行出征,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始于有学可上,迈进优质均衡。恩施市建成7所高职学校、100所中小学、114所幼儿园、1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达12万人。
始于病有所医,迈进病有良医。医疗卫生机构从1983年的83个增至360个, 床位由425张增至7458张,卫生技术人员从894人增至2903人,人均预期寿命从1983年的62.5岁增至2020年的80.84岁。
始于文化下乡,迈进文化繁荣。成功举办“中国·恩施自行车爬坡赛”, 恩施傩戏、恩施扬琴等17个项目入选国家和省级“非遗”保护名录,荣获“中国土家族女儿会文化之乡”称号。
“尖刀班”成为基层治理恩施名片,“律师进村、法律便民”“背包组长、层级调处”等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法治理念、安全生产、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和“全国平安县市”荣誉称号。
三、绿水青山成最大优势和品牌
恩施市厚植“绿色、生态、富硒”底色,茶叶、马铃薯、蔬菜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基地常年达129万亩。茶产业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认证,厚朴跻身全国四大主产区之一,“恩施土豆”“恩施玉露”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和“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百强榜”。恩施市连续5年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三茶统筹’先行县域”,连续15年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以现
代生物医药、硒食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为主导,恩施市建成规上工业企业121 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7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9家的绿色新型化工业体系。
拥有恩施大峡谷、云龙河地缝、龙桥暗河、梭布垭石林、“八百里清江” 等独特资源,9家A级景区、1个省旅游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恩施市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4年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中国百强旅游城市、最佳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洗肺城市等称号。
2022年,恩施市实际利用外资450万美元、省外资金47.78亿元。出口贸易由1983年单一的茶叶、桐油发展为农产品、工业品等多种产品,出口贸易额由1983年的186万美元增长到2022年5379万美元。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逆势上扬,县域经济考核连续6年位居全省三类县市前列。40年间,恩施市地区生产总值翻219倍,突破450亿元;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73倍、196倍,成为全省“三百”战略储备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恩施市各族儿女发挥淳朴善良、热情豪放的民族特质,笑迎来客、走向国际,加快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托起困难群众的希望之舟
濮阳市全方位开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综述
(2023年8月4日)
7月18日,全市低保扩围增效加压推进会召开。会议明确,我市将继续推进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及时精准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 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社会救助,爱满濮阳。社会救助对困难群众而言,是摆脱困境的“及时雨”, 是燃起希望的“雪中炭”。习近平总书记在X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近年来,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始终坚持创新理念,出实招、办实事,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全方位为困难群体提供有力、温暖、精准的服务,不断把X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真正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心坎上,在全社会营造了浓浓的爱的氛围。
精准施策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
“太好了,我们的生活有一层保障,肩上的压力也减轻了,还是国家政策好,感谢你们的关心。”8月2日,范县高码头镇大丁庄村村民李某杰说。
李某杰今年41岁,丈夫去世后,她带着5个女儿生活,大女儿在读高三,最小的女儿还没上学。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李某杰上要赡养公公婆婆和父母, 下要抚养孩子,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2022年,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低收入人口信息采集和认定工作,通过不定期进村入户开展低收入人群走访摸排和救助政策宣传,主动在茫茫人海中精准寻找困难群众。在一次走访摸排中, 范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主动找到了李某杰,摸清楚了她的救助需求,对她进行了精准救助,给了她生活下去的希望。
“她年龄偏大,又无法外出务工,可以说基本没有经济来源。我们在了解她家的情况后,主动找到她,给她的家庭落实了低保政策,全家按A类标准发放低保金,每月总计1740元。这笔钱不仅解决了她家的吃饭问题,保障了基本生活,也解决了几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和较小幼儿奶粉的购买费用问题。”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及时发现、精准救助困难群众,近年来,市民政局积极转变救助方式,
健全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推进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同时,根据入户走访情况和群众致困原因、困难程度,细化对象类别,因户因人施策,分类分层解决群众面临的困难,提升救助精准性。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他们也给予了应急性、过渡性临时救助,可以说做到了凡困必帮、有难必救。
精简程序
从层层审批到一门受理
2022年3月,清丰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在清丰县大流乡前大流村入户走访时, 发现该村村民刘永强身患重病,且妻子是残疾人,家里还有一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得知这个家庭面临困难后,工作人员随即走访邻居,详细了解了刘永强家庭的实际情况。在确定这个家庭没有经济来源之后,清丰县民政局迅速多方协调,用2个工作日就为夫妻二人申请了低保,随后又为其女儿申请办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待遇,帮助这个家庭渡过了难关。
“社会救助重在精准、贵在及时,申请越便利、审核确认时间越短,保障功能体现越充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困难群众有了困难,马上就需要得到救助,拖的时间长了,对于他们的生活保障是不利的。所以,我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简化了救助程序,缩短了办理时限,让社会救助更快捷更高效。
近年来,为着力解决社会救助申请层层审批、群众上下跑的痛点,我市建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真正做到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除了简化救助程序外,我市还下放低保审批权限,将低保审批权限委托下放到乡镇,实行低保申请一线审批,压缩了低保申请办理时限,困难群众提交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即可获知审批结果,最大限度为困难群众提供便利。
优化服务
从临时救助到服务救助
“感谢X和政府,感谢民政部门领导,要不是有你们,我这个家恐怕早就散了,我也没了活下去的勇气啊。”7月10日,清丰县马庄桥镇孟旧寨村村民孟学成哽咽着说。孟学成患有糖尿病并发症,妻子张希竹患有多种慢性病,夫妻
二人常年吃药,家庭拮据。屋漏又逢连夜雨,今年1月份,作为家中唯一劳动力的孟学成的儿子孟勇杰,也被确诊为大脑动脉闭塞脑梗死,导致半身不遂,言语不清。没过几个月,这个家庭再度受创,孟勇杰的两个女儿竟也纷纷患病, 妻子难以承受家庭重负,跟孟勇杰离了婚,这个家庭一时间陷入极度的困难。
正当孟学成一家走投无路之际,马庄桥镇孟旧寨村社会救助协理员蒋丽晶走访至此,发现了孟学成家的困难,并第一时间上报该村X支部书记孟春林, 由村委会向马庄桥镇社会救助站汇报。得知此消息的马庄桥镇民政所所长李明奇,当天就和社会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一起,到孟学成家进行入户调查落实走访。当看到孟学成家的真实情况后,马庄桥镇民政所立即启动临时救助备用金程序, 用1个工作日的时间就为孟学成申请了1900元临时救助金,同时还将孟学成一家人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纳入低保和慈善救助。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市民政局聚焦困难群体的“烦心事”, 积极回应困难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推进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类救助+服务类救助”模式转变。在各县(区)多个行政村和社区配备社会救助协理员,明确社会救助协理员日常工作职责,强调社会救助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要以社会救助协理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实现兜住底、兜好底、兜牢底的根本要求,做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体现的是X和政府的民生厚度、政策温度,以及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实实在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我们一定能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濮阳社会救助实现高质量发展。” 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信心满满。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江苏组织工作综述
(2023年7月31日)
X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事业兴。实现X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 必须以组织路线服务保证ZZ路线的高度自觉,扎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X的组织工作。
X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X委及其组织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X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新时代X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X的组织路线,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X首提地重大责任,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始终心怀“国之大者”、X之大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紧扣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全力以赴建强组织、配强班子、用好干部、盘活人才,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 推动全省组织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一、以X的ZZ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高举思想旗帜、持续凝心铸魂
今年1月19日上午,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迎来激动人心的时刻:大会宣布,在江苏参选的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选人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刻,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全场,久久激荡。一张张神圣的选票, 凝聚着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为圆满完成此次省人代会选举组织工作,省委组织部在省委领导下坚决扛起重大ZZ责任,全力做好思想引导、组织选举、风气监督等工作,引导广大代表投好忠诚一票、光荣一票,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X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扎实开展X内集中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坚持守正与创新相融合,坚持“学、做、改”相贯通,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相促进, 坚持严字当头和务求实效相统一,用X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推动全省各级X组织和X员干部不断增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ZZ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向纵深
推进,江苏把“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贯穿始终,推动X员干部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扎实推进“三进三解”大调研,认真抓好“三对照三排查”,引导各级X员干部把学思想、强X性、重实践、建新功结合起来,把X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X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ZZ关是首关,首关不过,余关莫论。2018年以来,江苏创新实施领导干部任前ZZ体检,对省管干部“凡提必检”,并在市县全面推行,着力做深做实干部ZZ素质考察,切实把ZZ纪律和ZZ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将经常性教育融入重点领域及日常工作,省委出台《关于加强X的ZZ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省委常委会带头,各级X委(X组)和组织部门研究重要问题和重点工作,首先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用好这一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金钥匙”。
持续加强ZZ忠诚教育,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工程,坚持主体班次必单章培训、专题班次必深入解读、最新精神必跟进学习,省级层面举办6期省管干部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全省共举办培训班次900期,完成5万余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全覆盖轮训。制定加强年轻干部ZZ教育《若干措施》,创设中青班ZZ辅导员制度,成立年轻干部ZZ教育研究中心,构建加强年轻干部ZZ教育的有效方法路径。
二、持续固本强基,基层X建不断提质增效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X治X,重在基层。X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X中央关于基层X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聚焦增强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基层X建“五聚焦五落实”行动计划为总抓手,推动基层X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围绕抓X建促乡村振兴,江苏坚持和加强X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村X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深化“定制村干”“兴村特岗”等做法,实施X建助推富民强村计划,持续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深入推进红色村试点工作,不断把X的ZZ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江苏召开全省X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仙林现场会,进一步总结推广“仙林经验”,着力提升X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质效。深化推进“红色物业”“把支部建进小区”等有效做法,积极构建X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基层基础,关键在人。江苏探索深化基层干部专业化体系建设,以村(社区)干部、城市社区工作者、“两新”组织X务工作者为重点,明确分类分岗分级和提升素质、提高待遇、提振动力的“三分三提”目标,深入开展村(社区)X组织书记“百千万”工程,先后命名两批次200名“百名示范”村(社区) X组织书记,培养造就一支ZZ过硬、专业专注、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骨干队伍。
X的领导必须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江苏不断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X建,省委组织部会同省有关部门推出“小哥学院”“小哥医院”“小哥律所”等26个关爱凝聚项目,建成11800多个新就业群体“暖心驿站”,省市两级全面成立互联网、快递、交通运输、外卖配送等四大行业X委,13个设区市全部成立网络直播行业X委X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加强。
经济工作推进到哪里,X的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江苏聚焦优势产业,探索推进产业链X建工作,成立561个产业链X建联盟或产业链X委,构建起“一链条一特色、一联盟一品牌”工作格局。围绕“企业要什么、我们有什么、工作做什么”,推动建立企业需求、部门资源、行动项目等“三张清单”,以X建共同体凝聚产业链合作、创新、发展“最大公约数”,为强链补链延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新鲜血液的持续注入,让X员队伍充满生机活力。江苏坚持把ZZ标准放在首位,严把发展X员入口关, 围绕提升X员发展质量、提优X员队伍结构,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吸收到X内来,着力提升X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X员队伍更加坚强有力。
一名X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近年来,江苏持续实施“X费暖基层”工程,完善“X委抓支部、支部管X员、X员带群众”的“抓管带”工作机制,深化X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X员冲在一线“三个一线”行动,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X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着力抓好X员经常性教育,一批批优秀共产X员、优秀X务工作者、先进基层X组织等涌现出来,以新担当新作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省27.08万个基层X组织筑起坚如磐石的战斗堡垒,555.66万名X员在科技研发、项目建设、改革攻坚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挑重担、打头阵,凝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强大力量。
三、激励担当作为,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X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X委及其组织部门着力树导向、建机制、严管理、重激励、优生态,推动全省干部队伍呈现新气象、焕发新活力,塑造了执政骨干新面貌。
考核导向更鲜明,助推发展更有力。从2018年起,江苏以创新开展年度综合考核为总抓手,着力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干部敢为”,在江苏考察时又专门强调要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今年以来,省委研究制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若干措施,出台《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细化23 种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大力营造干部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积极适应事业发展需要,持续优化选育管用工作。各级X委加强领导,顺利完成设区市、县(市、区)和省级群团组织领导班子换届。结合省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优配强省级机关领导班子。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国和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考察和选举工作。实施新时代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工程, 开展小班化、拉练式专题培训,持续加强专业训练。制定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双百工程”,制定省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和高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程《示范文本》,扎实做好干部人才援派工作,助力受援地高质量发展。
从严治X关键要从严治吏。江苏不断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制度体系, 以刚性制度约束来确保“真严真管”。严格落实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重要要求,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作用,严格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对干部身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早纠正,推动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加强选人用人全过程监督,严格落实“凡提四必”要求,强化任前事项报告和审核把关,深化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巡视审计整改监督,积极营造风清气正良好环境。
坚持把公务员工作放到干部工作全局中谋划,推动公务员队伍建设与干部选育管用贯通起来,蓄足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完善改进考录、调任、聘任、遴选、考核、奖励等工作,持续释放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激励效应, 提高公务员考录质量,提升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整体效能。
一系列行之有效举措之下,江苏干部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蓬勃生机, 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过硬的能力素质、更加严明的纪律作风、更加饱满的精神斗志,奋力走在前、做示范,努力创造无愧于X、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业绩。
四、增强人才支撑,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要求江苏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创新之道,唯在得人。X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X管人才原则,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最强引擎,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持续完善人才生态、计划、平台、服务“四位一体”工作格局,人才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持续彰显。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江苏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加快构建具有更强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先后出台“人才26条”“人才10条”“人才强省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出人才“周转池”、“双落户”、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社会化引才奖补、人才工程优化整合等突破性改革举措,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有凤来栖,枝繁叶茂。放眼全省,从完善人才培养到改进人才评价,从畅通人才流动到激励人才发展一项项务实举措环环相扣,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日臻完善,人才活力进一步释放。
江苏锚定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人才、科技、产业部门和相关企业、高校,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绘制产业链产业图谱和人才地图,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集合优势力量攻关“卡脖子”问题。目前,全省158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集聚了全省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创造了5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
人才的成长依赖于环境,人才的竞争取决于环境。从“人才贷”“人才保” “人才投”到“人才基金”,持续升级人才金融体系;从“一张床”到“一间房”再到“一个社区”,一项项暖心举措、一件件关键小事,使各类人才减少后顾之忧,安心创新创业。省委人才办大力推进人才服务云平台、“一站式” 服务窗口、12345人才热线、苏畅卡等建设,全省建成和投入使用人才公寓44.63 万套全方位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大人才工程是牵引。江苏精心组织实施“双创计划”、
“333工程”、科技镇长团等省级重点人才工程,以点带面推动人才队伍质态整体跃升。江苏人才资源总量从2012年底的908.18万人增长到2022年底的1560万人;高层次人才数量从2012年底的60.65万人增长到2022年底的127.92万人,其中,在苏“两院”院士118人,居全国第三,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谆谆嘱托催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的建设的重要思想,锐意进取、实干担当, 推动X的组织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为新时代楚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X的十八大以来楚雄州组织工作综述
(2023年8月3日)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勇毅前行。
X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X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楚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跨越赶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十年。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州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全州组织部门认真贯彻新时代X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X的组织路线,始终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以组织路线服务ZZ路线、以组织优势助增治理优势、以组织担当激励干部担当,为推动楚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坚定举旗铸魂,筑牢思想根基,全州广大X员干部对X忠诚的ZZ品格更加鲜明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X,拥护X的纲领,遵守X的章程,履行X员义务” 在楚雄市西山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节前夕,来自楚雄各地的共产X员到此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X誓词,从百年X史中感悟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X的十八大以来,全州各级X组织始终以X的ZZ建设为统领,坚持不懈用X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广大X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推动楚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思想保证。
ZZ建设是X的根本性建设,决定X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从出台州委关于新时代加强X的ZZ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到建立健全“三定一报备一纪实” 制度等系列制度机制,再到实施“三力三化”提升工程十年来,全州组织部门始终把ZZ建设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抓X建强化ZZ功能,选干部突出ZZ标准,聚人才加强ZZ引领,带队伍压实ZZ责任,教育引导全州各级X组织和广大X员干部满怀深情感X恩、牢记嘱托听X话、坚定不移跟X走, 坚决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号令、X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楚雄有行动见成效。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X的二十大召开后,从城
市到乡村、从机关到社区、从企业到校园,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涌动楚雄大地,处处闪耀着思想的璀璨光芒,激荡着团结奋进的强劲力量。十年来,全州组织部门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ZZ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实施X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持续深化“百名讲师上讲台、千堂X课下基层、万名X员进X校”工程, 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分级分类开展X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覆盖培训,X员干部信仰之基更加牢固、精神之钙更加充足、奋进之力更加充沛。2017年以来,全州累计举办“万名X员进X校”培训3853期,培训59万人次。
ZZ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从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X史学习教育,全州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示范,推动X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X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全州广大X员干部在一次次学习热潮中经受思想“大洗礼”、X性“大淬炼”,使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了全州X员干部最鲜明的ZZ品格、成为楚雄ZZ生态最鲜明的ZZ底色。
二、坚持大抓基层,着力夯基固本,基层X组织建设更加坚强有力
走进姚安县光禄镇东方玫瑰谷,千亩玫瑰花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打卡。“我们坚持X建引领、X员带头、群众参与,全力发展花卉产业,走出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当地村X组织负责人介绍。这是楚雄州X建引领产业振兴的一个生动实践。
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方能叶茂。X的十八大以来,全州组织部门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提升基层X组织组织力,增强各级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功能,切实发挥基层X组织战斗堡垒和X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建设推动楚雄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堡垒和先锋铁军。
——扛牢压实管X治XZZ责任。制定实施“楚雄州基层X建工作规划” 等“1+4”系列文件,出台《关于健全完善基层X建工作责任落实体系的实施意见》,坚持每年分别制定州委书记、州委常委、县(市)委书记、州属X(工) 委书记抓基层X建工作责任清单,连续开展基层X建推进、提升、巩固、创新提质、持续深化等“主题年”工作和“智慧X建”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书记领航”项目,基层X建全面加强。2019年以来,州委书记抓基层X建工作连
续4年获评“好”等次。
——织密建强X的组织体系。实施加强X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四个专项行动”,X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质量不断提升。高标准推进X支部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州基层X组织均如期完成达标创建,创建州级规范化建设X组织192个、省级规范化建设X组织60个。深入开展农村基层X建“双整百千” 四级联创,创建农村基层X建示范乡(镇)12个、农村基层X建达标乡(镇) 56个。深化“两新”组织X建,“两新”组织X组织覆盖率分别达77.4%和84%。加强基层X建阵地群建设,累计建成8882个村(组)两级活动场所,实现全州村(居)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
——建好建强基层X员队伍。加大重点群体和薄弱领域发展X员力度,X员队伍稳步壮大、结构持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加强X内激励关怀,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表彰先进,在建X95周年、100周年重要节点对150名优秀共产X员、149名优秀X务工作者、100个先进基层X组织进行表彰,示范带动全州基层X组织和广大X员比学赶超、奋勇争先。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时“一肩挑” 比例达98.1%,基层X员队伍战斗力持续增强。
——着力发挥X建引领作用。推进抓X建促脱贫攻坚,选优派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发动4万余名干部结对帮扶,“10万扶贫大军”尽锐出战、众志成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困扰楚雄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接续推进抓X建促乡村振兴,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全州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推进抓X建促疫情防控,全州14.6万余名X员捐款1424万余元支持抗疫工作,选派17名优秀干部组建强边固防突击队支援边境疫情防控,各级X组织和广大X员义无反顾、迎难而上,生动诠释了“一名X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推进抓X建促基层治理,创新开展X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深入推进“四万三进”活动,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推进抓X建促营商环境优化,制定组织部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清单,动员广大X员干部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奋勇担当。推进抓X建促高质量发展,制定组织工作服务开发区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一体推进强组织、选干部、配班子、聚人才,激发园区经济发展活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X员的身影;哪里最吃紧,哪里就有共产X员的担当。无论是坚守一线、誓拔贫根的驻村干部,
还是闻令而动、逆行出征的防疫工作者,在一次次大战大考中,全州广大X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践行着“我是X员我先上” 的铿锵誓言,涌现出了李文芝等一大批优秀共产X员,X旗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重大任务一线高高飘扬。
三、树立鲜明导向,科学选贤任能,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过硬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X的十八大以来,全州组织部门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鲜明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州广大干部作风持续改进、效能不断提升、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汇聚起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磅礴力量。2018年以来省管领导班子连续5年考核为“优秀”等次,全州选人用人工作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22 年满意率达到100%。
——聚焦事业发展需要选准用好干部
2018年以来,州委先后评选表彰“担当作为”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进集体100个、先进个人228名,114人得到提拔或进一步使用, 占受表彰表扬人数的50%,树立了以实干为荣、以实绩为准、以发展为重的用人标尺,让广大干部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选人用人是ZZ生态的风向标,是X风政风的晴雨表。全州组织部门坚持把ZZ标准放在第一位,做深做实ZZ素质考察,深入开展蹲点调研、重大专项调研、年度综合调研,强化干部一线考察识别,大力选拔素质过硬、实绩突出、敢于担当的干部,坚决不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常态化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确保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2021年县
(市)X委换届中47名受到州级及以上表彰表扬、实绩突出的干部当选为县(市) 委常委,占新一届县(市)委常委的43.1%;2021年乡(镇)换届中选拔130名“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各级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
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创新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把大比拼结果与干部考核相结合,改进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等工作,健全完善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把考核结果与干部评价、使用、监督、管理有效衔接,不断提高知事识人精准度。深入实施干部工作“五项工程”,持续推进“干部大培训、素质大提升”行动,扎
实开展工业经济、数字经济、招商引资等专题培训,十年来,州级举办重点培训班次421期,培训干部8.56万余人次,全州广大干部的能力本领明显提升。
——着眼后继有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挂职锻炼让我有更好的学习成长机会,通过学习发达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能够立足岗位优势为家乡做更多贡献。”一位在上海嘉定区挂职学习的年轻干部由衷感慨道。这是楚雄州通过挂职培养锻炼干部的一个生动缩影。
源头有活水,后继有来人。楚雄州始终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之举,全方位加强日常发现、跟踪培养、适时使用和严格管理。从畅通公务员考录、选任、调任等源头渠道,到面向国内一流院校招引紧缺急需专业硕士研究生;从大力选拔重大斗争一线优秀年轻干部,到加强年轻干部跨地区跨条块跨领域交流历练十年来,全州累计招录公务员3851
人,招录选调生219名,招引紧缺急需专业硕士研究生64名;选派120名优秀干部到中央和国家及省级机关、上海嘉定等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147名干部到全州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工作一线实践锻炼,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在实践和斗争磨炼中“淬火成钢”,全州干部队伍呈现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注重严管厚爱激励敢担当善作为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全州组织部门坚持严管厚爱、严字当头,严格执行“凡提四必”等制度,全覆盖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制定干部职级晋升14条负面清单,扎实开展“三不为”“三子官”问题专项整治、“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不断匡正选人用人之风。2017年以来,对116名漏报个人有关事项的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对33名瞒报个人有关事项的干部进行诫勉,取消10名瞒报个人有关事项干部的任用。旗帜鲜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制定落实楚雄州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出台激励关爱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一线干部具体措施,全面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完善公务员考核体系,落实乡镇工作岗位补贴政策,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进一步提振。2019年以来晋升公务员职级6346人次,2022年为57件80人次干部澄清正名。
X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公务员管理体制调整以来,楚雄州着力抓好公务员源头培养,深化分类改革,健全制度机制,公务员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优化机构编制资源,机构职能体系运行更加顺畅。用心用情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积极引导老干部
发挥优势和作用,全州广大老干部的ZZ荣誉感、组织归属感、生活幸福感不断增强。
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之下,干部、公务员、机构编制工作协同联动, 全州干部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蓬勃生机,“干”的氛围越来越浓、“拼” 的精神愈发强烈,“严”的发条越拧越紧,人心思进、人心向上的良好局面正在呈现,不断推动楚雄州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四、深化聚才汇智,建优人才生态,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更加坚实
“设施都是新的,位置离单位很近,下班后还能去附近公园跑步健身,在楚雄工作幸福感很强,让我们能安心留下来扎根楚雄、贡献力量。”首批入住楚雄州人才公寓的一名高端人才说。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X的十八大以来,楚雄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州战略,提出加快建设“滇中崛起区域人才中心、现代农业和绿色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聚集宝地”的战略目标,大兴爱才敬才之风,围绕事业发展聚才育才,改革体制机制用才励才,人才队伍不断扩大、量质齐升,为推动楚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立足发展所需、楚雄所能,聚焦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重要民生需求,加快推进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编制楚雄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楚雄人才工作“1+3+N”制度文件,形成覆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方面的人才政策“40条”。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不断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壁垒,全方位激发用人主体和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引育并重广聚四方英才,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州“五项工程”,推进“千名硕博进楚雄”行动和“智汇楚雄”行动,培养本土高层次人才553人,引进了一批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聘请12名高端人才和75名相关领域杰出人才为州政府顾问,储备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3批
(次)398人。深化“大企大院大所大校”合作,与中国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等17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合力推进人才培养。全州人才数量和质量快速提升, 2022年人才资源总量42.04万人,比2012年增加27.21万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52人、省级人才项目230人。
——搭好育才用才平台,人才集聚效应加快形成。主动融入全省人才雁阵
格局,与昆明、曲靖等地共同构建“1+5”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格局。组建“双创” 服务中心,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52个,建成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孵化中心17 个,成立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云南楚雄工作站,26项科技成果获省级科学技术奖、200项获州级科学技术奖。选派基层一线技术人员300人次到省州级单位对口培养研修。实施“百名专家下基层”“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选派1046 名专家人才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动员回引返乡人才2712人,创业人才2938 人,推动各类人才在楚雄大地上百舸争流、建功立业。
——建优人才发展生态,厚植人才创业兴业沃土。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领导干部带头尊重人才、礼遇人才、服务人才,建立领导干部与专家人才联系沟通制度,定期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大人力资本投入,设立“兴楚人才奖”,2022年评选奖励张之道等12名杰出人才代表,给予特别贡献奖获得者每人50万元奖励。分层次给予引进高层次人才一次性安家补助、每月生活补助等经济待遇,推出“兴楚惠才卡”,集成12个方面20余个服务事项,让广大人才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在人才的创新引领驱动下,“楚粳48号”通过国家审定,成为全国首个国审高原常规粳稻品种;云南国钛金属成为亚洲最大的海绵钛生产基地;云南宇泽半导体有限公司上榜独角兽企业,实现全省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晶科能源成功下线全省第一片高效太阳能电池片人才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胜势,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打铁必须自身硬。X的十八大以来,全州组织部门认真落实“讲ZZ、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重要要求,从严从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扎实开展“树三风提四气”主题实践活动,创新开展“组工夜校”、青年组工干部论坛等活动,不断提升组工干部ZZ素质、业务能力、服务水平,着力推动组织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努力建设让X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州组织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楚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文明实践风正劲 山城开遍幸福花
东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2023年8月10日)
理论宣讲“新”起来,志愿服务多起来,文明新风吹起来立秋时节,东乡县城乡阡陌,清风徐徐,文明和谐新风正气在山峁沟梁飘荡,一项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犹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把文明的芳香送往千家万户。
文明是温暖,是底气,更是追求幸福的力量。
近年来,东乡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14536”总体要求,坚持全域推进、全面深化、全民实践,统筹阵地资源,建强队伍力量,创新工作模式,深化实践活动,努力打通宣传基层、引导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文明实践阵地纵深扩远
从“感X恩听X话跟X走”到“共建文明城争做文明人”,从“民法典” 到“村规民约”,从“基层治理”到“和美乡村”东乡县充分整合村史馆、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食堂、矛盾调解室、农家书屋,推动文化进乡村、戏曲进乡村、科技下乡和半小时广播等资源向文明实践所站聚集,组织人员围绕“讲理论、讲政策、讲文化、讲道德”,用“乡土话”宣讲“大政策”、以“小阵地” 讲清“大道理”,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让基层文明实践活动真正热起来。
目前,该县建成文明实践基地7个、主题公园6个、主题广场1个、乡村少年宫24个、村民之家1个、养老服务中心3个,打造省级基层宣讲面对面示范点1个、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2个、州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2个。
人人都是文明实践者、人人共享文明成果。今年上半年,东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2300多场次,参与志愿者2 万多人次,受益群众28万人次。
二、文明实践队伍发展壮大
文明始于心,实践始于行。东乡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统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构筑县、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