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目 录
新华传媒智库调研组执笔张春龙:
江北新区顶山街道“融治理”创新改革调研报告 1
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7
仙游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加强农村基层X组织建设 10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关于内蒙古、吉林两省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调研报告 12【更多 文库:dadawk01免费领取】
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
广西壮族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情况调研报告 14
宿迁市扶贫“三会”潘玉利、高行舟:
关于化解潜在返贫风险的调研与思考 16
关于生态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21
颜铭、张开迪、刘宸汁:
云南省永胜县崀峨村“8·26”冰雹救灾的思考 25
江苏省溧阳市纪委监委课题组:
溧阳 用好用足纪检监察建议 28
成都中信银行赵霜、宜宾市X委侯刚:
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四点思考 29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关于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31
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关于豫鲁两省农村饮水情况的调研报告 33
李国生、幸伟、梁淑慧:
【更多文 库:dadawk01免费领取】
对新时代人民政协“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思考和建议 35
海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傅国华:
提升海南“三农”人才吸引力的思考 38
“河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组:
引导“新基建”出城进乡 按下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快进键” 41
文松清、梁志慧、王贵兰、龙丹:
从金融供需角度看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问题 基于黔东南州的调查 44
广东岭南通股份有限公司吴嘉茵:
实现粤港澳交通一卡通课题调研报告 50
王海忠、李冬生、李杰、李新华:
国家林草局关于城市周边森林防火工作的调研 56
辽宁师范大学赵岩:
对X史教育基地推进X史宣教工作的思考 60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谭光勇:
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64
中共丰县县委X校周艳娜:
关于丰县决战脱贫向小康的调研 69
朱民、郑重阳:
关于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思考 73
中国人民银行楚雄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调查和思考 86
黄燕熙、韦才煌:
来自马山县林圩镇乡村风貌提升工程的调研 92
中共山丹县委X校龙作联、杨娇:
来自新开村的调研报告 逐梦“金窝窝” 96
“全科”构建现代化新主城的“善治”样板
江北新区顶山街道“融治理”创新改革调研报告新华传媒智库调研组 执笔 张春龙
(2021年2月2日)
南临长江、北枕老山的顶山街道位于江北新区的中心腹地。近年来,对标新区现代化新主城的城市定位,以及新区赋予的“乘风破浪争‘首善’”之发展重任,街道立足内涵式社会综合治理改革,将人员队伍重整、机制职能融合、智慧技术赋能等作为重要的创新抓手和驱动引擎,初步蹚出了一条可覆盖和联动全域的“融治理”改革新路径。
在1月28日举办的南京市江北新区顶山街道“融治理”创新改革推进会上, 南京大学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童星指出,顶山“融治理”模式“顺应了国家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符合人民群众的高效便捷综合服务需求”。
一、发展篇
机遇叠加开启“融治理”改革路
对接江北新区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战略定位,作为新区核心区的顶山街道得益于江北新区国家级新区、江苏自贸区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已进入转型、创新和提质跨越的重要时期。不仅街域面貌整体焕然一新,现代商业中心拔地而起、街巷步道整洁有序,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建设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核心地位更加显著。2015年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获批,2019年江苏自贸区
(南京片区)落地顶山,江北新区正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主战场,全城建设的新主城、新空间,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领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机遇背景下,地处新区腹地的顶山街道历经两次区域划转,一方面总面积由过去的仅29平方公里调整至62.8平方公里,成为江北面积最大的街道,另一方面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成为新区核心区街道和“双区叠加”发展的重要承载地。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国际健康城、江北新区市民中心、江北新区图书馆等一大批城市新地标和重大项目纷纷落户顶山,带来了公共服务的丰富
— 1 —
多元;区内循环快速化通道江北大道高架、沿山大道穿境而过,定淮门长江隧道、应天大街长江隧道、南京长江五桥3条重要过江通道连接南北,便捷了顶山居民的交通出行;绿水湾湿地公园、青奥体育公园、滨江步道让顶山更具生态魅力;中央商务区、研创园两大产业平台为顶山借力借势、以商招商、以才引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今的顶山街道,正围绕宜居宜业宜创目标, 推动建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绿色宜居城区,实现城区面貌质的飞跃。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顶山街道作为全国4万多个最基本的社会治理单元之一,用上下齐心的合力,不断迎难而上,取得了防疫与复工复产的“双胜利”。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突破14.6亿元,同比增长46%;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7.1亿元,实现增速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59亿元,实现增速59%,有效提升街道在新区的经济“首位度”。街道财政所在南京市镇街财政机构标准化建设验收中取得示范单位第一名的好成绩。
转型中蕴含新挑战。在城市体量快速攀升的曲线背后,顶山的人口数量由原来的6万-7万人,增长至现如今的近23万人,并仍有越来越多来自南京市区、宁镇扬等周边城市的人群正在涌向街道定居。同时,因“两区叠加”的新发展要求,辖区内各大小工地数量已从往常的20-30家,扩增至百余家,管控体量增加了三四倍。城市建管体量增大带来治理难度加大,对全街的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服务不断档、治理不缺位,正成为街道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探索篇
“五大融合”丰富“善治”内涵
为切实做好新区腹地、核心区以及“双区叠加”系列承载工作,街道以五大方面的融合改革,将“全科”“高效”的为民服务、为企服务落至细节、送至实处。
X建融合:构建区域化的“X建链”。通过与驻街单位上下联动、组织联建、X员联管、发展联谋、服务联办、阵地联用,实现共抓组织建设、共享X建资源、共促人才成长、共育区域文化、共谋社会治理、共推区域发展的“大X建”模式效果。
特别是在自贸试验区背景下,街道按照行业属性划分,对辖区“专属网格” 单位的X建资源进行了系统规划,建立起金融科技X建链、企业发展X建链、
— 2 —
医疗健康X建链等专项链,并将其作为“网格化社会治理”的有益补充,形成社会治理和区域化X建对街道高质量发展的“双轮驱动”效应。在每个X建链中,链长由街道分管领导担任,内设共建例会制度和红色清单制度,要求各节点单位在年初提出“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等三张“红色清单”, 以更好贯彻“六联六共”主张,更精准地落实区域X建任务。
职能融合:打造“一支队伍管执法”。街道通过整合城市管理、安监、市监、环水等部门,成立综合执法大队,并以科队分离、条块结合的创新思路, 确立了“5+3”的组织架构,即大队内设5个科室及3个综合执法中队,探索落实“1+4+N”(1个综合执法大队、4个执法条口、N个执法事项)的工作运行模式, 使得“执法高度综合、层级高度精简、力量充分下沉、效能充分提升”。
除执法队伍和机制的融合外,面对在执法范围极速扩大、执法对象更加复杂、执法主体构成多元的发展新情况,街道综合执法大队还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通过无人机、车载云台、
“江小虎”铁骑摩托车鹰眼探头、4执法记录仪、4对讲机等信息化装备, 依托“云上顶山”全域指挥中心,基本实现执法的智能化、信息化、全域化和城市治理问题的“快速发现、快速处理、快速反馈”。
多网融合:形成“1+X”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按照服务边界一致、服务标准一致、人员配备一致的原则,街道全面整合社会治理网格、城市治理网格、派出所警格、X建网格以及安全生产网格等条口网格,科学划分出125个网格。同时吸纳小区物业、业委会、社会组织等社会服务人员转化为兼职网格员,统筹安排225名机关干部、98名政法网格员下沉到基层一线网格,广泛宣传发动网格内的热心X员群众,择优招募,着重引导网格内的乡贤、名人、退休老干部的加入,汇集多方力量,共同构建起以“1+X”组团式服务为基础的网格化治理体系。
其中,“1”是网格员、执法队员、警格员三支专职力量,“X”是物业、社会组织、共建单位、机关下沉人员、志愿者等兼职力量。在组团式服务中, 街道以网格组的形式,除调动网格员、警格员、执法队员外,还发动全街34家物业公司以及辖区社会组织参与中,将服务管理项目化、专业化。
同时,依托于街道“云上顶山”全域指挥平台和城市智慧治理App的智能辅助,街道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已建立起“问题发现、指挥调度、现场勘查、处置反馈”可视可回溯的闭环机制,为三支专职力量的高效联动和联合处置提供了
— 3 —
“自上而下分派”与“自下而上流转”双线并行的统筹调度保障。
服务融合:“全科”代办帮办便民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在审批服务的硬件建设方面,新区首台自助服务机落地顶山街道,实现了社保“市民卡”即办即拿、社保清单打印、交通违法自助缴罚、智慧IC便民储值、证件照片自助拍照等24小时自助服务“不打烊”。在软件建设方面,街道则通过“全科”化代办帮办服务改革,横向打破了社保、民政、残联条线业务壁垒,建起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全科窗口”,确保让居民“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 就能完成全部事项办理。
为落实做实做精网格的要求,推动“全科”服务触角延伸,自2020年11月份以来,街道市民诉求处置中心还在全街10个社区全面推进“网格E家”服务站点建设,即以“1+10+N”便民服务体系建设(1个便民服务中心,10个社区便民服务站,35个网格便民服务站点),将服务触角尽可能前移,全力打造“10分钟网格便民服务圈”。各网格站点以“线下+线上”的形式,涵盖网格议事、服务代办、矛盾调解、X员报到、文娱休闲、便民服务等多项内容,以及e办事、易生活、议事会、益服务的不见面“4E服务”,切实让居民群众享受到更贴心、更称心的“家门口”服务。
技能融通:强调“大全科”体系建设和全科人员培养使用。以全科窗口、全科机关、全科网格为主要内容,街道搭建了一套完善的“全科”培训培养、实践运用、考核评价的机制。通过“讲、学、考、练”多种形式,街道各条口部门梳理业务技能清单,印制全科学习手册,通过笔试和实操完成对相关人员的技能考核与鉴定。
同时坚持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把“网格E家”作为全科网格员的“练兵场” 和“主阵地”,通过疫情防控、防汛排涝、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的实战检验,让全街网格员能力不断得到历练,通过线上自学、交流互学、集中授课、小班教学等持续引导一线网格员不断强化全科式便民服务理念,真正打造起一支“一专多能”的全科式为民服务队伍。
三、启示篇
为街域治理现代化贡献顶山经验
顶山街道的“融治理”模式充分整合了现有的各类管理资源和管理力量,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善治”的效果,为“首善街道”的建设贡献了力量,为主城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和启示。
— 4 —
启示一:基层治理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坚持X建引领,通过压实基层X建把握改革整体方向。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基层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强X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夯实基层治理的“地基”,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顶山街道“融治理”的改革实践,始终坚持以X建为旗帜引领,通过区域化“X建链”的建设,与驻街单位上下联动、组织联建、X员联管,共享X建资源,把街道范围内“专属网格”单位的X建资源进行系统规划,推动了X组织向基层延伸,切实把X的ZZ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成了社会治理优势。
启示二:基层治理的改革和创新必须是整体性的,通过全方位的改革实现基层治理的跨越。社会治理越到基层,面对问题就越复杂,尤其在城镇化、信息化、现代化快速推进的时期,个人利益诉求多元,基层矛盾更为复杂,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已很难满足新形势需要。顶山街道现代化新主城建设的快速推进,更是跨越发展的典型体现。无论是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的系统性改革,成立一支综合的执法队伍,还是网格、平台的融合,建立起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 以及服务手段、服务内容的融合,建立起现代化的便民服务体系,都体现了基层治理改革和创新的整体性,也正是这种全方位的改革,才实现了治理效率的巨大提升。
启示三:基层治理的改革和创新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最大化地满足基层老百姓的服务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推进基层治理的改革和创新,必须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X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顶山街道“服务融合”的改革,正是将人民的服务需求放在第一位, 通过智能化、集成化、人性化的服务体系的建立,通过网格化最大限度地延伸服务触角,变传统的“等百姓办事”为主动上门“为百姓办事”,最大化便捷人民群众,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实现了“便民全覆盖、服务零距离”。
启示四:基层治理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应用新技术,最大化适应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互联网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为解决千头万绪的基层问题提供了“最强大脑”,使得复杂问题可以简单化。而数据共享、融合又极大缩短了流程周期,使得便民之路更加顺畅。顶山街道
— 5 —
的综合执法大队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依托“云上顶山”全域指挥中心, 以“信息化+智能化+全域化”执法手段开展日常综合执法工作,执法效能显著提升。“网格E家”通过信息化将“4E服务”落地,更是深入小区、从技术层面方便了各类群体。实践证明,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必须强化科技支撑,通过“互联网+”思维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 6 —
解放思想 攻坚克难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1年2月3日)
一、“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业取得的成绩
“十三五”期间,固原市文化旅游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指示精神,在市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打响“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品牌,着力实施旅游景区品质提升改造工程、文化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工程及智慧旅游便民工程,扎实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和5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力推进旅游环线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旅游客源市场得到有效拓展,发展环境和服务水平持续优化提升,文化旅游带动脱贫成效明显,已成为固原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019年接待游客628.1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4.24亿元。与2015 年相比,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增长1.93倍,年均增长18.9%;旅游总收入增长3 倍,年均增长21.5%;据初步测算,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DP的3%;2019年全市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210.01元,高于自治区平均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DP的1.5%,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先后荣获“中国 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旅游城市”“最美中国•文化旅游民俗(民族)风情目的地城市”“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绿色生态旅游城市”、最美中国“最美乡村”和“全域旅游创建典范城市”等殊荣。
存在的不足“十三五”时期,我市文化旅游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旅游产品还存在结构性短板,品牌形象还不够响亮, 文旅融合还不够紧密,市场主体还没有完全培育起来,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
二、“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谋划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X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自治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进会精神,以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
— 7 —
抓手,以打响“天高云淡六盘山”文化旅游品牌为载体,深入实施文化旅游强市战略,深度开发“两长一堡”特色旅游,注重文化传承,着力构建“一核三带一网”(一核:固原市区核心圈;三带:红色文化研学带、历史文化体验带、生态乡村休闲带;一网:以固原为中心,周边三百公里辐射网),着力实施“十大工程”,全市域谋划、全体系建设、全链条再造、全流程配套、全方位宣传, 加快构建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作出固原新贡献。力争到2025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300万人次,旅游社会收入90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DP的2.5%,旅游业占全市DP5%以上,文化旅游业成为固原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天高云淡六盘山”品牌形象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力明显提升,努力把固原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生态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胜地和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一是实施“两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抓住国家建设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历史机遇,出台《固原市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方案》, 深度开发“两长一堡”特色旅游,深度挖掘六盘山精神、脱贫精神内涵,争取建设固原市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全方位改造提升将台堡项目。二是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增加投入补齐短板,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文化大院,每年组织节目演出3000场次以上,服务群众达到30万人次。三是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 大力培育文化旅游演艺市场,创作以固原历史文化故事和地方特色文化为内容的文艺精品。创排完成《六盘山下花正红》脱贫舞台剧力争在全区开展巡演。四是实施文物和非遗保护利用工程。制定《“十四五”文物保护工作规划》, 把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实施文化遗址普查和重点文物抢救保护、整体修缮、考古发掘等工程。加强剪纸、刺绣、砖雕、泥塑等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形态创意设计,开发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非遗及文化旅游产品,让文物活起来。五是实施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提升工程。补齐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交通短板,主动融入国家高铁、快铁网络体系,扩容六盘山机场,增开、加密国内航班航线,增加大机型,优化旅游旺季和重点客源地航班配置,打通国、省道市内断头路,形成“快进慢出”
— 8 —
大旅游交通网络。六是实施景区品质提升工程。分批次推动A级景区创建,着力推进六盘山长征旅游区、六盘山森林公园国家5A级景区创建,老龙潭景区国家4A级景区创建及六盘玩美乐园、茹河瀑布、胭脂峡等国家3A级景区创建,形成多层次的梯度发展局面。七是实施全业态融合提升工程。做好乡村旅游融合、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链条衍生融合文章。抓住乡村振兴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文化旅游与生态建设特别是“四个一” 工程深度融合,积极打造一批生态旅游品牌基地,将我市建设成为“生态乐园” “休闲乐园”“避暑胜地”。八是实施特色品牌提升工程。围绕“天高云淡六盘山”品牌形象和“春赏醉美花海”“夏享爽爽清凉”“秋观层林尽染”“冬品水墨画卷”四季品牌,捆绑全国全网媒体矩阵传播、节庆造势、活动推介、影视植入,全市一盘棋,对外一个调,全方位大范围多角度宣传营销。九是实施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围绕服务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全面推进“十百千万” 工程,积极开展文化旅游行业旅游景区、旅游宾馆饭店、旅行社、精品民宿、农家乐、地方文旅小吃、导游讲解员等评选活动,以评促管,提升文化旅游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十是实施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工程。围绕培养高水平文化旅游能人、文艺骨干、文艺团队的发展目标,搭建立体化培训体系,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覆盖”培训格局;积极利用国家“三区”人才专项培养计划等,结合数字文化馆建设和“智慧乡村六朵云”创新实践,引入数字化培训方式,实现文化大院线上“点单”、线下配送的培训模式,积极推动远程直播培训;启动乡土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 9 —
加强农村基层X组织建设
仙游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2021年2月5日)
近年来,仙游县突出抓X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永不褪色的“红色引擎”。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20户19608人已全部脱贫,3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全部摘帽。
仙游县基层X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坚持提升组织力, 以打造好支部夯实基层堡垒。先后实施X支部固本培优和实功培元、实效培优两大工程,对全县987个基层X组织量化打分、评星定级,累计整顿软弱涣散村级X组织29个。深化落实“三会一课+主题X日”制度,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坚持壮大“领头雁”,以选配好班子领跑基层建设。以村级组织换届及其回头看工作为契机,选优育强村级X组织书记队伍,建立村预审、乡镇审核、县级审查三级联审制度,对2250名现任村级干部进行资格复核,排查清理受到刑事处罚、存在涉黑涉恶及村霸问题人员37人。100%落实村X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三是坚持消灭空壳村,以找准好门路壮大集体经济。探索推广投资入股分红、发展特色产业等8种特色模式,引导193个村(社区)筹资10655万元,投放市振兴乡村集团,筹集64个贫困村、空壳村资金2000万元投资污水处理厂,实现村级集体年均收人10万元以上。四是坚持做优“X建+”,以培育好典型带动乡村建设。打造榜头镇光埔村“四心四美”、书峰乡村邻里中心以及郊尾镇“五好X建”、西苑乡仙西村“源X建”等示范典型,推进“X建+乡村振兴”“X建
+富美乡村”等X建示范走廊建设,助力木兰大道乡村振兴、北部富美乡村等示范带建设。
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不少问题,如有的村X组织带头和示范作用发挥还不明显,有的X建资源整合和利用还不充分等。为深入学习贯彻X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就加强农村基层X组织建设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建好支部。一是调优组织设置。将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业缘相似的若干 行政村,整合成立中心村X委,以强扶弱、以富帮穷。设立乡村振兴特色X小组,引导X员带头学技术、带头勤劳致富、带动群众共同发展。二是推动组织提升。推行一名县处级领导挂钩指导、一名X(工)委书记直接指导、一名驻
【更多文库:dadawk01 免费领取】
— 10 —
村第一书记一线指导、一个县直部门结对帮扶、一个X建服务小组专项服务、一个整顿工作组驻点领办等“六个一”整顿模式,重点整治班子建设、组织生活、村级管理等方面问题,推进后进整顿、晋位升级。三是激发组织活力。组 织先进基层X组织,结对帮扶软弱涣散村级X组织,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红色磁场”作用,带动后进X组织走上正轨。
选好书记。选好掌舵人,增强核心力。实施能人引领工程,把产业带头人、在外创业能人、复转军人和大学生村官充实到村X组织带头人队伍。同时将农村优秀人才纳入村X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台账管理,跟踪培养。训出好能手, 增强脱贫力。实施“领头雁”培训工程,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村级X组织书记集中轮训,全面提升农村带头人队伍素质。全面开展村X支部书记乡村振兴工作“月述月评”活动。建立村级X组织书记“一人一档”实绩考核纪实档案,跟踪管理。对照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引导村干部任前对标承诺、任期依标践诺、任后达标评诺。
管好X员。抓好积分管理,让X员动起来。推行X员先锋指数管理,建立“先锋基础分+作用分+鼓励分-扣减分”模式,对X员全年表现情况进行常态量化打分,得分结果与评先评优、个人绩效、不合格X员处置相挂钩,表彰奖励优秀X员。抓好X性教育,把X员聚起来。推行“三会一课+主题X日”制度, 创设“七点半夜校”“田间课堂”“红色驿站”等载体,开展“X员五带头” “五星X员”评选活动。用好“学习强国”“X员e家”等线上智慧X建平台, 以加强X员X性教育引领乡村风气好转。开展X员“亮身份、亮承诺、比作为” 和互帮互助活动,设立X员责任区、X员示范岗等,促使X员在乡村振兴中比学赶超。成立村级X员互助促进会,建立X员民事代办员队伍,积极开展帮扶救助活动。
盘好资源。领导挂村解难题。实行领导干部挂钩包干机制,有效整合县、乡镇两级班子成员联系点,避免重复联系。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帮助制订发展规划,确定发展项目,落实帮扶资金。开展“百企帮百村” 活动,通过产业、就业等方面进行帮扶。
— 11 —
促进农产品销售 增加农民收入
关于内蒙古、吉林两省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调研报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2021年2月6日)
我国农产品产销对接不紧密、不稳定问题突出,产不好、卖不掉、卖不好的现象时有发生。
2020年9月-10月,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调研组,赴内蒙古、吉林两省开展实地调研,研究提出解决办法。
一、两省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做法和成效
根据市场多样化需求优化产业结构。针对牛羊等草食畜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蒙吉两省提出“为养而种”“秸秆变肉”的战略措施,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养殖,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等饲料作物。
大力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吉林编制“吉”字号品牌发展战略规划, 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开展品牌推介、“农产品宣传周”等活动。内蒙古成功培育“蒙字号”等区域公共品牌,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开始“蒙” 字标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积极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内蒙古组织蔬菜、水果等生产、流通企业与首农集团、北京批发市场和大型连锁超市集中采样点,稳定对接渠道。吉林推行“农超对接”“厂超挂钩”等采购模式,促进农产品销售。
广泛采用直播带货等各种新型销售模式。吉林举办直播带货活动,内蒙古开设《爱上内蒙古》节目,录制“蒙字号”品牌短视频,广泛宣传推介。自治区旗县级融媒体运营服务系统推出“百名嘎查达、村主任直播带货活动”,各级领导干部纷纷开展直播带货。
二、新形势下我国农产品销售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不足。没有仓储保鲜设施,滞销农产品只能被处理掉。现有产地冷链物流设施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产地畜禽产品仓储保鲜需求增加,果菜茶生产大县对预冷、保鲜和冷链运输的建设需求更加迫切。
农产品市场信息预警缺位。农业生产主体和农民获取市场信息比较困难, 容易受价格影响而盲目跟风种植。我国缺乏对短期的农产品市场预警信息,不
— 12 —
能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计划。
农产品电商发育不充分。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点对点”销售可以减少中间环节,促进农产品销售。目前两省电商发展落后于实际需求,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人才培训活动等。
贫困地区传统特色食品进入市场难。缺乏生产标准,不能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只能通过微商或者在本地区进行销售。产品持续供货能力差,大的经销商不愿意采购。走出去之后面临其他替代品的竞争。
疫情对农产品出口和旅游地区农产品销售造成了一定影响。疫情暴发以来, 吉林延边州农产品出口遭遇退单,损失较大。内蒙古葵花籽出口受到了影响。由于旅游人数下降,跟旅游相关的农产品销售也不乐观。
三、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物流设施建设。农产品周转速度慢,利用率不高, 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需要国家予以资金扶持,补齐短板,形成冷链物流的闭环。
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预测预警体系。要加快建立先导型数据统计分析的指标体系和调查采集队伍,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信息监测分析发布预警大数据体系,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品类及规模,助力农产品供需平衡。
强化对农产品电商人才培训。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电商人才的培训,推广现代经营管理理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产品营销人才培训工作,提高电商从业人员网络销售能力。
将对贫困地区产销对接工作制度化。近年来各部委和各级政府通过组织产销对接、消费扶贫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要将这些好的做法和模式制度化,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
大力发展农旅结合。农旅结合是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卖难的良策,是打造农产品品牌的重要窗口。各级农业和旅游部门要加强合作,开发具有本地农业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
— 13 —
加大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情况调研报告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
(2021年2月6日)
2020年6月,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赴广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调研活动, 走访移民安置点、扶贫车间等,实地了解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及后续扶持情况, 听取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易地搬迁群众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并提出有关建议。
一、广西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做法和成效
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高位推进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及时调整工作重心,从解决好“如何搬”“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和社区管理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
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相结合,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完善安置区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确保搬迁群众享有同等市民待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以产业带动就业提高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科学谋划安置区配套建设适宜的产业项目,着力解决搬迁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调整产业奖补门槛,降低最低奖补规模,提高奖补标准。采取“点对点、一站式”送岗上门等方式,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相结合,有效破解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难题。通过机构设置科学化、社区管理网格化、居民自治规范化、治安防控立体化“四化”建设,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地方财政压力较大。项目征地等前期费用、后续产业扶持、教育、卫生、污水处理等项目尚无明确资金支持。受融资政策影响, 各地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存在较大困难。
安置区产业发展和就业支撑能力不足。工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 缺乏经营主体带动,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建设不足。大部分县域经济、产业布局和工业现状暂时无法提供大量合适岗位。
— 14 —
群众真正融入还有一个较长过程。安置区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后续扶持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搬迁人口失去了土地等生产资料,容易带来新的城市问题。大量搬迁群众对城镇的不适应、对未来的担心等各种心理状态增加了融入的难度。
三、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意见和建议
高位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强对地方政府指导,着力落实好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的政策、资金、项目。进一步利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驻村帮扶等机制和土地异地置换增减挂钩政策。
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紧盯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四大战役”目标任务,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加大对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通过技校教育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
坚持产业发展和就业安置并重。推动扶贫产业与易地安置城镇相融合,从产业“扶”贫向产业“带”贫转变,从“短平快”向长短结合和长线布局转变, 生产环节向农产品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社会化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方向转变。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建立健全搬迁群众权益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各类保障政策转移衔接工作,把迁出区的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做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提高社区组织化程度,完善安置区“一站式”公共服务大厅。发挥居民自治组织作用,积极培育新风正气。强化示范引领,搭建社区学习平台。提高社区治理精细化程度,优化社区物业管理服务, 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 15 —
合力巩固脱贫成果 切实消除返贫风险
关于化解潜在返贫风险的调研与思考 宿迁市扶贫“三会” 潘玉利、高行舟
(2021年2月7日)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脱贫攻坚,宿迁作为全省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和全省人民一道共同迈进了全面小康社会,我们深为宿迁老区人民摆脱了贫困感到光荣和自豪。但是,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等重要。在近期的专题调研中,我们发现宿迁全面小康的基础不是太牢,还有一些潜在的返贫致贫风险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一是来自低端产业的潜在风险。产业扶贫不仅直接有效,而且是农民持续增收的“硬核”。经过连续多年的增面积、扩规模,沭阳的花卉苗木,泗阳的精品林果、蔬菜、小花生,市湖滨新区和泗洪的水产、碧根果、大枣、水蜜桃, 宿豫的金针菜、金银花、莲藕、瓜蒌,宿城的多肉花卉 各县区均形成了特色主导产业。同时,不少“扶贫车间”和小型服装厂、鞋帽厂、玩具厂等小微企业建到了群众的“家门口”,一大批低收入农户增加了收入,实现了脱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低端小微企业生产工艺简单,虽然可以帮助群众就业致富, 但无法形成产业优势,抗不住市场风浪。去年上半年受疫情、行情影响,一些小微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停产。“十三五”以来,全市桃果产业发展迅猛,其中泗阳、泗洪面积较大,面积过大就有一个同质化竞争问题,再加上鲜桃有保质期短等致命弱点,盛产期的水蜜桃价格持续下跌,每斤零售价才1块多钱,有的乡镇出现桃子滞销。当然,这与汛情有关,但也说明宿迁鲜桃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一旦供大于求,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会一落千丈。宿迁历史上就发生过桑园被刨、山楂树被砍、葡萄园被毁等令人痛心的事件,这不能不引起警惕。
二是来自“隐性户”“边缘户”“脆弱户”的潜在风险。毋庸置疑,全市 脱贫攻坚的核心指标均已完成,但由于基础脆弱,目前我市农村至少还有四类农户特别值得关注:一是部分农户虽然家有两套房(农村一套、城里一套)、 有收入,但负债多、日子苦,只是“外面光”,是隐性贫困户。现在农村有句 流行语:“城里无房,儿媳妇不进洞房”,说明他们是举债买房。二是一些留守老人虽然儿女双全,但子女不孝,生活困难。三是有些农户打工打的都是季
— 16 —
节工,收入不稳定,加上子女多,学费压力大,属于“边缘户”。四是刚刚跨 过贫困线的“脆弱户”。这几类农户返贫致贫风险极大,不能掉以轻心。
三是来自创收能力不强、增收渠道狭窄村居的潜在风险。近几年来,在全市各级部门单位的挂钩帮扶下,集体经济年收入几十万、过百万的村居比比皆是,集体经济“空壳子村”全部“清零”。但其中不少村居是通过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在溢出土地、水面等集体资源的发包上获得收入,摘掉了穷帽子的。如今,农村能发包的公共资源基本上都发包了,这些村居如果不增加创收项目, 不拓宽增收渠道,那不单集体经济会“歉收”,群众收入也会受到影响。
四是干部作风不实带来的潜在风险。决战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全市广大基层干部不畏艰难困苦,勇于责任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在少数干部身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庸懒散软”等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干部对帮扶工作不是有厌战情绪,就是对脱贫成果估计过高,盲目乐观; 有的身在基层,却沉不到群众中去,不愿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偶尔到困难农户家也只是问问情况、填填表格;有的明知帮扶项目未达预期,却弄虚作假玩起了文字游戏 这些都直接影响X群干群关系,增加了返贫风险。
上述风险警示我们,脱贫摘帽后不能“大撒手”。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因此,进入“十四五”后,我们要继续发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的好作风,有的放矢、持续发力,把这些年来的脱贫摘帽成果巩固好。
一要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突出搞好村居“两委”领导班子建设, 特别要选好配强村(社区)X支部书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X的宗旨教育 一刻不能松。要通过深刻的思想教育,着重解决不愿担当、不善担当、不敢担当、不真担当等突出问题;要大力弘扬X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决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用抗疫精神激励广大干部不忘初心使命,争当人民群众的好公仆。进入“十四五”后,现代化建设对基层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要着力解决基层干部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偏下等突出问题。通过提高工资待遇和ZZ待遇等手段,把那些学历高、敢担当、善作为的年轻X员干部选配到基层干部队伍中去。有了坚强的战斗堡垒,才能跑出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速度”,农民群众的小康生活才能更加持续和稳定。
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支撑,产业兴旺,
— 17 —
是巩固脱贫成果的“硬核”。要花大力气招商引资,重点引进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全力打造农村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努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产业和产品升级换代,避免或减少农产品同质化和市场无序化竞争。要把招商引资贯穿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的全过程。同时,还要统筹“线上”“线下”两种手段,推动“直播带货”, 深化产销对接,让宿迁绿色农产品卖得出、卖得远、卖得快、卖出好价钱。
三要建立常态化返贫预警机制,并因户施策,精准帮扶,确保全面小康“一 户不落、一个不少”。1.要按照省有关部门刚刚确定的低收入农户新标准,对 全市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全面核查和识别,把那些“徒有虚名”的隐性贫困户精准地统计出来,并因户施策,给予帮扶。2.对那些刚刚脱贫的“边缘户”,在政策、项目上“扶上马”,还要“送一程”。3.建立常态化返贫预警机制,加强对低收入农户的动态管理。在监测手段上,要推广宿豫区、泗洪县使用的“致富码”,分“红黄绿”三色进行分类管理模式,一旦发现某农户有返贫迹象, 立即采取就业帮扶、救助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所有“边缘户”百分之百过上高质量小康生活。4.对于那些没有内动力,“等、靠、要”的农户,必须先“扶志”,不能全包,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懂得“幸福是干来的、不是等来的”,在此基础上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5.对于那些常年打工在外和不尽赡养义务者,要借鉴泗洪县做法,逐户签订赡养协议并进行司法公证, 将农村养老纳入法治轨道,确保老人晚年幸福。
四要坚决刹住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最大限度减轻群众人情负担。近几年来,各级X委政府在倡导节约和移风易俗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有乡规民约,也有《宿迁文明20条》《人情新风“宿9条”》等。这些措施潜移默化,收效明显,但现在不少农村家庭仍被那些带有敛财性质的“礼尚往来” 压得喘不过气来。据此,我们建议将“禁止大操大办”纳入地方人大立法,纳入乡村干部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并明确“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对带头搞大操大办、大搞铺张浪费者,既严肃问责,又公开曝光。减负就是增收,只要根治这个“顽症”,广大群众定会增加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五要大力宣传X和政府的利民、惠民政策,增强X的凝聚力、向心力。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X和政府都有一系列利民惠民政策。“十三五”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都是X和政府利民惠民政策的受益者。但是, 好政策不仅要落实好,更要宣传好。一些农民群众只知道“一卡通”上的钱增
— 18 —
加了,却不知道是什么钱,稀里糊涂就用了,这就是典型的“宣传缺位”。要利用入户宣传、媒体宣传、文艺宣传等形式,“理直气壮”地宣传X和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利好政策,宣传X“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要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激发广大群众爱X、爱国热情,永远听X话、跟X走;让那些完全依赖帮扶者饮水思源,知恩感恩,振奋精神,投身到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之中。
六要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职能作用,培养更多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 有技能的“新农人”。相对贫困的农户一般都有文化偏低、技能偏少的弱项, 要逐村排出人员名单,分批分期将他们送到培训机构,让他们在家政服务、老人和婴儿护理、园林管理、水产养殖、快递投送等方面掌握一技之长。加强培训,授之以渔,这才是化解返贫风险的固本之策。
七要织牢农村大病医疗救助“保障网”,建设全民健康的全面小康。“十三五”期间,全市建档立卡户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又通过上调药品报销范围、下调住院费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医疗费、住院费按正常可报销93%。但是对于那些罹患大病、重病,花掉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家庭来说,余下的7%仍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为了最大限度减轻危重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沭阳县扶贫办在马厂镇实行“五个一点”(参保人员付出一点、村委会承担一点、后方帮扶单位帮扶一点、乡镇财政扶持一点、县财政补贴一点)互助医疗保险, 有效化解了这个难题,又被群众称之为“第二医保”。据此,建议全面复制推广沭阳县马厂镇的“第二医保”经验做法,彻底消除因病返贫的潜在风险。
八要加快完善偏远农村地区,特别是那些在全省挂上号的农村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群众增收。“十三五”以来,我市泗洪西南岗片区、泗阳成子湖片区、沭阳连沭片区等深度贫困片区的交通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加快了片区群众的小康步伐。但有的片区省道项目用地审批时间太长,有的道路虽然建成,但连接线却迟迟没有建设到位,电信网络还不能全覆盖。要致富,修好路,通网路。要通过作风建设大提升,消除审批工作中的“肠梗阻”和交通建设中的“断头路”,让条条农村公路畅通无阻, 真正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幸福路、小康路。
九要把实施农房改善与巩固脱贫成果、美丽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融为一体,高质量规划建设。农房改善,贵在为低收入农户提供住房保障,重 在突出乡村特色风貌、彰显自然之美和宜居之美。宿城区耿车镇刘圩村实施农
— 19 —
房改善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对现有民房布局稍加调整和加固改造,并进行美化绿化,增建了凉亭、绿地、小品、广场、图书室配套设施。改造后的刘圩村, 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留住了古井、古树留住了乡愁,成为热点旅游去处。刘圩村的农房改善,特色风貌、自然之美和宜居之美兼备,其经验和做法可以大范围推广借鉴。
— 20 —
以生态文明建设促高质量发展
关于生态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1年2月10日)
一、“十三五”时期生态建设和“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成效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固原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生态立区”战略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于山绿与民富双赢,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400毫米降水线以上造林绿化、“四个一”林草产业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全市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显著增强,为固原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林业重点工程实施,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668万亩,森林面积达448.8 万亩,森林覆盖率28.4%,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89.8%。沙尘暴、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次数减少、强度减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和“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在市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县(区)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气候特点,采取新建与改造相结合、基地加农户的发展模式, 积极推进“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全市累计建立苗木产业基地30万亩,注册了“六盘山苗木”品牌商标,发展特色经济林36万亩,建立林药、林菌、林禽等林下经济示范点30多个,累计实现林业总产值14亿元。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红色六盘、绿色固原、丝路古城、避暑胜地”城市形象突显,旅游品牌特色鲜明,生态旅游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累计完成绿色通道2124公里、城乡大环境绿化18万亩,建成区绿地率达36.69%。固原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9年原州区、隆德县、彭阳县
22个村被国家林草局分两批授予“国家森林乡村”荣誉;泾源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城”榜单,西吉龙王坝村和隆德红崖村、新合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隆德县入选“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 21 —
全力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管护和环境保护,取得了连续6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扎实推进,林政执法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得到巩固。完成退牧还草、草原围栏168万亩,新建火石寨丹霞地貌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雾山草地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续建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家岔震湖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处,自然保护区达5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37%,大六盘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耕还林按照国家补助标准,累计兑现粮款补助折合现金49亿元。退耕还林受益群众达到17.8万户90万多人,人均补助5444元;造林工程使用建档立卡贫困户苗木6718万株,苗木收入达3.2亿元;使用贫困户劳力参与造林45.52万人
(次),劳务收入达9800万元;全市先后三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生态护林员5925人,人均年收入1万元,有效带动了近6000户农户脱贫。
虽然我市生态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生态仍然脆弱,没有形成高质量的森林系统;三次产业融合度不高,“四个一”林草产业引领生态经济作用发挥还不够,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效果不明显。
二、十四五”时期生态经济发展的思路举措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按照区、市X委和政府部署要求,我市将紧密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形势下林地资源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四个一”林草生态产业发展,围绕生态经济建设主题,明确思路、确定目标、细化任务,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充分挖掘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经济优势、资源潜力和产业价值,调优一产、突破二产、配套协同三产,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部署服务链,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逐步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到2025年,以“三山五河”为生态坐标,构建“一区五城”生产、生活、生态发展布局,建设宁夏南部水源涵养区,建成六盘山国家公园,新增涵养水源5000万立方米左右,总体综合经济效益360亿元,实现产业生态化,推进山水
— 22 —
美、业态美、城乡美、环境美、生活美有机融合,单位DP建设用地下降4.1%, 单位DP用水量下降156.4立方米,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达到80%以上。
重点实施好“四大工程”、构建“五大系统”。
全力实施四大工程:水源涵养工程。采用多树种混交、适地适树、乔灌草配置,应用林分改造、次生林经营管理、天然更新等技术,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建设。到2025年新建水源涵养林41万亩,新增涵养水源5000万立方米左右。水土保持工程。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黄土塬区固沟保塬、坡面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和沟道水土保持林建设,新增水土保持林30万亩。2025年全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700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7%。生态修复工程。持续开展六盘山及其外围区域生态保护行动,修复退化森林、草原等50万亩,到2022年修复废弃露天矿山23.55万亩、综合整治关联区土地10.5万亩。五河流域修复生态30万亩,保护和完善自然保护区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25万亩。“四个一”林草产业工程。
围绕“一屏一带一线三区五城”和“四个融合产业”总体布局,到2025年, 全市累计发展“四个一”林草产业543万亩,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15个、中蜂养殖达到13万群、食用菌产量达到6000吨、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3万亩。总体经济效益达到360亿元。
积极构建五大系统:培育森林生态系统。推进森林高质量精准提升,到2025 年完成营造林300万亩。健全多元化管护格局,完善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灾减灾等体系,加快林区防火通道、防火隔离带、视频监控与红外线监控设备建设,科学监测防控重大病虫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森林动植物生物链完整性、生态间协调性。修复草原生态系统。健全草原保护管理制度,全力开展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加强天然草原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草原防火防灾、监测预警。到2022年完成草原生态修复5万亩,到2025年完成10万亩。构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现有人工湿地,修复受损湿地,恢复水生生物,提升湿地蓄水、防洪、排水及平衡水生态等功能,杜绝“挖湖引水造景”。到2025年完成保护修复湿地3万亩,新增4处湿地公园。稳定农田生态系统。
严守耕地红线,加强耕地提升,优化耕作措施,调整种植结构,新增高标准农田4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强化城市生态系统。推进古雁岭、长城梁、九龙山生态改造提升,规划建设公园广场及城市绿地,2021年创成国
— 23 —
家森林城市,2022年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城市;2022年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2%,2025年达到40%。完成94个小区121万平方米排水和市区68公里雨水管网 建设、33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综合整治饮马河、清水河环境。
【更多文库:dadawk01免 费领取】
— 24 —
强化应急机制 提升乡村治理
云南省永胜县 峨村“8•26”冰雹救灾的思考颜铭、张开迪、刘宸汁
(2021年2月11日)
本次灾害是对崀峨村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一场大考,财政部驻村工作队员第一时间投入冰雹救灾中,采取多项措施帮助村民挽回损失,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思考建立乡村应急机制的有效路径。
2020年8月26日,在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和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云南省永胜县崀峨村发生“二十年不遇”严重冰雹灾害,短短数分钟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82.64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45.50%。
烤烟产业是崀峨村的支柱型产业,本次灾害是对崀峨村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一场大考,财政部驻村工作队员第一时间投入冰雹救灾中,采取多项措施帮助村民挽回损失,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思考建立乡村应急机制的有效路径。
一、“摸、疏、赔、补”救灾成效显著
崀峨村是财政部人事教育司X支部定点帮扶村,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滇西边境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云南省限制开发区和生态脆弱贫困县——永胜县的94个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638户284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203人。烤烟是当地传统产业,2019年全村总收入2819.15万元,其中烤烟收入达2200.2 万元,占比78.04%。
云南省雨季气象情况变化极快,“8•26”冰雹灾害事发紧急且在夜晚,虽然村防雹站按照气象预警指示迅速开展人工驱雹,但仍然造成部分村小组农作物大量减产欠收,其中烤烟受灾尤为严重。全村种植烤烟497户,其中349户受灾; 全村种植烤烟5790亩,其中3382亩受灾、2438亩绝收;全村烤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82.64万元,对村民情绪打击较大。
灾情发生后,财政部驻村工作队员立即组织村三委成立“崀峨村救灾工作专班”,采取了“摸、疏、赔、补”4项救灾措施。
“摸”贫情,走访吃透贫困户受灾情况。组织4个入户走访组开展60个贫困户摸排工作,根据受灾情况及贫困户当年收入情况,分为“不受灾”“受灾影响小”“受灾影响大”“受灾返贫”等4类。
— 25 —
“疏”民意,引导农户关注点迅速转向减少损失。在全村受灾农户到村委会宣泄情绪时,组织村干部按村小组分别引导,听取合理诉求,并将村委会的救灾措施及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与农户沟通,将农户的关注点从已经损失多少上迅速转移到如何减少损失上。
“赔”损失,配合保险公司尽快完成赔付。组织召开崀峨村烤烟受灾面积再次核查大会,全村50多名X员代表、村民代表和烤烟大户参加,提出按村小组再次核实受灾情况,如有谎报被查实全村小组受灾农户赔付标准减半,加强村小组内相互监督。主动与保险公司对接,理清赔付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专人跟踪保险赔付流程并定期向村民公布进展情况。
“补”收入,帮助村民拓宽增收渠道。经与永北烟叶站进行沟通,将部分损毁不太严重烤烟纳入“下等烟”采购范围。积极协调永胜县应急和民政有关部门的救灾资金。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作为平台,与龙头企业合作引导受灾村民种植甜脆豌豆,成熟后按照市场价格全部收购。积极对接务工需求安排就业岗位,村内务工机会向受灾村民重点倾斜。
上述措施预计为受灾村民争取到各类补偿588.34万元,挽回损失约45.87%。 经摸排掌握了崀峨村受灾贫困户基本情况,22户受灾贫困户均不存在“因灾返贫”的风险;核查的受灾亩数通过保险公司核验,预计赔付崀峨村受灾村民427.55万元,挽回约33.33%损失;永北烟叶站采购“下等烟”约152.19万元, 挽回约11.87%损失;组织400余人次短期务工,创造约4.6万元务工收入;县民政局拨付崀峨村救灾专款4万元,确保受灾严重农户得到临时救济;村三委及后备干部在此次救灾组织过程中凝聚了民心,锻炼了作风,特别是后备干部积极作为,加强了农村人才梯队建设。
二、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救灾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乡德建设仍需加强、应急措施不够完备、救灾体系机制不够健全等。为此,建议做好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以乡村治理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乡村应急机制的必要性。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我国大量的贫困村都处于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地带, 在以后迈向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类自然灾害,一旦处理不当,不能抗住重大风险,就会给村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害,村里的乡村振兴步伐可能被迫延滞,且易从“天灾”变成“人怨”。加强乡村治理,不仅是为了日
— 26 —
常的管理,也是为了关键时刻防范化解村内的各类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灾害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村内稳定。因此,要把应急治理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出台相关政策不断加强乡村的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
以乡镇为中心、村组为末端,建立健全乡村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把乡镇作为基层应急管理的中心,整合防灾减灾救灾等资源和力量,组建乡镇应急管理小组,村三委在乡镇应急管理小组的指导下,协助做好应急管理的有关工作, 提前制定应急应对预案。以村三委为末端,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应急管理网格结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网格重要工作内容, 及时反馈受灾村民的状态和问题,形成全体共同参与的网格化治理格局,提升村民抗灾自救能力和道德水平。同时,基于乡镇的中心与村组的末端,建立应急指挥体系,负责辖区内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会商研判事故灾害发展态势,制定防灾救灾预案,统筹辖区内的抢险救援救助物资,第一时间做好事故灾害的初期处置和救援等工作,并及时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
以X建为引领强化X员关键时刻的应急战斗力。做好农村工作,关键在农村基层X组织,农村X员本身就根植于群众,有着巨大的优势和便利。本次崀峨村“8.26”冰雹灾害中,X员干部充当了一线的“信息员”“宣传员”“组织员”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继续加强农村平时的X建引领工作,不断优化X员结构,吸引更多ZZ素养好、能力水平高、群众基础牢的同志向X组织靠拢。同时,不断提升基层X组织的应急动员能力,强化X员应急意识, 加强X员教育培训,并通过他们向村民宣传应急有关法律法规、自然灾害、风险管控等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素质, 建设一支在关键时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农村X员队伍。
— 27 —
溧阳 用好用足纪检监察建议
江苏省溧阳市纪委监委课题组
(2021年2月18日)
近日,江苏省溧阳市纪委监委对运用纪检监察建议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发现,当前基层运用纪检监察建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些基层
针对存在问题,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规范程序细化指导。明确纪检监察建议适用范围、制发对象、实施主体、送达督办的具体要求,规范提出建议、起草文书、评估反馈、回访指导等程序环节,进一步提升纪检监察建议的严肃性、权威性,强化纠错促改、完善机制的实效。二是精准把脉对症下药。制发建议前深入调查研究,确保建议中提出的问题有事实根据和纪法依据,提出的建议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邀请责任单位参加建议制发讨论会,充分提供解释陈述机会,最大限度减少分歧、凝聚共识。对涉及的疑难复杂和专业性强的问题,主动向相关领域专家、资深从业者咨询和论证,做到问题找准、原因析透、措施定实、建议提精。三是跟踪问效闭环管理。对制发建议实行备案管理、挂牌销号,运用电话跟进、现场检查等方式,开展“回头看”逐项过筛子, 具体查整改内容、质量、成效,动态式分析、定期式通报,确保执行不打折扣。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效果评估,纳入年度X建考核范畴,作为巡察重要内容, 最终形成闭环链条。
— 28 —
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四点思考
成都中信银行 赵霜、宜宾市X委 侯刚
(2021年2月19日)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有效抓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2021年1月召开的 宜宾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的目标,2021年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壮大现代特色农业”的重点工作。但目前,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还面临人才匮乏、经营模式不当、利益联结不紧等困境。如何破除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对于解决宜宾“三农”问题,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强班子,重视各类人才。一是创新集体经济组织选人用人机制。建强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关键保障。但是,当前我市农村人才匮乏问题十分严重。全市虽然所有行政村几乎都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但其成员与村两委成员几乎重合。而现阶段村两委干部很多也是“矮子里拔大个”, 懂得经济组织管理和经营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需要创新选人用人的机制。结合我市村“两委”换届之际,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选配村干部和后备干部, 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奠定人才基础。二是探索激励机制。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干事创业能力和积极性。要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富即安”“等靠要”思想,就需要探索一定的激励机制,如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从集体经济纯利润中领取适当报酬的机制。三是营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氛围。目前大部分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对群众带动效应不太强。大部分群众并不愿意主动跟着集体经济组织干事创业,而是以观望的态度为主。为此,一方面,需要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村上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引领形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正面效应。另一方面,要鼓励群众参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的利益分配,与参与者共同享有。
多方调研,顺应市场规律。鉴于农业产业的高限制性,在发展集体经济产业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研。一是调研摸清自有资源。不仅要摸清现有集 体的资产、资源,更要对村上的集体土地、林地、海拔、气候等的情况十分清楚。调研清楚村集体土地资源的成分要素及适合种养殖的对象。尤其是对于村
— 29 —
集体经济尚待起步的村,可深度融入我市“双城建设”的成果,到相关的农业院校或农科研究院,聘请相关专家来村指导集体经济的发展,从而真正做到摸清村上的资源情况。二是充分调研发展集体经济产业的情况。主要是涉及到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如通过种植业来发展集体经济,就要调研清楚种植作物的栽种时间、施肥、防虫以及一些特定时间点的技术处理;如果通过养殖业来发展集体经济,就要调研清楚养殖动物的成长规律、防病等。三是充分调研市场和渠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定要符合市场规律,遵循市场原则。在发展村集体经济前,一定要调研清楚市场的价格情况、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情况及趋势, 对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有至关重要。不仅如此,还要摸清楚市场渠道,认真做好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成本管理。
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产业的发展,并不能同以往的小农经济模式,要打破靠天吃饭的格局,实现经济效益。一是选择适合的村集体经 济组织形式。在基础条件尚待改善的村,可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模式
(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组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基础条件较好、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具备专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集体经济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村,可探索村集体公司的组织形式。二是探索适当的产业发展模式。根据自身实际,科学选择了适合通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如高县来复镇通书村探索“X支部+公司、抱团+联结、品牌+营销、股份+技术” 的“4+”模式,发展壮大了土鸡养殖和脆桃种植两大产业,2020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50万元。
注重分配,多方利益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还需要特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作为保障。一是要树牢利益联结的发展理念。对于农村集体经济 经营主体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利益联结机制,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承担不同程度的社会责任,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越成熟,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等利益分配比越高等。第二,实行弹性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基本保障金+ 收益分红+风险基金”的弹性收益分配制度,确保农村集体经济成员能够享受到农村集体经济带来的增量收益。如通书村采取“桃园入股,保底回收、利润分红”的方式与果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在果农实现了抱团发展的同时,集体公司也“借鸡生蛋”拥有了近200亩桃园的资产。
— 30 —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推动乡村振兴
关于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2021年2月20日)
2020年10月,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深入河北、辽宁开展调研,了解地方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梳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并提出具体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举措。河北形成“1+4+N”政策体系,辽宁围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重点内容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坚持统筹规划,着力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