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目 录
湖北日报评论员程曼诗:
从粮食安全高度治理餐饮浪费 1
凌锋:
用法治制止“舌尖上的浪费” 3
毛建国:
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4
饶国军:
节约粮食永不过时 6
山西日报评论员:
将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进行到底 8
南京日报评论员:
舌尖浪费不可有,勤俭作风不能丢 10
人民日报评论员:
在制止浪费上来一场“观念革命” 12
刘慧:
弘扬节俭美德杜绝粮食浪费 14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反对餐桌上的浪费应成为鹏城新风尚 16
徐小明: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应多措并举 17
周丹平:
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19
嘉兴日报评论记者汪莹:
浪费粮食不能有危机意识不可无 21
河北日报副总编辑曹阳葵: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需要“硬约束”也需要“软环境” 23
林玄墨:
杜绝餐饮浪费还需再推一把 24
沈峰:
遏制餐饮浪费要“两手抓” 26
徐友才:
制止餐饮浪费要“管得宽” 28
山西日报评论员:
以更有力举措制止餐饮浪费 29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
制止餐饮浪费,机关食堂要当好表率 31
唐山劳动日报评论员崔玉宝: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33
李英锋:
让遏制餐饮浪费进入法治轨道 35
汪国梁:
从我做起,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37
王玉初:
制止餐饮浪费必将成为新常态 39
朱华:
制止餐饮浪费人人责无旁贷 41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X校基地研究员冯韵迪: 制止餐饮浪费,是美德更是责任 42
烟台日报评论员:
狠刹餐饮浪费之风 44
董峻:
什么时候都不能浪费粮食 47
广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桂署钦:
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 48
李振中:
对餐饮浪费坚决说不 50
李志勇:
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 52
毛建国:
大力培育“消费不浪费”餐饮文化 54
新华社评论员:
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 56
资深房地产研究人士李宇嘉:【更多文库微信:dada wk01免费领取】
餐饮浪费掩映下的城镇化之变 58
何勇海:
旅游业“反浪费”刻不容缓 60
齐志明: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61
唐佳丽:
“供给侧”不能缺位 63
从粮食安全高度治理餐饮浪费
湖北日报评论员 程曼诗
(2020年8月12日)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餐饮浪费现象,绝不是可以忽略的小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对于餐饮浪费现象,总书记用了八个字作评价:“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并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是中国最大的国情。粮食关乎国运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粮食丰收,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即使春节后叠加物流、零售等行业人手紧张,中国的粮食价格依然保持总体平稳,市场运行快速恢复。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影响还在持续,风险挑战在前, 尤须警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一段时间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 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以“盛宴”开始,以“剩宴”结束,这样的现象仍然存在;在餐桌上,种类要尽可能丰富多样,特别是招待,浪费才叫体面,请客吃饭,恨不得一桌人点两桌菜才有面子,这样的风气并没有消散。过去很长时间,给餐饮浪费套上“紧箍”有各种方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站在粮食安全的高度,治理还要进一步加强。从“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到“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指向的是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有力的行动来承载。
从吃饱饭到吃好饭,是人民群众生活极大的跨越,但好日子不是肆意挥霍的日子,不是铺张浪费的日子。一边是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增产粮食,一边是大量浪费粮食,任何人都没有这样挥霍的“资本”,也绝不是我们追求的“美好生活”。“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餐饮浪费现象,绝不是可以忽略的小事,
而是关乎粮食之基是否牢固的大问题。“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不让“舌尖上的浪费”侵蚀来之不易的“仓廪实”,行动起来,厉行节约,同样是为粮食安全夯实根基。
用法治制止“舌尖上的浪费”
凌锋
(2020年8月12日)【更多文库微信:dadawk0 1免费领取】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儿童在蒙学阶段必读的诗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也成为治国理政者铭记的警言。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粮食产量屡创新高,我们不再为吃穿发愁,但是中国人几千年来艰苦朴素的传统绝对不能丢,居安思危的意识不能减。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全球粮食安全及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最近,联合国有关研究报告发出预警,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虽然我们不用为粮食担心,但在此时此刻,更应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更应牢记“一饭一粥,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更要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在全社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发挥好餐饮服务行业“一线”的作用,加强学校教育中节俭观念的培养,强化家长“身体力行”的家庭教育功能。
更为长远的是,要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好餐饮浪费这个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可以参考公共场合控烟、垃圾分类处理等有关法规,加强立法,把道德上约束转化为法律上的责任,明确各个主体、各个行业在制止餐饮浪费中的定位和角色。另一方面,继续依法打击公款消费中的铺张浪费现象,让公务人员在勤俭节约中作出表率。同时,加强监管,持续开展“光盘行动”,并加以制度化、法治化,营造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让“舌尖上的浪费”销声匿迹。
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毛建国
(2020年8月12日)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粮食安全都是基础工程。虽然我们已经告别“食不果腹”之虞,但并不表示粮食安全可以抛诸脑后。日前,联合国发布《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影响,多数弱势群体的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很可能进一步恶化;因疫情带来的粮食危机,将导致全球数以亿计人饿死,甚至比死于新冠肺炎的人数更多。
据前些年的有关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在1700万吨至1800万吨,相当于倒掉3000万人至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而2018年, 全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93克每人每餐,浪费率为11.7%。这些数字令我们羞惭之余,更须惊醒,节约粮食,遏制餐饮浪费正当时。
遏制浪费现象,需要打组合拳,采取有效措施,尤需加强立法,强化监管。特别要在饭店、食堂等重点餐饮领域,规范餐饮行为,惩罚浪费行为。比如, 针对婚丧嫁娶大排筵宴,单位大规模聚餐的现象,可以通过限制桌数、限制价格来实现。
消费趋势的变化,反映的是消费理念变化。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形成健康的消费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对浪费粮食的人进行严厉批评、道德谴责,让“光盘”行动成时尚,视浪费粮食为可耻,让舌尖节俭成心尖美德。餐饮市场则要加大呼吁力度,并且少制造障碍,多创造条件。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贤的态度,代表着中华民族朴素而广泛的社会认知。鉴于劳作之不易,收成之不测,更要节字当先、俭字当行。强调节约粮食,不仅是为了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还是为了涵养社会主流价值
观。
节约粮食永不过时
饶国军
(2020年8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家家户户的传统。小时候,家里收割稻子后,大人们会带着孩子去捡拾掉在田里的稻穗。捡完稻穗之后,才会放鸡、鸭去啄食掉在田里的稻粒。吃饭时,如果有饭粒掉在桌子上,大人们会让我们捡起来吃掉。在大人们的言传身教中,我们从小就知道粮食的珍贵,早已将节约变成了习惯。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年轻人却不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费粮食的情况时有发生,剩饭习以为常,倒掉也不觉可惜,觉得浪费粮食不是什么大事。殊不知:节约粮食永不过时!
之所以今天仍要强调节约粮食,是因为它是尊重劳动的体现,也是勤俭持家的好习惯,更是维护国家