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每月总结汇编№ 3 1
2023年11月
目 录
一、X委
巴中建地三十年人才工作综述 1
华龙区创新方式推动巡察向基层延伸工作综述 9
海原县组织工作综述 11
内蒙古自治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16
X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网信事业发展综述 22
孝感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综述 26
菏泽市X的建设工作综述 28
雅安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32
湖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37
德州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43
成都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49
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推进清廉学校建设综述 55
呼伦贝尔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61
海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67
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71
X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78
钦南区康熙岭镇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83
福建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85
安徽省人才工作综述 94
二、人大
南阳市人大常委会拓展信访职能纪实 98
三、政府
乌海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综述 101
珲春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综述 104
孝感审计机关成立40周年工作综述
普洱市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综述 112
湖南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综述 115
吴忠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综述 119
孝感住房公积金中心事业发展三十年综述 122
运城市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126
铜仁市全面深化改革十年综述 130
雅安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综述 135
昌吉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139
沈阳市审计事业四十年综述 143
水城区推进民政事业有序发展综述 147
孝感城市管理工作综述 150
环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综述 154
巴中市“八五”普法中期工作综述 156
襄阳市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综述 160
38.2023年防汛救灾工作综述 163
甘肃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综述 172
灵石县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175
乐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179
甘肃法院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工作综述 182
昌吉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185
菏泽市全力构建“大水务”发展格局综述 188
阿里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194
菏泽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198
海勃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综述 203
菏泽市扎实推进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综述 206
高台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综述 211
四、政协
富民县政协以高质量X建引领模范机关建设综述 213
五、政法
宜宾市检察机关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综述 215
沈阳市司法局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综述 220
六、脱贫
山南市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综述 222
淮南市关工系统助力乡村振兴综述 224
运城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综述 226
农发行十堰市分行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亮点综述 231
昆明市政协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亮点综述 235
珠山镇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237
七、群团
新时代包头市文联工作综述 241
中卫市妇女联合会五年工作综述 245
包头市妇联五年工作综述 248
大理州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六年综述 253
大庆市工会工作综述 256
马鞍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五年工作综述 261
定西市妇联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综述 264
八、企业
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成立四周年工作纪实 267
八冶国际工程公司“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纪实 271
红云红河集团曲靖卷烟厂X建工作纪实 274
红云红河集团曲靖卷烟厂节能减排工作综述 278
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全力保障产品质量工作纪实 282
甘肃金控集团帮扶武山县四门镇松树村工作纪实 287
内蒙古金陶股份有限公司重组十周年践行社会责任纪实 289
陕煤新材公司高质量发展纪实 293
新时代广西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综述 296
红云红河集团曲靖卷烟厂学习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综述 300
包钢集团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纪实 305
巴中建地三十年人才工作综述
(2023年11月16日)
三十年斗转星移,岁月如歌。三十载沧海桑田,奋斗不止。
中心城区面积从不足7平方公里,到如今突破64.5平方公里;交通建设从没有一米高等级公路,到如今构建起“铁公机”立体网络;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不足500元,到2022年底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飙升至16967元翻开巴中建地30年的壮美画卷,沧桑巨变的背后离不开人才的付出、离不开人才的奉献。30年筚路蓝缕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依靠人才、成就人才的发展史。
——这是人才总量大幅跃增的30年。从1993年每万人拥有人才不足60人, 到2003年每万人拥有人才180人,再到2022年每万人拥有人才3人,增长近20 倍。
——这是人才质量飞速提升的30年。截至2022年底,全市大学以上学历人才占比由不足5%提高至55%、增长10余倍,一大批优秀人才获国家级荣誉表彰。
——这是人才生态显著改善的30年。从人才专项经费几乎为零,到人才工作投入近亿元;从人才缺乏基本住居保障,到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突破1500套; 从没有专门的人才服务机构,到市县(区)全覆盖成立人才服务中心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不断优化。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历届地委、行署和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支撑,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求贤若渴的诚意、久久为功的毅力,奋力把各方优秀人才集聚到革命老区脱贫奔康、振兴发展的恢宏事业中来,巴山大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
一、从“单兵作战”到“系统发力”X管人才工作格局日益完善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三十年来,巴中始终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抓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 持续建机制、拓思路、优政策,X对人才事业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工作从单项突破向系统推进转变。
一是领导体制更健全。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1993年,地委组织部、地区人事劳动局成立。
2001年,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组建。
2003年,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下设人才办具体牵头人才引进、培育等工作。
2019年,市人才协会成立。
2022年,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升格为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从建地之时的人事局,到兴市之初的人才办;从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从行政力量推动,到社会力量参与三十年来,X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的X管人才领导体制不断完善。
二是工作理念更开放。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着出路。1993年,地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提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1995年,地区成立引进国外智力工作领导小组,面向全世界广纳发展急需优秀人才。
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掀开了人才工作新篇章。市委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提出“人才兴市”战略,强调搭建事业平台、壮大人才队伍。
2010年,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人才事业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市委着眼“十二五”发展需求,抢抓国家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契机,跟进提出“人才强市”战略,明确营造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的浓厚氛围,积极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专业人才。
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擘画蓝图、指明方向。市委聚焦构建“1+3”主导产业体系,鲜明提出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 逐步推动人才工作由为我所有转向为我所用,由重引进转向引留并重,由面向X政机关转向面向重点专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由招引个体转向招引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
从建地之初人才理念初步树立,到建市之初“人才兴市”战略首次提出, 再到新时代人才工作“四个转向”总体思路逐步成型。三十年来,人才工作理念始终紧跟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在探索中完善,在发展中更新。
三是政策体系更完备。政策是“撬动”人才的有力杠杆。
2007年,推出引进硕士研究生等优秀专业人才试行办法,率先为高层次人才发放安家补助,落实职务提拔、家属随迁等支持措施。
2015年至2020年,先后出台引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办法、加强现
代产业人才支撑的九条措施等政策。
2021年至2023年,创新实施“百千万引才工程”,配套出台巴山优才培育计划、引进人才管理服务办法,分类制定文旅康养产业人才集聚地建设实施方案、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计划、教育医疗人才成体系培训培养七条措施等专项政策。
从1.0版人才政策到3.0版人才政策,从只注重X政人才队伍建设到企业经营管理、农村实用等6支人才队伍建设齐头并进,从只注重人才引进到健全“引育用留”全链条工作体系。三十年来,人才政策持续迭代升级,向着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目标持续迈进。
二、从“门可罗雀”到“纷至沓来”人才集聚良好态势加快形成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三十年来,巴中始终把人才引进作为重中之重,创新引才聚才模式,完善梯次招引体系,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人才总量显著增长、质量大幅提升。
突出开门开放,引才渠道持续拓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998年,首家地区人才市场成立、首场人才交易会顺利举办。
2008年,首次在市内拿出58个岗位公开引才。
2018年,首届“智汇巴中• 才领未来”赴“成渝西”知名高校引才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拉开序幕。
2021年,首场全市文化艺术专项引才活动成功举办。
2023年,首次走进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拿出956个岗位举办第六届“智汇巴中• 才领未来”赴知名高校引才活动。
从市内到市外,从“成渝西”到“北上广”,从统筹引才到专项引才。三十年来,引才步子越迈越大、引才渠道越拓越宽、引才纪录反复刷新,各类优秀人才从天南海北奔涌而来。
一是突出聚智聚力,引才方式更加多元。紧扣中心,才能找准靶心。从仅为机关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到鼓励企业自主引才,再到统筹457个事业编制建立“产业人才编制池”,采取“编制吸引、政招企用”模式为企业引才,聚焦产业发展引才聚才迈出坚实步伐。
从传统的“刚性引才”模式,到探索“岗位特聘”“悬榜选将”“人才飞地”等“柔性借智”机制,“以用为主”破解高层次人才紧缺的阶段性矛盾,
紧扣发展需要借智借力实现制度性突破。
从赴高校引进大学毕业生到与24家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人才工作对外开放合作开启新篇章。
从行政任命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到1997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酒厂厂长,再到2022年拿出百万年薪面向全国市场化选聘5名市属国企职业经理人,人才引进方式越来越科学高效。
三十年来,始终紧跟地委、行署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引进方式更加聚焦、更加精准、更加灵活。
二是突出实际实效,引才量质同步提升——效果是检验工作的标尺。从2008 年首次公开引才25名,到2015年引才达到100名,到2018年引才突破500名,再到2022年引才总量突破1000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数量持续增长。
从建地之初分配首名硕士,到本世纪初引进首名博士,再到建地二十周年之际柔性引进首名院士,引进人才层次不断提高。
截至目前,全市引才数量增长率年均超20%,人才总量近20万。三十年来, 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征善战的人才队伍加速集聚。
三、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坚持人才自主培养系统成链
壮大人才队伍,短期靠引进,长远靠培养。
三十年来,巴中矢志走人才自主培育之路,不断完善育才机制,最大限度挖掘和开发人才潜能,推动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生动局面。
建好培训阵地。1994年成立首个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平台,2001年成立市人才服务中心,2015年成立首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017年成立巴中村政学院、四川大巴山干部学院,2021年开办巴中干部讲习堂,2022年组建川陕苏区红色干教联盟、成立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四川大巴山干部学院被纳入全国72所、全省5所之一的全国X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巴中村政学院被纳入全省专业化能力培训机构目录,教育培训阵地体系日趋完善。
用好院校资源。1994年行署开办地区电脑培训中心,同成都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研究所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开启地区自主培育技能人才之先河。2004年与46所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全面实行“订单教育”。2021年以来,采
取“厂中校”“校中厂”模式,每年定向培养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3000名以上, 源源不断为产业发展提供专技人才。
三十年来,始终把教育培训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分层分类、靶向施策,着力培养造就适应各个历史阶段发展需要的各类优秀人才。
2011年开始,实施“三个一线”淬火计划,市县(区)先后选派730余名专业人才到基层一线、招商一线、项目一线实践锻炼、提能增干。
2020年开始,实施紧缺专业人才顶岗计划,选派800余名专业人才到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地挂职锻炼。
2021年开始,实施“三线墩苗育才计划”,选派1100余名青年人才到改革开放前线长见识、项目工作一线提能力、排难攻坚火线炼韧劲。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三十年来,巴中千方百计打造人才历练“熔炉”, 想方设法厚植人才培养沃土,实践砺才、一线育才成为人才培养主旋律。
2004年启动实施“四百工程”,提出培育造就100名高素质人才计划;2019 年启动“巴山优才千人培育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培育1000名本土优秀人才; 2022年升格实施“巴山优才培育计划”,优化设置“14+2”项目,杰出人才、领军人才资助标准分别同比增长270%、66%,创新创业团队最高资助500万元。
近年来,累计培育“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天府青城计划”入选专家等高层次人才214名,培养巴山名医、巴山名师、巴山工匠等本土领军人才1600余人。2023年,川东北首个“四川杰出人才奖”落户巴中。
三、从“岗位赋能”到“人尽其才”广大人才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人才引进是基础,用好是关键。
坚持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用其所长、用当其时,全力打造各类人才大施所能、大展其才、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一是鲜明导向,不拘一格大胆用。用人导向是干事创业的风向标。
1998年,公开推选乡镇领导干部候选人。从建地伊始,就鲜明了“以贡献论英雄”的工作导向。
2019年,大力实施调任充实一批、特岗聘用一批、选派锻炼一批、表扬激励一批、提拔重用一批的“五个一批”行动。
2021年以来,推出优秀人才身份转变、职称评聘、职级晋升、职务提拔“四个优先”政策。对专业型人才,通过降低“特设岗位”适用门槛、扩大“职称评聘绿色通道”适用范围等办法,打破成长天花板;对综合型人才,用好用活调任转任、晋职晋级等政策,打破成长隐形台阶;对创业型人才,给予信贷优惠、税费减免等方面最大支持。
长期以来,巴中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人才,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成为广大人才价值追求。重心下移,服务一线建新功——基层天地广阔,人才大有可为。
从1996年“八七扶贫”关键时刻,选派149名干部人才到艰苦镇村任职,到2015年6.29万名干部人才投身脱贫攻坚战,一代代干部人才在伟大的脱贫战场上经风雨、洒汗水、立功勋,以奋斗之我、拼搏之我,承担起历史责任、时代嘱托。
从1998年选派农技人才上山下乡,到2019年组建25个科技特派团服务基层, 再到2022年选派112名专家人才开展“筑梦乡村• 奋斗有我”人才下乡万里行活动,科技人才队伍在服务“三农”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乡村建设路上
一道靓丽风景线。
从2018年调任25名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到乡镇任职,到2021年推行市直机关优秀干部人才与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双向互派”,越来越多优秀人才选择基层、扎根基层。
从2004年市委发出“广聚社会英才、献身农村事业”时代号召,到2019年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在一线培养人才、识别人才、造就人才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广大人才在广阔基层大展拳脚、大施才能。
三十年来,越来越多青年才俊扎根基层,人才之泉在基层汩汩奔流,智慧之花在一线竞相绽放。
二是搭建平台,创新创业展风采。创新平台是增强人才承载力的关键。 “八五”“九五”期间,积极搭建“南江黄羊”“通江银耳”等科技赋能
平台,奋力突破致富。
产业技术更新和科技攻关,加快成果转化。
2013年实施“十百千万”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园区,搭建科
技创新平台。2016年两家企业通过备案并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和服务体系。2019年组建市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新建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食品研究院截至目前,建成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地等国省科研创新平台36个,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业园和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协作园区25个,培育人才引领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高科技型中小企业266家,逐步形成创新创业燎原之势。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三十年来,巴中始终把创新创业平台作为集聚创新资源和优秀人才的重要载体,全力“搭桥铺路”,推动各类高层次人才的才华和潜能充分发挥。
四、从“临时驿站”到“温馨家园”近悦远来人才生态持续涵养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三十年来,巴中始终将良好生态作为吸才、留才、用才最强软实力,不断优化关心爱护人才的ZZ环境、服务环境和社会环境,人才安居乐业“生态圈” 加快形成。
一是突出最高规格礼遇人才。1995年地级领导挂联科技人员和科技公司; 2011年市领导联系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017年市县(区)X委和用人单位X组联系服务专家人才;2020年市委直接掌握联系服务专家人才;2022年市领导“1对1” 联系院士专家历届地委、行署和市委、市政府把礼遇人才作为聚才留才“关键一招”,在ZZ上充分信任、思想上注重引领、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关照,人才对巴中的ZZ认同和情感归属持续增强,“增人数”和“得人心” 实现有机统一。
二是释放最大诚意厚待人才。1995年行署出台《地区科技进步奖励办法》; 1996年“破天荒”拿出40万元,真金白银重奖畜牧行业突出贡献科技人才;2007 年出台政策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安置、安居医疗等“关键小事”; 2012年发放高层次人才特殊津贴;2015年设立引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服务席, 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2019年为人才量身定制“巴山优才卡”“青年人才卡”,全方位提供政务、金融、餐饮、娱乐等25项特惠服务;2022年创新组建人才服务跑团,为人才提供24小时全程代办帮办服务。
三十年来,巴中始终把人才服务保障摆在重要位置,全力打造各类人才安身乐业、安居宜居、安心顺心的最佳工作场景和生活场景。无论人才来自哪里,
都能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三是营造最浓氛围致敬人才。1998年大张旗鼓表彰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2004年召开科学技术大会,表彰科技系统先进个人和集体。2011年表彰首届突出贡献人才。2018年表扬20名全市优秀引进人才,启动“巴山优才月”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报道优秀人才先进事迹。2023年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奖励暨人才发展大会,隆重表扬91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筹办首届“巴中人才周”活动,以一座城的名义向人才致敬。
三十年来,巴中对人才始终满怀尊崇,尊才敬才爱才氛围沉淀进巴城血脉, 人才在这里有更多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事业方兴。而立之年的巴中风华正茂、前景光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
迈步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巴中将以更足的爱才诚意、更大的用才胆识、更优的聚才良方,努力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三市两地一枢纽”建设实践中, 奋力开创“万千英才荟巴山、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华龙区创新方式推动巡察向基层延伸工作综述
(2023年11月22日)
ZZ巡察是强化X的领导、加强X的建设、厚植X的基础、打通全面从严治X“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华龙区委认真贯彻X的二十大、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X主体责任,扎实开展新一轮巡察工作,推动巡察向基层延伸。7月份派出3个巡察组,采取一体同巡、区域覆盖的做法,对3个乡镇(街道)X工委及所辖40个村、20个社区X组织开展常规巡察,共发现被巡察X组织“四个聚焦”及“三资”方面问题1270个, 其中X(工)委126个、村(社区)1144个;向被巡察X组织提出意见建议48条。
一、全面部署,扎实做好巡前准备
一是组织安排到位。华龙区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听取新一轮巡察准备工作情况汇报,提出明确要求。召开全区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对新一轮巡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二是材料收集到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落实统筹、协调、指导职能,认真开展巡前调研、函询,向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等20个单位发函了解被巡察单位的情况,全面收集各项资料,科学制订巡察工作方案。三是业务培训到位。华龙区举办巡察工作培训会,通过专家授课、经验交流和视频教学,提升全体巡察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技巧。同时,整理编发区委巡察村(社区)工作手册《制度篇》《领导讲话篇》《政策依据篇》,供巡察组内部学习。
二、创新方法,扎实开展现场巡察
坚持“1+N”模式。巡察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采取“1+N”的方式进行,即每个乡镇(街道)选派1个大组、N个小组,1个大组负责乡镇(街道)本级巡察,其他每个小组负责6至8个村(社区)巡察。在各巡察组组长、副组长授权任职及任务分工文件中,明确各小组长的具体任务,进一步压实责任。
坚持“施工式”推进。结合实际制订《区委巡察村(社区)工作指南》和工作流程图,明确巡察村(社区)包括巡前准备、巡察进驻、巡察了解等8个工作步骤48项工作重点等内容,规范巡察方法,“施工式”推进,保障巡察过程清晰、任务明确、职责明了、操作方便。坚持“分类别”施策。结合实际对农村、社区进行科学分类,农村原则上分为资产丰富村、负债突出村、近郊提升村、发展滞后村4类,社区原则上分为单位型、经济型、国有企业移交型、城郊
型4类。根据不同类型,在对照任务清单开展巡察监督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监督重点,提升巡察监督质效。
坚持“无盲点”宣传。注重运用宣传栏、小喇叭、村情明白卡、公告传单、扫码等符合村(社区)特点、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式方法开展宣传,把动员会、座谈会开到村组,把巡察公告和举报箱设在村民门前屋后,把巡察公告发到社区网格群,把联系卡送到村(居)民家中,把调查问卷发放到村(居) 民手里,高效精准地收集问题、掌握情况,全面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度,让更多群众了解巡察、参与巡察,让巡察更接地气、更贴民心。
坚持“抓节点”立行立改。把立行立改作为彰显巡察效果和威力的重要举措,巡察期间,突出巡察入驻、巡中、巡末三个时间节点,用好立行立改、边巡边改,对被巡察村(社区)群众反映强烈、能够及时整改的事项,下发立行立改通知书,督促被巡察村(社区)立即整改。共下发整改通知书10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余个。
三、形式多样,强化督导指导
开展巡中督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与巡察组的日常联系指导,确保巡察方向不偏、焦点不散、力度不减。召开区委巡察巡中调度会,认真学习贯彻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听取各巡察组组长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组长深入相关乡镇(街道),就巡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详细了解巡察工作情况,推动高质高效开展。
开展组办会商。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到第一、二、三巡察组驻地逐组召开会商会,对巡察报告进行分析研判、交流讨论,确保巡察报告重点突出、事实清楚、质量过硬。开展“全过程”工作提醒。巡察期间,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相关部门发送提醒函,对重点工作进行提醒,督促工作落实,确保巡察精准、安全、规范开展。
海原县组织工作综述
(报2023年11月22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笃行逐梦,足音铿锵。
X的十八大以来,海原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X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X的组织路线。各领域基层X建工作稳步推进,各级X员干部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在服务大局中担当作为,在聚焦主业中履职尽责,在守正创新中砥砺奋进,书写了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新答卷。
一、凝心铸魂ZZ建设放首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X,拥护X的纲领,遵守X的章程,履行X员义务” 11月14日,海原县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开展红色革命教育。在关桥乡关桥堡红军会议遗址前,上百名县处级领导干部、部门(单位)、乡镇(街道)X组织负责人面向X旗重温入X誓词,并参观了关桥堡红军西征展厅,随后由自治区X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进行“红军西征在海原”专题辅导。大家在红色革命教育中深刻感受红色精神,砥砺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海原县坚持以X的ZZ建设为统领,大力推进新时代新征程理论工作,推动广大X员干部切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
X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该县始终把X的ZZ建设摆在首位,各级X组织和广大X员干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意志更加坚定、行动更加坚决。突出X的创新理论在X员干部教育中的首课、主课地位,让X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该县深入实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计划。持续实施干部ZZ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两大工程”,建立“入学测试、期中测试、结业考试”全链条考评机制。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166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4.5万人次。对新提拔的领导干部、新录用的公职人员、各单位重点培养对象实现全覆盖,推动全县X员干部精神状态和专业能力时刻在线。
扎实组织开展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X史学习教育等,使
广大X员干部在一次次学习教育中,感恩奋进的力量不断汇聚、赶超跨越的斗志愈加昂扬。
二、选贤任能干部迸发新活力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海原县坚持X管干部原则,牢固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精准识人、立体察人、以事择人、科学用人,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干部队伍在大战大考中焕发蓬勃生机。
选什么人,用什么人,是ZZ生态的风向标。该县全覆盖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ZZ素质专项考察。探索构建“九宫格”“一图两比三级四色四型” 综合评价体系,分析研判干部机制愈加完善。一大批组织放心、干部服气、群众满意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换届后乡镇领导班子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2岁,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的占88%。推动形成专业知识互补、气质性格相容、功能结构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领导队伍。
薪火相传,年轻干部活力充分涌流。实施年轻干部“薪火工程”,探索推行“实名制”推荐干部。以民主推荐、X委(X组)把关、考核印证、集体决策“四位一体”程序,动态储备100名左右优秀年轻干部,使年轻干部队伍始终保持“一池活水”。有计划选派800余名干部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放到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放到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经受磨炼、积累经验、助力成才。近年来,“85后”科级领导干部占比由8.6%提升至33.3%,“90后” 干部占比由1%提升至13.8%,一批优秀年轻干部逐步在“激流险滩”中“拔尖冒头”。
海原县深入开展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等专项整治。制定出台《海原县干部监督信息沟通办法(试行)》《海原县加强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干部监督信息沟通日常化,加强对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充分释放职务职级并行政策红利,先后对长期在基层一线默默苦干的386名公务员予以职级晋升。通过“全区最美公务员”选树和学习宣传活动,先后推荐自治区“最美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3名。全面落实基层公务员“三优”政策,完善落实公务员工资福利政策,加强改进考核工作,健全从严管理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公务员始终以饱满工作热情和昂扬精神状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三、引才聚才汇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在海原县的田间地头,群众时常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大伙都
亲切地喊他“老穆”。老穆名叫穆兰海,今年57岁,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高级农艺师,承担着海原县科技特派团荞麦燕麦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及服务的重任,在海原县推广6个特色小杂粮新品种和3项新技术,示范和辐射推广面积达1.5万亩。开展新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服务群众5600人次。举办科技培训班10场次,培训1500余人。开展合作社产业化技术配套等,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进入新时代,海原县积极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组织实施人才工程,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不断涵养人才生态,人才支撑现代化建设能力实现量质齐升。该县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工作会议、工作报告、调查研究、人才述职、任务清单等系列制度,织密织牢人才工作责任网。研究制定《海原籍优秀人才回乡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海原县“人才+特色产业”行动计划》和教育、医疗、科技特派团“组团式”帮扶实施方案等10余项政策文件,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制度支持。
通过开展订单式、导向式、需求式人才培训,培训农村实用人才、文化旅游、交通物流、电子商务等各类人才6.4万人次。推荐“西部之光”“基层之星” “智创未(卫)来”等研修人才50名。先后柔性引进高端专家264名,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147名,海原县人才总量突破2.24万名,实现了让更多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
积极打造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宁夏西海固高端牛产业专家服务基地、贾塘乡科技特派专家服务站等示范基地123处,引进示范新品种488个, 实现新技术示范263项。总结凝练的“小型肉牛养殖户粪污好氧堆肥发酵与利用轻简化技术”被列入海原县主推技术。
建立完善服务创新创业人才“绿色通道”,落实X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 在政策落实、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为人才提供服务。高标准打造人才公寓98套,用重视人才、服务人才、激励人才的理念让人才感受到“海原温度”。
四、强基固本基层呈现新气象
在海拔近3000米的南华山脚下有个美丽的村庄——曹洼乡白崖村。
昔日的白崖村X支部被列为软弱涣散村X组织。经过上下联动,动真碰硬根治顽疾,X组织ZZ功能明显增强,组织力不断提升。村X支部实现后进向先进的蜕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海原县大力实施基层X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工程,持续推进“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全县示范乡、村X组织分别占82.4%、85.8%,关桥乡关桥村成功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2021年村“两委”班子换届后,83.8%的村至少有1名35岁以下村“两委”班子成员,95.3%的村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班子结构明显优化。常态化整顿提升软弱涣散X组织102个, 基层X建气象一新。
全面组织开展乡村X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探索建立国有企业引领农村产业与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模式,累计收益达1.5亿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和群众增收“双提升”。
在X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中,建立县、街道(乡镇)、社区三级责任体系, 完成11个社区105个网格全覆盖编号赋码。设立15个网格(楼栋)X组织、330 个网格矩阵群。组建“火凤凰”“爱满黎明”等志愿服务队42支,推动95 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X组织“多对一”共建,3600余名在职X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基层治理,有效凝聚治理合力。在东城社区、兴业社区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X群服务中心,打造“红色直播间”,以规范管理与服务引导助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
扎实开展“五型”模范机关创建和机关X建结对“互观互检”,动态认定模范机关42个。完成34所学校X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设;设立医疗健康总院X委,成立外科、内儿科等X支部,实现X务、业务、服务互融互进。构建了以组织部门为枢纽,货运、主播、快递等行业为支撑的“1+1+N”新业态X建工作体系。搭建“塞上红运”智慧X建平台,成立道路货运、网络直播、劳务行业综合X委。组建货运司机、“e播先锋”“聚旧宝”劳务工作站X支部,打造“司机之家”“红色驿站”“零工驿站”等小而精的服务场所14家,“两个覆盖”提升到90%以上。
海原县严把X员发展质量关,建立发展X员县级执纪执法部门政审联审机制。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大学生、高知群体和新就业群体中发展X员, 近5年发展X员748名。修订完善X内关怀帮扶资金管理办法,先后表彰“两优一先”134名(个),慰问生活困难X员、生活困难村(社区)书记等5752名, 发放“光荣在X50年”纪念章823枚。
目前,海原县426个基层X组织、11888名X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等“大考”中挑重担、打头阵,X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X徽在振兴
发展岗位熠熠生辉。
五、砥砺前行组工队伍展新姿
打铁还需自身硬。海原县全方位加强组工干部思想淬炼、ZZ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把组织部门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融入血脉、外化于行,转化为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严格落实部机关每周集中学习和X支部“三会一课”制度,不断丰富主题X日内涵和形式。引导组工干部多维度、深层次领会X的理论政策精髓。常态化开展“清廉机关”建设,教育组工干部清白做人、秉公办事,着力打造模范部门和过硬组工队伍。
坚持以岗练兵、“新时代组工大讲堂”“组工夜校”为载体,深入开展“业务骨干上台讲学”“组工干部个人研学”等活动,着力培养一批组织工作“政策通”“活字典”和“多面手”。建立实践锻炼机制,组织年轻组工干部参与干部考核考察、基层X建调研等工作,推动年轻组工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注重规范化建设,干事创业见之于效。规范组织部门工作流程,完善公文办理、督查检查、轮岗交流等制度,推动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机制。
一项项工作推进、一串串坚实脚印,是海原县各级X组织和广大X员干部用实干担当书写的高质量“组工答卷”。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站在新起点,海原县组织系统将以“干字当头”的思想行动、“实字落脚”的担当举措、“走在前列”的拼搏冲劲,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贡献海原力量。
内蒙古自治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3年11月16日)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激扬奋进的力量。
金秋十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举旗定向、正本清源。
方向明,思路清。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办好两件大事,坚决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树立内蒙古的正面形象,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一、高擎思想之旗,让X的创新理论镌刻祖国北疆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内蒙古考察调研,带来深切关怀,作出科学指引。
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X、教育人民作为首要ZZ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全区上下深学细悟笃行,凝聚X心民心。
自治区X委扛牢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治区X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开展研究式、讨论式专题学习,邀请中央宣传部、国家民委、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院士等领导和专家分专题进行辅导和交流,以上率下推动X的创新理论武装向“深化内化转化”聚焦聚力。
《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X的二十大精神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成为广大X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案头卷、必读书。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级X委(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把“学思想”摆在首位,深入开展研讨交流,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不断将理论武装引向深入。
“在‘80后’‘90后’‘00后’眼中,理论已不是沉闷的‘大道理’,宣讲也不是枯燥的‘走过场’,新的理论宣讲方式正被重新定义。”我区“理响新征程”理论宣讲大赛一经推出,便受到青年人的广泛关注。一场场激烈的比拼扣人心弦,一次次深情的讲解直抵人心,展示了自治区青年理论宣讲工作者对新时代X的创新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责任与担当。
五年间,中央宣讲团多次来我区宣讲,让与会干部群众如沐春风、直呼“解渴”;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和行业系统宣讲团,省级领导带头宣讲;X的二十大代表走进基层一线,以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宣讲大会精神;依托遍布全区1 万多所“基层学习讲堂”、3900多支“理论学习轻骑兵”小分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集中宣讲、互动宣讲、分众化宣讲,涌现出“家门口唠嗑队”“乐音论理”“围炉夜话”等一批贴近群众的宣讲品牌一场场严谨生动、接地气、有生气的宣讲,让X的“好声音”传入千家万户。
群众感慨道:“小炕桌即是宣讲台,田间地头、温室大棚就是宣讲阵地, 这样的宣讲接地气,长知识。”
形式丰富、生动活泼的基层宣讲,让X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创新(三)形式载体,理论研究阐释能力不断提升
围绕北疆文化、“三北精神”、蒙古马精神等重大主题,举办一系列理论研讨会、座谈会;编印《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蒙古的生动实践研究”等重点项目获批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实践总结课题,4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立项填补了我区相关研究空白。
着眼分众化、大众化,组织编写“新时代X的创新理论分众化读物”,针对机关干部、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国企职工、城镇居民、“两新”组织等群体分别推出7个版本图书,平实务实、精准精确地宣传解读X的创新理论。
一系列有深度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让思想的光芒闪耀祖国北疆,为我区奋进新征程注入源源动力。
一、坚持守正创新,让主旋律更高昂正能量更强劲
《总书记牵挂着这片“海”》《“总书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总书记和我们心连心》今年6月,打开各媒体平台,我区主流媒体精心组织策划推出的一系列回访报道和反响报道,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内蒙古人民对总书记深深的爱戴之情。
好故事要用心讲述,好声音要动情传播。五年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紧扣中心工作及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正面宣传、把握正确导向,不断壮大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让主旋律更高昂,让正能量更强劲。
聚焦自治区两件大事,生动讲述新时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好故事;围绕经济数据亮点、重大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组织开展集中采访,推出形式多样的新闻报道全区媒体不断创新话语表达,用主题宣传凝心聚力,用成就宣传鼓舞士气,用亮点宣传引导行动,用干部群众的欢欣笑脸激励人心,切实增强了百姓对发展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牢记嘱托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一个个精心策划的专栏专题、一组组精准聚焦的重头报道,巩固壮大主流舆论,讲好内蒙古故事,传播内蒙古精彩。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X成立100周年、X的二十大召开聚焦重要历史节点、重大决策部署,我区媒体精心组织系列重大主题宣传,不断创新话语表达,引领舆论先声,以一个个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精品佳作,提振精神力量、擦亮奋进底色。
2022年,在北京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内蒙古展区,我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蓬勃的特色产业、多彩的人文风情通过一系列精美别致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尽呈眼底,观众感叹“新时代十年,内蒙古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发展奇迹”。
广泛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永远跟X走”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一轮又一轮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宣传热潮,激励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始终感X恩、永远听X话、一心跟X走,奏响了感恩奋进的时代强音。
网络空间是凝聚共识的新空间,服务发展大局,需要统筹网上网下,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
五年来,我区持续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深入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净化网络生态,强化与受众的连接,切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网络空间的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三、引领文明风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繁荣发展
五年来,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注重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精神力量;以共建共享、惠民利民为落脚点发展公共文化事业;聚焦出精品、出人才繁荣文艺创作,不断满足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重阳节,在通辽市奈曼旗东明镇英图村怪柳主题广场上欢声笑语不断,一场集体祝寿活动正在这里进行,村“两委”和村里的30多位老人以最美夕阳之名,应文明之约,共同用文明的方式传递和分享节日喜悦。用“走心仪式”代替“酒席喧嚣”,用“共同见证”代替“迎来送往”,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文明培育浸润人心、文明实践深化拓展、文明创建态势良好。近年来,我区大力宣传选树“北疆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一批先进典型,积极推动模范典型先进事迹进公园广场、街道社区,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103个旗县(市、区)全部纳入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序列并开展年度工作测评。深入推进农村牧区“一约四会”建设,以移风易俗“小切口” 助推建设“大文明”。
充分发挥全区103个旗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格阵地优势和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矩阵优势,擦亮“我帮你”志愿服务品牌,合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初冬的锡林郭勒草原气温骤降,但乌兰牧骑演出的热度和频次不减。以蓝天为幕布、以草地为舞台,把文艺演出活动送到偏远、艰苦的地方,是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的优良传统。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这些年来,全区各支乌兰牧骑不断蜕变、升级、“出圈”,他们既能在白云之下现场演出,也能在“云端” 之上连麦直播,还能在创作中及时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和表现形式。
一路走来,乌兰牧骑初心不变,始终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放歌,发挥着“红色文艺轻骑兵”的独特作用。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我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创新激发文化活力,以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入做好研究、
阐释、宣传工作,虚功实做、久久为功,以文化建设的大提升支撑经济发展的大跃升。
精心打造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有形有感有效、“润物细无声”地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出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系列宣传海报,举办“中华颂”主题展览,推出《长城长》《黄河魂》《馆长
请亮宝》等文化综艺节目和大型融媒体直播《根脉》,组织编写《简明内蒙
古地方史》《守望相助:内蒙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众读本》等重点图书,编绘出版《“石榴籽”绘本丛书》12册连
续举办的中国• 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已成为我区的一张亮丽名片;文博会常办
常新,“内蒙古印象”摄影展让内蒙古“出圈”又出彩。出台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推动文旅融合迈出新步伐,我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活力绽放、繁荣发展。
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先后荣获“文华大奖”“荷花奖”、舞剧《骑兵》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大奖”,歌曲《少年》、广播剧《有事儿找彪哥》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马铃摇响幸福歌》荣获“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第一名。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推动跨区域跨领域文化交流互动,内蒙古经典歌曲演唱会,交响合唱史诗《领航• 百年辉煌》《东方红》、舞剧《孔子》、歌剧《小二黑结婚》等精品舞台文艺作品,展现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魅力。
电影《片警宝音》《守望相思树》分别荣获第18届、第1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奖,《海的尽头是草原》荣获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华语电影奖,散文集《隐藏于辽阔的时光》、电影《兴安岭上》《巴林塔娜》等10余部作品获国家规范性奖项提名奖,《内蒙古长城文化丛书》等24种出版物入选国家“十四五”出版规划。
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从文艺作品到文创产品,从文旅融合到文化惠民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定文化自信,发时代先声、应人民呼声,持续推动我区特色文化繁荣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
站在新起点,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办好两件大事和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等目标,以昂扬的奋斗姿态,
守正创新、勇开新局,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X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网信事业发展综述
(2023年11月27日)
阅读新闻、扫码支付、网上政务、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网络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X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云奔潮涌的信息化浪潮, 云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结合互联网发展大势和全省工作大局, 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强化网络空间综合治理、网络生态持续向好,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持续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网上舆论支持、可靠网络安全保障、有力信息化支撑。
一、壮大网上主流舆论树立正能量风向标
金秋刚绘丰收景,岁尾再展新蓝图。最近,“魅力云南”频频出彩出圈, 在网上掀起了一轮轮舆论热潮:“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网络话题持续霸屏, 一批“滇味爆款”火热出圈,抖音、快手、微博平台相关话题总阅读(播放) 量超过170亿,让广大网友对云南心驰神往。
省委网信办联动多省区X委网信办主办的“我在边疆望北京”大型网上联动传播活动第2季,共收获15亿次流量。其中的重磅策划“看边疆小康村的丰收” 跨省区接力大型联动直播,立体展现了祖国边疆丰收盛景和发展图景,全网综合传播量达1.5亿。
11月14日,“世界的香格里拉云南的美好生活”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昆明举行。当天启动的“世界的香格里拉”主题采访、“云南美好生活”2023电商直播节和“网络大V云南行”活动,带领网民走进“世界的香格里拉”,体验“云南的美好生活”,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的边疆新图景。
精彩纷呈,高潮迭起。X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网信系统着眼服务X和国家建设发展大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精心组织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每逢重大时间节点、重要活动,都有爆款刷屏霸榜,树立起鲜明的正能量风向标。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网络空间,省委网信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三次给云南干部群众回信等大事,指导各新闻
网站(客户端、新闻单位新媒体部门)开设“牢记嘱托启新篇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等大型网络专题,传播量累计超过2亿,生动反映了云南各族人民的感恩之情、奋进之志、变革之举、发展之效。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6期《看新时代• 云南一分钟》州(市)
系列宣传片唱响了礼赞新中国、奋进彩云南的昂扬旋律;聚焦脱贫攻坚成就,
系列短视频《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庆祝中国共产X成立100周年,“镜头里的故事• 云岭红色地标巡礼”系列直播传播量过亿; 献礼X的二十大,“我在边疆望北京”大型网上联动传播活动第1季,被评为中
央网信办2022年网上重大主题和重大议题设置精品项目,入选全国省级X报全媒体报道优秀案例。
2021年,云南亚洲象北上南归之旅温暖了全世界,“亚洲象保护专题采访” 累计点击量超过110亿,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年度网络传播亮点, 向世界展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成果。
近年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世界花园彩云南”“世界的香格里拉” 等特色网络主题推广深入人心;“早安云南”融媒体专栏、“出彩云南人”系列短视频等项目形成品牌效应,“一起云学习”“强国有我青年说”等构筑网上理论高地,“彩云网评”“云视网评”“开屏开评”等评论栏目引导网民明辨是非,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近3年,全省共推出传播量“1000万+”作品300余件(组),“1亿+”作品近百件(组)。2021年起, 每年举办云南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有效激发全省各类网络传播主体参与正能量内容建设的动力和热情,在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中,我省作品入选总数连续两年名列全国各省(市、区)前茅。
省、州(市)两级全部成立新媒体协会,部分县(市、区)率先成立相应社会组织。以各级协会为纽带,常态组织开展“网络大V云南行”系列活动,在景迈山申遗成功、中老铁路开通运行2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引导中发挥重要作用。网信部门联动相关部门搭建平台,广大网民在网络中国节、滇云网络文学大赛、“云岭风采”网络文艺作品征集活动等品牌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共筑网络文明。积极参与“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爱心助农之网络扶贫活动等网络文明志愿服务和网络公益活动等,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故事。通过网上互动渠道为相关部门建言献策,让文明新风浸润网络空间,线上正能量始终充沛。
二、完善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是亿万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让这个家园“天朗气清”,是全社会共同的期望。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虚假信息、垃圾信息、“自媒体”恶意炒作等乱象也曾困扰着广大网民。
X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网信系统联合多部门深入推进网络生态治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促进网络生态持续向好、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省委网信办联合多部门构建起“一张网、一盘棋、一体化”的工作格局, 联合开展“清朗• 云岭净网”网络生态治理系列专项行动,从整治生活服务类
平台信息内容到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从打击流量造假、网络黑公关、网络水军、网络谣言、网络欺诈到清理网络暴力、整治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领域乱象、整治“自媒体”乱象;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到涉养老诈骗网上巡查监测,一次次专项行动重拳出击,换来日益清朗的网络环境。近年来, 全省共开展专项整治行动52次,清理整治各类网络有害信息14.2万余条,网络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省委网信办开通了“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公众号、微博、电话等多种举报渠道,仅2023年初至今, 就受理处置举报信息7万余条。
坚持依法治理,保障群众网络权益。依法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审批。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初步构建起省和州(市)两级网络执法队伍和工作体系。通过执法约谈、责令整改、下架、停更、罚款、通报等手段,依法查办互联网领域相关案件。2017年以来,共依法关闭各类违法违规、僵尸账号2430个,关停违法违规网站4940个,形成有力震慑,赢得了广大网民好评。
三、筑牢网络安全屏障共享网络发展成果
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云南省暨昆明市网络安全宣传周上,云南大学大一学生杨同学现场体验了“修补安全漏洞”“不想手足无措谨防网络诈骗”等游戏。他说:“这样的活动很有趣,在寓教于乐中增强了网络安全意识。”截至目前, 我省已连续9年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推动网络安全知识进校园、进村寨、进社区、进企业,各族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持续提升。
网络无边,安全有界,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省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构建形成横向协调省级X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纵向指挥各州市、县的“1+8+N”网络安全综合保障体系,通过一项项有力措施高高筑起
网络安全防线:
——完善网络安全应急体系,强化态势感知、监测预警、风险评估、事件处置,将多起涉及众多重要个人信息的泄露风险消除于萌芽阶段。
——定期开展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应急演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持续强化。
——发布《云南省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指引》,面向社会开通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申报通道。
——开展全省汽车数据安全管理情况摸排。对交通、能源、自然资源、农业科研等4个行业级大数据中心,昆明、玉溪、大理等3个政务云进行现场抽查。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
X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促进数字云南建设迈入快车道。
云南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网络覆盖水平和性能实现跃升,IPv6网络性能大幅改善,IPv6互联网应用稳定增加,全省IPv6用户和流量分别达到83.39%和40.71%,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信息产业增长迅猛,信息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截至2022年底,云南网民规模已达3230.1万人。数字政府建设成绩显著,政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本建成与国家平台对接、联通从省到村五级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数字社会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成效初步显现,数字乡村建设整体稳步推进、试点形成特色。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各族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回首过往,成绩鼓舞人心。迈步新征程,全省网信系统将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防风险保安全、强治理惠民生、增动能促发展、谋合作图共赢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十个坚持”的重要原则,大力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提供坚实的网信支撑。
孝感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11月27日)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推进事业。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他们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全市人社系统以人才强市为统领,以服务发展、稳定就业为导向,聚焦产业发展和劳动者需求,不断健全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全力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一是评价机制更完善。建立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推行以院校和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实施“量身定制”人才评价服务,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促进更多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2023年以来,全市新备案技能等级评价机构15家,职业(工种)扩展至111个。
二是评价质量渐提高。制定《孝感市技能人才评价规范流程17条》,严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核发要求,全面规范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流程,优化各项业务经办工作流程,建立技能人才评价事前、事中、事后督导机制,做实申报、评价、督导等重点环节,不断提升职业技能评价质量。2023年以来,全市新增技能人才21243人,高技能人才87人。
三是乡村工匠展风采。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培养、选拔、激励作用,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培,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增量提质。5月15日,成功举办孝感市乡村振兴技能大赛,分“赛、展、演、会”四个板块开展技能比拼、特色展示、电商直播、技能培训等活动,120余名参赛选手在采茶、土地平整、苗木种植、苗木装盒等4个竞赛项目上展开激烈角逐,一展技能风采。大赛共决出40名获奖选手并颁发奖牌和奖金。
四是年轻工匠夺金牌。10月31日,我市选手在2023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中荣获金牌,实现了省赛零金牌的突破。2022年以来,我市累计选派75名选手参加国、省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赛三等奖5个、省赛1
金2银3铜,在各级职业技能大赛舞台上,展示我市技能人才的精湛技艺和良好风貌,营造崇尚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的良好氛围。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下一步,市人社局将以开展“孝感市2023年烹饪酒店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树牢技能强市、人才兴业理念,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为推动孝感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提供强有力技能人才支撑。
菏泽市X的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11月16日)
风雨洗征程,回眸满堂春。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书写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诗篇。
追根溯源,寻木之本。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市各级X组织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X的建设总体要求和X的组织路线;得益于广大X员在行动中淬炼X性,锤炼作风;得益于X员干部队伍稳定、上下一心,在探索中开拓进取,在改革中埋头苦干。
干部队伍士气更加昂扬,基层导向更加鲜明,人才效用更加凸显勾勒出全市各级X组织主动担当作为的生动画卷。
一、凝心铸魂,X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加强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近日,菏泽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第四专题)在市委X校开班。参会学员认真听、仔细记,一致表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X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大力发扬真抓实干、一抓到底的作风,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交好菏泽答卷。
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督促指导各级X组织和广大X员干部从严规范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X日、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持续增强对X的创新理论的ZZ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同时,市委把深入学习X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作为重点内容,主体班、研讨班、专题班等覆盖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学员,干部培训参学率连年上升。
从X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X史学习教育,全市广大X员干部在接续开展的X内集中教育中经受了全面深刻的ZZ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普遍感到越学越心明眼亮、越学越自信从容、越学越充满力量。
二、作风为先,全面提升干部队伍建设能力
“不干扰、影响项目部生产建设工作,坚决查处不廉洁行为”日前,一场
特殊的“企地共建”活动在中铁十局雄商高铁梁郓项目指挥部会议室进行。据了解,为服务项目建设,郓城县纪检监察机关督促职能部门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以来,全县共查处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15起,X纪政务处分14人,切实把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作风是旗帜,是形象,是战斗力。今年,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
《关于提升干部队伍能力作风的20条意见》,要求全市广大干部持续锻造忠诚担当、扎实学风、朴实文风、务实会风、立说立行、事争一流的作风。“当前菏泽正站在积厚成势、蓄势跃升的新起点,新起点要有新面貌、新担当、新作为。我们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奋力谱写‘突破菏泽、后来居上’的崭新篇章。”市委书记张伦说。
市检察院在全市检察机关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提升专项活动,鲁西新区以“三亮”专题行动为抓手做好企业“有呼必应”的“店小二”各级各部门亮出实招。“办事,态度好了、行动快了。”这是群众真实的反映。全市上下纷纷深入学习文件精神,贯彻全会精神,着力将《意见》落到实处。同时,紧紧扭住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带动X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近年来,我市坚持为干事创业选人,选干事创业的人,重点从基层一线、改革发展主战场、经济建设第一线、社会治理最前沿选拔敢于担责、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的干部。坚持“眼睛向下”, 把选人用人的视野向一线延伸、向基层拓展,让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有舞台、有作为。坚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畅通干部人才来源渠道。打破身份、地域限制,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担任面谈面试主评委,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选聘)市属国有企业正职5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菏泽干事创业,坚持严管和厚爱并举,激励干部想干事、干成事。
三、强基固本,基层X建不断开创新局面
基层X建工作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实了就是战斗力,做强了就是影响力。鲁西新区岳程街道非公企业比较集中,为推动X建助企、聚企、兴企,岳
程街道X工委统筹快递、外卖、电商、物流等35家新业态企业及从业人员,组建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X建联盟,推动X建与新业态融合发展。“有了阵地, 要利用好,做出成绩才是目的。岳程街道X工委将坚持高质量打造X建综合阵地,进一步强化服务,通过‘X建+’的形式,以高质量X建服务保民生、促
经济发展,增强X组织凝聚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岳程街道X工委书记刘自坤表示。
X的基层组织是X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我市紧跟“三农” 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坚持以ZZ功能、组织功能激活发展动能、治理效能, 确保以X建的“引与领”带动乡村振兴的“质与效”。通过制定《全市村级X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4年)》,着力加强村X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同时高质量完成第一批乡镇X建综合阵地试点、深化推进抓X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大力推进全省“万村共富”行动、深化村X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村基层X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城市社区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市坚持把加强基层X组织建设放在第一位,聚焦城市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紧紧围绕X建引领、红色物业、设施共享、便民惠民和志愿服务“五个维度”,创新小区治理机制,实现组织进楼、服务进家、协商共治,推动城市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从农村到社区,从国企到民企,从传统领域到新业态我市全域推动基层X建提质增效,实现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
四、利剑出鞘,在全面从严治X中构建良好ZZ生态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11月10日,鄄城县监察委员会举行首次监察官宪法宣誓仪式,首次确定监察官等级的100余名同志进行集体宣誓。“监察官宪法宣誓是神圣庄严的法律仪式,更是监察官对国家和人民的庄严承诺。”鄄城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一级监察官吕彦锋说。
近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履职尽责,忠诚履行X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交出了一份正风肃纪反腐的高质量“答卷”,让鲁西南大地处处充盈着清风正气。
做深做实ZZ监督,统筹推进贯通联动。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完善“室组地”联动监督、联合办案制度机制,建立问题线索共同研判工作机制、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监督“1+9”联动机制、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督纪联动机制,提升监督质效、案件查办质效、信访举报办理质效。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全面提升监督水平。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夯实惩治“后墙”,同时注重廉洁文化固本培元,筑牢思想防线,更加精准纠治“四风”顽瘴痼疾,持续加固中央八
项规定堤坝,更大力度防治风腐一体问题,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加大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力度。此外,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还充分发挥巡察综合监督作用和系统优势,巡察工作扎实稳步开新局,并健全执纪执法制度体系, 铸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铁军。
矢志不渝守初心,奋发有为担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各级X组织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论述,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努力谱写新时代X的建设新篇章。
雅安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3年11月23日)
思想旗帜引领方向,实干笃行开创新局。投身雅安现代化建设的雅州儿女, 一刻也离不开思想的指引、精神的支撑、文化的滋养。
近年来,雅安始终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踔厉奋发、守正创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一幅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雅安凝聚奋进力量的生动画卷徐徐铺展。
一、突出凝心铸魂,思想光芒照亮前路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雅安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第一主题”,用X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让X的“好声音”响彻雅州大地。
一是全方位强化理论武装,理论学习氛围愈发浓厚。落实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学习“硬任务”,市委带头扎实开展X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围绕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等主题,每年举办市级领导干部和县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开展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研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示范带动全市各级X委(X组)持续用力把X的创新理论学懂弄通做实。
二是全覆盖开展宣传宣讲,X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宣讲,组建市委宣讲分团,让X的声音直达干部群众心间; 持续深化“一地一品”宣讲品牌建设,芦山县“花灯宣讲”入选省级示范项目, “启明心”“崃山红”等宣讲小分队活跃在田间地头、工厂企业,创新推出音乐X课“歌声里的X史”,一场场接地气、聚人气的理论宣讲,打通基层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扎实做好“理响巴蜀”短视频征集展播,
三是全领域深化研究阐释,理论深度不断提升。聚焦事关雅安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问题,开展重大课题调研、应用对策研究,推出《社会主义ZZ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ZZ学解读》《雅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等一系列有深度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中国藏茶文化口述史》《熊猫山河记》《大熊猫史话1869—2019》等研
究成果公开出版。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大力开展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大调研,让思想光芒照亮奋进路。
二、壮大主流舆论,擂响鼓点奏响强音
在新征程上,全市新闻舆论战线始终以生动的笔触、鲜活的镜头记录时代变迁,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舆论。
用情传播雅安好声音。立足大湾区,加强与紫荆文化集团战略合作,推进与浙江卫视、重庆市渝中区委宣传部、四川航空公司等协作,牵头落地“雅安
一城一味”系列影视、《近观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茶》、综艺节目《追星星
的人》等10余个宣传合作项目,不断拓宽宣传领域和受众覆盖面,让各地观众网友了解雅安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
用心讲好雅安故事。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国共产X成立100周年、
X的二十大召开聚焦重要节点、重大活动,扎实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雅安实践、“征程• 初心永恒”“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等重大主题采访活动,组织各级媒体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推出一大批有思
想、有温度、有品质的重头报道,深入宣传全市上下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的务实举措与进展成效,展现雅安人民同心向X、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以雅安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为素材的《乡村振兴蹲点记(雅安万年村)》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雅石出川记》获中国经济新闻一等奖。
用力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着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新格局,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从“相加”到“深融”,市融媒体中心建设涉入深水,成为全省4 个入选中宣部试点单位之一;撒出市、县融媒体平台“一张网”,打造推出“新雅安”APP,形成省、市、县数据三级贯通新格局,不断加大新媒体产品的生产供给与互动传播。
用科技建强网络空间。大力实施网络强基工程,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清朗系列行动,广泛开展网络文明建设,成功承办第十届网络视听大会雅安分会场活动。持续推进试点建设,天全县、经开区分别获评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和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试点。深化网络安全应急能力建设, 常态化开展关键设施、网站、信息系统巡查检查和网络安全实战演习,着力提升网络安全防护力。
三、涵养新风正气,文明风尚浸润雅州
聚焦培根铸魂育人,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立精神支
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浸润深化。
加强文明培育。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扎实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推荐选树、学习宣传活动,全市先后有9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及“中国好人”,省级道德模范及“四川好人”124人,市级道德模范及“雅安好人” 259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级示范点67个,持续组织开展“感X恩爱雅安、 力同心建家园”活动,全市上下感恩奋进氛围浓厚。出台《雅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文明有礼雅安人”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深化“光盘行动”、文明交通、文明旅游和垃圾分类等行动, 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高。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累计选树“新时代好少年”省级5名,市级142名。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经典诵读、武术、书法、中华茶文化(茶艺茶道)进校园活动成为我市中华文化基因传承工程“3+1”重点活动。拓宽德育阵地,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场所建设,丰富未成年人活动,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拓展文明实践。在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抗洪救灾、抗震抢险、应急救援的一线,处处都有温暖的“志愿红”。我市不断巩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成果,在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基础上,努力打造特色文明实践点(基地),积极拓展服务圈。天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一批文明
实践中心(所、站)荣获省级示范点。不断壮大群众身边应急、医疗、农技、法律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持续深化“百• 千• 万”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 深入组织开展部门“联包帮”和X员“双报到”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9• 5” 泸定地震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获得中央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深化文明创建。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深化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紧紧围绕“崇德致雅• 善治为安”创建工作主题,制定“片长”“街长”“点长”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等系
列工作制度,压实“六方责任”,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等“八大提升行动” 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六项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创建工作。试点建立文明单位和文明村镇结对共建工作机制,深化移风易俗,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
设融合发展;注重家庭文明建设,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着力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强化实地检查指导,加强和改进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基础不断夯实。
四、夯实文化根基,繁荣文化事业产业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雅安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雅安优秀文化繁荣发展,需要深入挖掘大熊猫文化、茶文化等特色文化,以文化凝聚人心、增进民生福祉。
承文脉、贯古今,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中创新发展——让“非遗”活起来,
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等活动,将古老的非遗文化与现代教育生动融合,让游客在景区内沉浸式感受非遗韵味。制作拍摄的《对话• 传承人》节目,深刻展现雅安在传承弘扬非遗文化的生动故事。
创新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扎实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雅安段)建设加快推进,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入选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让红色资源焕发“红色魅力”。
兴文化、惠民生,新时代的文艺风采不断绽放——深入实施拔尖文艺人才、优秀文艺作品激励政策,激励文艺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出品牌。舞剧《川
藏• 茶马古道》、歌曲《我们的青春连着一个世纪》获四川省第十六届精神文
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作家陈果的《乡村里的中国》入选2023年度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立项项目,作家罗大佺长篇小说《百年老屋》获中国作协扶持, 微电影《星火》入选省文联2022年度“百家推优”工程,反映西康历史文化主题的随笔集《寻找西康》出版发行。
致力打造“大美雅安”本土文艺品牌,开展“千秋雅韵”文化惠民等群众性文化文艺活动,1.2万余场次主题电影展映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举办“大美雅安• 多彩乡村”乡村文化艺术季暨全
市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制定并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十大工程,不断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乡村数字文化建设、乡村文艺精品创作,推动“文化下乡”到“文化在乡”。
全民阅读,书香雅州。广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不断完善城乡阅读设施,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的精神食粮。
强支撑、育企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11月6日至10日,以“影动熊猫故
乡• 光耀大美雅安”为主题的第九届雅安大熊猫与自然电影周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法国委员会主席让• 皮埃尔• 埃斯卡弗认为,该电影周已成为当前国际范围内重要的生态自然主题的电影交流平台。
光影雅安,一景成片,中国影视界有了更多雅安声音。电影《人生路不熟》
《大路朝天》《云上牛背》、电视剧《彝海结盟》等先后将雅安美景美食搬上荧幕。雅安被授予全省首个“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两岸电影展之台湾电影展,并争取连续三年阶段性落户雅安;凭借在雅安多地取景的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雅安籍青年编剧王一通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影视+文旅”,碰出新火花。立足资源禀赋,建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数字渲染创新中心,完成《长津湖》《流浪地球2》等国产特效大片的主体渲染任务。大力培育雅安文化数字产业有限公司、雅安文化旅游集团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五、突出会节搭台,彰显文旅强市形象
围绕持续喊响“安逸走四川熊猫看雅安”文旅品牌,我市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重振文旅雄风、重塑文旅形象。
文旅项目加快推进。围绕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推动1869 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项目、蒙顶山景区提升改造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宝兴县、名山区获评“天府旅游名县”,建成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2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甲级旅游民宿不断扩容, 以点带面促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节会活动吸睛吸粉。紧盯“大熊猫”与“茶文化”两大IP,连续十九年举办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三年三次提档升级“环茶马古道”雅安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熊猫灯会“胖墩儿”亮相法国巴黎动漫展。中国网络视听大会(雅安分会场)、第五届世界川菜大会、318川藏线零公里自驾游大本营旅游推介等会节活动,进一步提升雅安的知名度、美誉度。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新征程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以昂扬的奋斗姿态,进一步凝聚雅安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发展振兴的磅礴力量,不断促进雅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湖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3年11月17日)
潮涌湘江,风起岳麓。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三湘儿女,一刻也离不开思想的指引、精神的支撑、文化的滋养。
金秋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X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亲临湖南考察调研,从X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对湖南发展锚定新坐标、明确新定位、赋予新使命,并就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极大鼓舞了士气和干劲。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湖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新篇章凝聚强大力量。
一、强化理论武装,真理之光照耀奋进征程
9月9日,省委X校,2023年第3期“湘江大讲堂”如期举行。偌大的礼堂座无虚席,一场主题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引发阵阵掌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湖南以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推进。
一是事业大发展。理论学习持续深化。健全X委(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第一议题”制度,坚持把“学思想”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和贯穿始终的主线,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开展集体学习、专题研讨,引导广大X员干部深学细悟X的创新理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
常态化举办“湘江大讲堂”,创新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会”,通过示范带动,相继涌现出“蓉园讲坛”“书香湘府”读书活动、“初心”读书会、“湘声大讲堂”等特色学习品牌,推动“坚信笃行好学能文”蔚然成风。
二是理论宣讲入脑入心。省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开展X的二十大精神宣讲, 组建宣讲团沿着总书记考察湖南足迹开展“紧跟核心夺取新胜利”宣讲。培育
打造“院坝小讲坛”“山乡有理”等基层宣讲品牌,把“大道理”分解成“小菜单”,把“冒热气”的理论变成“接地气”的群众语言。
三是理论研究成果丰硕。成立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开展湖南智库研究“十大金策”评选,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作用, 理论研究阐释的生力军和主阵地不断巩固壮大。聚焦“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开展重点选题集中攻关,《湖南产业图谱系列研究》等研究成果进入决策、服务大局。
四是理论宣传广泛深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著作选读》系列图书发行量超千万册,成为广大X员干部的案头书、必读书;精心办好“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等报道专栏,推出“宁心”理论评论文章,扩版提质湖南日报理论周刊,创制《小康之大》《思想的旅程》《当马克思遇见孔夫子》等电视理论片引发追剧效应,形成理论大众化的“湖南现象”。
思想光芒照亮前路,学习热潮涌动三湘。X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成为湖湘大地最嘹亮的主旋律、最昂扬的精气神。
二、壮大主流舆论,时代强音激荡三湘四水
8月底,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在长沙召开,动员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
省直媒体精心策划,“报、台、网、微、端”一体联动,连续刊播权威访谈、评论言论、深度报道和新媒体产品,省委宣传部举办8场新闻发布会,推动省委全会精神传遍三湘四水、深入千家万户。
五年来,新闻舆论战线以饱满的热情感知时代脉动,以生动的笔触记录时代变迁,用一件件镇版刷屏的优秀作品,讲好湖南故事,传播湖南声音。
一是正面宣传高昂响亮。紧盯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抓选题、抓策划,“热情拥抱民营经济发展的春天”“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调研”“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打好发展六仗”等报道振奋人心、鼓舞士气。
聚焦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X成立100周年、X的二十大召开等重要节点和重大活动开展矩阵传播,中非经贸博览会、世界计算大会、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期间,各媒体纷纷聚焦,中央媒体“大兵团”作战,湖南开放自信形象赢得广泛关注。
纵挥凌云笔,抒写新时代。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践行“走转改”,在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一线察实情、创精品。《思想领航》《总
书记来信》《文学里的村庄》等重大主题报道浓墨重彩。五年来,湖南共有80 件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16件,获奖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媒体融合走深走实。数字分身、生成式人工智能、无介质全息技术、沉浸式打卡“火星”,在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上,众多“黑科技”集中亮相。媒体大咖相聚长沙,共话融合十年,共享经验,共谋发展。
从“相加”到“相融”再到“深融”,主流媒体全面挺进主战场。“新湖南”“芒果TV”“时刻新闻”传播力持续提升,“风芒”“犇视频”“晨视频” 上线运行,“湘伴”“观潮的螃蟹”“指点”等新媒体公号影响力不断扩大, 123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面建成,“媒体+政务服务商务”模式不断拓展,“芒果振兴云超市”“乡农荟”拉动特色农产品销售,主流媒体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人在哪,凝心聚力的重点就在哪。
创新开展网上正能量传播工程,用正能量澎湃大流量,办好网络文化节、“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等品牌活动,大力推进网络文化生态治理,网络空间的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三是国际传播创新有为。2019年9月12日,一场高规格的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活动在外交部蓝厅举行,13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代表以及工商界代表、中外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等500余人出席,感受湖南风采,领略湖南魅力。
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湖南声音在海内外传播得更远、更广、更深入。
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湖南文化先后走进法国、意大利、墨西哥、古巴、多米尼加等国家,
“十八洞”减贫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向世界分享减贫经验。连续举办“中外媒体湖南行”等主题外宣活动,20余批次、60多个国家的700名记者来湘采访, 全方位对外展示湖南形象。组建湖南国际传播中心,统筹全省国际传播工作,
芒果TV国际版APP海外用户数超1.3亿,《出海记• 走进非洲》《洋媳妇看两会》
等融媒体产品“出圈”,为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提供舆论支撑。
三、推进传承创新,文明新风润泽湖湘大地
5月24日,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800余名青年学生高举右手、庄严宣誓。当天,“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活动启动,迄今全省已有超83
批次、7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湖南红色炽热,古色厚重,璀璨夺目的湖湘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文化古韵“焕新颜”。上万张预约门票“秒空”、展厅内人流如织、文创产品卖到脱销,每逢节假日,湖南博物院便会上演“一票难求”。“文博热”背后,是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自强。
湘风楚韵、文脉悠长。湖南扎根人文沃土,深入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看得见,让文脉传下去。
推进文物考古和保护,澧阳平原鸡叫城遗址等3项成果获评“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为中华文明探源作出积极贡献;开展湖湘文化系统研究,编撰《湖湘文库续编》等典籍,为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有益经验;推动文物展示陈列数字化、精品化、艺术化,湖南博物院新建并发布云展览数字展厅9个,文物得到多样性呈现、多形态活化利用。
文明花开“润湖湘”——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质升级,38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获中宣部命名;打造新时代红色地标,十八洞村、沙洲村成为红色旅游热门景点;着力培育时代新人,“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覆盖全省1400多万中小学生,“潇湘红色故事汇”品牌更加响亮。
先进典型是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5月22日晚,长沙湘江两岸。一场流光溢彩的灯光秀,致敬“时代楷模”万步炎。
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时代楷模”黄诗燕、余元君一位位可敬可亲可学的榜样激励人们前行。目前,湖南共有20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5人入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641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
扛牢雷锋精神发源地和重要传承地责任,“雷锋家乡学雷锋”活动品牌深入人心,全省学雷锋志愿组织增至7.5万余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岗达4.2万个,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面覆盖,精神文明创建全面提质拓面,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美环境” 向“优服务”,从“广培育”到“共践行”,新时代文明风尚润泽湖湘。
文艺唱响“满庭芳”——“太燃了!”10月底,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获奖剧目《热血当歌》舞动京华。这部讲述《国歌》诞生故事的民族舞剧,
用真情展开跨越近百年的青春对话,令人热血澎湃。
五年来,湖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推出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大地颂歌》被誉为“具有新史诗体量、容量、分量的文艺扛鼎之作”。
《麓山之歌》用影视语言勾画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收视、口碑双丰收。电视剧《共产X人刘少奇》、电影《十八洞村》、图书《乡村国是》《奔向共同富裕》、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等一批彰显中国精神、时代特征、湖湘气韵的精品力作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四、繁荣事业产业,文化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9月,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郴州“璀璨绽放”。
一花引领,百景争艳。实行“1+13+N”办会模式,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擦亮“三湘四水相约湖南”名片。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7729.35亿元,同比增长62.29%。
文旅产业的兴盛,是湖南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缩影。
文化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成为湖南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是文化企业勇当“主力军”。“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名片擦得更亮,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收视率、品牌力、传播力居省级广电第一,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居地方出版集团前二,中南传媒连续15次、芒果超媒、电广传媒多次入列“全国文化企业30强”。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湖南体育产业集团、湖南省演艺集团实力影响力居省级同类集团前列。
二是产业“新高地”释放集群效应。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汇聚企业3500 多家、人才5万多名,正朝着打造全球数字音视频产业链基地和媒体融合新地标迈进。作为“世界媒体艺术之都”,长沙在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综合评价中位列第二。
三是“文化+科技”绘就新图景。马栏山视频超算中心、5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等为“中国V谷”夯实技术底座,湖南全球首创数字艺术屏,数字烟花绽放北京冬奥会,数字灯光设备点亮卡塔尔世界杯赛场。
四是文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在全国率先成立省文资委,率先建立省管国有文化企业“一企一策”社会效益考核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持续深化“一企一方案”省管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内生动力,实现监管效能更好转化为发展动能。
五是文化事业增进民生福祉。11月13日晚,第二届岳麓书会开幕。百位名家齐聚长沙,写书人、编书人、讲书人、荐书人、读书人共同分享湘版好书与阅读人生,引领“悦读”新风尚。
着眼满足人民文化新需求,湖南美术馆等文化新场馆投入使用,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中国作协湖南系列活动,“欢乐潇湘” “雅韵三湘”“百团百角”等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小书屋、小讲堂等“门前十小”,打造群众文体活动圈均等化、可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坚持以人才高地托举文化繁荣,全省国家级文化人才项目入选人数70余人,位居全国省区市前列。2023年“芙蓉计划”湖南省文化领军人才、高端智库人才、文艺扶持“三百工程”扬帆开启,湖湘文化人才雁阵格局积厚成势。
蘸满历史的笔墨,书写新的华章。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一定能不断开创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德州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3年11月28日)
文化强则城市强,文化兴则城市兴。
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守正创新、攻坚克难中焕发新气象,不断开创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推动德州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一、高举思想旗帜加强理论武装
“中国式现代化是X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结果,展现出光明前景和勃勃生机。”
11月9日,在市委X校报告厅,市委书记田卫东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为题,结合学习体会,联系德州实际,为广大X员干部上了一堂精彩的专题X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近年来,我市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ZZ任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X、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筑牢干部群众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带头讲X课、带头深入基层宣讲, 以上率下、层层立标杆、作示范。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严格落实“第一议题” 制度,采取“干部领学+集体学习+交流研讨”的模式,加强理论学习,加大研讨力度,引导广大X员干部深学细悟X的创新理论。
各级X组织积极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学习培训,帮助X员干部拓展学习深度、提升学习效果,辐射带动全社会形成浓厚学习氛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X的二十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成为广大X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案头卷、必读书。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级X委(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把“学思想”摆在首位,分专题开展学习交流。X员领导干部讲好X课,办好主题教育读书班,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
学习培训,不断将理论学习引向深入。
理论学习常抓常新,理论宣讲同样要提质增效。
本着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我市建立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多元的宣讲队伍,聚力打造“理响德州”宣讲品牌。
优秀青年宣讲团、优秀基层X组织书记宣讲团、先进典型宣讲团一支支特色宣讲队伍发挥各自优势,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X的创新理论在德州落地生根。各县市区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打造特色宣讲品牌, 齐河县“齐宣共讲”、乐陵市“乐享听”、庆云县“云雁送理”等宣讲品牌相继涌现,全市逐步形成“头雁领飞、众雁齐飞”的宣讲格局。
截至今年10月,德州市、县、乡三级共组建各类宣讲队伍280支、宣讲人员1.5万人,根据不同受众分类进行宣讲,基层理论宣讲实现常态化、长效化。一场场形式新、接地气、聚人气的理论宣讲,用接地气的形式推动X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全市X员干部群众中汇聚起建设现代化强市的强大力量。
在抓好理论学习、理论宣讲的同时,我市不断深化理论阐释。中央X校在我市设立课题实践基地,近3年全市累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研究成果近600 篇,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35件。
二、壮大主流舆论奏响时代强音
今年,102万亩核心区地块达到“吨半粮”创建目标!11月24日举行的德州市“吨半粮”创建暨现代水网建设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这一重要喜讯。数十家与会的中央、省、市媒体,第一时间对外发布相关新闻,引发广泛关注。
新时代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扣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统筹网上网下、内宣外宣、文化文明,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用一篇篇报道持续关注城市发展,以一组组镜头聚焦时代变迁。
从整建制创建“吨半粮”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重点项目挂图作战, 到“两河牵手”工程、食品名市建设、特色体育名城创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勇担使命、守正创新,紧紧围绕中央部署和省、市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 弘扬正能量,讲好一个个德州故事,不断传播德州好声音。
紧扣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我市接连组织全市各级媒体开展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新时代新伟业新征程”等重大主题宣传,圆满完成全国“两会”、省“两会”、市“两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等重要活动报道任务,通过报台网微端各平台协同发力,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
坚持让主旋律有高频率、正能量有大流量。我市持续推出重点报道、精品力作。《农民日报》内参《山东德州“四策集成”创建全国首个“吨半粮”示范区》、长篇报道《融合之道——山东德州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均获中央有关领导批示肯定。《山东德州:“书记抓粮”保生产》等80余篇重头稿件在主要央媒头版或头条刊播。德州日报社获德州历史上首个中国新闻奖,联系rcjubi9,市广播电视台在央视和省台发稿量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
持续推进媒体融合,着力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德州日报社、德州广播电视台强化融媒体平台建设,实现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节目“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市11家县级融媒体中心高标准完成机构整合、平台建设、互联互通,在全省率先一次性通过省级验收,县级融媒体中心服务力评价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建成省市县三级贯通的融媒体平台。成功打造“政府大院开门晒粮”“95后超正婚恋观”“最美女孩高雅”“请高考生吃烧烤”等多个“出圈”宣传热点,其中“政府大院开门晒粮”影响力值达34亿。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健全完善新闻发布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已经组成一支覆盖全市范围、有370位新闻发言人的专业队伍,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新闻发布活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仅今年以来,我市就已组织开展“全力护航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德州实践”等系列新闻发布191场,有力展示了德州振兴发展的宏大场景和生动画面。
不断创新加强对外宣传。近几年,我市成功举办中国德州—荷兰韦斯特兰友好交流推介会、中俄线上文化交流会等外宣活动,制作推出“哇哦,中国太棒了”外国友人德州行、德州手造等系列双语短视频,生动讲好德州故事,让德州形象更有知名度、更具美誉度。
扛牢责任严守底线,意识形态阵地持续巩固。我市以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牵引,层层压紧压实各级X委(X组)主体责任,严格阵地管理, 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巩固壮大。凭借突出成绩,德州在全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当前,伴随德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持续发力,我市已经逐步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内外互通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德州声音正愈发清晰响亮。
三、厚植文化沃土推进传承创新
10月20日,由市政府主办的“大德之州两河牵手”文化旅游推广活动在京举行,20余家文旅企业推介具有“两河牵手”代表性的景区、非遗、文创产品, 德州智慧旅游地图同步发布。
活动现场,我市重点推广的黄河文化博物馆群、中国驿• 泉城中华饮食文
化小镇、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千年枣林、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等景点,引得嘉宾纷纷驻足了解;黑陶、红绿彩、虎头鞋、乐陵古琴等一件件充满地域特色的非遗产品更是吸引与会人员目光。
地处黄河、大运河交汇之地的德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如何高质量做好黄河、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延续黄河、大运河历史文脉,打造德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魅力?近年来,我市抢抓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积极融入全省“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深耕人文沃土,创造性实施“两河牵手”工程,全市乡村文化振兴、文旅产业发展等各项重点工作均迈出坚实步伐。11月14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暨乡村文化振兴现场推进会议在齐河县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出席会议并对我市相关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聚力文化“两创”,全力作好“水文章”。我市以黄河、大运河为主轴, 打造“三纵五横、一廊六带、两核引领、多点突破、串珠成线”的文化体验廊道新格局。目前,廊道相关重点项目进展迅速,投资120亿元的黄河文化博物馆群项目预计年底前完工。位于德城区的“一廊六片”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以重点项目为依托,我市不仅成立文旅产业链、组建市文旅产业集团,还形成了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在建文旅项目达37个,总投资514.2亿元。
夯实项目“硬支撑”的同时,我市还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不断挖掘黄河、大运河丰厚文化内涵,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我市用黄河、大运河两条线“串”起散落于全市各地的文化“珍珠”。依托大禹文化资源,实施大禹文化研究工程,举办德州市首届大禹文化节等活动,让大禹文化的隽永魅力充分涌流;着眼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建设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红色阵地,赓续红色血脉; 创新非遗项目,借势“山东手造”,积极发挥大运河手造资源优势,叫响“山
东手造• 德州有礼”品牌,建成“山东手造• 德州有礼”手造一条街,打造运河产业园和手造展示体验中心,让民俗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艺是时代进步的号角,近年来德州文艺创作精品纷呈。画作《使命》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实现山东省该奖项零的突破。杂技《高椅》获
第十三届中国• 武汉光谷国际杂技节黄鹤金奖第一名。歌曲《中国船号震天地》
获第十八届全国群星奖。杂技剧《山水国潮》晋京展演大获成功,观众好评如潮。歌曲《红船颂》等5部作品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文化硕果,百姓共享。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市博物馆、体育馆、大剧院、文化科技中心、体育公园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持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2022年,全市累计创排小戏小剧246部,开展群众演群众看活动4000余场、戏曲进乡村5110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0026场。
今年以来,全市进一步拓展文化惠民新领域,已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演出8000 余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四、注重以文化人弘扬新风正气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气质。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近年来,我市将人民满意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导向,结合榜样引领、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移风易俗,从一点一滴做起,使文明理念浸润于每位市民的日常行为之中。
一是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全市现已拥有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4名、省级道德模范18名、“中国好人”33名、“山东好人”450名、全国文明村镇16个、全国文明家庭2个。今年上半年,我市新评选“德州好人”337人、“德州好人之星”30人,3人被确定为第八届全省道德模范表彰人选,2个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孙红香一家,全省重大典型张星南、黄平亮,“齐鲁时代楷模”关鲁,“德州时代楷模”陈平等,成为文明德州的代言人。
二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拓展。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五有”标准全覆盖,文明实践经验在《农民日报》头版头条和《山东改革专报》刊发,我市作为唯一市和宁津县入选全省“志愿山东”信息系统示范站点,全市现已构建起点多面广、互联互通、便民利民的文明实践服务圈。
三是志愿服务蓬勃发展。我市在全省率先启用市县乡村四级贯通的文明实
践云平台,目前云平台已入驻“五为”志愿者团队2万余支。各县市区积极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先后涌现出“和乐同行”“义满陵城”“小城大爱”等数十个县域品牌,形成固定志愿服务项目约6000个。
四是移风易俗入心田。我市制定出台《关于在城乡倡导开展“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十反对、四提倡”,以抓好农村移风易俗为重点,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移风易俗工作制度、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等新风尚。
今天的德州,从身边好人、文明典型到道德模范,各类好人名单正不断拉长;路口交通劝导、小区帮扶送暖、公园环境维护,“志愿红”随处可见;礼让斑马线、红白事简办、践行光盘行动,文明新风劲吹全市上下精神文明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始终坚持正确ZZ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意气风发、昂首前行, 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成都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3年11月16日)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举旗定向,振聋发聩。
时节如流,使命在肩。回眸过去,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和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理论武装深入人心,主流舆论巩固壮大,文明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产业活力迸发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气象日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一、高举思想旗帜,推动X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成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全市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充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连日来,随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宣讲报告会的开展,各地各部门各领域的共识不断凝聚、斗志更加昂扬, 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勇担重任、勇挑大梁的强大动力。
“欲事立,须是心立。”过去一年,成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把牢首要ZZ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思想之旗凝聚奋勇前行的磅礴之力。
成都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龙头作用,建立“一月三学”机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通过举办读书班、实地学习、专家授课辅导、开展专题调研等形式深化理论学习,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3次,各区(市)县和市级有关单位共开展中心组学习1200余次,示范带动广大X员干部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创新推进宣传宣讲。围绕X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等主题,集中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宣
讲3.5万余场(次)。持续建强“理响成都”理论宣讲品牌,建立以市委讲师团为龙头、65支品牌队伍为核心、700余支基层宣讲队为支撑的宣讲体系,举办“学习新思想奋进新征程”——“理响成都”第四届理论宣讲大赛。在全国首创建设学习强国“一街百站”,打造家门口的理论学习新场景。围绕“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提质幸福城”主题,统筹联动基层宣讲队伍、网格员等力量,开展宣传宣讲14万余场(次),编印发放《大运会宣传手册》10万余册,广大市民热情支持大运、参与大运、共享大运的氛围浓厚。
深入开展研究阐释。聚焦X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标
志性、引领性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组织专家深入研究阐释,《成都日报• 理论周刊》《先锋》等平台刊发理论文章400余篇,策划推出《总书记来到咱身边:青年逢盛世,奋
斗正当时》等精品节目,推出《新思想指导成都新实践》等系列丛书,为新时代治蓉兴蓉注入源源动力。
思想在学习中升华,力量在团结中汇聚。一次次学习研讨,一场场宣讲报告,一篇篇理论文章,让真理之光照耀蓉城大地,夯实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之基。
二、展现幸福活力,让世界在这里看见中国、读懂成都
“如今,成都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因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而始终保持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欢迎大家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向世界发出邀请。
夜幕下,成都露天音乐公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涌动着惜别的情谊。8月8 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正式落下帷幕。12天里,来自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名运动员跨越山海、会聚成都,在赛场内外展示青春逐梦、凝结团结友谊,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
如何借势国际盛会,全面提升城市显示度美誉度,让世界听见“成都声音”?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牢牢把握机遇,借势大运会、世界科幻大会、首届金熊猫奖等重大活动,深化文化交流互鉴,大力开展城市品牌塑造营销,全维展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生动讲好成都高质量发展故事,企业信心、市场信心、社会信心全面提振,不断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高质量呈现精彩大运盛会——从以“青春梦想”为主基调的开幕式,到国
际大体联世界学术大会;从“汉语桥”、全球世代体育论坛等系列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到赛会运行期间推出的艺术主题晚会、中国非遗文化体验等活动成都大运会向世界精彩呈现出一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气息、青春风采的国际体育盛会,全面展现出新时代中国自信、包容、开放的大国气象。大运会前后,累计推出各类新闻报道100万条、全网阅读量超150亿次,英语脱口秀《解码成都: 神秘的符号》等外宣精品被200余家境内外媒体转载,《哪吒蓉宝奇遇记》等短视频火爆全网,成都城市形象在海内外形成现象级传播。
高规格举办世界科幻大会——遵循民间主体办会的理念,成都以“共生纪元”为主题,以科幻为媒,搭建文化交流互鉴平台,吸引来自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名嘉宾、8000名会员齐聚蓉城、共赴盛会,官方宣传片《科幻成都, 逐梦未来》引爆科幻热潮,首次举办科幻产业发展峰会、首次发布中国科幻奖项、首次发布科幻产业城市共识、首次发布城市科幻产业报告,13个科幻IP群项目和21个总投资80亿元的科幻项目成功签约,“天问”全球科幻文学奖永久落户成都,向世界呈现了一场具有中国特色、巴蜀韵味、成都风采的科幻盛会。
奋进新时代,需要唱响昂扬旋律;迈向新征程,必须持续汇聚现代化建设强大合力。
置身锦绣蓉城,逐梦星辰大海。过去的一年,成都坚持正确ZZ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深化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用网络“大流量”澎湃“正能量”。牢牢把握好新闻宣传的“时度效”,以强大舆论声势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展现出幸福活力的城市形象,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成都。在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成都已经连续14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首位,“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城市名片更加闪亮。
新闻宣传浓墨重彩。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公园城市示范区等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三个做优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四大结构” 优化调整、智慧蓉城建设等全市中心工作,建立10个宣传工作专班,组织100余项主题策划,精心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重大主题宣传,扎实开展“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等专题报道,常态开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等专题专栏,推出新闻产品40余万篇(个),全景展现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生动实践。
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坚持移动优先,聚力全媒体建设,实施“内容+技术+
产业”三轮驱动战略,深化市广播电视台、成都传媒集团改革,市级新媒体集群总用户数超3亿,提质增效县级融媒体中心,媒体生产能力和精品数量大幅跃升。做强“蓉平”“红星评论”等网评品牌,《100%》《成都无边界》等短视频火爆“出圈”。成都发布、锦观新闻、红星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看度新闻等市级新媒体平台成长迅速,区域影响力和全国知名度持续攀升。
三、弘扬文明新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汇聚民力
文明,是社会发展最温暖的底色。
近年来,成都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汇聚民力,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文明创建,培育时代新风貌。
1月28日,是农历新年后首个工作日。大邑县规划建设的位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成都片区的长征文化园当天破土动工,项目将建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红色革命题材观赏互动性最强、内容最丰富的长征精神展示中心、主题教育中心和旅游目的地。
这将成为成都展现城市精神,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生动切面。今年以来,依托12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1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位和14个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策划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全民国防教育月等主题实践活动3000余场,线上线下覆盖超2400万人次,寓教于境,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
文明风尚氛围浓厚。第七届成都市道德模范授奖仪式上,50名(组)道德模范接受表彰,他们来自各行业各群体,用不同寻常的故事为城市树立了一个
个道德标杆。不只这项活动,成都深入实施“德润蓉城”行动,深化“平凡之善• 寻护照亮城市的文明之光”公益宣传,选树“身边好人”“成都榜样”等先进典型280余名,推荐评选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55个,拓展打造“山上• 文明里”文明实践公园,推出“迎大运盛会展文明形象”等各类文明活动20万余场,全市362万志愿者、3.9万支志愿服务队伍成为温暖成都
的最美风景。
擦亮文明底色,蓄力打造品质之城。今年国庆,成都首批“菜市书屋”建成开放,在农贸市场设立独立空间配置书柜、图书、桌椅等,菜市商家、市民不出菜市就能免费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一直以来,成都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充分发挥12345热线“连心桥”作用,拓宽X委政府联系群众、倾听民意、服务市民的重要渠道,不断提升城市智治、众治、
善治水平,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路径。持续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聚焦市民可视有感民生问题,深入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等“六大专项”提升行动和大运村片区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整治提升老旧小区601个、农贸市场167个、背街小巷1061条、棚户区5094户,加快实现城市“面子”和文明“里子”双提升。
文明更是一场市民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大运会期间成都向全体市民发放的大运盲盒中的“显眼包”,深受广大市民喜爱,纷纷开展二次创作,春熙路、宽窄巷子、成都规划馆、成都美术馆等城市地标展出数百件市民创意改造的大运“显眼包”,吸引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观看,送与收的背后,正是成都独特城市文明的浓缩。此外,在全市外卖、快递、配送行业中评选“成都市文明骑手”, 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全市外卖、快递骑手争做城市文明“驶”者。
近年来,成都着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成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会,广泛动员餐饮、旅游、物业、赛事、养宠等领域近百家专业社会组织和企业,围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养犬、光盘行动等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万余场,文明健康绿色环保已经成为成都人民的新生活方式。
到成都街头走一走,你会发现,每个人的平凡善举绘就了成都的最美风景, 全社会的崇德向善镌刻了成都的人文基因。道德与文明,正是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最美成都底色。
四、勇担文化使命,聚力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成势见效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作为古蜀文明的发源地,宝墩文化历史悠久、金沙文明源远流长;李冰治水修筑都江堰,滋养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文翁兴学,延续“至今巴蜀好文雅”的天府文脉;“扬一益二”,富甲天下,形成了“自古诗人例到蜀” 的天府文化鼎盛局面。
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精神图景、人文底色,历岁月淘洗而愈加鲜明,经时间冲刷而沉淀愈深。新时代以来,以文化城、以文塑城、以文兴城,已成为成都城市发展的共识。
持续擦亮城市靓丽文化名片。10月26日,最新一期天府文化云讲堂走进武侯祠三义庙,与专家们一起穿越历史长河,探寻蜀道传奇。一直以来,成都持续擦亮城市靓丽文化名片,加快建设宝墩等十大考古遗址公园,持续推动“金
沙—三星堆”联合申遗,提档升级薛涛纪念馆等展陈,加强李冰、扬雄等历史名人文化研究活化,全力推动古蜀、三国等特色文化创新转化。赓续中华文脉, 持续举办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开展传统工艺进校园活动,制作“说文物话成都”系列宣传片,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里,感受百余年来城市文化繁荣发展;在铁像寺水街内,体验国际化消费新空间;在文殊坊• 妙剧场内如期上演的《花重锦官城》,
诠释天府千年风流和包容、进取的新时代精神成都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 建成四川大学博物馆群等文化地标,改造升级铁象寺二期等特色美食街区,打
造100个“最成都• 生活美学新场景”、20个沉浸式文化空间等文旅新场景,策
划推出舞剧《大熊猫》、京剧《薛涛• 花笺集》、电影《孤军》、电视剧《故
乡,别来无恙》《公诉》等精品力作,累计开展戏曲剧目、戏曲名家进校园、进社区演出活动1200余场,不断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高质量推动产业发展。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当红齐天元宇宙数字文旅产业园、天府国际动漫城项目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成都优化完善“专项规划+行动方案+配套政策”相互支撑的政策体系,编制科幻产业“1+1+3”政策规划体系,设立西部地区首个区域性股权市场文化专板“天府文创板”,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总数达19个,上市文创企业数达22家,规上文创企业超3000 家,大力引进三体宇宙全球总部等重大项目。高质量举办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各类节会(赛事)1000余场,不断擦亮“三城三都”城市品牌。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新征程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成都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推进清廉学校建设综述
(2023年11月27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近日,记者走进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市旅职中专”),在幼儿保育148班看到,在任课教师带领下,学生们正在朗诵清廉名句, “廉”音声声入耳、句句入心。
这是市旅职中专厚植清廉文化的一个缩影,更是该校奋力推进清廉学校建设的一个见证。作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我市首个广西五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市旅职中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落实新时代X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X的组织路线,以打造“X风优良、校风清明、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清廉学校为目标,全方位、多层次扎实推进清廉学校建设,让“廉”之清风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一、X建引领营造风清气正教育生态
近期以来,市旅职中专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级负责、有效覆盖”的原则, 分别到学校部分X员干部家中开展廉洁家访活动,通过与X员干部本人及家属“拉家常”式谈心交流,深入了解干部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生活作风以及家庭中存在的一些困难等情况,认真倾听干部及其家属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取得干部家属对学校X风廉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干部家属当好支持工作的“贤内助”和树立良好家风的“廉内助”,加强对干部“八小时以外”情况的掌握和监督,鼓励干部家属把好家庭“廉政关”,守好家庭“廉港湾”。
“通过开展廉洁家访活动,搭建起家庭与学校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进一步促进家庭助廉,树立廉洁家风,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市旅职中专X委书记粟旭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之基,清廉为要。“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任重而道远。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就是要将‘清廉’二字撒向教育的方方面面, 切实担负起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责任。”粟旭东说。
2022年4月,市旅职中专制定了《清廉学校建设实施方案》;6月,举行清廉学校建设启动仪式,全面推进清廉学校建设。一年多以来,学校坚持X建引领,以五星级X组织为标准,抓班子、带队伍、严作风、正品行,把清廉学校
建设融入学校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从“优良X风、清明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入手,全力构建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让清廉之风吹遍校园每个角落。
“X风廉政建设是X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清廉学校,必须坚持以X建工作为统领,充分发挥X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粟旭东说,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把清廉学校建设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之中, 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积极探索创新基层X建内容,不断夯实“三会一课”制度,持续创建“扬工匠精神,育职教新人”特色品牌,形成以服务为宗旨、班子为核心、支部为基础、特色岗位建设为动力的工作格局,使X组织在推动教学诊改、提升质量、凝聚人心、立德树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年多以来,市旅职中专X委全面加强X的ZZ建设,营造优良X风,进一步加强X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学校基层X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X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全面从严治X向基层延伸,为清廉学校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把X风廉政学习纳入X员学习的常态化内容,全体X员干部职工加强ZZ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质。
今年2月11日,市旅职中专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教育部公开曝光8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深入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观看典型案例后,市旅职中专X委副书记、校长韩勇提醒大家:“这8起案例引人深思,令人警醒,学校全体X员干部职工要引以为戒,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增强遵守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对照十项准则,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依规执教。”
据了解,在推进清廉学校建设过程中,市旅职中专不断加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经常组织全校教职员工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如先后组织观看中纪委反腐倡廉纪录片《零容忍》,自治区直属机关纪检监察工委涉酒警示教育片
《代价》,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典型案件警示录专题片《家庭失德祸患不远》等, 进一步提高了全校X员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
3月28日,市旅职中专召开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就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影响力插手工程项目谋私贪腐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进行部署。在会上,粟旭东叮嘱学校全体X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将工程项目监管作为清廉学校建设的重点内容,紧盯决策审批、招标投标、建设管理、质量监理、预算结算、竣工验收和物资采购等重要环节进行查处;要抓好
专项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与此同时,市旅职中专X委还开展中层干部集体廉政谈话,通报了学校各部门廉政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制定情况,并针对日常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逐个进行反馈和提醒教育。
一年多以来,在学校X委领导下,市旅职中专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优良校风。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粟旭东说。
为此,市旅职中专坚持以公开、透明、规范为基础,深入实施阳光教育工程——推进“阳光招生、阳光从教、阳光评审、阳光收费、阳光采购、阳光食堂”等阳光教育建设,完善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高度重视权力“瘦身”,着力实现责任“强身”;进一步推进X务公开、校务公开,提高信息公开的及时性、规范性、科学性,做到事项全公开、过程全规范、结果全透明、监督全方位,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二、播撒“廉洁种”让“清正教风”融入师德师魂
“严禁在教师节收受家长委员会和学生、家长的贵重礼品、礼金、土特产、卡券及宴请,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自觉维护教师职业的声誉”9月8日,市旅职中专艺术部X支部书记吴烨收到学校纪检监察室发来的提醒短信。她说:“每到节假日前夕,学校就会发来相关廉洁提示短信,这对我们教师是警示和鞭策。我们必须时刻牢守廉洁从教的底线思维,严格落实X风廉政建设规定,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清白做人、干净教学。”
“师德师风是衡量清廉教育的关键。在清廉学校建设中,抓牢教师这一关键群体至关重要。”韩勇说,在推进清廉学校建设中,学校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全面打造清正教风。
市旅职中专将“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精髓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引导教育全体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将清廉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师德培训教育。规范教育教学常规,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零容忍”。强化示范引领,建立师德师风先进典型选树常态化机制,形成校内有典型、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局面。
此外,市旅职中专还深入整治突出问题,畅通和丰富监督途径和渠道,强
化监督检查力度,开展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开展X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涉酒违纪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等,坚决纠正不良作风问题。
在市旅职中专X委的领导下,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师德标兵”,吴烨正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吴烨热爱教育事业,忠于本职工作,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工作中不断注重自身的ZZ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无论是教学工作、德育工作, 还是班主任工作,她都尽心尽力,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计较辛苦劳累,热心为师生服务,有求必应。在教学工作中,严于律己,爱岗位,爱学生,特别是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潜心研究教材和教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质量优秀。
在学校培养下,联系rcjubi9,近年来,吴烨先后荣获桂林市优秀教师、桂林市中学语文优秀教师、桂林市教学能手、桂林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工作者
等荣誉。她还代表学校参加由市委组织部举办的桂林市“百年辉煌• X史百课”
课程比赛获二等奖,代表市教育工委参加全区X员教育“八桂先锋”“X课开
讲啦”优秀X课评选,获三等奖。
粟旭东说,德者,才之帅也。推进清廉学校建设,不是要让每一名X员干部职工都做到绝对的大公无私,而是要培养教师清白、廉洁、正直、奉献的高尚情操,规范自身言行,营造清正教风,从而推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清廉学校建设向纵深推进,2022年至今,市旅职中专荣获第一批广西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单位、第三批次广西绿色学校、广西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A类立项建设单位、2023年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及牵头院校(广西)、广西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20—2022年桂林市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
学校教师们在个人成长方面也收获颇丰。2021年以来,该校教师获市级以上教育教学奖项91项。其中,陈莹获自治区优秀教师;陈宇、吴烨、汤伊玲、李超团队以及彭雪琳、伍艺、欧紫薇、吴丹杰团队获2022年全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
一项项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市旅职中专以清廉学校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信念追求,是全体教师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使命
担当。
三、全面推进“三全育人”营造优良学风
清风徐徐来,“廉花”朵朵开。“作为中职学校,我们不仅要提升教师队伍的道德修养,还要深耕‘立德树人’沃土,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全体学生崇廉爱廉尚廉,将廉洁种子厚植于心。”韩勇说。
韩勇介绍,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传播不断进化加速,在一些错误、腐朽思想的侵蚀下,少数学生不思进取、急功近利、追求享乐、是非不分。通过建设清廉学校,学校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营造优良学风,教育学生“向前走、正步走”,做一个正直向上、有远大理想的人;教育学生“向善走、齐步走”,积极追求真善美,摈弃假恶丑; 教育学生“向智走、挺胸走”,启发学生做事不仅要光明正大,还要提升道德的认知,学会明辨是非。
市旅职中专专门开展了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活动中,学校将青少年廉洁教育活动纳入德育建设整体规划,通过班会、团队会、手抄报、诗歌诵读等多种形式,精心设计寓教于乐的活动载体,营造校园“崇廉”氛围。班主任上好廉洁专题课,利用好班会课,对学生开展“崇廉憎腐”道德教育活动。各班开展了以“如何做一名敬廉崇洁的好学生”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学生们通过学习明白了廉洁的重大意义。在每周三的晨训,各班开展诵读廉洁诗词活动,让廉洁精神入心入脑。以学生自己选材、自己设计、自己绘画的方式,完成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廉洁文化手抄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清廉教育不只停留在校内,更要与家庭、社会密切联系。为此,市旅职中专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着力开展了杜绝公车接送、杜绝公款接待等活动,发挥“崇廉”教育的社会辐射功能,让家长通过孩子了解廉洁文化,教育家长重视言传身教和整个家庭健康向上对孩子的作用,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为孩子做榜样,确保活动的实际效果。学校还定期向家长发出学习材料、宣传单,向家长宣传我国历史清廉名人,廉洁诗词警句。同时,通过开展“我与父母共成长”、家庭教育论坛交流等活动,形成良好家庭氛围,让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上、家庭里存在的各种错误庸俗观念,促进家庭清廉意识的提升,树立良好家风。
围绕清廉学校建设,市旅职中专还大力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宗旨,德能并重、文技兼修,
着力打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有效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2023年,市旅职中专13个专业共派出48支队伍79名学生参加广西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并在比赛中创造佳绩,共获得5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4个三等奖。
风清气正好扬帆!粟旭东表示,清廉教育并不是一时蹴就,而是要引导教育广大师生终生清廉。市旅职中专将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清廉学校建设,让清廉教育浸润清新课堂,加快打造自治区中职“双优”学校,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并为清廉桂林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呼伦贝尔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3年11月29日)
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聚力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 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大力弘扬“北疆文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深做实产业发展“五大行动计划”,坚决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培塑呼伦贝尔崭新形象,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呼伦贝尔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高擎思想旗帜聚力凝心铸魂
壮阔前行的每一步,莫不源于伟大旗帜的领航力量,源于点亮时代的思想光芒。
办好呼伦贝尔事情,推动呼伦贝尔发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用X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在思想上、ZZ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ZZ任务,坚持不懈用X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市委带头深化理论学习,带头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面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听旁听制度,引导各级X委(X组)自觉用X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进X史学习教育。深化理论研究阐释,让真理光芒照耀前行道路。成立呼伦贝尔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社科理论界立项65 项重点和一般课题,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开展首批市级社科普及基地测评工作,社科强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创新学习方式,通过集体研学、领导讲学、专家辅学等形式,打造善于学习的“示范班”;创新开展“ZZ+专题+体验”学习模式;坚持线上学习与线下辅导相结合,强化阵地建设,打造“学习强国”线下空间41个,健全学用激励机制,通过“七个学”“一带N”等方式, 实现由X员干部学到全民参与学的拓展延伸;以分众化为抓手组建特色宣讲团, 广泛开展主题宣讲2.5万余场,受众150万余人次,让X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
百姓家”。
几张简单的小板凳,街坊邻居围坐在一起,一场别开生面的“小板凳宣讲” 就开始了。这是额尔古纳市拉布大林街道新华社区组建的“小板凳”宣讲队, “宣、讲、议”三位一体,将“官话”变“白话”,将“文件语”变“家常嗑”, 以接地气、冒热气的语言,与群众讲政策、谈发展、话家常、解民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X的二十大精神、X建品牌、民生政策等内容为群众一一讲解, 使宣讲内容充满“烟火气”,让X的好声音在基层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群众感慨道:“小炕桌就是宣讲台,田间地头、温室大棚就是宣讲阵地, 这样的宣讲接地气,长知识。”
5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流舆论阵地更加夯实,为呼伦贝尔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
二、围绕中心工作奏响发展强音
X的工作重心在哪里,群众的关切在哪里,舆论引导的阵地就在哪里。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舆论氛围。
近年来,全市新闻战线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等重大主题宣传,深入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推出“牢记嘱托,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呼伦贝尔新篇章”“呼伦贝尔‘春’机勃勃”等系列全媒体报道,分地区分领域分行业开展采访报道,全媒体多平台、多视角展现呼伦贝尔市为把美好愿景转化为生动现实而踏出的铿锵步伐,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成立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14家旗县融媒体中心全面建成提质增效,市旗(区)两级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完善。
5年来,全市新闻战线共有77件新闻作品获内蒙古新闻奖,8人获评“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十佳新闻工作者”“内蒙古德业双优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优秀新闻工作者”等称号。累计在中央、自治区级主流媒体发稿超9 万篇条,居自治区前列。联合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开展“把答卷写在北疆大地上
呼伦贝尔篇”大型融媒体行动,在2023年奔腾直播矩阵中首次实现单场直播
总量破百万,移动端首日总观看量达2457.86万人次。《精彩呼伦贝尔》宣传片
登陆香港卫视,《最美呼伦贝尔》推介片在国内外主流媒体推广。
立足“呼伦贝尔大草原”市域公用品牌,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自然禀赋、历史文化和人才资源,面向区内外打造“油画之城”等5张品牌文化新名片。
7月23日,呼伦贝尔“油画之城”建设启动仪式暨中国油画名家主题作品展成功举办,呼伦贝尔市被授予“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呼伦贝尔学术研究中心”“中国油画学会呼伦贝尔写生基地”“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呼伦贝尔研创中心”称号,“多彩呼伦贝尔、极致草原印象”成为我市响亮的名片。
三、弘扬时代新风汇结奋进力量
8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X委宣传部举办“北疆楷模”先进事迹发布会,我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李振海被授予“北疆楷模”荣誉称号。39年植树造林绿化荒山,39年为民造福初心不改。李振海与林木为伴,亲手种下60多万株树苗,无偿捐赠8万余棵,为2000多亩荒山披上绿,创造生态效益已经超过3亿元。
美德凝聚人心,榜样催人奋进。近年来,我市3人(集体)获评北疆楷模, 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52人荣登自治区好人榜;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0人荣获自治区级以上道德模范,58人荣获区级以上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获得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12人获得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开展“最美人物“评选,全市累计推选各类先进事迹人物569人, 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先进典型群体。
群众的呼声在哪里,服务群众的触角就应该延伸哪里。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我市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协会”,在全区率先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建设精品中心(所、站)130个,实施志愿服务项目1631个,连续3年组织开展全市“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培育出59个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其中牙克石市“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海拉尔区“益” 心向X、阿荣旗“暖融荣”、新巴尔虎左旗“红色大‘理’包”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获得群众好评。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积极发挥服务基层群众作用,开展文明实践活动8.2万余场次。全市共有志愿服务队伍2897 支,注册志愿者33.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的15.67%。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
—榜样就在身边”主题公园12处,大力推动本地“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
模范典型进公园、广场、街道、社区,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的浓厚社会氛围。
文明新风吹拂城乡大地,全市文明创建再创佳绩。2021年,呼伦贝尔市在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地级提名城市测评中获得88.63分,位列全国第18名、全区第1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成绩位列全国第8名、全区第1名。以文明城市创建引领“六大创建”,持续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行动,全市获评全国文明村镇15个,全国文明单位18个,文明家庭2个,荣获自治区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社区(小区)共计292个,11个旗县通过自治区文明城市复检,2个旗县成功晋升自治区文明城市,成功实现全域创建目标。
我市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广泛动员各界力量,建成国防教育主题公园、街区、广场等场所14处,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组织“百名上校进百校”等
主题实践活动;开展“踔厉奋发强国• 勇毅前行向复兴”为主题的军营开放日,
邀请中小学生走进军营,感受军营生活。举办“爱我国防”大学生全民国防教育演讲比赛,成立“筑梦新时代• 奋发强国防”呼伦贝尔市“同心”全民国防教育少年宣讲团,让青少年厚植家国天下情怀,培育爱国情感。
“最是书香能致远。”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书香呼伦贝尔”全民阅读品牌,新建“红旗书吧”“右岸书房”等城市书房,建成草原书屋930个、乡镇街道草原书屋“中心书房”151个、校园草原书屋“中心书房”15个,阿荣旗新发朝鲜民族乡唐王沟村草原书屋荣获“全国最美草原书屋”。
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实践养成多措并举,如同细雨,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人的心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四、坚持以文化人滋养文明心灵
呼伦湖畔,碧波滔滔滋养出一方钟灵毓秀之地。呼麦、长调悠扬绵长响彻呼伦贝尔上空,剪纸百米长卷《乌兰牧骑》被自治区X委宣传部指定收藏,“那达慕文化之乡”陈巴尔虎旗闻名全国种种民间文艺精品创作背后,是我市大力支持精品文艺作品创作的缩影。
2022年7月17日晚,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冰壶馆里掌声雷动,欢呼声、感叹声不绝于耳,冰壶馆里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欢乐、轻松、温暖的气氛由国家一级导演执导,多名著名编剧、编导、音乐家共同创编的大型冰舞秀《呼伦贝尔之恋》的演出,在呼伦贝尔市震撼上演。通过讲述呼伦贝尔古老的传说,
展示了呼伦贝尔深厚的地域特色和多元民族文化内涵。冰上杂技以冰雪为台、草原为景、牧人为本,是一场呼伦贝尔冰雪旅游和体育文化相结合的饕餮盛宴。我市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精品文艺作品不断涌现,话剧《不灭的火焰》被列为全区建X百年重点剧目;电影《呼伦贝尔城》、歌曲《吉祥四季》、
图书《猎神》、舞蹈《使鹿部• 伊堪》等多部作品获评自治区“五个一工程”
奖;电影《兴安岭上》荣获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奖;民族语译制影片《钱在路上跑》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片艺术类一等奖,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兰牧骑获评第九届全区乌兰牧骑艺术节团体金奖。深入推进“两个打造”,实施“北疆石榴籽家园”翻译工程,举办乐舞诗《征程》专场演出,
制作大型非遗剪纸作品《中华民族一家亲》,推出《文脉• 回响》专题节目,
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承弘扬,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围绕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五、文化精品惠民增色幸福生活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如今, 在呼伦贝尔这块文化沃土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市民都能随时欣赏各种文化精品、徜徉在文化艺术的海洋。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这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声。我市不断打造“文艺之都”,充分发挥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服务作用, 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基层服务活动。全市12个国有文艺院团扎根基层,广泛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送欢乐、送文明”基层综合志愿服务活动,演出5000余场,惠及近600万人次,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文化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也必须服务人民、惠及人民。我市聚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打造“15分钟文化惠民圈” 文化惠民工程,城乡居民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公共文化场馆或新型文化空间,享受品质公共文化服务。我市还积极启动“公益电影+”放映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累计放映公益电影8705场,受众53万人,受邀参加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届公益电影高质量发展论坛并作典型发言。
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近年来, 我市民间工艺产业在民间不断生根、开花、结果,建成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非遗文化孵化产业项目,成立“呼伦贝尔大草原”主题文创店。推进文化强市之路,加强版权保护,推进版权事业产业发展,从第一家从事免费的自治区呼伦贝尔版权服务站开始,5年间建设版权服务站(分站)81个,覆盖版权行政部门、文联、融媒体、文化馆、乌兰牧骑、文创企业等多领域,著作权登记量达到每年500个以上,总数突破2500个,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著作权人。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呼伦贝尔市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团结奋斗、扎实工作,讲好新时代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故事,唱响新征程呼伦贝尔奋进凯歌,让深厚的文化底蕴绽放时代芳华,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呼伦贝尔新篇章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海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3年11月21日)
风起南海,巨轮扬帆。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离不开思想的指引、精神的支撑、文化的滋养。
方向明,方能思路清。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X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海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 战略框架,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凝聚强大力量。
一、高举思想旗帜,真理之光照耀奋进征程
5月20日,2023年第2期海南自贸港大讲堂在海口举行。偌大的礼堂座无虚席,一场关于传承和发展海南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海南故事”“中国故事” 的专题讲座引发阵阵掌声。
欲事立,须是心立。海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对海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引导全省上下深学细悟笃行,凝聚X心民心,用X的创新理论武装全X、教育人民。
X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理论学习常抓常新——2018年以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68次集中专题学习,逐步探索出“原汁原味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的理论学习方法。建立覆盖全省的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工作机制,着力将X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贸港建设的生动实践。
理论阐释持续深化——我省推动“马工程”、高校马院、“中特中心”、智库、社科基金、报刊网络等理论工作平台建设,认定9家省级重点新型智库和3家新型智库培育单位,并逐步打造“4+”智库品牌,硕果累累。
理论宣讲提质增效——近年来,我省不断探索完善以省委宣讲团为引领,
专家宣讲团为骨干,“理论宣讲轻骑队”为支撑,网上宣讲、微视频宣讲、夜校宣讲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横到边纵到底的立体化大宣讲格局。截至2023年11 月下旬,全省上下共组织开展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宣讲58783场,直接受众人群490.7余万人次,间接收听收看人数逾800万人次。
一场场带有“泥土味”的理论宣讲,让X的声音直达人民群众心间,回响在自贸港建设的热土上。
思想光芒照亮前路,学习热潮涌动琼岛。高举思想旗帜,全省上下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的思想根基不断筑牢。
二、壮大主流舆论,时代强音响彻南海之滨
纵挥凌云笔,抒写新时代。近年来,海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饱满的热情触摸时代脉搏,以生动的笔触记录时代变迁,用一件件镇版刷屏的优秀作品, 讲好海南故事、传播海南声音。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4• 13”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
省第八次X代会、海南自贸港建设等重大主题,我省浓墨重彩、有声有色地推出了一大批反映“海南样本”“海南经验”“海南实践”“海南探索”的精品力作。
一个个精心策划的专栏专题,一场场生动鲜活的主题采访活动,都生动展现了海南自贸港建设实现从“顺利开局”到“蓬勃展开”到“进展明显”再到“蓬勃兴起”的喜人变化。
以融合传播为特色的“海南发布”公众号全新亮相后,“爆款产品” 屡屡刷屏,自贸港声量不断扩大。截至目前,“海南发布”公众号拥有粉丝175万,矩阵总粉丝量382万,每周全矩阵发布稿件500条以上,周阅读量逾1200 万,短视频《万宁市东澳镇老爷海游龙节》播放量达千万级,实现了省级政务账号的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期间,关于“海南自贸港”的话题更是频频“出圈”,实时成为微博、百度、抖音、头条等4个平台热榜第一。
一系列新闻宣传工作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新闻发布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近年来,我省通过打造184家新闻发布机构、228位新闻发言人的新闻发言
人队伍,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新闻发布活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新闻发布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并获评中宣部2022年度全国新闻发布工作
优秀省份。
面对从“纸媒”到“屏媒”的用户之变、从“单一”到“融合”的跨界之变,海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持续发力,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内外互通的“大宣传”工作格局,“一中心一朵云两矩阵” 的海南自贸港传播格局轮廓日渐清晰,海南声音也愈发清晰响亮,海南声势正引聚世界目光。
今年6月,20家中央媒体和省内主要媒体共同开展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主题采访,用笔触和镜头报道各地各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生动实践、探索经验,相关报道在引发热烈反响的同时也频频发出海南声音。
近年来,海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还继续探索与境外媒体合作交流新模式, 构建了海南自贸港“333”国际传播体系,建强外宣方阵。同时组建了一支分布在全球30多个国家、近100人的知华友华“海外传播官”队伍,持续向世界讲述海南故事。截至目前,海南自贸港各类外宣产品总阅读量和覆盖量约占53.6亿人次。
以“开放”为底色的海南自贸港,正向世界发出诚挚的邀请。
三、注重以文化人,文明新风润泽琼州大地
11月17日晚,第三届海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唱节在海口举办。国内外、省内外的114支合唱团队代表齐聚椰城,共襄盛举。
以合唱为契机,海南搭起了与世界文化互鉴共享的桥梁,文化之花更加绚丽绽放。近年来,海南锚定文化强省建设目标,不断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涌现了一批批文艺创作精品——广播剧《大爱人间》荣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广播剧《南海榕》、图书《南繁—
—筑牢中国饭碗的底盘》、电视剧《功勋》《山海情》等4部作品获得中宣部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举办了一场场大型文化活动——庆祝中国共产X成立100周年、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等活动的开展,都是提升海南自贸港文化软实力的生动体现。连续举办四届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为中国电影搭建起面向世界的国际文化交流新平台;培育了一个个特色文化产业——腾讯、世纪华通等国内知名游戏企业相继入驻海南,百余家影视基地建设、实体书店行业转型升级、文旅融合发展等不断推进。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海南还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覆盖全省的农家书屋提档升级,“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等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深入开展实施,琼剧惠民展演琳琅满目群众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海南务实推进自贸港精神文明建设,全省精神文明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正能量不断凝聚——评选表彰了一批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新时代好少年、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和感动海南人物等,通过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培育了时代新风新貌。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截至目前,我省已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个、全国文明村镇86个、全国文明单位158个、全国文明家庭13户、全国文明校园15个。
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开展公职人员志愿者“第二身份”试点,积极推进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海南)建设,致力打造一批志愿服务品牌。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拓展——全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5 个、实践所218个、实践站3202个,如期实现全面覆盖。
年底将近,海口市美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功能场所常被预订一空, 不少老年朋友在为街道社区的春节联欢会提早做准备。“场馆免费使用,还有午餐提供,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海口市民王坐江说。
历史已写下辉煌过往,时间正掀开崭新一页。
站在新的起点上,海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始终加强X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正确ZZ方向,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意气风发、昂首前行,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奋力开创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X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铺开新时代陕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画卷,五年来,从深化理论武装到壮大主流舆论,从精神文明建设到推进文化繁荣,亮点闪耀,催人奋进。
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一、凝心铸魂,推动新时代X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近年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举思想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倾力推动新时代X的创新理论在三秦大地落地生根。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筑牢理论根基,省委常委班子学在前、作表率。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X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加强理论武装。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开展集体学习和研讨交流都在10次以上,省委常委班子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坚持用新时代X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是省委理论学习的一项制度性安排。
2022年10月28日,省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ZZ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10 月25日中央ZZ局会议和中央ZZ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强调,全省X员干部一定要学习好贯彻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伟大建X精神和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紧跟总书记奋进中国式现代化,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是省委理论学习的又一项制度性安排。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考察2周年之际,2023年9月14日,省
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要结合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在整体学习、系统领会、一体推进上下功夫,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贯通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要在坚守“魂”与“根”中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层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入推进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制定出台《〈中国共产XX委(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实施办法》,引导X员干部及时跟进、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认真贯彻X管宣传、X管意识形态、X管媒体原则,在全国首创并推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正面清单、负面清单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二是深化理论研究,开展理论宣讲,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履职尽责勇担当。加强理论宣传,构建理论宣讲大格局。X的二十大召开后,我省创新采取“1+3+N” 宣讲模式,组建省委宣讲团(“1”),马院院长宣讲团、媒体总编宣讲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3”)和各行业、群体宣讲团(“N”)分赴全省各地各行业,推动X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认真做好《X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等书籍的宣传发行和学习。
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化X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 强化理论研究平台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院,陕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被纳入全国重点马院培育单位。
三是创新学习载体方式,用好用活“学习强国”平台。充分发挥理论学习平台作用,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频道和“习近平治国理政金句”等专题专栏,“学习强国”平台建设工作走在全国第一方阵。
二、守正创新,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弘扬延安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融合发展。”2020
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对做好新时代X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是主题宣传浓墨重彩。激荡爱国情怀,凝聚磅礴力量。“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2019年,伴随着动人旋律,“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展开,激发爱X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为全面小康立传,为伟大时代写史。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拼搏奋进,凝聚力量,不断营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浓厚舆论氛围。脱贫攻坚主题稿件《二百八十一个签名挽留第一书记》《杨叔的脱贫日记》等多部作品获中国新闻奖。
礼赞百年风华,唱响昂扬旋律。2021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庆祝建X百年宣传教育作为全年工作主线,牢牢把握“X的盛典人民的节日”基调定位, 精心组织“永远跟X走”宣讲进基层系列活动,策划组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陕西省庆祝中国共产X成立100周年主题展”等活动。
2021年9月15日晚,十四运会开幕式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围绕“建X百年体育盛会”主题,抓好开闭幕式文体展演工作,开展“全民全运”全景式融媒体直播,召开新闻发布会22场,开展“喜迎全运盛会提升文明素养”文明实践活动,开闭幕式报道阅读量达61亿人次。
2022年,围绕迎接X的二十大、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精心谋划部署,开展“飞跃新陕西• 非凡十年”等主题采访,举办“同声颂X恩喜迎二十大”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网上宣传展示,在全省主要媒体开设
“喜迎X的二十大”“二十大精神在三秦”“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等专栏专题,展现新时代10年陕西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反映三秦儿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我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开展“三个年”活动,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等中心工作,紧扣全省重点项目观摩契机等,统筹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持续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二是守正创新,融合发展,主流媒体在变革中“破茧蝶变”。先后组建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建设中国(陕西)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推进
市级媒体改革发展,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爱+地名”系列APP实现所有县区全覆盖,全省“一朵云”“一张网”基本形成。
三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讲好中国故事、陕西故事、丝路故事。2022年8月9日,以“聚焦全球发展深化互联互通”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展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硕成果和广阔前景。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我省策划实施“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跨国全媒体活动,采访车队先后8次到访亚欧大陆5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程累计百万公里,活动总传播量超过20亿次。
围绕庆祝建X百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主题,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丝博会等重大节点,组织开展“驻华使节陕西行”“境外媒体看陕西”“外国人眼中的陕西”等系列集中采访活动,借筒传声,借船出海。
四是全面提升管网治网用网水平。每年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举办X政机关网络安全技能大赛,提升各级X政机关工作人员网络安全风险意识和技能。从陕西省网络文明大会,到“净网”“清朗”等专项治理行动,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蓬勃生长。
网络无边,安全有界。省委网信办将“自媒体”乱象整治作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举措,重点整治突出问题、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有力维护了广大群众的网络空间合法权益。
三、育人化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三秦
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是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ZZ工作。“我们眼前的这条水渠就是有名的‘幸福渠’,是1940年4月由革命先辈修建而成的,全长6公里”2021年5月1日,延安枣园革命旧址游人如织,来自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的学生王柏栋正在给游客义务讲解。
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每逢节假日,人们都能看到一个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小讲解员”,活跃在各个革命旧址,为游客讲解红色故事。
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西迁精神一座座精神丰碑,为时代新人成长提供思想引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持续扩大红
色革命文化的育人化人效应,全社会敬仰革命先烈、学习英雄模范的氛围更加浓厚。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指导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了“蓝田新婚礼”“志丹文明大篷车”“城固乡贤说事大院”等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经验做法。
二是精神薪火相传,文明生生不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广“文明餐桌”“文
明上网”“车让人• 人守规”等文明实践活动,西安、铜川、延安等9个市(县)
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全国文明单位278个、文明村镇125个,省级文明单位1个、文明村镇204个、文明校园224个。
深化“厚德陕西”建设,推出“三秦楷模发布厅”融媒体节目。截至目前, 已推出“时代楷模”3人,选树“三秦楷模”14人、7个团体,15人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四、传承发展,在赓续中华文脉中书写文化新篇
坚定文化自信,更多资料+V:nuo114 整理,坚持守正创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一是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2022年4月,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建成开放。3个月后,一座担负着赓续文脉、发展文化神圣使命的“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西安国家版本馆在秦岭脚下开馆。
五年来,我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在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化考古与历史研究、让广阔大地上的大遗址“活起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建成开放的7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建设的25处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 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
承载着中华文明密码的“国宝”、参与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文物工作者,持续“走出去”,为陕西打开对外交往、合作交流的新窗口。
二是艺术创作再攀高峰,接连斩获国家级重要奖项。继2019年我省5部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后,2022年9月,我省9部作品荣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2月,捷报再传。我省3部作品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第十九届群星奖与X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一部部充满力量的文艺作品, 书写着人民的伟大实践,记录着时代的进步足音,开创着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
展的崭新局面。
五年来,我省多部作品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充分彰显陕西强大的艺术创作实力。仅2023年,我省先后收获梅花奖、华表奖、金钟奖、山花奖、金鸡奖5个全国大奖。“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西戏剧”“陕北民歌”等已然成为“文化陕西”的金字招牌。
三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新型文化空间持续涌现。2022 年,综合性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建成开放。2023年, 日接待能力达1万人次的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投入使用。
今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期间,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携手同行》等文化活动,精巧绝伦的非遗项目展演展示,向世界展现着陕西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五年来,陕西扎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品质化、普惠化发展,已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44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061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投用,陕西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等活动不断丰富公共文
化供给,陕西公共文化云、“游陕西”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使用,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智能、更便捷、更接地气。
四是重大文旅项目加快推进,万亿级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提速。从“盛唐密盒”“不倒翁小姐姐”等沉浸式互动体验,到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 等一大批“文化陕西”新品牌;从70余台展示城市形象的旅游演艺,到不断兴起的文旅新业态。
陕西文化创新创造动力澎湃。
以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和促进文旅消费为目标,以8条文旅产业链群为抓手,全省在建文旅重点项目270个,总投资1564.7亿元,完成投资102.5亿元; 31个省级重点文旅项目,竣工2个,在建27个,开工率93.5%。一大批地域特色鲜明的非遗技艺、传统工艺被转化成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文化发展的红利。
今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标志着我们X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X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ZZ担当,勇于改革创新,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X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3年11月29日)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一刻也离不开伟大思想的指引、崇高精神的支撑、厚重文化的滋养。
金秋十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正式提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X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的使命任务,突出思想武装、突出统筹谋划、突出求实求效、突出结果导向、突出长效机制,全力奏响“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河南强音,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河南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了河南贡献。
一、强化理论武装凝聚奋进力量
“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11月20日,河南省“新时代宣讲师”牛雷莉来到巩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宣讲+文艺演出”的形式,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让X的创新理论在潜移默化中走进群众心间。
思想之旗领航向。迈入新时代,河南坚持把深化X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首要ZZ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始终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是劲吹尚学之风,用科学理论凝聚思想共识。不断巩固X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在全国率先出台
《X委(X组)“第一议题”制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权威理论读物和教材成为广大X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案头卷、必读书,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二是创新方式方法,推动X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扎实开展X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每年举办近6万场次的“X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百姓
宣讲团”“新时代宣讲师”等多个基层特色宣讲队伍用接地气的形式、鲜活的语言,推动X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县全覆盖、平台数量居全国首位;《雄关》《征程》《成语里的中国——二十大报告经典成语解读》等电视专题片、系列理论微视频,以鲜活的表达、生动的阐释不断“圈粉”,让X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三是拓展理论研究,让真理光芒照耀前行之路。扎实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河南实践”等重大理论问题研究;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河南兴文化工程等重点项目;积极筹建河南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编制出台《河南省“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我省始终坚持以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推进事业大发展, 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强大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撑。
四是聚焦立德树人,用X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组织开展全省思政课教学技能“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大提升” 活动,举办全省大中小学开学思政第一课,“有料有趣”的思政课让更多的学生从“低头族”变成了“仰望者”。开展“越团结豫有力”“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等主题思政实践,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时代脉搏,绽放闪光青春。
五是提升治理效能,广泛凝聚干事创业热情。坚持并完善意识形态联席会议制度,扎实推进“扫黄打非”“打假治敲”等专项治理行动,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省上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已成为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有力凝聚起全省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力量。
二、坚持守正创新壮大主流舆论
纵横凌云笔,中原涌春潮。
X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饱满的热情记录中原儿女栉风沐雨、勇毅前行的奋进足迹,以鲜活的笔触讲述中原大地翻天覆地、令人振奋的巨大变化,一大批精品力作充分展示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的“河南样本” “河南经验”“河南实践”“河南探索”。
一是主题报道浓墨重彩,主流舆论不断壮大。围绕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总书记5次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心组织开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等系列重大主题宣传;紧扣迎接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工作主线,高规格策划举办“中国这十年• 河南”主
题新闻发布会,阅读量达10亿次;聚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组织“壮丽70 年• 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多角度多层次推出反映我省70年发展成
就的全媒体报道出彩氛围日渐浓厚,凝心聚力服务大局——“十大战略深度看” “十大战略进行时”等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全省上下落实十大战略的行动实践、成效亮点;“奋进新征程豫见新气象”“全力拼经济奋战开门红”集中采访,将中国经济“光明论”持续唱响;“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等集中采访,
聚焦“万人助万企”“三个一批”“科技创新”等中心工作;“行走河南• 读
懂中国”文明探源集中采访活动,生动反映我省为深化“两个结合”作出的突出贡献创新、开放、厚重、美丽的河南形象,在一篇篇稿件、一幅幅照片、一个个镜头中立体呈现。
二是媒体融合纵深推进,人才队伍提质优化。顺应全媒体趋势、增强全媒体意识、把握全媒体规律,全省104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挂牌运行,“云上”系列APP形成强大传播矩阵;安阳、鹤壁、驻马店、许昌4市入选全国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重点打造顶端新闻、河南日报客户端、大象新闻等省级媒体新闻客户端,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不断扩大。
三是价值引领持续深化,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强国复兴有我”“赶考路上有我”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厚植广大干部群众的家国情怀; “道德模范”“感动人物”“最美人物”等评选,持续擦亮“河南好人”名片; “出彩河南人”楷模发布厅、“请X放心、强国有我”等特别节目,激励引导青少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157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部建成,5个省辖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四是出彩河南走向世界,立体传播河南好声音。今年6月,由省委宣传部指导、河南日报社运营的河南国际传播中心正式挂牌,标志着我省向世界讲述河南故事、中国故事又多了一个重要窗口。
不断健全完善新闻发布机制,有力回应群众关切;“河南春晚”“元宵奇妙游”等600多条次作品获我驻外使领馆、外交官和海外各界名人的点赞转发; 分别与外交部、中联部联合举办“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动”、“中国共产X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
向世界展示新时代河南发展成果大外宣工作格局的持续建构,让出彩河南的形象更加夺目、文化河南的魅力更为迷人、奋勇争先的河南更加清晰可感。
三、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
9月16日至18日,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中国• 郑州)在郑州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300余位专家学者相聚黄河之滨,碰撞思想、激荡智慧、阐扬共识, 共奏文明交流的“时代乐章”。X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坚持以“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为品牌,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为抓手,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
文化发展优势,文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擘画文化强省建设发展蓝图——制定出台《关于在深化中华文明历史研究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展现河南更大担当作为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统筹推进殷墟遗址、二里头遗址、邓州宋金古街遗址发掘保护;规划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等一批省级重大文化设施;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看商都郑州昭示着3600年前中华文明的辉煌, 游开封赏秋菊品香茗陶醉风雅,逛洛阳观盛唐慨叹“五都荟洛”。
一是兴文化工程展现河南文化精魂。充分利用和发挥河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优势大力实施河南兴文化工程,围绕全面系统梳理、深入挖掘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历史文脉、文化底蕴,聚焦“今、古、人、事、物、书” 6大板块,分专题、分时期深化河南历史文化研究。首期立项300个,推动发表理论文章65篇、出版专著26部,完成书稿53部,发表研究文章72篇,累计出版21种《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系列丛书,为进一步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河南独特贡献。
持续叫响“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品牌——隆重举行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
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成功举办2023当代文学论坛暨颁奖盛典、第五届全国中国画展览、第七届中国诗歌节等一大批“国字头”文化活动;高质量召开2023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谋划推进138个文旅文创重点项目;组建省文旅投资集团、省文旅融合发展基金河南,正不断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
为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持续叫响“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品牌。
二是文艺创作“高原”之上起“高峰”。乔叶凭借《宝水》成为第十位获茅盾文学奖的豫籍作家;书法“兰亭奖”有了新突破;话剧《红旗渠》、豫剧
《焦裕禄》、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等精彩纷呈一件件具有中原特色、全国影响的文艺精品熠熠生辉,宣示着河南文化高地正在崛起。X的十八大以来,
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时代之变写进书里、绘在画中、装进镜头、编成舞蹈,文艺创作释放澎湃活力。
三是文化惠民为百姓幸福“加码”。以“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十大群众文化活动为牵引,各地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群众合唱大赛、摄影作品大赛等文艺文化活动3万余场,线上线下参与群众近8000万人次。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的精神文化需求,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出台《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促进条例》,开展“中原文化大舞台”、“黄河之声”系列音乐会等文化惠民活动,扎实推进书香河南建设,建成上线书香河南公共文化平台,全民阅读氛围日渐浓郁。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新时代新征程,河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勇开新局,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河南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河南力量!
钦南区康熙岭镇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11月24日)
X的十八大以来,钦南区康熙岭镇X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乡风文明建设,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用X建“铸魂”,下好乡风文明“先手棋”
该镇通过换届,选拔一批年轻有为、视野开阔、追求新风尚的能人到“两委”班子,为乡风文明建设开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同时,强化农村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要求X员干部带头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该镇还组建乡风文明劝导队、新风服务队,动态摸排红白喜事动向,并通过村民代表座谈会、发放倡议书、入户宣传等形式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帮助村民算清大操大办“经济账”“人情账”,引导村民不办“无事酒”、减轻“人情债”,让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
二、用组织“聚力”,下好乡风文明“关键棋”
近年来,该镇作为市级文明镇,积极推进乡风文明示范点、“文明村镇” “星级文明户”“六好”身边榜样等的评选,充分宣传农村道德榜样与典型, 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家风”促“乡风”。同时,充分发挥X员干部、乡贤能人等在农村风俗养成中的带动和推广作用,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强化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引导群众转变旧观念、树立新风尚。
2022年,横山村被评为“自治区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继高沙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傍钦村、新平村、横山村获评市级文明村后,为乡风文明建设再添亮色。
用规矩“凝心”,下好乡风文明“制胜棋”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该镇充分结合村情,发挥“一约四会”的作用,深化村民自治,红白理事
会“理”出新风尚,道德评议会“评”出新榜样,村民议事会“议”出新气象, 禁毒禁赌会“禁”出新成效。X的十八大以来,该镇X委以“共同缔造”为依托,通过“一约四会”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农村精神文明工作中来,推动村民从“袖手看”到“争着干”,充分强化村民的主人翁精神,让村民参与公共事
务成为常态。
其中,横山村作为钦南区红白理事会试点村,通过统筹整合综合服务场所和民政服务机构,为推进婚丧喜庆事宜移风易俗搭建平台,做到村中红白事项有章可依、依章简办,也大大节约了居民的经济开支。
三、用文化“提神”,下好乡风文明“保障棋”
该镇针对群众在物质文化方面不断提升的追求,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站)、文化站、农家书屋(农家读书角)、乡村大舞台等文化阵地,探索“X旗红+志愿红”模式,组织X员志愿者、文艺爱好者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乡村阅读、健身体育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村民茶余饭后的文化生活, 全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移风易俗切实落地。X的十八大以来, 该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000余场次,全民阅读暨新时代乡村阅读季阅读活动200 余场次,全民健身110余次,“村晚”350余场次,播放公益电影70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达25000余人次。新时代,新征程。下一步,该镇切实增强做好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市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滨海运河城市贡献积极力量。
福建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3年11月24日)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X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指引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在举旗定向、正本清源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中展现新气象、迈向新征程。
今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X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关心关怀福建发展,对福建的山山水水和父老乡亲有着深厚感情,X的十八大以来多次亲临福建考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福建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闽山闽水物华新,感恩奋进再出发。
福建省委始终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ZZ责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X中央决策部署,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系统谋划和整体部署。省委书记周祖翼在走访调研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单位时强调,要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以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履职尽责,不断开创福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勇担使命、踔厉奋发,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一、加强理论武装,X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激励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我们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推动X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后,省委迅速召开常委会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传达学习贯彻。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闻令而动,在八闽大地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省委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首要ZZ任务,发挥福建独特优势,带头深学细悟笃行,带动各级X组织以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推进事业大发展,引导广大X员干部筑牢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历次X内集中教育,省委都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ZZ任务,全省上下理论学习氛围愈发浓厚。
5月27日,省委常委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二次读书班在宁德开班并赴霞浦现场教学。大家共同参观“把心贴近人民
四下基层发源地”主题展,了解“四下基层”工作制度30多年来的传承拓展,
在寻根溯源中深切感受人民领袖的伟大思想、为民情怀。
今年以来,省委把开展主题教育与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相结合,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与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相结合,与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相结合,让主题教育富有“八闽特色”、满溢“福建味道”。
在省委示范带动下,全省各地各部门以集中学习、专家辅导、专题研讨、个人自学、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在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中,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深化理论研究,是加强X的理论武装的基本前提。
“从现实回望历史,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早在其领导城市治理、省域治理的实践中生根发芽。”
2022年5月22日,“3820”战略工程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省内外专家学者深入研讨“3820”战略工程的思想精髓、理论价值与实践启示。
近年来,我省高标准建设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开展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并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和权威媒体围绕“晋江经验” 与习近平经济思想、“四下基层”与新时代X的群众路线等主题,召开10场高
层次理论研讨会,发出福建理论界“强音”。
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挖用好理论富矿,从思想源头、实践起点深入宣传阐释X的创新理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高质量建设高端研究平台、新型智库和社科重点实验室,全力打造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社科强省建设扎实推进;配合中央X校采写《习近平在福
建》系列采访实录,在中宣部统筹指导下,组织编写、出版发行《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办好《福建日报• 理论周刊》,创新推出“敏言” “屏山君”等深入浅出、易于传播的理论产品面向基层开展宣传宣讲,是理论
武装的应有之义。
“爱学习、有福气,‘学习强国’开始啦!”两年来,“学习强国时间” 音频节目通过全省5.2万个乡村大喇叭,为千万基层群众送去X的路线方针政策。
我省还依托“福小宣”等特色宣讲队伍,精心组织面对面、互动化的“新思想微宣讲”活动,基层理论宣讲在全国表彰中连续六年实现“满堂红”。
在这次主题教育中,第一批参加单位的领导干部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宣讲2000多场次,260多支“福小宣”小分队宣讲1万多场次。
理论宣传普及,社科界责无旁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场专题报告会、各级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定期举办,社科讲坛、公益宣传、文艺宣讲等活动在全省广泛开展。
思想之旗引领新征程,理论之光照亮奋进路。八闽山海间学习热潮涌动, X的创新理论日益深入人心,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信仰、信念、信心更加坚定, 擎旗奋进的思想共识不断汇聚。
二、壮大主流舆论,汇聚奋进磅礴力量
第33届中国新闻奖近日揭晓,我省14件新闻作品榜上有名,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一件件新闻精品,镌刻着八闽儿女砥砺前行的铿锵足迹,汇聚起新时代新福建发展的磅礴力量。
X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加强主题宣传、形势政策宣传、成就宣传,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和新思想宣传阐释,省级媒体推出一批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探索与实践的长篇通讯,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策划“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等专题
专栏和主题报道,全面展现八闽儿女感恩奋进的昂扬风貌。
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紧扣抗战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X成立100周年等重要节点, 以及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重大活动,浓墨重彩组织“新时代新征程新伟
业”“X史学习教育在福建”等重大主题宣传,记录和讴歌伟大时代。X的二十大召开前,“中国这十年• 福建”主题新闻发布会勾勒出福建新时代十年的壮美画卷。X的二十大期间,福建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参加集体采访引起广泛反
响,相关话题屡上热搜。
围绕省第十一次X代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四大经济”、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等重点工作,全省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躬耕一线,用一篇篇报道鼓舞人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比学赶超、争先奋进。
信息化时代,如何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必答题。连日来,全省新闻战线融媒体业务能力竞赛如火如荼开展,“报网端微”百花齐放,文图音视竞相发力,吹响了新闻战线大练兵的“冲锋号”。
竞赛背后,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快马加鞭。目前,我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建成,三明、龙岩成立市级融媒体中心,省主要媒体融媒体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已形成省市县三级融媒体传播矩阵。用好5、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探索“新闻+政务+民生”模式,打造“新福建”“海博TV”“福建发布”等新媒体平台,让主流媒体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建好精神家园,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当前,网络空间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
“引导和放大那些向上向善、传递关爱的内容,远离那些挑拨纷争、利用人性弱点的内容。”“培养网生代成为打造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的责任者和主力军。”今年7月,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厦门举行,许多“网络大V”从线上走到线下,共话网络文明建设。
这些年,我省连续举办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全国性重大活动,圆满举办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全省网信部门统筹推进网上正面宣传引导、网络安全保障、信息化发展,推动网信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
如今,福建网络文明画卷缤纷多彩,全社会共建共享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滋养。
“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传递幸福,不以闽宁为限;传播文明,不以山海为远。”“感动中国人物”廖俊波、林占熺的颁奖词, 令无数人动容。
近年来,福建涌现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新时代“漳州110”、廖俊波、孙丽美、潘东升、林占熺、陈炜等一批“时代楷模”“感动中国人物” “八闽楷模”和各类先进典型,超过百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中国好人榜,他们的事迹传遍八闽、激励人心。
各地充分发挥X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优势,大力弘扬以伟大建X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X人精神谱系,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