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每月总结汇编№ 3 2
2023年11月
目 录
一、X委
楚雄州2023年度落实X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综述 1
金塔县组织工作综述 3
菏泽以高质量机关X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5
乌海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综述 10
呼和浩特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15
吴忠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21
汉中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3
乌海市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综述 29
闽北市人才工作综述 32
菏泽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工作综述 38
长春市宽城区2023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43
滨海新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综述 46
巴中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五年综述 51
闽北市网信工作综述 58
十四届省委第一轮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情况综述 63
东至县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综述 66
乌海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69
信阳市机关X建工作综述 75
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人才工作综述 79
池州市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综述 82
定西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87
广安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91
日照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96
天津市加强干部履职能力系列培训综述 102
中卫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阶段性综述…106
宽城区持续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工作综述 110
二、人大
营口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综述 114
南昌市红谷滩区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综述 122
江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综述 127
韶关市持续推进人大代表工作综述 130
三、政府
濮阳工业园区蹄疾步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132
昌吉州退役军人事务局五年工作综述 134
九江港口岸扩大开放发展综述 139
上饶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美丽乡镇建设综述 142
菏泽市以创新驱动助力高质量发展综述 146
城区新港街道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综述 149
37.2023年日喀则市卫生健康工作综述 151
安阳市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154
安陆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156
临夏县东西协作助推产业发展工作综述 160
安徽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综述 163
新疆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工作综述 166
甘肃省加力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169
林芝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173
乐山市二〇二三年食品安全综述 176
46.2023年惠农区消防救援大队灭火救援工作综述 180
辽宁省喀左县驻村干部工作综述 184
长春南关区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综述 187
湖南常德市优化安全生产营商环境综述 189
鹤壁市双拥工作综述 192
来宾市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综述 197
广河县生态环境工作综述 199
金昌市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202
普格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7
西固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综述 211
56.2023年石嘴山市就业创业工作综述 214
咸阳市就业工作综述 218
湖北省对口支援温泉县工作综述 222
乌海海勃湾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26
60.2023年全州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229
克州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232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综述 235
临洮县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237
玉门市高质量推进“三农”工作综述 240
65.2023年江苏省对口支援拉萨市工作综述 242
重庆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综述 245
康乐县生态环境工作综述 249
珲春市持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52
赤峰红山区推动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综述 255
莒县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259
71.2023年咸阳市重点项目建设综述 263
72.宝鸡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267
四、政协
73.2023年民革通化市委会工作综述 270
岳阳市政协2023年X建工作综述 272
五、政法
黑龙江省“八五”普法中期工作综述 275
新乡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综述 281
志丹县人民法院加强思想ZZ建设工作综述 284
黔南州平安建设综述 287
七、脱贫
石门县壶瓶山镇杨家坪村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290
金昌市2023年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综述 293
岚皋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299
八、群团
三门峡市工会五年工作综述 305
长炼科协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纪实 311
博尔塔拉自治州妇联第九届工作综述 314
玉溪市总工会第五届委员会工作综述 317
湖南省社科联第八届委员会工作综述 320
大理州共青团五年工作综述 323
邵阳市妇联五年工作综述 327
广安市少先队五年工作综述 330
昌吉州工商联“同心向X与商同行”X建品牌建设综述 333
资兴市总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338
商洛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综述 344
连云港市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348
西平县总工会亮点工作综述 354
博尔塔拉自治州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工作综述 359
黑河工会五年工作综述 362
黔南州工会五年工作综述 367
九、企业
甘肃建投思政教育纪实 369
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纪实 372
安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高质量X建促发展工作纪实 377
河南省属文化企业改革发展综述 381
陕西能源电力运营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纪实 386
昌吉州全面推进国资国企发展综述 389
来宾市深入推进清廉国企建设综述 393
赣州市国投集团聚力发展数字经济工作纪实 396
山东交工建设集团惠民工作纪实 399
不断健全完善全面从严治X责任制度
楚雄州2023年度落实X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综述
(2023 年 12 月 1 日)
今年以来,我州各级X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 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X战略方针,切实履行X风廉政建设ZZ责任,将“清廉楚雄”建设作为健全全面从严治X体系的实践载体、管X治X的重要抓手, 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净化优化ZZ生态,着力打造具有楚雄成色、品质、辨识度和贡献力的“清廉云南”建设楚雄样本,全州全面从严治X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焕发新气象,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楚雄新篇章提供了坚强ZZ保障。
一、深耕细作“责任田”,层层落实全面从严治X主体责任
州委常委会21次研究全面从严治X、X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每月听取各类问题整改情况,开列州委常委班子和班子成员履行全面从严治X主体责任清单121项,派发X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6期462项。州委主要领导统筹调度“清廉楚雄”建设十大行动和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开展管X治X、基层X建调研44次,开展谈心谈话、监督谈话、约谈118人(次),集体廉政谈话13场(次),讲授专题廉政X课5场(次)。州委常委班子成员认真履行协助、监管和督促落实职责,主动担起分管领域“清廉楚雄”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 强化对分管联系部门(单位)及X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
二、综合施治树导向,激发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以基层X建“一带五区” 示范创建为重点,实施强基固本、全域提升等“六项工程”,推进“扩先提中治软”行动,织密建强组织体系。深入实施年轻干部、专业干部等“五项工程”, 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引导X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确保监督执纪有力度有温度。细化实化“三个区分开来”,大力倡导“把工作交给自己、把自己交给组织”理念,广大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开展“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引领行动”,加强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运用“四种形态”处理2154人(次),开展澄清正名26个单位192人,推动遵规守纪转化为内在自觉。
三、持之以恒正风纪,清风正气不断涵养巩固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打好纠治“四风”组合拳,刮好作风建设“四季风”,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12件169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46批83起。深入开展“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惠民行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51件440人。深化拓展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四向发力”楚雄实践,牟定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元谋县物茂发电厂“5+智慧光伏”电站方案在全国推广,永仁县“幸福里”新型劳务用工平台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州上下思干思进、实干担当的氛围空前浓厚。
四、全域深化促清廉,充分彰显“清廉楚雄”成色
制定“1+4+10”实施方案,建立“挂图作战”、擂台比武、督导检查、专题调度、考核验收等机制,积极构建责任共同体。采取定期调度、工作情况通报、“红白榜”排序、工作提示预警、“四不两直”调研督导、年度考评等硬措施狠抓执行落实,全方位撬动清廉建设十大行动见行见效。全面推进廉洁教育“十个一”活动,建设廉洁文化广场、主题街区、廉政书屋等特色阵地集群, 串点成线打造10条红色学习体验示范线路,规划建设6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等“红廉路线”,挖掘本土优质资源“廉珠成串”培育尚廉风尚,举办廉洁文化书画展、家风主题演讲等,推动廉洁文化接地气润人心。按照“五好”标准创建307个“清廉单元”,以行业“清廉线”推动形成社会“清廉面”。
五、落实职责抓监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形成监督合力
推动完善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X内监督体系、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和基层监督体系,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形成监督合力。推进ZZ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扎实开展ZZ监督“护航行动”,及时发现和纠正ZZ偏差。充分发挥“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大监督”工作格局优势作用,以问题导向做实监督文章。制定巡察工作提质增效年具体方案,完善巡察与纪检监察、审计等协同配合机制,推进巡察信息化建设,制定州委巡察约谈工作办法、被巡察X组织巡察整改工作指引,强化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组织开展三轮州委巡察,派出6个督导组督促做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全覆盖推广使用“三资”监管和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探索加强对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管理监督楚雄实践,持续发挥村“三员”作用,以精准监督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踔厉奋发强担当 勇毅前行谱新篇
金塔县组织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13日)
今年以来,金塔县组织部门以X的ZZ建设为统领,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等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金塔县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指导各级X组织和广大X员干部从严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制度,教育引导广大X员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持续铸牢实干笃行的ZZ之魂。推进干部“铸魂赋能强基”行动,举办科级干部轮训班、村(社区)X组织书记示范引领培训班,全力推进干部大教育、大培训、大学习。
金塔县坚持以实干实绩实效鲜明导向选干部、配班子,全面加强干部选育管用工作,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把日常分析研判和定期干部调研作为发现识别干部、选优配强班子的前置环节,着力建设结构优、功能强的好班子。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墩苗育苗”工程,形成了干部梯次储备的“星火战队”。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最大程度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办法等, 以鲜明态度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金塔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X在基层的战斗堡垒更加坚实牢固。创新开展“抓X建、强堡垒、促振兴”行动,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开展帮扶;大力实施带头人优化提升计划,建立“强头雁、优群雁、配雏雁”链条式培养机制;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倍增”计划,年内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较上年度同比增长96.3%;深化社区“门房革命”, 在更大范围集聚资源力量优化服务供给、延伸服务链条。
城市X建抓示范,建立健全社区“大X委”机制,完成4个城市社区X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工程;机关X建抓品牌,形成“一机关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 X建格局。统筹推进机关、国企、事业单位X建工作,促进X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金塔县打好人才引育用留“组合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引
擎”。以思想“破冰”推动引才“破题”,以“人才新政”打通引才留才堵点。聚集“靶向引才”,积极参加“才聚酒泉·筑梦飞天”省内外高校专项引才活动,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41人。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才、校企合作联合育才,启动实施“人才回引”工程,吸引金塔籍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出台“黄金六条”引才新政,对引进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给予博士80万元、硕士70万元、
“双一流”高校本科生60万元的生活补贴,促进优秀人才与金塔发展双向奔赴,力争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金塔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X旗飘扬万象新
菏泽以高质量机关X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6日)
强基铸魂,擎旗奋进。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X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机关X建的核心任务,积极搭建、用好用活平台载体,充分发挥市直机关基层X组织战斗堡垒和机关X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激发了机关X建新活力。
“机关是X员骨干、权力责任最集中的地方,做好机关X建工作,推动X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现X建与业务工作‘双提升’,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书记朱雷表示。
多措并举
机关X建提质增效
近年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高标准谋划、多举措推进、创新性落实,推动机关X建提质增效,为各项事业“走在前、开新局”提供了强大动力支撑。
“我在这个单位度过了27个年头,单位里每个角落都刻写着我这一段无悔的青春岁月。”“一晃30多年过去了,我也从初出茅庐的小姑娘走到了退休的年纪。”日前,在市检察院举办的荣誉退休仪式上,几位退休同志深情回顾工作过往。荣誉退休仪式是市检察院激励关怀X员干部的一项举措,也是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深入开展X内激励关怀帮扶“暖心”工程的缩影。
在X内激励关怀帮扶“暖心”工程中,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从“ZZ激励、工作支持、人文关怀、困难救助”等四个方面,提出23条举措,为机关X员队伍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今年“七一”建X节,市直机关各级X组织共开展X内激励关怀活动322次,慰问救助困难X员260余名,通过X内激励关怀帮扶措施的落实和系列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使市直机关各级X组织成为X员干部可信赖的“娘家”。
同时,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还积极开展机关X建“一把手”工程,持续推进X组(X委)书记和机关X组织书记“一肩挑”,不断夯实机关X建主体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有力促进了机关ZZ建设落地见效;开展“模范机关+N”工程,将模范机关建设与“ZZ建设、中心任务、为民服务、建功
立业、改革创新、文明创建、红色工程、作风转变、群团建设、典型培树”等10项重点工作精准结合,引导市直各部门(单位)坚持思想破冰、行动突围, 丰富拓展模范机关建设载体,不断在“N”上谋思路、下功夫、求实效;开展X支部标准化建设“红色”工程,细化明确支部设置、换届选举、组织生活以及X员发展、教育、管理等工作规范,引导基层X支部书记自觉尊崇X内法规, 依法依规开展支部工作。积极组织优秀主题X日、优秀X课观摩评选活动,鼓励开展X支部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让X支部标准化建设这一“红色”工程历久弥新、永不褪色;开展“榜样塑造+力量传播”工程,引导市直各级X组织积极对标省内一流、行业最优,锚定目标、坚定信心、提升水平。常态化开展“发现榜样”活动,充分利用“灯塔—X建在线”网络平台、菏泽机关X建公众号、菏泽日报等线上、线下平台,密集宣传典型,传播榜样力量,积极打造有“活力”的机关X建;开展作风建设“护航”工程,以基层X支部为单位, 积极推进谈心谈话活动走深走实,确保对所有X员干部廉政谈话全覆盖。指导监督市直各基层X组织常态化开展对X忠诚教育和廉政风险点排查,确保从严治X从内到外、由表及里,在思想、行动等各方面不滋生作风问题生存的土壤。配齐配强机关纪委工作力量,加大执纪问责力度,营造积极健康清廉的机关工作氛围,为机关X的各项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项项扎实举措,释放了领导干部抓机关X建的“最强音”,让广大X员干部改变了理念思路,统一了思想。
同频共振
机关X建和业务工作相融共促
X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破解机关X建“两张皮”问题,推动X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既是机关X建工作职责定位所在,也是检验机关X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
近年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将机关X建工作融入菏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努力在贯彻落实X的各项决策部署“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上办实事、开新局。
聚焦ZZ机关建设,夯实X组X委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机关X建“一把手” 工程,严格机关X组织书记任职标准。坚持完善基层X组织换届请示报告和集体研究制度,积极引导X组(X委)书记兼任机关X组织书记。牵住责任制“牛鼻子”,认真制定X组(X委)管X治X主体责任清单。做实X建日常督查,
创新开展X建专项督查,建立X组(X委)责任落实负面清单。从严规范机关X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工作,认真抓好述职评议考核反馈问题的跟踪整改, 确保评出动力、考出成效。
聚焦示范支部建设,以“红旗高扬”示范X支部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X支部规范提升行动。指导基层X支部逐一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 多举措抓好基层组织设置、发展X员、组织换届等工作,严格“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X员等基层组织制度,充分发挥“灯塔—X建在线”“菏泽市机关X建智能管理平台”作用,规范X支部学习、X员教育、X费收缴管理和基层X组织换届。始终坚持支部一线工作法,将各项X建重点任务安排部署到支部,将X建督查和考核深入到支部,在支部一线培养干部、选用干部, 在支部一线探索创新、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基层X组织的组织力,推动各项业务工作上水平。
聚焦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服务X员群众本领。把X建办事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作为抓机关X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专职X务干部备案制,开展专兼职X务干部配备专项督查,彻底纠正了普遍存在的X建机构边缘化、边缘化人员干X务等不良现象。结合X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X务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年活动,努力形成了浓厚的“大学习、大培训、大提升”良好氛围。同时,按照对X务干部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原则,把X务工作经历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 及时发现X务干部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和先进典型,积极向“灯塔—X建在线” “学习强国”等平台推送,并通过报刊、电视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使X务工作真正成为培养锻炼干部和服务X员群众的重要平台。
聚焦模范机关创建,推动X建业务深度融合。把模范机关建设列为各级X组织书记突破项目,通过与绩效考核、文明单位创建、以下看上、改善营商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等工作有机结合,研究出台模范机关评估认定办法,对市直部门(单位)科学分类、重点指导、有序推进,涌现出了一批走在前、作表率的模范机关建设先进单位。把模范机关建设作为推动X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切入点,把模范机关建设与“两优一先”评选、X员先锋岗和模范科室创建、业务技能比拼、理论实践创新等具体事项紧密结合起来,让模范机关建设工作深入到单位的每个角落,深入到每名干部的内心,形成人人当先锋、处处争模范的浓厚氛围,在模范机关建设中推动各项工作同步提升、全面进步,真正实现X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效能提升
创新“六变六为”沉浸式调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近年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立足新时代机关X建新要求、新特点,结合市直机关X建实际情况,创新“六变六为”沉浸式调研,实现了市直有关部门、重点领域X建督查全覆盖,有效推动市直机关X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六变六为’沉浸式调研活动,变‘督查关系’为‘共建关系’、‘照单督查’为‘深入交流’、‘限时任务’为‘常态联系’、‘只查问题’为‘典型挖掘’、‘事前通知’为‘见缝插针’、‘事后通报’为‘随即反馈’,形成一体推进新格局、同题共答新局面、指导督查新机制、正向激励新动力、担当务实新风尚、立行立改新合力,进一步推动了机关X建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落地。”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变“督查关系”为“共建关系”。坚持改变过去“谈查色变”传统模式, 与被督查单位建立友好共建关系,推动被督查单位敢于暴露不足、乐于展示亮点,努力将生硬的督查过程转变成一体推进X建工作的合力。其中市委X校、市电视台等部门积极对接,主动邀请调研组把脉问诊、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开良方”。督查调研后,市委X校优化基层组织架构,基层X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市电视台明确了“发挥职能和资源优势助力新形势下X员教育工作”新思路、新方向,X建效能不断提升。
变“照单督查”为“深入交流”。坚持“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原则,摒弃过去对清单、查资料的老办法,重点与X组(X委)负责人、X务干部和普通X员“面对面、心交心”座谈交流,产生理念共鸣,共同商讨改进措施。在多个单位调研时,发现存在“双报到”工作“三张清单”制定不规范等问题, 调研组均站在被督查单位的角度,立足推动X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实际,认真分析问题、当场讲解培训、现场解决问题。
变“限时任务”为“常态联系”。坚持时间服从质效原则,减少督查频次, 拉长督查链条,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常态化分片联系市直部门(单位)制度,具体工作中随机下沉、交叉互查,改变了长期惯用的规定时间、固定人员、限期完工的老模式,从根本上避免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等现象发生,确保情况查透、问题摸清、根源找准、措施精准、责任清晰、整改到位。
变“只查问题”为“典型挖掘”。坚持在调研中及时挖掘典型,从理论和
实践高度,帮助调研对象总结梳理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用于指导市直机关各级X组织共同提升,在正向激励中形成互补共进的新动力。
变“事前通知”为“见缝插针”。坚持一切从工作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市直部门(单位)实际,合理统筹调研组和被督查单位的时间,采取“四不两直” “见缝插针”等方式,灵活实施“插空”调研,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倡树了担当务实的新风尚。
变“事后通报”为“随即反馈”。坚持以推动工作为导向,把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贯穿督查全过程、各环节。在座谈交流、现场查看等环节, 着力做到政策讲解、工作指导、问题反馈“三个到位”,一改过去“年年查、年年改”的落后方式,努力形成“边督查、边整改”立行立改新合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下一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X建引领,坚持守正创新,在筑牢ZZ忠诚、深扎思想根基、发挥组织功能、凝聚X建合力、打造清廉机关、汇聚工作合力上下功夫出成效,全面提升机关X的建设质量,为奋力谱写菏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机关X建力量。
笃定目标 勇毅前行 奋力谱写乌海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乌海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13日)
树立乌海正面形象,打造网上品牌主题活动;成立互联网行业协会和互联网行业X委;普法案例入选2022年全国网信系统优秀网络普法案例;智慧城市建设按下“快进键”,先后被国家列为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宽带中国试点、“互联网+政务”试点城市一系列有力举措,一个个亮眼数据,是我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思想之旗领航向,砥砺奋进向未来。X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网信事业发展的时代脉搏,顺应数字信息时代浪潮时势,抢抓网信事业发展机遇,积极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要求,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提供了强大网络舆论支持、可靠网络安全保障和有力信息化支撑。
一、强化引领X对网信工作领导更加有力
“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X管互联网,加强X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市委、市政府坚持X管互联网,积极改革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机制,建立市、区两级网信工作体系,聚合政府职能部门、网络社会组织、互联网企业、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力量,形成X委领导、部门联合、企业履职、社会监督、网民参与的网信工作格局,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压紧压实ZZ责任。始终扛牢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按照“线下管什么,线上就要管什么”原则,压紧压实各级X委(X组)主体责任和X委(X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确保守网有责、守网负责、守网尽责。
大力实施人才工程。把讲ZZ、懂网络、敢担当、善创新作为重要标准, 打造“五型”网信干部队伍。制定《关于加强乌海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2023年首次开展网信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和队伍保障。
推动X的建设向互联网企业延伸。成立互联网行业X委,深入实施“双提
升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行业X建“两个覆盖”。严把X员发展程序, 开展“红色孵化”活动,切实把X的领导落实到互联网发展管理全过程各方面, 不断增强X在网信领域的领导力、凝聚力。
二、凝心聚力网络主流声音更加响亮
“高质量发展看乌海”网络名人行网络主题活动频频出彩出圈,在网上掀起了一轮轮舆论热潮;“#沙海新城悦见乌海#”“#高质量发展看乌海#”原创话题持续本地霸屏,阅读量累计达5000余万次,一批“乌海爆款”火热出圈, 让广大网友对大漠湖城心驰神往;5年来共打造“#这里是乌海#”“#来沙漠看海#”等千万级话题10个、百万级话题20个,累计传播量2.4亿次。
通过互联网开展主题宣传,唱响网上主旋律,是我市开展舆论引导、做大做强网上正能量一个缩影。
我市高举旗帜,强化思想引领,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据首屏头条,开设《人民领袖》《领航中国》等专题专栏20余个,全力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网上宣传。建立市、区、镇(街道)三级协同传播体系,推出全媒体、多矩阵、系列化融媒报道, 让X的创新理论走进网络、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守主流舆论阵地。实施属地网络平台分级分类、精准管理,定期发布全市新媒体“周榜单”,社会反响和助推效果明显。开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推选活动,选树“乌海12345”“乌海i组工”等成绩突出的政务标杆账号。着力打造“乌海观察”“融媒评论”“红柳时评”等网络评论品牌。建立网络文明示范基地、青少年网络安全科普基地,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公益、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促进全市优质网络文明作品生产创作传播及宣传示范。
创建网络文明品牌。“好网民工程”深入实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中国节、网络主题行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网络文明蔚然成风,向上向善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
夯实网络统战工作。建立“网络正能量工作室”,把网络文明建设要求融入行业管理规范,把加强双向沟通、良性互动和教育培训作为网络名人培育、引导的重要举措,推动属地网络名人培养孵化及专业素养提升,为我市“圈粉引流”,持续讲好乌海故事、传播乌海声音、助力乌海发展。
三、激浊扬清网络空间生态更加清朗
我市坚持高起点统筹谋划、高标准一体推进,将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纳入落实X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事项,不断深化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实现网络空间由“管”向“治”转变。
持续深化网络生态治理。开展“清朗”“净网”等系列专项行动,健全涉网管理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重拳整治“饭圈”乱象、色情低俗等网络生态突出问题,有效净化网络空间。建设乌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动员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累计受理处置各类信息3万余条。加强网络辟谣阵地建设,围绕X中央决策部署和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问题,集纳发布各类辟谣信息。全面推进网信普法工作,将网络法治内容纳入各级X组织和X校培训学习内容,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专题线上培训,覆盖百余个部门单位。深入社区、互联网企业、公园广场等重点场所开展普法宣传和典型案例教学, 打造“网络普法”主题公交车,组织开展普法早市、网信普法进校园等活动, 引导市民懂网用网、学法守法。
四、筑牢屏障网络安全防线更加坚实
我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建立了网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网络安全职能部门和各级X组织齐抓共管的网络安全工作体系,形成了机制完善、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格局。
全覆盖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将网络安全纳入X委(X组)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开展X委(X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题督查考核,压紧压实各级X委(X组) 网络安全主体责任。
全要素统筹网络安全力量资源。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统筹协调和业务协同工作机制,开展全市网络安全检查工作,全面督导三区和各部门单位自检自查, 累计现场检查重点单位85家,处置高危漏洞3000余个。
全天候强化网络安全监管力度。搭建乌海市重要信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形成《乌海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资产名录》,对全市重点网站和重要信息系统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风险漏洞全部整改到位。
全链条提升网络安全应急能力。率先组建网络安全技术支撑队伍,确定13 家单位为支撑单位,有力提升我市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综合应对能力。建成乌海市网络安全实训基地,连续3年举办全市网络安全应急演练,举办网络安全综合技能提升实训班1期。
全方位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意识。连续8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开展网络安全主题展会、知识竞答、专题培训、主题日和“七进”等活动,累计发放宣传品4万余份,受众达30余万人次。
五、数字赋能产业融合发展更高质量
我市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厚植数字经济发展土壤,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出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数字政府建设、数字社会建设3个行动方案以及8个配套文件,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排名位于全区前列。
持续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光缆线路长度达到2.78万公里,行政村宽带通达率达100%,4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建成5基站1754个,实现三个城区、产业园区、镇、行政村全覆盖。
数字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乌海市工业数字化转型方案》,建成智慧矿山、智能工厂、绿色工厂15个,内蒙古兴发科技有机硅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包钢集团乌海矿业公司成为全区首家深度使用“云技术”的非煤矿山生产企业。
加快构建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连续2年举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主题活动,开展宣讲培训、技能大赛、科普答题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200余场,直接覆盖人群30余万人次,被中央网信办等15家部门评为“2023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不断开创信息惠民新局面。建成乌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和数据中心,编制《乌海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整合共享24个政务部门数据,累计汇聚数据资源312类、8.7亿条。
全面支撑智慧城市新发展。建成乌海市“城市大脑”综合管理应用平台, 构建多维、立体、全景的数字孪生城市,搭建城市治理、智慧医疗、政务服务等应用场景,形成“一网统管”治理体系。
全力推动智慧治理能力新提升。建成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综合平台,构建社会稳定防控、社会矛盾风险防控等9个模块,形成46个微应用,累计办理案件502.74万件,办结率99.41%,连续4年入选“法治日报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案例”。
击鼓催征正当时,奋楫扬帆开新篇。全市网信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网信工作五大使命任务,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肩负起使命任务,以更加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贡献网信力量!
高擎思想之旗 凝聚奋进伟力
呼和浩特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13日)
文化强则城市强,文化兴则城市兴。
五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以及“强首府”工程,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呼和浩特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一、高举思想旗帜加强理论武装
叶茂源于根深,路正源于向准。
一次次学习研讨,一场场宣讲报告,一篇篇理论文章 将X的好声音化作社会最强音,夯实了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理论学习提质增效——
“以学正风,‘学’是基础,要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用X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学出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学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权力观,学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事业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的事。”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举行集体学习就“以学正风”进行专题研讨交流会上这样强调。近年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聚焦首要ZZ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思想之旗凝聚奋勇前行的磅礴伟力。
理论宣讲入心入脑——
今年4月,在玉泉区举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响青城”基层理论宣讲100讲示范宣讲团首场报告会上,玉泉区西菜园街道X工委宣传委员郝磊聆听完宣讲感慨地说,宣讲形式活泼多样,都是身边的事儿,故事多,吸引人,听了感悟颇深,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启示,我会多加理解和借鉴,运用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
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社区、从企业到校园 我市宣讲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以数字化赋能理论,做到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让X的创新理论
“飞入寻常百姓家”。
理论研究走深走实——
五年来,我市加强与首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合作共建,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全市24项研究课题获得自治区立项支持和资金资助,11项获得自治区“强首府”课题研究专项,市社科联荣获2023年度“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称号,两名社科工作者荣获2023年度全国社科工作先进个人。
二、壮大主流舆论奏响时代强音
《伊利:聚焦“全球最优品质”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蒙草: 小草扎根久久为功》《市儿童福利院:感恩中奋进幸福中成长》今年6月,我市主流媒体精心组织策划推出的一系列回访报道和反响报道,各媒体平台把大量笔触、镜头对准父老乡亲,让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洋溢于大屏小屏、线上线下,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人民的深切关怀。
好故事要用心讲述,好声音要动情传播。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聚焦时政热点、突出重要节点、打造本地亮点,讲好百姓故事,传递青城声音, 以一个个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精品佳作,提振“精气神”、凝聚起奋进气场。主题宣传浓墨重彩——
大黑河音乐节、大学生登大青山看日出等短视频和“爆款”产品全网传播量突破4.5亿。“首届中国绿色算力大会”“世界奶业大会”等话题全网点击量超7亿。周杰伦演唱会线上线下联动发力,相关话题全网累计浏览量4天内超过6 亿 2023年以来,我市各领域的“爆款”“破圈”产品不断涌现。“呼和浩特市孜孜不倦从点滴细微之处建设宜居之城,终将成为更多人的‘此处安心’的理想家园。”外地市民王女士看到呼和浩特市这几年城市的变化如是说。
近年来,聚焦主责主业,我市持续深化宣传引导创新,借势借力加强内外宣传,形成了百号联动、千万传播、亿级到达的传播态势。
媒体融合蹄疾步稳——
2023年1月,我市整合3家新闻媒体,挂牌成立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拉开了全速推进、全程融通、全员融合的序幕,走向全效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以“青橙融媒”客户端为主阵地,构建起“报、台、网、微、端、云”全媒体传播矩阵。“青橙融媒”客户端下载量突破450万,位居12盟市首位。
各新媒体平台账号总关注量超2000万,总发稿量16万多条,总点击量超20 亿,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我市强化县级融
媒建设,全市9个旗县区融媒体中心均挂牌运营。
此外,我市打通社区圈层,面向基层宣传,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善于利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讲好青城故事,同时创新方式、突出重点,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好声音变成最强音。
三、厚植文化沃土推进传承创新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根基。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文化强市建设,坚持以文培元、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增强城市美誉度和文化软实力。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
编撰《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文化》等书籍,举办“2023 年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座谈会”“‘北疆文化’交流研讨会”;完成将军衙署古建筑、乌兰夫故居等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工作;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非遗作品《考古内蒙古系列之——“内蒙古龙”植物药香防疫考古魔盒8件套》荣获黄河几字弯内蒙古文旅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实物类文旅创意作品金奖。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众多市民、游客走进昭君博物院观看实景剧《王昭君》,到公主府博物馆欣赏“青城墨语”拓片展,在将军衙署博物院着汉服邂逅一场古风游园呼和浩特各个博物馆相继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博展览和有趣的活动,成为市民、游客首选“打卡地”。
今年,我市在全区率先吹响北疆文化建设的冲锋号,成立“北疆文化”大青山创作基地,推出大型文博综艺节目《北疆文化·青城文脉》、“北疆文化·青城印记——寻迹文化符号集群”、城市精神和城市IP征集提炼等品牌活动。“节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展现了呼和浩特在百万年人类史、五千年文明史、一万年文化史中的历史价值和独特贡献。”近日,大型融媒体文博综艺节目《北疆文化·青城文脉》播出后,我区学者李悦谈到他观看后的感受时由衷地说。
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盈枝——
今年2月,舞蹈剧场《如见》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时尚的布景、唯美的舞姿、震撼的肢体语言,勾起每一位观众内心深处的感受:温暖、感动、前行、释然
90分钟的演出赢得了满堂彩。这部由呼和浩特市倾力打造的重点舞台节
目,也是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北疆文化”内涵,文艺精品竞相涌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创作的《走进最后的骆村》等3部作品获得自治区“索龙嘎” 文学奖,舞蹈《小巴特尔与喜羊羊》和《浪漫草原》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 舞蹈《红山玉龙谣》在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终评中荣获“古典舞获奖提名”,歌曲《金色摇篮》、电影《我是刑警王》等10部作品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艺术“萨日纳”奖。
此外,我市创作的纪录片《武荷香》、舞台剧《刘洪雄》《风吹草低》等78部作品获得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晋剧《武汉鼎》、舞台剧《盛乐时代》等13部作品获得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文化惠民服务暖心为民——
2023年我市举办了首届呼和浩特国际雕塑艺术展,建成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呼和浩特国际雕塑园,构成了5.6公里“文化轴带”,形成了首府文化新地标,得到中宣部、文旅部领导充分认可。
今年年初,由呼和浩特市晋剧院举办的“我们的节日——2023年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市民的热捧,《算粮登殿》《双官诰》等晋剧传统经典剧目让许多老年观众一饱眼福。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百姓文化大讲堂”“月月邀您看大戏”“我们的节日”“艺美青城”、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让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此外, 我市成立了爱乐乐团、朗诵艺术家协会, 深入推进乌兰牧骑“学·创·演”活动”,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成立了呼和浩特博物院,进一步丰富文化供给。
文化旅游产业活力迸发——
大力发展品牌活动、演艺经济。近年来,我市举办了“重逢草原”呼和浩特文化旅游美好生活季系列活动、金犀牛颁奖典礼暨户外嘉年华、第四届中国
而举办了二十四届的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已成为打造呼和浩特民族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呼和浩特对外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树立和展示首府形象的重要抓手,先后荣获“中国十大节庆”“十佳节庆中华奖”“最具民族特色
节庆”等殊荣。
今年8月17日至20日在我市连办4场的周杰伦演唱会吸引游客126.17万人次,其个人高热度的流量“点燃”整个呼和浩特文旅消费市场,实现旅游收入28.8亿元。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转企改制经验被自治区X委宣传部确定为文化企业改革典型,面向全区推广。
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目前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50家,2020年我市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回民区攸攸板镇东乌素图村等5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新城区保合少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和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镇,塞上老街、恼包旅游休闲街区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蒙牛工业旅游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及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四、注重以文化人弘扬新风正气
漫步在首府街头巷尾,扑面而来的文明之风让人倍感温馨与惬意。在小区,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口袋公园里享山水之乐;在街头,秩序井然的车流与文明礼让的行人有序前行;在景区,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传递着爱与希望
文明创建精细精致——
“这两年城市环境变化非常大,水清了,山绿了,空气也清新了,我们日常休闲有了好去处,生活幸福感也提高不少!”夏日在大黑河边散步的市民李先生感慨地说。
近年来,我市坚持高位推动、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成立精神文明创建中心,建立7+N闭环运行机制,持续深化八大攻坚行动,通过“随手拍”、市民巡访团和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创城工作,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绿化亮化工程等方面高质量发展,让文明创建的成果惠及广大市民,文明之花开遍城市的每个角落。
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我们的又一个大家庭,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发挥特长、展现自我,相信我们的晚年生活会过得更加精彩。”仕奇社区乒乓球队队员刘文香说。近年来,我市全域覆盖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扩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圈。探索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同时,我市创建“雷锋学校”47所,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小
手拉大手1+6行动”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开展“邻聚力·共享家”共建美好幸福家园社区邻里节活动,打造出“青春youn益”“阳光议事厅”等有较大影响力的县域志愿服务品牌472个,培育出“百校千师蓝精灵”科普宣传等一批特惠型项目。
文明培育见行见效——
近年来,我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集好人微光、点亮城市文明,涌现出“北疆楷模”魏明、见义勇为“快递小哥”张善荣、助人为乐道德模范黄国才等一大批弘扬传统美德、体现时代精神的模范人物。
为依法推进“文明首府”建设,我市出台了《呼和浩特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法规,精心打造了“青城有礼”“青城有爱”品牌,开展了“德润青城” “青城有爱文明有我”“我们的节日”、反对浪费、文明交通、诚信建设等主题实践活动、文明打卡活动,群众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一体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我市5个旗县区入选第六届自治区文明城市,涌现出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呼和浩特市获评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征途不已,奋斗不止。走过极不平凡、极不寻常、极富成效的五年,呼和浩特收获的不仅是成绩,更是信念、勇气和力量。踏上新的征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首府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弘扬时代精神 筑牢城市文明之魂
吴忠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13日)
理论宣讲热起来,文明实践兴起来,崇德新风吹起来近年来,我市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以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为抓手,统筹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着力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使文明风尚浸润吴忠大地。
一、“文明之种”撒播心间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阵地就延伸到哪里。我市在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基础上,形成了县乡村联动、中心(所、站) 贯通、X政群辐射的文明实践体系,推动文明实践工作沉下去、实起来。
以“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为主题的第49期“吴忠文明大讲堂”走进同心县河西镇上河湾村,应邀嘉宾们分别从婚事新办、榜样带头破陋习、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方面与村民们进行了深入探讨。我市连续4年策划开展“十万家庭学礼仪”活动380余场、举办“文明大讲堂”50期,实现了特色实践活动常态化。
完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开展文明实践“四个一批”行动,推行“场所、队伍、活动、机制”4个清单,我市系列措施切实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共产X好、黄河水甜” 的主旋律在吴忠越来越强劲高昂。
二、“文明之花”馥郁芬芳
积小我为大我、聚个体为群体,形成健康的社会风尚,需要每个公民的努力。2021年9月,吴忠市“学习先进典型、奋进伟大征程”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走进吴忠市红寺堡区,“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李建东、“中国好人”徐海侠和刘志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郭状, 用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感情,讲述了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励志故事,展现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近年来,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行胜于言”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嘱托,不断厚植“好人之城”文明土壤,引导推动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涵养崇德向善的城市精神,公民道德建设水准显著提升。
一个好人带动一群人,一群好人引领一座城。我市健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选树宣传礼遇帮扶机制,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建设“好人之城”,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7人、“中国好人”43人以及县级以上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1864人,2人入选全国“诚信之星”。
三、“文明之根”深植沃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吴忠博物馆打造“让文物‘活’ 起来,讲好吴忠故事”等品牌活动,让广大游客津津乐道。该馆“融入创建促提升”做法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地点位治理案例汇编》100例。
近年来,我市把牢为民导向,大力实施精神文明创建提质工程,以常态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好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努力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市财政每年将80%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突出精细城市管理,突出建设和美乡村,让幸福在群众的家门口升级,托起稳稳的幸福。市属媒体打造《有事您找我》品牌栏目,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推动解决群众诉求7470件,有效回应群众关心关切。群众从一点一滴的变化中,发自内心点赞创建、参与创建、支持创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兰花芬芳”“红草帽”等38个志愿服务品牌在我市相继培育绽放,9个先进入选了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12个项目在全国志愿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获金银奖,催生出“火焰蓝”“巾帼红”“小兰花” 等一批新生力量,全市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的22.5%,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文明如水,浸润无声。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在不断立精神之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的火热实践中风气正劲,让文明之花在吴忠常开长盛。
汇聚汉中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汉中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14日)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X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汉中考察,就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这是汉中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让321万汉中人民无比荣光、无比振奋、无比自豪。
站在新征程回望过去,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扛牢“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理论舆论一起抓、文化文明同推进、网上网下和声唱,用心用情用力唱响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铿锵奋进之音。
今年以来,市委宣传部先后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20余项,中亚峰会服务保障工作被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文化产业全省考核实现“四连优”,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扫黄打非”等工作荣获全省先进单位,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全国全省宣传推介 带给大家的更多感受是,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汉中故事更动听,汉中典型更有力。
一、高擎思想之旗,构建理论武装强磁场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ZZ任务,把握其精髓要义,持续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确保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
全市上下采取常委扩大会、X委(X组)会、领导干部报告会和“三会一课”、主题X日等多种形式,迅速把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层层传达到每一个X组织、每一名X员干部,自觉用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积极发挥“头雁”作用,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重要内容,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逐一列出专题开展研讨交流。通过示范领学、辅导助学、观摩促学、研讨督学等方式,每年开展集体学习研讨12次以上,带动各级X委(X组)持续跟进理论学习,推动X的创新理论学习不断走深走实。
——创新宣讲方式,推动入脑入心
深入推动X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X的二十大精神等重大主题,积极构建“1+3”宣传宣讲体系, 探索领导干部带头到包联单位、分管行业、X建联系点示范宣讲模式,带动各级X员领导干部常态化开展宣讲,形成市县镇村四级联动、部门机关协调互动、理论宣讲员相互带动的工作格局。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层文化站、乡村舞台等阵地,全市广泛利用院坝会、庭院式课堂、“微宣讲”等载体,充分开展互动化、针对性的宣讲,让理论宣讲可亲可感可触,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加强理论传播,增进ZZ认同
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解读阐释X的创新理论,在市级媒体持续办好专题专栏, 推出系列访谈、评论和理论文章,推动X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大众化,让X的创新理论在潜移默化中走进群众心间。建好用好“学习强国”汉中学习平台,开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思想在汉中”“汉风古韵”等专栏专题,制播专题节目,加强转载推送,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便捷性。全市上下崇学尚学氛围愈加浓厚,“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
二、坚定融合之路,唱响昂扬奋进主旋律
新闻舆论工作立于时代潮头,发时代先声、开社会先风。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对内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对外展示了良好形象。
——主题报道浓墨重彩,正面声音昂扬向上
我市略阳徐家坪乡村振兴楷模经验做法,成功入选中宣部线索库,在央视
《朝闻天下》等节目热播,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
紧扣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主线,大力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
行”“高质量发展看陕西·汉中”等大型采访活动10余次。特别是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网上网下、内宣外宣同频共振,积极配合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来汉做好时政报道、回访报道和成效报道, 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宣传报道我市各级、各行业的热烈反响和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的生动实践。
开设“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扎实做好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等专题专栏, 持续推出一批有分量的深度报道、通讯综述,刊发各类重点报道2000余篇,推出整版报道近30个,总浏览量超8亿人次,汉中持续进入“高光时刻”。
——着力讲好汉中故事,对外宣传“出圈”“出彩”
从孤羽七只,到万鹮翱翔。12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别策划《见证朱
鹮重回历史分布地》大型直播报道引起社会热烈反响。
策划拍摄《Diana在汉中》系列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超1000万,在海外平台播放量超500万,深受海内外网友喜爱,汉中海外社交平台矩阵粉丝量超20万, 影响力位居全省地市第二,经验做法在中宣部刊物刊登,并在全省交流推广。
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机遇,成功举办2023“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积极向国际社会推介“张骞”品牌,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 特别报道活动、中国新闻社“一带一路”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启动仪式在汉中举行,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关注。成功举办了“生态
汉中·鹮美天下”2023朱鹮文化交流活动、“绿色循环·汉风古韵”全国摄影
大赛、“同根祭初祖同心筑梦圆”境外媒体陕西行等外宣活动。
——始终坚持正面引导,主流舆论不断壮大
瞄准“大主题”、突出“大合唱”。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策划开展了“三个年”——高质量发展看园区、“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三个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等主题宣传活动;广大记者深入开展“走转改”,通过“前方+后方”“短视频+图文+电视”的全媒体传播方式,推出了一大批有影响、有分量、有深度的报道,宣传层级、声势、热度屡创新高。
充分发挥新闻发布沟通民心的作用,每年组织县区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均在20场次以上,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持续解答社会关注。扎实推进“扫黄打非” 专项治理行动,聚焦互联网主阵地、主战场,敢于亮剑、加强引导,始终以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
三、引领风气之先,厚植向善向美文明花
一个民族的复兴,精神是重要的力量。全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积极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价值追求的良好氛围。
——道德典型,树起崇德向善标杆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杜发荣在部队就多次立功受奖,退伍后又自愿到偏远地区工作,深藏功与名。全国敬老爱老模范、陕西省“最美志愿者”、汉中市第七届道德模范杨爱民常年坚持志愿服务并带动了一大批干部群众奋战在志愿服务一线。疫情防控期间,汉中交警梁亮温情帮助湖北司机的事迹传播量超8亿人次,被网友赞为“汉中式厚道” 汉中的道德星空下,群星璀璨,熠熠生辉。
崇尚英雄才能产生英雄。全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做强叫响“厚道汉中”品牌,加强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选树,37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1269人被评为省市道德模范、最美系列人物。
不断培育和提升志愿服务品牌,全市先后涌现“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社区”3 个、“最美志愿者”1个,44个单位、组织、志愿服务项目和个人获省级表彰, 7名优秀志愿组织负责人当选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员。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34.7 万人,注册队伍3803个,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37万小时。公民道德建设日常化、生活化、具体化,成为传递汉中文明风尚的生动名片。
——文明实践,实现全民共建共享
只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才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
依托全市237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建三级“文明实践宣讲团”,为群众送上集理论宣传、惠民演出、模范引领为一体的主题宣讲1100余场,教育引导群众感X恩、听X话、跟X走。积极打造“文明实践十百千万” 创评项目,获评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所、基地23个,“陕西省文明实践宣讲师”20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工程,22个村入选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
承办“文明中国·看汉中”研讨会,与会领导、学者和嘉宾,围绕“从汉中实践看中华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碰撞出闪耀的思想火花。为推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研讨会得到了省委文明办的肯定,以及各级媒体的持续关注报道。
——文明创建,构筑精神文明高地
全市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用好“3+1+N”“一工程八环境”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六支队伍”力量,实施文明素养提升等四大行动,持续推进“四馆两中心”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电动车管理条例》,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坚持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有效推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先进典型选树、移风易俗等工作提质增效,“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活动被写入省委一号文件,被中宣部宣传推广, “百镇千村乡贤文化促进会”工程入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四、秉承“两创”之要,彰显汉风古韵风景线
文脉贯千年,往来成古今。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脉绵长、底蕴深厚,有着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5000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一体推进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等工作,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深耕文化传承,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10月13日,全市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大会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出台加强历史文化传承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实施意见》,吹响了建设文化强市的行动号角。大力实施纵向贯通汉中各个历史时期、以“两汉三国”为重点的“中字型”文化研究工程,充分发挥汉文化研究院作用,强化研究力量、健全研究体系、加强课题研究,提出汉中汉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重点项目、重大活动三项清单,努力打造全国“两汉三国”历史文化研究高地。
传承文化之脉,照见多远的过去,就能够预见多远的未来。2023张骞与丝绸之路高峰论坛、2023三国主题旅游大会暨诸葛亮文化论坛等文化研讨活动顺利举办,“汉风古韵”汉文化系列讲座累计开展14次,推出的汉文化系列慕课视频在腾讯、爱奇艺等视频网站播放量突破1.8亿次,汉文化宣传普及面越来越广。
——丰富服务供给,增强群众精神力量
坚持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常态化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强国复兴有我”“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活动,策划组织“汉风年·老家过”迎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和赛龙舟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
围绕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精心组织开展“汉风年·老家过”迎新春、“秦岭熊猫音乐节”、端午赛龙舟民俗文化展等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组织开展优秀图书、红色电影主题展销展映活动, 常态化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强国复兴有我”“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全民阅读·书香天汉”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擦亮文化品牌,激发文化澎湃动能
坚持擦亮“汉风古韵”文化品牌,文化正成为汉中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张骞”“朱鹮”“汉文化”等特色品牌更加闪亮。
以市级重大文化精品项目扶持和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为抓手,持续加大对富有汉中地域色彩和时代气息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支持。近年来,话剧《四叶草》入选全国优秀剧目,《寻找北极星》入选全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视剧展播,《魏紫的春天》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汉中秘密特使》《刘子清的小事》等作品获省级以上大奖。《汉江绝唱》《汉中石门》等一批文艺作品反响良好,汉调桄桄剧《汉山魂》等重点剧目不断涌现。
坚持以文兴业,“小鹮喜”“汉中有礼”等特色文创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积极组团参加深圳文博会、西部文博会、陕西丝博会等招商推介活动,成功举办“筑梦天汉·文创未来”第四届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专题招商推介会。
深化文化制造、文化演艺、文化创意“三文联动”,培育规上文化企业155 户,产值增速连续5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汉中荣膺“文旅融合最佳全域旅游城市”。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奋斗姿态,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汉中新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汇志愿微光让温暖如炬
乌海市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综述
(2023年12月6日)
乌海,是一座充满爱的城市。
在交通路口,有志愿者协助疏导交通,向行动不便的行人伸出援手;在敬老院,有志愿者上门看望慰问,给老人带去温暖;在乡镇社区,有志愿者扶弱帮困助残,让困境之中的人们看到希望;在各重大活动中,有志愿者微笑指引, 提供帮助,让参加者对活动更加了然。
近年来,我市以打造新时代北疆雷锋城为目标,在志愿服务方面积极创新, 用典型引领带动,用项目助推行动,用品牌汇聚能量,各项志愿服务工作熠熠闪光,温暖了整座城市。
弘扬主旋律
志愿服务有“温度”
雷锋是跨越时代的精神之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永久榜样。在乌海, 弘扬雷锋精神已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脉,打造新时代北疆雷锋城的号角已经吹响。
一张张雷锋的照片、一幅幅有关雷锋的画报 走进位于海勃湾区海北街道的雷锋精神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榜样的力量让人肃然起敬。
据了解,该基地是海勃湾区第一家雷锋精神主题展陈场馆,占地面积2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自今年5月起常态化开展“讲述雷锋故事弘扬雷锋精神”主题展览。展览通过海报、书籍、挂图、邮票、明信片、纪念章、塑像等400余件展品,记录了雷锋同志不平凡的短暂人生、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各地学雷锋活动的生动实践。
“叔叔阿姨你们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讲一讲雷锋的故事。雷锋的生命虽然停留在了22岁,但他的精神是永恒的”走进海勃湾区第十三幼儿园,处处洋溢着活力与生机。该园把学雷锋融入日常园所生活中、园所文化建设中,用孩子们喜欢的形式和可以理解的方式,让幼儿了解雷锋事迹、理解精神要义,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如今在我市,学雷锋活动已经融入日常、化作经常,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走深走实,更多的行业、组织、群众参与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 全民主动参与的氛围日渐浓厚。
多年来,我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丰富拓展群众参与学雷锋活动平台,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不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培育品牌
志愿服务显“精度”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更加贴民心、达民意。
近日,海勃湾区林荫街道组织开展第六期乐林便民服务集市,以“小市集” 迸发“大能量”,与居民共赴一场“家门口”的幸福之约。
现场,一个又一个红色身影,搭帐篷、摆桌子、拉横幅他们忙得热火朝天, 随着一个个摊位陆续摆起,吸引了大量居民前来围观。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让居民驻足感受“家门口”的便民关怀。
“每次社区通知要举办便民集市,我都会来。这里有义诊,有政策解读, 我们一些坏了的小家具和小家电也能拿过来,志愿者就给修好了。感觉这个集市举办得特别有意义,特别好。”辖区居民李文义说。
据了解,林荫街道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结合“阳光服务”理念及辖区特点,创新打造包括小修小补、义诊义剪、政策宣传、文艺演出、便民直销等多效合一的乐林便民服务集市。截至目前,乐林便民服务集市已成功举办6期,吸引近万人次参与。集市摊位由最初的不足10个增加至50 个,参与的市、区两级单位增加至30余家。
“乐林便民服务集市旨在通过政府‘摆摊’、群众‘赶集’的方式,全方位展示街道的特色工作和惠民措施,现场为居民答疑解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同时,集市汇聚各方力量,集聚各方资源,得到了辖区各类企业、公益组织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宣传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服务。”林荫街道X工委副书记高嘉敏说。
该便民服务集市只是我市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的一个缩影。
为有效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我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有效整合基层X员干部、网格员、物业人员、社区志愿者等, 组建了暖心服务小分队670余支,重点打造了“我是共产X员·我帮你”等30余个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并依托2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开展农区类、城市社区类、医疗服务类等8大类90余项“菜单式”志愿服务,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单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各区融媒体平台等载体,全力打通服务
群众“最后一米”。
榜样引领
志愿服务见“高度”
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邢志强,在平凡岗位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史建强,在岗位上恪尽职守忘我工作,退休后还在为社会贡献力量;“诚信之星”王彩荣,坚持诚信为本,做诚实守信价值理念的坚定守护者;道德模范乔高磊,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创了一条不平凡的爱心之路。
一个个普通的乌海百姓,用勇毅和担当铸就了“重情重义”的乌海人形象, 提升了乌海的美誉度,汇聚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目前,全市共招募注册11.5万名志愿者、748个志愿服务团队。广大志愿者的爱心奉献,聚成了一个强大的能量场,汇成了一条无比灿烂的文明之河。志愿服务是城市软实力和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有力抓手,也是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加快现代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全面开展优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优秀的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进行展示宣传,用好用活“好人”资源、讲好“好人”故事,把榜样力量转化为千万群众的生动实践,成为全市上下践行社会道德、弘扬文明风尚的生动实践。通过深入挖掘记录“身边好人”的多样性动态信息,充分发挥档案记录历程、服务现实的作用,为讲好乌海“好人” 故事、推动城市文明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力量。
同时,我市还充分运用新闻报道、公益广告、文艺作品等形式,全方位对模范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并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深入基层一线, 开展宣讲宣教活动,让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奋力前行、尊崇模范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
从一个人做好事,到“一群人”作奉献,一道道“微光”汇聚成合力。如今,志愿服务已成为我市最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是在危急时刻还是在平常时候, 我市志愿者用平凡的言行诠释着无私奉献,让人们真真切切体会到志愿服务带来的温暖与感动。
近悦远来 才聚武夷
闽北市人才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5日)
“人才”二字,寥寥数笔,却是活力之源、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市之基,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部署,深入实施“才聚武夷”行动计划,以求贤若渴之心引才聚才,以夯基垒台之举育才强才,以筑巢引凤之策爱才留才,为推动现代化南平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X管人才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一年前,南平市委举办2022年福建·南平“才聚武夷”人才峰会,来自国内的知名院士专家、省直单位领导、高校领导、优秀人才和在外乡贤齐聚南平, 围绕“才聚武夷”,聚焦“绿色高质量发展”,共话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新篇章。
如今,2023年福建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暨碳计量人才峰会举办在即,南平再次以一座城的最高礼遇欢迎人才、致敬人才,将再现四海宾朋相约南平,八方智者汇聚闽北的盛况。
窥一斑而知全豹。举办高规格的人才峰会,精心搭建引智、引才、交流、合作的大平台,充分彰显了我市对强化人才工作的重视和对做好人才工作的笃行不怠。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绿色是南平天然的底色,生态是南平最大的优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地,要用好“人才”这一推动“两山”转化的重要创新要素,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抢占双碳、金融等绿色产业细分领域“制高点”,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X管人才是实施人才战略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人才优先发展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我市始终把深化X管人才作为全市重中之重的工作,定期谋划
部署,强化顶层设计,与全市发展中心工作全盘统筹、一体推进,形成人才工作新格局,全力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步入“快车道”。
——明确目标定位。围绕打造“闽浙赣交界地的重要人才集聚区”的目标定位,创新实施“才聚武夷”行动计划“八大工程、四大计划”,并提出“两区三市五县”人才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人才工作目标方向和实现路径;坚持领导示范引领,市委主要领导批示、部署、协调解决涉及大学生就业创业、科特派、校地合作、人才房、人才驿站、政策宣传等人才问题27件,指导督促各级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
——强化政策牵引。我市落实《深化“才聚武夷”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若干措施》,推动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了23项涉及重点产业发展、教师和医生引进、人才住房保障等人才政策,推动市直部门修订完善储备人才、科特派院士专家工作站、人才专项资金等管理办法,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横向拓展的人才政策体系。
——落实工作保障。谋划筹建南平市人才科技集团,推进10个县(市、区)、26家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本级三大产业园区新设立或调整优化人才工作机构。如,邵武市成立了人才工作专班、设立了人才发展服务中心,武夷山市组建了智荟人才发展有限公司;严格落实人才经费保障,市本级人才经费支出连续5年保持10%以上增长。
随着X管人才原则的落实落细,如今,“抓发展必抓人才”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各级X委纷纷想办法、拿实招,在优化政策、创新机制、改进方式、务实重效上狠下功夫,努力引进、培养、用好各方面优秀人才,形成了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平台赋能打造聚才育才新品牌
今年5月,以“小竹子、大产业——以竹代塑,‘竹’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首届武夷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在建瓯市开幕,国内知名院士专家、行业翘楚齐聚一堂,共话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
今年6月,以“发展高质量绿色资管,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2023第四届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在武夷山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业内精英共探新形势下资管行业绿色转型升级之路,共话资管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新之举;
今年10月,福建省“师带徒”引凤计划——南平人才项目“揭榜挂帅”(顺昌)赶集日活动在顺昌举办,顺昌县杉木、竹、菌菇、柑橘、茶、文创等产业领域的12个项目成功被各界专家揭榜并签约;
今年11月,生态资产管理与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咨询会议在武夷山市举办, 来自全国各地深耕生态文明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武夷山下,探讨生态资产管理创新之举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人才平台,就是事业舞台。
近年来,我市深挖优势资源,以举办人才峰会为契机,积极拓展引人聚才平台,常态化举办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竹产业发展论坛、百年蔗发展论坛等,并发挥人才平台载体吸引科创项目、聚集高端人才的“强磁场”作用,汇聚高端智力,形成“1+1>2”的人才集聚效应,助力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2年福建·南平“才聚武夷”人才峰会举办以来,我市与北大、清华等
25所高校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持续深化与大院大所大校合作,推动校地领导互访52次,促成绿色产业、“双碳”目标、环带建设、医疗教育等领域校地合作项目323项,帮助技术攻坚452项,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南平的创新发展优势,产生经济效益超过百亿元。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能只在某一点上“单兵独进”或依靠少数人、少数部门的重视和努力,必须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组合发力。
为此,市委人才办抓牵头,积极撬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县(市、区)人才工作主观能动性,创新开展“人才活动月”活动,围绕生态食品、林竹开发、乡村振兴、“三茶”统筹、数字信息、朱子文化、科技特派员等主题, 集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对接交流项目和特色活动70场,并持续宣传报道活动开展情况,提升人才工作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我市连续6年组团开展“人才·南平校园行”活动,探索在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武夷学院等高校建立青年人才联络站,聘请青年引才志愿者260名,打造校招“桥头堡”和引才“工作队”,有针对性地推动青年人才引进、企业招聘、科技创新交流、社会实践等项目合作。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市委人才办的“一指用力”,逐渐转变为多部门的“攥指成拳”,真正实现从“一轮明月”到“众星拱月”的攀升。
三、精准引才形成人才集聚新高地
陈坚院士茶产业科特派专家工作站对武夷岩茶“岩骨花香”风味特征的解析及品质提升,促进岩茶的标准化产业推广;
蒋剑春院士生物质低碳制造科特派专家工作站通过源头创新,抢占林产工
业产品领域技术制高点,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林产工业创新中心,保持林产工业全国领先地位;
廖红教授碳汇生态茶园科特派专家工作站通过定量分析武夷茶区的碳足迹、评估茶园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制定有效的减排固碳措施,为实现绿色碳汇型生态茶园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森林碳汇科特派专家工作站探索与地方合作的新形式,推动中国科学院相关科研人员参与地方项目,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平台;
……
近年来,我市围绕绿色优势产业,依托大院大所大校共建产业研究院,首创13家重点产业科特派院士专家工作站,“靶向”促进人才、项目、资金、平台等创新要素系统集成,成效显著。
这是我市精准引才的一个缩影。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我市坚持聚焦发展大局,走好“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之路,切实提高人才引进精准度、契合度。
聚焦全市重点产业人才,实施人才综合授信补助、重点龙头企业高级人才奖励金等产业人才政策,支持南孚、南铝、圣农等23家企业1995万元;全市新确认省、市高层次人才67人、279人;新增技能人才2.1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438人,技师、高级技师574人。
针对全市紧缺急需人才情况,招聘紧缺急需人才1209人,持续加大“双一流”人才引进,选拔引进20名X政储备人才、53名教育类和医疗类储备人才; 南平一中、南平实验小学分别与福州一中、福州实验小学建立结对帮扶机制, 南平市第一医院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武夷山、建瓯等地引进一批“银龄”教师,浦城、松溪等地建立一批名医工作室。在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同时,我市聚焦青年大学生,夯实青年人才队伍: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专项行动,用好“才聚武夷”抖音直播间, 观看流量超过600万人次;引导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相关案例入选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分层建立南平籍在外大学生人才库,摸底在外大学生约1.28万人,深入实施大学生“扬帆计划”,上岗人数1888人。
同时,运用好在京医务专家休假活动在我市举办这一特色品牌,与知名医院、学校或者名师、名医开展常态化合作,更大力度柔性引进教育医疗专家团
队,推动建立“师带徒”机制,培养一批留得下、带不走、有实力的本土人才; 争取40名中直单位博士、省派科技服务团成员等到我市挂职,有效发挥挂职干部人才作用,助力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全省唯一茶叶金融交易场所“福建武夷国际茶交易中心”落地南平。
四、真心留才优化人才发展好生态
对人才的态度,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温度,更彰显城市发展的高度。 “我来南平工作5年多了,南平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重视以及支持力
度让我感触特别深。南平人才引进政策福利好、机制活,给了我们广阔的平台和施展空间,希望更多的青年才俊到这里发展。”南平市X政储备人才叶祖滔感慨地说。
2018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财政学专业硕士叶祖滔来到南平工作。2023年春节前,入住武夷新区人才公寓的他笑着说:“南平给了像我这样的外地人一个温馨的家。”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
人才竞争的核心是政策和环境的竞争。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落户南平、扎根南平、深耕南平。近年来,我市出台一系列突破性的招才引才政策,以更加精准精细的服务凝聚人才,不断增强人才黏性,持续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抓ZZ引领,增强人才荣誉感。深化市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累计走访企业、人才224次,帮助解决问题186个;强化人才ZZ引领,开展人才工作大调研活动,赴浙江、上海组织开展人才工作者培训班、高层次人才研修班,举办“青春思享荟”人才沙龙等20余场次;评选“双创之星”、“三支队伍”、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等各类优秀人才560余名。
——抓平台建设,增强人才成就感。积极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平台载体17家;建阳聚力打造建盏文创园、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青年数字经济创业园,邵武加快建设氟新材料创新研究院、福州大学化学科研(邵武)楼, 顺昌投资建成7100平方米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光泽成立白羽肉鸡行业首家国际性研究院圣农研究院,政和组建白茶科技研究院,各地纷纷跟进构建科技“大平台”,为人才提供展示“大舞台”。
——抓信息建设,增强人才幸福感。开通“智汇武夷”服务平台,推行高
校毕业生就业一件事套餐服务,上线“人策匹配机器人”,推动“政策找人” 和“人岗双向适配”,已服务高校毕业生等上万人次;升级改造“南平人才网” 平台,建成1.5万名求职者的人力资源库和1000多家规上重点企业岗位动态库; 大力推动“才聚武夷”人才卡建设,配套景区游览、公共交通、人才酒店等服务。
——抓政策兑现,增强人才获得感。市本级受理办结人才安家补助、住房保障等各类申请4100余件,统筹发放给人才个人资金9400余万元,协调解决省、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入(转)学33人次;全面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积极兑现全省首创的人才“奖励房”政策,落实人才奖励房240套,高标准装修武夷新区人才公寓180间;积极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出入境、就医等便捷渠道和服务,让人才更有感。
创新引领的南平,渴求人才;包容开放的南平,呼唤人才;精彩筑梦的南平,成就人才。人才蔚,事业兴。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坚实脚步中,南平将继续勇立潮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深耕2.63万平方公里的发展沃土,把人才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奋力谱写“才聚武夷”新篇章。
牢记嘱托 菏力争先
菏泽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6日)
锚定后来居上奋斗目标,曾经落后的菏泽奋起直追,经济总量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的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迈上4000亿元台阶,成为全省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市之一。
当前的菏泽,正站在积厚成势、蓄势跃升的新起点,但真正实现后来居上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需要广大机关X员干部顽强拼搏、苦干实干。
建设让X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是X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新形势下机关X的建设的使命任务,也是推进新时代机关X建工作的基本遵循。
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把模范机关建设作为凝心聚魂促动能、锻造队伍促发展的着力点,逐步探索实施“模范机关+N”工程,以模范机关建设为总引擎,带动各项工作创先争优,引领全体X员干部思想破冰、行动突围、事争一流,以高质量X建引领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模范机关作好先锋表率
建设模范机关不是短期或单项任务,而是贯穿于ZZ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全过程,是一个机关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推动X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基本动力。
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创新实施“模范机关+N”工程,将模范机关建设与ZZ建设、中心任务、为民服务、建功立业、改革创新、文明创建、红色工程、作风转变、群团建设、典型培树10项重点工作精准结合,引导市直各部门思想破冰、行动突围,在“N”上谋思路、下功夫、求实效,不断拓展模范机关建设载体,推动各项业务工作创先争优、事争一流。
工程建到哪里,X旗就飘扬在哪里。
在深入实施“模范机关+N”工程中,市水务局扎实开展“X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和“X建进工地”活动,把重点项目作为模范机关建设的主战场, 成立X员先锋队,统筹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河湖长制及农村饮水安全等重点工作,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实现X建与业务工作双提升。以创新实施“模范机关+N”工程为载体,实现X建和业务的精准有效结合,解决
了模范机关“不知道怎么建、不了解建什么、不明确建设标准”等问题,提供了建设模范机关的路线图、任务表。X员干部的先锋引领作用,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服务中心大局,是模范机关建设的核心要义。
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研究出台模范机关评估认定办法,对市直部门科学分类、重点指导、有序推进,涌现出了一批走在前、作表率的模范机关建设先进单位。同时,将模范机关建设与“两优一先”评选、X员先锋岗和模范科室创建、业务技能比拼、理论实践创新等具体事项紧密结合起来,让模范机关建设工作深入到单位的每个角落,深入到每名干部的内心,形成人人当先锋、处处争模范的浓厚氛围,在模范机关建设中推动各项工作同步提升、全面进步,真正实现X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打造响亮品牌凝聚强大合力4月28日,“牢记嘱托·菏力争先”模范机关故事汇(第一期)在市委X校大礼堂开讲。首期模范机关故事汇以“全国先进基层X组织炼成记”为主题,邀请市人民检察院主要负责人和基层干部,从一把手如何抓X建、青年X员干部培养、X内激励关怀、弘扬争先创优精神、X建和业务融合五个方面,通过面对面访谈的形式,深入分析研讨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密码,分享锻造“全国先进基层X组织”历程中的奋斗故事。
“牢记嘱托·菏力争先”模范机关故事汇,不仅是经验交流会,更是学习研讨会,引导市直机关认真学习市人民检察院抓X建久久为功、抓业务事争一流的经验,以高质量机关X建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X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品牌战略,向市直机关发出“牢记嘱托·菏力争先”号召,引导广大X员干部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
“牢记嘱托·菏力争先”模范机关故事汇,是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理念,为全市机关搭建的对标学习、经验交流、理念共享、共谋提升的激励平台。每期邀请不同领域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模人物等分享奋斗历程和榜样故事,引导机关X组织和广大X员干部积极向先进看齐、向榜样学习。
今年以来,“牢记嘱托·菏力争先”模范机关故事汇已举办三期。通过市
直机关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传递榜样力量,在全市机关形成凝心铸魂强作风、实干争先提效能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牢记嘱托·菏力争先”品牌力量不断凝聚和释放,形成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推进办法、考核机制80余个,开展各类主题活动600余次。自2014 年以来,市直各级X组织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800余个,机关X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营造争先氛围培养过硬队伍
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唯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方能坚定信念、把准方向、勇毅前行。
11月29日,市直机关X务干部素质能力大赛(决赛)举行,经过前期理论测试预赛选拔,最终20名选手晋级决赛。为进一步提升机关X务干部素质能力, 提高市直机关X建工作质量,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组织了市直机关X务干部素质能力大赛。
本次比赛是推进机关X务干部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干,深入推动“模范机关走在前、我与机关共成长”主题行动, 在市直机关积极营造讲ZZ、学业务、争先进、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按照“既不增加负担,又能提升干劲”的要求,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精心指导基层X组织用心打造模范机关宣传阵地,培育富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的模范机关文化,努力做到以X建文化养人、以创优实践育才。深入开展“模范机关走在前、我与机关共成长”主题行动,统筹推进“模范机关+N”工程、X建品牌塑造、基层理论宣讲、发现榜样、X员教育和“双对标”等工作,引导广大X员干部养成“我与机关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意识,积极主动为机关建设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在全市机关形成“以模范为荣、以机关为重”的浓厚氛围。
市委市直机关工委通过开展X务干部素质能力大赛、X员干部讲X课大赛、理论和百姓宣讲等活动,积极选树优秀典型。常态化进行“身边榜样”“X建之星”评选,让榜样的力量无限辐射,持续激发机关X员干部精气神。制定加强X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若干措施,从ZZ激励、工作支持、人文关怀、困难救助四个方面,对机关X员干部成长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和保障。
为充分发挥机关X建在慈善事业中的引领作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联合向市直单位发出组织开展“汇聚慈善力量建设模范机关”
主题X日活动的通知,号召机关X组织和广大X员干部,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慈心一日捐”在扶危济困、安老救孤、赈灾助医、兴善助学以及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模范机关建设为载体,示范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奉献爱心、慷慨捐款,充分发挥善款的最大效能,在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方面始终走在前、作表率。
近年来,市直各部门单位以“模范机关+N”工程建设为载体,围绕培养过硬干部队伍,积极探索开展业务大讲堂、岗位技能竞赛、干部人才梯级培养等工作,锻造出一支支奋斗在各系统领域的模范铁军队伍。
三、汇聚强大动能助力创新创优
为进一步深化模范机关建设,以过硬干部队伍助力菏泽高质量发展,根据
《中共菏泽市委关于提升干部队伍能力作风的20条意见》有关要求,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在市直机关开展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模范机关活动。
围绕创建“学习型”模范机关,争做“学习型”机关干部。引导机关干部牢固树立“学中干、干中学”的理念,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掌握相关理论和新知识、新政策,不断更新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自觉对标先进、主动学习榜样、积极请教群众,在取经问道中丰富眼界阅历。
围绕创建“研究型”模范机关,争做“研究型”机关干部。引导机关干部牢固树立“精研深悟、善思细究”的理念,扑下身、沉下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精准全面把握本职领域政策和理论的同时,进一步拓宽视野、触类旁通, 做到精通本职的、掌握相关的、了解全面的,在从容自若中解决实际问题。
围绕创建“创新型”模范机关,争做“创新型”机关干部。引导机关干部牢固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大力崇尚创新实干的模范,努力冲破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条条框框,在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方式、工作质效等方面大胆改革,在勇于创新中激活发展潜力。
近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入实施“模范机关+N”工程,持续打造“花都先锋·法耀天平”X建品牌,推进“六大工程”,法院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人民法院ZZ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市人社局推进模范机关建设与业务深度融合,以企业群众“办事材料越来越少、跑腿次数越来越少、办事效率越来越快、体验效果越来越好”为目标,着力创建活力人社、人社服务暖1℃X建品牌建设,打造创新人社、温暖人社、书香人社、清风人社,
有力促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市审计局积极探索机关X建与审计业务、X风廉政、群团工作、机关文化深度融合,推动“543”工作法有效落实,有力提升了审计形象,推动了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凝聚“模范机关+N”工程创造的不竭动力,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持续深入开展“寻标对标、达标创标”活动,鼓励引导机关X组织和广大X员干部向行业领域中的最优看齐,积极主动地加强交流对接,确保在业务学习、思路开拓、标准提升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效果,有力促进了机关X员干部在工作理念、制度机制方面的改革创新。
立足新时代机关X建新要求、新特点,结合市直机关X建实际情况,市委市直机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以落实“模范机关+N”工程为主要内容, 自7月起利用近3个月时间,开展了沉浸式X建督查调研。通过与市直部门重塑共建关系,在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梳理总结了一批先进经验,选树培育了一批工作典型。市发改委“在黄河滩区迁建一线发挥X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市统计局“模范机关市县乡三级联创”、市农科院“以科研精神抓模范机关建设”等众多创新做法和积极探索,有力促进了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心工作越是繁重,X建引领作用就应愈加突出。今年前三季度,菏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0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中,7项增
幅居全省第一位,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加快恢复、持续向好态势,彰显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广大机关X员干部的艰苦奋斗。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书记朱雷介绍,近年来,市直机关以创新实施“模范机关+N”工程为载体, 大力推进“牢记嘱托·菏力争先”品牌建设,以有力的举措、扎实的工作和丰富的活动,精准推动机关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在“模范机关+N”工程引领下,找准结合点,激活内生动力,打造富有活力和创新力的菏泽模范机关亮丽名片,为加快实现菏泽后来居上目标持续聚势赋能。
垒土望高台跬步至千里
长春市宽城区 2023 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3 年 12 月 15 日)
2023年长春市宽城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闪耀、精彩连连,主流舆论巩固壮大、新媒体宣传活力迸发、文明水平持续提升。
一直以来,宽城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稳中求进、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敢于斗争,不断提高思想引领力、舆情引导力、文化软实力、对外传播力、队伍战斗力,为建设长春北部现代核心区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理论先行持续武装头脑
今年,宽城区积极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共召开区委常委会16次,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会15次,做到不落项、不落课、不“缺斤少两”。
宽城区组织开展首届基层宣讲微视频大赛,共有25家单位37个作品参选, 获奖视频在宽城区所属平台广泛转发学习,共25万人次点赞观看。同时,全年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800余场次,受益群众4万人次,持续推动了X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统战、文旅、文联等部门主办和协办了首届文化旅游节、首届民俗文化艺术节、吉林省第十届市民文化节等活动,并组织开展纪念长春解放75周年图片展,共有3000余人学习参观。
二、精准发力引领舆论导向
宽城区通过坚持“上高端媒体、上重要版面、上关键时段”,2023年度宣传稿件达623篇次,其中,在中直媒体宣传发布95篇。
宽城区重点突出宣传助企行动,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体现在宣传稿件上,连续推出“万人助万企”“奋进宽城”“转作风谋振兴聚力宽城新突破”“关心宽城企业家关注北部新发展”等6组系列报道,助力经济发展。
宽城区积极开展“打卡宽城”图文宣传,大力开展第十八届电影节和征兵等宣传,并围绕安全生产、五经普和交通整治等,适时发出宽城声音,引导舆论走向。
三、常态创建突出价值培树
2023年,宽城区通过群策群力,圆满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复牌迎检工作,并发挥X史资源优势,打造了“红色文化一条街”。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宽城区获评新时代好少年6人、市级新时代好少年10人;年度获评吉林好人2人、长春好人7人,评选宽城好人68人,组织好人礼遇等活动20余场次。
扎实做好“文明12月”创建活动、公益广告排查活动,积极开展文明引导工作,倡树文明新风;开展“中秋月宽城情”文化体验活动、“牵手金婚·让爱相伴”大型公益活动;提质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建50家“爱心驿站”; 培育“国旗映初心”“四叶草”“家门口的科技馆”等10支志愿品牌项目,截至目前,宽城区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28场次、开设全民艺术课程25门45期。
今年,宽城区还收获了吉林省第十九届运动会金牌总数第一、奖牌总数第一、总分第一的成绩,创历年来省运会最好成绩。
四、多措并举抢占网宣高地
今年,宽城区积极策划拍摄了第三季“宝藏宽城”,用“七彩宽城”表现宽城区经济民生和人物场景,全网推荐量超2800万人次,话题阅读量829万人次, 并组织第三届宽粉节,举办“企望宽城e路有你”主题直播活动,通过“宽城印象”视频号对全区7场重要活动进行互联网直播,涨粉1000余人。
宽城区通过开展“网络中国节”系列活动,推出《宽城年味》《元宵节秧歌大赛》《清明念故人云上寄相思》等活动,阅读量超10万人次,并策划推出
《我和长春共奋斗》《打卡在宽城》等特色活动。截至目前,宽城区全年推送视频167条,其中,阅读量过万人次22条,过百万人次3条,最高阅读量为428万人次。
五、主动加压切实提升“四力”
一直以来,宽城区积极采取导师制,班子成员带队组织专题调研,其中《宽城历史文物保护与利用》《舆情应对的负面案例剖析》等2个调研成果为下一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指导方向,既培训了干部,也推动了工作。
同时,宽城区主动作为提升整改工作实效,积极组织开展“四力”教育培训活动,采取自我教学、域外训练、加压助力、检查验收等形式开展培训6次, 全面提升宣传战线干部队伍素质。
回望过去,信心充足;展望未来,步履愈坚。
未来,宽城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继续牢牢把握正确ZZ方向,更好担负
起新的文化使命,奋进新征程,再谱新篇章。
满目皆新景处处文明风
滨海新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11日)
冬日滨城,街头巷尾,环境整洁有序;斑马线前,车辆主动礼让行人;各行各业,善行义举蔚然成风;文明场景随处可见,特色活动丰富多彩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见证着滨海新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斐然成效,一幅幅文明幸福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把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作为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惠民工程,践行“创建为民利民惠民”的理念,深入开展“五个专项行动”、特色文明创建活动等,推动长效机制落实落细,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滨海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四宜” 美丽“滨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一、常态长效让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文明创建,关乎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为进一步巩固新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推进文明城区高质化、常态化建设,持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今年初,滨海新区组织实施了《滨海新区文明城区常态化建设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开展了农贸市场整顿、道路交通管理、社区清理整治、文明实践提质、完善创建队伍“五个专项行动”,结合天津市“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主题活动内容, 深入开展“楼道革命”、菜市场环境治理、物业服务企业管理、规范共享单车、清理废弃汽车等20余项攻坚任务,有针对性地解决创建短板,构建长效管理、常态推进、广泛参与的格局。
农贸市场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菜篮子”,也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保税区东五道菜市场通过农贸市场整顿专项行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环境、服务质量、周边公共设施得到完善,室外公共卫生间设施、停车场管理得到提升这一系列的变化让前来买菜的市民连连称赞。保税区东五道菜市场的变化令人惊喜,更多农贸市场也同样华丽“变身”。今年以来,新区相关部门对农贸市场开展常态化检查,组织全区65个菜市场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农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经营有序、干净整洁、管理规范的良好市场环境。
“楼道干净整洁,墙面上的小广告也消失了,小区的面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在寨上街道,一提起社区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带来的变化,市民孙正华便打开了话匣子。据了解,在社区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中,寨上街道依托社区网格化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共建机制,与98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采取项目化管理、契约化推进的方式,有效解决了私搭乱建、老旧小区设施陈旧等各类民生难题。“今年5月以来,新区开展‘楼道革命’活动1000余场,清理小广告3万余张、各类垃圾堆物2000余车,治理飞线充电200余处,在101个改造小区整体推进线缆整理工程。”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为强化示范引领,区文明办还组织各开发区、各街镇开展“互比互看”活动,深化文明村和文明社区创建, 一批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健全、整体风尚良好的文明村居创建经验得到推广。
“这个举措真好!僵尸车不仅占用车位,更影响市容。”“真是值得点赞的好事,消除了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 新区对“僵尸车”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的工作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据了解,在道路交通管理专项行动中,新区除了集中治理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违法停车,电动车未上牌、压实线变道等违法违规行为外,还对“僵尸车”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
一个个农贸市场干净整洁、管理规范;一条条道路井然有序、畅通和谐; 一片片老旧小区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健全滨海新区深入推进“五个专项行动”,补齐短板弱项,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今年以来,“五个专项行动”已深入至各开发区、各街镇,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了“楼道革命”活动,清理4 万余件楼道堆物,打通居民安全通道;以农贸市场为核心,联动周边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开展内外提升,着力推动形成经营有序、干净整洁、管理规范的良好市场环境;开展脏污破损公益广告全域排查清理活动,拆除废弃公益广告5000 余幅;对住宅小区物业企业开展半年期全覆盖考核,测评结果向社会进行全媒体公布,提升小区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共享电单车统一上牌重新投放,推动出台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全域共享单车规范停放管理;推进废弃汽车清理工作, 清收整治1528辆废弃汽车,提升道路畅通水平和城市形象。
二、创建惠民让文明之光更闪耀
“现在是红灯,麻烦您往后退一步,注意安全。”“请走斑马线!”“请佩戴头盔!”日前,在港航路、新港三号路、春风路等新区主干道及重点区域,
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手拿喇叭和志愿服务流动红旗,通过言语和手势等劝导方式,宣传“文明交通”理念。
这是由塘沽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街道团工委共同发起的“文明骑行绿色出行——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来到街头,开展文明骑行宣传、共享单车摆放、路口交通文明值勤、卫生环境清整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引导辖区广大X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共同培育文明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
为了让更多居民享受到新区文明建设成果,2023年,新区重点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总队、所、站、基地的常态化运行,提升群众活动参与率和满意度。今年以来,新区充分发挥各类阵地作用,广泛开展了“温暖滨城”志愿行动、“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等文明实践活动, 全区共开展活动超过2万场,开展文明实践赶大集活动21场,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群众化和品牌化。
其间,新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充分发挥理论宣讲室、市民教育室、文化活动室、科普活动室、健身活动室等五个活动室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记者了解到,中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和队伍,打造了理论政策宣传、文明新风传播、文化服务、教育服务、法律宣传服务、技能培训和科普服务6个服务平台,组建了180支服务队伍。依托五个活动室,中塘镇串联农家书屋、青年之家、村史馆、五爱教育阵地等场所,建立起“点点成线、以点带面、全镇覆盖”的文明实践新格局,为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提供资源保障。
此外,新区还因地制宜打造品牌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引领文明实践活动有序有效开展,还能激发被推广典型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以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的活动内容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
滨海新区文明网是滨海新区文明创建方面内容在互联网上的公开窗口。今年,“天津滨海文明”网站经过改版重新上线。改版后的网站首页栏目由100多个零散栏目整合为11个一级栏目,栏目下分别设置有二级、三级栏目,另外在首页添加了滨海宣讲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的入口,进一步提高宣传质效, 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网络环境,发展积极向上网络文化,着力传播先进文化,树立网络道德风尚,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
三、突出内涵让滨城更有温度
在滨海新区举行的“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活动现场,舞蹈《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京东大鼓《九九重阳》、歌伴舞《领航》等众多优秀节目轮番上演,为现场观众奉上了一场文化盛宴,弘扬了尊老爱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九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卧病在床母亲的经历,让我更加懂得了爱与奉献的意义。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把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天津好人”王爱国在参加完该活动后颇有感触地说。
如今,“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已成为滨海新区的品牌活动,每逢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都会举行相应的活动,深入挖掘各类节日的文化内涵,将简单的过节转化为一场文明风尚的熏陶,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精神的滋养。
在文明创建的过程中,滨海新区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在广大群众中树立文明新风,为文明创建注入新动力,使创建活动真正走进群众心里、融入百姓生活。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文明创建活动,比如在新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中开展“弯腰行动”、文明交通劝导、“我为社区办点儿事”等活动,在街镇村居开展“争当文明守门员”、老旧小区“绿地认领”、“社区楼门亮化”等活动,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等活动,为文明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提升群众知晓率、参与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新区还深化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入推进文明祭扫、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系列活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日”“万人环境大清整” 等品牌活动,全面调动全区干部群众投身文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覆盖全域的网格化创建格局。据统计,今年以来,新区29家文明单位X员干部在13个交通路口进行文明交通劝导;30多万名干部群众深入村居参加义务劳动, 成为新区一道道亮丽风景。
为了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今年,新区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滨海好人” 推荐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礼遇好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道德风尚蔚然成风。同时,新区评选推荐新一届天津市文明单位66个,推动文明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文明风尚培育等文明创建活动700余次,开展文明家庭事迹分享会、家风家教宣传等家庭文明建设活动100余场,命名2022年度文明家庭243户、文明校园41所,推荐天津市文明家庭18户、天津市文明校园10所,
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凝聚了精神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太平镇红星村荣获“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为滨海新区唯一一家获此荣誉的单位。
满目皆新景,处处文明风。如今,滨海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可看、可感、可触,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沉甸甸的“创建清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清单”,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工作正在以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落地生根,让文明之花绽放在滨城的每个角落。
凝魂聚气扛大旗守正创新奏强音
巴中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五年综述
(2023年12月14日)
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变革,必定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向前推进。
回眸过去五年,征途豪迈,意义非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宣传思想文化的巴中力量,如河流奔涌,浸润百姓心田;又如战鼓催征,震响奋进征程。
五年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用更响亮的主旋律、更强劲的正能量, 激励全市人民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在不平凡的历程中写下一张张精彩答卷。
一、高举伟大旗帜思想凝心铸魂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照亮前程。
五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高举旗帜,强化理论武装,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让巴中这片热土不断积聚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理论学习常态长效——
紧扣学懂、弄通、做实要求,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走深、走实、走心。紧盯X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市委中心组为龙头,创新“三个一线”学习形式,把学习阵地搬到改革开放前线、项目工作一线、排难攻坚火线,有效提升学习的ZZ性、理论性、实效性,带动各地各部门X委(X组)学习研讨万余场次,学习质量得到质的提高。
基层宣讲深入人心——
不断建强基层理论骨干队伍,在全市范围内遴选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代表劳模、X员志愿者、青年机关干部,建立巴中市理论宣讲人才库,为重大主题宣讲储备人才。用好报、台、网、微、端等宣传阵地,办好“响网巴中”、“理论大家讲”等宣讲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讲。从行业系统到街道社区,从田间地头到农家院户 组建市县宣讲分团
100余个,宣讲小分队3000余个,开展集中宣讲6000余场,基层理论宣讲6万余场次,涌现出“理悦巴州”、X声恩“扬”、“壁州新语”“扁担学校”“民歌宣讲队”“翻山铰子”宣讲队等基层理论宣讲品牌,用理论融合式、量身定制式、先进事迹式等方式为老百姓送去X的好政策好声音。
学用转化成效明显——
围绕县域治理与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治理、返乡创业生态与发展、川陕苏区红军文化公园、社会心理调适等10个研究方向、立项课题27个。扎实推进“深扎”主题实践活动和文学扶贫“万千百十”活动深入开展,加强对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的解读阐释,围绕革命老区后发赶超振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等战略课题开展深度研究,在重大理论研究成果上不断取得突破。
一次次学习研讨,一场场精彩宣讲,一篇篇理论文章,让真理之光照耀巴中大地,凝聚起广大X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二、汇聚奋进之力壮大主流舆论
奋进新时代,必须有昂扬的主旋律引领;迈向新征程,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五年来,联系rcjubi9,我市新闻宣传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自觉当好X和人民的喉舌,坚持宣传X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书写时代进步, 用正面报道激发斗志,让主旋律成为聚人心的正能量。
重大报道浓墨重彩——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辉煌三十年奋进新征程”过去五年,市县(区)主流媒体围绕新冠疫情防控、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老区振兴发展、重大项目推进等, 重点组织开展“双年行动”、“三大攻坚”、文明城市创建、巴中建立地区30 周年、革命老区振兴5项重大主题宣传,联动报、刊、台、网、端各类平台阵地, 传播巴中好声音。
做强主流思想舆论——
突出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X代会、市第五次X代会工作主线,衔接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准确做好会议的宣传报道和会议精神的宣传宣讲,组织开展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寻革命足迹·看老区巨变”等重大主题采访,“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精心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做强主流思想舆论。
打造“网眼看巴中”“响网巴中”等特色网宣品牌,组织开展“清朗”“净网” “剑网”等专项行动,网络生态持续向上向好。
媒体融合深入推进——
坚持“市县一体、高效协同”的市县媒体融合发展工作思路,加快构建市域全媒体传播体系。率先在全省建成市县(区)融媒体一体化技术平台,建成达标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纳入省级试点。到2023年11月, 市县(区)融媒体移动客户端总下载量突破400万,主流媒体在移动端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增强。
对内宣传有声有色——
始终做到紧跟X中央、省委决策,跟紧市委部署,围绕产业培育振兴主线、文旅康养首位产业、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等主题,聚焦巴人文化艺术节、诺水河国际溶洞节、四川光雾山国际红叶节等重大节会,开设专题专栏,注重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坚持网上网下、有线无线、官媒自媒整体发力,构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网络,唱响强信心的社会主旋律。
对外宣传出新出彩——
全市外宣战线不断加强与央媒省媒的对接联系,既做“服务员”、又当“导航员”,勤跑基层一线,深挖好故事素材,有效拓展在央媒省媒的宣传报道渠道。《四川巴中产业扶贫促增收|迈开大步奔小康》《巴中:最后的战役》《川陕革命老区:风展红旗如画群众幸福安居》《做好“红”“绿”两篇文章革命老区变了模样》《振兴革命老区|大开大阖巴中干出“加速度”》《江山石》等深度精品稿件讲述了我市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振兴发展、生态保护等生动实践, 展示了全市人民矢志奋斗、不胜不休的精神状态。
三、弘扬文明新风着眼立德铸魂
一篇篇稿件、一段段影像、一张张图片,迸发着追梦的激情,激发全市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五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始终践行“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新时代巴中城市精神,坚定信心,铆足干劲, 以势不可挡的攻坚合力,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向着成功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文明培育催开道德花——
11月12日,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河北省沧州市举办,来自巴中的守护山区粮仓26年的“守粮人”蒲丽蓉上榜。
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五年来,我市不断将“文明基因”注入文明建设的“血脉”中,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 通过专题展览、主题宣传、基层宣讲等形式,让榜样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全国道德模范1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名、四川省道德模范19名,中国好人17名、四川好人157名,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9名;评选巴中市道德模范和道德模范提名奖80名、巴中好人522名、巴中市新时代好少年168 名。巴中“敬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氛围越来越浓。
文明的种子一旦落地生根,势必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成千上万的“红马甲”志愿者就是点缀在巴中各地的朵朵红花。一直以来,我市按照中央、省文明办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把志愿服务作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53万余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900余支。他们以美德善行谱写了人间大爱,营造了崇德向善氛围。
文明创建提质增效——
2021年初,我市被列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名城市之后,立即成立了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市X政“一把手”亲力亲为,引领干群弘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新时代巴中城市精神。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我市从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入手,贯彻落实《巴中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工作方案,印发了《巴中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工作规则》《巴中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问责激励办法》等,同时将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这“五大创建”作为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中之重,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城市文明高度、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增加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明实践散发新风——
我市按照X中央和省委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以
群众需求为导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深入实施“三色原动力文明加油站”实践品牌提质行动,命名首批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10个,建成红色书橱13个,围绕“红色+、绿色+、蓝色+”九大行动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全市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准对接百姓需求的志愿服务,务实创新探索实践,全面推进移风易俗,运用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多种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的“巴中样本”正愈发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已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文明实践工作的重心也从“量”的铺开转变到“质”的提升,推动文明实践中心从物理空间向文化空间飞跃。
如今,漫步在巴中街头巷尾,一件件民生项目建成投用,一个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一条条背街小巷精致如画,一座座公共卫生间明亮整洁巴中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办成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干部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正不断提升。
四、丰富惠民之举建设文化强市
文化若水,润物无声。
五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围绕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全面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市深刻把握“两个结合”丰富内涵,以创建中国曲艺名城为抓手,先后创建中国石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推动全市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力争着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转化,以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为牵引,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围绕纪念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开展历史专题图片巡展,开展100名X员干部讲100个经典红色故事比赛,构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崭新格局。
巴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文脉赓续,薪火相传。我市围绕打造“巴文化中心”的战略目标,推动巴
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合作共建区域品牌,与泛巴文化区域城市签订《巴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共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建泛巴文化城市文旅联盟,成功举办11届“巴人文化艺术节”,搭建共话文化、共谋发展交流平台。活态传承赓续文脉,设立13类大巴山文艺推优工程奖项,开展重点课题研究200余个,打造“问语巴文化”讲习品牌,编写《巴文化天地》等普及读本, 制作《巴文化探秘》系列纪录片,巴文化主题精品剧目巡演,让巴文化贴近群众、可触可感。创新转化推动文旅发展,精选提炼巴文化代表元素和文化oo, 有机植入景区、民宿和“巴中产”“巴中造”,打造巴文化特色街区、国家级非遗《翻山饺子》主题景区,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盈枝——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市坚持擦亮“巴文化中心、川陕苏区首府、晏阳初故里”三张文化名片,坚定不移贯彻文化强市战略,在全省率先出台《巴中市“六个一”文艺精品奖励办法(试行)》,深入推进“六个一”文艺精品工程,让更多文艺精品传世;制定《巴中市文艺繁荣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创编大型曲艺剧《周永开》、音乐剧《我的两万个兄弟》、话剧《无处不青山》等; 首部院线电影《胡杨林之恋》在全国公映,首部重大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电影《平教之路》正式首映,推出大型民俗歌舞《巴河春秋》《巴风流韵》;歌曲《追梦》荣登央视非遗春晚,《星火》获四川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米仓古道文丛》《大国扶贫》《通江水暖》等文学作品让巴中文学不断发展;四川扬琴《蜀道》、民间文艺《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分别荣获中国群众文艺政府最高奖群星奖、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巴中以“小市敢扛大旗”的责任担当成功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中文艺现象。
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我市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努力方向,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文化名家工作室”建设,建成陈智林、贺享雍、何学斌名家(大师)工作室,着力巴中丰富文艺创作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文艺人才队伍培养壮大。筹备打造王望楼城市文化地标,拓展新型文化空间; 坚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以文赋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以样板村镇为抓手,扎实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持续优化基层公共文化功能布局;紧紧抓住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巴中市建立地区30周年等重要节点,
组织举办学术研讨会、座谈会等活动,开展专题图片巡展、主题文艺演出,编印《川陕苏区100个红色经典故事》《三十而立·奋进巴中》,常态开展“律动巴山”文化惠民活动,放映农村公益电影万余场,有力促进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全面繁荣。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时有所需,必有所为。
突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创新组建文旅新区,南江、通江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平昌、恩阳入选候选,实现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名导、名品全覆盖, 召开文旅康养发展暨消费促进大会,高水平举办巴人文化艺术节、四川光雾山国际红叶节等节会活动,巴中文旅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通江县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恩阳区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巴州区、恩阳区、平昌县成功创建第四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巴中成为全省唯一完成市域内所有县级行政区域入列的市州,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致敬过往,实干今朝,开启未来。
站在新起点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X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部署要求, 牢记使命、守正创新、奋发有为、真抓实干,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新征程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凝聚“网”动力 扬帆新时代
闽北市网信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15日)
“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从衣食住行,到社会发展,再到世界舞台,互联网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驱动和引领力量已明晰可见。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艰巨繁重的信息化发展任务,在南平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委网信办的有力指导下,全市网信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深入实施省委“三争”行动、落实市委“五增”目标, 旗帜鲜明坚持X管互联网,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工作体系,推动我市网信建设进入快车道,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地提供了强大的网上舆论支持、可靠的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一、坚持X的领导网信工作体系更完善
意识形态工作是X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X管互联网,加强X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管好用好互联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强化X的领导,推动新时代网信事业迈上新台阶,南平奋楫扬帆,笃信前行——
机制制度日趋完善。2018年底,市县两级网信办成立;2022年11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成立县级网信机构——正科级事业单位网信中心,全面加强人员、场地、经费、技术保障,市县一体化工作机制、地方“一盘棋”工作格局基本构建。
压紧压实网信工作责任。全面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市委网信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信工作的意见》,网信委成员单位在舆论引导、舆情处置、信息共享、网信执法中的作用发挥日益明显。
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推动共建共治一盘棋。加强互联网行业X建工作,
推动互联网企业X组织覆盖率从原来的42.4%提高到90%;成立南平市自媒体协会,有计划、有组织指导安排网络名人参与省运会、“到南平去助乡村兴”“福在南平”等网络宣传活动;培育的“网红”乡愁沈丹、张燃亮分别获评全国青年好网民、全国巾帼好网民;拓宽网络传播渠道,在南平市域范围内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传播矩阵,联合山东济宁、浙江衢州、河北衡水、新疆昌吉等地网信办,共谱网信工作发展“协奏曲”;牵头指导武夷山申报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终期评估全省排名第1名,全国排名第20名。
二、高举思想之旗网络空间主旋律高昂
“《开学第一课》带领我们走入田间地头、国家公园、文化地标,纵览祖国的大好山河。在实景课堂这个部分,走进了我的家乡武夷山,我感到无比自豪与光荣。”
“《开学第一课》不仅告诉我们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还告诉我们传承朱子文化的意义,我们要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身体力行,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武夷山国家公园登上央视“舞台”,作为“实景课堂” 为全国中小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开学第一课》,通过网上宣传火爆出圈。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软键盘”互联网时代,把好网络舆论导向,便是全市网信工作的首要发力点。
“要牢牢把握网络舆论主导权、话语权,就要有正确ZZ站位、切实责任担当和文明网络素养。”市委网信办主任许华表示,全市网信部门坚持正确导向,强化思想引领,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好声音成为强声音。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指导部署新闻、政务网站、新媒体平台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喜迎X的二十大”“三争行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专题专栏百余个;精心策划“万山磅礴看主峰”“学思践悟X的二十大”等主题宣传,分层次分阶段开展主题报道、线上答题、网上宣讲等活动,着力提升X的创新理论网上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全力助推南平文旅经济。成功举办“网络名人看武夷”“山盟海誓在武夷” “看见福建·南平篇”“江山如画”等网络主题传播活动,多次打破省内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和单条短视频传播纪录。
文明新风充盈网络。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聚焦网信领域,开展网络文
明五个“十佳”评选活动、网络安全、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远离“帮信罪” 等主题宣传教育;启动闽北优秀传统文化全媒体传播工程,推动卡通朱子数字文化IP广泛融入文明创城;“大话熹游”IP获评福建省十大网络公益项目,“网络名人看武夷”品牌获评福建省网络文明建设十佳优秀案例,《节气里读中国》入选福建省网络文化节十大品牌活动,5首作品在“福山·福水——我把家乡唱给你听”福建省原创音乐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获奖。
三、坚持综合治理网络安全态势更稳固
今年初,市委网信办在省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依法对“全民创业论坛”网站传播违法有害信息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开出了南平市网络执法首张“罚单”。
这是我市开出的第一张互联网执法“罚单”,通过开展行政处罚,有力震慑违法行为,有效遏制违法乱象。
网信事业越是发达,网络安全越是重要。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空间、亿万民众精神生活的新家园。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既是落实X管互联网原则的ZZ要求,也是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治本之策。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如何建设、完善,实现长尾效应,是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关键。 为此,我市建立网络生态治理综合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开展“清朗”系列、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建盏网络乱象等专项整治行动,处置、关停一批违法网站, 清理、查删各类有害信息千余条;在全省率先出台《南平市网信部门行政执法公示实施办法》等系列执法制度;建立属地各类新媒体、平台账号清单,持续更新每月新媒体榜单,压实各类账号主体责任。
网络无边,安全有界。在网络安全保障方面,我市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制定《南平市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设南平市网络安全科教实训基地,每年组织开展2轮全市网络资产梳理更新及网络安全隐患自查整改、1次网络安全攻防应急演练、1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警钟长鸣,防患未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有可能因其滥用而产生网络安全威胁。
市委网信办敏锐地发现,如果X政机关工作人员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辅助办公的过程中输入各类工作相关信息,有可能造成泄密事件。因此,2月
份率先在全省发出了严禁在工作中使用相关应用服务的通知,防止因不当使用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同时,通过发布安全提示、指导组织排查、修复漏洞,持续做好安全加固, 有效化解网络安全风险。目前,南平市网络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位于全省第一梯队,全市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率处于全省较低水平。
四、推进数字化建设赋能南平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公布2023年两批地方专项债资金项目清单,全省获批数字新基建项目有60个,我市有21个,项目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今年4月27日至28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南平市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示范基地、空天地卫星数据共享接收系统及数字园区服务平台、建盏图像识别溯源平台、南平市社保卡应用暨人社大数据平台等4个项目在南平馆亮相,突出展示近一年来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南平建设方面的工作成效。
现代化建设,信息化先行。信息化在全球开启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数字化转型,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市紧紧围绕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福建建设部署要求,以数字化改革驱动政府职能转变,让企业和群众享受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为南平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能。
数字南平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2022年我市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000亿元, 占DP比重45.4%,位居全省第5;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率达11.3%,位居全省第6; 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市全程网办事项网上申报量占比达70%以上, 累计推出49个“一件事”集成服务套餐;编制的《政务服务“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要求》省级地方标准获批发布,南平经验成为全省政务服务可借鉴、可推广的“样板”;全市一体化公共数据共享交换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与125套省级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与市县两级143套业务系统实现对接,汇聚数据23.8亿条,初步完成政务大数据构建;全面推广“e政务”,实现190个自助服务事项入驻、160台自助机落地,打造闽北特色的“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模式和“15 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
与此同时,由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原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南平市人民政府共建共享的“智慧南平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项目,通过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专家评审验收。该项目是全省首个设区市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
试点,实现时空数据全生命周期高效管理,为智慧南平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时空基底。
以武夷新区核心区为试点打造的南平市市域社会治理综合运营管理平台, 成功入选中国信息协会《2022—2023数字城市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平台综合集成信息化资源,围绕城市管理、综治便民、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等四个主题,实现了市域治理“一屏可见”和“一网统管”。
市数字发展中心引导中时互联公司开发“建盏云区块链防伪溯源管理系统” “酒水饮料产业区块链防伪溯源系统”等一系列示范应用项目,其中“建盏云” 区块链溯源存证系统2022年获得国家网信办备案认证,已服务我市127家建盏企业,为60多万只建盏提供溯源存证。
击鼓催征正当时,奋楫扬帆开新篇。以空间为标,以时间为证,启航新征程,全市网信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网信工作会议精神,顺应时代要求,守正创新、担当奋进、勇争一流,奋力开创我市网信工作新局面。
全面加强巡视整改 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
十四届省委第一轮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情况综述
(2023年12月8日)
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是巡视工作的“后半篇文章”,直接决定巡视的实际效果。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意见》,释放出进一步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的强烈信号。我省坚决贯彻落实X中央要求,及时出台《关于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若干措施》和《关于深入推进巡视整改落实的工作措施》,推动全省上下牢固树立“巡视整改不落实,就是对X不忠诚、对人民不负责”意识,把巡视整改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X、融入班子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巡视成果综合运用,深化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
“十四届省委第一轮巡视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今年10月底, 巡视反馈的477个问题,已完成整改460个,整改率96.4%。”省委巡视办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提升ZZ站位
压实巡视整改主体责任
巡视整改的主体责任在X委(X组),主体责任落不下去,整改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2022年6月至8月,十四届省委第一轮巡视中,果洛藏族自治州及所属6县是常规巡视的主要对象之一。巡视整改期间,果洛州委及各县县委严肃追责问责, 给予X纪政务处分和诫勉谈话81人,收缴违规资金2157万元,制定完善制度244 项,深入推动巡视整改落地见效。
“巡视整改必须见真章,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果洛州委相关负责同志说。巡视反馈后,果洛州委及时向各县X政“一把手”、州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下发《巡视整改工作亲启件》,组织开展督导检查4次,层层传导压力。加强上下联动,先后印发《十四届省委第一轮巡视各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州县联动事项任务分工方案》《需州县联动协调解决巡视整改问题事项统计表》,将全州各县较难解决的20条巡视反馈问题纳入州县联动事项作出具体分工,统筹推动解决基层因事权限制,需要上级行业部门支持解决的突出问题。
针对已往年度巡视和审计反馈36项问题整改不到位的问题,果洛州委制定印发《果洛州落实2018年中央、省委巡视和审计反馈问题未整改到位事项整改
方案》,划出整改时限“硬杠杠”,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其中玛沁县阿尼玛卿文化广场确权问题全面解决,偿还部分政府拖欠企业工程款450余万元, 产业分红资金144.05万元。
巡视发现问题不解决,比不巡视的效果还坏。巡视成果一定要体现在整改上,体现在落实上,体现在新的变化上,决不能“雨过地皮湿”。在巡视整改中,按照省委部署和省纪委监委工作要求,果洛州纪委监委将县级纪委监委自办留置案件和乡镇纪委立案查处“双破零”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强化细化具体措施,明确具体目标,截至今年9月中旬,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州本级和6县纪委监委自办留置案,44个乡镇纪委和州县19个派驻纪检监察组立案实现全覆盖。
强化齐抓共管
切实履行巡视整改监督责任
利剑出鞘,锐不可当,得益于“剑法”之新。在十四届省委第一轮巡视中, 从常规巡视、专项巡视、提级巡视到巡视整改成效评估,形式上不断创新,巡视的针对性、有效性显著提高,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质效明显提升。
其中,为推动整改成效评估落地落实,切实提高巡视整改质量,省纪委监委制定《十四届省委第一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成效评估方案》,会同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巡视办和省乡村振兴局成立成效评估小组,于今年8月29日至9月12日,对果洛州及玛沁、久治、甘德县开展整改成效评估。
成效评估小组坚持ZZ标准、听取群众意见,结合整改日常监督工作,通过审阅20余份报告研判整改完整性、彻底性,查阅资料1520余册印证整改全过程、全面了解情况,分层谈话170余人全面掌握整改“活”情况、“实”感受, 实地前往40余个单位看实情、见实效,发放260余份测评表广泛征求意见等,以评促改、以评促治,进一步推动巡视整改见底清零和成果运用落地见效。
省纪委监委和省委组织部把督促巡视整改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切实担起巡视整改的监督责任。省纪委监委通过参加民主生活会、审核整改方案和集中整改进展情况报告、听取汇报、实地督导检查、集中通报等方式,对被巡视地区的巡视整改工作督促指导。截至目前,巡视移交的24件问题线索,已办结7件,给予5人X内警告处分,其余17件正在办理。
省委组织部通过审核巡视整改方案和集中整改进展情况报告,采取政策解答、疑难会商等形式,强化对被巡视X组织落实新时代X的组织路线方面反馈问题整改的监督把关指导。组建3个检查组,围绕整改责任落实、突出问题整改、
推进常态化整改等6方面内容,对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开展“回头看”。同时,认真分析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梳理典型案例,印发全省各地各单位对照整改。
坚持人民立场
担当作为回应群众关切
十四届省委第一轮巡视的“民生成绩单”让人眼前一亮:积极与省医疗保障局沟通协调,将果洛州藏医院28种自制藏药纳入医保;通过青南支教、柔性用编等方式补充教师386名,投资3.2亿元用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薄弱环节与能力提升、改善高中办学条件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2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85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64万人次。
民之所向,剑之所指。省委巡视组站稳ZZ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问题,积极担当作为,通过巡视整改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果洛州委抓住以巡视整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用巡视整改进一步压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ZZ责任,以新发展成果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省委巡视组督促果洛州委把握自身生态价值高、区位节点优势明显、旅游廊道潜力大等禀赋和优势,开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新的起点,2023年上半年,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巡视整改成果的不断转化运用,进一步提升了果洛州各级X组织团结奋战的斗志,增强服务群众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厚植了X的执政基础。
久治县委立足三省交界区位优势,借力巡视整改解决问题、深化改革,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等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甘德县委以巡视整改为契机,深入调研、问政问策,搭建智慧畜牧业追溯体系平台和活畜互联网交易平台,成功创建了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辐射带动县;玛沁县扎实开展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建立健全县级领导接访下访制度,县级领导干部主动约访下访6次,年内受理各类信访件20件,办结率达80%。
“巡视整改不是‘一阵风’。被巡视X组织要切实抓好巡视整改,建立整改长效机制,把解决突出问题与提升治理能力结合起来,达到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的目的。”省委巡视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我们将同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等监督部门,持续压实整改监督责任,坚持标准不降、要求不变、力度不减,以巡视整改实效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深入基层查问题 狠抓落实求实效
东至县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综述
(2023年12月4日)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东至县紧扣“学思想、强X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 “现场教学”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9月20日上午,东至县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采取集中自学、交流研讨等形式,利用7天时间分别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实干担当作为”组织开展3次专题研讨。
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全县各地各单位也制定集中学习计划,灵活运用“干部大讲堂”“夜间课堂”等载体,列出若干专题,开展集中学习和交流。
截至目前,该县各单位通过“三会一课”等形式开展集中学习3000余次, 主题教育在基层X组织持续走深走实。
在“坐下来”集中读书的同时,该县积极组织“走出去”现场研学。
11月23日下午,在位于县城的舜帝花园小区“红色微客厅”内,尧渡镇8个社区40余名小区X组织书记和X员业委会委员在此身临其境了解“皖美红色物业”建设情况。
“今天的现场教学,把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充分结合起来,很接地气!” 尧渡镇尧河社区X员蔡长根点赞道,“我们将学习舜帝花园创建红色物业的经验做法,深化城市基层X建引领基层治理,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成为为民服务的工作成效。”
据了解,舜帝花园小区着力构建X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位一体”的共建共治共管格局,推动小区治理进一步优化。近年来,该小区先后被命名为池州市“红色物业”建设示范小区、全省第二批“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成了大家学习的典型。
“花园乡红星工作法、吉阳村产业联盟、永济村X建引领信用村在基层治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东至县总结出了10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 让大家前去开展‘沉浸式’教学,做到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东
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孙东进说。
深入调研听民声、察民情
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800 余个
“工厂很快就能建成投产,我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在东至经开区的安徽利安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工地,厂房建设已接近尾声,设备同步进行安装调试。公司总经理陈方表示,通过园区现场办公解难题,该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东至县组织开展“亲清茶叙”企业家沙龙、“服务企业家日”等活动,多渠道收集企业诉求。三季度全县各地各有关部门累计走访企业400余家次,收办企业诉求52件,均已办结,满意率100%。
针对南部山区和环升金湖片发展、产城融合以及教育等社会民生问题,东至县委常委会先后深入南部山区、环升金湖片区集体调研,并召开现场办公会, 对南部山区7个乡镇、环升金湖片区6个乡镇提出需要县级层面帮助解决的17项重要事项作出答复。
“宅”在机关接不到地气、“猫”在车里看不到实情、“浮”在面上听不到真话。连日来,东至县处级领导干部围绕调研课题,带头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乡镇和单位,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49 篇。与此同时,县X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到联系乡镇或分管领域开展现场办公, 截至目前共接待群众13批16人次,解决问题13个。“我们组有几盏路灯不亮, 一直都没人修,不知道怎么回事?”“逢年过节垃圾桶存在垃圾外溢现象,可以在重点时间段加大垃圾车收运频次” 板凳一放、圆桌一摆,干部和群众开始围坐唠家常,这是东至县各乡镇开展“板凳会”的情景。
第二批主题教育中,东至县各村X组织书记及选派第一书记积极开展“板凳会”“邻里互助会”等活动100余次,X员建言献策270余条。全面推广“红领乡邻”X建品牌,把X的“红色肌体”延伸到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X员干部深入基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800余个。
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制定整改措施 1313 条
崭新的沥青路面、规范的停车泊位 经过一番改造,位于县城田园小区旁边的一块荒地,变成了便民停车场,218个车位在这里“安了家”。
“以前这里车位有限,大家只能‘见缝插针’停车,不仅容易引发纠纷,
还存在安全隐患。”车主方付对改建的停车场十分满意,“这块荒地曾被人种上菜,施肥后气味很难闻,现在变成了停车场,真是方便了群众!”
据介绍,田园小区周边常住居民有1.5万人,因街区道路狭窄、小区功能不完善等原因,群众停车问题日益凸显。东至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调研后, 决定将这块荒地改为停车场,以满足该处居民的停车需求。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东至县将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调研的“城区停车难”问题列入第一批专项整治问题清单,推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该县把城市建成区内小规模的边角地、限制地改造建成公共停车场9个,新增公共停车位582个,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公共停车位450个。与此同时,积极引导临街机关事业单位节假日开放内部停车场,盘活共享公共停车位200余个。
停车位要建好还要管好。记者看到,该县有些停车场内智慧停车系统已经建好,预计明年2月份投入使用。“系统启动后,停车场可实现无人值守,车主扫描二维码,直接支付停车费。”东至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政公用管理所工作人员王尚东告诉记者,该县将符合条件的9个城区公共停车场纳入智慧停车项目建设运营范围,推动解决“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提高公共停车位的利用率和周转率。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东至县建立问题清单,梳理上报县处级领导干部检视整改问题41个,指导全县基层X组织查摆问题1016个,制定整改措施1313条。
“今后,东至县将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统筹推动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主题教育各项任务,直奔基层、直面问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孙东进表示。
守正创新担使命 凝心聚力奏强音
乌海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13日)
壮阔前行的每一步,源于伟大旗帜的领航力量,源于点亮时代的思想光芒。金秋十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
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浓墨重彩、熠熠生辉,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办好两件大事,坚决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积极培塑乌海崭新形象, 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一、高举思想旗帜真理之光照耀奋进征程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内蒙古考察调研,带来深切关怀,作出科学指引。
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赴内蒙古考察、连续5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历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多次就内蒙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内蒙古发展始终高度重视、给予厚望,指引和推动内蒙古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旗帜引领方向,方向凝聚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用X的创新理论武装全X、教育人民这个首要ZZ任务,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潮,引导全市上下深学细悟笃行, 以思想之旗凝聚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
理论学习入脑入心。我市坚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X的十九大、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市各级X委(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第一议题”,及时跟进学、一以贯之学、联系实际学,引导广大X员干部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感悟真理力量和实
践伟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体系, 举办县处级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轮训班5期,开展专题宣讲1700余场。目前,各级中心组学习研讨11335场次,常态化开展巡听旁听631次,“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日人均积分稳居自治区前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X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辅导读物、《习近平著作选读》等成为广大X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案头卷、必读书。
今年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已举办三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交流学习成效。按照深化内化转化的要求,全市各级X委(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把“学思想”摆在首位,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X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理论宣传生动鲜活。自治区宣讲团来我市宣讲,让与会干部群众如沐春风、直呼“解渴”;扎实开展X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市领导深入基层,带头宣讲; 建立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理论宣讲体系,成立宣讲志愿者联盟、专家顾问团,开展分众化“七进”理论宣讲11806场次,“银发宣讲团”、“蒋桂芝理论宣讲名嘴工作室”分别被评为全国、全区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主动适应理论网上传播趋势,打造“春小帆”理论学堂、“悟源”云课堂等新媒体品牌,制作推出“红色调”“年轻派”学习视频300余期,理论传播更具穿透力、吸引力一场场形式新、接地气、聚人气的宣讲,有效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推动X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飞入寻常百姓家”,让X员群众在小故事里感受大时代。
研究阐释成果丰硕。坚持理论研究服务地区发展,立项内蒙古社科基金项目和盟市专项课题10项、市级课题49项,形成《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的对策建议》《关于将乌海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的研究报告》等一批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召开全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奖表彰大会,推动社科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把深学笃用、知行合一引向深入,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知之深、信之笃、行之实。一次次学习研讨,一场场精彩宣讲,一篇篇理论文章,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面思想之旗、精神之旗高高飘扬,不断凝聚起广大X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二、壮大主流舆论时代强音响彻乌海大地
感人的故事来自脚下的泥、眼中的光,坚强的队伍在践行“四力”中淬炼。五年来,全市新闻工作者牢记X的新闻舆论工作“48字”职责使命,把牢ZZ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围绕大局、大势、大事,精心统筹谋划,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持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让正能量赢得高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主题宣传报道浓墨重彩——
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办好“两件大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重大主题,开设“牢记嘱托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乌海在行动”“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学思想强X性重实践建新功”“晒X建晒成绩”等专题专栏,刊发推送重点稿件、网络产品30余万件,充分反映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的生动实践;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推出“争先进位赛马比拼”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点项目盯进展”“春天里我们这样干”等系列专题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等各方面取得的新成绩、新进步、新亮点,大力营造真抓实干、昂扬向上的浓厚舆论氛围;紧盯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把镜头、笔尖和话筒对准经济发展主战场、项目建设第一线、社会民生最前沿,生动记录全市牢记嘱托、奋力前行,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发展目标的铿锵步伐。
媒体融合步伐不断加快——
乌海市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市级媒体深度融合改革走在全区前列,初步形成“报、台、网、微、端、屏”全媒体传播矩阵,积极发挥了地市级媒体“承上启下”的“腰部”作用。在自治区率先实现旗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全覆盖,三区融媒体中心入驻“草原云”“奔腾融媒”等上级媒体客户端,全力打造“深耕本土”与“借梯登高”双向发力的多元传播体系。
媒体深度融合推动新闻传播质效大幅提高。今年以来,市区两级媒体各类平台共刊播发新闻产品超过6万件;新媒体平台粉丝总数突破120万,较去年增加20多万;在各类平台推出“10万+”点击量产品累计300余个。在第31届内蒙古新闻奖评选中,市融媒体中心5件作品荣获二等奖、2件作品荣获三等奖。乌达区融媒体中心和海南区融媒体中心推送的作品分别荣获草原云·全区旗县级
融媒体中心2023年上半年优秀作品一等奖和三等奖,海勃湾区融媒体中心作典型经验发言。
好故事登上更大舞台——
围绕2023中国(乌海)第二届BDO及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建功新时代民歌颂北疆”2023内蒙古民歌大会等国家级、自治区级盛会,协调统筹中央、自治区、市、区四级媒体开展联动报道,在全景式呈现活动举办盛况的同时, 立体式宣介我市城市形象。《逐“绿”前行绘就大美乌海生态画卷》等近百篇优秀新闻作品在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等中央权威媒体首页首屏刊发,《千城胜景|内蒙古乌海:观长河落日品红色温柔》等数十万点击量的融媒体产品冲上热搜、燃爆网络。
通过建立健全与央媒沟通联络机制和外宣通报激励机制,累计在上级主流媒体发稿近7000条,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等重点稿件登上央视、“刷屏”全国。今年累计向《学习强国》供稿1658篇,其中53篇稿件在全国总平台刊登,851篇在内蒙古平台刊发。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实施海外平台使用扩容工程,打造乌海市融媒体中心、海南区融媒体中心海外社交工作室,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内蒙古故事、乌海故事搭建平台。
三、聚力传承创新新时代文化事业生机盎然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涵养全民族精神力量,为复兴伟业凝心聚力。
过去五年,我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文化人,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文旅融合深入推进,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文明新风沁润人心——
12月10日,“致敬平凡英雄铸就好人之城”2023年度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发布仪式举行,乌海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百姓雷锋” 等先进典型受到表彰,这是我市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结出的又一硕果。
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精神文明“六大创建”,扎实开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十大行动”,大力选树先进典型,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浓厚氛围。
五年来,累计创建全国和自治区级文明村镇8个、文明单位61家、文明家庭
12户,12人入选“中国好人榜”,49人获评自治区道德模范;构建起“1+8+N” 志愿服务队伍矩阵,注册志愿服务队伍748支、志愿者11.47万人,培育命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实践基地24个,年均开展“我帮你”志愿服务1.3万场次, “北疆雷锋城”成为城市亮丽名片。
文化产业活力迸发——
情景剧《三线印记》获评自治区重点培育旅游演艺精品项目;市书法文化产业园获评自治区第一批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园区;“内蒙古乌海‘母亲河之旅’ 马拉松赛道”“黄河入蒙第一站线上博物馆”等6个项目入选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翻看全市文艺文化工作的成绩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活力持续迸发, 乌海人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新创各类文艺作品1.4万件,500余件作品获国家、自治区级奖项奖励,音乐剧《乌海人家》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成立全区第一个“草原综合服务轻骑兵”,组建“法治乌兰牧骑”和10余支业余乌兰牧骑,年均开展基层演出100 场以上。
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成功举办内蒙古民歌大会、杜鹃映春书画作品展、沙漠葡萄酒文化旅游节、中国赏石城·乌海十年宣传推广等大型艺术展览和文旅活动,推动文旅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拉动内需的新动能。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进万家”“百团千场”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2500余场、公益电影放映3000余场,惠及群众400万人次。结合“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推动64家单位建设阅读区域,持续打响“书香乌海”全民阅读品牌。
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为提升内蒙古的正面形象提供有力支撑。音舞诗画《山高水长》完成首演,歌曲《清澈的爱》、舞蹈《我爱你中国》等一大批优秀歌舞作品登台展演,生动谱写了各族群众心手相连、命运与共的壮美画卷。
正在创作中的舞台剧《天边的乌达》,用艺术手法生动讲述乌海市乌达区与拉萨市当雄县龙仁乡曲登羊阁村的历史渊源,展现了各族儿女心向X、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局面。
我市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程,建立研究人才库,完成《走
进乌海》等历史文脉图书创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支撑。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全市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办好两件大事和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等目标,勇担新时代新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以新担当新作为奋进新征程、再谱新篇章。
守正创新当前锋 实干笃行作表率
信阳市机关X建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2日)
“机关X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走在X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只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勇于探索实践、善于总结经验,机关X建工作才能不断提高质量、充满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机关X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机关强,则力量聚;X建强,则事业顺。
近年来,全市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X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X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着力做好“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努力以机关X建高质量引领保障发展高质量。
一、强化ZZ担当高举X的领导一面旗
“作为司法战线的X员,要把促进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融入宗旨使命, 永葆本色……”今年5月24日,市直机关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微故事、微X课、微讲述,以思想引领促学习深入,用平实视角聚奋斗合力。
学之愈深,行之愈笃。全市机关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工作主线,先后组织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活动、“强国复兴有我” 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永远跟X走奋进新征程”庆“七一”优秀诵读节目展演活动等,通过评优表先,强化示范引领。按照市直工委要求,市直机关认真落实举办一场专题辅导等“五个一”学习活动,开展X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研讨1200余次,组织学习培训400余场(次),X委(X组)书记、机关X组织书记宣讲X的二十大精神300余场,并创新载体,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为牢牢把握新时代机关X建工作的ZZ性、科学性、时代性,全市各级机关始终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常态化开展“周四大学堂”学习,通过聚焦中心工作,跟进理论武装,让理论学习制度化、思想淬炼日常化、研究问题具体化。
举旗定向,纲举目张。严格清单化管理,拧紧责任链条,督促指导各级机关X组织认真落实《关于新形势下X内ZZ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中央关于加强X的ZZ建设的意见》和《信阳市规范机关X的组织生活“365工作法”》等工作制度。在全市选树命名两批机关主题X日活动基地,分类授牌,并编印
《导示手册》,规范拓展学习教育载体。
二、建强战斗堡垒织密基层基础一张网
“建立全市机关X建人才库,推选机关X建人才149名,选树‘四有’市直机关X建示范点48个,打造机关X建特色品牌80余个……”
牢牢把握“走在前、作表率”要求,围绕“四强”X支部建设,持续选优培强机关X组织,推动机关ZZ引领作用向基层延伸。
针对X建与业务融合不够,机关X建虚化、弱化等问题,持续深化大学习大讨论,推动机关X建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融合。进一步严格规范“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注重发挥“戴X员徽章、亮X员身份”和重温入X誓词、X员过“ZZ生日”等ZZ仪式的教育引领作用。每年“七一”集中组织市直机关预备X员入X宣誓仪式,增强X员ZZ意识。
思路一开天地新。市直工委将128家市直单位和县区,按照“行业相近、促进融合、分类指导”原则,划分为5个协作区,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整体推进的新格局。持续健全完善机关X建高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破解工作不规范、考评不精准问题。
市直机关文明单位创建职能被划转到市直工委,出台优化全市机关X支部“五项措施”。各县区4522个机关X支部和117家市直单位1540个X支部优化调整;5220名优秀年轻X员进支委;全市各级机关X组织调整配强2863名支部书记;140多名机关X支部委员得到提拔重用
三、锚定发展大局下好提质增效一盘棋
日前,市水利局X委负责同志深入袁湾水库工程施工现场宣讲X的二十大精神,开展“X建进工地”系列活动。这是我市机关X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市直工委组织开展“创品牌、促发展”机关X建品牌创建活动,在全市机关征集表彰“X建引领保障发展”精品项目, 有效促进了建强组织、服务发展、增进福祉一体推进。为突破理念不新、能力不足瓶颈,市直工委区分层级,组织开展机关各级X组织书记、机关X建宣传
骨干队伍等各类示范培训10余场次,引领带动全市机关开展培训460余场次4万多人次。推动市直单位68名X组(X委)书记或分管组织人事的班子成员担任机关X组织书记,督导县区分管常委兼任工委书记,纵横打通部门县区业务渠道。
打造机关X建新高地,激活服务发展新活力。在30家市直窗口单位设置X员责任区、X员示范岗,亮牌践诺。指导水利、交通、工业等部门在项目一线建立临时X支部,为600余个主导产业项目高效推进提供红色引擎。全市机关X建“创品牌、促发展”活动,有力促进X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推动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发展凝聚合力。
四、推动支部联建锻造基层治理一品牌
X建强,治理强。市委紧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时代化命题,大胆创新,作出在全市开展“支部联支部”活动的决策。
作为牵头单位,市直工委会同市委组织部,紧扣“1335”工作布局,科学确定采取市直单位帮建中心城区社区、县(区)帮建农村的结对方式,动态选优配强支部班子,调整优化支部结对,常态化推行“1+N”活动模式,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持续探索,注重加强总结宣传,积极营造浓厚氛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定期调研督导、巡回观摩、组织学习培训,持续引正纠偏,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推动“支部联支部”活动走深走实、常态长效,切实将X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助推了文明创建。累计组织志愿服务1.3万余人(次),投入资金300万余元,为基层更新添置了一大批便民设施;组织开展市直机关文明单位创建观摩和培训活动,促使机关X建与文明单位创建同频共振。
办成了一批惠民实事。共建双方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共同商定实事项目,科学设置志愿岗位,累计投入经费1.75亿余元,办了8100余件实事。
推进了产业发展。发挥机关资源、人才优势,帮助结对农村(社区)支部发展特色产业项目700余个,推动集体经济增收2000万余元。
促进了人居环境整治。结合X员“双报到”活动,引导形成了组织推动、X员带动、X群互动的工作格局。
完善了工作机制。市直工委成立5个督导组,常态化引正纠偏。“支部联支
部”活动作为书记工程,被纳入X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工作整体布局和大考核范畴。
大考核,让“联”的优势彰显出来;大宣传,让“联”的氛围营造出来。“支部联支部”活动在2022年度全市“十大新闻”评比中名列前茅,被《人民日报》等多家省级以上媒体报道。
五、深化严管实督澄碧清廉机关一池水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深化“四个持续”,推动监督管理制度化、常态化, 强化机关X员队伍建设,确保全面落实从严治XZZ责任。
持续促进机关纪检组织建设。推进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指导选配ZZ过硬、素质全面的干部担任机关纪委书记或纪律检查委员,努力构建机关无死角、全覆盖的监督体系。
持续加强廉政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定期召开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和组织生活会,定期开展X纪法规知识培训、测试,强化X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
持续严肃监督问责。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格规范程序要求, 做好案件质量把关、处分平衡等工作,确保审查调查“双安全”。
持续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制定《关于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考评细则,督导清廉机关建设。将机关X建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述职评议、年度考核。
万山磅礴看主峰,奋楫笃行踏新程。锚定“两个更好”ZZ使命,全市各级机关学出了坚定新担当,担起了发展新使命,联出了治理新成效,干出了前锋新形象,将持续奋力书写机关X建工作“创新拼搏当前锋”的务实答卷!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人才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6日)
人才济济,是记者接触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后留下的深刻印象。
一个地市级气象局,共127名职工,本科及以上占比92%,包括1名博士、6 名硕士;有人获评全国气象部门优秀共产X员、全市优秀共产X员等称号;有人以甘肃省X代会代表、省政协委员等身份扛起ZZ担当;有人成为“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入选中国气象局西部青年优秀人才,享受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活跃在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等科研业务一线。
所以,武威市局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成绩呢?溯源如果说“人才培养”是一条河流,武威市局的这条“河”中能“活水”浩荡,它的源头究竟是什么?
入职11年,任丽雯不止一次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她2012年入职,5年后被委任为中国气象局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副站长,今年更是获评副高级工程师——蜕变不可谓不快。这当然与个人的勤奋、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觉得, 自己的这份上进、善进还要归结为武威气象人身上那股代代相传的“劲儿”上。
这股“劲儿”,叫敢想敢干,争先创优。比如在前辈中,丁文魁、刘明春等在走访农户时了解到对传统温室转型升级的需求,迅速召集团队,研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日光温室智能管理系统,目前已在多个企业推广使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李岩瑛是博士研究生,长期致力于西北地区沙尘暴和干旱研究,主持过国家级、地厅级多个项目,多项成果应用于实际预报中,提高了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 比如年轻一代里,“90后”李天江开发了“天马天气” 小程序、武威市森林草原火险预警平台等多个业务系统,研发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智能网格高(低)温预报技术;36岁的工程师杨梅,主持完成温度预报集成输出、多模式数值检验等3个业务系统研发,促使当地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提高9.3%。
在这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中,人,不进则退。但这“进”,不是不择手段、横冲直撞地进。从每一个新人来到这里开始,跟着的、看着的就是这样的人:有人扎根基层,把繁杂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在此基础上研究思考群众面临的具体问题如何从气象视角解决;有人坚守一线,一生就攻关一个问题, 坐了“冷板凳”也无怨无悔 参与的、见证的就是这样的事:为了获得一手数据,
有人从春到秋,每天通勤十几公里,到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开展观测,一干就是一整天;为了获得精确的模拟试验结果,有人顶着盛夏的阳光,多次携带几十斤的仪器设备和干粮步行超过3公里,到海拔近3000米处花五六个小时提取样本、完成试验 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早就给出了如何进、为何进的答案:以所学所长,为国家人民做出贡献。
“如果非要概括武威市气象人的精神特质,那就是‘创新’和‘奉献’。” 武威市局X组书记、局长陈雷表示,“我们每一代领导班子要做的,就是强化X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强局战略,在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过程中,用更多好的制度、政策拓宽通路、扫平阻碍。”
那么,武威市局又做了哪些事呢?问渠先听听一个“90后”年轻职工的故事吧。
对今年29岁的马幸蔚来说,在5年多的职业生涯里,有三个节点对他意义重大:一是2018年毕业后进入永昌县气象局工作;二是2020年在《武威市气象部门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结对子培养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一对一”结对子培养方案》)出台后,申请得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李岩瑛的指导;三是2022年被调入中国气象局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
其中,基层工作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更有机会直面服务对象的需求和一线业务中的难题,并发现了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风能资源普查评估;而后,得益于《“一对一”结对子培养方案》,他在李岩瑛的带领下细化了研究方向、制定了相关计划,跟着导师做项目、编专著,一步步迈进科研大门;进入新的工作平台后,他获得了更多成长机会,其中包括获得跟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兰州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开展项目、开拓眼界的机会。
这三个节点,恰恰对应着武威市局落实中国气象局X组相关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开辟人才培养新格局的几大重要举措:
鼓励年轻职工在基层中经历淬炼,并为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开辟选拔、任用通道,形成良性循环;压实“传帮带”责任,推动青年人才成长; 打造人才成长平台,与多个科研单位建立人才定期交流、访问、合作机制,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就业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等。
此外,武威市局还每年设立年度科技基金,并鼓励职工教育进修。近5年, 全市气象部门有26人通过函授取得本科学历,8人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
4人取得硕士学位,年均参加各类业务培训85人次;15名青年人才去往基层一线锻炼。
而这些如马幸蔚一样,通过市局提供的各种渠道成长成才的青年干部职工, 也同步对照着市局出台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管理办法、专业技术中级及高级岗位晋级管理办法等关系到评优选先、职称晋升、干部选拔的制度性文件, 查缺补漏,为自己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这些“量才”文件,正是武威市气象局专为引导各类人才成长打造的“风向标”: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各类人才,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 将学历、奖励情况、科研能力等考核指标量化并区分权重,让人才能否晋升、晋升到何种程度全凭实力说话。其中,每年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级干部还需公开述职、公开测评,考核结果与干部的“进、出、升”直接挂钩。
据此,武威市局建立起多层次、多领域的气象人才培养制度体系,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提供英雄用武之地,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学思践悟促发展 实干笃行惠民生
池州市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综述
(2023年12月11日)
“感谢园区‘全程帮办’,为项目提供全过程服务,帮助我们争取到宝贵的建设时间。”国能神皖池州发电公司二期扩建项目自开工以来进展迅速,目前已进入锅炉钢架安装阶段。这样快的建设速度,在项目申报人员余劲松看来, 是池州经开区推行重点项目帮办代办机制帮了大忙。
前不久,市民叶怡玫在为家中老人办理慢特病鉴定时,只需上传资料、提交审核,短短几分钟就轻松完成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网上申报,非常方便。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网上鉴定系统”, 实现参保群众门诊慢特病鉴定“网上办、掌上办”,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
…………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在省委第十四巡回督导组精心指导下,我市牢牢把握“学思想、强X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重点举措,坚持一体推进、有机融合,着力促发展、惠民生,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一、深学细悟,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X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自9月15日我市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全市4个县区、3个园区、69个市直单位、5493个基层X组织、94150名X员参与其中,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刻的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我们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主题
教育全过程,扎实开展理论学习,推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突出“关键少数”带领学——市委先后分三阶段举办读书班,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开展集中交流研讨;市委常委带头讲好专题X课,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开展集体学习390次、研讨交流326次、讲专题X课463 场。
抓实“绝大多数”深入学——扎实推动全市主题教育全覆盖,精心指导全市基层X组织通过“三会一课”、主题X日等开展集中学习和“三学三问”交流,确保主题教育各项要求在基层“掷地有声”。广大X员干部纷纷表示,通
过系统认真学习,对X的创新理论认识更深了,ZZ站位更高了,工作劲头也更足了。
确保“特殊群体”不漏学——全面摸排流动X员、年老体弱X员、“三新” 领域X员情况,探索“支部集中学+送教上门学”“个人独自学+集中培训学” “线下就地学+线上交流学”等模式,根据实际、分层分类,切实提高学习成效。“社区送来了书籍、材料,给我讲述一些新的政策、知识,非常贴心。我要积极发挥余热,为社区工作多作贡献。”贵池区清风街道汇景社区老X员桂长国说。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通过持续深入的理论学习,全市广大X员干部更加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凝聚起推动池州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精准发力,调查研究走深走实
主城区部分高层住宅小区曾存在消防管网无水问题,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群众点题、干部领题”,该问题被纳入市级领导调研课题清单后,市级负责同志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调研分析,仔细摸排、压实责任、督促整改,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对高层住宅小区“消防无水”问题进行系统整改,得到了群众好评。截至目前,第一批已经整改完成,第二批正在有序整改中。
贵池区梅龙街道郭港渡口道路因江水长期冲刷,存在安全隐患,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市交通运输部门多次实地调研,制定治理方案,积极争取资金, 对该道路进行改造升级。“路修好后,我们往来池州更安全便捷了。”唐书在池州务工,郭港渡口道路是他回枞阳老家的必经之路。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学习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把调查研究作为重要途径, 注重从实际出发,推动解决实际问题。调研选题怎样精准确立?必须立足X中央最关注、省委重点部署、全市发展最需要、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现实问题。据了解,目前市委常委牵头领题18个,县(区)委班子成员确定调研选题80个。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确定调研选题611个、“点题式”调研课题14个。
实地调研怎样扎实开展?要综合运用蹲点调研、分层座谈、访谈问需等方式,一竿子插到底了解实情,带着问题“解剖麻雀”。10月中旬至11月初,市委常委会先后深入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
九华山风景区、池州经开区,集体调研加现场办公,实地帮助指导各地解决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目前已办结问题66个,解决企业诉求30多个。全
市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累计调研2244次,在一线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为规范调研工作,我市下发《关于务实高效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提出具体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还认真做好典型案例解剖,总结提炼正面案例经验启示,对反面案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三、以学促干,高质量发展见行见效
前三季度,在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中,池州DP增速位居第三,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困难挑战,我市经济持续保持了向上向好发展态势。
“要在推动发展中下真功、勇担当,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围绕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战略部署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七大行动’, 把各项工作扎实往前推进。”9月15日,全市主题教育动员大会发出“动员令”。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全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切实把池州向上向好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
10月27日,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这样强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池州篇章,走好新时代池州高质量发展之路。”11月9日,市委主题教育专题X课报告会深入分析池州过去、现在,对未来怎样更好走好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之路再次作出部署。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主题教育成效如何,还是要靠破解发展难题、解决民生实事来说话。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推进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用工、科创、政策、保障是企业关注的永恒话题。今年,市人社部门把开展“百名人社服务管家联百企”活动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安排名以X员业务骨干为主体的“人社服务管家”,结对联系区域内的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重点企业116家,按“有呼必应、无事不扰” 的原则,主动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招工用工、创新创业、引才育才、社会保险、劳动保障等涉及人社领域的实际难题,助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共收集企业反馈问题55个,已解决问题45个,其余正在推进解决中。
饮水用水安全是群众关心的头等大事。连日来,在东至县胜利镇,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一根根崭新的供水管道向辖区21个村“延伸”,
不久后,全镇6万名群众将彻底告别“吃水难”。胜利镇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是我市结合主题教育,着力破解农村居民饮水用水问题的一个缩影。今年,市水利部门全面梳理农村供水短板,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持续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
“我们把推动解决一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 问题,作为开展好主题教育的落脚点,注重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效。”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高质量发展上,我市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开展创新型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七大行动”,大力推进九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前三个季度,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在办好民生实事上,我市用好“民声呼应”载体和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托幼、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目前, 全市10项暖民心行动总体完成近100%。
在夯实基层基础上,我市坚持X建引领,建立“赛马”选优机制,举办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大赛和城市基层X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项目大赛,累计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示范项目62个,城市社区X建品牌30个、创新项目41个。四、立足实际,检视整改真查真改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及时回应年轻教师诉求,精心开展专题辅导,帮助学院广大年轻教师协调解决申报课题难的问题。
市公安局聚焦流浪犬收治,依托“养犬管理信息系统”,实行“一犬一档” “分类分策”,提升犬类信息化管理水平,纠正不文明养犬行为100多次。
市交通运输局在全省率先推出2条定站不定线“网约公交”,畅通出行末端, 服务社区响应式出行。
…………
“落实‘民呼我应’,开展‘两小’问题整改,是我市探索出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结合在调研走访中积极收集群众反映问题和事项,我市要求各基层X组织围绕“干部职工关心关注的小事、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小事”梳理问题、列出清单,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目前已经梳理涉及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水电气网、托幼就医、便民利民等方面问题1067个,解决843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坚持把问题整改贯穿始终,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以务实态度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我们从三个方面发力,推动检视整改动真碰硬、见行见效。”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坚持上下联动,高质量整改整治省第一批主题教育中涉及我市的45个问题;二是聚焦专项整治,坚决落实X中央和省委提出的专项整治任务,结合实际开展专项整治44个;三是立足工作实际,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下沉一线,梳理收集检视问题374个,明确整改任务1149条, 完成整改103个。
一条一条“把脉问诊”,一项一项找准“病灶”,全市各级X组织和广大X员干部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抓整改,实打实研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更高了、X员干部作风更实了,主题教育切切实实带来了新的变化。
思想伟力激荡信心,勇毅前行迈向未来。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把开展好主题教育作为重大ZZ任务,坚持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注重一体推进、强化分类施策,注重把广大X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焕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转化为推进池州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持续推动主题教育在池州走深走实。
以思想之旗凝聚踔厉前行的磅礴力量
定西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15日)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X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今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方向明才能思路清,思路清才能谋划准。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定西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为全市经济高质量追赶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翻开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卷轴,十年实干笃行,十年硕果累累。一场场入心入脑的理论宣讲传递X的“好声音”,一篇篇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奏响舆论宣传“主旋律”,一次次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树起文明“风向标”,一个个向上向善的凡人微光点亮“文明城”。
一、理论铸魂X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理论上清醒,ZZ上才能坚定。
如何把“政策理论”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让X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定西在实践中交上精彩的答卷。
近年来,定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聚焦首要ZZ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思想之旗凝聚踔厉前行的磅礴力量。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坚持把“学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主题教育始终,以“六学六进”活动为载体,抓实读书班、专题X课和个人自学“三条线”,不断在思想上“充电”、X性上“锤炼”、能力上“提升”,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长效化,各基层X组织开展理论学习1.4万场次。
《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X的二十大学习辅导读物成
为广大X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案头卷、必读书。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
创新开展“理论学习规范提升年”行动,全面落实X委(X组)会议“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等机制,2023年市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14场次,全市追赶发展的理论基础更加坚实。
创新举办首届“理论润民心·文艺绽芳华”文艺宣讲大赛和“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理论宣讲大赛,创作推出陇曲弹唱《二十大精神暖心窝》等“土味”宣讲作品200多部。创建“凝心铸魂”宣讲团、新时代“先锋号”、新时代文明宣讲师等宣讲矩阵,广泛开展“十讲十学”活动,开展宣讲7500多场次、受众52万多人次。
理论在学习中入脑入心,思想在洗礼中进步升华。持之以恒地学习研讨, 接地气地宣讲报告,重实践重调研的理论文章,让X的创新理论在定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围绕中心主流舆论奏响时代强音
迈向新征程,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定西新闻战线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践行“四力”,将镜头对准群众,对准火热的生产一线,用生动的笔触、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展现定西高质量追赶发展的新形象。
紧扣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等重点,深入开展“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 大型主题宣传,先后开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学思想强X性重实践建新功”“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结对帮扶·爱心定西”“追赶发展进行时”“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发展动能”等重点专题专栏, 通过多角度、全媒体宣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有力提振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追赶进位的精气神。
擦亮“药都薯乡·壮美定西”名片。用心用情用力,把一个真实、立体、全新的定西讲出去。当“融媒联动·全域旅游”全国百家市县融媒看定西活动隆重启幕,全国媒体人踏上这块热土,讲述自己眼中蓬勃发展的定西。
当“镇江南”遇见“定西北”、“20℃的定西等您来”、李氏文化论坛、“定西宽粉”推介会等活动接连上演,定西一次又一次惊艳了外界的目光。
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130多名媒体记者参与现场报道、2.2亿人次点击关注,2023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发稿量及阅读点击量均创历史
新高,定西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媒体融合,定西跑出“加速度”。2022年3月,定西市融媒体中心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并被列为全国60个地级市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之一,试点建设连续两年成功入选甘肃省市级融媒体中心典型案例。各县区融媒体中心运营水平持续提升,一大批反映定西美景特色、文化民俗、创新发展的融媒精品刷屏热传。
三、以文润城文化赋能激活一池春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定西聚焦陇中丰厚的特色文化资源,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实施“文商活市”战略。
《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定西市马家窑辛店寺洼遗址保护条例》《定西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等相关制度的出台,对加强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守护历史遗产、赓续城市文脉作出全面细致规定。
“梅绽新韵·花开定西”,第七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为定西群众带来了视听盛宴。金秋十月,首届定西文化艺术月拉开帷幕,零门票、零距离、零商业,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还有交响音乐会、春节社火展演、戏曲晚会等30余类文化活动,覆盖群众200万人次。文艺硕果,百姓乐享, 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文艺是时代进步的号角,也是文化创造的脉动。
积极打造精品力作,扎实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八个一”工程,组织召开《飞天》·名刊名家(定西)改稿会暨文学骨干研修班,《大坪故事》《洮河明珠》分别荣获第七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优秀剧目奖”“剧目奖”和“优秀展演剧目”,原创舞蹈《马铃薯花开幸福来》获全省广场舞大赛二等奖,《不唱花儿心不甘》《吉祥颂》《振兴花开》分别荣获甘肃省第六届群星艺术大赛音乐类二等奖、舞蹈类二等奖和戏剧类三等奖,创作本土题材歌曲127首。
四、向上向善文明新风润泽定西大地
“爱心食堂”让村里的留守老人吃上热乎饭菜,“劳动者驿站”为司机、环卫人员、快递小哥打造一个温暖的港湾文明,成为这座城市的温暖底色。凡人善举,从细微之处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暖心温度。
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
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切实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提档升级。
深入实施“德润定西”道德实践活动,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培育力度,推荐18人荣获“中国好人”、甘肃省道德模范、“甘肃好人”和“陇人骄子”等荣誉,评选发布市级道德模范、“定西好人”、“新时代定西好少年”73人。首次创新开展定西市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活动,大力营造了崇德向善的浓厚社会氛围。“刚强兄弟”55年义务植树400多亩10万余株,将家园美化成了绿树成荫的“小江南”,以“旱塬愚公”精神践行初心,被推荐为甘肃省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五大创建”活动,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县级及以上文明乡镇创建率达到100%,文明村创建率达到81.09%。全省首家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率先发起“爱心定西·志愿同行”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创新设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日”“孝善日”,试点建设“道德银行” “心理咨询室”,深入开展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行动,打造了文明实践“定西样板”。
新时代,新征程。今天的定西,正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市宣传文化战线将举旗立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在现代化新征程上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奏响新时代奋进强音
广安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15日)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X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四川,对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引领四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正本清源中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
思想旗帜引领方向,实干笃行开创新局。广安市委始终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X的全面领导,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着力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高举思想旗帜
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
12月1日下午,邓小平图书馆,“思源大讲堂”2023年第九期专题讲座开讲。馆内座无虚席,精彩的“放达另面的苏东坡”专题讲座引发观众阵阵掌声。
传播时代思想、传承优秀文化、传递奋进力量、传导文明风尚。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精心策划推出了“思源大讲堂”,从《红岩魂—信仰的力量》到
《国家安全与周边安全形势》,从《文博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到《三星堆与中华文明》每月一期的讲堂,为广安广大干部群众带来一场场“思想盛宴”。
欲事立,须是心立。广安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X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引导全市上下深学细悟笃行, 凝聚X心民心,用X的创新理论武装全X、教育人民。抓好“关键少数”。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ZZ任务,规范X委(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修订完善学习制度、考评办法,各级X委(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不断提高,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与中央同向、与省委同频。率先开展列席旁听,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创新理论宣讲。实施基层理论宣讲整体提质行动,市级层面做强“春天的故事·小平故里”宣讲品牌,县级层面各打造1个特色宣讲品牌,基层理论宣讲品牌矩阵初步形成,举办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大赛。“思源大讲堂”成为名家汇集的知名讲坛、X员干部的精神家园、群众喜爱的文化品牌;“报春鸟”“春天的故事·小平故里”“嘉陵江号子”宣讲队伍入选全省基层理论宣讲示范项目。
学习融入日常。广安建成全省第一个“学习强国”地市级学习平台,平台上线以来,累计签发稿件1.2万余条,平台订阅数超过1780万,累计阅读量超5.1 亿,成为广大X员干部的精神“加油站”“掌中宝”。市委宣传部建立“四个一”学习提能机制,每天倡导对照书单坚持读,每周四晚集中开展“悦读悦美·悦读悦享”学习交流活动,每月组织重大主题应知应会竞答测评,每季度开展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四力”大比拼活动,全员参与、共建共享、共同提升。
思想光芒照亮前路,学习热潮涌动賨城。高举思想旗帜,全市上下坚定拥
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的思想根基不断筑牢。
壮大主流舆论
时代强音响彻伟人故里
2023年第六届世界川菜大会在广安举办;
2023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大会在广安举行;第十二届中国曲艺节花落广安; 第十五届省运会进入“广安时间”一篇篇稿件、一段段视频,将振奋人心
的消息传递,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广安。
讲好广安故事是时代命题,传播好广安声音是使命担当。近年来,广安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大做强正面宣传,让主旋律成为聚人心的正能量。
凝聚奋进大合力——在做好迎接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相关工作的关键之年,市委发出“争做新时代小平家乡种树人”的响亮号召,全市干群积极响应、积极行动、躬身实践,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发展之志。开设《争做新时代小平家乡种树人》专题专栏,一个个思源奋进、拼搏奋斗的故事,暖人心筑同心。
奏响舆论最强音——聚焦建X百年、X的二十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等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时代强音响彻伟人故里。
扩大广安美誉度——开展中省(渝)主流媒体峰会及相关活动,借力中省
(渝)主流媒体智慧和力量,凝聚起社会各界“共同富裕·共建广安”的强大合力。做好对外宣传,引导中省主流媒体大力展示广安形象,川渝高竹新区纳入中宣部“领航中国”主题报道计划、入选国家“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重庆日报》2022年推出广安专版报道16个,在川台用稿量长期居全省第一方阵。
媒体融合迈新步——加快推进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市融媒体中心即将挂牌,“魅力广安”移动客户端正式上线,广安在全省市级媒体融合现场会作交流发言。市委宣传部开办的“看见广安”视频号,推出一大批优质短视频,作品单条全网浏览量1000万+,汇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创新推出“安得评”评论栏目,围绕坚定实施“四大战略”等主题推出数十篇重磅评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
正能量产生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一系列走深走实的宣传报道,形成强大正面舆论声势,提振了精神力量,擦亮了奋进底色。
注重以文化人
文化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剧中很多情节在我身上都真实发生过,改革开放带来了我们的春天!” “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伟大的时代发展相互交融,让更多人对改革开
放的伟大功绩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
12月6日晚,深圳保利剧院,由广安市委宣传部联合成都艺术剧院创制的改革开放题材大型原创话剧《春暖人间》在这里上演。演出结束时,现场掌声经久不息,致敬改革开放45年带来的发展巨变。
城市高质量发展,文化既是重要的“软实力”,也是对外展示美好形象的“金名片”。近年来,广安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城,璀璨的文化之光照亮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场场大型文化活动举办——坚持亮山亮水亮文化,做强“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文旅品牌,打造了华蓥山旅游文化节、嘉陵江龙舟旅游文化节、广安龙安柚旅游文化节、岳池农家文化旅游节等一大批大型节会, 节会搭台、文化为媒、经济唱戏,以节促游、以节兴业、以节聚商,让广安频繁“出圈”。
一批批文艺创作精品涌现——挖掘用好红色资源,话剧《平凡英雄》《春暖人间》、川剧《南海李准》《信仰》等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汇报演出暨颁奖活动中,我市邻水县文化馆(非遗中心)演出的折子戏《八件衣》获优秀剧目奖(折子戏)一等奖,广安市委宣传部荣获组织工作奖。
一个个特色文化产业崛起——全国最大村级博物馆聚落、一品天下商业街等落地广安;建成巴上草原羊文化主题乐园,浔栖江南一期项目等项目,文旅融合不断推进广安人爱曲艺,市委市政府便大力繁荣曲艺文化、发展曲艺事业, 全力创建中国曲艺名城,让孕育于南北朝,产生于盛唐,成熟于明清,历经千百年传承演变繁衍至今的广安曲艺,迎来大繁荣、大发展:岳池县是中国西部首个“中国曲艺之乡”,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曲艺之乡”,罗捷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许亮获提名奖,成功申办第十二届中国曲艺节。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大力实施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工程, 广安区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县域试点,广安文庙、白塔等重点文保单位修复保护如火如荼开展。编辑出版《文话广安—城市文脉丛书》,全景展示广安城市文化底蕴、彰显文化魅力。广安市省级非遗项目达23 项,“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入选国家级非遗。
坚持“重基层、重基础、重基本”总体思路,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着力提升公共文化质效,统筹推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深入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和魅力竞演活动,建成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重点乡镇7个,省、市、县级样板镇村17个、125个、244个,华蓥市禄市镇获评全省乡村文化振兴“十大魅力乡镇”,广安区官盛镇等9个乡镇获评“四川省100个魅力乡镇”, 文化振兴正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厚积薄发的文化软实力逐步彰显,广安文化名片越来越闪亮。
倡树文明新风
精神文明展现崭新气象
每年自掏腰包数十万元用于免费救援,累计解救各类被困人员上千名的邻水县蓝天救援队队长杜静,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致力于公益寻人, 为数十个家庭找到亲人的个体经营者甘彪,荣登2022年“中国好人榜”一位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不断涌现的背后,是我市持之以恒厚植道德沃土、弘扬文
明新风、构筑文明高地。
巩固文明创建成果——颁布实施《广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展专项治理,补齐创建短板,城市品质整体提升。坚持抓在经常、融入日常,重视习惯养成,既擦亮“面子”又做实“里子”,真正把常态长效落到实处。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所、站),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全市注册志愿者突破55万人。打造“习语润心”思政品牌,建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建设试点学校33个。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启动国防教育基地建设,研发推广精品“国防思政课”。
弘扬担当实干精神——提炼新时代广安城市精神“广土安辑思源奋进”; 广泛组织“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建功十四五·最美广安人”评选宣传活动;号召发起“学习柴云振·担当奋力拼”活动,激发全市X员干部群众学习英雄、奋力比拼的昂扬斗志。
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务实争先的实干之风,在广安大地日益充盈,成为高质量发展最为清晰的注脚。
历史已写下辉煌过往,时间正掀开崭新一页。
新时代新征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安贡献文化力量。
勇立潮头发先声 奋楫扬帆启新程
日照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14日)
舟行千里定于锚,浪掀万丈稳于心。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X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近年来,日照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全市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气象日新,为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有力舆论支持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高举思想火炬,照亮前行之路
“像这样一个码头,以往需要200人运行,现在只需要30人,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科技型,效率全面超越传统码头,综合效率比以往提高15%,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自身业务的高质量发展,也更好地发挥了互联互通、保稳保供、枢纽平台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风和日丽的日照港码头, 工程器械整装而立,听众们围坐在前,听青年宣讲员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加工“热气腾腾”的理论大餐。今年以来,这档电视理论专题节目《理响日照》已经制作播出了5期,深受观众的热烈欢迎,收看量超过500万。
X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面对如何将X的理论传播与X员群众需要更好结合、以“大众话”实现大众化的课题,日照市聚力构建“日学日新”立体式理论传播体系,交出“理响为民”新答卷——
以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推进事业大发展。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ZZ任务,全方位强化理论武装,今年以来,组织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22次,65篇全市理论工作典型做法和理论文章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
不断推动宣讲工作品牌化精细化,以市级“阳光宣讲”品牌为统领,推动品牌建设层层下沉,打造“海曲新声”“红杜鹃”“音乐思政课”“金粉笔”
等70余个子品牌,形成区县品牌全面覆盖、乡镇品牌走村入巷、系统品牌声势迭起的立体化宣讲格局,宣讲活动层次日益分明、力量日益壮大、形式日益丰富、频次日益充足。
推动X的创新理论进基层,一支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宣讲队伍是关键。将宣讲骨干选拔培育的重点放在基层,全市组建起“八支队伍”、红色宣讲团、社科专家团等6600余人的宣讲队伍,针对听众需求,建立基层点单—讲团派单
—讲师接单闭环机制。针对基层需求,创新微宣讲、情景剧、戏曲说唱等形式, 理论宣讲“声声入心”。
“见日之光,天下大明。”从打开手机就能看的“理论速递”微视频,到农闲时节大柳树下的“马扎课堂”“夏日讲堂”,从播撒理想信念种子的“红动日照·团结奋斗新征程”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到百姓讲、百姓演、百姓听的“中国梦·新时代”百姓宣讲活动,阳光宣讲员们活跃在日照大地,一场场深入基层的巡讲巡演,打通了宣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了理论学习热在基层、热在民心。
二、壮大主流舆论,奏响时代强音
号子一吼有力量!
历史和实践证明,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内在要求。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日照市始终坚持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 围绕中央、省委、市委重大部署,聚焦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X成立100周年、X的二十大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围绕乡村振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主题,找准位、站好位、不缺位,持续打好一系列宣传战,将新时代的各项标志性成果宣传好、阐释好,以接地气、冒热气的新闻报道展现我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典型事迹和良好风貌。
持续擦亮中国(日照)新闻摄影周、中央主流媒体日照行、中国(日照) 散文季等重点宣传报道活动品牌,将第四届中医药文化大会、第25届省运会等日照承办的重大活动变为城市宣传新窗口,紧扣经济社会发展脉搏,奏响X群同心、齐力奋楫的交响曲。
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
面向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场,把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坚持
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积极探索新闻宣传机制创新、手段创新、技术创新, 以守正创新姿态迎接媒体格局的嬗变——创新新闻传播机制,聚合市级媒体资源成立宣传会商研判专班,突出“中央厨房”突破、策采编发流程再造、全媒人才培养,大幅提升媒体传播力,日照市县媒体综合传播力在山东省16地市中稳居前三,今年以来在重点央媒发稿1414篇。
全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建成启用,为群众提供“新闻+政务+服务+治理” 的本土化、综合性、权威性的手机端移动平台,成为嵌入基层社会、触摸百姓冷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工具,自9月2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整体宣推启动以来,首月主题传播排名前100部短视频中,日照市共有21部入榜,居全省第1名。
市级媒体内部融合有序推进,“直播日照”新媒体矩阵网聚2500多万用户, 抖音号粉丝量超1600万,位居全国电视媒体前十位,一批现象级新媒体产品“火爆出圈”,助推“正能量”澎湃“大流量”,更让“大流量”迈向“高质量”。
昂首阔步国际舞台,《春鲜》《夏精》等10余部自主制作的专题片在中国国际电视台、凤凰卫视展播,《潮起岚山》系列专题先后3次通过香港卫视面向全球150多个国家播出,双语专题栏目《小城味道》近100部作品在大众网外文频道展示,充分展示小城气韵。“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ZZ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循着总书记的殷殷期望,坚持用笔头记录精彩时代,将作品书写在脚下热土, 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深入生活,传递信息、传递真相、传递信心,不断凝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最强音。
三、强化价值引领,涵养城市精神
2023年9月27日,游客如织的滨海小村吴家台分外热闹,这里举办的“实诚日照人”月度人物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见面会上,评选出了首批15名“实诚日照人·经营商户”,引来喝彩如潮。
“实诚”二字,是日照市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全民实践的厚积薄发,也是新时代建设美德日照、信用城市的发力点,越来越成为日照人民最鲜亮的名片。近年来,日照市已培育中国好人80人、山东好人430人,表彰各行各业“实诚日照人”77名。文明,已经内化为日照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和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
才能发挥更大威力。”
2017年,日照市以全国100个地级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20年,再次以全省地级市第一名的成绩蝉联文明城市称号;2023年,成为山东省唯一一个入选全国网络文明典型案例的城市。
在法治层面,制定出台《日照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在乡村,大力实施移风易俗三年行动,相关经验多次在省级以上会议作典型发言;在学校,以全环境立德树人扣好孩子们的“第一粒扣子”,培育“十礼童行”等教育品牌,构建起“家校社网”全域联动的育人格局;在机关,突出X员带头,组织开展“文明双向共建”“X徽在闪耀”等活动,以“X旗红”引领“志愿红”;在网络,聚力培树“日照天天正能量”网宣品牌,聚焦放大凡人善举、小城大爱,让文明新风浸润网络空间;在全社会, 以先进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群众,深化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汇聚起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城市文明风”与“人间烟火气”紧紧相拥。不断延伸服务群众触角,日照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18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50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实现了全市域覆盖;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县级融媒体中心阵地、队伍、活动融合,文明实践实现“上网入云”,“零灵发”灵活就业平台为25 万用户提供全天候招工就业服务;探索推行“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融媒传播” 工作模式,全市20个乡镇(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社会工作服务站阵地实现一体化运营,68个具备条件的村(社区)在原有文明实践阵地基础上设立社工室,让文明在基层深深扎根。
以群众现实需求为导向,深化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籍人群、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打造“摆渡爱心食堂”“礼让斑马线” “小草学堂”等100余个金牌志愿服务项目,为群众用餐、出行、教育等提供全面支持,屡获国家级、省级志愿服务项目奖项。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69 万余人,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9万余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文明“涟漪效应”持续放大。在山东省群众满意度“社会帮扶类”调查中,日照市连续3年排名第2位。
四、推进文化振兴,紧贴时代脉搏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
2021年3月,一部《经山历海》登上央视一套。这部由日照作家写作、以日照故事为原型、全程在日照拍摄的电视剧荣获第33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提名奖。原著中,女主人公吴小蒿为楷坡镇引入全智能大型深海养殖网箱,看着城乡新貌发出心声:“这是时代的缩影,是历史的定格。我吴小蒿,虽然只是一个小小镇长,但也经山历海,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建设者之一,幸甚至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为了更好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日照市不断健全文艺项目规划策划、创作扶持、配套奖励、精品评选等机制,催生了《时间的压力》等高峰性文艺精品,一系列特色浓郁的诗歌散文、书法画作、歌曲舞蹈不断涌现,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日照特有的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将时代的华章落在笔尖,山海的经脉铺在卷中。2023年,日照市成为省内首个“中国散文之乡”。
要植根历史、接续传统,更要融入当下、面向未来。
2023年11月14日,东夷文化座谈会在日照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等单位的16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赴这场“探源之旅”。近年来,日照市致力于东夷文化的整理挖掘、传承转化,政校研协作、体系化构建、多学科交叉的东夷文化研究格局正在形成。正如与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所说:“远古的文明投射出宏大的时代,让我们不忘自己的来处,与过去并肩前行,然后抵达更辽阔的未来。”
革故鼎新、辉光日新。依托丰富的在地文化,日照市深入落实文化“两创” 方针,积极融入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海岱考古”重大研究,擦亮莒文化、沂蒙画派等文化品牌,不断构建全域文化“两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推进“山东手造·优选日照”工程,评选手造项目两批共100强,认定手造展示体验示范点培育单位27处,探索出了一条“保护发掘、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配套产业、营销推广”的传承新路。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五莲皮影壁灯《冰裳蝶舞》进驻冬奥村,被北京市残联评为“最佳冬奥礼赞奖”。在山东省第25届运动会上,以葫芦烙画、日照刺绣等为代表的“手造潮品”再次达成了传统手艺与现代潮流的巧妙融合,实现了乡土文化在当代的华丽转身。
日照这座小城,被文化之美雕琢得筋骨玲珑。坐落在海岸的大剧院灯火通明,“开幕演出季”“合家欢艺术节”“亲子艺术节”等演出品牌异彩纷呈,
面向人民敞开艺术的怀抱;市图书馆、市美术馆、市博物馆新馆先后落成,积极拓展“24小时自助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等公益服务模式;63座兼具图书借阅、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各类功能的城乡书房星罗棋布,为市民提供“小而美”的精神滋养;一路向北,白鹭湾美术馆小镇为城市中疲惫的灵魂提供了一处栖息地,也绘就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艺术篇”。2023年,全市共开展农村电影放映3万余场、“一年一村一场戏”演出3千余场,“周末文艺大讲堂” “艺术的光合作用”等特色文化活动拉近了“诗和远方”,让文化成为日照人日用不觉的生活艺术。
今年以来,第十四届中国(日照)元旦迎日祈福大典、日照日出音乐节等文化盛典先后举办,这座古朴又时尚的城市正与她所热爱的人们共赴山海、向阳而生。
历史已成辉煌,征程已经铺就。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在新的起点上, 日照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意气风发、昂首前行,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以百舸争流不让半尺的热情、千帆竞发不落丝毫的奋斗,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日照篇章贡献力量!
重实践强本领 为“十项行动”赋能聚力
天津市加强干部履职能力系列培训综述
(2023年12月6日)
这,是一节节重实践、强实战的“练兵”课程;这,是一场场增本领、长才干的“充电”之旅;这,是一次次明思路、促发展的“赋能”行动。
为更好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今年以来,我市聚焦行动目标任务,精心组织举办干部履职能力系列培训,全方位提升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水平,助推我市把X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
从早春三月到金秋十月,从万物复苏到稻花飘香,收获了累累硕果。
一、围绕中心大局系统谋划推动
“《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的发布实施,一是解决了人才引领驱动的问题,包括引育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延揽储备青年人才,培养选拔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在推进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专题研讨班——“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专场上,市科技局X委委员、副局长祖延辉为大家作了《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专题讲座。
X的二十大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着眼落实中央部署,去年底,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并写入今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十项行动”成为打开天津今后5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门的“金钥匙”。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事关X和国家发展大局。
市委组织部坚持“全市工作重点在哪里,干部教育培训就跟进到哪里”, 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制定出台《关于聚焦服务市委“十项行动”推动全市组织工作提质增效的实施方案》,结合开展“忠诚铸魂”“聚力提质”“瞪羚淬炼”,将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培养造就新时代好干部、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今年3月起,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委X校和行动牵头部门举办的专题培训班正式开启,每期3至5天时间,共举办10期。同时,配套安排财源税源培育、推动企业上市、招商引资与项目服务等29期业务培训班和6期网络培训班,构建分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培训体系。
从专题辅导到案例教学,从分组讨论到现场授课,学员们纷纷感叹道:“这样的培训,真是太及时、太必要、太解渴了!我们相当于接受了一次思想再充电、业务再锤炼!”
二、突出精准施训提升培训质效
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履职能力要求各有侧重,实施能力培训就要体现差异化,不能上下一般粗、简单“一锅煮”。
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严格按照岗位职责与培训主题点名调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帮助干部更好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
“比如,对机关干部,要以加强思想ZZ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和廉洁从政建设为重点开展培训,提高抓谋划、抓部署、抓督察、抓落实的能力。对基层干部,就要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以提高发展经济、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做群众工作等能力为重点开展培训。”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通过听取50余家相关部门意见、在线开展学员问卷调查等方式,切实摸清干部知识空白、能力弱项、经验盲区,真正做到紧扣需求,按需施教。截至目前,共调训各区、各部门分管负责同志900余人次,延伸调训各区相关部门、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和市级机关业务处长1600余人次,各级干部参加网络培训累计达13万人次。
教师是干部教育培训最宝贵的财富。我市坚持“学界讲理论、政界讲政策、业界讲实践”,先后邀请名专家学者登台授课,11名市领导、25名国家部委司局长、88名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走上讲台,11名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作报告,让政策制定者、地方实践者和行业专家各教所长。
“我对市委X校ZZ学与统战理论教研部主任张亚勇教授的讲座,印象尤为深刻,独到的见解,让我深受启发。”天津渤海化工集团X委书记、董事长王俊明说,渤化的很多工作与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密切相关,专门制定了32项促进落实方案,我们也是生产行业的绿色低碳大户,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势
在必行。
三、强化实践导向增长实战本领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实战是最有效的历练。干事创业的“金刚钻”从哪里来?说到底,就来自干中学、学中干。
我市秉承“干而论道”,坚持“实用化”课程设计,运用“实战化”培训方法,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港产城融合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等主题,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安排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先进典型等进行政策解读、任务解析、难题破解、方法传授,帮助学员找到切合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金点子” “好方子”。
同时,加大案例式教学比重,开发天开高教科创园、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等一批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实践的鲜活案例,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中国信创谷等20余个实践创新一线点位开展现场教学,让学员们实景式演练、沉浸式体悟,真正取到“真经”、学到实招。
“这些接地气的理论课、重实际的技能课、可借鉴的案例课,为我们有效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学员们赞不绝口,对未来愈发充满信心与干劲,“我们要吃透中央精神、把准市委部署,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在自己领域干出新气象、新作为。”
滨海新区副区长张桂华说:“今后五年,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部署,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增强科技创新对滨城人才高地的支撑引领作用。主动融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推进新区14个重大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引育国内一流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赋能产业创新和人才生态建设。”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我们将深入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持续深化实施学校‘十大专项行动’,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天津医科大学X委书记颜华表示,学校将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以获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重组建设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为契机,进一步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筑巢引凤”,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发展,深度融入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打造生物医药科技创新高地。
百舸争流千舟竞,大海扬帆奋者先。眺望前路,学员们信心倍增,摩拳擦掌,定将乘风破浪、奋勇前行,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铸魂增智勇担使命 正风促干再建新功
中卫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阶段性综述
(2023 年 12 月 8 日)
市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全市检视查摆问题三批次131个,制定整改措施191条;医院预约诊疗率达90%。
一次次调研、一个个举措、一项项整改,不仅凝结着为民办实事的实干担当,也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学思想、强X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主线和根本任务,充分借鉴运用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成功经验,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教育引导广大X员、干部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一、坚持真学实悟,感悟思想伟力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积极参与,研学精学是每一位X员的必修课。为了让学习对象全覆盖,让上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下至流动X员、退休老X员、特殊X员群体都能畅享这学思践悟的理论盛宴,我市创新“四学联动”,坚持分类施策,突出“抓两头、带中间”,重点抓好市、县(区)两级领导班子和特殊群体X员,带动全市广大X员深入开展理论学习。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是我们X的优良传统。市级领导干部坚持学在前、作表率,以举办高质量读书班开局,带头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及时补课补学,示范带动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举办读书班72 期,专题研讨650余次,推动X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
各级X组织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双随机”学习交流机制, 全市1800余个基层X组织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X日等,采取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组织X员干部静心学习、潜心思考,在理论学习中品悟真理味道、掌握看家本领。
针对2238名流出X员和228名流入X员,各级X组织用活“线上”资源,通过群、公众号等定期推送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文章,让X员
离乡“不离学”。针对年老体弱X员,通过“送、讲、听”的方式,打造家庭“流动课堂”1095场次,为老X员送学上门。针对“三新”组织X员,充分用好“红色驿站”“司机之家”等平台,提供学习资料、学习环境,引导新就业群体X员在空余时间参与学习,立足岗位多作贡献。
“组织对我们老X员特别关心,不仅送来慰问品,还送来学习资料,如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些重要讲话汇编,我就特别爱看。”66岁的李兰州已有38年X龄,他直言,学习让他更加明确老X员发挥余热的方向,今后他会在社区用一言一行激励群众、带动群众,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坚持真下真访,深入开展调研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把“四下基层”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准确把握“深、实、细、准、效”五字诀,坚持在科学选题、精准破题、全力解题上下功夫,切实将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变成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金钥匙”。
“课题来源于问题”。全市各地各部门从解决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问题”出发,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关键小事”入手,前瞻性、全局性、整体性思考谋划调研选题,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明确调研方向,“小切口”靶向确定调研课题490个、正反典型案例197个,找准找实调查研究方向,凝聚起大兴调查研究的共识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X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市委主要负责同志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农村、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开展调研20余次,身体力行推动蹲点调研和日常调研深入开展。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坚持将调查研究同单位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开展专项调研、蹲点调研1010余批次,找问题、抓细节、促落实,累计发现问题520余条,提出对策建议440条,以“真调真研”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实招实效”推进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真改实改,扎实破解难题
始终坚持把问题作为时代的声音、创新的起点、发展的动力,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向问题开刀,对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努力把问题查找得更准更实、研究得更深更透,切实找准找实问题症结和矛盾本质所在。
“基层是富矿,高手在民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坚持开门搞检视, 认真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组织领导干部进社区、入村组、下企业,通过“开门听、自己找、群众说、集体议”等方式,深入检视查摆影响制约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131个,制定整改措施191条,确保真找问题,找真问题。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全市各地各部门发扬共产X人最讲认真的作风,对查摆出来的问题一项一项制定整改措施,能当下改的立查立改、即知即改,一时解决不了的限期整改、到期对账,做到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严之又严、实之又实,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坚决杜绝讲起来“雷声阵阵”,改起来“毛毛细雨”。“我们通过召开整改整治工作推进会、下发工作提示等方式,督促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单位)已整改销号问题89个,切实以解决问题的成果检验主题教育的效果。”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整改整治组有关负责人说。
“检视整改成效如何,基层是‘晴雨表’,群众最有发言权。”国家税务总局中卫市税务局X委书记、局长曹雪峰介绍,市税务局把解决历史遗留城镇住宅“办证难”列入主题教育“问题清单”,在市委和政府主导下,组建工作专班,会同多方力量联动,细化梳理出涉及规划许可、竣工备案、欠缴税费等8 个方面“办证难”问题。目前,已帮助2.75万户居民拿到了房产证,化解率达98.89%,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真实惠。
在做好问题整改的同时,主动承接自治区第一批主题教育“教育领域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就医突出问题”等专项整治任务,结合中卫实际,增加“农村公路安全隐患问题”专项整治,形成“8+1” 专项整治体系,印发9个专项整治推进计划,制定整改措施105条,以更加有力举措扎实推进主题教育。
四、坚持真抓实干,聚力推动发展
“路平了,好走了。”近日,沙坡头区宜居家园A区、B区和B1区共8000余平方米路面实现了硬化,居民的“心病”治好了。
“我上午在家用手机从公众号上挂了下午的专家号,按时间来,不用排队,不用等。而且拍好的片子都是在机器上取,或者手机上也能看检查结果。” 53岁的市民赵淑霞直言现在就医让人舒心、暖心。
……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卫市坚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组织引导X员、干部紧紧围绕“五个聚焦”,着力把主题教育成果体现到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上。
——聚焦破难题、促发展。推行市级领导包抓特色产业、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机制,全力以赴抓招商、促开工、稳投资。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1302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综合受理、集中审批、一窗出件,累计为中小微企业退税减税降费1.53亿元, 受益市场主体1.56万户。
——聚焦办实事、惠民生。细化梳理“为民办实事”11个方面48项重点任务,新增幼儿学位600个、停车泊位数6817个,增加11家公立医院专家门诊次数, 力促“保交楼”全部达到交付条件,“一案一策”化解信访积案153件,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专项整治的效果。
——聚焦防风险、保安全。全面落实自治区X委十三届四次全会部署和“1+37+8”系列文件精神,全面落实“1+6+1”市域社会治理政策措施,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排查整治,目前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36.84%。
——聚焦稳生态、提质效。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X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和“1+4”系列文件部署要求,严格排污许可管理,深化排污权交易,推进碳排放权改革,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聚焦重实干、求实效。扎实开展ZZ素质、工作质效、干事激情、作风形象“四大提升”行动和“晾晒评比”促“比学赶超”活动,严肃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严格发文、会议审批,抓好精文减会,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
……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下一步,中卫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勇担使命、再建新功,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中卫实践新篇章。
转作风 抓落实 促发展
宽城区持续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6日)
长春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长春市宽城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部署要求,聚焦培树“严新细实”优良作风,坚持以“三新三做”为引领,推动广大干部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激励担当作为、营造赶超氛围,为加快长春北部现代核心区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一、淬炼新作风做满弦开弓的有为者
打铁还需自身硬,良好的作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在长春市部署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任务后,宽城区第一时间组建领导小组和专班机构,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班工作组,各组组长、副组长均由处级领导干部担任。宽城区委书记先后在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动员会和推进会上明确提出, 要高标准、严要求抓好作风建设,为从严从实推进作风建设奠定了总基调。同时,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研究出台的《实施意见》,同步配套“五个一批”“区委点题·街镇(部门)答卷”“赛马”考核、“3035计划”和常态化调研“六项措施”5个实施方案,作为宽城区抓作风建设的总遵循、总抓手,推动全区干部队伍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
发卷子,开展“区委点题”,刹住“躺平懒政”之风。加强作风建设关键是要聚焦“思想病灶”,来一次精准的“外科手术”。为此宽城区直面问题, 不回避矛盾,结合实际案例,以“点题”指向的方式,把“落实区委部署打折扣、争先越位劲头不够足、谋大事干成事不主动”等问题,作为街镇(单位) 靶向整治的重点,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见人见事的方式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同时,全区上下同向发力、同题共答,采取单位部门认领、组织把关方式,反复多轮研究、论证,确定40个区委点题、街镇(部门)整改项目,并进行周调度、月讲评,持续跟踪整改。
压担子,启动“赛马考核”,激发干事创业动能。宽城区聚焦中心大局, 在经济、信访、应急、X建、包保责任落实等领域科学设置“赛道”,成立专项考核组,深入工作一线,建立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纪实档案50余份,实时对各层级各类别领导干部进行亮榜排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同时,将考核结果贯穿至干部选拔任用、激励培养、监督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及时把考核中涌
现的“干将”“猛将”“闯将”使用在关键岗位,先后调整干部5批次89人,真正让具有“严、新、细、实”优良作风的干部吃香,激励干部主动培树新风、践行新风,凝聚振兴发展、合力攻坚的强大动力。
架梯子,实施“3035计划”,厚植争先竞优土壤。宽城区加大培养使用30 岁左右科级领导干部和35岁左右处级领导干部力度,并结合“314151”“双百双千双万”工程,组织80后基层一线优秀区管干部赴杭州、嘉兴等地开展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全方位提升干部综合素质、转变作风。同时,组织27名科级年轻干部开展结构化面试,动态更新年轻干部储备库,促进干部队伍新老更替、有序递进。截至目前,先后选送50名年轻干部到项目建设、市容环保、信访维稳、安全生产、乡村振兴“五个一线”进行历练,厚植“担当作为”沃土,在转作风中全面提升能力素质。
照镜子,抓牢“六个一批”,畅通能上能下渠道。宽城区坚持将褒奖鼓励“实干有担当”干部与惩处警醒“躺平不作为”干部相结合,健全完善“一推三评”选树一批、“两个突破”使用一批、“五种情形”调整一批、“两个办法”处理一批和“六看一清”容错一批等干部作风建设“六个一批”工作机制, 切实发挥正向激励和反面警示导向作用。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大胆使用了一攻坚克难、敬业奉献的干部,合理调整了一批不胜任现职的干部, 严肃处理了一批违法违纪的干部,不折不扣把“六个一批”落到实处,有效释放改进作风、鼓励担当、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
二、焕发新活力做攻坚克难的排头兵
软肩膀挑不起重担子。
今年,宽城区围绕构建“一核引领、两区融合、五业联动”发展格局,激励广大X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突出一个“闯”字,敢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以个人作风能力新提升推动全区产业项目取得新进展、域内实体经济实现新突破。
宽城区通过制定《宽城区2023年重点项目包保推进工作方案》,构建“区级领导、责任单位、项目秘书”三位一体包保机制,一项目一专班,确保项目建设进度有人盯、问题有人解,全年开复工5000万以上项目55个,全力护航重点项目建设。截至目前,中车整体搬迁、天和物流园、久丽日用品生产项目已竣工投产;裕隆汽车零部件制造、云辉环保科技等项目已完成土建工程;上海路北地块(万达广场)、区医院异地建设等项目正在进行主体建设,中粮油脂、
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扩建项目正在办理项目前期手续。
同时,宽城区紧紧围绕轨道客车、汽车零配件主导产业和食品、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等特色产业,聚焦补链延链强链,组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 招商活动,奋力推进优质项目落位。区级主要领导专程赴北京、保定、杭州、南京等地,开展带队招商、叩门招商,积极对接项目,重点跟踪推进风帆蓄电池、鲜啤30公里啤酒加工、清华启迪园、三一制氢装备制造、碳纤维制造等, 力争项目尽早落户宽城。
通过围绕北京大街西历史街区、万达东地块、国商百货、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闲置土地、楼宇、厂房资源,倾力推介域内闲置资源,并紧密跟踪有意向的投资主体,推动国商百货、国贸明珠对接京东超级体验店项目,原宜家地块对接比亚迪城市空间项目,智能制造产业园对接广东奥莱敏控,努力把闲置资源变成潜力大、税收好的优质项目,增强经济活力。
此外,宽城区推动的50户企业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有35家企业通过审批;115户科技企业顺利通过评价进入科技部中小企业库,同比增长130%。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长春博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长春市(饲料加工产业)专家工作站,推动金沙数控、保卓、辣小鸭等13户企业与中科院应化所、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在长高校院所精准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三、激发新担当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一直以来,宽城区都将增进民生福祉放在工作首位,切实以作风建设践行为民宗旨,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并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10大领域、52项民生实事,精心组织、攻坚克难,全年投入资金约4.66亿元,确保各项民生实事有序、有效推进。
宽城区通过创新实施“红帆项目”,列支150万元启动资金,统筹基层治理专项经费和“幸福小区”创建经费,持续撬动社会资源,并开展“邻里守望” “幸福小区”“品质服务”“惠民暖心”等5大类36个重点项目,依托“平急结合体系”,推动52个机关单位下沉基层认领项目,通过实施“花海绿波”“檐线清网”等城市更新项目,破解“毁绿种菜”“空中飞线”等长期困扰基层的难题堵点,推动为民服务常态化。
同时,通过聚焦群众衣食住行,宽城区在社区X群服务中心、小区邻里中
心搭建了71个“幸福食堂”“幸福驿站”“幸福学堂”“幸福医馆”服务阵地, 建立居民群众便利就餐、让利购物、随时学习、及时就医的服务链条。其中, 拥军大院社区联合马跑跑养老服务公司开办“幸福食堂”,日接待群众达300余人次,受到广泛欢迎。截至目前,全区各街镇先后举办专家义诊、便民大集、早教课堂等活动600余场次,受益群体12万余人次。
在抓就业方面,宽城区通过组织召开“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万人驻(助)万企”、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15场,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0170个,城镇新增就业830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全部及时安置就业,并扎实做好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救助金、临时救助金、两节慰问金7124.21万元,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此外,宽城区通过积极争取省、市福彩基金270万元,完成了社区基本养老提升行动项目建设,1家养老服务中心和2家敬老餐厅投入运营;大力引入8家社会组织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家政、助洁、助浴等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截至目前,宽城区全年共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28场次,惠及14余万人次。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未来,宽城区将持续在深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中下更大功夫,不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担当作为的干事创业生态,以作风建设实际成效推动发展、造福于民。
砥砺初心建功新征程 勇毅前行再谱新华章
营口市人大常委会 2023 年工作综述
(2023 年 12 月 6 日)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砥砺初心、勇毅前行。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坚持X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凝心聚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担当中探索创新,在实干中依法履职,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推动营口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从今日起,本报开设“依法监督履职为民”专栏、专版,全方位展示市人大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和人大代表的履职成效。
回首一年,风雨兼程,步履铿锵;总结一年,春华秋实,成果丰硕。翻开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的履职历程,一场场审议表决、一次次创新实践,记录着市人大常委会推动营口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一份份意见建议、一件件民生实事,承载着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辛勤汗水和倾情为民的责任担当。
这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X中央和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X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刻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和实践要求,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依法召开常委会会议9次、主任会议17次,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报告33项,依法选举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00人次,高质量办结代表议案2 件、代表建议220件圆满完成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推动营口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一、旗帜鲜明讲ZZ提高站位顾大局
思想指引行动,ZZ引领方向。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ZZ机关“第一属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毫不动摇地把X的全面领导贯穿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
理论育人、思想铸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ZZ任务,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一体学习领会、整体贯彻落实。自觉养成在吃透X中央精神前提下开展工作的习惯,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X中央大政方针政策,通过常委会X组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全方位、系统化深入学习,切实让X的创新理论在头脑中扎根、在思想深处铸魂。
与X同心,跟X同行。始终坚持在市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凡是人大重要会议、重要立法、重要工作、重大事项等,都及时按程序向市委请示报告,并按照市委要求抓好落实,确保人大各项工作始终与市委同心共向、步调一致。坚决贯彻省、市委人事意图安排,坚持X管干部原则与依法行使人大选举任免权相统一,圆满完成省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开展人事任免案审查、干部任前“4+X”法律知识考试,人事任免工作程序更加健全规范,全年依法选举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00人次,确保X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履职担当,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常委会X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坚持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和全市发展大局找定位、谋发展、添动力,制 定《营口市人大常委会贯彻〈营口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实施意见》,听取审议“港产城”融合发展和“辽河文化产业带”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两项决议落实情况的报告,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及一季度工业经济“开门红”等事关改革发展重大问题专题调研,主动向中心聚焦、积极为发展聚力,以高质量人大工作推动营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法为振兴惠民立匠心耕耘结硕果
“法者,治之端也。”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础。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有要求、实践有需要、群众有期盼的重点领域、热点问题,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确保出台的法规行得通、立得住、真管用。全年完成2部法规的制定、4部法规的修改、6部立法项目的调研论证,立法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作为东北地区民营化程度最高、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民营经济是我市发展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最宝贵财富。11月1日是我市“民营企业家日”, 也是《营口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正式实施的日子,当天第三届“营口民营企业家日”座谈会隆重召开,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轲轶对《条例》进行了解读。《条例》作为市人大常委会今年立法工作的一项重磅级成果,其出台的主要目的是为营造我市民营经济繁荣发展的良好政策法治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建设全省民营经济标杆城市提供法治保障。为确保立法的科学有效,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召开论证会、座谈会及各类工作会议19次,征集包括民营企业家在内的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建议170 余条,并积极予以采纳吸收。《条例》是X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后,全国出台的首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体现了市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X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决心和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
市容和环境卫生作为城市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座城市发展状况、管理水平、文明程度的直观反映。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胜之年,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因地制宜开展“小灵快”立法,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制定《营口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对城市临时建筑物搭建、户外广告牌管理、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等突出问题作出明确规范, 使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从此有法可依,为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保驾护航,《条例》将于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实施。相信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保障和有力推动下,营口的城市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