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目 录
1.飒爽英姿铸乾坤
——记中国电子报社“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1
2.筑梦摄影 6
3.生命无悔的书写
——追记江西赣南地质调查大队高级工程师杨衍忠 13
4.平凡中的坚守 26
5.春风化雨正当时
——记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童文萍同志 32
6.荒漠甘泉护水人
——记宁夏盐环定扬水管理处四泵站站长曹君 35
7.在战火中坚守在奉献中升华
——我驻叙利亚使馆林亚多同志发言材料 47
8.报以赤诚心 不止桑榆情
——记国家发改委离休干部、归国华侨李越果 51
9.浩瀚沙海绘葱茏
——深切纪念著名防沙治沙学家高尚武研究员 57
10.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高晓力 63
飒爽英姿铸乾坤
——记中国电子报社“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工业和信息化部 周熙祥
中国电子报社现有员工50人,其中女职工31人,占报社全体员工的62%。多年来,中国电子报社注重发挥女工特点,在工作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展现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精神风貌。在报社全面深化改革, 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们用勤劳和智慧实践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宣传报道:巾帼不让须眉
在中国电子报的一线岗位,女干部、女职工是一支特别能战 斗的有生力量。报社领导班子成员中,四位副总编有三位是女同 志,占班子成员的70%,她们活跃在宣传报道工作的第一线,出 色地完成了一项项重大宣传报道任务。
作为具有机关报职能的行业报,报社围绕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中心工作,围绕行业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了一系列深度报道, 先后推出了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知识产权系列报道、提振信息消费系列报道、IC十大“芯”结求解述评和专题、解析大数据热等系列报道,在行业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前不久,我国4G牌
照发放后,报社以女同志为主的采编人员,在第一时间,利用网 站、微博、微信等数字化传播手段,及时、准确地撰写发布了相 关信息和分析评论,并就如何加速4G商用等热点话题,对产业链 上下游企业的高层进行了深入采访,及时出版了“聚焦4G发牌专 辑”,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和好评。
报社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工作实践中,女同志坚持深入一线,采写了大量鲜活的新闻报道。由女同志为主组成的“两化融合深度行报道组”,今年先后走访了云南大理、江苏扬州、河南漯河等地,每到一地既要组织召开座谈会,又要深入多家企业实地采访,她们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得到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
报社有一位负责报道无线电领域的女记者,一年365天有一多半时间出差在外,成为报社的“女飞人”。为了全面反映无线电监测站在管好资源、服务经济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她经常奔赴新疆、海南、贵州等偏远地区实地采访,往往是从一个地方直接转到另一个地方,一走就是半个月。有时候在偏远山区电话不通, 联系不畅,连家人都不知道她在哪里。有一次,家人有事找她, 竟然向报社领导询问其人在何地。报社有很多这样的女同志,家里有年迈的父母和上学的孩子,但是工作起来却把自己的小家抛在身后,在事业上完全独当一面,巾帼丝毫不让须眉。
重大选题:更显玫瑰本色
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提升媒体竞争力,就必须做好对电子信
息产业重大选题的报道。在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电子报组成了一线新闻报道工作组,大部分是女同志,堪称是新闻战线上的铿锵玫瑰,她们深入两会现场,完成了多期有深度的专题报道,及时、 准确、生动地反映了两会代表的声音。
围绕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中心工作和行业内的一系列重大会议 活动,中国电子报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专题报道,如第27届中国电 子信息百强企业特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特刊、中国软件业务 收入前百家企业发布特刊、全国无线电管理工作会特刊、“推进 百项共性关键技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栏等,取得了良 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了报社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实 施这些重大选题报道的工作中,常常是女同志担当主力,女干部 领衔完成,可谓是铿锵玫瑰,异彩纷呈。
会议活动:女同志顶起半边天
近年来报社先后主办、承办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力的会议活 动,先后举办了2013年CETI创新产品与应用奖评选,2013年春季 中国节能家电产品推广月活动,中国LED行业年度评选,中国国 际平板产业高峰论坛,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会,中国空调产业 年会,中国冰箱产业年会,中国FPGA产业发展论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高峰论坛、高交会主题论坛等会议活动。这些活动涉及 采访报道、特刊出版、活动策划、会议组织、部门合作等,政策 性强,工作强度大,报社员工特别是女员工发扬敢打硬仗的工作 作风,协同作战,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受到部领导高度肯定
和好评。
前不久,在深圳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13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发展论坛”交由中国电子报社承办。论坛以“发展软件产业 引领信息消费”为主题,深入探讨信息消费对拉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意义和作用,探索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推动信息消费的模式和路径。为了办好这次会议,报社全体员工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从演讲嘉宾的邀请,到会议听众的落实,以及会务组织和特刊的出版,这些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男女之别,女职工发挥了半边天作用,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和谐文化:尽显女性魅力
报社在院X委和院工会的领导下,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和企 业和谐文化建设,女员工在其中发挥了独特的魅力和作用。
报社女员工认真学习贯彻X的十八大精神,正确把握舆论导 向,积极参加部直属机关X委组织开展的部核心价值理念征集和
“作风建设大家谈”征文活动,院X委开展的“四讲四比”活动, 提高了团队的执行力和战斗力,推动报社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报社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成立了羽毛球、台球活动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女员工都积极参 与。
女员工在工作上团结协作,在生活上也互助互爱。有的姐妹怀 孕、生子,她们相互交流生儿、育儿甘苦、经验;有的员工生病
或家中有特殊情况,她们主动看望、解囊相助。
报社女员工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在个人修养、兴趣 爱好方面,也为整个团队传递了乐观向上的“正能量”。报社的 一位副总编,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将自己十几年的读书笔记、 感悟,结集出版了一套四本“书文化”系列丛书;报社的另一位 副总编开设了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账号,将自己旅游、出差时的 所见所闻,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至今已经推出30多期,数十万 字。
如今,报社形成了同事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齐心协力、不断进取的和谐企业文化,共同谱写中国梦、公仆情、 劳动美的主旋律。
筑梦摄影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许 鑫
【更多文库微信: dadawk01免费领取】
与车文龙相识已有六七年,一直以来,他给我的印象都是儒 雅、谦虚、从容、大度的君子范儿,我对他的了解也只限于他现 在的工作职务——民族画报社社长、总编辑。
美酒并不是一天酿成的。车文龙走上领导岗位更多凭借的是 他在摄影艺术方面扎实的功底,以及对民族新闻事业的无限热爱 和执着追求。这个从老家丽江走出的纳西族汉子,最初只是一个 轮胎工,机缘巧合来到北京上大学,最终成为民族摄影界的一代 名匠。回首自己的前半生,车文龙只是淡淡微笑,上天赋予了他 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要用自己的相机记录这些人间大美。
轮胎工成了大学生
跟许多人一样,车文龙在童年的时候从未曾想到,自己长大 以后会与艺术结缘,并且这缘分一结就是一辈子。
1954年,车文龙出生在人杰地灵的丽江古城。车家在当地不 算大家族,车文龙出生的时候,车家上下三代就只有一间房产。 从记事开始,车文龙的回忆都是片段式的,在一次又一次租房子 搬家的过程中,他用一双充满好奇的目光去打量外面世界不同的 风景。或许正是从那时开始,车文龙幼小的心灵开始种下发现美 的种子。
车文龙出生时租住在当地一户周家的大院里,因为年龄相仿,
他与周家二儿子成为很好的朋友。车文龙家境贫寒,父母没有多 余的钱送他去学画。恰巧周家老大周之鸿自小学习绘画,尤其擅 长画山水花鸟,幼小的车文龙常常驻足在他的画前,一看就是几 个钟头。那美艳的色泽,玲珑的画法深深吸引着他,时光仿佛在 这里停驻,一个新的世界为他打开了大门。
“文革”开始后,各地的学生都停课闹革命。在丽江一中念 初一的车文龙失学在家,终日无事可做,除了偶尔打点零工外, 其余时间索性跟周之鸿学起了画国画,山水、花鸟、人物……不 同的题材在他的手里辗转反复,假以时日,他终于摸懂了入门的 诀窍。
1969年,不满16岁的车文龙被丽江汽车运输总站录取,正式 成为了一名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